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与热加工
- 格式:ppt
- 大小:167.00 KB
- 文档页数:24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工程材料是指在工程设计、施工和维修中使用的各种材料。
它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耐久性,同时还要满足特定的工程要求。
热加工是指通过加热来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下面将介绍工程材料与热加工的相关内容。
一、工程材料的分类及其特点根据其组成和性能特点,工程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
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指具有金属性质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塑性、韧性和抗冲击能力等特点。
金属材料常用于制造机械设备、建筑结构和电子元器件等方面。
2.无机非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是指不含金属元素的材料,如水泥、玻璃、陶瓷等。
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阻燃、耐腐蚀和绝缘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建筑、化工和电子行业。
3.有机高分子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是指由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如塑料、橡胶和纤维。
有机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耐磨性和柔韧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器和纺织行业。
二、热加工的原理和方法热加工是通过加热来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常用的热加工方法有热轧、热拉伸、热淬火等。
1.热轧热轧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通过轧制机械对其进行塑性变形的过程。
热轧能够改善材料的组织结构、提高机械性能和表面质量,常用于生产薄板、钢管和型材等。
2.热拉伸热拉伸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在拉伸力的作用下对其进行塑性变形的过程。
热拉伸能够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常用于生产丝线、钢丝和钢筋等。
3.热淬火热淬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迅速冷却至室温的过程。
热淬火能够使材料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获得高强度和高硬度的材料,常用于生产汽车零部件和机械工具等。
三、热加工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热加工能够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影响。
1.组织结构热加工能够改变材料的晶粒大小和形状,从而影响材料的强度、韧性和硬度等性能。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总结1. 工程材料的初印象刚接触工程材料的时候,那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超级大的材料王国。
各种金属、非金属材料摆在眼前,就像不同性格的小伙伴。
比如说铁,那可是工程材料里的老大哥,到处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铁的硬度比较高,这让它在建筑领域里大放异彩,像那些高楼大厦的框架,很多都是铁制品的功劳。
还有铝,这可是个轻巧又机灵的家伙,因为它重量轻,又比较耐腐蚀,在航空航天领域就很受宠。
2. 热加工的奇妙之旅热加工可就更有趣啦。
想象一下,一块冰冷的金属材料,经过加热之后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能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锻造就是其中一种超酷的热加工方式。
把金属加热到红彤彤的,然后用大锤子或者机器设备不停地敲打,就像在给它做按摩一样。
通过锻造,金属内部的结构会变得更加紧密,性能也变得更好。
比如说,锻造可以提高金属的强度和韧性。
还有铸造呢,就像做蛋糕一样。
先做好模具,然后把液态的金属倒进去,等冷却之后就得到了想要的形状。
不过铸造的时候要特别小心气泡和杂质,不然做出来的零件就会有缺陷。
3. 在学习中的实践经历在学校的实验室里,我们就像一群小工匠。
记得有一次做一个小型的锻造实验,我们小组就特别兴奋。
我们用的是一小块钢料,先把它放在加热炉里加热到合适的温度。
那时候整个实验室都被烤得暖烘烘的。
然后我们戴上厚厚的手套,小心翼翼地把钢料拿出来,放在铁砧上开始锻造。
一开始我们的手法还很生疏,敲打的力度和角度都不太对。
但是经过几次尝试之后,就慢慢掌握了技巧。
还有一次铸造实验,我们要制作一个小的金属零件。
我们在调配液态金属的时候,要精确地控制各种成分的比例,就像厨师在调配调料一样。
如果比例不对,做出来的零件就达不到预期的性能。
4.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的紧密联系工程材料和热加工就像一对好伙伴,谁也离不开谁。
不同的工程材料需要不同的热加工方法来处理。
比如说,有些高强度的合金材料,对热加工的温度和速度要求就特别严格。
如果热加工的条件不合适,就会破坏材料的性能。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
工程材料是指用于各种工程领域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
料等。
而热加工是指通过加热和变形来改变材料的形状和性能。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密切相关,正确的选择和合理的热加工工艺可以大大提高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首先,工程材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工程领域对材料的性能要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比如在航空航天领域,对材料的强度、耐高温性能要求非常高;而在建筑领域,对材料的耐候性、耐腐蚀性能要求较高。
因此,工程材料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多方面因素。
其次,热加工是改变材料形状和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的热加工工艺包括
锻造、轧制、挤压等。
这些工艺可以通过加热和变形来改变材料的晶粒结构和组织,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和塑性。
同时,热加工还可以消除材料内部的应力和缺陷,提高材料的韧性和抗疲劳性能。
此外,热处理也是工程材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热处理是通过加热和冷却来
改变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等。
这些工艺可以调节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等性能,从而满足不同工程领域的需求。
总的来说,工程材料与热加工是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正确的材料选
择和合理的热加工工艺可以大大提高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为各种工程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不同材料的性能和特点,结合实际应用需求,不断优化和改进热加工工艺,推动工程材料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简介工程材料是指用于制造机械、设备和其他工业产品的各种材料,包括金属、非金属和合成材料等。
