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62
知识点4-3 对流传热概述【学习指导】1.学习目的通过本知识点的学习,掌握对流传热的机理,理解对流传热系数的意义和影响因素,并建立保温层临界直径的概念。
2.本知识点的重点对流传热机理。
3.本知识点的难点边界层概念的理解。
4.应完成的习题本知识点无习题。
对流传热在工程技术中非常重要。
许多工业部门中经常遇到两流体之间或流体与壁面之间的热交换问题,这类问题需用对流传热的理论予以解决。
在对流传热过程中,除热的流动外,还涉及到流体的运动,温度场与速度场将会发生相互作用。
对流传热是指运动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故对流传热与流体的流动状况密切相关。
根据流体在传热过程中的状态对流传热可分为两类:(1)流体无相变的对流传热:包括强制对流(强制层流和强制湍流)、自然对流。
(2)流体有相变的对流传热:包括蒸汽冷凝和液体沸腾等形式的传热过程。
对于上述几类,其对流传热过程机理不尽相同,影响对流传热速率的因素也有区别。
为了方便,先介绍对流传热的基本概念。
一、对流传热速率方程和对流传热系数(一)对流传热速率方程对流传热是一个复杂的传热过程,影响对流传热速率的因素很多,而且对不同的对流传热情况又有差别,因此目前的工程计算仍按半经验法处理。
根据传递过程普遍关系,壁面与流体间(或反之)的对流传热速率也应该等于推动力和阻力之比,即对流传热速率=对流传热推动力÷对流传热阻力=系数×推动力上式中的推动力是壁面和流体间的温度差。
影响阻力的因素很多,但比较明确的是阻力必与壁面的表面积成反比。
还应指出,在换热器中,沿流体流动方向上,流体和壁面的温度一般是变化的,在换热器不同位置上的对流传热速率也随之而异,所以对流传热速率方程应该用微分形式表示。
若以流体和壁面间的对流传热为例,对流传热速率方程可以表示为(4-23)式中dQ———局部对流传热速率,W;dS———微分传热面积,m2;T———换热器的任一截面上热流体的平均温度,℃;T w———换热器的任一截面上与热流体相接触一侧的壁面温度,℃;α———比例系数,又称局部对流传热系数,W/(m2·℃)。
对流换热知识点总结导言对流换热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在许多实际问题中,流体和固体之间都会发生对流换热现象。
对流换热是指热能通过流体传输到物体表面上,然后再通过固体的传热机制传递到物体内部。
对流换热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流体的流动将热能传送到物体之间,并在传热过程中通过流体对物体表面的冷却来达到等温条件。
本文将会围绕对流换热知识点进行总结,着重讨论对流换热的基本原理、传热系数计算、传热器设计、流动形式以及一些应用等方面。
一、对流换热的基本原理对流换热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流体的流动将热能传送到物体之间,并在传热过程中通过流体对物体表面的冷却来达到等温条件。
对流换热是通过流体对物体表面进行冲刷,从而带走物体表面的热量。
对流换热的基本原理可以用纽塔尔方程来描述,该方程为:Q = h*A*ΔT其中Q表示热交换量,h表示传热系数,A表示传热面积,ΔT表示传热温差。
传热系数h是对流换热的特性参数,它描述了在单位面积上对流换热所需要的热传导率。
当流体在物体表面上流动时,会形成一层相对静止的边界层,边界层中的流体速度较低,温度较高,因此会对物体表面带走较多的热量,进而提高传热系数h。
二、传热系数的计算传热系数是描述对流换热的特性参数,它有多种计算方法,其中常用的方法有理论计算和实验测定两种。
理论计算方法一般包括:经验公式法、边界层理论法、流体力学法和数值模拟法。
而实验测定则通过对流体在传热器上的温度和流速进行测定,进而得到传热系数。
对于复杂的情况,常常需要采用复杂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来精确求解传热系数。
在一些工程问题中,传热系数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传热器的设计和使用效果。
三、传热器的设计传热器是用来加热或冷却流体的设备,它包括热交换管、冷凝器、蒸发器、换热管、加热器和冷却器等。
传热器的设计是通过传热系数的计算和流体的流动特性来确定的。
在传热器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传热器的结构形式、材料选用、传热系数、流体流动参数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