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1生活中的变量关系
- 格式:ppt
- 大小:2.73 MB
- 文档页数:24
北师大版必修1高一数学课件:生活中的变量关系
导读:本文北师大版必修1高一数学课件:生活中的变量关系,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生活中的变量关系
§2对函数的进一步认识
2.1函数概念
1.初中时你学过哪些函数?y=kx+b,(k≠0),y=ax2+bx+c,(a≠0),
(k≠0)分别叫,,.
2.函数y=kx+b,已知kb<0,则函数的图象经过第
象限.
3.函数y=2x2+3x+1.当x=-1时的函数值为.
本站课件均从网络收集或是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大家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并积极上传自己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普通下载。
生活中的变量关系-北师大版必修1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必修1物理教案中的一节课,着重对生活中的变量关系进行探究。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在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可以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而这些数学语言正是变量关系的表达。
通过物理实验的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变量关系的基本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变量的基本概念,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2.掌握一些基本的变量关系,如时间、路程、速度的关系等;3.知道如何通过实验的方式来确定变量关系;4.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清晰教学目标,介绍本节课将要讲解的内容。
1.2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变量关系的表达方式。
2. 实验探究2.1 设计实验,明确变量及变量间的关系。
2.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2.3 通过图像的方式将数据呈现出来,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3. 分组探讨3.1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配不同的实验图像。
3.2 指导学生根据图像及数据,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3.3 小组间进行交流,分享探究结果。
4. 总结归纳4.1 通过对实验数据及结果的分析,获得变量关系的表达方式。
4.2 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变量关系的基本概念。
5. 巩固练习5.1 利用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2 强调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手段本节课教学采用以下手段:1.实验探究: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变量关系的基本概念,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
2.小组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在对数据、实验图像进行分析、探究,加深了对变量关系的理解。
3.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探究成果,归纳总结出变量关系的基本概念。
4.练习巩固:通过小测验、练习题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实验结果分析及探究的深度和广度。
1 生活中的变量关系-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变量及其代表的数量的含义2.掌握变量之间的代数关系和应用3.锻炼数学建模的能力,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变量的概念及其应用2.变量之间的代数关系教学难点1.理解变量的概念及其应用2.掌握变量之间的代数关系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示例教学法3.讨论交流法4.实践演练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是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的。
比如,小明拿到一张舞蹈展演的门票,他想知道这个舞蹈展演的总观众人数。
这时,我们就需要用到一些数学知识,比如变量关系。
那么,什么是变量关系呢?2.展示•案例一一只蚂蚁在直线上爬行,第一秒爬行1毫米,以后每秒钟爬行的距离是上一秒的2倍。
问蚂蚁爬行10秒钟后总共爬了多少毫米?•案例二有两个数,它们的和是18,它们的积是81,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这两个例子都是典型的变量关系问题,在这两个例子里都涉及到了变量,下面我们来了解什么是变量。
3.教学1.变量的概念变量是指在某范围内取任何值的元素或对象,其值可以改变,用字母表示。
2.变量的应用(1)变量表示数量在数学中,我们通常用变量表示某一种数量,比如上例中的蚂蚁爬行的距离就是一个变量。
(2)变量表示常数在求解方程时,我们通常把未知数看作是一个变量,通常情况下这个变量只能代表一个常数,比如上例中的“两个数”。
3.变量之间的代数关系变量之间的代数关系就是用变量表示的表达式,比如上例中的“第一秒爬行1毫米,以后每秒钟爬行的距离是上一秒的2倍”这个描述就是对变量之间代数关系的一个表示。
4.归纳通过上面的讲解我们了解到了变量的概念、变量的应用、变量之间的代数关系。
再来回顾上面的例子,在案例一中,我们通过列出变量和变量关系的表达式来解决问题,而在案例二中,我们同样是根据变量之间的关系列出了方程并解方程求解得到答案。
生活中的变量关系-北师大版必修1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变量、常量、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关系;2.通过实例学习变量、常量、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对于变量关系的思辨和探究能力;4.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变量、常量的概念和区别;2.函数的概念和基本形式。
难点1.变量、函数的实际应用;2.理解函数的返回值和参数的概念。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变量的概念和使用;2.常量的概念和区别;3.函数的概念和基本形式;4.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2.互动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变量、常量的概念。
比如:购物时的价格、数量、优惠券等都是变量;而超市的会员卡则是常量。
2.定义和区分变量、常量的概念讲解变量和常量的含义和区别,重点讲解变量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比如:小明每天步行上下学路程相同,但所用时间不同。
如果时间用t表示,路程用s表示,那么t 就是变量,s就是常量。
3.函数的概念和基本形式讲解函数的定义和基本形式,重点讲解函数的返回值和参数的概念,比如:煮饭时,煲饭的时间和水的重量是有关系的。
这个关系可以表示为:V=f(t,w),其中V是煲出的饭的重量,t是煲饭的时间,w是加入的水的重量。
在这个函数中,t和w是参数,V是返回值。
4.生活中实际应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体会变量、常量、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垃圾分类需要一个评价标准,一般是参照各类垃圾对环境的危害程度。
比如家庭垃圾中的果皮、纸屑等过期的有机物可以通过堆肥处理变成有机肥,可以视为一种“变量”;而废旧材料则需要通过回收处理给予循环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对于不同材质、颜色甚至是否有污染等都需要评估,因此就是“函数”;而废弃物的分类标准则是“常量”。
5.总结和拓展在总结中让学生回顾重点和难点,进一步加深对变量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在拓展环节中可以引入更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参与讨论,探究实际中的变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