而热加工则是指通过加热改变材料的形状、组织和性能的过程。
在工程领域中,热加工是一项重要的工艺,它能够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和耐用性,从而提高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工程材料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它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可塑性。
常见的金属材料包括钢、铝、铜和镁等。
钢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它具有高强度和耐腐蚀性,广泛应用于制造船舶、桥梁和建筑等领域。
铝是一种轻质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广泛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和电子器件等领域。
非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包括陶瓷、塑料、橡胶和复合材料等。
陶瓷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磨性和绝缘性,常用于制作高温工具和电气绝缘件。
塑料是一种轻质、易加工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和家居用品等领域。
橡胶是一种弹性材料,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抗震性,被广泛运用于汽车、机械和建筑等领域。
复合材料是由不同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具有高强度、轻质和耐腐蚀性。
合成材料是指通过人工合成的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能和用途。
常见的合成材料包括聚合物、纤维素和石墨烯等。
聚合物是由多个小分子单体通过化学反应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耐热性,被广泛用于塑料、橡胶和纤维等领域。
纤维素是一种由纤维素纤维组成的材料,具有优良的抗拉强度和耐热性,常用于制作纸张、织物和纤维板等产品。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二维材料,具有极高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被视为未来材料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热加工热处理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改变材料的组织和性能来提高材料性能的方法。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退火、淬火和回火等。
退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以减少内部应力和提高材料的塑性。
淬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以增加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回火是将已淬火的金属材料再次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冷却,以减少材料的脆性和提高韧性。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概览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工程材料和热加工技术在现代工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工程材料是指在特定工程条件下使用的材料,能够满足要求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热加工技术是指在工程材料的制造和加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热处理和加工方法。
本文将简要介绍工程材料和热加工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作用和应用。
工程材料工程材料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机械制造、电子器件、航空航天等领域,是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材料的性质和用途不同,可以将工程材料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几大类。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指具有金属性质的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机械强度、可塑性和耐热性等特点。
常见的金属材料包括钢、铁、铜、铝、镁、锌、锡、铅、镍、铬、钛等。
金属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制造机械、电气设备、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
非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是指除金属材料之外的一类材料,包括塑料、橡胶、陶瓷、玻璃、纸、木材等。
非金属材料具有低密度、低成本、绝缘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等特点,因此在航空、汽车、建筑、电子、医疗器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材料共同组成的一种新型材料。
常见的复合材料包括纤维增强材料、粒子增强材料、层状复合材料、混杂材料等。
复合材料具有机械强度高、重量轻、耐腐蚀、抗热性好、绝缘性好等特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建筑、体育器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热加工技术热加工技术是指在工程材料的制造和加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热处理和加工方法。
热加工技术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等性能,使其满足不同的工程用途。
常见的热加工技术包括热处理、焊接、热压缩、热轧、热淬火等。
热处理热处理是指通过对材料进行加热或冷却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热处理可以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质等特性,使其更适用于不同的工程用途。
焊接焊接是将两种或多种材料通过热加工方法粘合在一起的过程。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复习资料第1章材料的力学性能疲劳断口的三个区域。
疲劳源区、疲劳裂纹扩展区和最后断裂区三部分组成5.金属塑性的2个主要指标。
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6.金属的性能包括力学性能、_物理___性能、_化学_性能和__工艺_性能。
7.材料的工艺性能包括哪些?包括铸造性、焊接性、锻压性、切削性以及热处理性。
第2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二、问答题1.金属中常见的晶体结构有哪几种?(α-Fe、γ-Fe是分别是什么晶体结构)。
体心立方体晶格、面心立方体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α-Fe 是体心立方体晶格结构γ-Fe是面心立方体晶格结构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和区别。
