无痛病房管理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精品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7
谈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应用在骨科疼痛护理中的效果无痛病房是一种全新的疼痛管理模式,该模式将科学的疼痛干预方法与先进的医疗设备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更为舒适、轻松的治疗体验。
在骨科疼痛护理中,该模式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不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一、无痛病房的概述无痛病房是指在病房内部配备医疗设备和专业疼痛管理团队,针对患者的疼痛情况提供个性化、机械化、规范化的治疗服务。
它的主要特点包括:1.标准化的环境设计:无痛病房通常具有专用的疼痛治疗设备和器械,以确保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感受到最小化的疼痛和不适。
2.规范化的治疗流程:无痛病房的治疗流程和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标准性,即应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提供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服务。
3.机械化的治疗手段:无痛病房备有一系列先进的医疗设备,如治疗床、疼痛评估仪器、镇痛泵、输液泵等,以确保患者享受到最为舒适、安全、有效的疼痛管理服务。
1.规范化的治疗流程骨科手术或治疗时通常是需要采用镇痛治疗的。
无痛病房提供具有规范性的医疗流程,能够确保患者在手术期间和术后的镇痛治疗得到一致的规范化的管理。
无痛病房的医疗团队可以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从而导入相应的疼痛管理程序。
2.机械化的治疗手段在无痛病房中,疼痛治疗采用机械化的治疗手段,如冷水泵帮助缓解术后肿痛,输液泵确保患者疼痛管理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无痛病房的治疗手段精益求精,能够确保患者术后疼痛控制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满足。
3.提高治疗效果与传统的疼痛管理方法相比,无痛病房的针对性非常强,能够根据每个患者的疼痛程度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服务,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尤其是在骨科手术和治疗过程中,无痛病房依托先进的治疗手段、科学的治疗方案和专业的医疗团队,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因此,无痛病房应用在骨科疼痛护理中的效果是显著的。
三、结语目前,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通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专业的疼痛管理团队,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减轻疼痛不适,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科围手术期疼痛护理中无痛病房护理模式的管理摘要】目的:分析骨科围手术期疼痛护理中无痛病房护理模式的管理价值。
方法:选取 2017 年 3 月到 2018 年 3 月于本院骨科实施手术治疗的 94 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编号法纳入实验组与常规组(n=47)。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无痛病房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与常规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 VAS 评分相对较低,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常规组患者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情感健康以及一般健康状态评分均低于实验组患者,数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骨科围手术期疼痛护理中无痛病房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且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在骨科围手术期护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科围手术期护理;疼痛护理;无痛病房护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244-02临床护理期间疼痛为骨科患者常见的主诉,对患者的康复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等均会产生较大影响,而创伤、手术以及术后功能锻炼等均会致使患者出现疼痛反应[1]。
无痛病房主要是基于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展开护理工作,通过疼痛评估、疼痛干预等方式,力求缓解患者的疼痛反应。
文章选取 2017 年3 月到2018 年 3 月于本院骨科实施手术治疗的 94 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编号法纳入实验组与常规组,结合分组讨论的结果明确无痛病房护理模式在骨科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的价值,现总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 2017 年 3 月到 2018 年 3 月于本院骨科实施手术治疗的 94 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编号法纳入实验组与常规组(n=47)。
常规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 27:20,年龄在 24 岁到 78 岁之间,年龄均数为(47.81±4.41)岁。
无痛护理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无痛护理——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随着骨科手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病人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然而,传统的手术切口、麻醉方法常常带给病人不必要的痛苦。
而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也为骨科手术提供了更为高效、安全、可靠的无痛护理方式,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无痛护理是一种以减轻病人疼痛为目的的、针对性强的整体化护理模式。
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在手术前、手术期、术后及康复中,通过多种手段来使病人避免或减轻疼痛,如术前精神疏导、局部麻醉、全身麻醉、术中镇痛、术后镇痛和中医疗法等。
它的核心思想就是在保证治疗效果和手术顺利的同时,尽可能地减轻病人的不适和痛苦。
首先,术前精神疏导是无痛护理的一项重要手段。
