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10年回顾与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472.28 KB
- 文档页数:5
温州水产品的安全问题的调研温州大学 陈漫漫、吴芸芸、吴晶晶摘要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出现,人们开始谈食色变,对食品的安全信心指数也越来越低。
水产品在温州人的日常饮食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温州地区的传统和代表性食品。
本团队针对温州市所销售的水产品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对温州的2个区、1个县级市以及2个县的城镇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非随机抽样方法得到温州地区居民对水产品质量安全满意度问题的相关数据,利用SPSS 进行频数分析以及列联表对应分析,进而通过Excel作出相关图形和SAS 统计软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得到第一对样本典型变量以及水产品相关指标的重要程度和居民满意程度的相关系数为0.4859。
建立多元Logistic 回归模型,得到如下四个回归方程:4751.1396.02517.31297.1657.911(X X X X e YP ---++==非常满意),比较满意)=Y P ( 3.415X2-1.624X62.12X1X5069.5449.1911++-+=e ,898.1983.11298.27602.6739.1511(X X X X e Y P ++-++==一般),2.910X921.851-X7334.7804.811(+++==X e Y P 不太满意)。
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温州城镇居民水产品总体满意度得分为2.9007,表明居民对水产品安全的总体满意度为一般。
居民的职业、年龄、学历和家庭月收入的不同,使得他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程度、重视程度、满意程度各不相同。
在居民们心中,首先,新鲜程度与卫生程度有较高的重要性,而其满意程度却只有一般。
在所有满意度指标中,添加剂使用的满意度最低,而其重要程度得分很高,达到4.29。
其次,江、湖、海的水污染和鱼药残留是居民最担心的安全隐患,有关部门可考虑加强质量技术监督检测,加强对多施和不按规定要求滥用药物行为的管理。
此外,在造成水产品问题的因素中,排名第一位的是不法产商获取暴利行为,第二位、第三位分别是主管部门管理不善和执法不严,因此成熟的监管体系对于有关单位的治理监管工作至关重要。
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问题分析1. 技术标准不统一目前,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标准在不同地区和单位之间存在差异,导致检测结果的可比性较差。
一些地区和单位没有明确的技术标准,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给人们带来了食品安全隐患。
2. 检测手段单一当前,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主要依靠化学分析和微生物检测手段。
虽然这些手段可以检测出一些常见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但仍存在一些难以检测的污染物或者微生物,导致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无法准时发现。
3. 检测周期长目前,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通常需要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这导致了在水产品流通过程中的监管困难,可能会造成一些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二、改进建议1. 统一技术标准建立统一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标准,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可比性,为不同地区和单位之间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提供依据。
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技术标准的宣扬和推广,提高这些标准的权威性和普及性。
2. 多元化检测手段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应实行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除了传统的化学分析和微生物检测手段外,可以引入新的技术,如基因检测、质谱分析等,以检测更多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
3. 加快检测速度针对当前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周期长的问题,可以研发新的快速检测技术。
例如,进步快速检测仪器和试剂盒,可以缩减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快速检测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
4. 推行溯源制度构建完善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行溯源制度,可以使监管更加全面和有效。
通过溯源,可以快速追踪水产品的产地、生产过程、质量检测等信息,准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同时,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5. 强化宣扬教育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宣扬教育,提高大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卫能力。
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开展宣扬活动、制作宣扬片等形式,普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教育消费者正确选择和使用水产品。
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是指对水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进行全面管理,保障水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水产品是我国人民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然而,由于环境污染、生产加工不规范、不合理使用添加剂等原因,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了潜在威胁。
因此,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水产品是一类易腐食品,其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
因此,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 关系民生福祉:水产品作为人们的重要饮食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水产品质量问题一旦发生,不仅会导致食品中毒等健康问题,还可能对家庭和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 维护行业形象:水产品质量问题一旦发生,不仅会对企业形象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影响整个水产品行业的声誉。
只有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才能确保水产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
只有保障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才能促进人民健康,推动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
