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
- 格式:pdf
- 大小:159.88 KB
- 文档页数:2
规模化养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规模化养猪的目的是在有限的空间采用工厂化方式饲养尽可能多的猪群,从而获得最大利益回报。
而健全的生物安全体系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猪场爆发疾病的风险,这是国外发达养猪业国家若干年前形成的共识。
那么规模化猪场如何建立生物安全体系,需要我们的探索。
一、规模化猪场呼唤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当前规模化猪场中经过高度选育的猪群对疾病的特异和非特异抵抗的免疫记忆逐代减少,有限的空间和较高的饲养密度进一步加剧猪群抵抗力的降低。
各型猪场都存在疫病泛滥,治疗困难,生产猪繁殖性能不佳,猪群生产性能低的问题。
同时如何通过各种手段打断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建立健康猪群,防止疫病的发生,保证猪场正常生产发展,获得更高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是摆在每一个养猪人面前的问题,这就是生物安全体系建立的依据和背景。
二、生物安全体系的内涵集约化种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就是通过各种手段以排除疫病威胁,保护猪群健康,保证猪场正常生产发展,发挥最大生产优势的方法集合体系总称。
总体包括:猪场环境控制,猪群的健康管理,饲料营养,饲养管理,卫生防疫、药物保健、免疫监测等几个方面。
大致而言,也就是这些内容:1 防止猪场以外有害病原微生物(包括寄生虫)进入猪场;2 防止病原微生物(包括寄生虫)在猪场内的传播扩散;3 防止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寄生虫)传播扩散到其他猪场。
三、实施生物安全体系需要操作的事宜1 防止外界病原微生物进入猪场防止外界病原微生物进入猪场就是切断病原微生物进入猪场的一切途径,主要包括:⑴猪场场址的确定:是猪场生物安全体系中最重要的要素。
猪场选址具备防疫排污条件,具备水源,电源条件,具备交通,通风向阳条件。
由于这些因素互为影响,因此,有必要建立场址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标准,根据拟建猪场健康等级,量化评估场址是否符合健康要求以及定期量化评估已建猪场场址生物安全风险的变化可能对猪群可能造成的影响。
⑵猪场围墙和大门,猪场和生产区入口处淋浴或消毒级登记制度,这个一般猪场做的都很好。
规模猪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与疫病防控措施为了预防猪场疫情和改善猪场生态环境,养殖户必须高度重视猪场管理工作,从消毒、饲料、监测、引种、疫苗、无害化处理等方面,不断建立和完善规模猪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从而促进养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1 规模猪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建设1.1 猪场选址猪场的地质选择非常重要,必须要科学、合理地进行选址,同时在选址的时候,还要参照《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来开展选址工作。
猪场地理位置的选择要结合政府对畜牧养殖业的规划和城市的发展,地势要有合适的高度,地形要开阔向阳,地形地势向阳的坡度也有一定的要求,不能超过5%,交通也要便利,远离城镇居民聚集区域的同时,还要选在居民居住区的下风向,最好与城镇保持40km 以上的距离。
此外,还要远离学校、市集、公路和铁路等交通枢纽和干线。
猪场在实际运行中,需要大量的生活饮用水和电,因此,猪场选址要接近水源充足和用电便利的地方,根据猪场建设的相关规定和标准,猪群的需水量可以依据猪场性质和不同种类的猪的需水量来进行评估(见表1)。
表1 不同用途猪群的需水量但是对一些气候干燥且温度较高的地区,猪场中猪群的需水量可以在上表的基础上增加25%。
另外,根据75~100m2养一头基础母猪或者5~6m2养1头商品育肥猪来估算猪场养殖选址的面积。
1.2 猪场的规划和布局猪场的规划在确保猪场的正常运行和生产管理的同时,还要兼顾猪场的疾病防疫,充分、合理地利用猪场土地。
对猪场的规划、设计和布局也要讲究科学性和合理性,要根据地势的高低和风向来划分生活区域、养殖生产区域、隔离区域以及辅助区域,各个区域都要依照相关的管理条例来进行科学管理。
猪场的布局要有合理性,在猪场四周要建立起适当高度的围墙,能有效地将周围环境和猪场隔离开来。
此外,还要设立疫苗冷藏室、物质仓库、兽医室等等,在猪场大门口还要设立一个消毒区域,将外面的物品、车辆以及人员进行消毒,确保猪场在一个安全、干净的环境中正常运行和生产。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供参考)王守业要想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设计者、规划者、管理者必须有全面的生物安全理念!生物安全的执行者必须一丝不苟、工作到位!一、猪场生物安全的规划:1、猪场的选址:1)猪场选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通风良好、水电充足、水质良好、排水方便地带、易使猪场保持干燥和卫生的环境。
这一项会影响猪场生存的年龄、猪群对疾病的抵抗力!A、是否背风、向阳会影响冷热,易感染风传播一些疾病。
易受当地疾病爆发威胁。
B、地势低洼会影响潮湿,易引起猪的腹泻,污水无法排出会沉积多年前和当年发生的病原C、水质会影响猪群的腹泻,降低猪对疾病的抵抗力。
2)猪场应处于具有能够运进原料和运出猪的公路附近,但远离居民点、主要公路、其他养殖场至少2千米以外,更得远离屠宰场、废物污水处理沟、处理厂5千米之外。
这一项会影响猪群感染当前整个地区或其他地区爆发的传染病的威胁!2、猪场的布局办公区→饲料加工区→生产区。
三区要显然隔开1)办公区:是接待外来人员、处理事务的场所,其中办公人员非常可能成为传播外来人员、车辆带来的疾病的媒介。
外来车辆不许进办公区!A、专门通道:任何进场人员必须经过该通道方可进入办公区。
大门外界门卫办公区停车场专门通道车库专门通道只能单人通过,此通道前必须设有洗手消毒盆。
任何人都得浸泡手消毒。
