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八法
- 格式:docx
- 大小:16.27 KB
- 文档页数:4
太极养生八法太极拳运动以其悠久的中庸思想文化为基础,融合宁静修身的心理精神追求,在中轻度的运动锻炼中逐步达到豁达的平和心境,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延缓心血管系统的衰竭,从而起到健身养生的作用。
下面就是店铺整理的:太极养生八法。
供您阅读!太极养生八法第一法:忌凉法前辈师长们说:“热成功,凉看病”。
武功练习之后,全身出汗,自然发热,此为正常必然的现象。
而停动之后,切忌受凉。
热身突然受凉,身体生病。
练铁沙掌、铁臂功等硬功的人,停功后一小时内不可遇凉水、摸凉处(手掌不可碰冷水、石头、铁管等一切凉物),否则功夫退尽而成疾病。
所以练功人首先忌凉而知保暖才行。
太极养生八法第二法:解疲法练功之后,身体若出现疲累现象,用打拍身体穴位方法可以解除。
一是拍打双肩井穴。
右手掌拍打左肩井穴,左手掌拍打右肩井穴,双手交叉同时进行,各三十六下;二是砍打足三里穴。
双掌以掌根部同时砍打双腿三里穴三十六下;三是拍打足心涌泉穴。
右手掌拍打左足心三十六次,左手掌拍打右足心三十六次。
以上三法行持后,全身轻松,既解去一身疲累,又可健康长寿。
太极养生八法第三法:保肾法习武练功,以保肾壮阳为主,以长寿延年为目的。
壮阳保肾方法是多种的,现讲两种方法如下。
一是洗足法:每天练功后或睡前,用热水洗脚泡足十分钟左右, 然后用剑指点揉足心三十六次。
左手指点揉右足涌泉穴,右点左同样。
二是搓肾俞穴。
此穴在腰眼部位。
面对南站立,双脚叉开与肩同宽,左右开步,全身放松。
双手掌五指合拢,抵向腰后,掌心对外,手背向内。
用双手合谷穴突出部上下搓两侧肾俞穴各八十一次,一上一下为一次。
天天坚持以上三法,即可治愈肾虚病,有壮阳之奇效。
太极养生八法第四法:排毒法习武人日久身体内会积些毒素、毒气与浊气,应及时排出体外,以达到排浊留清、身心健康之目的。
其法是:每天练功之后,应静坐下来,面对正南,全身放松,高度入静,双腿盘坐,左腿在外,右腿在里。
双手放在双膝上,手心向下,双目微闭,舌抵上腭,呼吸自然,排除杂念,静坐十分钟左右,三十分钟更好。
太极养生八法第一法:忌凉法前辈师长们说:“热成功,凉看病”。
武功练习之后,全身出汗,自然发热,此为正常必然的现象。
而停动之后,切忌受凉。
热身突然受凉,身体生病。
练铁沙掌、铁臂功等硬功的人,停功后一小时内不可遇凉水、摸凉处手掌不可碰冷水、石头、铁管等一切凉物,否则功夫退尽而成疾病。
所以练功人首先忌凉而知保暖才行。
第二法:解疲法练功之后,身体若出现疲累现象,用打拍身体穴位方法可以解除。
一是拍打双肩井穴。
右手掌拍打左肩井穴,左手掌拍打右肩井穴,双手交叉同时进行,各三十六下;二是砍打足三里穴。
双掌以掌根部同时砍打双腿三里穴三十六下;三是拍打足心涌泉穴。
右手掌拍打左足心三十六次,左手掌拍打右足心三十六次。
以上三法行持后,全身轻松,既解去一身疲累,又可健康长寿。
第三法:保肾法习武练功,以保肾壮阳为主,以长寿延年为目的。
壮阳保肾方法是多种的,现讲两种方法如下。
一是洗足法:每天练功后或睡前,用热水洗脚泡足十分钟左右,然后用剑指点揉足心三十六次。
左手指点揉右足涌泉穴,右点左同样。
二是搓肾俞穴。
此穴在腰眼部位。
面对南站立,双脚叉开与肩同宽,左右开步,全身放松。
双手掌五指合拢,抵向腰后,掌心对外,手背向内。
用双手合谷穴突出部上下搓两侧肾俞穴各八十一次,一上一下为一次。
天天坚持以上三法,即可治愈肾虚病,有壮阳之奇效。
第四法:排毒法习武人日久身体内会积些毒素、毒气与浊气,应及时排出体外,以达到排浊留清、身心健康之目的。
其法是:每天练功之后,应静坐下来,面对正南,全身放松,高度入静,双腿盘坐,左腿在外,右腿在里。
双手放在双膝上,手心向下,双目微闭,舌抵上腭,呼吸自然,排除杂念,静坐十分钟左右,三十分钟更好。
然后,双目睁开,双腿伸开,双手心向上,放在双膝上。
双眼视双足尖,舌尖放下来,以意排浊,心想体内的毒气、病气、浊气从我双脚心流出去。
意守涌泉穴五至十分钟,体内病浊毒气即可排尽。
收功时,双手可以捂在脸上,上下搓动,或以双手拍打全身各部位,然后收式收功。
太极精要八法五步:八法就是八种技法:掤、捋、挤、按、採、挒、肘、靠;五步:前进、
后退、左顾、右盼、中定。
这些都是在学太极拳过程中需要反复记忆消化的。
现在太极拳主要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等五个派系不过,殊途同归,其太极
精要都离不开八法五步。
八法如下:棚,用于主动进攻。
其招式后手五指附在前手腕内,用于两臂撑圆助力。
捋,两
掌以感觉探知对方虚实,因势利导化开对方进攻。
挤,捋开对方门户后用挤来进攻。
按、採、挒、肘、靠都是进攻的手段,充分身体的各个部位击打对方。
五步: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配合太极的进攻要靠步法的辗转腾挪,这些步法同
太极一样也是讲究混元如意,如此才能大成。
