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S-3171母线电压并列测控装置明书
- 格式:pdf
- 大小:713.04 KB
- 文档页数:19
NSA3171 微机保护通讯说明NSA3171装置类别为30H
1. 定值通讯说明
定值中所有数值型定值为2位小数方式, 占用2个字节
开关量定值每个占1位, 从低位开始排列
2. 故障报告说明
第0位: 第三侧过流动作
第1位: 第四侧过流动作
第2位: 差动速断动作
第3位: 比率差动动作
第4位: 冷控失电跳闸
第5位: 本体重瓦斯动作
第6位: 有载重瓦斯动作
第7位: 装置启动
动作事件中某位置1, 表示该位对应元件动作电流占2个字节, 2位固定小数, 单位为安培
选相占用1字节
0. 油温高
1. 冷控失电
2. 有载轻瓦斯
3. 本体轻瓦斯
4. 电源故障
5. 备用
6. 定值出错
7. 出口故障
8. 备用
9. 备用
10. 备用
11. CT断线
12. 备用
13. 差流报警
14. 接线方式错误
15. 平衡系数错误
3. 保护模拟量说明
5. 保护开关量说明
0. 有载重瓦斯
1. 本体重瓦斯
2. 有载轻瓦斯
3. 本体轻瓦斯
4. 油温高
5. 冷控失电
6. 备用
7. 备用
8. 备用
9. 备用
10. 差动投入
11. 过流保护投入6。
DMP-3371B电动机保护测控装置技术说明书(V2.02)南京磐能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6月目录1 概述 (1)1.1 适用范围 (1)1.2 基本功能 (1)1.3 DMP-3371B电动机保护装置功能一览表 (1)2 技术参数 (2)2.1额定参数 (2)2.2主要技术性能 (3)2.3测量系统及遥信精度 (3)3装置的工作原理 (3)3.1速断保护 (3)3.2过流保护 (4)3.3反时限保护 (5)3.4负序过流保护 (5)3.5启动时间过长 (7)3.6堵转保护 (7)3.7启动间隔保护 (8)3.8过热保护 (8)3.9零序过流保护 (9)3.10零序功率方向告警 (10)3.11 失压保护 (11)3.12 低电压保护 (12)3.13 过电压保护 (12)3.14 过负荷保护 (13)3.15 失步保护 (13)3.16 PT、CT断线告警 (14)3.16.1 母线PT断线告警 (14)3.16.2 CT断线告警(测量、保护) (14)3.17辅助功能 (15)3.17.1装置自检功能 (15)3.17.2控制回路断线监测 (15)3.17.3弹簧未储能监测 (15)3.17.4 直流电流4-20mA输出功能 (16)4装置定值整定及接线原理图、端子图 (16)4.1装置的安装开孔图 (16)4.2 DMP-3371B电动机保护及测控装置背板端子图及原理接线图 (16)4.3定值清单 (16)5 整定说明 (20)6 调试大纲 (22)6.1调试注意事项 (22)6.2装置通电前检查 (22)6.3绝缘检查 (23)6.4上电检查 (23)6.5采样精度检查 (23)6.6开关量输入检查 (23)6.7继电器接点校验 (23)6.8定值校验 (23)6.9跳合闸电流保持试验 (23)7 订货须知 (24)1 概述1.1 适用范围DMP-3371B电动机保护及测控装置,满足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动机的保护及测控功能,可集中组屏,也可分散于开关柜。
数字式线路保护测控装置说明书样本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NZ801L数字式线路保护测控装置一概述NZ801L数字式线路保护测控装置是以电流、电压保护及三相重合闸为基本配置的成套线路保护装置。
适用于66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非直接接地系统或经电阻接地系统中的方向线路保护及测控, 可在开关柜就地安装, 也可组屏安装于控制室。
