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护理与护士心理品质浅析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护士心理素养论文浅谈护士心理素养论文范文(通用5篇)护士,是指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依照本条例规定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浅谈护士心理素养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浅谈护士心理素养论文篇1摘要:护理工作的性质及特点决定了护士的职业压力,多数人在面对职业压力时会出现身心的紧张性反应,适当的紧张状态有利于动员机体的潜在能力去适应,如果这种反应过分强烈或者持久,超过了机体的调节能力,则可产生焦虑、抑郁等紧张情绪或出现其他病理征象最终将导致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及护理质量。
关键词:培养;医护人员;心理素养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新的医学护理模式的确立,要求护理工作者不仅要具有广泛的医学知识和系统的护理知识,同时还要掌握有关心理、社会、伦理及人文学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护士职业素养是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形成是观念意识树立,思维方式建立和行为习惯养成三类过程相辅相成的结果,训练效果主要通过符合护理工作要求的作风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来体现。
1 护士职业素养的形成护士职业素养是教化的结果,它是在先天素养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个人素养的高低,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实践,获得一定知识并把它变成自觉行为的结果。
2 护士职业素养的意义2.1提升职业素养认识,推进卫生行业作风建设。
2.2护士懂得如何根据自己的职业塑造职业形象。
2.3提高护士个人修养,从而提升单位精神面貌。
2.4为医院提升竞争力。
2.5护士明确个人发展方向与工作发展互相结合。
2.6护士道德观念更加牢固,服务态度更加真诚,依法执行更加规范。
2.7改善护理服务,树立行业新风,促进护患和谐,提高患者满意度。
2.8充分展现"白衣天使"良好的职业素养。
3 护士职业素养的要求3.1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不做违反道德良心的不合法操作或不忠于职守的工作,维护职业的声益。
提高护士心理素质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探讨护士的心理素质在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可减轻护士工作中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对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标签:心理素质;护理质量;提高;提升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是护士职业素质的基础[1]。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以病人为中心”人性化整体护理的开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地不断改变,患者不仅要求身体疾病上的护理,对心理上的护理越来越重视,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要成为一名优秀护士,除了具有全面扎实的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及熟练的临床操作技术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2]。
现在,一些护士在心理健康上出现不容忽视的问题,工作中会产生不良情绪和压力,直接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疾病的康复。
因此,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护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可保证护士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 目前护理人员问题和压力1.1 社会偏见对护理工作存在歧视,护士社会地位低,在医疗工作中处于从属地位,不重视护理工作,发展前途小。
1.2 护理人员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繁忙而辛苦的护理工作,风险高,压力大,易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给护理工作带来潜在的危险。
1.3 医院合同护士越来越多,工资收入低、待遇差,情绪低落,工作积极性不高,护士大量流失,护理队伍不稳定,导致护士严重缺编。
1.4 护士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适应社会能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心理素质差。
1.5 护士长期倒夜班,生活不规律,超负荷的劳动,体力不支,身体素质差。
1.6 少数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工作能力差,而知识更新快,竞争激烈,护士很少有进修学校的机会,在工作中产生精神上的压力。
1.7 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医疗护理纠纷增多,护理工作压力过大。
2 对策2.1 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诚实、勤奋、严于律己、积极向上的人格,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护士热爱本职工作,忠于护理事业,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精神。
心理护理作用及护士素质的要求浅析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显得越来越重,它对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对护士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特别是开展整体护理工作以来,护理人员在做康复指导的过程中结合病人的病情,深入浅出地讲解疾病的知识,解除病人因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而产生的焦虑和忧郁,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把预防疾病、卫生知识传授给病人及家属,通过我们自身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启发、诱导、暗示影响病人,鼓励病人战胜疾病。
心理护理有利于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推动护理工作不断向整体护理发展,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它要求护士不仅要严格遵循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还要全面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情格特征和生活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对病人要有同情心,态度要热情和善,要用我们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每个病人交谈,从中发现病人的心理障碍,帮助病人解除躯体疾病的同时要解决心理问题,对每个病人从入院到出院都要按照护理程序,全面系统地护理,同时必须把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体护理中,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心理护理有利于孕妇自然分娩,减少并发症。
医学心理学认为,在人体健康和患病的相互转化中,我们除了注意生物学因素的作用外,还要特别强调心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的相互影响,以及它们与人们所处社会环境及其变化之间的关系。
