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隋唐1
- 格式:pptx
- 大小:16.56 MB
- 文档页数:63
浅析隋唐时期的美术成就唐代文学艺术高度发展,唐诗成就达最高峰,名篇千古传诵。
书法中的楷书极盛,成为以后历代书家的楷模。
绘画方面,山水、人物、花鸟各自独立发展,且都有了专门的名家。
水墨画开始出现并得到初步发展,王维、张?、王洽、项容等开辟绘画新途径,泼墨、吹云、白描、皴擦等新技法增强了笔墨的表现力。
以现实生活为绘画内容的作品成为主导。
收藏鉴赏书画成为上层统治者的主要嗜好之一,也成为显示一个人文化修养的标志之一,因此书画艺术极为发达。
书画史论专著有增无减,为后世研究唐前的书画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宝贵资料。
石窟艺术达于极盛,数量之大空前绝后,且技艺精湛,富有独特的时代风格。
隋唐石窟艺术中国经魏晋南北朝 300 多年的混战,至隋归于一统。
几百年来,伴随着动荡的社会,表达人们挣脱苦难、向往幸福愿望的宗教狂热,曾席卷社会各个阶层。
宗教,特别是佛教教义渗透到了每一个人的头脑中。
国家统一,战争结束,人们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佛国净土也模糊可见,盲目而痛苦的呻吟变为冷静的思考和乐观向上。
佛的形象也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之物,佛与人的鸿沟,随着国家的统一和生活的改善被填平了。
佛教形象普遍世俗化,成为隋唐石窟艺术的主要特征。
所谓世俗化,一是指形象本身似曾相识,与生活中人无异,“神性”几无,甚至把菩萨作成宫娃的形象;二是指雕塑绘画的内容更符合人们的愿望,表现佛国净土、西方极乐世界的题材成为主导,苦修苦练。
如割肉贸鸽、舍身饲虎之类的题材不见了。
“人神之道殊”变为人神之合一。
神性的削弱和人性的增长,使得佛的形象更富亲切感,但佛教的严肃性也随之遭到破坏,宗教的狂热为追求生活幸福的愿望所代替。
隋朝虽国祚短促,凡二主 37 年,但修窟造像活动空前兴盛,修寺 3803 所,造像 119430 身。
大唐近三百年的统治,修窟造像活动达最高潮,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珍品。
隋唐时期的绘画隋唐绘画,按时间顺序大体可分三大阶段:隋代和初唐( 581-713 年)为第一阶段。
隋唐美术雕塑唐代佛教造像不仅比以前更加兴旺,而且其美学风范标志着中国的佛教艺术已经走完了外来艺术民族化、宗教艺术世俗化的历程,显示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道教雕塑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甚至与佛教雕塑共存一处,这是道释合一的社会思想的形象反映。
陵墓雕刻和其它雕塑也都有长足发展,体现出雄浑、豪迈的大唐风度。
绘画绘画在这一时期的美术中占主导地位.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各个门类,这个时期都以独立的姿态屹立画坛,表现技法也日趋成熟和完备. 总体上看,唐代绘画具有如下几个新特点:1、人物画和道释壁画继先代之长而加以发扬.2、山水画继续发展,开始画分青绿与水墨,疏体与密体,奠定了宋元以后山水画主要表现手法的初步基础。
3、花鸟、鞍马画脱颖而出,继山水之后以独立姿态登上画坛。
4、佛教壁画创造出清新鲜明富有时代特色的民族风格。
5、唐代的画论、画史著作显示了唐代美学理论的深度。
隋唐绘画,按时间顺序大体可分三大阶段: 隋代和初唐( 581-713 年)为第一阶段。
以现实生活,特别是表现上层统治者生活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与日俱增.绘画风格崇尚细致艳润。
山水花鸟尚不为时人所普遍重视。
玄宗开元至德宗建中(公元 713—780 年)为第二阶段. 此间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文学艺术一变六朝细润之风,崇尚雄健清新。
人物、山水、花鸟画都在蓬勃发展。
画坛极为活跃,名家蓬起,艺术全面繁荣. 唐德宗(公元 780 年登基)之后为第三阶段。
大唐帝国经安史之乱、会昌灭法走向衰落,艺术也受到一定影响.此间艺术的突出特点是向专门化方向发展。
一、隋代绘画隋代艺术呈现出明显的过渡状态。
佛教风靡,寺庙遍布.当时的名画家皆擅壁画,山水、人物、鞍马等也不乏其人,画史记载的数十人中, 杨契丹、郑法士、阎毗、董伯仁、展子虔以及来自西域的尉迟跋质那、跋摩那、昙摩拙叉为最著名者。
其中有作品流传至今的只有展子虔. 展子虔历北齐、北周入隋,画与董伯仁齐名,擅台阁、人马、山川。
中国名画1000幅——隋唐隋唐是隋朝与唐朝的合称。
自公元581年杨坚逼追北周静帝受禅帝位,建立隋朝,到618年灭亡,隋朝共存在了38年,是个短命王朝之一,但却建立和完善了很多管理制度,如建立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等,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唐朝自公元618年建立,到907年被朱温灭掉,共经历了20位皇帝,289年。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外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继汉代出现的又鼎盛时期。
杨坚(图片来自于网络)隋代的绘画已经摆脱汉代以来的稚拙之气,人物画也摆脱了初期朴素的状态,山水画也摆脱了“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现象。
此时的绘画技法虽然相对成熟,但艺术处理方法还较为单一。
画家有展子虔、郑法士、董伯仁,展子虔在山水画、人物画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郑法士、董伯仁在人物画方面亦有造诣唐代是绘画的大发展时期,绘画高度繁荣。
技法上更为完善,从魏晋以来的空勾无皴发展到擦、渲、染俱全,描法也有了提按顿挫、轻重缓急的变化。
画科上也较之以前更为完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相继独立成科,艺术语言日趋成熟,显示了绘画艺术在唐代的全面繁荣。
科举制度(图片来自于网络)人物画在唐初有阎立本、尉迟乙僧,盛唐时期有吴道子、张萱、卢楞伽、周昉、杨升、陈宏等人其中吴道子所创“吴带当风”的“吴家样”,所绘人物“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丰富了人物画的样式;张萱、周昉主攻绮罗、仕女人物,周昉在张萱的基础上,创造了“水月观音”之体。
所绘人物“浓丽丰肥、富贵奢华,衣纹劲简、彩色柔丽”,被誉为“周家样”。
中晚唐之际的人物画基本都是追随“周家样”,有李真、孙位等人。
唐太宗李世民(图片来自于网络)山水画在唐初有大小李将军(李思训、李昭道),主要继承隋时展子虔的山水画艺术,技法上依然是青绿为之、空勾无皱、层层渲染。
盛唐时期山水画家有王维、张璪、郑虔、项容、王洽、毕宏等人,其中王维在技法上突破了青绿画法,创造了“破墨法”,长于水墨山水,其画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