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分原理与变分法
- 格式:doc
- 大小:474.50 KB
- 文档页数:12
变分原理与变分法变分原理是数学物理中的一种基本原理,用于描述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
它是物理学中的最小作用量原理的数学表述。
变分原理与变分法密切相关,是变分法的基础。
变分原理是由欧拉-拉格朗日提出的,并以他们的名字命名。
它表明,自然界的真实运动是使作用量取极值的路径。
作用量是在一个过程中所有可能路径上对拉格朗日量(描述系统运动的函数)进行积分得到的。
换句话说,作用量是描述系统整体运动的一个量度。
在物理学中,拉格朗日函数常常由系统的动能和势能构成。
通过对动能和势能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描述系统运动的拉格朗日方程。
拉格朗日方程是变分原理的数学表达式,它通过求解一组微分方程来描述系统的运动。
变分法是一种数学方法,用于求解泛函问题。
泛函是一个函数的函数,通常是由一个区间上的函数组成的。
在变分法中,我们通过将泛函写成一族函数的积分形式,并求解使得泛函取极值的函数。
这就涉及到求取泛函的变分(即导数)。
变分法的基本思想是将泛函中的函数进行微小的变化,然后求取这个变化对泛函的影响。
这个变化就是变分,通常用符号δ表示。
然后通过对泛函进行导数运算,得到变分后的泛函表达式。
最后,将变分的泛函表达式置于极值条件下,即求取变分后的泛函为零的解,就可以求得泛函的最优解。
在物理学中,变分法常常用于求解极值问题,如最小作用量问题、哈密顿原理以及量子力学中的路径积分等。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用于描述和预测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
总结起来,变分原理是描述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最小作用量原理的数学表述,而变分法是求解泛函问题的一种数学方法。
它们相互依存,变分原理提供了变分法的理论基础,而变分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用于求解各种物理问题。
变分原理与变分法的理论和应用涉及数学、物理、工程等多个领域,对于理解和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变分原理与变分法一、变分原理的基本概念变分原理是针对泛函的一种表述方式。
所谓泛函是指一类函数的函数,这类函数可以是数学上的对象,也可以是物理上的对象。
变分原理是以泛函的极值问题为基础,通过对泛函进行变分计算,求取泛函的极值。
在变分原理中,被考虑的对象是泛函数而不是函数。
二、变分原理的基本原理三、变分法的基本步骤变分法是通过对泛函的变分计算来解决极值问题。
它的基本步骤如下:1.建立泛函:根据具体的问题,建立一个泛函表达式,其中包含了待求函数及其导数。
2.变分计算:对建立的泛函进行变分计算,即对泛函中的待求函数及其导数进行变动,求出泛函的变分表达式。
3.边界条件:根据具体问题的边界条件,对变分表达式进行求解,得到泛函的变分解。
4.极值问题:根据泛函的变分解,通过进一步的计算确定泛函的极值。
四、变分原理和变分法的应用1.物理学中的应用:变分原理和变分法在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拉格朗日方程和哈密顿方程可以通过变分原理推导出来。
此外,在量子力学和场论中,变分法也被用于求解相应的泛函积分方程。
2.工程学中的应用:在工程学中,变分原理和变分法常用于求解最优化问题。
例如,在结构力学中,通过变分法可以求解出构件的最优形状和尺寸。
在控制理论中,变分法可以用于求解最优控制问题。
3.数学学科中的应用:变分原理和变分法在数学学科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函数极值问题中,变分法可以用于求解一类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临界点。
总之,变分原理与变分法是一种强有力的数学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通过应用变分原理和变分法,可以更好地解决求极值问题,进而推导出物理方程、最优设计和数学方程等相关问题的解。
因此,深入理解变分原理和变分法对于数学、物理、工程等学科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变分原理与变分法在数学中,变分原理是由变分法所依赖的基本数学原理,它属于变分法的核心思想。
变分原理是这样一个原理:如果一个物理系统的运动方程可以通过一些函数的下极值原理来推导出来,那么这个物理系统的运动方程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得到,比如经典的牛顿运动定律、拉格朗日方程或哈密顿方程等。