二、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为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需要在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管理。
1. 生产环节:在水产品的生产环节中,应加强水质管理和饲料管理。
确保水产品生长环境的清洁卫生,严禁使用污染的水源,合理使用饲料,避免添加不合格的饲料成分。
2. 加工环节:在水产品的加工环节中,应加强对加工设备和人员的管理。
确保加工设备的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污染;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卫生意识。
3. 运输环节:在水产品的运输环节中,应加强运输车辆的清洁卫生和温度控制。
严禁使用污染的车辆运输水产品,确保运输温度符合标准,避免水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
4. 储存环节:在水产品的储存环节中,应加强储存设备和环境的管理。
确保储存设备的清洁卫生,合理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水产品发霉或变质。
.78.管理前沿 养殖与饲料2015年第5期 黄花鱼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 甘柳红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动物防疫监督所,广东深圳518172
摘要黄花鱼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营养高的特性,深受人们喜爱,是风靡全球的鱼类产品。黄花鱼的质量安 全关系着人类的健康和渔业的高速发展。本文主要分析黄花鱼水产品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和措施,以期提高黄花鱼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关键词黄花鱼;水产品;质量安全;对策
近年来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给我国出口 贸易企业和水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韩、日 对我国的水产品进口加大控制。桂花鱼和多宝鱼事 件、孔雀石绿事件,海洋发生赤潮时,人体摄人富集 藻类毒素的鱼贝类导致毒素蔓延暴发,我国广东、 福建等地相继发生过多起贝类中毒事件,给水产品 市场销售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水环境污染的日 益严重,水产品首当其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下 面浅谈水产品黄花鱼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 1药物残留超标 2002年农业部发布的《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 其它化合物清单》中明确提出孔雀石绿、氯霉素、氨 基呋喃类代谢物、甲醛为禁用药物。但实际上,在养 殖过程中为治疗疾病滥用抗生素、激素,为降低成 本使用腐败变质的饲料,为增加经济利益而不顾鱼 药的休药期,为使鱼体感官更好浸泡过氯霉素和孔 雀石绿等大量不良行为屡禁不止,药物残留超标是 收稿日期:2015—03—24 甘柳红,女,1985年生,工程师。 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发生的最直接原因。水产品体 内也会含有耐药毒株,食用后直接感染给人体,在 人体内积累的残留药物产生毒副作用,致畸,致癌, 致突变,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ll1。
2环境污染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规模越来越大,工业三 废无处处理,废水、废渣、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 里,使水中的鱼类受到污染。同时这些有害化学物 质通过食物链富集于其它生物表面,进而污染了其 他食品。环境污染会引发严重的饮用水危机和食品 安全隐患。
水产品质量安全案例汇编 水产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一直备受关注。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发生了一系列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案例,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担忧。本文将以水产品质量安全案例为主线,对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进行汇编,以期引发人们对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 第一个案例发生在某海鲜市场。该市场经营者为了图利,采取了使用亚硝酸盐致使鲜活海鲜保持红色鲜亮的手段。亚硝酸盐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例如引发偏头痛、失眠等症状。这样的行为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对市场的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 第二个案例发生在某水产养殖基地。该基地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大量投放抗生素用于预防和治疗水产品的疾病。然而,过量和滥用抗生素会导致残留物在水产品中积累,给消费者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这种追求短期利益的做法不仅违法违规,也破坏了水产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个案例发生在某市场鱼类摊位。经过检测,摊主使用了过期的冷冻鱼进行销售。过期冷冻鱼的不合格品质和潜在的微生物污染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这种不负责任的经营行为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也损害了市场的良性竞争环境。 第四个案例发生在某企业出口的水产品中。该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使用了工业用药物进行漂白和脱毛处理。这些药物的残留物可导致肝肾功能损伤、过敏等健康问题。这种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规,严重损害了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声誉。 这些案例只是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冰山一角,但它们都引发了社会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人民的身体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水产品市场的监管,加强对企业的日常检查和抽检力度,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其次,完善监管制度。制定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法规,并及时更新和完善现有的法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再次,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引导消费者选择优质安全的水产品,逐步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最后,加强行业自律。水产品行业协会和企业应加强自身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水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事关千家万户的生活和健康。我们希望通过对水产品质量安全案例的汇编和分析,引发更多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并通过各方共同的努力,建立起安全可靠的水产品供应链,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人民的身体健康
