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执行难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执行难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执行难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执行难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执行难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长期以来,人民法院“执行难”一直是影响我国司法权威的重要问题,也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执行难问题的产生和存在,是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各种矛盾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不仅严重损害了国家法律的尊严和人民法院公信力,而且极大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甚至导致社会关系紧张、矛盾激化群体上访,直接严重影响着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因此,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认真分析和解决“执行难”,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执行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努力提高执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全力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进程,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在世纪之案辛普森的案件中,尽管当时所有的迹象都很明显指向就是辛普森杀害了其妻子和朋友,只是在走法律程序的过程中一直无法找到有效的证据,导致这个案件的审判结果一拖再拖,但是最后法院还是宣布了辛普森无罪。在那个时候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被害人的母亲面对媒体平静地说了一句话。“今天正义受到了践踏,人权受到了践踏,但是,我们尊重法院的判决”。不管法院判决的正误,首先在一个法治国家,我们应该尊重判决的权威,不应该把判决当做一纸空文,如果人人都无视法院判决,那我们的社会就毫无秩序可言了。

第一节执行难的现状及表现形式

一、被执行人难找

每一个案件执行立案后,必须先找到案件被执行人。但在执行实践中当事人诚信守法意识缺失,公然藐视法律,不主动履行法定义务,一些被执行人故意躲避人民法院的传唤,为躲避执行而外出躲藏或与执行法院搞游击;有的举家迁移,人间“蒸发”,长期下落不明;更有甚者强力阻碍法院的执行人员进入执行现场,或以上访缠访方式干扰阻挠法院执行,大大增加了执行工作的难度。

二、执行财产难寻

进入执行程序后,一些被执行人仍然拒不履行生效裁决确定的义务,想方设法转移、隐匿财产,造成无履行能力的“现状”。执行财产难寻主要表现在被执行人多头开户,提供给法院的账户多为“空城计”,真正有钱的账户法院难以寻到;被执行人通过化名、挂名置产等手段隐藏财产来逃避执行;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搞假离婚、假破产、假抵押或者通过虚假的

经济往来予以转移,以逃避债务。不动产登记刚刚建立,股票、机动车辆、工商登记等虽然有了制度但不联网,没有达到管理信息化,这也导致了财产难找。

三、协助执行人难求

因本位主义、怕得罪人的影响,具有法定协助执行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不配合,不协助,刁难执行,甚至为被执行人通风报信,帮助其隐匿,转移财产;或者重复查封,扣押,冻结人民法院已经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标的物,划拨人民法院冻结的款项。当前法院虽然与纪检机关、综治部门、行政执法机关以及银行等社会机构建立了一些执行联动机制,但执行联动机制运转不畅,缺乏更为具体的操作平台和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尤其是没有真正实现信息共享,机制运行效果不能满足执行工作的需要。沟通查询难、协同联动慢,直接影响执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应执行财产难动

这主要表现在被执行人肆意撕毁人民法院的查封令,扣押令,擅自处理应执行的财产;把应执行财产混同为或谎称为国家不予强制性执行的财产,如股民保证金,军费,职工养老金等;暴力抗拒执行,殴打,围攻,非法关押执行人员,这是抗拒执行的极端表现。

五、地方保护主义

在不同的地区,都有各大企业引领经济的发展,但企业内部中的民事案件一旦发生,当地的执法部门可能会因为经济利益而选择庇护该企业,共同勾结,导致事情的恶化,该受到补偿的当事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权益保障。所谓的地方利益关系网,主要是由于一些偏远的市区整体文化程度不够,局限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不能把眼光放长远来考虑问题,一旦外地的执法部门加入其中,当地的执法机构就会和责任方一起来隐瞒真相以逃避惩罚,共同抵抗民事责任。1

六、金融行业存在问题

金融制度不健全,金融监管不够,大量资金往来缺乏监控。2社会上有大额现金交易,

这样就使得义务人的财产难以控制。金融业发展也与执法部门的经济收入挂钩,经费的多

少决定着整个部门的生活水平,在这种设计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很少有法院积极配合外地

1陈明,关于“执行难”问题成因及对策的思考[J]《山东审判》,2016,32(5):99-103

2景汉朝,卢子娟《执行难”及其对策》法学研究2010(05)、向飞鹏《浅议执行难的原因及其完善》知识经济,2010(24)

部门向当地企业大户实施惩处,这种因小利危害社会的行为应及时予以制止,并杜绝再次

发生,整顿国家监督部门的工作力度。

第二节造成“执行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生效的民事判决人民法院不能彻底落实执行是我国法制建设进程中遭遇的一大司法症疾,既削弱了司法的权威和公信力,也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在研究制约执行工作顺利开展的问题上,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执行难”问题的“罪魁祸首”:

一、群众法律意识薄弱

一方面,法制建设不够完善,法律的权威性还没有深入人心,群众对法律半知半解,无敬畏之心;另一方面,群众对执行人员的工作性质没有清晰的认识,对执行人员存在误解。在我国,执行的对象有相当一部分人群是一些下岗工人、农民、外来务工者人员等生活在社会底层或低层的弱势群体,文化程度低,缺乏相应的法律文化知识,判断是非多凭借自己的价值观和好恶,对自己所为之行为不能作出正确的法律价值判断。

二、缺乏科学合理的执行体制

缺乏科学合理的执行体制,也是造成执行难的原因之一。近年来,人民法院在执行制

度机制建设上做出了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理顺执行工作的管理体制,发挥执行

队伍的整体效能还是存在差距。3从目前来看,在执行权的科学配置和分权之约方面,在重

点环节和社会监督方面,在工作质效管理方面,有的还缺乏有效的制度,有的还缺乏有效

的制度,有的虽然已经建立制度但是执行的还不够到位,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着力加强、

重点改进。

三、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合作

为了提高效率,司法机构被分成很多的部门,各个部门之间都有自己不同的行政事务,

但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社会关系复杂多变,以及部门职权交叉、部门职责不够清晰以及

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单一部门独立处理事务多有不便,越来越凸显了协调合作的必要性。

协调合作确实帮助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也萌芽了诸多问题。首先是协调合作的时效性问题。

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还不够完善,使得政府部门在协调合作的过程中无具体的法律法

