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足跟痛证
- 格式:ppt
- 大小:860.00 KB
- 文档页数:18
大陵治疗足跟痛的针刺方法
首先,针灸治疗足跟痛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
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和炎症消退。
在大陵治疗足跟痛的针刺方法中,主要的穴位包括太冲、昆仑、足三里、太溪等。
这些穴位分布在足部和腿部的特定位置,与足跟
痛的症状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进行针灸治疗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了解其病史、症状表现和疼痛程度。
然后针灸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
在刺激穴位时,针灸师会运用不
同的技法,如搔、转、提、压等,以达到舒筋活络、疏通经络的效果。
针刺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一些针刺痛、酸、胀、麻等感觉,这是正常的反应。
在针刺结束后,针灸师会对患者进行一定的休息
和调理,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除了针刺外,大陵治疗足跟痛的针刺方法还包括配合其他疗法,如灸法、推拿、拔罐等。
这些疗法可以综合发挥作用,加速疼痛的
缓解和康复。
总的来说,大陵治疗足跟痛的针刺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通过针灸的刺激,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促进疼痛部位的修复和康复。
然而,在进行针灸治疗之前,患者需要找到一位专业的针灸师进行治疗,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总之,针灸治疗足跟痛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大陵治疗足跟痛的针刺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恢复健康。
希望本文对于正在患有足跟痛的患者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足部健康,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足部保养和保护。
足跟痛的中药治疗方法
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疼痛症状,通常发生在足跟部位,给
患者带来不适和影响日常生活。
中医药对于足跟痛的治疗有着丰富
的经验和方法,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治疗方法。
首先,足跟痛的中药治疗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如果是由于湿热引起的足跟痛,可以选用清热利湿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茯苓等,这些药物可以清热解毒,利尿
排湿,有助于缓解足跟痛的症状。
其次,对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足跟痛,可以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
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当归、赤芍等,这些药物可以活血
化瘀,舒筋活络,有助于改善足跟痛的症状。
另外,对于肝肾不足引起的足跟痛,可以选用补肝肾、益气活
血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枸杞子、巴戟天、熟地黄等,这
些药物可以滋补肝肾,益气活血,有助于缓解足跟痛的症状。
除了中药治疗,足跟痛患者还可以通过中医推拿、针灸等方式
进行治疗。
中医推拿可以通过调理经络、舒筋活络,有助于改善足
跟痛的症状。
针灸则可以通过调理气血、舒筋活络,有助于缓解足跟痛的症状。
总之,足跟痛的中药治疗方法是多方面的,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患者在接受中药治疗时,应该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足跟痛的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的生活。
大陵治疗足跟痛的针刺方法
首先,大陵是足跟部位的一个穴位,位于足跟后方,当足跟疼痛时,刺激大陵
穴可以缓解疼痛。
在进行针刺前,需要对大陵穴进行消毒,保证操作的卫生。
然后,选择合适的针具,一般选择细针,根据个人的体质和足跟疼痛的具体情况,选择针刺的深度和角度。
接着,进行针刺操作,患者可以坐着或者仰卧着,医师用手指找到大陵穴的位置,然后用针尖轻轻刺入皮肤,刺入后稍微旋转针头,直至患者感到酸胀感。
在针刺的过程中,医师需要注意患者的反应,避免出现不适反应。
