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学前教育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4
东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原理》15春在线作业1满分答案一、单选题1.幼儿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是()A.有规则游戏B.表演游戏C.结构游戏D.角色游戏正确答案:D2.不属于幼儿行为辅导原则的是()A.由近及远,循序渐进B.联系幼儿生活实践C.一致性教育D.普遍联系的原则D3.剩余精力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斯宾塞B.拉察鲁斯C.卡尔·格罗斯D.坦利·霍尔正确答案:A4.适合全体儿童都能直接交流,民主气氛较浓的座位安排是()A.马蹄型B.模块型C.纵横交错型D.圆型A5.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行动纲领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幼儿园工作规程》C.《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正确答案:D6.木偶台、头饰、面具、贴绒小动物等是()A.科学活动区B.角色游戏区C.积木区D.表演游戏区D7.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发展有阶段性和()。
A.快速性B.适应性C.跳跃性D.连续性正确答案:D8.向各种形式的学前教育发挥指导、示范,是托幼机构教育的()A.指导作用B.沟通作用C.合力作用D.辐射作用D9.由国家制定并通过法规颁布的,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指导价值的目标是()A.《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的目标B.地方制定的教育目标C.幼儿园制定的教育目标D.年龄阶段目标正确答案:A10.提出游戏是社会性实践活动,儿童看到周围成人活动,模仿这些活动,并迁移到游戏中的是()A.维果茨基B.皮亚杰C.罗伯茨D.桑代克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1.三岁儿童心理特征表现为()A.具有强烈的好奇心B.由行为和动作引起思维活动C.行为受情绪支配D.喜欢哭闹E.喜爱模仿正确答案:ABCE2.幼儿园的心理环境影响和制约着幼儿活动的()A.主动性B.积极性C.认同D.归属感E.学习内容正确答案:ABCD3.托幼机构教育的特点()A.群体性B.计划性C.专业性D.社会性E.个别性正确答案:ABC4.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包括()。
期末作业考核
《学前教育原理》
满分100分(东北师范18年秋季)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剩余精力理论
[答案]:认为游戏是人的机体内部的剩余的力量产生的。
2.学前托幼机构教育
[答案]:是由托幼机构承担的有专职幼教人员根据社会的要求进行的对在园幼儿实施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3.卢梭
[答案]: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著有《爱弥儿》。
提出教育要使儿童归于自然,符合儿
童的自然本性。
4.发现法
[答案]: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幼儿自己去探索环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简[答案]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答案]:经济是教育的基础:
(1)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现代教育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1)现代教育是物质资料生产和在生产的重要条件。
(2)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必要因素。
2.幼儿园的基本任务。
[答案]:(1)实施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
期末作业考核
《学前教育原理》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 学前教育
答: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对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实施的教育,是促进入学前儿童(0—6、7岁)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
狭义的学前教育是学前社会教育的一部分,指由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对入学前儿童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2. 幼儿班级
答:是幼儿园计划、安排和组织保育和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幼儿日常生活的基本单位。
3. 夸美纽斯
答: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著有《大教学论》和《母育学校》,他主张教育对象是从婴儿到成年的不同年龄。
4. 有规则游戏
答:是由成人编制的以规则为中心的游戏。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 对学前儿童最具影响力的精神环境是什么?
答:包括: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表率,家庭生活气氛(生活方式与习惯、生活情趣、生活内容、交往关系等),居住环境中的人及关系及情调,社会环境中的道德水准和文化生活,托儿所、幼儿园的园风,直接教育者的品德修养等。
2. 确定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离线作业考核《学前教育原理》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社区学前教育答: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3.表演游戏答;是一种带有表演性质的游戏,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
4.园本教研答:即以园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是一种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以- -线教师为研究主题,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活动。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政治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答:社会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表现在社会政治制约着学前教育的性质;社会政治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
学前教育对社会政治的作用,表现在学前教育为公民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 学前教育通过学前儿童的思想观念而影响政治。
2.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含义。
答:答:(1)游戏是学前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2)游戏是学前儿童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3)游戏能够使学前儿童产生愉悦的情绪(4) 游戏注重过程而非结果3.学前教育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意义。
答: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一)重要意义。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事关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和智力发展,事关国家和民族长远未来。
近年来,我市学前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优质资源逐步扩大。
