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_细菌的分离培养与移植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16
细菌的分离培养实习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习,掌握细菌的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及生长习性,并能够正确使用细菌培养基和培养设备。
二、实验原理细菌的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是一种将混合菌液中的不同种类的细菌分离出来并进行单独培养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细菌的生长特性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将不同种类的细菌分离开来。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 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
-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肉汤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斜面培养基等。
- 接种工具:接种环、接种针等。
- 实验仪器:高压蒸汽灭菌器、生物安全柜、显微镜、培养箱等。
2. 实验步骤1) 菌种的准备:将各种菌种分别接种在斜面培养基上,37℃培养24小时。
2) 培养基的制备:按照配方制备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肉汤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等,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3) 接种方法:a) 平板划线法:将菌种接种环在琼脂平板表面划线,使细菌分散生长,形成单个菌落。
b) 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种接种环在液体培养基中稀释后,涂布在琼脂平板表面。
4) 培养:将接种后的琼脂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3. 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落的观察:观察不同菌种在琼脂平板上的生长情况,记录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2) 菌种的鉴定:根据菌落的特征和生长习性,对不同菌种进行鉴定。
四、实习心得通过本次实习,我对细菌的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准备菌种、制备培养基、进行接种操作以及观察菌落等技能。
同时,我也明白了细菌分离培养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研究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还可以为临床诊断和防治疾病提供依据。
在实验过程中,我注意到了无菌操作的重要性,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污染。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从而对菌种进行初步鉴定。
总之,本次实习让我对细菌的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为我今后的科研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细菌的接种分离与培养实验报告实验结论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细菌的接种分离与培养方法,进一步了解细菌的生长特性和培养条件。
实验 3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培养微生物广泛地分布在自然界的土样、水体、空气、动植物体表及人体、动物体的排泄物中。
它们以单个的菌体、无性孢子和芽孢的形式存在。
由于单一的自然界环境并不能完全满足微生物对水、空气、营养物质、温度、pH的综合要求,它们往往以散居”的状态出现,而不能形成人们肉眼可直接观察到菌落。
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差异很大。
肥沃的土壤,富养化的水体,是许多微生物麇集、孳生的场所,在这里存活着能分解淀粉、蛋白质、脂肪、纤维素、木质素、果胶、农药、含磷有机物(卵磷脂、肌醇、核酸等)、石油以及溶解铜矿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多种类的微生物,如何根据微生物的生理要求,按照人类的需求,将它们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获得纯种,发挥微生物的特长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是微生物研究中最基础的实验技术。
一、实验目的:1.学会将混杂的各种微生物分离成纯种,统计分析样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方法。
2.学会从菌落及培养特征区分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霉菌。
3.学会好氧微生物平板及斜面培养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种类很多,数量很大,为了获得单个菌体,首先必须把要分离的材料进行适当的释放,按其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使其在平板上,由一个菌体繁殖成单个菌落,这样,就能从中挑选出所需要的纯种,由于细菌、放线菌和霉菌所要求的营养条件不同,利用不同的培养基制成平板进行分离,然后从菌落形态上的差异,可以把细菌、放线菌和霉菌三大类群区分并可计算出其数量,分别接种到试管斜面上,然后,在平板上反复进行分离培养,最后可获得纯种。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1.材料(1)土壤样品( 2 )培养基:①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牛肉膏0.3-0.5g 蛋白胨1.0g NaCl 0.5g 琼脂2.0g 蒸馏水100mL pH 7.2-7.4 ,0.1Mpa 压力,灭菌20-30分钟。
配制液体培养基时不加琼脂;半固体培养基加0.3-0.5%琼脂。
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实验,掌握细菌分离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细菌的生长特性,培养出单一菌株,为后续的鉴定和研究提供基础。
二、实验原理细菌的分离培养是将混合菌液中的不同种类的细菌分离出来并进行单独培养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分析细菌的生长特性,将不同种类的细菌分离出来,培养出单一菌株,为后续的鉴定和研究提供基础。
三、实验材料1.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肉汤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斜面培养基。
3. 接种工具:接种环、接种针、无菌棉签、无菌吸管。
4. 其他:酒精灯、酒精棉球、试管、试管架、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培养基:按照培养基配方,称取各成分,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分装于试管中,高压灭菌。
2. 菌液的制备:将待分离的细菌接种于肉汤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24小时。
3. 平板划线接种法:取无菌平板,用接种环取菌液,在平板上划线,依次进行分区划线,每划完一个区域后,烧灼接种环进行灭菌。
4. 观察菌落:将划线平板倒置,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5. 挑取纯种:根据菌落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挑取单个菌落进行纯培养。
6. 菌落纯度鉴定:将纯培养的菌落涂片,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确认菌落纯度。
五、实验结果1.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呈金黄色,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
2. 大肠杆菌:菌落呈白色,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
3. 肺炎克雷伯菌:菌落呈灰白色,圆形,边缘不整齐,表面粗糙。
六、实验讨论1. 细菌的分离培养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基础操作,对于后续的鉴定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
3. 平板划线接种法是分离培养细菌的常用方法,通过分区划线,可以将菌液逐渐稀释,达到分离纯种的目的。
4. 在挑取纯种时,要仔细观察菌落特征,确保菌落纯度。
5. 本实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均成功分离培养,为后续的鉴定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实验五细菌的分离培养与移植[实验目的]1、掌握细菌分离培养及移植的基本要领和方法。
[实验原理]在细菌学诊断中,分离培养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分离培养的目的主要是在含多种细菌的病料或培养物中挑选出某种细菌。
在分离培养时应注意:选择适合于所分离细菌生长的培养基、培养温度、气体条件等。
同时应严格按无菌操作程序进行实验,并做好标记。
[实验材料]菌种:大肠杆菌斜面、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器械:剪刀、记号笔(以上小组共用)。
培养基:普通肉汤和普通琼脂斜面、普通琼脂平板、酒精灯、接种环。
[实验内容]1、细菌的分离平板划线接种法通过在平板上划线,将混杂的细菌在琼脂平板表面充分的分散开,使单个细菌能固定在一点上生长繁殖,形成单个菌落,以达到分离纯种的目的。
若需从平板上获取纯种,则挑取一个单个菌落作纯培养。
可用做分离纯种细菌。
操作方法(三区划线法):a、右手拿接种环,烧灼冷却后,勾取菌种。
b、左手抓握琼脂平板(让皿盖留于桌上),在酒精灯火焰左前上方,使平板面向火焰,以免空中杂菌落入,右手将已沾菌的接种环在琼脂表面密集而不重叠的来回划线,面积约占整个平板的1/5-1/6,此为第一区。
划线时接种环与琼脂呈30-40度角轻轻接触,利用腕力滑动,切忌划破琼脂。
c、接种环上多余的细菌可烧灼(每划完一个区域是否需要烧灼灭菌视标本中含菌量多少而定),待冷后,在划线末端重复2-3根线后,再划下一区域(约占1/4面积),此为第二区。
d、第二区划完后可不烧灼接种环,用同样方法划第三区,划满整个平皿。
e、划线完毕,将平板扣入皿盖并作好标记,置37℃温箱孵育18-24小时观察琼脂表面菌落分布情况,注意是否分离出单个菌落,并记录菌落特征(如大小、形状、透明度、色素等)。
平板分区划线法培养后菌落分布情况平板划线培养的方法甚多,可按各人的习惯选择应用,其目的都是达到使被检材料适当的稀释,以求获得独立单在的菌落,防止发育成菌苔,以致不易鉴别其菌落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