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做香包
- 格式:ppt
- 大小:18.28 MB
- 文档页数:8
2024年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4课做香囊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14课《做香囊》。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香囊的历史文化,学习香囊的制作方法,以及如何用彩布、香料等材料进行创作。
教材详细内容涉及第一章“传统文化的魅力”第三节“香囊的制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香囊的历史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对民间工艺的热爱。
2. 掌握香囊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香囊的制作方法,如剪裁、缝合、填充香料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香囊样品、彩布、香料、针线、剪刀、胶水等。
学具:彩布、香料、针线、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展示香囊样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香囊的特点。
2. 讲解香囊的历史文化详细讲解香囊的起源、发展以及在我国民间的重要意义。
3. 教学香囊制作方法a. 分步骤讲解香囊的制作过程,如剪裁、缝合、填充香料等。
b. 示范操作,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完成香囊的制作。
4. 学生实践a. 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b. 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完成香囊制作。
5. 展示与评价a.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心得。
b. 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6. 例题讲解a. 出示一个简单的香囊制作题目,让学生思考制作步骤。
b. 讲解题目,分析制作方法。
7.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独立完成一个香囊的制作。
六、板书设计1. 香囊的历史文化2. 香囊的制作方法a. 剪裁b. 缝合c. 填充香料3.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具有创意的香囊。
2. 答案: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发挥创意,完成香囊的制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其他民间工艺,如剪纸、泥塑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香囊的制作方法,如剪裁、缝合、填充香料等。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4课做香囊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14课,主题为“做香囊”。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认识香囊的起源、用途及制作方法;学习香囊的制作工艺,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香囊的起源、用途及制作方法,提高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学会运用简单的手工技巧制作香囊,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感受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审美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香囊的制作方法,学会运用简单的手工技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设计独特的香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香囊制作材料(布料、针线、香料、装饰品等)、剪刀、胶水、示范作品。
学具:香囊制作材料一套、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各种香囊,让学生观察、欣赏,引导学生说出香囊的特点和用途。
2. 讲解(10分钟)讲解香囊的起源、用途及制作方法,示范香囊的制作过程,强调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创作(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动手制作香囊,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展示与评价(10分钟)5. 例题讲解(5分钟)以一个简单的香囊制作为例,讲解制作步骤,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例题,独立完成一个香囊的制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香囊的起源、用途及制作方法2. 制作步骤:a. 准备材料b. 设计图案c. 剪裁布料d. 缝合香囊e. 装饰香囊3. 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独特的香囊。
2. 答案: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个人喜好,完成一个香囊的制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香囊的资料,了解不同地区的香囊特点,提高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2024年二年级下册美术精彩教案第14课做香囊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14课《做香囊》。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香囊的历史与文化,了解香囊的制作工艺;学习设计并制作一个具有个性和创意的香囊。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香囊的历史与文化,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香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香囊的制作工艺和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香囊的历史与文化,学会设计并制作香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香囊样品、教材、多媒体设备。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针线、各种装饰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香囊样品,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见过的香囊,进而引入本课内容。
2. 新课内容学习:a. 了解香囊的历史与文化,让学生对香囊有更深入的认识。
b. 观察香囊的制作工艺,学习香囊的制作方法。
c. 分析香囊的设计元素,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自己的香囊。
3. 实践操作:a. 学生根据设计稿,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香囊制作。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与评价:a.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b.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对优秀作品给予表扬。
六、板书设计1. 做香囊2. 内容:a. 香囊的历史与文化b. 香囊的制作工艺c. 香囊设计要素d. 学生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并制作一个具有个性和创意的香囊。
2. 答案:根据个人喜好和创意,完成香囊的设计与制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香囊制作过程中,部分学生遇到一些技术问题。
今后教学中,可提前进行技术指导,提高学生的制作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深入研究香囊的制作工艺,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其他传统手工艺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春浙美版美术二下第14课《做香囊迎端午》课件一、背景介绍《做香囊迎端午》是春浙美版美术二下第14课的课程内容,主要讲述端午节制作香囊的方法和步骤,在课程中还涉及到了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二、制作香囊的方法1. 准备材料在制作香囊前,需要准备一些材料:绢布、香料、丝线、针等。
其中,绢布可以选择不同颜色和花纹的布料,香料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而定,但一般选用艾草等有香味的植物。
2. 制作香囊的步骤•步骤一:裁剪绢布根据自己想要的香囊大小,将绢布剪成相应的大小,并对绢布四周进行修整。
•步骤二:绣花并织口使用针和丝线,将绢布上绣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并在香囊的口边织上三圈口袋,以便放置香料。
•步骤三:填香料将选好的香料平均地放在香囊口袋里。
•步骤四:缝口袋使用针和丝线将香囊的口袋缝上,使香料不易滑出。
•步骤五:装饰香囊为香囊添加绶带、花球、铃铛等装饰品,使之更加美观。
三、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1. 起源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
