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点题库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和现代生物进化论的发展性GZSW190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1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考点45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高考频度:★★★☆☆难易程度:★★★☆☆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2(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①基本概念a.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b.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c.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②单位: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③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④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和基因重组。
(2)生物进化的方向①决定因素: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
②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3)隔离与物种的形成①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②隔离a.两种类型: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b.隔离实质: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③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
④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出现生殖隔离。
考向一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判断1.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B.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是生物进化的实质C.同一物种的两个不同种群间的地理隔离不会阻碍其基因交流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奠定了进化论的基础,摒弃了拉马克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任何一个物种都是和其他物种以及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A 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地理隔离会阻碍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个体间的基因交流,最终可能导致生殖隔离形成不同物种,C错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接受了拉马克关于器官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D错误。
2.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B.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D.自然选择是对种群的有利基因进行选择,且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答案】A考向二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判断3.如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1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C.由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参考答案】C归纳整合种群与物种的区别与联系4.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图所示。
专题八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础知识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而来的,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 用进废退 和 获得性遗传 遗传。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2.主要观点:②变异一般是 不定向的 的,自然选择是 定向的 的。
③ 自然选择 是生物进化的动力;④适应是 自然选择 的结果;⑤自然选择是一个长期、缓慢、连续的过程。
3.意义与不足:不足:不能解释 遗传和变异 的本质。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 种群 是生物进化的单位1.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 同种 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基因库:一个种群的 所有个体 所含有的全部基因3.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占 种群全部等位基因 数的比率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 基因频率 发生变化的过程(二) 突变和基因重组 产生进化的原材料1.可遗传的变异来源有:基因突变 、 染色体变异 和 基因重组 ,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统称为突变。
(三) 自然选择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1.实例:试解释桦尺蠖在工业区体色变化原因:P1172.结论: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 不定向的 ,经过长期的 自然选择 ,其中的不利变异被 淘汰 ,有利变异则 积累 ,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 改变 ,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 决定的。
(四) 隔离 导致物种的形成1.物种的概念:在自然状态下能够 交配 ,并产生 可育后代 的一群生物个体。
2.隔离: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 不能自由交流 的现象。
①生殖隔离:不同物种间的个体不能 交配 ,或交配后不能 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
②地理隔离:同种生物由于地理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 种群 ,使得 种群 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3.物种形成:①实例(达尔文地雀的形成)②过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种群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 基因频率 的改变。
1、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
2、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选择学说科学地解释了____________的原因,以及生物的________性和_________性。
4、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局限性在于未能正确解释__________________的本质,以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__________水平。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指生活在_________地点的_________生物的一群个体。
同一种群的不同个体间在自然状态下可以_____________,并产生________________。
2、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____________。
3、在种群中,某一个等位基因的数目占这个基因可能出现的所有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称为____________。
4、每种基因型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比例叫做______________。
5、遗传平衡定律:在一个大的交配的种群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并且___________是由______________所决定的。
6、能够打破遗传平衡的五大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______________的改变。
8、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称为________。
9、常见的两种隔离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物种形成过程中,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种群之间产生了______________。
高一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试题答案及解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B.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C.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D【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