太极拳八法五步点评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其八法五步是太极拳中的重要技法,也是太极拳的精髓所在。
下面是我对太极拳八法五步的点评:
太极拳的八法五步是太极拳的基本技法,其中八法指的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是太极拳中的基本招式;五步指的是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是太极拳中的基本步法。
这八法五步是太极拳的基础,也是学习太极拳的必修课。
在学习和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八法五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八法可以帮助初学者掌握太极拳的基本招式和技巧,从而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精髓。
其次,五步可以帮助初学者掌握太极拳的基本步法,从而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动作和技巧。
最后,通过练习八法五步,可以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性,从而增强身体的健康和免疫力。
虽然八法五步是太极拳中的基本技法,但其实它们并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
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才能够逐渐掌握其中的技巧和精髓。
因此,建议初学者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练习,以确保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总之,太极拳的八法五步是太极拳中的重要技法,也是学习太极拳的基础。
通过学习和练习八法五步,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技巧和精髓,从而增强身体的健康和免疫力。
因此,建议初学者要重视八法五步的学习和实践。
太极拳的基本八法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它既是八种手法,又是八种劲别。
其中掤、挤、肘、靠四手为进攻手;捋、按、采、挒四手为化解手,即捋破掤、按破挤、采破肘,挒破靠。
太极拳基本八法的劲源心法要诀如下:掤劲命门找环跳,捋劲食指划眉梢。
挤劲脊背找前脚,按劲凭栏楼下瞧。
采劲玄关找肩井,挒劲意在蹬后脚。
肘劲劳宫肩井合,靠劲玉枕扛大包。
太极拳的基本八法,集中体现在揽雀尾式中。
其歌诀如下:揽雀尾式是精华,掤挤肘靠进攻法。
捋按采挒为化解,引进落空把敌发。
八卦的卦名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其歌诀如下:乾三连,坤六段,离中虚,坎中满。
震仰盂,艮覆碗,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歌诀所表述的是八卦的卦形、卦象。
乾三连,系指其符号的下、中、上三条短线(三爻)都是连线;坤六段系指其下、中、上三条短线是六小段;离中虚,系指其三条短线的下、上为连线,中间为虚线;坎中满系指其三条短线的下、上为虚线,中间是满实的;震仰盂的卦形好像一只口朝上的痰盂子,中、上空虚,底部是实的;艮覆碗的卦象好像是口朝下扣着的碗,碗底在上是实的,中、下部是空虚的。
太极八法与八卦的对应是:采与乾、挒与坤、捋与离、掤与坎、挤与震,肘与艮,按与兑,靠与巽两两相对。
其歌诀如下:采求乾三连,挒行坤六段。
捋要离中虚,掤填坎中满。
挤是震仰盂,肘为艮段碗。
按劲兑上缺,靠劲巽下断。
以上八种对应,产生八种劲别,在外形是八种形体动作,在内则是意念活动,即右脑的形象化思维活动。
卦形是上、中、下三爻,人体是上、中、下三盘,所谓对应,就是对照卦象的虚实来用意念操控自身上、中、下三盘的虚实,如此便可产生出不同的劲别,用之于技击实战之中。
太极八法与八卦的对应关系如下:一、采求乾三连乾卦的三条连线,原为三点(三)的延长线。
在运用采法时,须求人体本身之上、中、下三个丹田取成垂直一线,如一根立轴,可以左右旋转。
上丹田位于两眼两眉当中的玄关窍水平往里、头顶囱门穴垂直往下,两者相交的90度角处;中丹田在肚脐往里、命门往前的前十分之三处;下丹田在二便当中的会阴穴。
太极八法的用法
太极八法是指太极拳中的八个基本动作和原则,它们是:
1. 掤 (Peng):防守的推离动作,以手臂向前推出,形成一个无形的屏障。
2. 捋 (Lu):旋转的手和前臂向内螺旋,用于防守和发力。
3. 挤 (Ji):在捋的基础上,向前推进对方,用于配合攻击。
4. 按 (An):用手掌或手指向下按压对方,用于制止对方的攻击,或将对方推倒。