专门通道下面铺有浸泡过消毒液的海绵垫子,至少2米长、2公分厚!B、人员登记处及门卫:门卫都得登记任何来人、走人记录;如果非常必要的车辆进场,必须彻底消毒车辆底座、轮胎及全身。
C、办公区与生产区严格隔开、不能为了方便D、食堂:应该设在办公区与饲料办公区子间,并且禁止其他人员进入,通过送饭供应生产区内人员的食物,内外接饭口最好是一个至少1米长的滑道,内外都有门内外都有专人管理!送饭器具应该每天用消毒液浸泡后方可盛饭!E、原料采购区:位于办公室与饲料加工区之间,并由专人收购。
收购人员不许接近猪场,重新包装成标准包专车运至原料库。
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规模化猪场是指在有限的空间集约饲养尽可能多的猪群,追求单位空间最大的经济效益。
众所周知,经高度选育的猪群对疾病的非特异性免疫记忆逐代降低,而有限的饲养空间与高密度的饲养模式进一步加剧降低猪群的抵抗力。
因此,猪群的健康问题是规模化养猪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随着国外发达养猪业健康养殖理念的逐渐深入,生物安全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而健全的生物安全体系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猪场爆发疾病的风险,这已经是国外规模化猪场广泛达成的共识。
并且,经大量的事实证明,能够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并长期严格执行具体生物安全措施的规模化猪场,均没有发生烈性传染病的报道,反之,则损失惨重。
本文借鉴国外发达养猪业的生物安全体系的实践结合笔者在规模化猪场的管理经验,阐述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
生物安全体系是指实现或达到生物安全目的的一切举措或容,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的容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防止包括寄生虫在的病原微生物进入猪场;(2)防止包括寄生虫在的病原微生物在猪场流行;(3)防止包括寄生虫在的病原微生物扩散至其他猪场。
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的基础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容:(1)净区与脏区概念的建立:净区与脏区是相对的概念,就整个猪场而言,场是净区,场外是脏区;猪场部,生产区是净区,生活区是脏区;生产区,猪群活动的区域,如栏舍与赶猪道是净区,其他的是脏区。
(2)猪群健康等级的划分:由于不同猪群所处的位置不同,因而造成其健康的等级也不同。
种猪群是猪场的动力源泉,因此其健康等级是最高的。
种猪群中包含种公猪、妊娠母猪、产房母猪、断奶母猪,健康等级逐渐降低;其次是保育猪;健康等级最低的是生长育肥猪。
(3)猪群流动的单向不可逆原则:由于区域划分为相对的净区与脏区,而猪群的健康等级也是有所差别,这就意味着猪群的流动必须遵循从净区至脏区,从健康等级高至健康等级低的单向原则,且是不可逆的。
1 猪场的选址猪场的选址对于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因为场址一旦确定,由于成本等因素难以改变,直接意味着猪场将来能否顺利健康的发展。
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立研究1.武良琦 1.杨魁星2.王 震(1.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宿州,234000;2.淮北昌农农牧食品有限公司,安徽淮北,235000)【摘 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猪场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评价。
通过对猪场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可以有效减少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首先介绍了猪场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原则,包括风险评估、准备工作、应急措施等。
其次,重点阐述了猪场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内容,包括疫苗接种、病毒监测、垃圾处理等。
提出了猪场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步骤,以及猪场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评价。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管理体系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疫病的发生与传播给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风险。
因此,建立科学、全面的猪场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是确保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风险评估是建立猪场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疫苗接种是预防疫病的重要措施,病毒监测是疫情监测的关键环节,制定计划是建立猪场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点,培训人员是体系实施的保障,执行监测是体系的核心环节,统一领导是体系构建的前提和关键,全员参与是体系构建的义务,持续改进是体系构建的动力之源。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猪场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评价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为保障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一、猪场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1.猪场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原则。