规可供参考,办事效率不高,拖延司法执行的时间。再者是在协调过程中,各部门没有摆

好自己的位置,领导个人的意见取代了部门间的平等协商,严重影响了其他部门参与协调

合作的积极性,用行政命令的手段解决问题,缺少有限的交流,造成各部门间相互推诿,

执行工作难以开展。4

四、法院自身的问题

法院自身存在问题。造成执行难的问题,法院自身的问题不容忽视。具体来说,就是人民法院的执行力量不足,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特别是在与法律知识和专业水平这一方面的要求差距甚大。还有的执行人员职业素养不够,滥用职权,暴力执法,严重影响了执行人员公正公平的形象。物质装备条件较差,不能适应执行工作的需要,执行软、执行乱、执行慢等现象客观存在要有的据以执行的法院裁判不公,仲裁裁决错误,行政决定失准,给执行工作增加了难度。

第三节破解执行难的对策

一、法律层面

(一)加强执行立法,完善执行法律体系

最高人民法院在今年发布了《关于落实“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纲要》,其中第六部分完善执行规范体系,也明确提出“推动强制执行单独立法进程”。司法体制改革如火如荼,我们应当以此为契机,学习借鉴先进国家执行立法的经验,从我国国情出发,对我国现有的执行法律体系梳理、整合,建立强制执行法,明确执行程序、规范执行措施、完善执行救济、加强执行监督,打击惩戒违法者,方便执法者有章可循。

(二)加大基层普法力度

在实际的人民法院执行过程中,社会环境同样对于执行效果有着重大的影响。随着我国法治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而案件的种类也更多,为了能够实现人民法院执行环境的优化,保障执行的顺利实施,就应当从营造良好的执行环境角度入手,不断加大基层普法的力度。5对于法律内容和执法理念进行宣传,能够充分的调动起社会群众的力量,4徐超华《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问题初探》武陵学刊,2013年3期。

5李岩,浅谈基层人民法院民事执行难问题的原因及对策[J], 科技信息,2010,04(31) :808.

并扩大当事人在人民法院执行中的参与力度,在获得当事人的支持与理解的同时,能够提高执行的效率,并增强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能够有效的提升人民法院的社会公信力,从而促使当事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对于推动我国社会的法治进程来说也有重要且积极的作用。

二、制度层面

(一)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体系

破解民事执行难首先需要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体系,这是破解执行难问题的治本之策。要加快全国统一的个人企业联合征信系统,6尽快实现工商、税务、住建部、车管所、海关、司法、金融等部门和各类行业协会信用信息系统的关联与共享,并由政府牵头依法向社会公开披露。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无法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的难题,从源头保障法院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二)对于惯性“老赖”应该专门设置一些惩罚措施

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7月出台《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以来,在挤压失信被执行人生活和活动空间方面是有一定的成效的,但还是成效甚微,因为真正的“老赖”们在如何逃避执行、如果转移和隐匿财产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套路,这些已行措施的程度已经不足以真正意义上约束他们,所以对于这些“惯犯”一定要设置更为严厉的惩戒措施。7(三)杜绝政府对执行的不当干预

1.要继续贯彻落实依法行政。把政府的行为纳入法治轨道,对于干扰执行工作的行政人员要加大处罚力度,使他们不能伸手、不敢伸手。

2.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强化执行案件异地管辖。只有坚定地推进法院人事制度改革和经费改由中央财政统一拨付才能公正执法;登封市人民法院以下做法值得我们参考,即在充分尊重申请人选择权的基础上,除婚姻家庭、赡养、抚养、继承及小额标的外的其他类型案件实行异地执行,被执行人为特殊主体和超过六个月未执结的案件一律异地执行,以突破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的藩篱。

3.建议将行政机关支持法院执行工作的情况纳入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的考核范围,严明奖惩,以推动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完善执行联动机制

6李浩东李宏伟,民事执行难成因及其对策研究[A],《法制与社会》, 2016(31)

7刘乙璞,浅析我国民事执行困难的原因与对策[A],《人力资源管理》, 2016(6) :254-255

执行联动,顾名思义,就是要联合行动。建议由地方党委总负责,法院牵头,加强部门间的执行联动,充分发挥公安、银行、房管、工商、土地、纪检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各部门务必要明确联动单位责任、义务、法律后果,制定各种联动机制的操作流程和实施细则,积极支持和配合法院各项工作。各级党委也应把各部门执行联动机制的运行情况纳入部门考核范畴,确保配合协助措施落到实处,形成全社会共享信息、联动执行的良好局面。

(五)建立规范的监督机制。

在法院外部,要形成以检察院为首的社会监督机制,加大对执行工作的监督力度,及时发现案件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有效的进行纠正,这样才能使执行法官在执行工作中做到真正的公正、合法、合理,降低执行工作的腐败性和错误性,形成真正的监督机制。8

三、法院层面

(一)加大对执行工作的人力、物力的投入

各地法院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每年受理案件的数量科学配置执行人员的比例,确保执行人员的数量和执行工作量基本相适应。应尽快制定《人民法院执行员条例》,把执行员从法官任职条件中单列出来,严明职责,实现执行人员的专业化和相对稳定化。同时,还应逐步增加执行工作的经费投入,改善物质装备,如车况良好的优先配置给执行人员办公使用,增加高拍仪、执行记录仪的购买数量,配备 LED 执行情况播报屏幕和协助执行网络建设,大力实施基层执行联络员制度,为解决民事执行难问题提供足够的人力和物力保障。

(二)统一执法机构的管理制度

法院的执法机构决定着案件的最终结果,要不断提升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才能保证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违法现象,对不同地区的法院领导层要定期开展组织会议,交换彼此的看法,通常异地的法院之间沟通不畅,影响民事案件的执行进度,甚至会有上文中提到的责任方与执法部门共同抵抗外地法院的情况,降低了案件的执行效率。9在此,可以设立全国统一的网站来实现不同地区的案件审理与执行,掌握最为及时的执行时间,由上往下分层管理,将责任追究到个人,相互影响,共同实现我国民事管理的统一。

8张佰君,论人民法院民事执行难的原因及破解对策 [A]《吉林大学》,2016

9苗慧,论我国民事执行难的原因及对策[A],《法制与社会》, 2017(20)

四、执行手段层面

(一)创新执行财产查控机制,努力破解执行财产难寻问题

1.创新财产线索网络查控方式

对全国银行存款的查、冻、扣工作实现一体化、全流程、全覆盖,对登记的不动产实现了网上查控功能。在此基础上,由专人负责录入被执行人身份证号或组织机构代码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号,由专人核查全国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全国执行网络查询系统能够快捷、准确、高效查询被执行人财产。