5. 採 (Cai):以手臂向内侧拨开对方的攻击,用于概括对方的
势力。
6. 连 (Lie):用于连续攻击对方,通过身体的旋转和进退来实现。
7. 还(Zhou):按动对方的手臂,制造出对方失去平衡的机会,进行攻击。
8. 随 (Sui):灵活地随着对方的动作进行反应,保持连贯的动
作和力量。
太极八法的用法是通过不同的动作和原则,实现防守和攻击,同时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这些动作和原则在太极拳练习中被反复运用,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战斗力。
太极八法还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帮助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心理平衡。
“四击”——踢打摔拿。
“八法”——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息,劲力,功夫。
“十二形”——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入鹊,站如松,立入鸡,转入轮,折入弓,快如风,缓入鹰,轻如叶,重如铁。
太极八法即太极拳的八大功法,太极拳的基本功,受太极拳习练者和深研者所重视。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称谓为太极八法。
从太极八法中又演示出八八六十四手法。
杨澄甫先生口述的太极拳十要领:1 虚灵顶劲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
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
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2 含胸拔背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
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
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3 松腰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际”,由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4 分虚实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
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5 沉肩坠肘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
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
坠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
6 用意不用力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
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
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壑,沟壑不塞而本行,经络不闭则气通。
如浑身僵劲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
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
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中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
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
太极拳八种基本技法,简称八法,棚、捋、挤、按、采、挒、肘、靠太极拳八种基本技法(简称“八法”)棚、捋、挤、按、采、挒、肘、靠。
这里以杨式传统套路八十五式太极拳动作为例进行说明。
例一,揽雀尾这个动作中包含太极八法中的四项:棚、捋、挤、按,在推手中我们把这称为四正推手法。
首先大家要记住:棚要圆撑,捋要轻灵,挤要惊,按要冲。
要掌握好揽雀尾,就必须懂得它的含义,而且在大部分太极拳套路中都是以揽雀尾作为开头。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如果开头开好了,后边也就随之揣摩理解,也就感到容易一些了。