为了确保猪场的生物安全,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猪场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是必要的。
在构建猪场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风险评估原则。
在猪场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工作。
通过对猪场内外环境的调查和风险评估,了解各种疫病传播的途径和可能的风险源,以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②规范建设原则。
猪场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必须按照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标准进行,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管理细则。
规模养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一谈到猪场的生物安全,许多养猪者,甚至包括有的兽医都停留在消毒的层面上,其实不然。
生物安全是指在生物体外杀灭病原微生物,降低机体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机会和切断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的一切措施。
感染这些措施能达到降低动物感染病原微生物压力,阻止疾病传播和提高养殖者经济效益的目的,可谓低投入、高产出、一举多得的举措。
生物安全措施具体来讲几乎涉及了养羊养殖的全过程,现分几点来阐述。
1猪场布局猪场如果选址应该选在人口稀少,周围没有养猪户的边疆地区,要远离大公路、铁路,最好有一条专门的猪场公路,而且少有其他人员过往。
水源要方便安全,猪场最好建在干燥、向阳、通风的矮山坡上,应先向气象部门咨询当地全年的主风向,最好画出佛洞一年四季的风向玫瑰花形图,找出主风向,按配种-妊娠-产子哺乳-保育-育肥-隔离-废弃物处理生态区的顺序,从上为风口往下风向分布,最好采用配种、妊娠、哺乳一点,保育一点,育肥一点的三点式分布,拉开足够的距离,这样少传播疾病,即使有的猪舍发病了,也很难传播到其他石屋。
平房最好东西走向,坐南向北,南北设窗户,便于采光和通风。
猪舍之间要拉开距离,最好有10米以上的距离,舍与舍间种植香樟、桂花、桢楠树等能净化臭气,吸尘降噪的树种。
2控制场内其他带毒生物带毒生物有很多,如老鼠、鸟类、猫、狗、鸡、鸭等。
显而易见这些生物多数带毒而本身不发病,但他们的存在却对猪场哺乳动物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如老鼠是钩老鼠尾端螺旋体病的带毒者。
夏季蚊蝇滋生,是乙脑、附红体的高发旱季,猫狗是弓形体病的传播者,鸟类是衣原体的传播者,而且鸟类、禽类还能携带口蹄疫病毒,而其自身不发哮喘。
3参观程序必须遵守生活区、接待区和生产区要有路程一定的距离,中间最好有树林、鱼塘、土坡等作为天然屏障。
员工外出回场要有一定的隔离时间才能进入生产区,而且进入之前要在南校区重回洗澡,彻底换洗装衣服后穿干净衣服进入。
许多大猪场都无法避免上级和朋友的检查和来访参观,这塞雷县可要猪场管理者有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而且要求参观者严格执行,参观的顺序也要讲究社会科学,从最脆弱、最干净的地带开始,一般来说,按产房到保育六楼的顺序参观,种猪区域一般不必参观。
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要点生物安全在养猪生产中的定义是遏制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入侵猪群,减少和控制传染病在猪群中传播。
规模化、集约化猪场的养殖密度大,生猪之间接触频繁,导致疫病传播风险加大。
同时,在非洲猪瘟(ASF)疫情形势下,规模猪场更应意识到构建生物安全体系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性,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不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防控规模化猪场暴发烈性传染病,而且对确保生猪复产增养意义重大。
1 规模化猪场选址和布局1.1 场址选择生物安全体系构建的基础和前提是猪场的选址,场址选择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地理位置选择向阳避风、水电和饲料原料供应充足、交通便利的无污染区域,并且远离铁路、公路等主干道,距离其他养殖场、屠宰场和无害化处理场所等3km以上,同时避开有野生动物活动的区域。
1.2 场区布局场址确定后规划场区布局,根据地势建设和当地风向划分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以及隔离区,猪场内各区进行封闭式管理且设置绿化隔离设施。
办公区为猪场各职能部门,生活区地处办公区内侧,为员工生活起居之所,应设置消毒通道并对其生活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处理。
作为猪群集中生活的生产区是场区布局的关键,该区域布局猪舍时应有利于生物安全防控,应从上风向往下风向顺次分布种猪舍、分娩舍、保育舍和育肥舍,各猪舍间距应10m,并且根据猪场繁殖类型配置相应栋舍。
生产区和生活区间的距离应50m,并设置消毒通道,生产区内划分宽为7m的清洁道和宽为3m污物道,二者不得交叉。
隔离区应设置在猪场下风口,旨在避免病原体经空气流动污染生产区,隔离区设置垃圾场、隔离舍、沼气池以及粪污处理场等,并且确保隔离舍与猪舍间距100m。
此外,猪场周围应设置围墙隔离外界,猪场出入口设置消毒池,同时配备消毒和诊疗等用于疫病防控的设施设备,以保障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