在面对手术,特别是首次手术的病人时,调整情绪和稳定情绪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手术前病人出现严重的紧张和恐惧情绪,则会使手术过程中放松不够,出现恶心、心率加快等现象,甚至会影响手术顺利进行。
因此,骨科医生需要通过咨询、科普等方式,帮助病人克服恐惧感,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和担忧,为手术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其次,局部麻醉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相对于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具有安全、无疼痛、操作简单、副作用小等优点,对于某些小手术尤为适合。
例如骨折的固定、骨切开、修补肌腱等,都可以通过局部麻醉来完成手术,病人不仅不会感受到明显的疼痛,手术后复原也会更快。
其次,术中镇痛也是无痛护理的重要手段。
在摆脱手术疼痛的同时,术中镇痛也能够减少手术期间出现的器官功能失调,促进身体的恢复。
对于一些复杂、长时间的手术,通过术中镇痛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避免了术后麻醉的有害反应。
最后,术后镇痛和中医疗法也是无痛护理不可缺少的一环。
骨科手术后疼痛通常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不仅会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还会影响病人康复。
而术后镇痛就是为了尽可能减轻病人的疼痛。
中医疗法则通过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方法,从根源上治疗病症,同时也可以减轻病人的疼痛和不适。
谈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应用在骨科疼痛护理中的效果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疼痛管理已成为医疗工作的重要环节。
在骨科疼痛护理中,疼痛管理更是至关重要,因为骨科手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往往比其他领域更为严重。
传统的病房疼痛管理模式往往存在痛苦较大、治疗效果不明显等问题,而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则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提高治疗效果。
无痛病房是指采用麻醉、镇痛等技术和措施对病人进行疼痛控制的特别的医疗服务区域。
在无痛病房管理模式下,医疗人员会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镇痛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疼痛程度等综合因素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同时,在无痛病房中,医疗设备和监测设施也较为齐全,可以实现安全、有效的疼痛控制。
在骨科疼痛护理中,无痛病房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痛苦感受,提高治疗效果。
首先,通过无痛病房的镇痛措施,可以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更少的疼痛,提高患者的治疗参与度。
其次,无痛病房中设备和监测设施的齐全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安全性。
在无痛病房管理模式下,医疗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更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疼痛管理服务。
需要指出的是,无痛病房管理模式虽然能够帮助患者有效减轻疼痛,但是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部分患者可能存在镇痛剂不良反应或者镇痛治疗效果不佳等问题。
因此,在无痛病房管理模式下,医疗人员需要对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充分的评估和监测,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和适当的治疗。
综上所述,无痛病房管理模式的应用可以为骨科疼痛护理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减轻患者的痛苦感受,提高治疗效果。
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管理模式之一,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推广。
无痛病房护理模式对骨科围手术期疼痛护理管理摘要】目的:探讨无痛护理模式对骨科围手术期病人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选择6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理及止痛方法,实验组予以无痛护理模式,使患者在围手术期处于无痛或微痛状态。
结果:实验组30例患者NRS评分≤4分19例,24小时疼痛频率≤3次11例,24小时需临时使用止痛药≤2次10例。
患者满意度92%。
结论:无痛治疗和无痛病房护理模式能明显降低围手术期病人的疼痛,使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关键词】无痛病房;围手术期;护理管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4-0292-02无痛是病人的权利和医生的义务。
国际上,疼痛已成为人体第五大生命体征[1]。
无痛病房的理念正在深入患者和护理工作中。
无痛病房就是疼痛规范化管理病房,通过医护患共同努力,将疼痛控制在微痛,甚至无痛的范围内。
现将2016年6月—12月住院的60例骨科患者实施无痛护理管理模式的实践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2016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
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2~73岁,平均41岁;研究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0~75岁,平均42岁。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研究组实施无痛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未实施无痛护理管理模式,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如下。
1.2.1评估疼痛评估是合理有效止痛的前提。
我们确定2种疼痛评估量表为疼痛的主要评估工具[2]:数字评估量表(NRS)和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
综合WHO的疼痛分级法我们把0分定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评估方法。
1.2.2制订与落实疼痛评估的频率,方法及规范化疼痛问询方式。
工作单位:033000吕梁山西省吕梁市人民医院张银凤: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收稿日期:2012-03-14无痛护理管理在骨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张银凤刘云娥摘要目的探讨对骨科住院患者实施无痛护理管理的效果和可行性,为无痛护理的全面开展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将2010年10月 2011年3月本科收治的26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设为观察组,2010年5月 2010年10月收治的25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
