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3
第四十八章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一、选择题A型题1.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药不包括A.环孢素B.抗淋巴细胞球蛋白C.巯嘌呤D.白细胞介素E.肾上腺皮质激素类2.临床常用的免疫增强药不包括A.左旋嘧啶B.环孢素C.转移因子D.白细胞介素E.干扰素3.关于硫唑嘌呤抗免疫作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可抑制两类免疫母细胞B.能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C.明显抑制T细胞D.既可抑制细胞免疫又可抑制体液兔疫反应E.可用于肾移植的排异反应和自身兔疫性疾病4.既可抑制白细胞介素2产生,又可抑制干扰素产生的药物是A.烷化剂B.糖皮质激素C.环孢素D.抗代谢药E.左旋咪唑5.主要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吞噬和处理的药物是A.环孢素B.地塞米松C.环磷酰胺D.硫唑嘌呤E.抗淋巴细胞球蛋白6.烷化剂小剂量主要选择性抑制下列哪种细胞A.巨噬细胞B.T淋巴细胞C.免疫母细胞D.B淋巴细胞E.单核细胞7.既用于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又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是A.左旋咪唑B.白消安C.巯嘌呤D.泼尼松龙E.干扰素8.环孢素作用于:B细胞 B.T细胞 C.巨噬细胞 D.补体细胞 E.白细胞9.环孢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有:A.恶心、呕吐B.头痛、头晕C.肌无力D.肝、肾损害E.心律失常10.对免疫过程的多个环节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是:A.环孢素B.环磷酰胺C.肾上腺皮质激素D.巯唑嘌呤E.抗淋巴细胞球蛋白11.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免疫增强药是:A.卡介苗B.左旋咪唑C.干扰素D.白细胞介素-2E.转移因子12.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作骨髓移植,术后2周出现皮疹、腹泻、胆红素升高等排异反应,为防止此种情况的发生,应预防应用下列那种药物?A.环孢素B.左旋咪唑C.白细胞介素-2D.干扰素E.胸腺素13.既可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恢复免疫功能,又可使自身免疫疾病的症状得到改善的药物是:A.泼尼松B.他克莫司C.巯唑嘌呤D.左旋咪唑E.卡介苗14.卡介苗的毒性反应有:A.恶心、呕吐B.心动过速C.尿频、尿急D.注射局部出现红斑、硬结或溃疡E.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15.下列关于卡介苗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增强多种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提高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和细菌的能力B.主要用于预防结核病C.也可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D.用法包括皮肤划痕接种,瘤内注射、腹腔注射E.不良反应较少B型题A.环磷酰胺B.干扰素C.白细胞介素D.环孢素E.糖皮质激素16.小剂量增强免疫,大剂量抑制免疫17.小剂量抑制体液免疫,大剂量抑制细胞免疫18.只抑制细胞免疫,不抑制体液免疫糖皮质激素不能长期缓解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B.病毒感染 C.黑色素瘤D.胸腺依赖性细胞免疫缺陷病E.获得性免疫缺陷病19.环磷酰胺的主要适应症20.卡介苗的主要适应症21.胸腺素的主要适应症22.干扰素的主要适应症A.注射治疗细胞免疫缺陷性疾病B.口服治疗反复感染的免疫力低下患者C.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肾移植E.白血病辅助性免疫疗法23.泼尼松的主要适应症24.硫唑嘌呤主要适应症25.左旋咪唑的主要适应症A.抑制体液免疫反应B.抑制细胞免疫反应C.两者均可D.两者均否26.小剂量的环磷酰胺27.环孢素A.自身免疫性疾病B.器官移植C.两者皆可D.两者皆不可28.可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29.可选用左旋咪唑X型题30.干扰素具有哪些作用?A.人抗肿瘤B.调节免疫C.抑制细胞增殖D.抗真菌E.抗病菌31.免疫增强剂常用于免疫缺陷疾病 B.器官移植 C.慢性感染 D.难治性病毒感染E.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32.免疫抑制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A.易引起脱发B.消化道反应C.骨髓抑制D.不育及致畸E.易引起感染33.左旋咪唑临床用于:A.免疫功能低下者B.肺癌手术后C.类风湿性关节炎D.系统性红斑狼疮E.器官移植34.可用于器官移植的药物有:A.地塞米松B.巯唑嘌呤C.环磷酰胺D.左旋咪唑E.干扰素二、填空题1.免疫应答反应分为三期:分别是、、。
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
免疫抑制剂是一类药物,可以抑制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
尽管免疫抑制剂在某些情况下是必需的,但它们也具有一些潜在的副作用。
1. 免疫系统功能降低: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人体的自然免疫反应,导致其对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的防御力下降。
这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并使感染更加严重。
2. 风湿症状:一些免疫抑制剂可能导致风湿症状,如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和关节僵硬等。
3. 消化系统问题:某些免疫抑制剂可能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和消化道溃疡等问题。
4. 皮肤问题:免疫抑制剂可能导致皮肤问题,如皮疹、瘙痒和皮肤干燥。
5. 血液问题:某些免疫抑制剂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或贫血等血液问题,增加出血和感染的风险。