因此我们的护理不仅关注病人躯体上的疾病,还要探讨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及诊断治疗中的作用。
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医院实行助产士(“一对一”陪产)丈夫全程陪伴的服务模式,产妇从入待产室开始到分娩后观察、送出,均由一名助产士负责陪产,丈夫陪护在产妇身边,这样就使产妇有安全感、信任感,情绪放松,促进了产程顺利进展,减少了滞产、产后出血等并发症。
剖宫产率由原来的57%减少到48%。
浅谈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缩短病程,增进人文关怀,促进疾病痊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的素质和良好的医德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
标签:护士;患者;心理护理;意义方法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患者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
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科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做好心理护理。
笔者将从以下三方面谈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
1 心理护理的内涵心理护理是医学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护理工作者运用医学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处理患者在患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以促使患者康复的方法和手段。
心理护理首先是躯体需要,是指生理病理的需要。
如对空气、休息与睡眠、饮食与水、排泄、活动、安全等的需求;其次是感情的需要,由于陌生环境,接触新异的检查与治疗,与亲友分离所致,需要亲人探视与关怀,医护人员同情与关心;再次是受尊重的需要:要求他人尊重自己,重视自己;最后是被接纳与社交的需要:适当的活动及精神生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迅速消除陌生感。
2 心理护理的意义“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的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护理学专业的医护人员,倘若说三项护理中技术护理基本可以做到的话,那就更应进一步重视病患的心理护理。
当患者住进医院里,护理人员日夜守候在他们身边,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最多,关系最密切,对患者的影响也最大。
良好的心理护理工作常常可以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
护士有责任为患者解除陌生、恐惧、疑虑等各种不良心理反应创造良好条件,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3 怎样做好心理护理一般来说,一个健康的人在进入患者角色后,往往由于疾病的折磨、医院诊疗环境的陌生、新的人际关系的出现等,会产生一系列的特有的心理活动。
浅析临床护理与心理治疗由于从事护理工作多年,结合实际临床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及其切身体会,论证一下个人的观点。
近几年来,心理卫生已经成为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语言又是心理科医护人员的重要媒介。
语言是否运用的巧妙对病人的心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护士应具备最佳的心态和良好的服务态度,以仁者之心对待患者,同时也要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言谈举止要落落大方,要让患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才能真正做好护理工作。
例如:抑郁症患者,通常表现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
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抑郁症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
抑郁症发病率很高,几乎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抑郁症患者,因此它被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
抑郁症目前已成为全球疾病中给人类造成严重负担的第二位重要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的痛苦,对社会造成的损失是其他疾病所无法比拟的。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各种各样的因素,加上人们对抑郁症缺乏正确的认识,偏见使患者不愿到精神科就诊。
在中国,仅有5%的抑郁症患者接受过治疗,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治,病情恶化,甚至出现自杀的严重后果。
另一方面,由于民众缺乏有关抑郁症的知识,对出现抑郁症状者误认为是闹情绪,不能给予应有的理解和情感支持,对患者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还有个别的抑郁病患者,由于长时期的性压抑,导致自身的性无度,常常产生性幻觉表现在自淫,也就是手淫,而这些患者往往是趋于内向型的少数群体,平日很少与人沟通。
当患者手淫过后就会表现的极度悲观,自责。
时间一长就容易形成情绪化,不管情绪极度的兴奋或是极度的悲伤都会造成情绪上的波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使其病情越加严重,更有甚者会转化为精神分裂症。
例如病例1;患者,男,年龄39岁,职业工人。
第二次住院。
病人抑郁病史近9年,迁延不愈,少眠,曾间断服药。
总反复追问一些无意义的情况,自我评价降低,对生活失去希望,有厌世,总觉得自己不能好了,给家人添麻烦,拖累家人,不想活了,想一死了之,意志减退,社会功能受损,自知力缺乏,注意力集中困难。
临床心理护理与护士心理品质浅析作者:黄肆娥万小琴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6年第08期【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心理护理对护士心理品质的需求。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64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人,均为临床护士。
同时选取100例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同样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试验组护士加强心理品质的培养,对照组未加强心理品质培养。
分析两组护士的观察力、记忆力、技术水平、道德情操和语言能力,同时向100例患者进行对护士心理品质需求情况和护士心理品质满意度的调查。