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措施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措施摘要:水产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之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当前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措施,以促进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
一、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1.生产环节问题:(1)水域环境污染:水污染对水产品养殖和捕捞的水域造成了直接威胁,如重金属、农药、化工废料等。
(2)使用违禁添加物:一些生产者为了追求利润,添加违禁的激素、抗生素等物质,严重影响到水产品质量安全。
2.运输和加工问题:(1)冷链断裂:水产品冷链断裂或不完善导致了细菌繁殖和腐败现象,增加了细菌感染和食物中毒的风险。
(2)不规范加工:一些小作坊或个体户的水产品加工场所环境差,操作不合规范,存在交叉污染的风险。
3.市场销售问题:(1)不合格产品流通:一些质量不达标的水产品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市场,给消费者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2)信息不透明:许多水产品销售者不提供充分的产品信息,消费者难以确认水产品的来源和生产过程。
二、建议措施1. 加强监管和法律法规建设(1)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对水产品市场的监管执法力度,加强对违法生产者和销售者的打击力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2)修订和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明确相关部门的权责,保障消费者权益。
2. 提升生产环节质量管理水平(1)严格环境监管:增加水域环境监测频次,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减少水域的污染物排放。
(2)禁止违禁添加物:严厉打击使用违禁添加物的行为,加强对水产品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抽检。
3. 加强运输和加工环节控制(1)完善冷链管理:建立完善的水产品冷链运输体系,确保水产品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和风险防控措施。
(2)规范加工操作:加大对水产品加工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推行标准化加工操作,提高加工安全水平。
4. 强化市场监管和公众教育宣传(1)严查不合格产品:加强对市场销售的水产品进行检测,坚决打击不合格产品流通行为,为市民提供安全可靠的水产品。
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频出现,给广大消费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期减少或防止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
一、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1. 采掘区域受到污染水产资源众多,而且供应渠道非常多样化。
然而,一些采掘区域正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如河流、湖泊和海洋。
废水排放、化学品使用不当、生活垃圾乱倒等问题都会对采掘区域的水质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使得采掘的水产品可能被污染。
2. 养殖环境管理不当鱼类和虾类等水产品的养殖一直是水产业重要的经济来源。
然而,一些养殖场的管理不善,导致水质污染。
过度使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过度投药、过密养殖等问题都会增加水产品的病原体感染和农药残留,给存在其中的养殖水产品带来安全隐患。
3. 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水产品中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和漂白剂等,如果使用过量或使用不当,将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会使用添加剂超标或违禁添加剂。
而一些消费者对于这些食品添加剂的危害性了解有限,容易成为不法商家欺骗的对象。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对采掘区域的监管政府需要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加大对采掘区域的监督力度,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加强水质监测和建立排污许可制度,确保采掘区域的水质达到相关标准。
同时,鼓励推广生态养殖,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 加强养殖场管理政府要加大对养殖场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制定科学的养殖标准,并加大对养殖场的技术指导和扶持力度,提高养殖场的管理水平。
加强对养殖水质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水质问题,减少养殖环境污染。
同时,鼓励水产品养殖场进行现代化综合管理,加强科学的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者的素质。
3.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政府要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剂行为,对违规行为要进行重罚。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加大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抽检力度,确保产品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2019年9月第9卷 第5期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ChineseFisheryQualityandStandardsSep.2019Vol 9 No 5DOI:10.3969/j.issn.2095-1833.2019.05.008科学制定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标准的思考与建议韩刚,许玉艳,刘琪,房金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农业农村部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41)摘要: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建设现代化水产养殖强国,是当前我国渔业建设和发展的主旋律。