但从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然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园际之间发展还不够均衡,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办园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
办好学前教育,关系儿童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和谐,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这项工作作为推动我市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加快幸福江阴建设的重要民生工程,着力抓紧抓好。
二、明确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总体要求(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领域,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规范管理,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努力开创我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离线考核
《学前教育原理》
东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
奥鹏东师
离线考核
参考答案
试读1页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
1. 儿童发展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2. 规则游戏
是指儿童游戏的一种。
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
规则可以是故事情节要求的,也可以是儿童按其假设的情节自己规定的,其中既有具体的也有概括的
3.专门的入学准备
答:是进入某个领域学习会做一些很专业的准备,确保自己不会处于被动的状态
4.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答: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均指幼儿园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指教师个体专业性不断增强的历程。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
1. 社区学前教育的特点。
答:(1)积极创造条件,为更多的学前儿童提供保育和教育的机会(2)以“三优”工程为龙头,形成社区学前教育工作网络。
(3)优化街道地区的社会环境。
(4)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家庭提供帮助,。
期末作业考核《学前教育原理》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 幼儿园环境答:幼儿园环境是支持与影响幼儿教师与幼儿在园活动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
2.教育目的答:是教育总的培养目标,它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规格的人。
3.幼儿行为辅导答:对幼儿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人为干预。
4. 皮亚杰答:瑞士心理学家,其认知发展学说是20世纪对儿童教育影响最大的理论。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 为什么说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发展?答:(1)游戏使幼儿参与各种身体运动,使身体各器官得到活动和发展。
(2)游戏发展了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
(3)户外游戏使儿童接触了充分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增强了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4)游戏给幼儿的愉快和满足是幼儿身体健康所必需的。
2.出生至周岁儿童的教育要注意什么问题?答:(1)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2)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
(3)提供适当适量的玩具。
3.班级在幼儿教育中的功能是什么?答:1、兴趣的逐步引导2、知识的初步启蒙3、与人相处的启蒙4、性格形成的引导4. 幼儿入学不适应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一、幼儿入园表现:依恋家人、情绪不稳、哭闹不止、不愿入园、生病不适二、原因:环境的巨大变化;家长的原因(溺家);孩子个性三、建议做法:1、坚持送孩子入园。
面对宝宝的哭闹,您不能因一时的“心软”而将他送一送、留一留,或陪在他旁边不愿离开,这样会延长宝宝不适应的时间。
2、当老师接过孩子后,请您和家人果断地离开只要他(她)哭闹,您就会改变初衷。
如果中途您想看望宝宝,请在园长管理系统前关注,而不要到班级附近,更不要让宝宝瞧见您。
3、将宝宝的情况、变化和您的想法及时与老师进行交流,让老师能更准确地把握宝宝的状况。
4、恰当地询问宝宝。
每次接宝宝时,要适时表扬他的进步和勇敢,和孩子谈谈幼稚园有趣的事,不要问宝宝哭了没有,一味强化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5. 我国人口状况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是什么?答:(1)人口增长快,将给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很多困难;(2)人口分布不均,将影响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3)农村人口比例大,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则使学前教育难以普及,更难以深入偏远山区;(4)人口素质差、受教育程度低,则会加重教育的负担;(5)我国将来的独生子女一统天下的局面将对学前教育产生许多特殊影响。
期末作业考核《学前教化原理》满分100分一、名词说明(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教化答:广义的学前教化是指对从诞生到入学前儿童实施的教化,是促进入学前儿童(0—6、7岁)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狭义的学前教化是学前社会教化的一部分,指由正规的学前教化机构对入学前儿童所实施的有目的、有支配的教化。
2.幼儿班级答:幼儿班级是幼儿园支配、支配和组织保育和教化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幼儿日常生活的基本单位。
幼儿班级是幼儿园实施保教活动的一个组织,它的组织性虽然并不像学校班级那样明显,但基本上能够体现出作为班级的意义。
3.夸美纽斯答:17世纪捷克教化家夸美纽斯著有《大教学论》和《母育学校》,他主见教化对象是从婴儿到成年的不同年龄。
4.有规则嬉戏答:有规则嬉戏是指老师依据孩子的爱好须要,通过与孩子们共同商讨制定规则的基础上产生的以消遣为目的,以各种互动方式和实物、情节为手段,在无形中熬炼某些方面实力的嬉戏。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对学前儿童最具影响力的精神环境是什么?答: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表率,家庭生活气氛(生活方式与习惯、生活情趣、生活内容、交往关系等),居住环境中的人及关系及情调,社会环境中的道德水准和文化生活,托儿所、幼儿园的园风,干脆教化者的品德修养等。
2.确定学前教化目标的依据是什么?答:确定学前教化目标的依据:(1)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2)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3)依据幼儿教化的启蒙性质。
只有把握好上述三个方面的依据,才能确立起科学的教化目标的依据。
3.幼儿班级的特点是什么?答:(1)生活节律性;(2)保教渗透性;(3)活动多样性;(4)班组的组织性。
4.如何指导规则嬉戏?答:(1)选择和编制适合于幼儿的有规则嬉戏教会幼儿正确的嬉戏方法;(2)教会幼儿正确和嬉戏方法。
老师可用简明的语言和必要的示范,将嬉戏的目的、玩法和规则介绍给幼儿。
此外老师还要支持、激励幼儿主动参加有规则嬉戏。