所以,变分原理可以看作是一种看待运动方程的新视角,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来推导和解决运动方程。
变分法是以变分原理为基础的一种数学方法,通过对形式相对简单的函数进行一定的变分操作,使得问题的求解变得容易。
变分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函数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具体的数值,通过改变整体的形状,使其满足一定的条件,从而达到优化的目标。
在变分法中,我们将问题转化为一个泛函的极值问题,通过对泛函求导并使其为零,就可以得到满足条件的函数。
在最优控制问题中,变分法是一个常用的求解方法。
最优控制问题是研究如何通过调整一些输入信号,使得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优,比如最小化成本、最大化效益等。
通过应用变分法,我们可以将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一个泛函的极值问题,通过对极值问题求解,可以得到最优的输入信号。
在极值问题中,变分法也有广泛的应用。
比如著名的布鲁诺-普恩哥雷极值问题,即求出一个连续函数,使得其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一些泛函成为极值。
通过变分法,我们可以将这个极值问题转化为一个泛函的极值问题,通过求解极值问题,就可以得到满足要求的函数。
除了最优控制问题和极值问题,变分法在泛函分析和变分不等式研究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在泛函分析中,变分法用于求解泛函的最小化问题,通过对泛函求导并使其为零,得到泛函的最小值。
而在变分不等式研究中,变分法用于构造适当的测试函数,将问题转化为一个较简单的形式,从而得到不等式的解析解或估计。
总结来说,变分原理与变分法是应用于最优控制问题、极值问题和泛函问题等研究领域中的基本数学工具。
通过将问题转化为泛函的极值问题,通过对泛函求导并使其为零,可以得到满足条件的函数。
变分法原理变分法是数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在物理学、工程学、经济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变分法的核心思想是寻找函数的极值,通过对函数进行微小的变化,来求解极值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变分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变分法的基本原理。
对于一个函数f(x),我们希望找到它的极值点。
为了简化问题,我们可以假设函数f(x)在一个区间[a, b]上连续且可微。
现在,我们要找到一个函数φ(x),它在区间[a, b]上也连续且可微,并且满足φ(a)= α,φ(b) = β,其中α和β为给定的常数。
我们定义一个新的函数J(φ) = ∫[a, b] L(x, φ(x), φ'(x)) dx,其中L(x, y, y')为关于x, y, y'的函数。
那么,我们的目标就是找到一个φ(x),使得J(φ)取得极值。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引入变分。
对于φ(x),我们对它进行微小的变化,即φ(x) + εη(x),其中ε为一个足够小的正数,η(x)为任意的可微函数,并且满足η(a) = η(b) = 0。
然后,我们计算J(φ(x) + εη(x))关于ε的导数,并令其为0。
通过求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于η(x)的方程。
这个方程就是欧拉-拉格朗日方程,它是变分法的基本方程之一。
通过欧拉-拉格朗日方程,我们可以得到φ(x)满足的微分方程。
解这个微分方程,就可以得到函数φ(x)的表达式。
这个表达式就是我们要找的函数,它使得J(φ)取得极值。
这就是变分法的基本原理。
除了数学中的应用,变分法在物理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它可以用来求解拉格朗日力学中的运动方程,以及量子力学中的路径积分。
在工程学中,变分法可以用来求解弹性力学中的边界值问题,以及优化问题中的约束条件。
在经济学中,变分法可以用来求解效用最大化和生产函数最优化等问题。
总之,变分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方法,它在不同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变分法的应用在物理、工程、数学等领域中,变分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