2.探索委托调查、悬赏举报等财产线索发现方式

在推行执行财产网络查控、落实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委托调查制度,根据当事人意愿和案件情况灵活使用悬赏举报、委托审计调查等制度措施,努力形成主体多元、渠道多样、功能互补的执行财产线索发现机制。

(二)创新执行财产处置机制,努力破解执行财产难动问题

1.创新大额不动产析产执行方式

目前诸多执行案件中涉及财产标的为整栋写字楼、建筑等不动产,标的数额巨大,但不动产权属登记证书只有一个,对这些资产整体查封往往会影响这些资产整体效用,对此,我院积极创新执行理念与方式,与住建部门、规划部门、不动产事务登记部门等机关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协商,探索出一条对明显超标的财产进行析产,将大权属证书变为多个小权属证书,并按照债权比例查封执行的财产执行方式。

2.创新财产交付第三方托管的执行方式

针对交付和返还特定物执行案件的性质和特点,在各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在特定物存在法律争议未经诉讼解决的情况下,创新引入中立第三方接受托管的执行方式,最大限度化解执行双方的矛盾,确保案件执行程序的有序推进。

3.创新司法拍卖的财产处置方式

与中国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在评估拍卖程序中引入融资贷款机制,共计向竞买人发放贷款,有效提高财产拍卖成交率和溢价率。在上级法院的统一部署下,加强法院司法拍卖网络平台建设,增强司法拍卖网络平台在大数据分析、精准投放以及对外推介等方面的能力,确保拍卖信息及时推送潜在竞买人,保证竞买人的数量规模。

4.创新债权人会议参与执行财产分配的方式

在申请执行人数量较多,被申请执行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债权人的案件中,在完成优先债权执行后,针对普通债权的财产执行问题,我院探索执行案件的债权人会议制度,明确债权人按照债权比例参与剩余财产的执行分配原则,最大限度地保障执行清偿工作的顺利推进。(三)创新执行案件分流退出机制,努力破解执行案件出口不畅问题

1.探索执行财产重组方式

针对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部分被执行企业出现暂时性经营困难,现有资产不足以清偿申请人债权,如果强行对这些企业资产进行执行,不仅不能全额实现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反而有可能造成被执行企业破产的情况,我院召集各方当事人进行充分的沟通协商,促成各方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暂缓执行程序,有针对性地制定资产重组计划,创新资产重组方式,盘活资产市场价值,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当事人的权益。

2.探索建立并严格规范无可供执行财产案件退出及恢复执行机制

严格贯彻落实最高院《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制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管理办法》,严格按照条件和程序,对无可供执行财产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同时将终本案件纳入单独数据库进行管理,畅通恢复执行途径,对于申请人提供财产线索要求恢复执行且经审核符合条件的案件立即予以立案并重新进入执行程序。10

3.探索建立执行与强制清算和破产程序的有序衔接机制

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对丧失经营能力的“僵尸企业”,在执行审查中发现资不抵债的案件,积极稳妥启动执转破程序。

第四节结语

民事执行难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不是法院一家就能解决的事情,其最终解决依赖于我国政治文明、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各项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们既要认识到民事执行难问题的现实紧迫性,又要正视它的长期性、复杂性,求真务实,循序渐进,不畏艰辛,攻坚克难,力争早日解决民事执行难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明,关于“执行难”问题成因及对策的思考[J]《山东审判》,2016,32(5):99-103

[2]景汉朝,卢子娟《执行难”及其对策》法学研究2010(05)、向飞鹏《浅议执行难的原因及其完善》知识经济,2010(24)

10邱孟洁、杨晓海《关于构建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退出机制的思考》,载湖南法院网

[4]徐超华《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问题初探》武陵学刊,2013年3期。

[5]李岩,浅谈基层人民法院民事执行难问题的原因及对策[J], 科技信息,2010,04(31) :808.

[6]李浩东李宏伟,民事执行难成因及其对策研究[A],《法制与社会》, 2016(31)

[7]刘乙璞,浅析我国民事执行困难的原因与对策[A],《人力资源管理》, 2016(6) :254-255

[8]张佰君,论人民法院民事执行难的原因及破解对策 [A]《吉林大学》,2016

[9]苗慧,论我国民事执行难的原因及对策[A],《法制与社会》, 2017(20)

[10]邱孟洁、杨晓海《关于构建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退出机制的思考》,载湖南法院网

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及对策分析

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及对策分析 Enterprise staff training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摘要:辽宁北方实验室有限公司作为省内IT行业的领军企业,面对行业技术发展日 新月异,市场对产品、服务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竞争日益激烈的现状,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职业技能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企业通过进行有效的培训,以此来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产业技能和品行道德,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在行业中形成核心竞争力。但在企业实施培训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培训效果事倍功半的现象。 企业虽然认识到员工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在培训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却面临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培训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力图提出解决方案,以推进企业培训工作水 平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培训;现状;对策分析。 1. 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及问题分析 1.1企业员工培训现状 现阶段企业人员流动性大,与企业的不能开展有效的培训工作有很大关系,企业内部各事业部普遍存在重使用人才,轻培养人才的情况。长久以来,企业内的培训形式仅限于岗前 培训、在岗技能培训等简单的培训,缺乏系统的培训计划,没有针对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结合各个员工的特点做出较详细的人员培训规划。由于IT行业的独特性,需要企业员工不断推进技能的进步,不断提高知识水平,但是企业没有依据员工的需求指定相应的培训计划,让企业员工失去竞争的优势并对自我发展失去信心,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工作,员工自然会产生消极情绪。针对这种情况,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说,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将日益重要起来。员工能够在企业得到持续不断的满足需求的培训,将对员工的稳定性起到至关重要 的作用。 目前企业培训主要对象分为三类:一类是企业现有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对这部分人的培训主要集中在管理与技术技能的进一步提高;一类是即将进入企业就职的高校学生,对于即将进入企业就职的高校学生的培训主要是职业道德培训和岗前培训。一类是即将进入企业的有工作经验的管理和技术人员,针对这类人员的培训主要集中在职业道德和企业规章制 度方面的培训。表面上看企业中各个层次的员工都接受到了应有的培训,但是由于培训没有针对性,员工无法提高知识水平和岗位技能水平,培训的效果往往却是事倍功半。 1.2现阶段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企业虽然意识到培训的必要性,但重视程度不高,执行情况较差。 目前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虽然制定了整体的员工培训计划。但是在