2.使用农药来防治棉红铃虫,开始效果很显著,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其原因是A.农药对棉红铃虫的抗药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B.棉红铃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的选择C.棉红铃虫逐渐适应了有该农药的生存环境D.棉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抗药变异【答案】A【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棉红铃虫本身可能存在着抗药性个体,在没有使用农药前,抗药基因的基因频率很低,在使用农药后,不具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很难生存并繁殖后代,具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并繁殖后代,因此抗药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随着时间的延长具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逐渐增多,药效越来越差【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对于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3.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B.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C.产生了生殖隔离D.改变了基因频率【答案】C【解析】具有新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基因频率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故C正确。
【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4.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A.后者以种群为研究对象B.两者都认为生物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C.两者都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变异的重要来源D.前者认为遗传是获得性的【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考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
达尔文进化论的局限性达尔文进化论的局限性总结如下五点:达尔文进化论局限性之一:把智力排除在生物进化原因之外值得注意的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第8章讨论本能现象的时候,明确声明:“许多本能是如此不可思议,以致它们的发达在读者看来大概是一个足以推翻我的全部学说的难点。
我在这里先要声明一点,就是我不准备讨论智力的起源,就如我未曾讨论生命本身的起源一样。
”实际上,拒绝讨论智力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乃是达尔文在撰写《物种起源》时自始至终一贯的态度,而其学说的症结和弊端也正在于此。
达尔文进化论局限性之二:忽视人类社会发展的智力因素如果进化论是生物世界的基本理论,那么它就应该能够同时解释人类社会现象,因为人类归根结底也是一种动物。
但是,达尔文进化论只能解释生物世界的进化现象和由猿到人的进化过程,却不能解释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变化,这就表明达尔文进化论乃是一种存在重大理论缺陷的学说。
道理很简单,随机变异的生物,通常都是缓慢渐变的而且是排除智力参与的生物。
由于随机变异自然选择排除了任何形式的智力活动,因此也就不可能解释人类社会现象。
虽然达尔文另外撰写了《人类的由来》一书,遗憾的是他仍然在忽视智力的作用,转而去强调“性选择”的作用。
达尔文进化论局限性之三:忽视生存合作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第3章写道:“各种生物在其自然的一生中都会产生若干卵或种籽,在它们生命的某一时期……一定要遭到毁灭,否则按照几何比率增加的原理,它的数目就会很快地变得非常之多,以致没有地方能够容纳。
因此,由于产生的个体比可能生存的多,在各种情况下一定要发生生存斗争,或者同种的这一个体同另一个体斗争,或者同异种的个体斗争,或者同物理的生活条件斗争。
这是马尔萨斯的学说以数倍的力量应用于整个的动物界和植物界,因为在这种情形下,既不能人为地增加食物,也不能谨慎地限制交配。
”上述观点存在明显的理论缺陷。
其一,许多生物的种子数量庞大实际上乃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生存对策,为的是在复杂恶劣的环境中保留下来幸存者,只有在此之后才谈得上幸存者之间是否会发生生存竞争的问题。
高中生物南开培优必修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题库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共60小题;共120分)1.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没能解决的问题是★★★★A. 生物进化的原因B. 说明物种是可变的C. 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及多样性D. 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2.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包括的内容是★★★★A. 不定向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 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D.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3. 由于长期使用农药,形成了具有抗药性的害虫新类型。
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是★★★★A. 农药已经失效B. 农药诱导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 农药选择有抗药性的害虫保留下来并进行繁殖D. 药量太小,不能杀死害虫,需要加大药量4. 日本的长尾鸡是著名的观赏鸡,全身羽毛雪白,短小的身体拖着约两米的尾羽。
莱杭鸡是产卵量很高的卵用鸡。
长尾鸡和莱杭鸡的培育成功是★★★★A. 自然选择的结果B. 人工选择的结果C. 生存斗争的结果D. 定向变异的结果5. 下列叙述中,属于“获得性遗传”观点的是★★★★A. 后天形成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B. 后代可以获得亲代的全部性状C. 后代可以得到亲代的遗传物质D. 生物所有性状的获得都是遗传的结果6.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A. 出现地理隔离B. 出现生殖隔离C. 出现可遗传的变异D. 发生突变7. 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B. 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C. 不同种群间只要存在隔离了就一定是两个物种D. 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8. 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动物的体色常与环境极为相似的原因是★★★★A. 人工选择的结果B. 自然选择的结果C. 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D. 动物聪明的表现9.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A. 产生了生殖隔离B. 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C. 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D. 改变了基因频率10. 下列叙述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物种B. 自然选择导致突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 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长期地理隔离11. 生殖隔离的表现可包括★★★★①动物的求偶方式、繁殖期不同造成的不能交配②植物因开花季节和花的形态不同而不能交配③杂交产生的胚胎早期死亡④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12. 管状花的蜜腺位于深底部,蜂鸟的喙细长,它们之间这种“吻合”现象的形成可解释为★★★★A. 自然界中的巧合B. 生产者对消费者的适应C. 通过竞争形成相互适应D. 通过相互选择形成的相互适应13. 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 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频率之和为C. 基因型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基因的频率大于基因的频率D. 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14. 祖国宝岛台湾蝴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1.蓍草是菊科植物的一个种。
采集同一山坡不同海拔高度的蓍草种子,种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植株高度如右图。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蓍草株高的差异表现出物种多样性B.不同海拔高度蓍草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C.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着草株高,需原海拔处的数据D.图示结果说明蓍草株高的变化受到花园生环境的影响答案:C解析:图示曲线体现的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植株在同一海拔的株高,没有原海拔的株高; 不同海拔的植株仍为同一物种,可以进行基因交流;研究遗传差异影响植株,要有原海拔的株高与现海拔处株高对比说明;如受花园生境的影响株高应该相同。