离线作业考核《学前教育原理》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社区学前教育是指对区域社会中的学前儿童和家长实施保育与教育等各种教育活动,提高社区成员的保教意识和技能,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与发展环境,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社区和谐发展的教育模式。
2. 儿童发展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3.表演游戏儿童游戏的一种,根据故事或童话的内容。
扮演其中的角色,并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等表演形式再现作品内容。
4.园本教研园本教研是一种以园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其中涉及三个重要概念,即“为了幼儿园”、“在幼儿园中”和“基于幼儿园”。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政治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政治主要指国家性质,各阶级和阶层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国家管理的原则和组织形式等。
它主要通过各种法令制度与政策法规体现出来。
2.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含义。
概念:幼儿游戏是幼儿按自己意愿进行的一种娱乐性的玩耍活动。
特征:自主性、自发性;愉悦性、非功利性;虚构性、想象性;具体性。
实质:是一种社会现象,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活动,具有社会性。
意义和价值:游戏对儿童具有全面发展的价值。
3.学前教育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意义。
学前教育是幼儿学习的初始阶段,是学前教育体系最重要的一部分。
也是幼儿智力发展最基础的阶段,是发展、形成智力最快的阶段,正确、合理的学前教育对其智力及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儿童智力形成及发展都和正确的学前教育相关,尤其在智力方面更是卓越。
而学前智育发展是一个综合过程,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也至关重要,所以说这个阶段的意义十分的重大。
4.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一、环境的创设与利用1、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感到温暖和愉悦。
2、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安全、舒适。
3、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
离线考核
《学前教育原理》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
1. 儿童发展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2.规则游戏
规则游戏是指儿童游戏的一种。
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
规则可以是故事情节要求的,也可以是儿童按其假设的情节自己规定的,其中既有具体的也有概括的。
3.专门的入学准备
专门入学准备是指在幼儿入学之前,针对小学学习生活所做的有关的准备工作,即做好学习适应和社会性适应的准备。
离线作业考核《学前教育原理》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社区学前教育社区是指一定地域内由共同文化、社会心理、共同生活环境和相互关系的居民所形成的人口群体,地域界限是构成社区的一个要素。
2. 儿童发展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3.表演游戏表演游戏是一种带有表演性质的游戏,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
4.园本教研园本教研即以园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是一种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以一线教师为研究主题,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活动。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政治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第一,社会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表现在社会政治制约着学前教育的性质;社会政治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
第二,学前教育对社会政治的作用,表现在学前教育为公民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学前教育通过学前儿童的思想观念而影响政治。
2.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含义。
所谓的基本活动是指:除了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活动之外,发生次数和所占时间最多的活动;对幼儿的生活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活动。
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游戏满足幼儿生理、认知、社会性发展的需要,满足幼儿自尊、自信的情感发展需要。
3.学前教育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意义。
(一)促进学前儿童生理的发展与成熟(二)学前教育可以改变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三)学前教育对特殊儿童发展具有诊断和矫治作用4.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举例论述教师设计教育活动时,遵循整合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整合性原则是指把教育活动的设计看成一个系统工程,看成一项把各种教育因素联系起来的整体性工作。
整合性原则是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的反映。
贯彻整合性原则的要求(一)合理地整合教育活动内容为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应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使幼儿获得综合的信息,形成对客观世界的完整认识。
期末作业考核
《学前教育原理》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剩余精力理论:认为游戏是人的机体内部的剩余的力量产生的。
2.学前托幼机构教育:是由托幼机构承担的有专职幼教人员根据社会的要求进行的对在园幼儿实施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3.卢梭: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著有《爱弥儿》。
提出教育要使儿童归于自然,符合儿童的自然本性。
4.发现法: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幼儿自己去探索环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与经济的关系。
答: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政治源于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地位是由其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决定的。
所以,从现象看好像是政治主导经济,但实质是经济主导政治,因为政治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或维护一定阶级或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
经济决定政治的走向,政治影响经济的发展。
利用好这一关系,就要注重经济是基础的作用,大力发展经济,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另一方面,政治对经济有着反作用,不能够忽视。
在治国中,要把握好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的一致性和,使得经济政治之间的协调合力最大。
以上是简单的说法,如有疑问还请追问啊。
