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魔水”:李经纬与健力宝背后不得不说的故事(一)
- 格式:pdf
- 大小:200.16 KB
- 文档页数:2
健力宝的兴衰上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健力宝”风靡中国城乡,开启了健力宝的崛起时代。
1983年,时任三水酒厂厂长的李经纬,无意中得知广东体育科学研究所研发出一种能消运动疲劳的饮品,但由于滋味如同药水难以下咽,没有厂家愿意生产,便主动找上门去要求合作。
当年8月,李经纬和研究员欧阳孝“风云际会”。
在欧阳孝配方的基础上,历经128次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做出了饮料。
1984年的三水酒厂,一年利润不过几万元,李经纬却把目光直接盯向了8月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23届奥运会。
这原本与健力宝毫不相关的幸事,却戏剧般地成就了“魔水”传奇的开始。
健力宝一夜成名,企业发展也迎来爆发期。
1984年,健力宝的年销售额为345万元,第二年就飞蹿到1650万元,再一年达到1.3亿元,此后15年间,它一直是“民族饮料第一品牌”。
健力宝的鼎盛时期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是健力宝发展史上的另一个转折点。
李经纬掷出了令人震惊的1600万元高额赞助费,却一转身在当年10月的秋季糖酒会上捧回了7.5亿元订单。
这一年,健力宝完成了原始积累期,开始迎来腾飞的7年黄金时段。
1994年,健力宝销售额超过18亿元,到1997年,健力宝集团的年销售额一举突破了50亿元,举目国内,无人可及。
同年4月,健力宝获得国家第一批“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8月,中国饮料协会公布行业数据,健力宝在产量、总产值、销售收入和税利四项均在饮料企业中排名第一。
健力宝达到了历史的鼎盛高峰,然而危机已经悄悄来临。
健力宝的危机飞速发展的健力宝,将“民族情结”发挥到了极致,擎起了“抗击两乐”的大旗。
虽然始终将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作为市场上的直接竞争对手,但健力宝却从来没有因此而制订过任何一个直接针对“两乐”的市场竞争战略。
包括1994年健力宝大举“杀入”可口可乐老家美国时,也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
结果是,美国超市里根本看不见健力宝的身影,看得见的,只有健力宝花500万美元在帝国大厦买下的一层办公楼。
健力宝的大事件健力宝,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为许多人带来美好的回忆。
然而,却不是人人都知其跌宕起伏的历史。
现在,让我们看看健力宝的大事件,了解它的好与坏,从而加深对这个品牌的了解。
1984年,广东三水县三水酒厂厂长李经纬获得一种新型运动型饮料配方,推出“健力宝”饮料品牌。
健力宝成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首选饮料,被日本媒体誉为“中国魔水”。
1987年,广东健力宝有限公司成立。
健力宝成为当年全运会的最大赞助商,声名大噪。
1991年,健力宝在美国成立分公司,在全美推广健力宝饮料,并动用巨资购进纽约帝国大厦其中整整一层。
1994年,健力宝隆重庆祝创业10周年,产品销售超过18亿元,名列全国饮料酿酒行业的首位。
1997年,38层高的广州健力宝大厦落成,健力宝总部迁到了广州。
产品销售额突破了50亿元大关。
4月,健力宝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评定为第一批“中国驰名商标”。
8月,中国饮料协会公布行业数据,健力宝在产量、总产值、销售收入和税利4项上均排名第一。
>>礼氏物语礼品网专卖:新疆昆仑雪菊罗布麻茶阳澄湖大闸蟹1997年秋天,健力宝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方案行将通过,三水市政府以“没有香港暂居证,因而不得购买H股原始股票”为理由,拒绝批准经营团队购买股票,李经纬一怒之下,放弃上市。
1999年,李经纬提出在公司内部实行员工股份合作制的方案,由管理层自筹资金4.5亿元买下政府所持有的股份,方案被政府否决。
2001年,健力宝经营业绩下跌到31亿元,上交政府的利税也从1亿元降到2000万元左右。
7月,三水市政府召开健力宝转制工作联席会议,九成与会官员主张卖掉健力宝,但是不能卖给李经纬团队。
2002年1月15日,三水市政府向浙江国投转让健力宝75%的股份,作价3.38亿元,28岁的张海出任集团董事长。
2002年5月,健力宝全新产品“第五季”正式推出。