针刺后,可以适当按摩足跟部位,帮助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康复。
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者走路,给足跟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除了针刺外,患者还可以结合其他方法进行治疗,比如热敷、理疗等,加速康复。
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穿着舒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站立,及时休息。
总之,大陵治疗足跟痛的针刺方法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对于缓解足跟疼痛
有一定的疗效。
在进行针刺前,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具,并注意消毒卫生。
在针刺过程中,医师需要细心操作,避免出现不适反应。
针刺后,患者也需要注意休息和日常保健,促进康复。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对于足跟疼痛的患者有所帮助。
足跟痛的中医治疗方法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的底足疾病,也称为足底筋膜炎。
中医认为,足跟痛是由于筋膜粘连、气血瘀滞、寒湿阻滞等原因造成的。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中医治疗足跟痛的方法。
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对于足跟痛也有良好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太冲等,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舒缓足底筋膜的炎症反应,促进气血运行,从而缓解疼痛。
2. 中药熏洗:中药熏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可以通过熏蒸足部来减轻疼痛。
常用的中药有艾叶、防风、柴胡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配方,然后将药材煮沸后,用热气熏蒸足部。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筋膜炎症,缓解疼痛。
3. 足浴疗法:足浴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可以通过热水浸泡足部来舒缓筋膜炎症。
在足浴水中可以加入一些草药,如艾叶、薄荷等,这样可以起到舒筋活络的作用,减轻疼痛。
4. 中药内服: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足跟痛的常见方法,可以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的气血状况来改善足底筋膜的炎症状况。
常用的中药有活血化瘀的川芎、桃仁,舒筋活络的防风、柴胡等。
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和体质来选择合适的中药,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5.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足跟痛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按摩足底的特定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炎症状况,舒缓疼痛。
在进行推拿按摩时,可以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油来辅助治疗,如红花油、七叶皮油等。
除了上述中医治疗方法外,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 适当休息:足跟痛患者需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使用足部,给予充分的休息时间,可以缓解疼痛。
2. 热敷:病人可以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进行热敷,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炎症。
3. 改善生活方式:患者应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走路或者站立工作,穿舒适合脚的鞋子,如软底鞋、减震鞋等。
4. 运动治疗:一些适当的运动也可以帮助缓解足跟疼痛,如瑜伽、太极拳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负重跑步等。