变分法可以被用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如微积分、偏微分方程、力学问题和最优化问题等等。
本文将介绍变分法的定义、基本原理、应用以及其在实践中的意义。
一、什么是变分法?变分法是一种数学方法,它通过不断调整函数的形式来寻找一个极值问题的解。
变分法可以用来解决一系列的优化问题,如最优控制问题和最小能量问题等等。
在它最简单的形式中,变分法是一个求解“泛函”的问题:“找到一个函数使得某个固定泛函取得最小值”。
例如,我们想要找到长度为 L 的钢条上的最小弯曲量。
这个问题可以表示成一个泛函:J(y) = ∫[0,L] (y''(x))^2 dx,其中y表示弯曲的函数。
这个泛函是一个带有一个未知函数y的函数J。
我们的任务是找到一个函数y,使得J(y)的值最小。
二、变分法的基本原理变分法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结为“求解一系列微积分变分问题”。
根据变分法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从微积分和函数分析的角度来理解它。
变分法的原理是基于函数的连续性和光滑性的,即给定一个函数的任意两个点之间的连续性和可微性。
在求解变分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找到一个函数,这个函数满足一些预定的条件。
然后,我们可以对这个函数进行微小的变化,来看看这个函数如何改变。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个函数进行积分来得到一个新的函数值。
然后我们可以对这个函数进行微小的变化,得到y(x) → y(x) + εφ(x) (其中,ε很小,φ是一个任意函数)。
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函数y(x)的一个小变化y(x) + εφ(x)来重新计算泛函J的值。
这个新的泛函的值可以表示为J(y + εφ) = ∫[0,L] F(x,y,y',y'') φ(x)dx,其中F(x,y,y',y'')为J(y)的一类一阶偏导数,我们需要将其解释为x和y的函数。
然后,通过对泛函J(y+εφ)中的项进行扩展,我们得到:J(y+εφ) = J(y) + ε∫[0,L] (F_yφ + F_{y'}φ' + F_{y''}φ'') dx。
变分法基本引理变分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工程学、经济学等领域。
其基本引理为变分法的核心思想,是变分法的基础和出发点。
本文将围绕变分法基本引理展开讨论,介绍其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一、引言变分法是数学中研究变量函数的极值问题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将极值问题转化为一个函数的极值问题,从而求解原问题。
变分法的基本引理是变分法的基础,为后续的推导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二、变分法基本引理的概念变分法基本引理是对于函数的变分的一种数学表述。
它指出,如果函数在某一点处取得极值,那么在该点处的变分为零。
换言之,如果一个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变分不为零,那么该点不是函数的极值点。
三、变分法基本引理的原理变分法基本引理可以通过泛函导数的概念来理解。
泛函导数是对函数的变分的一种推广,它表示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变分相对于该点处的微小变动的比率。
根据变分法基本引理,如果一个函数在某一点处的泛函导数为零,那么该点是函数的极值点。
四、变分法基本引理的应用变分法基本引理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经济学为例,我们可以将经济系统的效用函数看作一个泛函,通过变分法求解该泛函的极值,得到最优的经济决策。
类似地,变分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例如用于求解最短路径、最小作用量和最小曲面等问题。
五、变分法基本引理的思考虽然变分法基本引理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首先,变分法需要对变分进行严格的数学推导,这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来说是一项困难的任务。
其次,变分法在求解极值问题时并不一定能得到全局最优解,而可能仅能得到局部最优解。