6. 肾脏问题:免疫抑制剂使用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导致肾功能衰竭和其他肾脏疾病。
7. 神经系统问题:一些免疫抑制剂可能导致神经系统问题,如头痛、震颤和失眠等。
总体而言,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能会增加某些风险和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密切注意任何不寻常的体征和症状,并及时向医生咨询。
此外,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确保身体状况的良好监控和管理。
哪些常见药物会削弱免疫系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药物常常是帮助我们对抗疾病、恢复健康的有力武器。
然而,你可能没有意识到,有些常见的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会对我们的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削弱作用。
了解这些药物,对于我们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谈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这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比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它们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常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
然而,长期或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减少白细胞的数量,降低身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这就使得我们更容易受到感染,而且一旦感染,病情可能会更严重,恢复也会更困难。
接下来是免疫抑制剂。
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就是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常见的有环孢素、他克莫司等。
它们通常用于器官移植后的抗排斥治疗,以及治疗某些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抑制剂会直接作用于免疫系统的细胞和分子,抑制免疫反应的发生。
这虽然有助于防止器官排斥和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进展,但也会让我们的免疫系统处于相对脆弱的状态,增加感染和患肿瘤的风险。
还有一些抗生素类药物,如果不合理使用,也可能对免疫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在杀灭有害细菌的同时,也可能会破坏肠道内的有益菌群。
肠道菌群对于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有益菌群的减少会影响肠道的免疫屏障功能,导致免疫系统失衡,从而削弱整体的免疫防御能力。
非甾体抗炎药也是常见的一类药物,像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它们常用于缓解疼痛、发热和炎症。
虽然这些药物在短期内使用一般是安全的,但长期大量使用可能会影响白细胞的功能,干扰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此外,某些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也可能对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它们可能会导致白细胞减少,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使身体的免疫功能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通常与用药的剂量、时间和个体差异有关。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免疫系统是人体内的防御系统,负责识别和清除异物、病原体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而药物的作用机制不仅仅局限于治疗疾病,还可能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了解药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
一、药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1. 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是一类药物,可以减弱免疫系统的功能,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等疾病。
常见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甲氨蝶啶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性,降低免疫系统的应答能力,从而达到抑制炎症、免疫反应的目的。
2. 免疫增强剂:与免疫抑制剂相反,免疫增强剂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用于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感染性疾病等。
免疫增强剂常见的代表性药物包括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
这些药物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增强机体抵抗力,帮助身体抵御感染、炎症等病理过程。
3. 抗炎药物:除了免疫抑制剂和免疫增强剂外,许多抗炎药物也可能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例如,非甾体抗炎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减轻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对机体的损害。