传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由于不满周朝的统治,最终投江自尽。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就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举办龙舟比赛、吃粽子等活动,以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思想。
2. 习俗端午节是一个传统的重要节日,有着许多独特的习俗和活动。
在南方地区,人们喜欢吃粽子,而在北方,人们则更喜欢吃五色小馒头。
此外,五月初五还是一个传统的龙舟比赛日,各地都会举行龙舟比赛活动,热闹非凡。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制作香囊的方法和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是一种热闹而欢乐的节日。
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将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让它们在世界的舞台上闪耀光芒。
大班艺术领域《端午节——做香包》活动
方案及分析
一.活动名称及内容:大班美术领域《端午节——做香包》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香包,了解香包的制作方法和作用。
2.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制作香包的基本要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及同伴间的合作能力。
3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1.前期准备:幼儿和家长收集各种各样的香包。
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已有过使用针线的基础。
2.教具准备:制作课件:端午节的由来
3.学具准备:制作香包的香料,各种材质的布(纯色、花色),针线,棉花,彩色缎带,剪刀,各种彩纸,糖纸、包装纸
四.活动过程:
1.教师演示课件,幼儿观看《端午节的由来》,导入课题。
a.提问:“端午节是哪个国家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几月几号是。
二年级下册美术精品教案第14课做香囊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14课《做香囊》。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我国传统文化中香囊的制作展开,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香囊的历史背景、制作方法以及其在民间艺术中的地位。
具体涉及教材的第三章节——《民间工艺之美》,内容包括香囊的选材、设计、制作和装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香囊的制作工艺,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2. 通过制作香囊,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香囊的制作工艺和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香囊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香囊制作材料(布料、针线、填充物、装饰品等)、制作工具(剪刀、胶水等)、教学PPT、示例作品。
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彩笔等个人用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精美的香囊,引导学生关注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怎么制作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10分钟)(1)介绍香囊的历史背景和民间艺术地位。
(2)讲解香囊的制作方法,强调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示例(15分钟)(1)展示香囊制作过程的步骤图,让学生了解制作过程。
(2)现场演示制作过程,边讲解边示范,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制作方法。
4. 实践(2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香囊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2)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提出优点和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做香囊》2. 内容:(1)香囊的历史背景和民间艺术地位(2)香囊制作方法及步骤(3)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具有创意的香囊。
2. 答案: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发挥创意,完成香囊制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庆阳香包绣制----中国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棉、香料,就做成一种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刺绣品。
这种刺绣品叫做香包,又叫荷包,庆阳民间称作耍活子,是庆阳的一种民间民俗物品。
庆阳香包是一种立体造型和平面刺绣兼容的纯手工艺制品,构型简单质朴,按制作技艺分有“绌绌”类、线盘类、立体刺绣类、平面刺绣类四大类型。
庆阳香包香包,古名香囊,又叫荷包,庆阳当地俗称“绌绌”、“绌儿”、“耍活”。
庆阳民间一直沿袭着巧女娴妇制做香包比手工,端午节赠送、佩戴香包祛邪纳福的传统习惯。
庆阳香包刺绣广泛分布于庆阳8县(区),渊源可追溯到黄帝时期的卫生风习“薰蒸法”和新石期时代的衣饰文明和稚拙工艺。
其工艺成熟于舜命禹制作衮服十二章的“衣绘而裳绣”时期,明清时期最为丰富,民国至解放后的60年代普及全市。
庆阳香包刺绣工艺是遗风千古的针工造型艺术,是立体造型艺术和平面刺绣相兼融的一种纯手工工艺,立体造型技艺和技能主要有三个类别:一是绌绌类。
二是线盘类。
三是立体类,分单面挂件、佩件、双面挂佩件、立体挂件和摆件。
庆阳香包(绌绌)构型简单质朴,但不失美观和多样;刺绣粗拙敦厚,有浮雕和蛮荒韵味,给人以原始生命的状美感。
造型五花八门,千姿百态,既是庆阳妇女世世代代对原始、传统手工技能的承袭,又是个人技能和智慧的再现。
多以人类童年时期的多神崇拜和原始图腾为主题,以远古历史纹饰为主要内容,以装饰功用为目的,兼以观赏和佩戴,式样以香包为主,有挂片、衣袖、桌裙、褂子、枕顶等多种类型。
[1]庆阳香包以其古拙质朴、富有原始文化遗存和手法奇特而区别于国内其他香包,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赞誉和肯定,著名民俗学家靳之林题词赞誉“正宁香包,全国第一”。
福寿娃娃据史书记载,香包,又称荷包,亦称香囊、佩帏、容臭,庆阳俗称"绌绌"或"耍活"。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4课做香囊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14课《做香囊》。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香囊的起源、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香囊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掌握简单的装饰技巧,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香囊。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香囊的历史文化背景,提高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审美观念。
3.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香囊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学会简单的装饰技巧。
难点:如何将个人创意融入香囊制作中,使作品具有独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香囊制作材料(包括布料、针线、填充物、装饰品等)、剪刀、胶水等。
学生准备:香囊制作材料、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香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通过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做香囊。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香囊的起源、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香囊的文化内涵。
3. 示范讲解(10分钟)演示香囊的制作方法和步骤,讲解装饰技巧,并强调注意事项。
4. 实践操作(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香囊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香囊的起源与文化意义2. 香囊的制作方法与步骤3. 香囊的装饰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具有个人特色的香囊。
答案:根据个人喜好和创意,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香囊的制作。
2. 课后拓展:尝试将香囊制作技巧应用到其他手工艺品制作中,例如制作小挂件、钥匙扣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香囊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