2.幼儿园的基本任务。
答:(1)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2)为幼儿家长安心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便利条件。
3.4岁儿童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答:
(1)要注意引导儿童观察周围生活,以增长知识和认识能力。
(2)发展儿童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3)以游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4.幼儿行为辅导的原则。
答:1、适宜性原则
2.、渗透性原则
3.、参与性原则
4、发展性原则
5.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
答: 1、安全性原则 2、适宜性原则 3、自主性原则(参与性原则) 4、开放性原则 5、经济性原则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环境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答(一)智能的启发性
环境创设应着眼于丰富幼儿的知识,增长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植物园中的各种植物,幼儿可以动手栽培小树苗、小花等,发展幼儿动手能力;饲养角,常常在散步时间,带幼儿去看小动物等活动。
幼儿从幼儿园大环境中可以获得知识。
丰富的主题内容深深吸引着幼儿,他们不但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而且通过他们的参与布置和看看讲讲,也很大程度地获得了认知上的发展和语言的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
孩子们在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习、探究、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情感的感染性
首先,环境的美化,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我们力求从尊重幼儿的
审美兴趣,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出发进行环境的创设。
对于每一个教育主题的环境布置,我们除了用它丰富的主题内容来教育幼儿外,也努力营造出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艺术美和富有童趣的美的氛围来感染幼儿。
挂在班级外走廊上的网面装饰画,如:《水果乐园》、《糖果世界》和我们教师精心制作的手工艺作品,如《娃娃乐》、《花之恋》等,使孩子们受到了美的熏陶。
而在我们班级内,由师生共同制作完成的组合粘贴画作品,让孩子们体现了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也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的自主性、创造性《纲要》指出:“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我们创设了区域活动环境。
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开放的教育活动,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区域活动为幼儿的感知、操作、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在区域活动中,老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合理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还有营造出的宽松和谐的氛围都为幼儿的主动学习和探索创造了条件。
在活动中,孩子们自由地选择老师为他们提供的材料。
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动,老师不多加干涉,只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给予适时的帮助、鼓励与指导。
二、班级环境创设与幼儿活动的互动性
我们认为,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不仅因为它是影响幼儿发展的条件,更是因为环境创设的过程中,
通过幼儿的积极参与而产生的互动效应。
从我们的工作实践中表现,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的途径与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与设计
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应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设计创设班级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对幼儿
来说也更具有意义。
如中班的孩子在参与设计自然角的环境时,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他们说白白的萝卜像个小猪,细细弯弯的茄子像条小蛇,红红的苹果像小娃娃的脸。
胡萝卜的线痕像老公公脸上的皱纹……根据幼儿的想象,我把这些蔬菜、水果进行了艺术加工。
可爱的蔬菜、小动物和水果宝宝让孩子们产生了亲切感,很快和它们成了朋友。
(二)提供材料与作品,参与布置
有幼儿提供材料与作品,是他们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十分重要且具有良好效果
的教育过程。
在我们每个班级内,都置有一个柜子,里面收集了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瓶、盒、罐、小挂历、旧包装纸、塑料泡沫板、吸管等废旧材料,也有蟹壳、蛋壳、西瓜子壳、开心果壳等自然材料。
在老师的启发帮助下,孩子们用牙膏盒做成了高楼、汽车,把易拉罐装饰成了各种小动物,让蛋壳变成了许多可爱的娃娃,用果壳拼贴出漂亮的图案。
用这些作品来装扮我们的班级,孩子们可真开心,面对收集寻找各种各样的废旧物则更有兴趣了,幼儿在这个积极投入、参与的过程中,其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三)利用环境进行主动活动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他自身的感知和活动来形成的,所以班级环境的创设为幼儿通过主动活
动获得知识经验提高能力创造了条件,同时,幼儿的活动表现,又为班级环境的再创设提供了依据。
在我们所创设的丰富多彩的区角活动的环境中,幼儿主动活动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老师为他们准备的各种材料,通过自发的学习或游戏来获取知识经验,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选择、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按照自己的意愿探索、尝试,
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使自己的能力水平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
而老师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活动环境,使得环境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幼儿参与班级环境的整个过程中体现了师生互动,人与环境的互动,这样的环境创设便是有更高层次、更深刻内涵的教育作用。
21世纪是竞争激励的时代,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在一定意义上说,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就是人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使之更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过程。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的作
用,充分的利用环境中的一切有效资源进行幼儿教育,孩子的美好未来是家长的期望,只有将孩子置身于充满爱的环境中,他们将会充满自信的走向未来。
: 2.举例分析幼儿入学不适应的原因。
答:学校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的,小伙伴也一样陌生,没有家人的陪伴的他们是不习惯的,不适应的,慢慢的,环境朋友熟悉了,他们就习惯了,就会适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