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琴声叮咚》有感_小学作文
- 格式:docx
- 大小:13.13 KB
- 文档页数:1
散文:叮咚叮咚的琴声活动目标:1、学习散文,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主要思想和意境美。
2、激发幼儿尊敬老人的情感,知道在别人困难时,要给予关心,帮助。
3.、培养幼儿的爱心。
活动准备:老奶奶、小南南、蝴蝶、小鸟的图片。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讲讲家里有什么老人,他们和谁生活在一起。
二、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
教师引导幼儿分段欣赏散文,并提问:①老奶奶高兴时,叮咚叮咚的琴声像什么?伤心时呢?②“叮咚叮咚的琴声”给老奶奶的屋里引来了谁?从此小屋里怎么样?③有一天,小屋里发生了什么事?是谁先发现的?他们用什么办法让老奶奶坐起来的?为什么要用这个办法呢?④你喜欢散文里的谁?为什么?你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三、完整欣赏。
教师再把散文完整地朗诵一遍,幼儿可以轻轻地跟着念,教师边朗诵边做一些动作。
四、通过谈话,激发幼儿关心、尊敬老人的情感。
教师:小朋友有爷爷、奶奶或其他老人吗?你知道他们最喜欢什么?教师:你为他们做过什么事情吗?他们心里怎样?你心里也感到怎么样?教师:如果你看到其他老人有困难,你会像散文中的小南南、小鸟、蝴蝶那样帮助老人吗?怎么帮呢?总结:我们要尊敬、关爱身边的每一个老人,热心帮助他人,做一个有爱心的小朋友。
附散文:有一间小屋,小屋里住着一位老奶奶。
老奶奶没有儿子,也没有女儿,屋里那架乌黑乌黑的大钢琴,是她唯一的伙伴。
老奶奶高兴的时候,那琴声叮咚叮咚,就像在唱一支快乐的歌。
老奶奶伤心的时候,那琴声叮咚叮咚,就像轻轻地哭。
叮咚叮咚的琴声引来了小鸟,在窗口唱歌;叮咚叮咚的琴声引来了蝴蝶,在屋里跳舞;叮咚叮咚的琴声,引来了一个叫南南的小男孩。
从此,小屋里可热闹了,老奶奶不再孤单了,老奶奶的琴声,天天都像在唱歌。
后来,那男孩也学会了弹钢琴。
老奶奶生病了,这可急坏了小鸟。
喳喳喳,小鸟叫来蝴蝶;喳喳喳,小鸟叫来了小男孩。
怎么办?怎么办?男孩打开钢琴盖,叮咚叮咚,那琴声轻轻流出来,流到了老奶奶的心里。
小学生成长日记:琴声伴我成长作文600字琴声伴我成长我爱听琴声,每当我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拿起琴弦,弹奏起来。
琴声在我耳边回荡,仿佛可以带我飞到另一个世界。
琴声伴我成长,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
从小学开始,我就对音乐特别感兴趣。
我喜欢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但最喜欢的还是钢琴音乐。
我觉得钢琴的声音很深情,让我陶醉其中。
每次听到琴声,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妈妈,想起小时候在她的悉心照料下,我慢慢长大的日子。
妈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钢琴家,她经常在家里弹奏钢琴,我小时候总是坐在她身边,静静地听她弹奏。
她的手指灵活地在琴键上跳跃,每一个音符都像是她的心声。
她的琴声温柔而细腻,宛如流淌在心灵深处的溪水。
我心里暗暗发誓,有一天我要像妈妈一样弹得很好。
为了实现我的梦想,我开始学习钢琴。
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简单,只要按照谱子上的指示按键就可以了。
随着曲目的难度不断提高,我才发现学钢琴并不简单。
我需要不断地练习,反复琢磨每一个琴键的触摸力度,一遍又一遍地演奏同一首曲目。
有时候,我弹错了音符,甚至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难关。
我从不轻易放弃。
每次面临挑战,我都会镇定下来,调整心态,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反复纠正,直到弹奏得完美为止。
通过不断的练习,我渐渐地能够弹奏一些简单的曲目。
当我成功地弹奏出第一首曲子时,我感到非常开心和自豪。
在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妈妈隐约的微笑。
我知道,只要坚持不懈,我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学习琴声之外,我还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和乐器演奏团。
我们一起排练,一起参加各种比赛和演出。
在合唱团里,我学会了和别人合作,互相配合,一起创造美妙的声音。
在乐器演奏团中,我学会了与钢琴和其他乐器的合奏,感受到了不同乐器声音的和谐。
琴声伴我成长,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都收获了许多。
学琴让我学会自律和坚持,面对困难时,我学会冷静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琴还让我更加懂得欣赏音乐,我可以用琴声表达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别人。
琴声伴我成长,这是我学琴的目的。