观察组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无痛护理管理;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传统的镇痛方法,即术前不给予镇痛药物,术后用镇痛泵止痛。
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膝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膝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对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无痛护理管理可减轻患者的疼痛,促使患者早日开展康复训练,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康复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骨科;围手术期;疼痛;无痛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411(2012)11-0038-03疼痛是骨科患者最常见的主诉之一,创伤、手术、术后固定与特殊体位、功能锻炼、特殊治疗等均可引发疼痛。
合理、有效的镇痛可减轻或防止疼痛对身体和心理造成一系列不利影响,促进康复进程[1,2]。
因此,疼痛管理是骨科病房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评定医护服务质量的指标之一。
为了提升护士疼痛管理理念,减轻或消除患者疼痛,使其在无痛或尽可能轻的疼痛中获得治疗,更早的开展康复训练,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本院骨科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建立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从2010年10月对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研究对象将2010年10月 2011年3月在本科确诊为股骨远端骨折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26例设为观察组,其中男19例,女7例,均已婚,平均年龄(46.86ʃ8.51)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5例,高中以上11例,小学以上7例,小学以下3例;股骨髁上骨折15例,股骨髁部骨折6例,股骨髁上合并髁间骨折5例;3例有疼痛经历,均无成瘾史。
“无痛病房”在骨科围手术期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无痛病房在骨科围手术期的应用。
方法 50例患者在围手术期间进入到无痛病房,通过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通过评估做到超前镇痛、多模式镇痛。
患者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和消失。
结果使用无痛病房能够使患者无痛或使得疼痛至最轻微。
结论开展无痛病房,消除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无痛病房塞来昔布帕瑞昔布疼痛是骨科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骨科术后患者的疼痛会影响到人体器官系统的功能,而一部分的慢性疼痛的患者由于长期得不到良好正规的治疗而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甚至产生自杀行为[1]。
疼痛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
我国在于疼痛的研究方面一直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对于疼痛我们只是基础的药物来控制疼痛,对于疼痛没有综合管理。
通过建立无痛病房来减轻骨科围手术期患者的疼痛。
“无痛病房”包括无痛治疗、无痛检查。
所谓无痛病房,就是在无痛原则下,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医疗和护理工作,尽可能地减少病人的痛苦,使病人轻松度过治疗过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1、7—2011、12月骨科围手术期患者80例,80例患者均为择期手术者,其中颈椎病患者5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2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20例,肱骨骨折患者20例,关节置换患者15例,年龄23—70,平均46.5岁,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5例,80例患者均在围手术期间进入“无痛病房”。
1.2研究方法1.2.1病人入院8小时内,护士使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进行首次疼痛筛查,此后每天14:00进行疼痛评估,并记录于疼痛评估表上。
首次疼痛评估≥3分的病人,应及时报告医生,医生应及时对其进行疼痛评估,内容包括疼痛的程度、性质、部位、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对日常工作的影响、既往疼痛病史、药物滥用史等。
病房医生应及时,并在疼痛评估表上签名,紧急情况应立即评估。
临床医生在疼痛评估后,应筛选出需要进行疼痛治疗的病人,制定可行的疼痛治疗方案,并记录在病历和中。
谈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应用在骨科疼痛护理中的效果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在临床医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该模式的实施旨在减轻患者的疼痛,做到“以痛苦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本文将探讨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在骨科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一、无痛病房管理模式的概念和深入了解1.1 概述无痛病房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护理模式,依托于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其主要是通过有效地应用各类止痛技术,变被治疗为主动参与治疗,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治疗过程的负担。
同时,无痛病房管理模式也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专业能力,促进医疗服务的提高。
1.2 模式特点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以“以痛苦为中心”为核心理念,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2) 运用各种患者自控止痛技术,如PCA、LAA、ECS等,满足患者不同程度疼痛下的个体化治疗需求,降低术后疼痛。
(3) 利用医疗信息化技术,将病人护理记录、疼痛评估等重要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统计分析,为临床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4) 实行多学科的合作模式,沟通医护人员之间的信息,提高整体的医疗质量。