5. 调整饮食:建议患者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熏烤油腻食物的摄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水果,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和康复能力。
中医中药辨治足跟痛秘方偏方大全病因与病理足跟痛是常见的疾病,造成足跟痛的疾病有足跟脂肪纤维炎、跟腱周围炎、跟部滑囊炎、跟骨骨刺、跖腱膜炎、跟骨病(骨髓炎、肿瘤、畸形性骨炎)、距跟关节炎等,最常见的是前五种疾病。
足跟脂肪纤维垫由弹力纤维分隔、包绕脂肪组织构成,有吸震作用.当跟部被硬物硌伤、长期压迫、受风、着凉等能使跟垫发生炎症,患者足跟下疼痛、肿胀,有浅在性压痛;如伤及跟下滑囊或滑膜,则会出现跟下深部疼痛。
跟腱周围炎是跟腱附着部位的周围组织,因外伤、劳损发生炎症,引起跟腱部位肿胀和疼痛。
以老年女性发生率高,多为足脂肪纤维垫部分消退、急性滑囊炎或平底跖足等原因引起.此外,跟骨骨刺也可引起疼痛.足跟痛起病突然,常无明显外伤史,患者在站立或行走时感到针刺样疼痛,局部有明显压痛,ⅹ线拍片除跟骨骨刺外,一般无任何骨质病变.治疗1、按摩法引起足跟痛的疾病,都可以应用按摩疗法,有他人帮助完成。
病人取俯卧位,从足跟部沿跖腱膜按揉数遍,然后用拇指弹拨跖腱膜,重点放在跟骨附着点周围,按压然谷、太溪等穴,再沿跖腱膜方向用擦法,以透热为度。
2、药物外治法应用万应如意膏外贴,能很快奏效。
3、药物内服法体力虚弱、体格肥胖、卧床日久,引起足跟皮肤变软,跟部脂肪纤维垫萎缩,可造成站立和行走时跟底疼痛。
产后妇女多见这种性质的足跟痛.中医学认为足跟痛与肝肾亏虚、阴血不足、风寒湿邪侵袭有关,使用中草药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属血虚受寒者,用养肝汤加味:当归10克、熟地24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麦冬10克、炒枣仁10克等,水煎服,一般服用4~5剂即可见效。
属肾虚受寒者,用桂附八味丸加味:熟地24克、山药15克、山萸肉10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肉桂6克、附子6克、独活10克、细辛3克、当归10克、秦艽(jiao,一声)10克,水煎服,4~5剂即可见效.因肝肾亏虚,感受风湿侵袭而致者,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0克、寄生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灵仙10克、秦艽10克、杜仲15克、川断10克、鸡血藤15克,水煎服,一般3~5剂,症状会明显减轻。
大陵治疗足跟痛的针刺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足跟痛的病因。
足跟痛通常是由于足底筋膜炎或跟腱炎引
起的。
足底筋膜炎是指足底筋膜受到过度使用或损伤,导致疼痛和炎症。
而跟腱炎则是跟腱受到过度拉伸或损伤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针灸可以通过调整气血运行和祛除瘀血来缓解足跟痛的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针对足底筋膜炎,大陵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刺悬灸。
悬灸是一种特殊的针灸手法,它通过在患处插入针灸针,并在针尖点燃艾草,产生热烟,从而渗透皮肤,起到温通经络、祛除寒湿、活血止痛的作用。
悬灸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减轻疼痛。
同时,悬灸还可以调整患者的气血运行,增强免疫力,有助于恢复足底筋膜的功能。
对于跟腱炎,大陵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刺拔罐。
拔罐是一种通过在患处刺破皮肤,并用火引起罐内的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上,起到温通经络、祛除湿热、活血止痛的作用。
拔罐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减轻疼痛。
同时,拔罐还可以调整患者的气血运行,促进跟腱的修复和恢复。
除了针灸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走路,
穿着舒适的鞋子,避免运动过度等。
此外,适当的按摩和热敷也可以缓解足跟痛的症状。
总之,大陵治疗足跟痛的针刺方法通过针灸的手法,可以有效缓解足底筋膜炎
和跟腱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但是,在接受针灸治疗之前,患者需要找到合适的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以确保针灸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希望本文对足跟痛患者有所帮助,祝愿大家早日康复。
基于同经相应、循经辨证取穴针刺法配合隔姜灸治疗跟痛症经验浅析作者:吴伊冰颜蕊孙小花孙秀萍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23年第12期【摘要】跟痛症主要指跟骨跖面由于慢性劳损引起的足跟部疼痛,是针灸科常见病,往往表现于单足或双足站立行走时疼痛,疼痛严重时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