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生活情况进行调查,列出调查对象、内容及其调查方法,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利弊,然后分析了对大学生的上网情况及对网络的认知,进而分析其原因及影响。通过调查提出几点关于消除弊端的建议,最后加以总结。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网络学习影响对策 一、调查背景 近几年随着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网络中心、数字图书馆等信息化机构在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促进在校大学生有效学习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校园网给在校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各种有用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利用网络学习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然而信息化环境建设的高成本投入与信息化教育的目标是否成 比例?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否充分发挥了其强大的教育功能?大 量调查结果值得我们深思,一方面,聊天与游戏基本上成了目前在校大学生上网的主旋律。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深入,网络中心、电子阅览室、计算中心等信息化部门已融入普通大学校园中,大学生可以 在多种场所方便的接触网络;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正确引导和科学管理,致使高校中网络强大的教育功能被其娱乐应用给掩盖了。高校中 网络设施倘若仅仅用以为大学生们提供游戏、聊天等娱乐活动,这必将远远的偏离教育信息化的初衷。那么,导致大学生“玩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

大学生自身比较浮躁还是我们教育本身出了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在校大学生是一支不断壮大的网名群体,而且他们也是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力量,研究他们在网络学习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提高在校大学生网络学习技能的对策,对于促进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养,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调查时间:2010年10月12—16日调查地点:中国矿大南湖校区调查对象:矿大在校大学生(不分年级),其中男生占52%,女生占48%。调查内容上网时间、上网费用、上网目的、因上网缺课现象、上网对学习影响、对网络交际的认识等。 调查方法:①问卷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随机抽样调查方式进行。发出调查表200份,回收150份,回收率75% 经核查, 收回答卷的有效问卷为100 份。 ②访查法。通过对部分高校学生的交流和了解,进一步结合数据分析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 三、调查的目的、意义为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状况,加强大学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为师生提供更多网络教学交互平台,引导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对中国矿大在校大学生网络学习、网络娱乐、网络参与等网络应 用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50份有效问卷。在此基础上,结合个别随机访谈和组织座谈,并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中国矿业大学在校大学生网络生活的调查与分析,不仅可 以发现目前大学生网络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而且就这些问题提出相 应的解决对策,来促进矿大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

浅析因邻里纠纷而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执行难的成因及对策

当前,在我国农村地区因邻里纠纷而引发的人身赔偿案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如河南省罗山县法院20xx年上半年受理此类案件35件,其中刑事附带民事的有15件。这类案件大多是因农忙用水、邻里关系等琐事引起的,且此类案件赔偿数额小,多则千余元,少则几百元。这类案件执行标的虽小,但由于双方对立情绪特别大,执行起来并不容易,往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浪费大量执行资源还不一定执结。处理不当甚至有矛盾激化的可能。这种现象由诸多因素造成,究其原因,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类案件执行难的成因。一、被执行人法制观念淡薄,思想觉悟低。这类案件的被执行人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文盲或半文盲,法律素质差,思想觉悟不高。具体表现是,把对申请人的对立情绪,转化为对执行人员的抵触情绪。对执行人员要么躲避,要么胡搅蛮缠,对送达的执行通知书及传票概不签收,置若罔闻,既不到庭又不履行义务,千方百计逃避执行。以上行为客观上给执行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被执行人争强好胜,爱面子。 这类案件的被执行人往往非常爱面子,总认为输官司是件丢人的事,面子上过不去,觉得在乡亲面前抬不起头。基于这种想法在行动上就表现为对抗执行,拒不履行义务,让申请人赢了官司赢不了钱。 三、被执行人无固定收入且流动性大。 被执行人除农忙季节在家外,平时外出打工者居多,当事人难找,财产难寻。法院一旦将执行通知书送达后,被执行人就故意躲藏起来,与执行人员捉迷藏,债务人在哪里,财产状况怎样,不仅法院找不到,债权人自己也不清楚。还有相当一部分被执行人在诉讼期间预期要败诉时就开始挖空心思地隐藏、转移财产,把对申请人的对立情绪,转化成对执行人员的抵触情绪,让申请人合法权益得不到实现。 四、受不明事理好事的人不负责任言论影响。 当前在农村还存在着这么一小部分人,他们对法律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自认为自己很有学识,好管闲事乱参谋。被执行人经这些人点拨后,往往会把诉讼、执行程序、实体问题混为一谈,千方百计挑程序上的毛病,找借口拒不履行义务。五、倚仗权势,有恃无恐。 这类案件有些被执行人往往都有在当地比较有权势的亲戚支持。这些亲戚基于情面的考虑,不做正面工作,不是去劝被执行人履行义务,而是在背地里出主意想办法对抗执行。有的公开替被执行人讲情,干扰执行工作。这在客观上纵恿了被执行人,使其有恃无恐,造成执行难的又一重要因素。 六、有个别案件在审理环节存在一定的瑕疵,使被执行人自认为裁判不公,从而拒不履行义务。 审理上实施新的举证规则后,难免会对举证能力差的一方当事人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加之人身损害案件本来取证困难,这样以来难免会造成判决所认定的法律事实与客观事上有一定的出入。这种现象在法律上允许存在,但对败诉一方当事人来讲会认为法院裁判不公,从而不服判决拒不履行义务。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在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法制宣传,力求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 通过具体案件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以案释法,提高被执行人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意识。对那些采取拖、赖、躲、逃等手段消极抵抗执行的被执行人,多做说服教育工作,让其知道不自觉履行生效裁判的法律后果,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履行到期债务。对有部分履行能力或确定一时难以履行的,可坚持以实际情况出发,区别不同情况,可召开申请人、被执行人座谈会,在法院主持下达成执行和解,从而达到化解社会矛盾作用。 二、坚持思想开导,说服教育,力求被执行人自觉履行。 执行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思想性很强的工作,被执行人拒不履行义务的原因很多。我们在执行