2002年10月,广东省人大以涉嫌贪污犯罪为罪名罢免了李经纬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
李经纬简介世,享年74岁。
简历1939年生于广东佛山市三水区。
1984年创办健力宝饮料厂。
199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2002年1月因健力宝被浙江国投收购后,被推荐出任健力宝集团董事局主席。
2002年10月13日被罢免全国人大代表资格。
2011年11月2日,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15万元。
2013年4月22日13点56分在三水病故,享年74岁。
早期李经纬,1939年出生在广东省三水县一个叫白坭的小镇上,当他还在母亲肚里的时候,父亲就在一次战乱中死去。
因母亲无力抚养,便把他放在了广州东山区孤儿院,在这里他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稍大后,他就开始自谋生路。
他给人擦过皮鞋,做过印刷工人,在戏院给有钱人打过扇,没进过一天学堂。
20世纪70年代,因喜欢玩球,李经纬被县体委看中,提拔到县体委当了副主任,几年后,他又被县政府调到三水酒厂当厂长。
这时,李经纬36岁,每天亲自背着米酒,到佛山和广州挨家挨户推销,当时这个小酒厂最高产值也只有130万元人民币。
创业1982年初,一个叫欧阳孝的教授找到李经纬,向他推荐自己研究的一种新型饮料,这种饮料和占据中国内软饮料市场主流的普通碳酸饮料不同的是,普通碳酸饮料只是在口感和降暑方面发挥一定功效,但饮用过后对人体体力的恢复和矿物质的补充并没有任何作用。
而欧阳孝研究出的新型含碱电解质饮料,优势在于对人体流汗后矿物质的迅速补充能发挥作用,劣势则在于没有普通碳酸饮品的口感好。
如果有人投资对这个产品进行深入研究,将口感、营养和微量元素补充三者结合,就可以取代原有普通的碳酸饮料。
于是他决定将自己酒厂仅有的一点微薄赢利拿出来作为欧阳孝教授的研发资金。
当时,他作好了两种准备:如果成功,企业将从此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如果失败,酒厂的生产经营必然会受到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李经纬经过权衡,认为成功的几率占九成,失败的几率仅为一成,而且一旦不能成功,还可以利用他本人在体育界的关系,通过变通手段将手头的技术转卖给其他厂家。
健力宝的品牌故事健力宝诞生于1984年,总部在广州。
含有“健康、活力”的保健意义。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后一炮走红,被誉为“中国魔水”。
下面一起看下健力宝的品牌故事吧从孤儿到创业李经纬在广州东山区孤儿院度过了自己的童年,稍大后,他给人擦过皮鞋,做过印刷工人,在戏院给有钱人打过扇,自谋生路。
机缘巧合,让李经纬在成年后当上了三水县的体委副主任。
1973年,李经纬被分配到县里的酒厂当厂长。
1982年初,李经纬孤注一掷,投资了欧阳孝教授研发的新饮料。
当时他已经作好了两种准备:如果成功,企业将从此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如果失败,酒厂的生产经营必然会受到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李经纬经过权衡,认为成功的几率占九成,失败的几率仅为一成,而且一旦不能成功,还可以利用他本人在体育界的关系,通过变通手段将手头的技术转卖给其他厂家。
经过上百次反复试验,一种集口感、营养和微量元素补充三大优点于一身的新型饮品———“健力宝”终于横空出世。
“中国魔水”一炮而红李经纬是一个善于营销的人。
他带着健力宝来到美国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上,结果产品“一炮打响”。
经过奥运会这个平台的传播,当年健力宝当年销售额就达345万元;第二年,这一数字就翻了五翻达到了1650万元;1986年,健力宝的营收超过1.3亿元,成为民族饮料品牌的领军人,并在此后15年时间里一直位列“民族饮料第一品牌”。
1994年,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三水健力宝星”,这是全球第一颗以企业名称命名的星星。
而最辉煌的时候,1997年健力宝集团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稳居中国饮料业第一。
李经纬的聪明还在于他的眼光。
当克林顿夫妇参加大选时,他把健力宝送到了第一夫人的手中,使其成为了国际知名的品牌。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曾在微博上发表评论称,李案发生于十多年前,本质上看,是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政商关系破裂的结果,在具体的案情上,也处在罪与非罪的灰色地带。
