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 第一课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教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116.50 KB
- 文档页数:31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准备】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1.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材料”,板书“材料”。
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2.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3.交流记录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出错。
4.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5.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6.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二、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1.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举例说说你的想法。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3.交流各组的记录情况,有不同意见的及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点,及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4.请保管好记录单,下次还要再使用。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1《我们周围的材料》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周围的材料》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材料,并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材料。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一些材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材料的深入了解还不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让学生对材料有更深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常见的材料,如纸、塑料、金属、玻璃等。
2.让学生知道不同材料的特性,如硬度、韧性、透明度等。
3.让学生能够分辨生活中的材料,并理解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常见的材料,知道不同材料的特性。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材料。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材料,如纸、塑料、金属、玻璃等,以便学生观察和实践。
2.准备PPT,展示不同材料的图片和特性。
3.准备问题卡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材料,如纸、塑料、金属、玻璃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这些材料的特性,如硬度、韧性、透明度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材料,进行实际操作。
如,用纸制作纸飞机,用塑料制作小桶,用金属制作小挂钩,用玻璃制作杯子等。
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不同材料的特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的物品,并介绍所用材料的特性和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其他学生倾听并提问,共同巩固所学知识。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课《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我们周围的材料》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
材料指的是那些具有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物理性质的物质。
小学生从材料的角度开始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适合他们的认识需要和年龄特点的。
本课将通过观察和辨认来引导学生探究材料。
分辨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找出常见的材料,描述它们的特性。
这使我们有机会了解学生在材料方面的已有经验。
然后他们将观察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书包和教室里的设施。
引导学生从材料的角度观察物体,引发他们对材料的研究兴趣,明确研究材料的意义。
教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知道的材料。
第二部分:调查身边的材料,通过认识身边的物品,知道不同材料可以制成不同的物品,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材料”的概念。
【学情分析】因为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无不与材料打交道。
所以,他们对材料可谓“已经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另外,他们对于“塑料”“金属”“木头”“纸”等表示材料名称词汇,也早已“耳熟能详”。
这一课,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材料”,一个十分重要额目的就是让他们把“具体事物”与“词汇”再次建立联系。
当然,学生们在区分和辨别各种物品所使用的材料时,也难免会出现问题和困难,学生们遇到了问题和困难,他们就产生了对“材料”进一步探究的需求和欲望。
这也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能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教学准备】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带来了一个百宝盒。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准备】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1.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材料”,板书“材料”。
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2.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3.交流记录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出错。
4.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5.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6.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二、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1.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举例说说你的想法。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3.交流各组的记录情况,有不同意见的及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点,及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4.请保管好记录单,下次还要再使用。
三年级上册科学《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和嗅觉等感官体验,认识和区分不同材料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各种材料的用途和价值,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常见的材料:金属、塑料、玻璃、纸张、木材等。
2. 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3. 学会用观察、触摸和嗅觉等方法区分不同材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和嗅觉等感官体验,认识和区分不同材料的特点。
难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各种材料的用途和价值。
四、教学准备1. 各种材料实物(金属、塑料、玻璃、纸张、木材等)。
2. 分类标签。
3. 记录表格。
4. 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环境,发现身边的各种材料。
2. 探究活动:让学生触摸和嗅觉不同材料,观察其特点,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4. 成果展示: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并分享心得体会。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观察家中或周围环境中的材料,了解其用途和特点,下节课分享。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和操作机会。
六、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家长来校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材料的制作过程和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工厂或企业,实地了解各种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
3. 开展校园材料科技创新大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创新设计。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课后收集学生的观察成果,评价其对不同材料的认识和理解。
3. 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成长。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第一课《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问:摸奖见到过吗,你摸过吗?今天我们也来摸摸,看看你的运气如何。
老师先告诉你们,这些东西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
你摸的时候,说说你摸到的感觉,并猜猜你摸到的可能是什么,它由什么材料做成的?2.摸奖猜谜活动。
请几名学生到前面来在老师准备的百宝袋里摸各种物品,学生每摸出一种物品都让他猜猜这种物品是什么材料做的?3.导入新课。
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材料供人们使用,今天咱们就来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材料。
(板书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二、观察记录身边的材料1.让学生观察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并试着把它们写在记录表中。
2.让学生观察书包、教室里的物品,并猜测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提示学生边观察边做好记录。
3.观察活动后,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三、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1.谈话:我们最常用的材料有纸、金属、木头、塑料、玻璃、布。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材料供我们使用,它们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点。
就拿我们教室的门来说你们知道它是由哪些材料做成的,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呢?2.组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的材料,一起来讨论一下它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四、课后延伸师问:关于“材料”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问题,你们想不想研究?想研究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师告诉学生我们将在以后的几节课中继续研究。
观察我们四周的资料【教课目标】科学看法:1. 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资料做成的,我们的四周存在着很多不一样种类的资料.2. 我们四周的常有资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过程与方法:1.检查资料在平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识不一样的资料 .3.用词语描述常有资料 .感情、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资料的兴趣和梦想.【教课要点】观察和辨识身旁不一样的资料.【教课难点】用合适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征.【教课准备】 6 种用最常有的资料做成的物件.【教课过程】一、观察我们四周的资料1.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资料” ,板书“资料” . 你知道哪些资料的名称?什么物件是用这类资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的资料一一板书出来.2.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带的和携带的物件都是什么资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3.交流记录的状况,看看有没有犯错 .4.这些资料在我们身旁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件、教室里的物件,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资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检查表,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资料制成的物件,请作出标志 .5.检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谈论以下问题:①检查了多少物件?使用了多少种资料?②哪些物件是由一种资料制成的?哪些物件是由多种资料制成的.③哪一种资料使用得最多?6.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哪些资料在我们身旁被宽泛使用着,为何大批使用它们呢?二、观察描述几种常有资料的主要特色1.我们四周的物件,常常都是由各种资料构成的,比方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资料,不一样的部位为何要用不一样的资料?举例谈谈你的想法.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资料谈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色和用途,并记录下来.3.交流各组的记录状况,有不一样建议的及时增补,若认可其余组的看法,及时将它增补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4.请保留好记录单,下次还要再使用 .。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的第一课《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说课稿【教材分析】今天我上课的内容是《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本节课是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是整册教科书物质科学内容的开篇,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
当学生们对各种物体进行探索的时候,他们会发现,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这一课将通过观察和辨认来引导学生探究材料。
【学情分析】不管是什么年龄段的孩子,都喜欢观察和摆弄身边的物体。
他们会用积木搭盖“房子”,把金属丝弯曲成各种形状,当看到大块的塑料漂浮在水面上时,他们常常会感到非常好奇。
但是他们还没有思考过,是什么属性使不同的物体具有了不同的用途。
因为小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无不与材料打交道。
所以,他们对材料可谓“已经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另外,他们对于“塑料”、“金属”、“木头”、“纸”等表示材料名称的词汇,也早已“耳熟能详”。
这一课,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身边的材料”,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把“具体事物”与“词汇”再次建立联系。
当然,学生们在区分和辨别各种物品所使用的材料时,也难免会出现问题和困难,这样他们就产生了对“材料”进一步探究的需求和欲望。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学生认识到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学生调查出我们周围的最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等。
2. 科学探究:学生小组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能观察和辨认不第 1 页共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