本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病情易反复,目前西医治疗手段副作用较多且风险较大。
中医认为跟痛症发病原因多与年老、劳损、湿浊等因素有关。
孙秀萍主任医师主张同经相应、循经辨证取穴针刺法与隔姜灸相结合治疗,针刺治疗补益肝肾,舒筋活络,隔姜灸温阳通络,散寒祛湿,两者合用具有补益肝肾,通络止痛,温阳散寒的功效,可极大程度减轻跟痛症患者的病痛。
同时针灸治疗跟痛症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花费低、病人痛苦小等优势。
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跟痛症;同经相应;循经辨证;孙秀萍主任医师【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3)23-0073-04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3.23.zgmzmjyyzz202323017Analysis on the Experience of Treating Heel Pain with Acupuncture Based onCorresponding Meridians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long Meridians and Ginger MoxibustionWU Yibing1 YAN Rui1 SUN Xiaohua1 SUN Xiuping2*1.Gans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anzhou 730000,China;2.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nstitute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Yinchuan 750021,ChinaAbstract:Heel pain mainly refers to heel pain caused by chronic strain on the plantar surface of the calcaneus, which is a common disease in orthopedics, often manifested as pain when standing and walking on one or both feet, and affecting the patient's life and work when the pain is severe. The pathogenesis of this disease is complex, the disease is easy to repeat, and the current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methods have many side effects and greater risk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lieves that the causes of pain are mostly related to old age, strain, wetness and other factors.Chief physician Sun Xiuping advocates the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ginger moxibustion with the corresponding and differentiated acupuncture method, acupuncture treatment to nourish the liver and kidneys, relax the muscles and activate the nerves, separate the ginger moxibustion warm and yang circulation, disperse cold and dispel dampnes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has the effect of tonifying the liver and kidneys, channeling pain relief, warming and yang dispersing cold, which can greatly reduce the pain of patients with heel pain. At the same time, acupunctur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 small side effects, low cost and less pain for patient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words:Heel Pain; Corresponding; Dialectical Evidence; Chief Physician Sun Xiuping跟痛癥(calcaneodynia)指因各种疾患所导致的,临床表现为足跟酸痛症候群,在中老年人群常见,特别是肥胖者,且男性多于女性[1]。