执行难及其对策

“执行难”及其对策 景汉朝 卢子娟 内容提要:执行难应当是指按照法律规定应当执行、可以执行的案件难以执行。在现阶段,执行难有其必然性,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缘关系”和“人缘关系”的干扰。解决的方案,是实行在高级法院辖区内对不同的案件采取委托执行、异地执行、交叉执行、提级执行和统一执行制度。而要彻底解决执行难问题,则有赖于改革司法体制,消除司法权地方化,切断法院、执行人员与当地政府、周围环境之间非必要的联系。 关键词:执行 问题 对策 当前,“执行难”问题非常突出,〔1〕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同时也是困扰法院工作和影响司法公正的重要因素。从去年“执行年”以来,〔2〕“执行难”问题得到了初步缓解,在社会上形成了较好的影响。但是,解决“执行难”是个大课题,决非朝夕之功,其中许多基本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如究竟什么是“执行难”?导致“执行难”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么?解决“执行难”应当采取哪些对策等等。本文试图在这些方面作一探讨。 一 究竟什么是“执行难”?这是解决“执行难”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而实际上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比较准确的答案。社会上理解的“执行难”和法院、执行人员讲的“执行难”,其含义有较大的差异。社会公众尤其是当事人,站在维护和实现自己合法权益的立场上,认为凡是合法权益都应当无一例外地予以保护和实现。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调解、裁定所确定的当事人的权益,更应当全部“兑现”。凡是没有“兑现”的,无论什么原因,都属于“执行难”。这其中有些应该中止执行、终结执行,甚至是不予执行,有一些义务人根本就没有· 124· 〔1〕〔2〕1999年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国法院开展“执行年”活动。从此全国各级法院开展了大规模的以清理执行积案为主要内容的“执行年”活动。据有关部门透露,到1999年6月底,全国法院系统未执行案件达85万多件,涉及标的金额2590多亿元。引自金永熙:《法院执行实务新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486页。 景汉朝,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生;卢子娟,河北电视台总编室副主任,主任编辑。

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

安全生产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现阶段我国的安全生产,突出表现为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与依然严峻的现状并存。在对安全生产形势的分析判断上,一定要坚持两分法,两点论,既要看到发展中的一面,又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从整体上有宏观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客观地认识分析安全生产现状,在此基础上,文章针对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的相应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实施这些措施改善现状,逐步提高,最终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关键字:安全生产现状分析,安全法律体系,安全理论体系,安全问题,对策与措施 Safety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Yang XiaoChen (THE FOURTH CONSTRUCTION CO.,LTD. OF CHINA ELECTRONICE SYSTEM ENGINEERING, Shijiazhuang 050018) Abstract: 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China's security at this stage of production,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for the overall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trend toward improvement in the status of co-existence and is still grim. In the safety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on the judging, we must insist on two points method, two points, we must see the development side, but also aware of existing problems, while also there is a whole understanding of the macro the only way to understanding of scientific and objective analysis of production safety situation, on this basis, the article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security weaknesses and highlight the issue of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the corresponding analysis of the discussion,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tatus quo, and gradually improved, eventually of long-term stability of production safety. Keywords:Analysis of safety, security, legal system, security, theoretical system, safe operation of the mechanism, security issues, measures and measures 1引言 改革开放后,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从原来被认为是局部的、个别的问题逐渐转变到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安全生产工作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新方针,它适应了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新要求,是不同利益主体对待安全生产的态度和行为的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深刻认识安全生产现状显得极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集中力量,集结各类资源办大事,攻克安全生产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总结我们自己的实践经验可以更好的认识把握安全生产规律,为安全生产现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确切有效的措施。 2安全生产现状分析 2.1安全生产现状发展中的一面 2.1.1现阶段我国的安全生产现状突出表现为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 继2003年出现事故总量下降的“拐点”之后(下降1.9%),2004年、2005年分别下降0.2%和7.1%。今年第一季度全国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3.6%和15.9%。今年上半年中国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257起、死亡306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比去年同期降低21.41%和21.74%。其中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事故10起,死亡46人,事故起数比去年同期下降33.33%,死亡人数比去年同期下降14.81%。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建筑施工、水上交通、铁路交通、道路交通、火灾等事故,都有幅度不等的下降。全国安全生产取得了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特大事故起数同比“三个下降”的较好成绩。李毅中表示:随着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化工作的推进,我国到2020年安全生产要实现根本好转。 2.1.2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逐步健全完善 目前已有一部主体法即《安全生产法》。《劳动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海上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

G公司员工培训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 G公司员工培训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姓名: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G公司员工培训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竞争的核心早已从早期的效率竞争转变为人才的竞争,其实质就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潜能充分利用的竞争。培训作为开发人力资源的基本手段,已突破其原来的教育意义,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G公司员工培训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相关培训理论,在充分研究G公司培训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这对于解决G公司培训面临的问题,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司的稳健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1引言

员工培训与开发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使员工迅速适应新的竞争形势;可以提高企业竞争的软实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本文将从G公司员工培训现状及成因、培训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对策入手,进行初步分析与研究,以期能对改进G公司员工培训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参考价值。 2 培训概念及意义 2.1培训的概念 培训就是给新雇员或现有雇员传授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1]。所谓员工培训,是指一个组织通过教学、案例分析或实际操作等方式,提高和改进员工的理念、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使其按照组织的要求和发展目标,完成和改进本职工作并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2]。 2.2培训的意义 2.2.1 为企业造就人才,增加人力资本存量 企业研究经济增长问题若单从自然资源、实物资本和劳动力等角度,已不能正确解释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起重要作用的是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现代企业的竞争,已逐步转变为人才的竞争。但是,人力资本的获取不是无代价的,它需要资本的投入,在企业中并非一切人力资源都是人力资本,只有通过一定的投资方法——培训,才能使掌握知识技能的人成为企业一切资本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本。 2.2.2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就企业而言,对员工培训得越充分,对员工越具有吸引力,越能发挥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培训不仅提高了员工的职业技能,而且提高了员工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对工作目标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2.2.3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 不少企业采取自培和委培的办法将培训融入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是一种以价值观为核心对全体员工进行企业意识教育的微观文化体系。企业管理人员和基层人员认同企业文化,不仅会自觉学习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而且会将这种自发主动的学习与创新精神不自觉地带到企业的工作环境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在这个过程中,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创新意识、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为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双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目录 中文摘要 (Ⅰ) Abstract (Ⅱ) 1前言 (1) 1.1问题的提出 (1) 1.2文献综述 (1) 1.2.1参照依据 (1) 1.2.2有关体质测试指标的解释 (2) 1.2.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指标与分值设定 (4) 1.3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前景 (4) 1.4研究的意义 (5) 2研究对象、研究的步骤,研究的方法 (5) 2.1研究的对象 (5) 2.2研究的步骤 (5) 2.3研究的方法 (5)