结果:护士心理品质培养效果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临床心理护理;心理品质An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Nurse/HUANG Si-e,WAN Xiao-qi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08):097-100【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demand of clinical psychological care of nurses’ mental quality.Method:64 nursing personnels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4 and de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est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32 persons in each group and all of them were clinical nurses,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the tes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strengthen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training.100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pondents and were de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as well,50 patients in each group.Analyzed the outsight,memory,technological levels, moral sentiments and language competence of every nurse,while surveyd 100 pati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demand for nurses and the satisfaction with nurses’ psychological quality.Result: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cultivating effect of the tes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 significant(P【Key words】 Clinical psychological nursing; Psychological qualityFirst-author’s address: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Fuzhou City,Fuzhou 344000,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8.027随着医学模式地转变和人们生活水平地提高,当代医学发展模式已从简单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
护士心理品质浅析论文护士是人类身心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护士,除了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技术操作和高尚的医德之外,还应具备优秀的心理品质,这也是做好护理工作所必备的条件。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护士心理品质浅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护士心理品质浅析论文篇一《临床护士心理品质浅析》【摘要】护理工作在医疗服务中所承担的巨大责任,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医院的整体工作中,护理工作举足轻重;从人数上看,护理人员在各类人员中的比例最大;从工作内容上看,护理人员观察病情的观察员,是治疗疾病的第一线战斗员,是心理治疗的宣传员,是病区秩序的管理员,是治疗环境的清洁员,总之,患者入院后不可能离开护士。
那么,护士如果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记忆力、广泛的兴趣、良好的语言修养和对护理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及对患者的同情心,是无法胜任工作的。
【关键词】护士;心理品质;培养护士是人类身心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护士,除了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技术操作和高尚的医德之外,还应具备优秀的心理品质,这也是做好护理工作所必备的条件。
根据多年来临床工作经验,浅谈一下护士的心理品质及其培养。
1 观察力要敏锐护士是否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是衡量护士心理品质的首要标志。
中医的望、闻、问、切,西医的视、触、叩、听都是通过观察获得的。
护士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除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理指标以外,还应观察患者的细微的外表行为、躯体动作或语调等变化,以便了解患者的内心活动和机体变化情况。
并积极采取治疗、护理措施,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把握各种复杂因素的变化,这对于提高诊断、治疗和护理效果,都是非常重要的。
2 记忆力要准确护士要具备准确的记忆力,因为护士的职责是执行医嘱,每项工作都必须数量化,而且数量要准确。
数量出了差错,轻则贻误病情,重则造成严重的责任事故。
同时护士面对的是情绪各异而又不断变化的患者,护理计划也各不相同。
如对几个同时进行介入化疗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准确记住每个患者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使用方法,切不可相互混淆,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临床护士的心理品质浅析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士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方法对护士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压力以及这种压力在工作环境中对护士的心理状态以及对工作的影响进行分析。
结果护士的心理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对患者的服务质量,护士心理素质的提高迫在眉睫。
现代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护士,心理素质前言 (1)1 护士工作中遇到的压力 (1)1.1 职业的风险性 (1)1.2 紧张的工作性质 (1)1.3 家庭的不理解 (1)1.4 领导的能力及素质 (1)1.5 复杂的人际关系工作性质的不稳定 (1)1.6 护理行业的年轻化 (2)2 护士心理素质的培养 (2)2.1 医院方面 (2)2.2 护理管理方面 (2)2.3 护士自身方面 (2)3 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2)3.1 良好的人生观及职业动机 (3)3.2 敏锐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3)3.3 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3)3.4 坚强的意志力 (3)3.5 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3)3.6 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3)3.7 稳定的情绪状态及积极的情感感染力 (3)结论 (4)致谢 (4)参考文献 (4)护理工作是一种脑力与体力结合,与人的健康及生命密切相关的工作。
护理工作者经常面临各种危机,突发及多变的情况涉及护士与患者、家属、医生、其他护士等复杂的人际关系。
护理工作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护理是一个具有高强度压力的专业,这就要求每一个护理人员除了具有高尚的职业道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满足护理工作的各种角色要求,应对各种复杂的护理环境,作患者的身心康复,维护个人的身心健康。
1 护士工作中遇到的压力护理工作的性质及特点决定了护士的工作压力,护士的工作压力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职业的风险性担心差错事故是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之一,因为护士的职责和任务是使患者舒适,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如果护士在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如在注射或发药中出错,会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护士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护士的心理护理与心理健康近年来,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健康的更高要求,护士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压力也日益增大。