六、结论变分法基本引理是变分法的核心思想,是变分法的基础和出发点。
通过对变分法基本引理的理论分析和应用示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变分法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在今后的研究和应用中,我们应进一步深化对变分法的理解,不断拓展其应用领域,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更有效的数学工具。
函数的变分法与变分原理1. 函数的变分法函数的变分法是研究函数在微小变化时的变化率的方法。
它在数学分析、物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函数的变分法的基本思想是,对于一个给定的函数y=f(x),如果我们对自变量x 进行一个微小的变化δx,那么函数值y也将发生一个微小的变化δy。
这个微小的变化δy可以表示为:δy=f(x+δx)−f(x)函数的变分δy与自变量的变分δx的比值称为函数的变分导数,记为y′:y′=δy δx函数的变分导数表示函数在自变量发生微小变化时,函数值的变化率。
2. 变分原理变分原理是函数的变分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适用于某些特殊的函数,例如,泛函。
泛函是一个将函数映射到实数的函数。
泛函通常用J[y]表示,其中y是函数的自变量。
变分原理的基本思想是,对于一个给定的泛函J[y],如果我们对函数y进行一个微小的变化δy,那么泛函的值J[y]也将发生一个微小的变化δJ。
这个微小的变化δJ可以表示为:δJ=J[y+δy]−J[y]如果对于任何微小的变化δy,泛函的值δJ都为零,那么泛函J[y]就称为是极值的。
3. 变分法的应用变分法在数学分析、物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3.1 数学分析在数学分析中,变分法可以用来求解微分方程、积分方程和泛函方程等。
例如,欧拉-拉格朗日方程就是变分法的基本方程之一,它可以用来求解微分方程和泛函方程。
3.2 物理学在物理学中,变分法可以用来求解经典力学、电磁学和量子力学等领域中的方程。
例如,哈密顿原理就是变分原理在经典力学中的一个应用,它可以用来求解牛顿第二定律。
3.3 工程学在工程学中,变分法可以用来求解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等领域中的方程。
例如,最小作用量原理就是变分原理在结构力学中的一个应用,它可以用来求解梁和柱的变形问题。
4. 总结函数的变分法与变分原理是数学分析、物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它们可以用来求解微分方程、积分方程和泛函方程等,并可以应用于经典力学、电磁学、量子力学和结构力学等领域。
数学物理中的变分方法在数学和物理学中,变分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用于研究函数的极值问题。
它的基本思想是将问题转化为求解某个泛函的极值,通过变分运算来找到泛函的极值条件。
变分方法在许多领域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优化问题、微分方程、力学以及最优控制等。
本文将介绍数学物理中的变分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1. 变分运算的基本概念变分运算是对函数进行微小改变,并计算这种改变对泛函的变化量。
我们考虑一个函数f(x),其中x是自变量。
对函数f进行微小变化,可以表示为f(x+δx),其中δx是一个无穷小量。
定义变分算子为∂/∂x,它表示对函数f进行微小的变化。
通过计算变分算子作用在函数f上的结果,可以得到泛函的变化量。
2. 泛函的极值条件对于一个泛函J[f],我们希望找到函数f的一个极值,使得J[f]取得最小或最大值。
为了得到这个极值条件,我们需要求解变分方程。
变分方程的一般形式为:δJ[f] = 0如果函数f满足这个方程,那么它就是泛函J的一个极值。
3. 单变量变分法单变量变分法是变分方法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
它适用于只有一个自变量的函数。
假设我们有一个泛函J[f],其中f=f(x),x是自变量。
首先,我们引入辅助函数g(x),其中g(x)在与f(x)相等的区域内任意变化,在其他区域内为零。
然后,考虑泛函J的一个线性组合:J[f+εg] = J[f] + εJ[g] + O(ε^2)其中ε是一个无穷小量。
通过计算这个线性组合的变化量,并忽略高阶无穷小量,我们可以得到泛函J的变分:δJ = J[f+εg] - J[f] = εJ[g]现在,我们需要将这个变分等于零,得到一个变分方程:δJ = εJ[g] = 0通过求解这个变分方程,我们可以得到使得泛函J取得极值的函数f(x)。
4. 多变量变分法多变量变分法适用于有多个自变量的函数。