3调查结果与分析 (7) 3.1五项测试指标的数据统计分析 (7) 3.2 05年与09年初一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对比 (10) 3.3初三学生三年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对比 (10) 3.4近几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变化情况 (10) 3.5问题的讨论 (11) 4结论 (13) 5建议与措施 (14) 6参考文献 (17) 7附录 (20) 7.1附件一 (20) 1.前言 1.1问题的提出 自2007年4月29日全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来,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掀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阳光体育活动的高潮。这一活动贯彻课程改革的理念,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加了广大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极大的丰富了的体育活动容,有力的提高了广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使各地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有了明显的改善。“每天锻炼一小时”这个为提高青少年体质而开出的“药方”,在其它因素和基本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参数的变化能反映学生体质状况的变化趋势。 学生体质状况的测试成绩是教学成绩考核的重点指标。广大体育老师在考核中发现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速度不理想,并不能达到三年使85%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及格线以上的预期目标,这是因为在开展各项体育活动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制约性环节。为了更好的加快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而制定了本课题——市区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将近几年中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的变化情况作为分析参数,结合调查问卷、走访、观察等形式来了解市区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情况,旨在解决学生体质状况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作出评价,并针对具体薄弱环节展开对策研究,为进一步加快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服务。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作为体育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深入了解阳光体育的涵,加深对体育教学的研究与创新,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1.2文献综述 1.2.1参照依据 本文中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理解主要依据各大专著,健康一词前加定语体质,使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区分开来,认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涵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同时认为阳光体育运动的概念主要是基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出的,以上专家对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有基本相同的见解。 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成为发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措施,本文参考了各地区围绕学生体质健康所发表的各类文章,如《为何60%的学生锻炼不足》,《中小

执行难问题现状成因及解决办法

执行难问题的现状、成因及解决对策 一、法院执行难的背景 执行难是指由于执行人员的在因素、执行环境的外在干预、以及被执行人的执行能力、法律素质等综合因素,所造成的执行案件在执行过程中的阻力。执行难问题,是随着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而出现的,不少纠纷难以在基层得到解决而逐渐进入司法领域,需要法院进行裁判和执行。受体制、制度等各种因素交错作用的影响,执行难的问题开始出现并日益突出,逐步演变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成为法院需要着力解决的难点问题。执行难问题,不仅困扰了法院自身的工作,也使社会各界对司法权威产生了疑虑。 二、法院执行难的现状 (一)公民法制观念淡漠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观滑坡,没有在全社会普遍形成靠诚实信用经营的价值观念。相应的法制面的发展没有跟上,守法经营的观念很差,大量的债务人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淡薄,逃债、废债、赖债的思想重。认为赖债不会坐牢,有的债务人甚至目无法纪,视法律和法院判决书为儿戏,公开肆意对抗法院执行。有些个人经法院多次传票传唤才到局,最后使法院不得不加大执行力度,强制其履行义务。这是“执行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有一些是涉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执行案件

这类案件被执行人差不多都是判处有期徒刑入狱进行劳动改造或本人基本没有履行 能力,其家庭经济条件有限,赔偿能力低下,而赔偿的数额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几十万。这一类案件也加重了执行的负担。 (三)被执行人难找 一些被执行人欠债后,为躲避执行而外出躲藏或与执行法院搞游击,这些被执行人大都有能力履行,却不愿意履行,采取各种手段与法院软磨硬顶,你发传票他不到,发限期履行通知书他不理,经常使案件并没有实际解决,而且还加剧了法院执行工作未来的压力。 (四)被执行财产难查 为逃避执行,被执行人以各种手段千百计转移、隐匿、消耗其所有的财产,达到不履行或少履行其应履行的债务的目的。有些案件的被执行人甚至在诉讼乃至仲裁阶段就开始转移、隐匿财产,一旦进入执行阶段,早已是人去楼空,财产踪影难觅。 (五)执行财产难动 一面,一旦查找到了被执行人的财产,被执行人、案外人以各种理由提出执行异议;另一面,不少涉及不动产的案件,由于现行法律规定的局限而不能实施拍卖、变卖等强制执行措施。由此,多案件因难以执行而被拖延积压。 (六)立法滞后 强制执行面的法律规定、制度不健全,束缚了执行人员的手脚,限制了执行工作的力度。还没有专门的强制执行法,民事诉讼法涉及执行程序的条文远远不能适应执行工作的实际需要。现行的法律条文,赋予法院执行的措施少、手段弱,无法对付恶意赖债、逃债

浅析执行难的原因与对策发展与协调

浅析执行难的原因与对 策发展与协调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公 司诉讼 理由 是什么 浅析执行难的原因与对策 鲁开凌韩宁徐英杰执行难已成影响我国司法权威的一大问题,近年来,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的不满和意见很大部分来自执行工作,各级人民法院虽几经努力,通过采取执行大会战,集中清理等各种形式,不断探索执行方式,不断强化执行工作力度,执结了大批积案,但往往因为未有针对问题的症结所在,执行难的问题都始终没有因此得到根本好转,导致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失去了信心甚至不再相信法律的公平和正义,在经济发展一日千里的当代,执行难已日益成为拖慢法制建设的后腿,已经影响了社会的稳定甚至危害到经济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本文拟从执行难产生的背景、原因,初探解决执行难的对策。 一、所谓的执行难是指:法院作出的已生效的民事及行政法律文书,无论在法理上还是在可操作性上都具有可执行性,但是因为各种人为因素而造成暂时甚至永久性的失去被执行可能的情况。 通俗地说,“执行难”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即“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