由于长时间的紧张工作、高强度的责任和面临的病患情绪等因素,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护士的心理护理变得至关重要,不仅对护士个人的健康和幸福具有重要意义,也关系到患者的医疗照顾质量。
一、了解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护士长期处于高压和疲劳状态,无法解决自己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甚至心理疾病。
工作过程中接触到的病痛和死亡,以及与患者家属、医生等人进行协作时可能发生的摩擦也会对护士的心理健康构成影响。
二、重视心理护理在护士工作中的地位心理护理是指针对护士心理健康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
它旨在缓解护士的压力和焦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关怀,以促进护士的心理健康和工作质量。
三、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与培训护士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可增加其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了解,提高护士对自身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能力。
教育培训内容包括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识别,心理疏导技巧的学习以及如何应对工作压力等。
四、建立支持系统和沟通渠道建立支持系统和沟通渠道可以为护士提供相互支持和分享经验的机会。
护士可以通过与同事、主管或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沟通来减轻心理压力,获得心理安慰和启发。
五、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医疗机构应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为护士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这些服务可以包括心理咨询、心理疏导、认知行为治疗等,以帮助护士们更好地面对工作压力和负面情绪。
六、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自我关爱护士在工作之余需要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和自我关爱。
充足的休息、健康的饮食、适度的运动以及培养良好的情趣爱好等,都可以帮助护士缓解压力,提高身心健康。
总结起来,护士的心理护理与心理健康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通过重视心理护理,护士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和负面情绪,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临床心理护理与护士心理品质浅析目的:分析临床心理护理对护士心理品质的需求。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64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人,均为临床护士。
同时选取100例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同样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试验组护士加强心理品质的培养,对照组未加强心理品质培养。
分析两组护士的观察力、记忆力、技术水平、道德情操和语言能力,同时向100例患者进行对护士心理品质需求情况和护士心理品质满意度的调查。
结果:护士心理品质培养效果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加强护士心理品质的培养,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健康,使护患关系更为和谐。
随着医学模式地转变和人们生活水平地提高,当代医学发展模式已从简单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
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而心理护理在临床上则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对患者实施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稳定患者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2],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周围的环境,使其积极主动地做好“自我护理”以利于病体康复和心理健康的保持。
与此同时,这对护士的心理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拥有精湛的业务技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要敏锐的观察力、良好而准确的记忆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的表达能力。
护士通过与患者详细的交谈,了解掌握不同患者的不同性格和修养,采取针对性地疏导和安慰,促进患者身体康复[3]。
本院近年来通过对护士心理品质的培养,较为显著地提高了患者临床心理护理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64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42岁;学历:本科6名,大专34名,中专24名;职称: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23名,护师25人,护士14人。
临床护士心理品质浅析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士应该具有的心理品质。
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50名临床护士进行对比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同时随机抽取20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为100例。
对照组临床护士不进行心理品质方面的培训,实验组临床护士进行心理品质的培训。
对比分析240例患者对于两组临床护士的心理品质的满意度。
结果对照组患者对临床护士的心理品质满意度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临床护士进行心理品质的培训,有助于缓解护士的负面情绪,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是临床护理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关键词:临床护士;心理品质;浅析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的越来越高,临床护士不仅得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水平,还得面对与患者及家属的人际关系处理,这就得要求临床护士必须有较为良好的心理品质来面对护理工作中的各种要求【1】。
临床护士的心理品质是指把患者放在首位的道德感、同情心,通过敏捷的观察力、独立的思维、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性格、熟练的操作能力与和谐的护患关系为患者全心全力的服务,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病情痛苦,使患者处于积极的态度来接受治疗【2】。
本文选取50名临床护士进行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50名临床护士进行对比研究,其中最高学历为大学本科的有5人,大学专科的有22人,中专的有23人;副主任护师有6人,主管护师有19人,护师有21人,护士有4人;年龄22—49岁。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人,两组临床护士在学历、职称、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同时随机抽取240例患者为调查对象并分为两组,各为120例。
1.2方法对照组临床护士不进行心理品质方面的培训,实验组临床护士进行心理品质的培训。