题干评注:问题评注:2.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VV 、Vv 和vv 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
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为VV 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1F 代中V 的基因频率约是 ( )A.43%B.48%C.52%D.57%答案:B解析:未入侵之前VV 个体有3 000,Vv 个体11 000,vv 个体6 000,入侵后VV 变为3 000+2 000=5 000,其它类型个体不变,但总数变为22 000,则V 基因频率为(5 000×2+11 000)/(22 000×2)题干评注:问题评注: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C.近亲婚配可增加隐形遗传病的发病风险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答案:D解析: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单基因突变可以遗传病,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染色体结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因为近亲婚配的双方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较非近亲婚配的大大增加,结果双方很可能都是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这们后代隐性遗传病发病风险大大增加;多基因遗传病不仅表现出家庭聚集现象,还比较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1.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2.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意义在于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4.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及物种多样性的形成。
5.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表现为:①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②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
③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自读教材·夯基础]1.主要观点2.意义(1)是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2)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的基础。
请利用拉马克的观点解释长颈鹿脖子长的原因。
提示:长颈鹿主要以树叶为食,要想获得足够的食物就天天伸长脖子去取食高处的树叶,由于“用进废退”从而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跟随名师·解疑难]对拉马克进化学说的理解(1)用进废退:凡是没有达到其发展限度的每一种动物,它的任何器官,如果比较持续地使用,则会逐渐增强,并且发达起来。
相反,任何器官如不经常使用,则会逐渐衰弱,其功能减退,最后导致器官的退化或消失。
(2)获得性遗传: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一个动物经常使用某种器官或经常不使用某种器官的结果是发展某器官或丧失某器官,这种获得的变异可以通过生殖遗传给后代。
(3)拉马克进化学说的“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具有科学的局限性。
他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实际上,环境的变化如果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2.对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1)21.请利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形成。
提示:长颈鹿在繁殖后代中发生了变异,有的长颈鹿脖子长,有的脖子短。
在干旱的草原上,只有脖子长的才能获得更多食物,在代代相传过程中,有利变异(脖子长)逐渐积累,最后形成了长颈鹿物种。
2.如何理解自然选择学说四点内容之间的关系?提示:①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加剧了生存斗争;②生物进化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③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易取得胜利而得以生存,微小有利的变异通过遗传得以累积和加强,产生适应环境的新类型;④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生物进化理论【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
2、概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3、评价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4、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5、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6、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要点梳理】要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1、拉马克进化学说:(1)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要点:①物种是可变的。
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物种都是由其他物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神创造的。
只是因为物种的变化是缓慢的,而人的寿命是短促的,人们才难以认识到物种的变化过程。
②生物是从低等向高等进化的。
如果将生物按照它们的相互关系的自然顺序排列起来,就能得到一个从最低等到最高等的连续系列。
他还提出了动物起源表(系统树)。
③环境的变化可以引起物种的变化。
环境变化直接导致变异的发生,以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④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这是拉马克论述动物进化原因的两条著名的法则。
用进废退是指经常使用的器官就发达,不使用的器官就退化;获得性遗传是指由环境引起或由于用进废退引起的变化是可以遗传的。
这两条法则是拉马克用来解释生物进化原因的主要原理。
(2)对拉马克进化学说的理解应明确以下两点:①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中心论点:环境变化是物种变化的原因,环境的改变是生物变异的原因,而不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
他认为动物的进化是按照动物的意愿进行的,如他解释长颈鹿颈长的原因是因为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去吃树上的叶子,这些观点都与事实不符。
②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尽管有局限性,但它的卓越贡献就是唤起人们对世界的注意,唤醒人们注意生物的变化,使人们认识到生命的世界与非生命的世界一样都有一定的法则,而不是神的创造和上帝的干预。
不仅如此,拉马克还认识到我们现在称为“适应”的许多进化现象,并认为生物进化是从低等到高等的渐进性过程。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高清课堂:生物进化理论 414487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①过度繁殖生物均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可产生大量后代,相对于环境的承受能力(资源有限)而言,该能力表现为“过度”。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自然选择是指( )A.生物繁殖的能力超越生存环境的承受力B.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C.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D.遗传使微小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答案 C解析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具有有害变异的个体容易死亡。
这样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在于( )A.不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B.不能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C.不能解释生物现象的统一性D.不能解释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特性答案 D解析由于受当时遗传理论知识的限制,达尔文只是从个体水平和性状水平上,对遗传、变异现象进行了观察和描述,但不能解释其本质。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答案 C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4.在某一使用除草剂的实验田中,选到了能遗传的耐除草剂的杂草X,将它与敏感型杂草Y 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B.除草剂对杂草的耐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C.耐药型基因在接触除草剂之前就已产生D.A和B杂交子代群体中耐药基因频率占100%答案 D解析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突变是不定向的,耐药型基因和敏感型基因可以互相突变而成,耐药型基因在接触除草剂之前就已产生,而除草剂对杂草的耐药性起了选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