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2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

(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大力推动文化惠州建设,扎实推进文化惠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以实施《纲要》为契机,大力弘扬“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文化精神,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坚持政府投入和整合社会资源“两到位”,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分开”,坚持促进繁荣与加强管理“两结合”,大力推进“六个融合”,加快文化惠州建设步伐,推进文化惠民,让人民群众在更高标准上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二、目标定位

按照以上总体要求,全力推进文化惠州建设,力争到2020年,达到与惠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水平,文化产业成为惠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值占惠州生产总值的8%以上,努力形成文明程度高、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

文化队伍强和文化辐射力影响力强的“一高四强”的文化建设格局,把惠州建设成为文化惠民先行区、文化产业新兴区、文明城市建设示范区、广东乃至粤港澳地区的重要文化区域。

三、重点任务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要坚持贯彻大力推进文化建设与文明创建融合、文化建设与改善民生融合、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融合、文化建设与对外宣传融合、文化建设与人才强市融合、文化建设与体制创新融合等“六个融合”的工作思路,不断提升“五种能力”,即提升文明城市影响能力、提升文化惠民能力、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能力、提升文化传播能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全力实施“十大文化工程”,进一步增强惠州文化软实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一)公民素质工程

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主线,贯穿到公民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基础工程和灵魂工程贯穿于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筑牢我市建设文化惠州的思想基础。举办素质教育论坛和公众论坛,深入基层加强理论宣讲教育。广泛开展

“创新、创业、创造”教育和“增强社会责任感,做现代文明公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和“孝亲敬老”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十大杰出青年”、“百佳外来工”、“十佳好母亲”、“十佳孝子”、“十佳健康快乐老人”评选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

2、培育惠州人文精神。大力弘扬“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文化精神,“崇文厚德、包容四海、敬业乐群”的惠州精神和“新客家、老客家,来到惠州就是一家;本地人、外地人,在惠州工作就是惠州人”的城市品格,彰显新时期惠州人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大力宣传“感动惠州”人物,“惠州文化形象大使”,“科技之星、创业之星”,“十大文化人物”等体现新时代惠州人文精神的人物。

3、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推动全民“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每年举办一次“南国书香节”全民读书月活动,推进“书香机关”、“书香企业”、“书香家庭”创建活动,要求城镇干部职工每月精读一本书,举办农民读书节。打造惠州“学习论坛”系列活动品牌,每月至少举办一次学习讲座,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举办素质教育论坛和公众论坛,开展社科普及周活动,深入基层加强理论宣讲教育,不断提升市民人文素质。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推广普及科技读物,开展科技培训、科技下乡、科

技体验等活动,加强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提高群众科技水平。

4、强化国民艺术普及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文化艺术素质教育,开设专门课程和学习当地民间民俗文化,开展文艺活动,加强文化艺术熏陶;实行文化人口评估统计制度,使全民文化活动参与率逐年提高;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业余读书、摄影、书画、合唱、舞蹈及各类会节等民间文化活动,定期安排干部职工和居民群众观看文艺演出、参观博物馆美术展等;各级文化部门和文艺团体要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机关进校园、优秀文艺精品基层巡演、“三下乡”、“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打造“快乐时光”等一批群众文化品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免费的文艺演出、艺术讲座和文艺创作辅导,推动文化艺术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全面提升群众文化情趣。

(二)文明城市工程

进一步推进文化与文明融合,健全文明城市创建长效工作机制,确保每年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取得好成绩,努力打造“文明惠州”品牌,力争2011年、2014年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争当“全国文明城市标兵”。

1、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积极参与珠三角文明城市群创建活动,大力推进文明县城、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乡镇(街道)、村(社区)。推进窗口服务

行业创优工作,扶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各类公益慈善活动。力争到2011年,有一个县城获得广东省文明县城称号;到2015年,文明村镇创建覆盖面达到85%左右,文明窗口行业创建覆盖面达到90%左右,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市常住人口总数的10%以上;到2020年,全部县城获得广东省文明县城称号,有一个县城获得全国文明县城称号。

2、倡导绿色环保生产生活方式。实施“清、和、美”工程,严格落实环保责任制,结合淡水河流域治理和全市重大环保工程建设,建设一批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学校。开展“生态文明”、“低碳生活”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3、提升公民健康心理素质。加强珍爱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心理志愿者服务队伍。通过建设彰显人文关怀的和谐文化,增强文化的教化功能,进一步调处和化解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纾缓社会压力,抚慰人的心灵,培育公民良好的社会心理。加强新型人口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关爱女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残疾人和老年人等活动,引导人们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生育观念。

(三)文化设施工程

以建设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为目标,全面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