2.实际晶体的晶体缺陷有哪几种类型?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3点缺陷分为: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4.固溶体的类型有哪几种?置换固溶体、间隙固溶体5.纯金属的结晶是由哪两个基本过程组成的?晶体的形成、晶体的长大6.何谓结晶温度、过冷现象和过冷度?纯金属液体在无限缓慢的冷却条件下的结晶温度,称为理论结晶温度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称为过冷现象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叫做过冷度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何关系?结晶时冷却的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就越低。
7.晶粒大小对金属的力学性能有何影响?在一般情况下,晶粒越细,金属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就越好。
细化晶粒的常用方法有哪几种?增加过冷度、变质处理、振动或搅拌8.什么是共析转变?在恒定温度下,有一特定成分的固相同时分解成两种成分和结构均不同的新固相的转变成为共析转变二、填空题1.珠光体是由___铁素体_____和____渗碳体_____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共析组织)。
2.莱氏体是由_____奥氏体___和____渗碳体_____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共晶组织)。
3.奥氏体在1148℃时碳的质量分数可达____2.11%______,在727℃时碳的质量分数为____0.77%___。
4. 根据室温组织的不同,钢可分为___共_____钢、____亚共____钢和____过共___钢。
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基础引言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是现代工程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了解材料的特性以及如何通过热加工工艺将材料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和性能是工程师们必备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工程材料的分类以及常用的热加工工艺,帮助读者对这一重要领域有一个基础的了解。
工程材料的分类工程材料是指用于制造机械、结构件以及其他工程产品的材料。
根据其组成和性能,工程材料可以分为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和陶瓷材料。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指有着优良导电性和导热性的材料,常见的金属材料包括铁、钢、铝、铜等。
金属材料通常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焊性和可加工性,使其成为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聚合物材料聚合物材料是一类由多个单体分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常见的聚合物材料包括塑料、橡胶等。
聚合物材料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绝缘性能,适用于制造轻型结构件和绝缘材料。
陶瓷材料陶瓷材料是一类由非金属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腐蚀和绝缘性能。
常见的陶瓷材料包括瓷器、砖瓦等,适用于制造耐火材料和陶瓷制品。
热加工工艺的分类热加工工艺是指通过加热和控制温度来改变材料的形状和性能的过程。
常见的热加工工艺包括锻造、热轧、热处理等。
锻造锻造是通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可锻温度,然后在压力的作用下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从而改变材料的形状和性能的过程。
锻造可以分为冷锻和热锻两种方式,适用于制造各种型号和形状的金属零件。
热轧热轧是指将金属坯料加热至较高温度,然后通过辊轧机械将其压延成所需的板材、型材等形状的过程。
热轧可以提高材料的密度和机械性能,适用于制造高强度的金属制品。
热处理热处理是指将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在控制的气氛或介质中冷却,以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过程。
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淬火、回火等,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和韧性。
结论工程材料的选择和热加工工艺的应用对于确保工程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工程材料的分类以及常用的热加工工艺,工程师们可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材料,并通过热加工工艺将其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和性能。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工程材料与热加工》课程标准学时/学分:64/4课程类型:理论课程适用专业:焊接技术及自动化课程所属系部:机械工程系批准日期:2015年4月一、制定依据与课程定位(一)制定依据本课程标准依据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制定。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综合性专业基础课。
是机械类专业课程的前导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相关力学性能的指标及应用;2、理解晶体结构与结晶的重要概念及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掌握纯铁的同素异晶转变及细化晶粒的方法;3、掌握铁碳合金的基本相及典型合金的结晶过程;理解铁碳合金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4、了解热处理的基本过程、影响钢热处理质量的因素;掌握常用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及应用;5、掌握钢的常用分类方法、我国钢的牌号的表示方法;理解夹杂物对金属性能的影响;了解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合金元素对钢热处理的影响;了解特殊性能钢的牌号及用途;6、掌握铸铁的分类;了解铸铁石墨化过程及影响因素;7、了解铝合金、铜合金的分类及及性能和热处理特点;掌握滑动轴承合金的性能及组织特点;了解粉末冶金的生产过程及硬质合金的牌号(代号)及性能;8、了解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及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9、了解砂型铸造工艺过程、手工造型方法;理解合金铸造性能;了解砂型铸造工艺设计基础;了解一些特种铸造方法;10、了解锻压生产的特点及应用;理解塑性变形的原理;掌握金属的可锻性;了解自由锻造、模锻、板料冲压工艺;11、掌握焊接实质、特点、分类;了解常用焊接方法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了解胶接工艺;12、掌握零件失效的概念、类型;掌握选择材料的原则、方法、过程。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工程材料及热加工》理论和实践教学,应能使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掌握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应用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获得以下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应用的知识和能力。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