1.棚式:注意做棚式时,背部向后撑,臂向左或向右棚,而另一手撑开下捋,棚时两臂的力要与身法劲力合在一起,四面撑圆,就好象一个吹圆了的气球一样向外撑圆,使动作饱满混元。
2.捋势:注意捋时手旋臂向前伸,腰微向右转,既欲左先右,欲右先左的道理,旋臂完结后,腰部顺势再向左转,这时两手随之向左斜后方捋去,而且要轻灵,自然。
随对方力化解,没有僵劲。
3.挤势:挤势就好比汽车刹车时的冲击力。
同样,在做这个动作时,背部后撑,两手掌相合挤出去的方向相交,用交叉的合力挤出,形成惊力。
4.按势:注意做这个动作时肘尖不能向外,应向下,两掌按出,掌心不要正面向前,而是要有一定的弧度,因为在技击中,你针对的是人体,而人体本身就是弧形,也是太极拳处处都是圆和弧的理论依据。
掌心相合击中对方,这样按出的力才能整。
肘下垂,按时掌跟要抱圆向前按冲,背部后撑,就如同你在推墙或推车时的感觉,用腰攻。
5.用途:这个动作包含有太极拳的重要技击法,就是推手中要应用以上四种方法,要保卫自己进攻别人,所以叫四正手,其劲点:棚式劲点在两臂,捋式劲点在掌中。
挤式劲点在小臂,按式劲点在腰攻。
例二:采、挒、肘、靠为四斜角。
在套路中,手挥琵琶动作中就可以体现采和挒的作用;提手上势体现靠;斜飞势体现采、挒、肘、靠;野马分鬃是四斜角打法的代表,因此大家在锻炼的过程中,可以将野马分鬃在套路中单独提出来练习,从而更好的掌握四正手的用法。
太极八法的用法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太极拳的核心原理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性和灵活性,同时也有助于调和身心,达到健身、锻炼身体的目的。
太极拳包含了许多基本的动作和招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太极八法。
太极八法是八种基本的功夫动作,是练习太极拳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太极八法的用法和练习方法。
1. 掤掤是太极八法中的第一种,动作类似于双手往两侧分开。
练习掤的时候,要注意双手的动作要柔和,动作要流畅,同时呼吸要平稳。
掤的主要作用是发力和触碰对手,可以用于引导对方的力量,也可以用于攻击。
2. 捋捋是太极八法中的第二种,动作类似于双手往前推。
练习捋的时候,要注意手臂的力量要均匀,并且要与腰部协调。
捋的主要作用是在太极拳的编排中起到平衡和过渡的作用。
3. 挤挤是太极八法中的第三种,动作类似于双手往内收。
练习挤的时候,要注意双手的动作要有力却不要过分用力,要利用腹部和腰部的力量。
挤的主要作用是将力量集中起来,发挥出最大的压迫力。
4. 按按是太极八法中的第四种,动作类似于双手向下压。
练习按的时候,要注重手部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要均匀用力,并且要配合呼吸。
按的主要作用是将上半身的力量传递到下半身,形成一种稳定的力量输出。
5. 引引是太极八法中的第五种,动作类似于双手往上提。
练习引的时候,要注意手臂的动作要柔和有力,并且要与腰部协调。
引的主要作用是将下半身的力量传递到上半身,形成一种向上的力量输出。
6. 封封是太极八法中的第六种,动作类似于双手往内合拢。
练习封的时候,要注意手臂的动作要灵活、稳定,要利用腰部和腿部的力量。
封的主要作用是将力量聚集在一点,形成一种外力阻挡的作用。
7. 靠靠是太极八法中的第七种,动作类似于双手向前推。
练习靠的时候,要注重手臂的动作要均匀、稳定,并且要与腰部和腿部的协调。
靠的主要作用是在交手的过程中用于推动对方或者抵挡对方的力量。
太极八法的用法太极八法,是指太极拳中的八种基本运动方法,它们分别是"進 , 退,顾,盼,定,恰,亢,承"。
这八种方法是根据太极拳的理念和原则而形成的,它们贯穿在整个太极拳的动作中。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太极八法的用法。
1. 進:"進"是指前进的动作,它是指要向对方进攻的意思。
進时要保持身体稳定,手臂柔软,向前推进,脚步要稳健,整个身体要协调一致。
進的动作是太极拳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动作,它能够有效地向对方施加压力,从而取得主动权。
2. 退:"退"是指后退的动作,它是指要躲避对方的攻击。
退时要保持身体平衡,脚步要灵活,身体要保持柔韧,以便快速的躲避对方的攻击。
退的动作是太极拳中很有技巧的一种动作,它能够有效地躲避对方的攻击,同时给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3. 顾:"顾"是指向一侧看的动作,它是指要观察对方的动作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顾时要保持平衡,眼睛要保持专注,全身要保持柔韧。