假设我们有一个函数f=f(x1,x2,...,xn),其中xi是自变量。
类似于单变量情况,我们引入辅助函数g(xi),并考虑泛函J的线性组合:J[f+εg] = J[f] + εJ[g] + O(ε^2)同样地,通过计算这个线性组合的变化量,并忽略高阶无穷小量,我们可以得到泛函J的变分:δJ = J[f+εg] - J[f] = εJ[g]类似于单变量情况,我们将这个变分等于零,得到一个变分方程:δJ = εJ[g] = 0通过求解这个变分方程,我们可以得到使得泛函J取得极值的函数f(x1,x2,...,xn)。
数学的变分法数学的变分方法是一种研究函数变化的数学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数学分析、物理学等领域。
它通过寻找函数的变化率最小值或最大值,揭示了许多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规律。
本文将介绍变分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应用,以及一些经典的变分问题。
一、变分法的基本原理在介绍变分法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变分和变分算子的概念。
变分是指通过微小的函数偏移来研究一个函数的性质。
而变分算子是对这种微小的函数偏移进行数学上的描述。
变分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一个函数进行变分,得到它的一阶变分和二阶变分,然后利用边界条件和变分的性质,求解出变分方程的解。
具体步骤如下:1. 假设函数的解是一个特定形式的函数表达式,其中包含一个或多个未知的参数。
2. 对这个函数进行变分,得到函数的一阶变分和二阶变分。
3. 将变分代入原方程,得到一个含有未知参数的函数方程。
4. 利用边界条件,求解出未知参数的值。
5. 将参数代入原方程,得到函数的解。
二、变分法的主要应用变分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个重要应用。
1. 物理学中的作用量原理作用量原理是变分法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它通过对作用量进行变分,得到物理系统的基本方程。
作用量原理在经典力学、电磁学、量子力学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是研究物理系统的基本工具。
2. 凸优化问题凸优化是变分法在应用数学领域的典型应用之一。
它研究如何寻找一个凸函数的最小值或最大值。
变分法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凸函数的变分问题,并通过求解变分问题来解决凸优化问题。
3. 经典的变分问题变分法在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解决一些经典的变分问题,比如著名的布拉赫罗恩极小曲面问题。
这个问题是在确定一个特定边界条件下,找到曲面的形状使其表面积最小。
三、经典的变分问题经典的变分问题是对变分法应用的经典案例,下面将介绍其中的两个。
1. 薛定谔方程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方程,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运动行为。
通过对薛定谔方程进行变分,可以得到微观粒子的能量本征值和能量本征态。
变分法与变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与应用变分法和变分方程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和工具,在科学和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变分法和变分方程的基本概念,探讨其原理和应用,并列举一些实际问题中的案例。
一、变分法的基本概念1.1 变分的定义变分是函数对输入参数微小改变的响应,用于描述函数在其定义域上的变化情况。
1.2 变分的原理变分原理是变分法的核心思想,它基于极值原理,寻找函数使得变分为零的条件。
也就是说,通过变分法可以找到使得泛函(函数之间的映射)取得极值(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函数。
1.3 变分的求解变分的求解可以通过欧拉方程来实现,欧拉方程是变分法的求解工具。
通过求解欧拉方程,可以得到函数的极值条件。
二、变分方程的基本概念2.1 变分方程的定义变分方程是函数的导数方程,其中函数可以是标量函数、矢量函数或函数的集合。
变分方程描述了泛函的最小化问题,即在给定的约束下,找到使得泛函取得极值的函数。
2.2 变分方程的原理变分方程的原理是利用变分法求解方程,通过求解约束条件下使得泛函取得极值的函数,可以得到变分方程的解。