1、“被执行人难找”主要表现为:在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被执行人故意躲避人民法院的传唤,有的拒绝接受人民法院的执行通知书,有的举家迁移,长期下落不明;军警所属公司、企业拒绝甚至以强力阻碍法院的执行人员进入执行现场。 2、“执行财产难寻”主要表现在:被执行人多头开户,提供给法院的帐户多是“空城计”,真正有钱的帐户法院难以查到;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搞假破产,假抵押或者将财产通过虚假的经济往来予以转移,以逃避债务。 3、“协助执行人难求”主要表现在:具有法定执行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不配合、不协助,刁难执行,甚至为被执行人通风报信,帮助其隐匿、转移财产;或者重复查封、扣押、冻结人民法院已经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标的物,划拨人民法院冻结的款项。 4、“应执行财产难动”主要表现在:被执行人肆意撕毁人民法院的查封令、扣押令,擅自处置应执行的财产;将应执行财产混同为或谎称为国家不允许强制执行的财产,如股民保证金、军费、职工养老金等;暴力抗拒执行、殴打、围攻、非法关押执行人员,这是抗拒执行的极端影响表现。 二、造成执行难的原因 (一)立法上的缺陷 对民事主体特别是自然人的资产及负债状况缺乏法律调整,这是造成“执行难”的根本原因,因为这种法律上的缺陷使得《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执行措施可能无法操作。《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二条有关条款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银行、信用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有权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摘要:本问卷以调查高校大学生消费状况为出发点,从390 份调查问卷入手,通过数据分析,对大学生在校的消费形式特点状况等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探讨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从而为大学生的消费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消费水平特点观念规划行为分析;问题探析 1.研究的背景目的及对象 背景: 自中国实行改革30多年以来,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大学生的数量快速上升,以2017 年为例,中国高校在校大学生已达2695.8 多万人,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潜在的巨大的社会群体,并且随着当今网络交通文化的联通,网贷平和信用消费等消费形式的不断涌现,消费的多元性与群体性也日益突出,在新形势下,大学生逐渐的发展成为消费的新生力量,其中产生了许多问题,这就要求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给予更多的关注。 目的: 我国作为一个巨大的消费型社会,消费的供给侧改革和消费的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与以前相比也有了巨大的差异,因此通过研究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总结分析和调查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形式等问题,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具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 研究对象: 以重庆市高校大学生为主,兼有其他部分省市的大学生。 研究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和总体数据交叉方法对大学生的消费问题进行分析,并辅之以统计分法进行验 证。

2 研究方面: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 1.消费水平(高低,影响) 2.消费特点(主要方面) 3.消费理念(思想认识) 4.消费规划(具体模糊) 3.调查数 据:大学生消费水平数据统计

X\Y high 高 medium 中等 low 较低 小计 800元以下 2(5.88%) 7(20.59%) 25(73.53%) 34 800—1300 左右 5(2.51%) 167(83.92%) 27(13.57%) 199 1300—1800 左右 9(9.18%) 86(87.76%) 3(3.06%) 98 1800以上 20(33.90%) 34(57.63%) 5(8.47%) 59 由表一大学生消费水平数据统计来看,以 MEDIUM 中等分析,大学生消费集中在 800- --1800RMB 左右,其中 167(87.76%)占比最高,这说明大学生总体消费水平趋于合理。但高水 平消费占比不容忽视,1800 元以上占比达 57.63%,这从一方面显现出大学生消费多层次,分化 消 费呈现多层次化。大学生月消费达到 800 元 以上的占 90.8%,低于 800 元的占 9.2%, 70%的学生 月消费在 800--1300 元之间,20%的 学生月消费额控制 在 1300 元到 1800 元之间, 10%左右的学生月消费额 在 1800 以上,可见, 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 中间层次的 比重占绝对多数,既反映了我国当前剧烈转型 的社会大背景,也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 1.2 可见, 85%的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 父母供给, 5%的学生靠奖学金,大学生贷款,虽然 10% 的学生自己兼 职,但是比例不高,并且从调查来看,兼职所获收入并不高,并以(家 教,服务员)为主。因此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 在社会的舞 台上。 在对消费水平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对大学生消费对家庭的影响做了分析,大学生的钱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其消费水平会对家庭产生什么影响?,有调查分析显示,大学生四年消 费最低可达 5 万元,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平均每年约一万元的费 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比较高的了。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 应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但物价的上涨,学业支出培养费用的增加,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 的比重虽普遍下降,但下降缓慢且比重之依然较高。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 45% 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 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比 较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高校有 1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 成大学四年的学业。 的情况。 趋向理性的。由右侧表

中小学课外辅导班目前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课外辅导班目前现状分析及对策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小学课外辅导班目前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课外辅导班目前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中小学课外辅导班成明显扩张之势。这一现象的发生,反映了民众对教育有着十分强烈的需要。这种现象事实上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通过这个问题的分析,可以让我们明确学校教育的职责所在,为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中小学课外辅导班现状分析对策 教育事业总是和社会一样,不断有新的现象出现。如果说这几年与教育有关的现象最集中是什么,中小学校外培训算得上是一个明显的现象。 一、中小学课外辅导班的现状 (一)国内中小学课外辅导班现状 1、北京中小学课外辅导班现状 为了了解北京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校外培训现状,笔者通过随机的方式进行了调查。 人大附中是北京最好的一所中学,要参观交流过程中,该校一位领导回答笔者有关问题时认为,他们学校约有八成左右的学生参加了课外补习班! 北京另一所重点中学——101中学,笔者课间随机问了3名初一学生,他们都有参加了课外辅导班!而且是不少于2门。 北京105中初二(6)班一男同学参加物理和数学辅导班,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科的成绩。一学期费用在4000多元,折算单价为120元/小时。 北京市育鸿学校初三(1)班某男同学参加了5门课的辅导班。学费更是高达每节课200多元。该同学还说,他们班还有一位同学根本不来学校上课,每天就在辅导班上课。学校党支部书记、前任校长对于学生参加辅导班持反对意见。她认为教师应当把学生教好。为什么你不能把自己的学生教好不,这是老师的责任所在。她还认为,参加辅导班家长也是不理性的表现,迷信上辅导班的作用。然而,该校一名校领导的女儿曾经请过作文家教,请了一位专家上课。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领导的儿子也一直在上各种辅导班。该院一名研究教育的副教授的幼儿园孩子也在老婆的直接掌控下上了几门兴趣班。 到底北京的中小学校外培训市场如何笔者还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进行了了解。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 究 【摘要】阅读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新媒体给当前大学生阅读带来许多影响,通过对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阅读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调研,进而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科学利用新媒体,端正阅读目的,优化阅读方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大学生阅读能力和品味。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阅读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次会议上宣布:从1995年开始,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每个角落每个人都能读书。”阅读是人类重要的认识活动,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对于大学生而言,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阅读的内容也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特别是以互联网和手机为首的新媒体迅猛发展,对当前大学生的阅读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新媒体阅读在大学生阅读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因此,了解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现状,科学引导大学生开展阅读,是高校科学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