工程材料是指用于工程结构、机械零部件和设备制造的材料,它们的性能直接
影响着工程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热加工是指利用热能对金属材料进行塑性变形的加工方法,包括锻造、轧制、挤压等。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下面将就工程材料和热加工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首先,工程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是指主
要由金属元素组成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和机械性能,常见的金属材料有铁、铝、铜、钛等。
非金属材料包括塑料、橡胶、陶瓷等,它们具有轻质、耐腐蚀等特点。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成的材料,具有综合性能优异的特点。
其次,热加工是金属材料加工的重要方法之一。
锻造是利用铸锤或压力机对金
属材料进行塑性变形的加工方法,常用于生产大型零部件。
轧制是通过轧机对金属材料进行塑性变形,可以生产各种形状的材料。
挤压是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通过挤压机对其进行塑性变形,常用于生产管材和型材。
最后,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的学习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掌握各
种材料的性能特点和适用范围,能够正确选择材料,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同时,了解热加工的原理和方法,能够合理选择加工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之,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它涉及到
工程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增强对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的理解和掌握。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1.1由拉伸试验可以得出哪些力学性能指标?答案:1.强度指标:弹性极限,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条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
2.塑性指标:(1)断后伸长率;(2)断面收缩率1.2 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有哪些?机械制造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是什么?答案:1.常用硬度测试方法:压力法、划痕法、弹跳法。
2.机械制造常用硬度测试方法:压力法中的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
1.3常见的工艺性能有哪些?答案:常见的工艺性能:1.热加工:铸造性能(流动性、收缩性);锻压性能(可锻性、变形抗力);焊接性能(可焊性);热处理性能(淬透性、淬硬性)。
2.冷加工:机械加工(切削加工)性能。
1.4 材料的综合性能通常是指什么?答案: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都较好,也称为强韧性好。
第二章金属与合金的结构与结晶2.1 什么是过冷度?过冷度与冷速有何关系?过冷度与金属结晶后的晶粒大小有何关系?答案: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值;冷速越大,过冷度越大;过冷度越大,晶粒越小。
2.2 晶粒大小对金属的力学性能有何关系?简述在凝固过程阶段晶粒细化的途径。
答案:晶粒细小(细晶强化),强度、硬度高的同时,塑性、韧性也好;细化晶粒的途径:(1)提高冷速,增加过冷度;(2)变质处理(孕育处理),引入外来晶核;(3)搅拌、震动(物理方式、机械方式)。
2.3 什么是固溶体?什么是固溶强化?答案:溶质溶入溶剂,保持溶剂晶格类型的固态合金相;固溶强化:溶质溶入溶剂,产生晶格畸变,强度硬度升高。
2.4 什么是金属化合物?什么是弥散强化?答案:溶质溶入溶剂,形成不同于溶质和溶剂晶格的新的晶格类型的固态合金相;弥散强化:金属化合物颗粒(圆、小、均)规整、尺寸小,均匀分布在合金的基体上,强度、硬度升高。
2.5 金属材料常用的强化方法是什么?答案:细晶强化、固溶强化、弥散强化、时效强化、加工硬化(冷变形强化)。
2.6 金属晶体的缺陷有几类?分别是什么?位错与硬度和强度有何关系?一般机械零件强化是提高位错密度还是降低位错密度?为什么?答案:1.三类;2.点缺陷(间隙、空位和置换原子)、线缺陷(位错: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和面缺陷(晶界和亚晶界);3.位错密度有一临界值,小于此临界值,位错密度越小硬度和强度越高;大于此临界值,位错密度越大硬度和强度越高;4.提高位错密度;通常条件下,提高位错密度实现容易,成本低。
学习“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心得“工程材料及热加工”是制造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及提升学生工程素养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它以机器的生产过程为主线,着重介绍机器零件常用材料及毛坯热加工成形方面的知识。
金属材料的各项属性。
金属材料在不同环境下所表现出的性能是不同的,其力学性能主要有:强度、塑性、刚度、弹性、硬度等。
金属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表现是其塑性、强度、弹性模量、弹性极限和弹性比功测定的主要依据。
材料硬度的衡量主要是用硬度计测得,硬度标准主要分为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
根据材料性能和使用要求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硬度计进行测量。
材料的安全性也是在实际生产应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把关的,其主要的损坏表现为断裂,决定其断裂类型的因素主要有:①材料本质②加载方式③温度④应力集中⑤零件尺寸。
零件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出现疲劳,并有一定的疲劳极限,提高疲劳极限有助于零件的使用寿命的延长,其方法主要有:①零件设计之初尽量减少零件的尖角②减低零件表面粗糙度③采用表面强化处理。
由两种以上的金属或者非金属的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叫做合金。
合金在固态下,组元仍谈能相互溶解而形成的均匀相,称为固溶体,根据其溶质原子在晶格的分布情况的不同,固溶体可以分为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当形成置换固溶体时,由于溶质原子直径的差异而导致固溶体晶格的畸变,也正是由于晶格的畸变,使固溶体的塑性变形能力增强,使材料的强度硬度增强,这种现象叫做固溶强化,是提高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途径之一。
金属与合金的冷却和结晶。
液态金属在随温度下降的过程中,当冷却到某一温度,温度趋于某一稳定值,这个温度值就称为结晶温度。
金属的结晶其实是不断形成晶核和晶核不断长大的过程。
金属晶粒的大小对于金属的力学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晶粒越小,金属的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越好。
因此如何细化晶粒就显得十分重要,工业上常用方法如下:①增加过冷度②变质处理③附加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