顾的动作是太极拳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动作,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对方的动作并作出及时的反应。
4. 盼:"盼"是指向前看的动作,它是指要观察对方的动作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盼时要保持平衡,眼睛要保持专注,全身要保持柔韧。
盼的动作是太极拳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动作,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对方的动作并作出及时的反应。
5. 定:"定"是指身体保持平衡稳定的动作。
定时要保持身体的重心稳定,双脚要紧贴地面,使身体保持在一个平稳的状态。
定的动作是太极拳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动作,它能够帮助我们在剧烈的动作中保持身体的稳定,从而更好地应对对手的攻击。
6. 恰:"恰"是指身体的旋转和移动。
恰时要保持身体的柔韧,手臂的灵活,脚步的稳定,以便灵活地应对对方的动作。
恰的动作是太极拳中非常有技巧的一种动作,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灵活地应对对手的攻击,并出其不意。
太极拳八法与八卦太极拳的基本八法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它既是八种手法,又是八种劲别。
其中掤、挤、肘、靠四手为进攻手;捋、按、采、捌四手为化解手,即捋破掤、按破挤、采破肘,捌破靠。
太极拳基本八法的劲源心法要诀如下:掤劲命门找环跳,捋劲食指划眉梢。
挤劲脊背找前脚,按劲凭栏楼下瞧。
采劲玄关找肩井,捌劲意在蹬后脚。
肘劲劳宫肩井合,靠劲玉枕扛大包。
太极拳的基本八法,又名揽雀尾。
其歌诀如下:揽雀尾式是精华,掤挤肘靠进攻法。
捋按采捌为化解,引进落空把敌发。
八卦的封名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其卦象符号如下:乾三连,坤六段,离中虚,坎中满。
震仰盂,艮覆碗,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歌诀所表述的是八卦的卦形、卦象。
如乾三连,系指其符号的下、中、上三条短线(三爻)都是连线;坤六段系指其下、中、上三条短线是六小段;离中虚,系指其三条短线的下、上为连线,中间为虚线;坎中满系指其三条短线的下、上为虚线,中间是满实的;震仰盂的卦形好像一只口朝上的痰盂子,中、上空虚,底部是实的;艮筷碗的卦象好像是口朝下扣着的碗,碗底在上是实的,中、下部是空虚的。
太极八法与八卦的对应是:采与乾、捌与坤、据与离、掤与坎、挤与震,肘与艮,按与兑,靠与巽两两相对。
其歌诀如下:采求乾三连,挒行坤六段。
捋要离中虚,掤填坎中满。
挤是震仰盂,肘为艮段碗。
按劲兑上缺,靠劲巽下断。
以上八种对应,产生八种劲别,在外形是八种形体动作,在内则是意念活动,即右脑的形象化思维活动。
卦形是上、中、下三爻,人体是上、中、下三盘,所谓对应,就是对照卦象的虚实来用意念操控自身上、中、下三盘的虚实,如此便可产生出不同的劲别,用之于技击实战之中。
太极八法与八卦的对应关系具体操作如下:一、采求乾三连乾卦的三条连线,原为三点(三)的延长线。
在运用采法时,须求人体本身之上、中、下三个丹田取成垂直一线,如一根立轴,可以左右旋转。
上丹田位于两眼两眉当中的玄关窍水平往里、头顶囱门穴垂直往下,两者相交的90度角处;中丹田在肚脐往里、命门往前的前十分之三处;下丹田在二便当中的会阴穴。
1111
太极拳八法是指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劲力的功能和应用,是太极拳的基本功,受太极拳习练者和深研者所重视。
掤劲,乃八劲之本,手臂向外、向上掤托,掌心由内向外缠丝,屈肘要大于直角,呈弧度撑开、撑圆,不仅用臂力,而且要与肩、肘、胯、腰、腿和意气配合,要富有弹性,不可硬顶,似松非松,柔中寓刚,犹如棉里裹铁,具有粘随的灵活之劲,用于听劲。
太极拳八法是在长期的太极拳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练习方法,对于深入理解太极拳的精髓具有重要的意义。
太极八法教学示范太极八法是太极拳的基本功法,通过训练这些功法,可以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下面是太极八法的教学示范。
1. 开合:站立直立,双手自然下垂。
慢慢提起双手,臂部向两侧打开,同时脚步略宽,脚尖向外。
待手臂和脚部打开到一定位置后,慢慢收回肩臂并抬起双手,双手掌心向前推出,脚步回到原位。
2. 摇摆:两手向前平伸,手掌心向下。
然后缓慢地将右手转向上方,同时将身体向右侧转。
待身体转到一定角度后,再慢慢将身体转向左侧,同时将左手转向上方。
身体和手臂的动作应协调流畅。