的。 一、阅读的内涵及意义 什么是阅读?阅读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认识活动,是人类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手段。从阅读史前洞穴岩画到阅读甲骨、竹简、丝绸到阅读报刊杂志、图书到阅读多媒体,人类的阅读活动伴随在人类文明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阅读是人从符号中获得意义的一种社会行为、实践活动和心理过程。”在今天,阅读更是借助于各种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载体实现的一种信息知识传递过程。在人类漫长的阅读史中,阅读活动随着阅读符号和阅读媒介的嬗变而变化,阅读的定义和内涵也不断得以拓展、演化。特别是以网络为首的新媒体的出现,人们的阅读环境,阅读习惯,阅读对象,阅读行为与感受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阅读的内涵进一步丰富。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阅读的定义也将继续演变。 阅读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不同类型:根据媒介载体的不同可分为传统纸质阅读、新媒体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根据读者阅读动机和读物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理解性阅读、评介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探测性阅读和消遣性阅读等多种。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

民事执行难的原因透析及解决对策

民事执行难的原因透析及解决对策 作者:汪程发布时间:2010-07-3013:01:39 民事裁判的执行是民事诉讼的最后阶段,是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民事权利得以实现的保证,关系到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其直接目的就在于迫使债务人履行义务,以实现债权人的合法权利。然而,长期以来民事执行难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各级法院,虽然法院系统不断加强了民事执行的力度,但各级法院许多生效的民事裁判文书还是不能最终得到执行,执行难仍是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人们一提到执行难,首先想到的是法院工作做得不够好,因为人们的思维定势中一直认为执行就是法院一家的事。人民群众把对执行难的不满和激愤发泄到法院,使法院成为众矢之的,严重损害了法院的形象。其实,执行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产生执行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攻克执行难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现从“执行难”的危害、成因及对策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达到解决“执行难”问题,维护司法公正 一、民事执行难的危害 民事执行难的危害是极为严重的,其直接危害表现在: 1、损害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法院的判决得不到执行时,法律的准则作用将无从体现。靠国家强制力来实现的判决书如变成“法律白条”,法律的权威与尊严将受到损害,同时损害司法公正和法院形象;公众对对法律的不信任甚至会引发恶性暴力事件,影响社会稳定。 2、扰乱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寻求司法保护,是公民和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盾牌。民事执行难影响到债权人对诉权的行使。债权人付出大量精力和诉讼成本后,如最终结果是“空调白判”,会对司法制度感觉失望和无奈。债权人对司法保护丧失信心时,就可能拖延或放弃诉权,合法权益将无法得到保护。另外,民事执行难又会怂恿债务人消极履行甚至不履行自己的债务。从而在整个经济运行中形成恶性循环,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 二执行难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法院内部的原因。主要表现: 1.执行装备差、人员少、执行经费不足。目前法院执行存在人少案多的矛盾,装备也相对落后。尤其是基层法院,每个执行员每年要承担上百件案件的执行。为了及时执行案件,不得已采取分组形式,如遇到突发事件,往往顾此失彼,穷于招架,甚至受到围攻,案件执行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2.执行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执行法官对自己要求不严,违反纪律,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有的接受吃请、娱乐和钱物,导致在执行中出现失职或滥用职权的情形。 3.审判和执行机械分离,造成审判和执行工作人为脱节,和审判人员“重审轻执”造成的执行难。有些审判人员认为把案件审理好是自己的职责,至于执行人员能否以生效的法律文书为依据执行到位,则与其无关。

当代大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当代大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步入又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发展主力军,在各个方面均体现着新时代的特点。学习当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仍然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之一,用知识武装头脑,努力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现状学习方法 大学阶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特殊阶段和关键时期。由于在大学时期人的思维方式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正在迅速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也随之改变,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小学和中学阶段。同时,大学阶段是人才由“求学期”向“创造期”过渡的关键时期,因此能否在大学阶段进行有效的学习以获得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于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至关重要,这也影响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针对大学生现下的学习情况,我们展开了此次调查,并对此进行分析,结果呈现如下

如上图所示,大概一半的大学生对本专业持满意态度,但也有41%的大学生认为专业较普通,只是为了家庭的希望和将来的就业勉强读书,还有6%的大学生因为是被调剂的对本专业缺乏热情。 其中被调剂的对象中,有近50%希望转专业,以求更好的发展,但也有50%的同学随遇而安,表示愿意留在本专业。 另外,调查反映大学生总体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仅3%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现状满意,近60%的大学生只是认为勉强还可以,甚至有30%的学生完全不满意于现状。

针对以上调查问卷所得数据,分析得到原因如下所示: 1)30%的学生认为大学课程过多、时间分散,原有的学习方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情况而自己又找不到新的学习方式,导致学习零散效率低下,无法及时吸收课堂内外的知识; ;2)近50%的同学认为是周边的学习氛围不好导致的。很多的大学生会把时间花费在恋爱交际上,尤其是电脑手机等网络科技的发展又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诱惑,而他们中大多数又缺乏足够的自制力,容易受外界影响,因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学习上; 3)22%的同学认为是自己不懂得制定学习计划,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虽然大学课余时间相比以前充裕很多,但大多时间都没有被利用在学习上。 4)此外,57%的同学虽然有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由于课余时间经常被占用,他们不得不放弃原有的计划。而问及学习时间被占用的原因,60%的人认为是过多的社团和学生活动导致的,29%认为是课后作业过量的缘故,4%认为学校组织的竞赛活动过多,也有5%的同学是因为兼职繁忙。 针对以上大学生学习现状中存在的部分较为显著的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改善目前大学生的学习状况。 学校方面: 1)从客观方面而言。促进大学生学习进步,改善大学生学习情况,要求深化大学教育改革,控制影响大学生学习的不合理因素,为大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针对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希望学校能适当优化学生课程安排,以及在校园内营造较为浓厚的学习氛围。 2)改善考核制度,严格执行考勤制度,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课堂所授内容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大学生自身方面: 1)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存在学习目标模糊的情况。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动力和归宿,因此我们必须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不断督促自我。同时,同学们应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特点,自主制定合适而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规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