(1) 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恢复时间,保证患者舒适度,增强患者心理的信心和安全感。
(2) 避免医疗工作中的误操作和不必要的疼痛,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医疗企业的品牌形象和核心竞争力,提高技术含量。
(3) 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减少医疗资金的浪费,系统化地规范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水平。
2.1 提高治疗效果骨科疼痛是一种非常难以治疗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依靠药物异丙酚进行备案,容易引起患者的头晕、恶心、疲劳等不适感觉。
而应用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则可以采用各种止痛技术,例如PCA等,确保每一位患者的疼痛程度都能被识别并得到及时治疗,医生可以制定更合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的提高治疗效果。
谈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应用在骨科疼痛护理中的效果一、无痛病房管理模式的概念和特点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又称为疼痛管理中心,是指以疼痛管理为核心,以专业的疼痛管理团队为支撑,以科学的疼痛管理体系为基础,通过规范、系统、全面的措施和手段,为患者提供及时、个性化的、全面性的疼痛管理服务。
无痛病房管理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无痛是病房的目标,疼痛是病房的首要问题”。
其特点包括:一是全面性,即疼痛管理服务涵盖了患者在病房期间所可能遇到的各种疼痛问题;二是个性化,即疼痛管理服务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干预;三是连续性,即疼痛管理服务在患者由手术室到病房再到康复期的全过程中都要得到持续的保障。
二、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在骨科疼痛护理中的应用骨科疼痛护理是骨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术后患者的康复十分关键。
由于骨科手术的特殊性质,患者术后疼痛较为剧烈,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的疼痛管理。
而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则提供了全面、系统的疼痛管理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骨科患者的疼痛管理需求。
1. 术前疼痛评估在无痛病房管理模式下,骨科患者在手术前将接受专业的疼痛评估,通过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疼痛类型和疼痛程度,设计个性化的术前疼痛管理方案。
这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降低术后疼痛的发生和发展,为术后疼痛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术后镇痛方案在术后镇痛方面,无痛病房管理模式通过科学合理的镇痛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支持等手段,为骨科患者提供全面的术后疼痛管理服务。
通过术后镇痛方案的实施,可以使患者在术后能够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减轻术后疼痛的程度,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3. 疼痛监测和跟踪在无痛病房管理模式下,骨科术后患者的疼痛状况将得到密切的监测和跟踪。
专业的疼痛管理团队将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动态变化进行跟踪观察,并及时进行调整镇痛方案,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持续的疼痛管理效果。
4. 康复期疼痛管理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在骨科疼痛护理中还包括了术后康复期的疼痛管理。
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在骨科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概要:目的:探索骨科疼痛护理中采用无痛病房管理模式。
方案:选择了某一医院某一时间住院的220例患者,随后划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中各110例;结果:观察组术后的痛苦减轻、痛苦限制分数、护士满意程度比对照组更优,P<0.05,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实施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可明显减少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无痛病房管理;骨科;疼痛护理;应用效果前言:体重、脉搏、呼吸、血压、疼痛是五种身体标志,严重的疼痛不但会使得病人的精神出现很大的改变,而且会使得病人产生焦躁、失眠、血压上升、抵抗力降低的现象,严重的会降低病人的预后,从而降低手术的成功率。
积极的护理方式和针对性的功能锻炼,将有助于避免术后的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病毒感染等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
积极推行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的疼痛管理模式,将有助于探索骨科疼痛的护理。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了某一医院某一时间住院的220名患者作为观察样本,将患者们随机分为二组,各110例。
对照组为男子78例,患者年龄在29-72岁,平均年龄36.9±11.3岁;女性32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39.9±10.3)岁,观察组男子69名,为32-71岁,平均年龄为40.9±8.3岁;女性为41例,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37.9±12.3岁。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性别、年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1.2.1无痛护理模式的基本步骤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无痛护理模式,第一,在医院内推行和树立无痛观念,第二,建立完善的疼痛管理体系以及无痛专区,并建立无痛病房,通过建立标准化的体系,对病人进行治疗。
第三,在科室内建立疼痛管理团队,由医生、护士组成,由主治医师对其进行负责,在对患者的术后疼痛进行分类评估之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在医院的领导下,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无痛治疗和护理,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估方法。