3. 按压:双手自然下垂,手掌心向内。
慢慢将双手提起至肩膀高度,然后将手臂向前延伸并轻轻按压下去。
手臂下压时,呼气,放松整个身体。
然后再慢慢将手臂抬起,回到原位。
4. 引拉:两手向前平伸,并将手掌心向下。
然后缓慢地将右手提起至肩膀高度,同时将左手由下方转向上方。
身体向右侧扭转,然后再向左侧扭转,同时将左手提起至肩膀高度,右手转向上方。
手臂的转动应有力协调。
5. 赵州桥:站立直立,双手自然下垂。
慢慢将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将两手平伸向前。
然后再慢慢将左脚回到原位,同时将两手收回。
6. 面相:双手自然下垂,手掌心向内。
慢慢将右手向前伸出,手心向上,左手在胸前稍微按压一下,然后放松。
再抬起左手至前额高度,手心向外,右手稍微下压。
手臂的转动应流畅自然。
7. 搂膝拗步:站立直立,脚步略宽。
慢慢将上半身向前倾斜,同时将双手自然垂下至膝盖附近,并尽量贴近身体。
然后回到站立姿势。
8. 十字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伸出双手向前。
慢慢将两臂向两侧展开,形成一个十字字型。
然后再慢慢将双手回到前方。
这些太极八法的示范仅供参考,实际练习时请结合正规的太极拳教练进行指导。
记住,练习时要保持放松,呼吸自然,不要用力过度,以免伤害身体。
国家竞赛太极八法五步套路简介太极八法五步是国家体育总局为了更好地宣传、推广、普及太极拳,在现有各流派太极拳的基础上,从最为核心的八法五步技术入手,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手法,以及进、退、顾、盼、定五种步法,进行了系统的提炼和整理而成。
它动作结构简单,数量合理,内涵丰富,易学易练,是较为理想的太极拳入门套路。
八法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五步是:进、退、顾、盼、定。
一、八法(即八种劲法)掤劲掤劲是向上向前之劲。
掤劲如围墙,意御敌于门外。
用于攻防和走化。
是太极拳中的主劲,有人称太极拳为掤拳,也就是说太极拳处处要有掤意,要求两臂具有一种圆撑力,这种圆撑力是由内向外的膨胀力,在任何情况下均有一定的弹性,故曰:“掤在双臂”。
也正如拳诀所说:“掤手两臂要圆撑,动静虚实任意攻。
”诀云:掤劲义何解?如水负行舟。
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
周身弹簧力,开合一定间。
任有千斤重,漂浮亦自然。
在应用掤劲时需注意如下几点:1、沾住对方而不是对抗对方。
2、掤劲之手臂与自己身体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3、掤劲在使用中应贯彻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原则并要粘着对方。
捋劲在太极拳中为化劲。
根据对方的来劲,进行走化。
“捋在掌中”是指捋时前面一个手,劲点在近腕部的尺骨处,轻贴在对方的肘部,后面一个手劲点在掌心或掌背,接触在对方的腕部处,两手相距对方一小臂间距离。
它可以根据对方外力的变化情况,向自身侧面斜线走化。
因势利导,化开对方之劲。
然后可变着进击。
诀云:捋劲义何解?引导使之前。
顺其来势力,轻灵不丢顶。
引之使延长,力尽自然空。
重心自维持,莫被他人乘。
在应用捋劲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顺对方的劲而动,略改变其方向。
2、要转腰、坐胯、圆裆、含胸拔背而不僵滞。
3、需沾粘着对方腕肘,防止对方受捋而采取攻势。
4、捋时一定要轻,起牵引作用,改变其方向时,不易使敌方发觉。
挤劲挤为进攻劲。
在捋开对方来劲之后,可随时以挤手进而攻之,把对方击出。
太极八法的用法太极八法,是太极拳中的基本招式和动作,也是太极拳练习者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
太极八法包括:掤、捋、擠、按、採、挒、肘、靠。
以下是关于太极八法的用法的详细介绍:一、掤掤,是指用手掌从外向内轻轻推挤对方的拳脚肘膝等部位。
掤的运用要灵活自如,以柔克刚,借助对方的力量反制对方,使对方力竭而败。
掤的应用:在太极拳中,常用掤来应对对方的推挤或打击,同时利用掤的动作将对方的力量引导到一边,使其失去平衡,从而占据有利位置。
二、捋捋,是指用手臂向外勾转的动作,以捋掉对方身上的攻击动作或用力。
捋的运用是利用柔的力量去化解对方的进攻,以柔克刚。
捋的应用:在太极拳中,捋常用于化解对方的打击,同时配合身体的转动,将对方的力量引导到一边,使其失去平衡。
三、擠擠,是指用手臂或身体的力量向对方的身体前面推挤。
擠的运用是通过力量的推挤,形成对方的包围,压制对方。
擠的应用:在太极拳中,擠常用于压制对方的攻击,或通过擠的动作把对方限制在一个小范围内,使其难以发挥力量。
四、按按,是指用手臂或身体的力量向下按压对方的攻击动作。
按的运用是通过力量的按压,限制对方的攻击动作,使其难以变化。