2.3 变分方程的求解变分方程的求解需要将方程转化成一个变分问题,然后使用变分法进行求解。
具体求解方法与问题的性质和约束条件有关。
三、变分法与变分方程的应用3.1 物理学中的应用在物理学中,变分法和变分方程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经典力学中,变分法被用来推导和求解拉格朗日方程,描述物体在给定约束下的最小作用量原理。
此外,变分法还应用于量子力学、电磁学和热力学等领域。
3.2 工程学中的应用在工程学中,变分法和变分方程被广泛应用于结构力学、电子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例如,在结构力学中,变分法可以用于求解复杂结构下的应力和位移分布,以及优化设计问题。
3.3 经济学中的应用在经济学领域,变分法和变分方程也有一些应用。
例如,在经济学中,变分法可以用来优化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以及求解最优控制问题。
四、变分法与变分方程的案例分析4.1 案例一:自然界的最小作用量原理自然界的很多现象都可以通过最小作用量原理进行解释。
第三章 双原子分子结构3.1 +2H 的结构及共价键的本质基本内容—、定核近似和+2H 的薛定谔方程A BRe r e r e m H b a 02020*******ˆπεπεπε+--∇-= 我们常采用原子单位:单位长度:Pm e m h a e 9177.524422200==ππε(玻尔半径)单位质量:me=9.1095×10-31Kg (电子质量) 单位电荷:e=1.60219×10-19C (电子电量) 单位能量:024a e πε=27.2116eV单位角动量: =1.0546×10-34 J.S 单位介电常数:04πε=1采用原子单位、+2H 的哈密顿算符为:Rr r Hba 11121ˆ2+--∇-=其薛定谔方程为:ψψE Rr r b a =+--∇-)11121(2,式中E 、ψ分别为+2H 的波函数和能量。
二、变分原理及性线变分法 1. 变分原理对于任意一个品优波函数ψ,用体系的Hˆ算符求得的能量平均值将大于或接近等于体系基态的能量E 0即:*ˆ*E d d H E ≥>=<⎰⎰τψψτψψ 据此原理,利用求极值方法调节参数,找出能量最低时对应的波函数,即为和体系基态相近似的波函数。
2. 线性变分法在量化计算中,广泛采用的是线性变分函数,它是满足体系边界条件的 个线性无关的函数m φφφ,,,21 的线性组合:m m C C C φφφψ+++= 2211采用线性变分函数的变分法叫线性变分法。
根据变分原理求得使E 最低的一组组合系数Ci⎰⎰++++++++++++=τφφφφφφτφφφφφφd C C C C C C d C C C H C C C E m m mm m m m m ))(()(ˆ)(2211***2*2*1*12211***2*2*1*1mC EC E C E ∂∂==∂∂=∂∂ 21=0 由此得一组求解Ci 的m 个联立方程称为久期方程,运用线性代数法求得m 套非零解,由其中与最低E 相对应的一套解C 1,C 2,……,C m 便可组成基态分子轨道波函数,所对应的E 便是基态能量近似值。
第一章 变分原理与变分法1.1 关于变分原理与变分法(物质世界存在的基本守恒法则)一、 大自然总是以可能最好的方式安排一切,似乎存在着各种安排原理:昼/夜,日/月,阴/阳,静止/运动 等矛盾/统一的协调体; 对静止事物:平衡体的最小能量原理,对称/相似原理;对运动事物:能量守恒,动量(矩)守恒,熵增原理等。
变分原理是自然界静止(相对稳定状态)事物中的一个普遍适应的数学定律,获称最小作用原理。
Examples :① 光线最短路径传播;② 光线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线在反射中也是光传播最短路径(Heron );③CB AC EB AE +>+Summary : 实际上光的传播遵循最小能量原理;在静力学中的稳定平衡本质上是势能最小的原理。
二、变分法是自然界变分原理的数学规划方法(求解约束方程系统极值的数学方法),是计算泛函驻值的数学理论数学上的泛函定义定义:数学空间(集合)上的元素(定义域)与一个实数域间(值域)间的(映射)关系特征描述法:{ J :R x R D X ∈=→⊂r J )(|}Examples :① 矩阵范数:线性算子(矩阵)空间 数域‖A ‖1 = ∑=ni ij ja 1max ;∑=∞=nj ij ia A 1max;21)(1122∑∑===n j ni ij a A② 函数的积分: 函数空间数域 D ⊂=⎰n ba n f dxx f J )(Note : 泛函的自变量是集合中的元素(定义域);值域是实数域。
Discussion :① 判定下列那些是泛函:)(max x f f b x a <<=;x y x f ∂∂),(; 3x+5y=2; ⎰+∞∞-=-)()()(00x f dx x f x x δ ② 试举另一泛函例子。