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1.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发生异常应答的一类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针对这类疾病,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免疫抑制剂、抗炎药物等。
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异常应答,减轻病情的发展,缓解患者症状。
2. 器官移植排斥的预防:器官移植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排斥反应,即免疫系统将移植器官视为异物而发生攻击。
为预防器官移植排斥,常用的药物为免疫抑制剂。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排斥反应,延长器官移植的生存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3. 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
抗生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药物,用于治疗感染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抗生素除了对致病菌具有抗菌作用外,还可能对人体免疫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并讨论其相应的机制。
1.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抗生素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抑制或杀死病原体,其中最常见的机制包括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阻断蛋白质合成、破坏核酸的合成以及干扰细菌的代谢过程等。
而免疫功能主要由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和免疫调节因子组成,因此,抗生素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免疫功能。
2. 免疫细胞的影响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对免疫系统中的细胞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例如,一些抗生素可能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如T细胞和B细胞等。
此外,抗生素还可能对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产生影响。
一些研究显示,长期或过量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异常,进而影响免疫应答的效力。
3. 免疫调节因子的影响除了对免疫细胞的影响外,抗生素还可能调节免疫系统中的一些调节因子的表达和功能。
例如,抗生素可能影响炎症因子的产生,如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
此外,抗生素还可能影响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因子的释放和信号通路的调节,从而对免疫功能产生影响。
4. 有益或有害?尽管抗生素对免疫功能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它们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感染病原体引起的疾病,挽救患者的生命。
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并对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合理使用抗生素。
5. 强化免疫功能为了减少抗生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强化免疫功能。
这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量运动等,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此外,保持心情愉快,减轻压力也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补充一些免疫调节因子来增强免疫功能,如维生素C、锌等。
免疫力与药物相互作用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免疫力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持健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免疫力。
我们的免疫系统在抵御疾病、感染和外部病原体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一些药物对免疫力的影响可能会对身体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免疫力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一、药物对免疫力的影响许多类型的药物都可以影响人体自身的免疫力。
这些药物通常涉及到免疫系统的各个方面:从增强免疫力,到抑制或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系统。
以下是一些药物的例子:1. 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种用于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
它们通常用于处理细菌感染,但是它们不会对病毒感染产生任何作用。
如果一个人经常使用抗生素,则可能会抑制其自身免疫系统的能力。
2.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一种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基础的药物,可用于治疗不同的疾病和症状。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炎症,但同时可能会扰乱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影响身体对感染的反应。
3. 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是一种可以减弱免疫系统反应的药物。
因此,它们通常用于帮助预防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症。