按的应用:在太极拳中,按常用于限制对方的拳脚动作,同时通过按的动作将对方的力量引导到一边,限制其动作的变化。
五、採採,是指用手臂向上收取对方的攻击,同时利用柔的力量去化解对方的进攻,以柔克刚。
採的应用:在太极拳中,採常用于接近对方的攻击,同时利用採的动作将对方的力量引导到一边,使其失去平衡。
六、挒挒,是指用手臂向外挑起对方的攻击动作,同时利用柔的力量去化解对方的进攻,以柔克刚。
挒的应用:在太极拳中,挒常用于挑起对方的攻击,同时利用身体的转动,将对方的力量引导到一边,使其失去平衡。
七、肘肘,是指用手臂的肘部向对方的身体部位施加力量。
肘的运用是通过肘部的力量打击对方的身体部位,使其受到重击。
肘的应用:在太极拳中,肘常用于近身搏斗时的攻击手段,同时利用肘的力量使对方受到重击。
太极六合八法
1:起势20:伸臂探爪39:孤雁出群2:开门见山21:截手右推40:川流不息3:气沉丹田22:截手左推41:鸿雁双飞4:停车问路23:闭门推月42:声东击西5:悬崖勒马24:左黄风扫月43:双凤朝阳6:推窗望月25:右黄风扫月44:顺手投井7:左顾右盼26:托天盖地45:天翻地覆8:坐虎势27:左枯树盘根46:惊马回首9:左搂膝拗步28:右枯树盘根47:云天盖地10:左亮翅29:青龙探爪48:金刚推磨11:右搂膝拗步30:燕子抄水49:双风贯耳12:右亮翅31:怀中抱月50:云手双托13:川流不息32:猛虎出洞51:川流不息14:伏虎听风33:坐虎式52:迎面按掌15:顺水推舟34:左搂膝拗步53:凤凰展翅16:回头见崖35:童子献书54:凤凰点头17:瓶花落颜燕36:迎面扑蝶55:高山流水18:高山流水37:转身摆柳56:燕子叼泥19:樵夫担柴38:退步摆柳57:灵猿献果
( 1 )
58:猛虎回头80:月桂松梅59:扭转乾坤81:海底捞月60:掩手冲拳82:倒揭牛尾61:琵琶遮面83:青龙搅水62:老虎入洞84:怀抱金斗63:燕子斜飞85:提手七星64:翻江倒海86:鹞子穿林65:倒骑虎背87:犀牛望月66:大顺耕田88:童子抱琴67:狸猫扑蝶89:右拦路虎68:偷梁换柱90:童子抱琴69:风卷残云91:左拦路虎70:垫发现身92:樵夫担柴71:走马观花93:乌龙摆尾72:搂膝拗步94:燕子抄水73:叶底藏花95:风动浮萍74:魁星献斗96:搂膝拗步75:进步埋伏97:气升昆仑76:闪通背98:气壮山河77:燕子穿云99:转体摆莲78:五圣朝天100:存气开合79:白鹤叼食。
太极八法
一、八法的意义:
太极八法是本于阴阳学说中的八卦,讲的是内劲性质及变化,八卦本身并不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所以八法也不是那一种可以对付哪一种,之所以可以相互制约,是因为方位的改变导致了效果的不同,当然也会有人从哲学的角度赋予八法内在的含义,但那都只是一个方面,八法最本质的含义是根于八卦的方位变化
二、八法的实际用法:
1、棚:棚劲是天,是太极八法里面最重要的劲,与按(地)劲相对,天地可以花生万物,拳谱里面说“棚按象乾坤,捋挤似离坎。
掤劲含刚健,乘龙欲上天。
按顺坤柔德,从人自不难。
捋是刚中柔,顾后更防前。
挤乃柔中刚,发劲莫迟缓。
知此四正方,不外太极拳”
2、捋:捋劲说的是要顺应事物的本性,像引导水一样,但又不单纯的依从于事物,要加上自己的意识,使其朝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
3、挤:挤就是拥挤的“挤”,是拥出的意思,表现在劲力是对侧壁产生效果,判断一个劲力是不是挤劲,就看有没有这方面的作用,这一点和肘是很容易混淆的,但肘是不具备这样的性质的。
很多东西都来源于生活,太极拳也不例外,生活中有很多挤劲方面的例子,比如挤公交车,两个人夹在那里,我从中间挤出来,所以挤有两方面要注意的,一要守好自己的本位,不能因为挤别人而迷失了自己,而要对侧面发生作用。
4、按:按劲是地,与棚劲相对,按劲是在棚劲的基础,去做一件事情,至于做的是什么,那才是按劲的本质,所以说按劲是顺应和辅助棚劲的,它们在一起共同完成了“劲”的使命,至于其它六种劲,都跟这两种劲有内在的联系,也可以说是这两种劲衍生出来的六种形式。
5、采:许多人采和捋分不清,实际上没那么难的,“采”就是采摘的意思,“采花”、“采茶”
“采果实”,所以说“采”的本质就是使事物与其的本体相分离,那么就很容易理解了,比如说我拽着你的头发你跟我过来,这个叫捋,牵一发而动全身,但要是我一使劲,你的头发被我拽断了,这个就叫采
6、列:平时你在走路的时候,遇到了别人站在路的中间,你想过去,随口说了声,你给我“列”开,这个就叫列,下象棋的时候,有一招叫“列手炮”,就是类似的作用,“以车保马,以炮打车”,则对方的车自然要列开。
其实列还有一方面的意思,拳谱说“挒劲义何解旋转若飞轮投物于其上脱然掷丈寻”,这个比
分就打的很好,把列劲比作旋转的轮子,你在上面丢个东西,自然要被它抛出,这在物理学里面叫“惯性”,物体会沿着切线被抛出的
7、肘:肘是人体上肢的中点,太极
拳守中庸之道,把肘劲列出来,不是没有道理的,另外,肘的打击力很大,拳谚说“宁挨十拳,不挨一肘”,说明守中发出的这种不偏不依的劲力是非常浑厚的