无痛病房管理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精品资料] 无痛病房管理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精品资料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实施无痛病房管理后围手术期患者对疼痛的自我感受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方法:选择骨折需行内固定治疗病例200例,其中入院后实施无痛病房管理100例为实验组,入院后按骨科传统常规管理100例为对照组。
采用(NRS)和面部表情量表评分法(PRS-R)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评分结果,发放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表,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实验组术前、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实验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骨科无痛病房的建立,以及对围手术期患者实施的规范化疼痛管理,对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及病人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无痛病房; 骨科围手术期; 疼痛管理骨科医护人员和骨损伤患者经常要面对骨科围手术期的疼痛问题,这种疼痛感会对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康复效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出现手术后诸如关节僵硬、深静脉血栓、肌萎缩等并发症。
骨科术后的疼痛现象,实际是人体对组织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
在国际上,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又增加了疼痛,成为五大生命体征[1]。
人性化无痛病房的理念正在深入患者以及护理工作中。
本院骨科为了提高病房的护理质量,开展了无痛病房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也意味着无痛病房在骨科围手术期护理应用的必要性。
本文从对疼痛的评估、骨科围手术期镇痛等方面,探讨了骨科无痛病房对骨科围手术期患者疼痛干预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2012年6月-2012年12月200例骨折行内固定治疗病例,其中入院后实施无痛病房管理100例为实验组,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23,75岁,平均(41.15?5.35)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7例,跌倒伤15例,高处坠落伤18例;骨折类型:肱骨骨折26例,外踝骨折18例,髌骨骨折22例,锁骨骨折24例,桡骨远端骨折8例,其他2例。
入院后按骨科传统镇痛常规管理10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23,76岁,平均(41.26?5.41)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8例,跌倒伤14例,高处坠落伤18例;骨折类型:肱骨骨折27例,外踝骨折17例,髌骨骨折23例,锁骨骨折22例,桡骨远端骨折9例,其他2例。
全部患者均在本院接受系统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均按照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给予无痛病房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如下。
1.2.1 疼痛评估实验组以实施骨科患者镇痛任务为中心,患者入院后1 h内首次全面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个人史、既往史等),大系统症状、专科情况等。
此后,每天的9点都进行疼痛评估。
手术完成,自麻醉药失效后,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再进行全面评估。
实施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以及蛛网膜下腔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需要评估8次,每小时1次。
对于疼痛的评估主要有数字评定量表(NRS)和面部表情疼痛量表(PRS-R)。
数字等级评定量表,是用0,10个数字,表示疼痛的强度等级,“0”表示无痛,“10”表示最剧烈疼痛,分值越高,疼痛越剧烈[2]。
4岁以下幼儿、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使用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进行评估。
在数字等级评定量表中,疼痛评估?5分者,应该报告医生,给予镇痛处理(静脉或肌内注射后30 min,或者口服药后1 h)后,再进行评估1次,并在《疼痛评估表》上作好记录。
以后每隔2小时对患者评估1次,直至疼痛评估数字等级?3分为止,并记录。
对照组以骨科传统镇痛常规管理,疼痛尽量让患者能忍就忍着,患者疼痛剧烈时才使用止痛药。
1.2.2 疼痛干预 (1)室内要保持安静整洁,以利于患者心理压力的减轻。
(2)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能够怀着同情倾听患者的倾诉,保持沟通的顺畅。
(3)对患者进行疼痛知识的介绍,改变传统观念,解除患者害怕镇痛药物成瘾的顾虑,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同时在疼痛管理过程中引导患者和家属进行配合。
(4)对于能够引起疼痛加重的因素,如体位不当、固定过紧、角度异常、伤肢位置,过于频繁的操作等,都应该尽量避免。
(5)适当进行非药物因素干预,如心理疏导、音乐疗法,以及一些冷敷、热敷、按摩等的物理治疗。
(6)在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过程中,要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采取多模式个体镇痛,按时给药。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术后2天NRS评分、24 h疼痛频率及24 h需临时应用止痛药次数和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2天NRS评分、24 h疼痛频率及24 h需临时应用止痛药次数和患者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3.1 骨科围手术期无痛病房管理的开展,使医生、护士对疼痛管理的意识大大增强树立无痛观察、全程无痛、超前镇痛、安全镇痛等新理念,采用多模式、多阶段、多途径、多靶点、多学科合作对患者进行疼痛管理,在恰当时点将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和方法组合起来使用的治疗方法,并及时观察、有效处理镇痛治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科学制定针对患者具体病情的有效个体化镇痛治疗方案,将疼痛降低到最小,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3]。
3.2 骨科围手术期无痛病房管理的开展,可减少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恐惧感疼痛对于机体的刺激是强烈的,而人们也很难抑制和克服剧烈的疼痛,凡是经历过疼痛体验的人,再想到疼痛时,都会心怀恐惧。