二、药物对免疫力的影响可能产生哪些影响?由于药物的影响因人而异,因此也因人而异,药物对免疫力的影响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包括:1. 感染风险增加:如果人体的免疫力被药物抑制,那么就有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尤其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会降低免疫力,人体对病菌、病毒的抵抗力会有所降低。
2. 对抗病毒的能力减弱:当人的免疫力下降时,就可能会对抗病毒的能力减弱。
这就是为什么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不能治疗病毒感染的原因。
3. 对抗疾病的能力减弱:一些药物可能会减弱对不同疾病的抵抗能力。
例如,过度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药物耐药性,从而导致以后更难治疗某些疾病。
三、如何提高免疫力尽管许多药物可以影响人体的免疫力,但也有许多方法可以增强免疫力,包括:1. 合理膳食:合理膳食对免疫力的增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考情分析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
物
(1)免疫抑制剂——环孢素、他克莫司、麦考酚酸酯的药理作用及应
用
(2)免疫增强药——左旋咪唑的药理作用及应用
(3)免疫调节剂——白介素-2,干扰素(IFN)的药理作用及应用
掌
握
掌
握
掌
握
一、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以抑制各种对机体不利的免疫反应,主要用于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疾病。
注意:这类药物选择性差,长期应用可诱发感染、肿瘤、畸胎。
1.环孢素(CsA)
【作用】与环孢素受体结合,抑制钙调磷酸酶,从而使IL-2等细胞因子减少
→选择性抑制T细胞活化,对B细胞抑制作用弱。
【应用】①器官移植时抗排异反应的首选药;
②自身免疫性疾病。
【不良反应】
◇发生率较高,其严重程度与剂量、血药浓度相关,为可逆性。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肾毒性,用药期间应监测肾功能。
◇有肝毒性。
2.他克莫司
【作用】
作用机制与环孢素相似,强效免疫抑制剂。
【应用】
主要用于器官移植排异反应
与环孢素相比,在降低急性排异反应率和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不良反应】与环孢素相似。
3.吗替麦考酚酯(MMF)
【作用】
——也称霉酚酸酯
——MMF进入体内→MPA(次黄嘌呤单核苷磷酸脱氢酶抑制剂)
——抑制B细胞抗体形成和细胞毒T细胞活化。
【应用】
①MMF主要应用于器官移植,能显著减少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
②其他药物不能耐受或疗效不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对银屑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疗效。
二、免疫增强剂
免疫增强剂可增强机体的抗肿瘤、抗感染能力,纠正免疫缺陷。
临床主要用于:免疫缺陷性疾病、
恶性肿瘤
难治性细菌或病毒感染。
1.左旋咪唑
【作用】“双向调节作用”
◇对免疫功能正常人——无明显影响;
◇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恢复肿瘤患者低下的免疫功能,增强特异性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应用】①免疫低下者的慢性反复感染;
②多种肿瘤;
③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
2.卡介苗——减毒的牛型结核杆菌活菌苗(免疫佐剂)
【作用】
——增强各种抗原的免疫原性,加速诱导免疫应答;
——刺激多种免疫细胞活性,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应用】
——黑色素瘤、白血病、肺癌。
【不良反应】
注射局部可见红斑、硬结和溃疡;
亦可出现寒战、高热、全身不适等;
反复瘤内注射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或肉芽肿性肝炎;
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出现播散性结核;
剂量过大,可降低免疫功能。
三、免疫调节剂
1.白细胞介素2(IL-2)
2.干扰素(IFN)
1.白细胞介素2(IL-2)
【机制和作用】广泛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增强和调节作用,诱导干扰素产生。
①促进免疫细胞增殖:T、B、NK、LAK细胞;
②刺激细胞因子产生:TNF、IL。
【应用】
①转移性肾癌、恶性黑色素瘤等;
②严重的细菌、病毒感染。
【不良反应】
√常见胃肠道反应;
√精神神经症状;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可导致严重心血管毒性反应而致死。
√白细胞介素2最为严重的毒性反应是“肾功能损害”
2.干扰素(IFN)
【作用】①广谱抗病毒药;
②抗肿瘤;
③免疫调节作用:小剂量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有增强作用,大剂量则产生抑制作用。
【不良反应】
√发热、流感样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嗜睡、精神紊乱)
√肝功能损害
√大剂量可致可逆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
√5%患者用药后产生抗IFN抗体,原因不明
【干扰素治疗的禁忌证】
妊娠、
精神病史(如严重抑郁症)、未能控制的癫痫、
未戒断的酗酒/吸毒者
未经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失代偿期肝硬化
有症状的心脏病
治疗前中性粒细胞计数<0.1和(或)血小板计数<50×109/L。
兼有抗病毒、抗肿瘤作用的免疫增强剂是
A.左旋咪唑
B.他克莫司
C.环孢素
D.云芝多糖
E.干扰素
『正确答案』E
A.胸腺素
B.干扰素
C.环孢素
D.糖皮质激素类
E.左旋咪唑
1.主要用于抑制异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药物是
2.抑制免疫过程多个环节的药物是
3.具有抗肠虫作用的免疫增强药是
4.小剂量有免疫增强作用,大剂量则产生抑制免疫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C 、D 、E 、B
复习顺利
考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