具体培训方法包括:1.2.1医疗机构:医院要重视护理质量的提升,提高临床护士专业知识和操作水平,使临床护士可以熟练掌握心理学、社会学、心理健康和治疗等方面的理论,定期进行心理问题的疏导,通过各种机制提高临床护士的工资待遇,提高对工作的积极性。
临床心理护理与护士心理品质浅析
作者:刘元元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8期
摘要:目的:对护士心理在临床心理护理品质中的需求进行分析。
方法:采用随机选取的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的80名护理人员(均为临床护士)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期间住院的200名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并将研究对象与调查对象随机分为两组。
护理人员分为观查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人;患者也分成两组,每组100例。
对观察组的护士给予心理品质培养,对照组的护士并未给予心理品质培养。
向200名患者对护士心理品质满意度与具体心理品质需求情况进行详细调查,调查内容为护士的技术水平、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基本道德情操等。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士的心理品质培养效果明显要高出许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临床心理护理;护士心理品质
引言:近些年,当代医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医学模式的转变,愈来愈多的人对心理健康问题给予了更多关注,因此在临床上心理护理就非常重要。
经研究发现,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并稳定情绪有诸多帮助,可以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基于此,对护士的心理品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她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业务技术还要拥有准确的记忆力以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选取的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的80名临床护士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年龄22岁至40岁;学历:中专16名、大专43名、本科21名;职称:护士16人、护师32名、主管护师29名、主任护师3名。
随机选取期间住院的200名患者作为调查对象。
将研究对象与调查对象随机分为两组。
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查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人;患者也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例。
对观察组与研究组护士的年龄、学历以及职称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观察组的护士给予心理品质培养,对照组的护士并未给予心理品质培养。
主要培养内容如下:①加强护士理论与技术操作水平。
在此期间,培养护士的专业学习能力,定期让她们参加相关技术操作培训并不断提升理论知识学习,为了让他们在工作期间可以保持良好情绪对心理卫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培养。
为观察组护士提供尽可能多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机会,比如,拨取一定数额的经费让她们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全方位地提升
自己;②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因为在工作过程中,护士需要与不同的患者频繁接触,心理情绪未免会受到波动。
因此,培养护士的心理素质,教会她们如何保持稳定情绪,不论遇到任何事情都能保持心态平和。
个性心理中的不足要尽可能地克服掉,在解决患者事情时要沉着冷静,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③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定期为护士讲解法律知识,使其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让护士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自觉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工作热情对患者报以真诚与关心;④培养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
不断训练护士的语言交流能力,使她们掌握相关的语言技巧,用亲切的语言释放患者的心理负担,维持和谐的医患关系;④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与创造力。
培养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养成敏锐的观察力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遵循基本原则。
提升护士的应用专业知识与技巧,能够通过对患者的身心变化作出具体观察,从而制定出详细的护理计划。
1.3观察指标
向200名患者对护士心理品质满意度与具体心理品质需求情况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为对两组护士的技术水平、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基本道德情操。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P
2结果
护士心理品质培养效果如下:观察组护士的观察力(20.63±4.21)、记忆力
(22.96±3.24)、技术水平(22.20±1.22)、道德情操(7.63±1.18)、语言能力
(13.88±3.29),对照组护士的观察力(10.69±1.69)、记忆力(13.58±2.21)、技术水平(10.21±1.28)、道德情操(1.21±1.08)、语言能力(4.85±2.65),经过比较,观察组心理素质培养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临床整体护理中,心理护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引导护士在实际工作中结合患者的病情制定正确的康复指导方案,还可以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沟通;有利于调动患者主动配合的积极性,人是有着非常复杂丰富心理世界的生物,他们与社会活动密切相关,一旦改变社会角色不可避免的会有诸多心理负担。
护士在心理护理作用下可以对不同的患者采取较好的心理疏导,从而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鼓励患者尽早康复;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患者在住院期间接触最多的人就是护士,护士通过观察力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让患者能够更加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从而营造出非常和谐的医患关系。
总的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护士要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护士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技术还要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
沟通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
笔者认为,加强对护士的心理品质培养,不仅可以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更快地康复,有效改善医护关系!
参考文献:
[1]黄肆娥,万小琴.临床心理护理与护士心理品质浅析[J].中医医学创新,2016(03):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