针灸治疗足跟痛的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8-11-23T11:57:50.440Z 来源:《药物与人》2018年8月作者:魏一明吴限[导读] 临床中足跟痛多见于中老年人,是指足跟一侧或者两侧疼痛,不红不肿不痒,但存在行走不便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摘要临床中足跟痛多见于中老年人,是指足跟一侧或者两侧疼痛,不红不肿不痒,但存在行走不便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足跟痛多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
临床女患多于男患,这与女性雌性激素水平突然下降、对钙质的吸收的能力减弱有一定的关系【1】。
其中尤以形体肥胖者多见。
西医对此病的治疗多为给予抗炎镇痛药物治疗为主,可配合物理治疗,严重者亦可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以补肾健骨为主要治疗原则,多以汤药为主【2】。
关键词针刺;足跟痛;肾经;心经;随咳进针法;足跟痛,中医学称之为跟骨痛,病在骨,病位在肾,多属肾虚或兼有寒湿淤血所致。
西医学病因多为足跟骨刺、跖筋膜炎、跟垫痛、跟骨后滑囊炎、距骨下关节炎等引起。
治疗多为理疗,药物治疗;若疼痛明显、碍于活动者也可手术治疗。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一科门诊足跟痛患者60例,运用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和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伤科学》【4】确定诊断。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选穴神门(患肢对侧)、大陵(患肢对侧)、阿是穴(火针针刺)。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使用0.30mmX40mm毫针,针刺患肢对侧神门穴,双侧疼痛者取双侧穴位,进针时采用随咳进针法【5】。
2.2对照组选穴合谷、太溪(双侧)、肾俞(双侧)操作使用0.30mmX40mm毫针,刺病变同侧“合谷”穴,双侧疼痛者取双侧穴位,进针深度1寸左右,进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 min,每5 min行针1次。
倪海厦:后脚跟疼一针就痊愈,小儿退烧一招搞定,宝妈宝爸不再急再来,从内关穴往下走二寸,就是大陵穴。
大陵下针,像神门一样,对手掌方向下针,神门对着少府,大陵对劳宫穴的方向。
临床上有个人左后脚跟痛,这时是不是下右手大陵?因为手掌弯起来就是后跟,这是膝盖。
这是下针治足跟痛,在对侧取穴。
你如果要下得更精准。
可以用硬的筷子、找找看压痛点。
当有压痛点时,你就从大陵对压痛点穿刺过去,这样会很精准。
一针下去,痛就当场就去了,后跟就可以踩到地上去了。
在手上扎的时候,病人的脚是踮起来的,像跳芭蕾舞一样。
那怎么找呢?大陵穴不动,而是从大陵对痛的地方下针,没有固定的穴位。
大陵穴是心包经的俞穴,属土。
今年的夏至到年底的冬至,心包经是相火的,它的属性是火,大陵穴就是子穴。
心包的实症在这下针。
例如,有个女孩子来了,有乳房硬块,一看在乳中穴旁开一寸天池。
在心包经上,是初症,会有剧痛。
也有时候她己痛了三、四个月,可是她拒按。
拒按就是中医讲的实症,实症的话不喜欢按,虚症的时候喜按,虚不单单是指人体虚,虚就是没有,它就喜欢你按,这是虚症。
虚症出现时候下母穴。
有可能好几个月都是实症。
当有痛及红肿通通下子穴。
再来是劳宫穴。
你手轻握拳时,中指无名指尖所到的地方就是劳宫穴。
以解剖学来看,是在第四个指掌骨和笫三指掌骨的中间,在手掌的正中间。
劳宫穴是荣穴,属火,今年的夏至到冬至,因为它是属火,这两个是相同的穴性,就是本穴。
我们有在儿科治症,手的推拿,让小孩子退烧,都是以劳宫为基准。
因为它在心包上面,跟他属性相同的,就是心包的本穴:手掌心因汗比较多,所以不会在这灸,用下针或推拿。
这里有三关,回头我会讲讲退烧的手法。
最后一个穴道是中冲,从这边直达中指。
中指的指尖是中冲穴。
中冲穴是井穴,可以退烧。
心包络直接络到喉咙的舌后。
中医说心开窍在舌,肾开窍在耳,肝开窍在眼,脾开窍在唇,肺开窍在鼻。
除了内脏以外,最主要是因为有心包络跟三焦夹在中间,所以内脏跟外面的器官是相互连到的。
跟痛症的针灸治疗足跟痛是急性或慢性损伤引起的足跟部疼痛。
症状虽然简单,但病因复杂,且多缠绵难愈。
一般多为从高处落下,强大暴力撞击足跟底部,或走路时足跟部被高低不平的路面或小石子顶挫致伤。
因职业关系长期站立于硬板地工作,扁平足,跑跳过多,足底跖筋膜、肌肉、韧带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反复牵拉跟骨附着处可引起足跟底痛。
跳跃运动员踏跳过多,长跑运动员用前足掌蹬地过多,由于跖腱膜、屈趾短肌、跖方肌以及跖长韧带等反复牵拉,日久也可发病。
根据不同的损伤原因,可致跟底脂肪垫、滑液囊及骨膜挫伤,或跖腱膜、屈趾短肌等在跟骨结节前方附着处的牵拉伤。