2 规模化猪场相关制度和规范2.1 消毒制度建立完善的消毒卫生制度是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消毒制度可以最大程度上将养殖环境中的病原体杀灭,有效预防猪场重大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关键词:生物安全;中小规模养猪场;非洲猪瘟自2018年8月3日辽宁省沈阳市首次确诊非洲猪瘟疫情后,短短数月,黑龙江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等相继报道确诊,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
目前,对非洲猪瘟没有有效疫苗以及治疗方法,只能依靠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所谓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就是要围绕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这三要素来执行。
笔者通过总结前人经验,摸索中小规模养猪场如何构建生物安全体系[1],现概述如下。
1场址选择要做好生物安全管理,选择好的场址是第一步。
不仅要考虑养猪场产生的废弃物不污染周围的环境,而且还要考虑养猪场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除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以及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要求外,还应选择地势高燥、平坦、向阳、排水通畅并且具备自来水和用电条件的地方。
严禁在国家政策或地方政府划定的禁养区域内建设猪栏。
2猪场布局设计规模猪场的总体布局一般分为3个功能区,即生活区、生产区和隔离区,3个功能区之间要用围墙或具有隔离作用的绿化带等分开,每个功能区之间都要有消毒通道、淋浴更衣室。
猪场应遵守健康猪舍与患猪舍隔离、净道与污道分开、雨污管道分设的原则。
猪场主要道路、猪舍内部以及公猪室外运动场地面应作硬化管理,便于清扫、消毒。
从风向上考虑,生活区应设在上风向和地势较高的地方,包括宿舍、食堂、办公室、健身活动室等;生活区内禁止饲养可能携带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风险的家禽、家畜等。
生产区是猪场的主要部分,该区应处于生活区的下风向和隔离区的上风向,包括各类猪群的猪舍、人工授精室、公猪运动场、兽医室、药房、物资消毒间、洗刷消毒间、仓库等。
隔离区应设在整个猪场布局的下风向,包括隔离舍、尸体剖检和处理设施、粪污处理及贮存设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等。
3猪场生物安全管理3.1猪场人员管理3.1.1猪场内部人员管理(1)猪场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资格证,患有人兽共患病的一律不得从事猪场相关工作。
新形势下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农业也呈现出了规模化生产的趋势。
特别是在畜禽养殖业中,规模化的猪场越来越受到关注。
随着规模化的发展,猪场所面临的生物安全风险也在增加,因此加强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应以预防为主,包括流行病监测、检疫隔离、人员准入管理等,确保猪场内的疾病传播得到控制。
应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机制,对猪场内的疾病进行定期监测和调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和处理。
要严格实施检疫隔离制度,加强对外来猪只、人员和货物的检疫和隔离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
猪场内的人员准入管理也至关重要,要对外来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和培训,确保员工的健康状况和专业素质。
二、加强猪场的环境卫生管理规模化猪场的环境卫生管理直接关系到疾病的传播和控制。
要定期进行猪舍和设施的清洁消毒,保持猪场内的环境卫生。
对饮水和饲料的质量进行监控,避免因水源污染或饲料变质导致疾病的传播。
要合理规划和管理猪场内的粪便、废水等废弃物,防止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传播。
三、加强猪场的生物安全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猪场的生物安全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规模化猪场应加强疫苗接种,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利用生物安全监测设备,对猪场内的空气、水源和饲料等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疾病风险。
还可以利用生物安全防护设施,如生物安全柜、过滤器等,对猪场内的病原体进行隔离和防护,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四、加强猪场的应急预案和培训规模化猪场应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生物安全事件进行预警和应对,保障猪场内疾病的及时控制和处理。
还要对猪场内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生物安全培训,提高其应对生物安全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确保疫情的迅速处置和控制。
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是保障畜禽养殖业安全发展的关键。
只有加强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生物安全技术应用和应急预案和培训,才能有效减少疾病的传播,确保猪场的生产安全和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