渔业标准化作为现代渔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加快渔业标准建设,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本研究通过探析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内涵和意义,结合渔业标准发展现状,探讨了加快渔业标准建设对推动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对进一步加快水产养殖业绿色标准建设进行了展望,旨在推动渔业标准建设和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融合推进、协调发展,促进渔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9,9(5):55-60]关键词: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标准;渔业;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833(2019)05-0055-06收稿日期:2019-05-28;接收日期:2019-08-07资助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F0213604);农业行业(水产)标准制定和修订管理(2130109);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资助(CARS 48)第一作者:韩刚,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hangang@cafs.ac.cn通信作者:房金岑,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渔业标准制修订,fangjc0915@sina.com 当前,中央已把农业绿色发展摆在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绿色发展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基调。
2019年2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农业农村部等10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加强科学布局、转变养殖方式、改善养殖环境、强化生产监管、拓宽发展空间、加强政策支持及落实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
水产品质量安全案例汇编电子版水产品质量安全案例汇编电子版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日益增加,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重视。
为了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并提高消费者对水产品的认知度,特将一些水产品质量安全案例进行汇编。
这些案例旨在警示消费者关注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同时也提醒水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加强质量监管。
案例一:某水产市场发现销售过期水产品某市场监管部门接到消费者举报,指称某水产市场销售过期水产品。
市场监管部门立即进入调查,发现该市场存在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经过取样检测,发现多批次的鱼类产品超过保质期进行销售。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消费者们对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感到担忧。
案例二:某海鲜饭店事发食客食用变质虾类中毒某海鲜饭店为了吸引顾客,提供了低价的虾类套餐。
然而,该店购买的虾类存储条件不当,导致虾类变质。
期间有多名食客食用该店提供的变质虾类后出现食物中毒症状。
经检测,虾类中检出了大量的致病微生物。
此事件引起公众对餐饮业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
案例三:某水产加工厂涉嫌使用违禁添加剂某水产加工厂被举报涉嫌使用违禁添加剂来改善水产品的外观和口感。
监管部门展开调查后,果然发现该厂家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未经批准的添加剂。
该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有潜在风险。
该案例引起了广泛的媒体报道和消费者的担忧,进一步加强了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
案例四:某渔场大面积使用违禁药物某渔场为了提高鱼类的产量和质量,大面积使用了违禁药物。
这些违禁药物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并且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进入人类的食物链中。
该事件曝光后,渔场接受了法律制裁,并且相关部门加强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案例五:水产品存储运输环节发现严重卫生问题某水产品存储运输环节存在卫生问题,例如存储环境不洁净,冷链设备故障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水产品质量下降,使得食品安全风险增加。
监管部门对这些问题积极采取整改措施,同时呼吁消费者选择有备案且符合卫生标准的水产品。
食品安全事件的案例分析与反思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案例分析与反思,探讨其背后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案例分析1. 无证厂家生产问题奶粉事件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曾发生过多起无证厂家生产问题奶粉的事件。
这些无证厂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顾食品安全,使用了劣质原料,甚至添加了有害物质。
这些问题奶粉被市场销售出去,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2. 劣质油事件劣质油事件也是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
一些不法商贩为了减少成本,使用过期、变质的废弃油脂加工成劣质油,再次投入市场销售。
这种劣质油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还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3. 毒素超标事件食品中毒素超标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一大隐患。
一些食材在生产、存储或运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毒素,并超过国家标准限制。
如果消费者长期摄入这些超标食品,将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二、原因分析1. 利益驱动食品安全事件背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利益驱动。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顾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采取了不合规的生产方式,使用了劣质原料,添加了有害物质。
2. 监管不力另外,监管不力也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
一些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手段,导致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出现漏洞,使得不法商家有机可乘。
3. 缺乏行业规范食品行业的规范程度不高,也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的食品行业规范程度较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行业准则,使得不法商家有机可乘。
三、反思与解决办法1. 强化监管机制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强化监管机制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政府应该加强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并确保其落地和执行。
2. 完善行业标准完善食品行业的标准与规范也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
政府、企业和专家可以共同制定并实施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确保食品安全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