损伤后,跖筋膜附着处可发生充血性渗出,脂肪垫充血、肿胀,滑囊慢性炎症,跟骨骨膜增生,产生骨刺等改变。
中医学认为,该病的形成是以肝肾亏虚、气血失和、筋脉失养为先决条件,复因风、寒、湿邪侵袭及外伤、劳损等致使气血阻滞而成。
【临床表现】患者多在中年以上,有急性或慢性足跟部损伤史。
站立或走路时足跟及足底疼痛,不敢着地。
疼痛可向前扩散到前脚掌,运动及行走后疼痛加重,休息减轻。
检查可见足跟部微肿,压痛明显。
根据压痛点可以确定病变部位:跖腱膜炎和跟骨骨刺压痛点在跟骨结节前方;脂肪垫损伤与跟骨下滑囊炎的压痛点在足跟中部或稍偏内侧。
踝背伸抗阻时,部分患者跟底部疼痛加重。
X线摄片早期多为阴性,晚期可见跟底骨膜增厚,或跟骨结节前方骨刺,骨刺与跖腱膜方向一致。
也有的患者虽有骨刺形成,但却无临床症状。
【治疗方法】1.基本治疗治则:疏经通络、化瘀止痛,针灸并用,泻法或平补平泻。
处方:以足跟局部和足少阴、足太阳经腧穴为主。
太溪照海昆仑申脉悬钟阿是穴方义:太溪是足少阴经之原穴,足少阴经“别入跟中”,配照海强健筋骨、宣痹镇痛;昆仑、申脉位于足跟部,属于足太阳经,与肾相表里,能疏筋脉、行气血、通络止痛;悬钟为八会穴之髓会,既可补髓壮骨.又能通经活络;阿是穴作用直达病所,以疏通局部经气,化瘀定痛。
加减:痛及小腿加承山、阳陵泉柔筋止痛;气虚加脾俞、足三里健脾益气;血瘀加膈俞、太冲活血祛瘀;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复溜补益肝肾。
脚后跟疼灸什么⽳位好 中医学认为,脚后跟疼多属肝肾阴虚、痰湿、⾎热等因所致。
肝主筋、肾主⾻,肝肾亏虚,筋⾻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运⾏受阻,脚后跟疼使筋⾻肌⾁失养⽽发病。
下⾯是店铺给你介绍的脚后跟疼灸的⽳位,希望对你有帮助。
脚后跟疼灸的⽳位 中医学认为⾜跟痛多因肝肾虚弱外受役邪所致。
肝主筋、肾主⾻,肝肾亏虚,筋⾻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导致经络瘀滞,⽓⾎运⾏受阻,使筋⾻肌⾁失养⽽发病。
治宜补益肝肾、通络⽌痛。
⽳取太溪、昆仑、悬钟、仆参、风池。
令患者将患侧袜⼦脱去取⾃然俯卧位,常规消毒后⽤1.5⼨毫针针尖指向下颌⽅向直刺健侧风池⽳1.2⼨(如为双侧⾜跟痛疼就取双侧风池⽳),施⼩幅度捻转平补平泻⼿法1分钟,留针30分钟并每隔10分钟重复⼿法⼀次。
取1.2⼨毫针直刺太溪、悬钟、昆仑1⼨,1⼨毫针直刺仆参0.5⼨,各施⼩幅度捻转平补平泻⼿法各1分钟,将中间有⼩孔的硬纸⽚由针尾部套于毫针上平放于针刺局部⽪肤上(以防⽌在艾灸时艾灰、⽕星掉落烫伤患者),接着在毫针尾部插上约1厘⽶长的纯艾段⽤线⾹由艾段底部点燃,待其⾃燃成灰后将灰去除为⼀柱,再如法换另⼀艾段施灸。
⾜部按摩缓解疼痛 1、拇指按揉承⼭⽳50次,以感觉酸胀为宜。
承⼭⽳是祛除⼈体湿⽓的最佳⽳位。
按摩此⽳不仅可以通过振奋膀胱经的阳⽓,将体内湿⽓排出,还可以促进腿部⾎液循环,快速缓解肿胀、⿇⽊、疼痛等⾜跟痛症状。
2、拇指按揉涌泉⽳3~5分钟,以⾜⼼发热为宜。
按摩此⽳可改善局部⽑细⾎管、⽑细淋巴管的通透性,促进⾎液、淋巴液在体内的循环,调整⼈体的代谢过程,具有持续⽽强有⼒的镇痛利尿作⽤,有效治疗⾜跟痛。
3、拇指指腹按揉昆仑⽳1~3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
昆仑⽳位于脚跟处,古⽂献有记载:“踝跟⾻痛灸昆仑。
”即此⽳是治疗脚踝、脚跟部位疼痛的的特效⽳位。
⽼⼈脚后跟疼偏⽅ 1、⽼⼈脚后跟疼偏⽅ 1、偏⽅⼀ 取杜仲、补⾻脂、丹参、桂枝、川芎等中药,传统熬制⽽成,再⽤⽣姜擦拭⽪肤,将膏药贴在肌肤上。
一针见效治疗足跟痛的穴位!足跟痛是常见病...
一针见效治疗足跟痛的穴位!
足跟痛是常见病,比较多见,跟骨骨刺,或慢性的损伤炎症等,多种原因导致,跟骨结节处韧带或筋膜组织慢性损伤,炎性反应,中医归纳为痛痹范畴!
治疗这个病症,针灸有个比较有效的穴位-大陵穴!
大陵穴
大陵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输穴和原穴,属孙真人十三鬼穴之一,其治疗精神神志疾病的临床疗效早已被几千年来的中医实践所证明。
定位:大陵穴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原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痫证,胸胁痛,腕关节疼痛,喜笑悲恐。
这个治疗足跟痛,效如桴鼓,绝非道听途说!本人曾在临床多次验证,不旋踵即收效!其验若神助!
用法:
左足跟痛取右侧大陵穴,
右侧足跟痛取左侧大陵穴
双侧疼取双侧!
总之交叉取穴!
注意在健侧大陵穴附近巡按,寻找压痛最明显处下针!
注意在健侧大陵穴附近巡按,寻找压痛最明显处下针!
取1-1.5寸毫针,直刺或斜刺入0.5至一寸,最好刺至骨面。
靠,不必等待针感!行,提插捻转,同时让患者活动患足,或者跺脚,数次,急性疼痛者可让患者现场体验,疼痛立即消失后1-2分钟出针,慢性疼痛者,可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5_10次一疗程!
推拿:点揉手掌根部与足跟相对应部位的痛点
效果很好!取大陵治疗该疾,是按“病在下者高取之,具体大陵
穴治病原理,有待网友指点!#针灸##中医针灸治疗##中医##根骨骨刺#
可针骨关,木关,针刺曾外八字型针尖斜向大陵,效佳,
一针见效,起针照旧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