保护功能配置●三段式电压闭锁的方向相间电流保护●三段式零序电流保护●充电保护( 用于母联或分段保护)●电流保护定时限、反时限可选●零序保护定时限、反时限可选●方向闭锁●电压闭锁●三相一次重合闸( 检同期、检无压、非同期方式可选)●三相二次重合闸●过负荷告警及跳闸保护●合闸加速保护( 前加速、后加速、手合加速)●低周减载、低压解列保护●小电流接地选线功能●故障滤波、事件SOE、独立的操作回路测控功能配置●11路强电遥信开入采集●装置失电告警, 装置事故信号, 装置告警信号●断路器遥控分合、分合次数统计●模拟量遥测: Ia、Ib( 选配, 订货时须注明) 、Ic、Ua、Ub、Uc、P、Q、COSθ、F二保护原理说明2.1 方向元件2.1.1本装置的相间方向元件采用90接线方式, 按相起动, 各相电流元件仅受表中所示相应方向元件的控制。
为消除死区, 方向元件带有记忆功能。
相间方向元件I UA IA UBCB IB UCAC IC UAB表1 方向元件的对应关系本装置Arg(I/U)=-30~90, 边缘稍有模糊, 误差<5。
图1-1 相间方向元件动作区域2.1.2 本装置的零序方向元件动作区为Arg(3U0/3I0)=-180~-120及120~180, 3U0为自产, 外部3I0端子接线不需倒向。
边缘误差角度<5-°(3I0)动作区图1-2 零序方向元件动作区域说明: 在现场条件不具备时, 方向动作区由软件保证能够不作校验, 但模拟量相序要作校验。
DMP—300变电站、发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DMP304电压并列装置技术使用说明书南京力导保护控制系统有限公司2004年2月目录1适用范围: (1)2主要功能特点: (1)3 技术指标 (1)3.1额定数据 (1)3.2环境条件 (1)3.3绝缘耐压 (1)4.装置原理 (2)4.1 DMP304电压并列模件 (2)DMP304电压并列装置1适用范围:DMP304电压并列装置适用于双母线或单母线分段的保护、计量电压并列。
2主要功能特点:DMP304用于双母线或单母线分段的电压并列,或其他保护接点的重动电压并列继电器分磁保持继电器和不保持继电器。
磁保持继电器的电压并列装置可实现遥控并列。
3 技术指标3.1额定数据额定直流电压:220V,110V 允许偏差:+15%,-20%接点容量:阻性220V AC,8A感性220V AC COSΦ=0.4 250VA220V DC τ=5ms 50W3.2环境条件3.2.1 正常工作环境的温度正常工作温度:-10℃~55℃极限工作温度:-25℃~75℃3.2.2相对湿度:45%~90%3.2.3大气压力:80~110KPA3.3绝缘耐压直流输入对地:大于100兆欧信号及输出触点对地:大于100兆欧能承受2KV/1min的工频耐压,5KV的冲击电压。
变电站、发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4.装置原理J6,J7采用保持继电器。
V AB500EB采用普通继电器。
当操作电压为110V时,短接电阻R11,R12,R14,R15,R17,DMP304电压并列装置4.2背板接线图图4.2 DMP304电压并列装置背板接线图。
主变保护3171相关实验:以三圈变Y/Y12/△11为例:Y/Y12:180°;Y/△11:180°+30°(一)差动速断:①主变高侧:根据保护定值计算出高侧额定电流Ieh,如果是单相加√3*K*Ieh(K是差速定值),如果是三相则各相加K*Ieh即可;②主变中侧:计算出中侧额定电流Iem,加电流的方法同主变高侧;③主变低侧:计算出低侧额定电流Iel,无论单相还是三相都是加K*Iel。
注:做差速时最好将比率差动退出,防止进入比率差动的制动区。
(二)比率差动实验:①高侧—〉中侧(Y/Y12):ⅰ)单相:高侧A相(或B、C)加I11=Kc*Ieh ,0°;中侧A相(或B、C)加Kc*Iem,180°(Kc是常数);此时应没有差流,改变中侧电流使比率差动动作,记录动作值I21(至少要精确到两位小数),改变Kc的值做另外一个点I12、I22,计算比率制动系数:中高侧折算系数:Km=(K HCT*U EH)/(K MCT*U EM);K HCT:高侧CT变比;U EH:高侧一次额定电压;K MCT:中侧CT变比;U EM:中侧一次额定电压;高侧折算差动电流:I CD1H= I11;中侧折算差动电流:I CD1M=I21/Km;则第一个点的差动电流I CD1和制动电流I r1为:I CD1= I CD1M- I CD1H;I r1=(I CD1H+ I CD1M)/2;同理计算出第二个点的I CD2H、I CD2M、I CD2、I r2,那么:I CD= I CD2-I CD1;I r= I r2- I r1;则比率制动系数K bl为:K bl=| I CD|/| I r|;ⅱ)三相:高侧A、B、C加I11=Kc*Ieh ,0°、-120°、120°;中侧A、B、C加Kc*Iem,180°、60°、300°(Kc是常数);此时应没有差流,同时改变中侧三相电流使比率差动动作,记录动作值I21(至少要精确到两位小数),改变Kc的值做另外一个点I12、I22,计算比率制动系数:中高侧折算系数:Km=(K HCT*U EH)/(K MCT*U EM);K HCT:高侧CT变比;U EH:高侧一次额定电压;K MCT:中侧CT变比;U EM:中侧一次额定电压高侧折算差动电流:I CD1H= I11;中侧折算差动电流:I CD1M=I21/Km;则第一个点的差动电流I CD1和制动电流I r1为:I CD1= I CD1M- I CD1H;I r1=(I CD1H+ I CD1M)/2;同理计算出第二个点的I CD2H、I CD2M、I CD2、I r2,那么:I CD= I CD2-I CD1;I r= I r2- I r1;则比率制动系数K bl为:K bl=| I CD|/| I r|;②高侧—〉低侧(Y/△11):ⅰ)单相:高侧A相(或B、C)加I11=Kc*Ieh ,0°;低侧A相加Kc*Iel,180°,C相加一个同高侧A相相同的补偿量,即Kc*Ieh ,0°(Kc是常数);此时应没有差流,改变低侧电流使比率差动动作,记录动作值I21(至少要精确到两位小数),改变Kc的值做另外一个点I12、I22(如果用B或C相则低侧对应的相也需加入相应的补偿量),计算比率制动系数:高低侧折算系数:Kl=(K HCT*U EH)/(K LCT*U EL);K HCT:高侧CT变比;U EH:高侧一次额定电压;K LCT:低侧CT变比;U EL:低侧一次额定电压高侧折算差动电流:I CD1H= I11/√3;低侧折算差动电流:I CD1L=I21/Kl;则第一个点的差动电流I CD1和制动电流I r1为:I CD1= I CD1L- I CD1H;I r1=(I CD1H+ I CD1L)/2;同理计算出第二个点的I CD2H、I CD2L、I CD2、I r2,那么:I CD= I CD2-I CD1;I r= I r2- I r1;则比率制动系数K bl为:K bl =| I CD |/| I r |;ⅱ)三相:高侧A 、B 、C 加I 11=Kc*Ieh ,0°、-120°、120°;低侧A 、B 、C 加Kc*Iel ,210°、90°、330°(Kc 是常数);此时应没有差流,同时改变低侧三相电流使比率差动动作,记录动作值I 21(至少要精确到两位小数),改变Kc 的值做另外一个点I 12 、I 22,计算比率制动系数:高低侧折算系数:Kl=(K HCT *U EH )/(K LCT *U EL );K HCT :高侧CT 变比;U EH :高侧一次额定电压;K LCT :中侧CT 变比;U EL :低侧一次额定电压高侧折算差动电流:I CD1H = I 11;低侧折算差动电流:I CD1L =I 21/Kl;则第一个点的差动电流I CD1和制动电流I r1为:I CD1= I CD1L - I CD1H ;I r1=(I CD1H + I CD1L )/2;同理计算出第二个点的I CD2H 、I CD2L 、I CD2、I r2,那么:I CD = I CD2-I CD1;I r = I r2- I r1;则比率制动系数K bl 为:K bl =| I CD |/| I r |;三圈变Y/Y12/△11的相角示意图★③另外一种算法:近期做实验时发现另外一种更方便更精确的算法,具体实验如下:AMU 180°U AH主变容量S N,接线方式Y/△11,变高侧额定电压Ueh,CT变比K HCT,变低侧额定电压Uel,CT变比K LCT;试验时在变高加A相√3*Ieh,0°,变低加A、C相Iel,180°,0°,此时是无差流的平衡状态,再在变高加A相I11,0°,变低加A、C相I21,180°,0°,使得差动正好动作,再做另外一个点I12、I22,计算比差系数:I CD1H= I11/(√3*Ieh),I CD1L= I21/Iel;I CD1= I CD1L- I CD1H;I r1=(I CD1H+ I CD1L)/2;同理计算出另外一个点:I CD2H、I CD2L、I CD2、I r2,那么:K bl=| I CD|/| I r|;经过多次验证发现这种方法比前面的方法要准确的多,而且计算也要快捷许多,具体两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有待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