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 格式:docx
  • 大小:44.23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讨论稿)

张伯岺先生说:“教育者之责任,在于施行教育之目的与施行教育之方法相符合,然后教育上得活泼之精神,而不蹈呆板之旧习。”又说:“各科教员之在学校任教职,目的在教学生——活学生——而不在教死书。故教员之第一职务,乃为教‘人’。”教学常规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对教学过程的最基本要求,为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常规教学管理细则如下:

一、制定计划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工作计划、个人教学计划等。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统筹协调,对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检查措施,对各项主要教学工作作出具体安排,作为各教研组和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的依据。

2、教研组(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应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作出具体安排,经全组教师讨论通过后,于开学后一周内交教导处审定存档。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3、以上三项计划分学期制定,计划制定后,打印一式两份,一份交学校教导处存档,一份由计划执行人保存。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计划落实到位。学期结束时各责任部门和学科教师应及时对照计划,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并写出书面总结。

4、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定,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各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本学期总的教学任务,明确教材各章节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各章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估计到完成教学任务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拟定教学进度,提出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二、校本教研

教研有两个重要的着眼点:1、提升老师的专业素养;2、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因此,必须杜绝形式主义、走过场:

1.要有效率:专用半天时间集体备课,备足下周的课时教案。

2.要有效果:解决教学疑问,修正并形成符合自己的教案。

3.要有效益:专业素养有提升,教学质量有提高。

4.心有余力,可以做成课题,申报课题,可以写成论文发表在正式的教学刊物上。

5.可以借助教研,打磨好一堂课,再去上示范课、观摩课、交流课/公开课,把握机会,参与省、市、区、校的授课竞赛,为成为名师而努力。。

6.每位老师通过教研,着眼于“一年站稳讲台,三年走通教材,十年成为骨干,二十年成为名师”的目标。

常规的教研,常态化抓,实打实抓,备课组长的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执行能力是关键:

1.教研问题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每位老师在教研会上,至少提出一个有价值或有困惑的问题。

2.教研的着重点:(1)教什么,(2)如何教,(3)精选巩固练习题。

3.以课、章节为载体,要求每位老师提前介入,熟悉课、章节的内容。

4.群策群力,说课议课,形成共识,可以由某一老师(或轮流)写出教案,然后试教,再教研,在打磨过程中共同提高。

5.统一教案、学案,用集体智慧形成一堂堂高质量的课。

常规的教研,常态化落实,规范化持续,要做到四个“紧密结合”:

1.教研内容要与老师当前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2.教研内容要与提高教学质量紧密结合。

3.教研过程要与常规教学过程紧密结合。

4.教研要与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紧密结合。

教研基本任务

1、校本教研要以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以研究教材教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根本。不允许教师拒绝参加教研活动或拒绝接受教研任务(如拒绝撰写、上交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拒绝接受上公开课,拒绝接受教研组安排的竞赛活动等)的行为,教导处要精心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级的各项教学、教研竞赛评比活动,力争取得好成绩。

2、教师要积极参加课堂教学研讨活动,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学期要上一堂研讨课,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每年要上一堂示范课或观摩课。

3、备课组活动每周一次,每次活动必须有主题、有中心发言,确保每次活动有明确的内容,解决教学工作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4、严格建立听课学习制度,三年教龄以内的青年教师和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评课20节以上;一般教师听课评课15节以上;校长和负责教学的中层以上干部,每学期听课评课30节以上,听课时,必须有听课笔记和评议记录。

5、教师应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每学期末提交研究的书面材料。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完成一篇教研论文。学校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专业报刊上发表论文,展示学术成果。或每学年撰写一篇教育叙事、学术论文或教育教学案例,字数不少于3000字。

6、教师要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参与课题研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形成个人教学特色。

7、所有教师都应根据自身特点制订专业发展规划,提高自身素质;学校要为教师推荐专业必读书目,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教研组、备课组应定期交流学习心得。

8、学校领导不定期参加各组的教研活动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教研管理目标

1、科任老师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人为本。改变教学行为,使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

2、各科任教师必须有计划性、针对性的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研究如何更新自己的教法,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3、坚持“互听互评”及教研“开放”活动,不断培养教研骨干。

4、鼓励教师参加区级或区级以上级别的各项教学比赛活动。

5、学校将制定“优秀教师”、“学科带科人”评选方案,以鼓励教师向学者型方向发展。

三、备课方式

坚决杜绝无教案进课堂的现象。坚持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备课组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对主备、主评科学分工。

分课时备课,月度检查的课时数由教导处根据学科每周课时数确定。

备课的程序为:个人钻研→集体讨论→个性化教案。

1、个人备课。(1)认真钻研教材,详细查阅有关教学参考书和资料;(2)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3)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4)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选取适当的教学媒体;(5)编写教案。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其目的是发挥教师群体优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交流教学经验,统一认识,解决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平衡教师的教学进度,研究和改进教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集体备课的内容和要求有:

(1)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基本要求;(2)探讨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3)探讨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4)交流演示实验的关键操作,做好学生分组实验前的准备。(5)结合听课活动,进行评课;(6)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安排好中心发言人,做好记录;(7)在集体备课时,应将重点问题提交教研组讨论;(8)列出知识清单(知识点、考点)。

3、个性化教案。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在集体备课(形成导学案)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教学风格和学生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形成个性化教案(直接写在导学案上)。个性化教案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有教学流程,就整堂课作要点化的教学设计。②有教学重点和难点。在重点、难点、易混点处有鲜明的标注,内容包括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及手段,以及补充的资料等等。③有课堂练习,如口头回答问题、演板。④一定要有课后练习的布置以及检查。⑤有板书设计。⑥有教后反思,教后反思不少于50个字。⑦能体现集体备课结晶的个人教案或学案是有效的教案。

备课组的基本任务

1.学期初,制定好本备课组的教学计划和备课组活动计划。

2.开展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组织讨论主题教研中一些共性问题,热、难点问题做到专题深化。活动须有组织、有计划、有专人主讲。每次还须把备课组活动的材料上交到教导处存档。

3.及时向教导处反映教学教研中存在的问题;期末上交教导处课改总结报告。

4.组织本组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技能比赛活动及教学教研活动。

5.根据课标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做好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卷命题工作,考后做好试卷质量分析,并把质量分析表上交一份教科处。

6.组织本组教师在主题教研课前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说课活动,并做好记录。

7. 建立备课组档案及本组习题库,期末统一送交所属教研组存档。

四、教案标准

1、教案设计原则:

(1)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

(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

(3)教师要仔细设计要问的问题,排列好例子,确保参考材料和设备的充足,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发现。

(4)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

(5)确保材料难易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材料太容易,学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失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