因此,在手术前大部分患者都会产生对手术的恐惧感。
故部分患者由于惧怕手术带来的疼痛,不敢接受甚至放弃手术治疗。
随着无痛病房的开展,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增强了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3.3 骨科围手术期无痛病房管理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据国际慢性疼痛协会研究发现,疼痛的潜在危险要远高于一个疾病,持续的疼痛会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神经系统的改变引发恶性循环,从而加重、延长疼痛[4]。
也会诱发心脏病、高血压等,疼痛会导致失眠焦虑和抑郁,这些心理和生理方面的负性影响,会反映到患者的内分泌、免疫和神经系统上,从而产生这些系统的功能改变,使患者的生命质量下降[5-7]。
疼痛对身心造成的一系列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镇痛来消除或者减轻。
减轻或消除骨科围手术期患者因疼痛影响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3.4 骨科围手术期无痛病房管理的开展,使患者疼痛下降到最低点患者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能在无痛或者微痛的情况下早期积极主动进行康复功能训练,促进肢体功能早日康复,减少骨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可明显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8-10]。
3.5 骨科围手术期无痛病房管理的开展,能更好地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创建骨科无痛病房,是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的一部分。
在临床护理的工作中,最常见的就是骨科患者的疼痛,引起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创伤、手术、术后的固定、特殊的体位、功能锻炼的过程,康复治疗的过程等。
无痛管理的理念,要求医护人员必须主动地接近患者,关注患者,了解患者,提升护士疼痛管理理念,使患者得到优质的无痛服务[11],同时患者对医护人员有了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这是更人性化服务理念,这也是开展无痛病房管理的目的所在[12]。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要求无痛的基本权利,患者也渴望和要求给予无痛的治疗和护理,并且有对医生护士提出进行无痛技术治疗和护理的权利。
因此,在2004年国际疼痛协会(IASP)把每年的10月11日确定为“世界镇痛日”,还提出了“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的口号[13]。
骨科围手术期无痛病房管理的开展,使患者安全、平稳、顺利、舒适的接受相关治疗和积极配合功能锻炼[14-15]。
因此,提高骨科围手术期疼痛控制质量是提高医护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围手术期限患者满意度的关键。
参考文献[1] Merboth M K, Barnason S. Managing pain:the fifth vital sign[J]. Nurs Clin North Am,2000,35(2):375-383.[2]董加萍.成人疼痛评估方法与疼痛护理新进展[J].中国现代医学,2008,46(19):42-43.[3] Stephen B M,Martin K. Wall and Melzack’8textbook of paln[M].5th ed. London: Elsevier Churchill Livingstone,2005:362-373.[4]陈志琼.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疼痛护理的文献评价[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1):11.[5]崔快.创伤性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861.[6]刘艳丽,骨科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J].中国疗养医学,2005,14(2):155-121.[7] Michael W, Robert F. AO manual of fracturemanagement: internal fixators: concepts and casesusing LCP/LISS (AO Manual of Fracture ManagementSeries)[M]. Clavadelerstrasse Davos:AO Publishing,2006:1-3.[8]黄津芳.人性化管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9):212-286.[9]赵继军,崔静.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83-384.[10]朱炜.创建无痛舒适护理病房的临床应用与展望[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11):36-37.[11]黄天雯,何翠环,陈晓玲,等.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建立[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21-224.[12]梁玲,李慧铭,何平.自控镇痛泵健康教育指导标准的设计与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60-61.[13]邱贵兴.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J].中华骨科杂志,2008,12(1):78-81.[14]冯娴,杜嫣妮.骨科无痛病房的护理管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5):48-49.[15]赵继军,宋莉娟.国外疼痛专科护士的培养与使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882-883.(收稿日期:2013-08-22) (本文编辑:王宇)阅读相关文档:情志护理对神经内科重症清醒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和右美托咪啶在气管切开MAC中的临床应用观察加强政府集中采购财务监督的几点思考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在胃息肉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几丁糖在骨折手术后膝关节粘连预防中的应用价值研究阿奇霉素与氨茶碱联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哮喘的临床效果分析 ICU感染性休克病死危险因素及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分析血必净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IL—6、IL—10的影响普瑞巴林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观察六龄齿窝沟封闭预防龋齿的临床观察有限切开复位最新最全【学术论文】【总结报告】【演讲致辞】【领导讲话】【心得体会】【党建材料】【常用范文】【分析报告】【应用文档】免费阅读下载 *本文收集于因特网,所有权为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