8、靠:靠用的是肩膀和胸部,这种劲来自于身体,因为它靠近人体的根部,太极拳是内在的拳术,练的就是返璞归真,肘和靠一起,反映了太极拳这方面的意思,所以只能说肘靠是太极拳劲力的一种体现,多不从方位上来解释,说到方位,前面几种劲有明显的方向,可是肘靠似乎不太注重这个,而更重要的是,劲力跟人体之间的关系,比如肘是手和肩中间的关节,肩的移动范围比较小,这样从关节上、从功能上,来拉近太极拳和人体的关系
三、八法的技击运用:
1、棚破按
2、捋破棚
3、挤破捋
4、按破挤
5、采破靠
6、列破采
7、肘破列
8、靠破肘
四、八法在应用中的变化:
1、棚:拳谱里面说棚劲是天,可以说棚是太极拳里面最重要的劲,棚劲永远都不能丢,无论盘架还是推手,每一法都要暗含棚劲,至于用时棚当然也有自己的动作,此为外形,太极拳是形劲结合的东西,棚劲也可以伤人的,一般用来破按和摧毁敌人的重心
2、拳谱里面说,“采列是捋的变化,肘靠是按的发展”,所以从这一点上讲,能
用捋的地方可以用采列,能用按的地方也可以用肘靠,反过来讲,能用采列的地方当然也可以用捋,能用肘靠的地方也可以用按,这样每一法就有三种变化,三三得出九种变化。
3、孙子兵法说“奇正相生”,八法棚捋挤按是“正”,采列肘靠是“奇”,在用的时候不要拘泥于形式,注意奇正之间的互化。
八法就是一种变化,八也只是一个数目,但“千变不离其宗,万化不离其用”,不论怎么变怎么化,都离不了事物的本元,亦即变时化际所依凭的作用,比如:你按,我可以棚,可以采,可以列,但严格来讲,采和列是破不了按的,因为角度偏差太大,没有顺应力的本性,所以你可以说“可以用采或用列”,而不可以说“采或列可以破按”,还可以告诉你,无论是采还是列,都是在棚劲的基础上,去转动(或者叫“棚转”),所以说,“八法里面其实就只有一种劲,就是‘棚’,‘按’则是‘变化’或‘转动’,这样棚按向合,生出了其他六种劲,这就跟“棚是天,按是地,天地相合,化生万物”是一样的,“棚是实,按是虚,虚实相生幻化无穷”,也是这样的意思”,所以说,“按总是在棚的基础上形成变化,棚也总要在按的变化中发生作用”,这也好比易经里面说的,“大哉坤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地的作用总是顺应天
命,辅助天完成天的功能,事成之后又不以功自居,这就是坤的美德,亦即按的作用,如果单纯的认为按是向前用力,是不合乎太极的,太极是一种辩证,是一种阴阳哲学,与中国的传统处处相合,不能太看重与数目,也不能被形式所惑,有形的东西总是被无形的东西攻击,无形的东西也会被有形的东西拖累,看清了,才发现,美好只存在于二者之间,真理也不能有一种体现,太极研究的就是这个东西,用一个词就是“感受”,所以啊,多用眼观察,多用心体悟,不要有太多的埋怨,不要太多的相信他人,不要过多的崇拜太极,人最主要的还是看清自己,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他人!
太极拳推手,散手常用的破采之法,大体上可归为以下几种。
1 缠绕反采,对方想采我肢体某一活节,我通过上肢【或下肢】的旋转缠绕,斜闪,柔化等方法解脱,并反采对方,或借力发放。
2 格出,勒入,在对方已采而未采实之前,我可用顺势格出或勒入手法开扣脱拷,所谓顺势必须从对方用采的一手腕根部位入手格,勒,而不可从对方手背的虎口上硬格硬勒,因为这虎口就像个马蹄扣一样,从腕根一侧入手,就能轻巧地使之开扣,反之,从手背一侧入手施加压力,那就相反地使之越扣越紧了,所谓格出,勒入,是以我开扣一手的方向来区分的,格,勒两者除出入方向相反外,其基本方法并无不同,这是一种以我双手破对方单手的方法,在开扣时要两手同时平行而逆向用劲,而不只是一手用劲,并且要依靠腰腿之劲,开扣一般以拳眼,拳轮,掌背虎口或掌缘小鱼际等处着力,如肘底看锤,六封四闭,穿掌等招,都含有这
类解脱法。
3 转腕翻掌,一名腕中翻。
这里不是专指一式,而泛指这一类的解脱法,如我腕部被采,我即将被采之腕,向其拇指一侧拧裹或钻翻,因为任何人用手擒拿对方,其四指联合力量无不大于拇指,说明拇指一侧是薄弱环节,即使拇指粗大,握力非常,但终究不会比腕节更粗大,所以,用转腕压指的手法即可迫使松扣,同时可借猛然脱扣的余劲,顺势进行反击。
4 以攻破拿,拳谚说,巧拿不如拙打,虽然太极拳推手不准用拳打膝撞,但也可以其他手法。
例如,对方用右手采执我右腕,我即转腕仰掌收收,向右撤步坠身下沉,并扳挽牵引其右手,同时出左手推击其右肘的鹰嘴骨。
只要全身上下动作协调一致,在转腰之际出击,一般是无不应声脱拷的,而且只要用劲轻重相宜,就不至于发生损伤事故,但如对方大力钳制不放,这时更可反采切截沉压其右臂,此法已包含在大捋之中,但切忌猛撅,以免发生伤筋,
脱臼等伤害事故,此外,用挒法破擒拿也是比较得力的。
破采或破拿的方法尚多,但凡太极拳推手,散手之破擒拿,无不应用太极拳法。
由于各家拳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唯有在应用中合乎自练得拳架,方能展己之长,这就涉及到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