生猪养殖生物安全体系构建及评估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加速,猪肉作为重要的肉类食品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确保生猪养殖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立一个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生猪养殖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和评估方法。
一、生猪养殖生物安全体系概述为了确保生猪养殖能够达到良好的生物安全水平,建立一个系统的养殖管理体系非常重要。
生猪养殖生物安全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职责分工明确、流程规范、设施设备完善、疫病监控和预防、采取生物安全措施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生猪养殖的健康水平,减少疫病传播的风险,保证猪肉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生猪养殖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1. 职责分工明确生猪养殖生物安全体系构建的第一步是明确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和分工。
包括疫病预防控制部门、动物卫生部门、养殖场管理人员等,每个部门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协作,确保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 流程规范建立流程规范是构建生猪养殖生物安全体系的重要环节。
养殖场应该制定详细的养殖操作流程,并确保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程操作。
从饲料投放、饮水管理、疫苗接种等方面制定标准操作程序,细化每个环节的要求,减少可能存在的风险。
3. 设施设备完善良好的生猪养殖设施设备是确保生物安全的重要保障。
养殖场要建立标准化的养殖场,包括猪舍的设计、通风设备、防护措施等。
同时,对养殖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杜绝设备故障导致的安全隐患。
4. 疫病监控和预防生物安全体系的核心部分是疫病监控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对猪群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检查。
在疫苗接种、消毒、隔离等方面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防止疫病的传播和蔓延。
5. 采取生物安全措施为了保证生猪养殖的生物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降低疫病的风险。
从养殖场的进出管理、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饲料和饮水的质量控制、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等方面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生物安全标准真正得以执行。
最近几年,生猪规模化养殖产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与养殖规模扩大不相适应的是各类传染性疾病高发,防控难度不断增大,疫情已经成为制约规模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疫病防控过程中,就需要从切断病原传播途径,减少病原数量,保护易感群体等三个方面入手,有效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
一、注重切断病原的传播途径要想确保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的生物安全,就需要从切断病原的传播途径角度入手,严把病原的侵入关口,确保短时间内控制养殖场的疫疫情,将疫病控制在萌芽阶段。
1、注重做好车辆的有效管理规模化生猪养殖场需要坚持封闭化的养殖管理模式,避免外来人员随意进出入养殖场。
严禁养殖区域的饲养管理人员接触外来车辆,私人车辆原则上不能够进入到整个厂区。
如果是养殖场的车辆,从外部进入之前应该在大门口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要确保消毒结束之后才能够进入到养殖场区内。
用于运输饲料或饮用水的三轮车或者其他机械车辆不能够驶入生产区域,并且在使用前后一定要执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特别是做好把手处的卫生消毒。
不同圈舍的散装车辆都应该做到固定专用,不能够相互串舍,使用之后应该及时进行清洗和卫生消毒,并做好认真细致的编号处理。
禁止外来车辆随意靠近养殖区。
2、车辆人员管理进入养殖区域的车辆驾驶人员,应该连同车辆一起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
驾驶人员需要下车在大门口处进行60秒以上的卫生消毒,然后到洗澡间进行淋浴消毒,洗澡过程中应该注重做好脚部手部的彻底清洗和卫生消毒,各种通讯设施应该禁止带入到生产区域当中。
二、消灭传染源消灭传染源是控制疫情传播流行的最有效渠道,因此在日常养殖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执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消除环境当中,尤其是隐蔽环境当中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减少病原和动物频繁接触的可能,有效控制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蔓延。
卫生消毒主要包括了车辆消毒养殖用品消毒等。
1、车辆消毒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在执行严格封闭化养殖的基础上,应该注重做好进出入养殖场车辆的针对性消毒工作,运输生猪的车辆要执行全面的清洗和卫生消毒,车辆清洗消毒干燥之后,才能够达到养殖场的定点消毒点,进行第2次的清洗消毒,在消毒过程中要做到细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