李经纬的入狱,是中国改革史上的一个遗憾。
健力宝:“东方魔水”是如何变味的实业家们被无情地阻挡在他们开创的事业殿堂之外,所谓的资本掮客们则得以轻易地从小门从容进出。
在与这些娴熟的资本庄家的过招中,地方政府表现得过于轻信和不善博弈。
从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最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
这也许是中国企业史上最悲情的一张照片。
年过六旬的健力宝创办人李经纬坐在会场的一角,身边是既熟悉又形同陌路的地方官员,四周是闪烁不止的闪光灯。
他的企业被仓促地出售了,而他开出同等的价格却遭严拒。
这是一个人人都承认其创业功绩,却已不再被信任的企业家。
他仰面朝天,泪光闪烁,难掩无限落寞。
对于李经纬来说,最大的悲哀正是,他创立的、曾经显赫一时的公司在数年之后将无人提及,而他留给这段企业史的,则是一张仰天含泪的定格照片。
“东方魔水”:一个橙黄的传说在相当长时间里,健力宝一直是中国市场上知名度最高的饮料品牌。
1984年,被称为是中国公司的元年。
在这一年里,后来成为“中国标杆性企业”的联想、海尔、万科等公司相继创立。
在璀璨群星之中,诞生于广东三水县的健力宝是最耀眼的一个。
这年3月,三水县三水酒厂厂长李经纬突然把眼光瞄准了8月即将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23届奥运会。
他得到讯息,国家体委将在6月份开会决定中国代表团的指定饮料是什么。
而此刻,他手上有一种还没有投放市场,甚至连用什么来包装和商标是什么都还没有确定下来的新饮料。
这时的李经纬是个45岁的中年人。
他童年丧父,少年亡母,自幼在孤儿院里长大,成年后他当上了三水县体委的副主任。
1973年,受人排挤的他被发配到县里的酒厂当厂长。
那是一个只有几口米酒缸的作坊工厂,李经纬去后苦心经营,竟被他开发出一条啤酒生产线,生产出的强力啤酒在当地渐渐站稳了脚跟。
1983年,李经纬去广州出差,在街边买了一听易拉罐装的可口可乐。
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喝到这个饮料。
也就是在这时,他突然萌发了让企业生产饮料的念头。
那时,随着可口可乐在中国中心城市的日渐风靡,一些小型的饮料工厂已经在各地冒了出来,有些甚至直接冠上了“可乐”的名号:出现在四川成都的天府可乐是第一个国产可乐饮料,随后河南出现了少林可乐,杭州出现了西湖可乐。
李经纬:功过留与身后评作者:陶卫华来源:《中国民商》2013年第06期2013 年4 月22 日,74 岁的李经纬在三水病逝。
这位曾经的健力宝集团掌门人,是中国转型期因产权问题陷入困境的众多企业家中的经典悲剧人物。
李经纬在2002 年健力宝被卖签约仪式上的照片——仰天含泪、神情落寞,定格了其企业家悲情命运的一瞬。
这张照片至今不断被报道者引用,诠释着他令人嘘叹的人生走向。
李经纬离世的三水人民医院,距离健力宝集团仅两公里左右。
这个由他亲手缔造的商业王国,却成为他生命至终再也回不去的地方。
作为视健力宝事业如同自己的生命、以一己之力带领健力宝开创运动饮料商业传奇的第一代企业家,他在与当地政府的产权战争中完全失去了话语权,并最终成为带罪之人。
反思这一过程,财经作家吴晓波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企业家原罪是制度性原罪,李经纬入狱,是中国改革史上的一个遗憾。
从本质上看,“李经纬案件”是中国在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政商破裂的结果。
这并非个案,如华晨的仰融、红塔山的褚时健、科龙的潘宁,都基于此种原因黯然离场。
他们的悲剧都是时代的悲剧,最终却要个人承担沉重的责任。
财经评论员叶檀也撰文说,“这是产权不清时代、财富得不到保障时代必然产生的悲剧。
”如何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我们至今仍远未找到答案。
最后的李经纬后的李经纬“落叶归根”,李经纬最后的时光是在三水度过的,他是土生土长的三水人。
在4 月26 日的遗体告别仪式上,长子李健东沉痛地向前来送别的人们描述了内心深处的父亲。
他说,在生命最艰难的时候,父亲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这辈子对得起家人和朋友,对得起家乡父老和健力宝的员工。
”对于外界对父亲的评价,他说:“人生无常,先父一生的功与过,自有公论。
如今他安详地走了,就像又一次外出,又一次长长的远行,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躺在鲜花丛中的李经纬,面容瘦削平静,没有人知道他离世前的最后一刻在想些什么。
但人们知道,至少这次,他与政府理不清的关系,终于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