物理问题中的泛函举例① 弹性地基梁的系统势能i. 梁的弯曲应变能: ⎰=∏l b dx dxw d EJ 0222)(21ii. 弹性地基贮存的能量: dx kw l f ⎰=∏0221 iii. 外力位能: ⎰-=∏l l qwdx 0iv. 系统总的势能:000;})({221222021===-+=∏⎰dxdww x dx qw kw dxw d EJ l泛函的提法:有一种梁的挠度函数(与载荷无关),就会有一个对应的系统势能。
第一章 变分原理与变分法1。
1 关于变分原理与变分法(物质世界存在的基本守恒法则)一、 大自然总是以可能最好的方式安排一切,似乎存在着各种安排原理:昼/夜,日/月,阴/阳,静止/运动 等矛盾/统一的协调体; 对静止事物:平衡体的最小能量原理,对称/相似原理;对运动事物:能量守恒,动量(矩)守恒,熵增原理等.变分原理是自然界静止(相对稳定状态)事物中的一个普遍适应的数学定律,获称最小作用原理. Examples :① 光线最短路径传播;② 光线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线在反射中也是光传播最短路径(Heron ); ③ 光线折射遵循时间最短的途径CB AC EB AE +>+Summary : 实际上光的传播遵循最小能量原理;在静力学中的稳定平衡本质上是势能最小的原理.二、变分法是自然界变分原理的数学规划方法(求解约束方程系统极值的数学方法),是计算泛函驻值的数学理论数学上的泛函定义定义:数学空间(集合)上的元素(定义域)与一个实数域间(值域)间的(映射)关系特征描述法:{ J :R x R D X ∈=→⊂r J )(|}Examples :① 矩阵范数:线性算子(矩阵)空间‖A ‖1 = ∑=ni ij ja 1max ;∑=∞=nj ij ia A 1max;21)(1122∑∑===n j ni ij a A② 函数的积分: 函数空间数域D ⊂=⎰n ban f dxx f J )(Note : 泛函的自变量是集合中的元素(定义域);值域是实数域。
Discussion :① 判定下列那些是泛函:)(max x f f b x a <<=;x y x f ∂∂),(; 3x+5y=2; ⎰+∞∞-=-)()()(00x f dx x f x x δ ② 试举另一泛函例子。
物理问题中的泛函举例① 弹性地基梁的系统势能i. 梁的弯曲应变能: ⎰=∏l b dx dxw d EJ 0222)(21ii 。
微分方程中的泛函变分与变分法微分方程是许多科学领域中常见的数学工具,用于描述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现象。
变分法是一种求解微分方程的有效方法,它使用变分运算符来找到一个函数使得泛函取极值。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微分方程中的泛函变分与变分法。
一、泛函变分的基本概念在微分方程中,泛函是一个函数到实数集的映射。
它通常涉及到函数的积分或导数,例如能量泛函、作用量泛函等。
泛函变分是指对泛函进行微小变化,并通过求取变分导数来确定其极值。
二、变分法的基本原理变分法基于计算泛函的极值。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通过泛函的欧拉-拉格朗日方程来推导出变分方程。
对于给定的泛函J[y],我们希望找到一个函数y使得J[y]取极值。
根据欧拉-拉格朗日方程,变分方程可以写为:δJ[y] = 0其中δ表示变分运算符,即对函数y进行微小变化。
三、求解变分方程的步骤通过变分法求解微分方程的一般步骤如下:1. 确定泛函J[y],并计算其变分。
2. 将变分代入泛函,得到关于变分的表达式。
3. 求取变分导数,并令其为零。
4. 解变分方程,得到函数y的表达式。
5. 检验解是否满足边界条件和附加条件。
四、应用示例:最小作用量原理最小作用量原理是变分法在经典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应用。
它指出,在受力作用下,质点的路径使得作用量达到极小值。
作用量定义为质点的能量与时间的积分。
我们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最小作用量原理的应用。
考虑一个质点在无外力作用下的自由落体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得到该质点的运动方程。
然而,通过最小作用量原理,我们可以用变分法来求解该自由落体问题。
1. 确定泛函J[y],即作用量的表达式。
J[y] = ∫(L - mgy)dt其中L是质点的拉格朗日函数,m是质点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y是质点的位置函数。
2. 将变分代入泛函,得到关于变分的表达式。
δJ[y] = ∫(δL - mgδy)dt3. 求取变分导数,并令其为零。
δJ[y] = ∫(∂L/∂y - mg)δy dt = 04. 解变分方程,得到y的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