琴声叮咚作文800字月光静静地抚摸着大地,周围的几颗星星调皮地眨动着眼睛,一闪一闪地,像是跳动着的拨弦,三界是那么的静,好象万物都沉寂了一般,只有她静静地走来走去那里,独守着这片孤独的天地,突然的一声“叮咚”的琴声,牵动了她的思绪,原来在这个不眠之夜不只有她。
她站起身来,静静地倾听这大提琴这如痴如醉的琴声,这琴声时而欢跃时而深沉,时而又含有淡淡的哀怨,她听着这琴声,预想那时一幅怎样的画面,只要手指轻轻一动,就能奏出世界上以最动听的音乐了,她那么多么希望自己就是那个弹琴的人啊,可是这是不可能出现的事,贫困的生活,以及父母整日每日的争吵让她基本上每天都活在痛苦与煎熬之中,她害怕孤独,害怕分离,更害怕极失去她所拥有的美好的所有,很难有一刻,让她的心灵如此的恬静与放松。
她静静地听着,前臂不由地摆动起来,随着那跳动的旋律,时而缓,时而急,她的心也时而悲时而喜,一曲终了,她露出了满意的笑脸,仿佛那时她的一个杰作似的,只有动听她才弹得出这动人的曲子。
她的眼神日渐地黯淡下来,她哭了。
她无法抑制住内心的悲痛,她爱她的家人,她也爱她的学业。
在学校里,她处处都做得非常积极,时指导老师心目终的宠儿,她的学校也有琴室,但她每当只能偷偷地在室外观看,然后记下每一个音符,在脑海终一遍遍地回放,徒手练习,她不求什么,只求有一天她也能像其他同学一样,用手去触摸那个托盘,然后纯粹地弹首曲子。
可是,这个愿望在我看来她一辈子也实现不了了,那个醉人的大提琴一直驱使着她去寻求去奋斗,可是似乎她寻找额越凑,目标就离她越远,那么的毫不留情……月色依旧是那么地皎洁,巢蛛琴声依旧在那儿叮咚敲击声着,可是,她的心似乎离这叮咚的琴声更了,越来越远……坐在这苍茫的三界,能有那叮咚的琴声伴着她,恐怕这就是快乐她所追求的快乐和恬静,也许她已得到了所有人,也许吧。
叮咚叮咚的琴声散文《关于叮咚叮咚的琴声散文》琴声,那叮咚叮咚的声响,就像山间跳跃的精灵。
它不是简单的音符组合,而是能触动人心最柔软角落的神奇存在。
听,那琴声叮咚叮咚地响起来了。
有时候它像是春雨打在竹叶上,轻柔又富有节奏。
每一个音符就如同那雨滴,从竹叶上滑落,带着清新的气息。
你说这琴声和大自然的声音是不是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呢?就好比画家从山水之间汲取灵感作画,琴师也是从大自然的各种声响里获得了弹奏的灵感吧。
写一篇关于叮咚叮咚琴声的散文,你得先让自己沉浸在琴声里。
这就像品茶一样,你不能只是匆匆地喝一口,而是要慢慢地品,感受茶香在舌尖散开。
琴声也是,不能只是听个大概,要用心去捕捉每一个跳动的音符。
那叮咚叮咚的旋律可能一开始像小溪流水,潺潺地流淌在你的耳边。
你会不自觉地跟着它的节奏晃动身体,仿佛自己就站在那溪边,看着溪水奔腾向前。
你要是写这样的散文,还得注意描绘出琴声给人的情感冲击。
比如说,当琴声变得激昂起来,那叮咚叮咚就像是战场上的鼓点。
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力量,像是勇士们奋勇向前的脚步。
你能感受到热血在身体里沸腾,好像自己也置身于那激烈的战斗之中。
这时候,你的文字就要像火焰一样,热烈而充满激情。
再看那舒缓的琴声,叮咚叮咚宛如夜晚的微风轻轻拂过脸庞。
这时候你会想起很多温馨的画面,也许是母亲温柔的抚摸,也许是爱人在耳边的轻声细语。
在散文里,你要把这种温馨、宁静的感觉描绘得如同身临其境。
你不能只是干巴巴地说“琴声很舒缓”,那多没劲儿啊。
你得像个诗人一样,用富有情感的文字去渲染,让读者看到那柔和的月光下,琴声如丝般缠绕在每一个角落。
在描写琴声的时候,不妨加入一些自己的联想。
就像我之前说的和大自然的联系,或者和生活中的场景联系起来。
比如说那叮咚叮咚的琴声像是老屋里的旧时钟在摆动,每一声都带着岁月的痕迹。
这不仅让琴声有了画面感,还增添了一种深沉的情感。
这样的联想就像给散文加了一把调味料,让它变得更加美味可口。
还有啊,写关于叮咚叮咚琴声的散文可不能忽略琴师的情感。
琴声读后感第1篇:琴声飞扬一.活动名称:让科大琴声飞扬(纳新)二.活动背景新批大学生总洋溢着年轻的活力,充满着狂热的激情,对各新奇的各类社团活动必定踊跃参加,这股不可磨灭的力量定会始我们的社团事业蒸蒸日上,为壮大华彩吉他社团的力量,我社团将于9月开展一次纳新活动,同时也将给我华彩吉他社团增添几分色彩,几分商机。
本次活动作为关键的一炮意义深远商机无限。
三.活动介绍1.活动目的:本次活动本着丰富社团活动纳入新的成员,活跃校园气氛,提高会员的积极性的特色活动。
2.活动时间:2010-9-53.活动地点: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校园4.现场布置:见具体布置5.活动内容:具体详细内容参考活动流程表(待商议)四.资源需求1.场地:操场2.人力:华彩吉他社社团团体3.乐器:吉他等五.活动开展1.工作计划①申请审批:在2010年9月5日前落实策划的审批和场地申请工作(由秘书部负责)②寻找合作组织:在2010年9月5日前落实合作机构及合作项目(由外联部负责)③赞助单位:在2010年9月5日前落实赞助情况(由外联部负责)④筹备资金:在2010年9月5日前落实物资和金钱的筹备工作。
(由财务部负责)⑤现场布置:活动当天由组织部和人力资源部负责⑦人员分工:由人力资源部负责2.宣传计划通过条幅,海报,传单以及设立宣传点等方式对贵公司及本次活动相关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宣传。
横幅在餐厅过道和公寓过道悬挂,一目了然,持续时间长。
海报宣传在全校各宣传栏内张贴中型海报,内容激情充满活力,不失清新高雅,在保证相关活动的宣传的情况下,可以体现赞助商的利益。
设立宣传点向同学们介绍我们华彩吉他社3.商家补偿计划海报宣传海报上商家以赞助商的身份出现,横幅中可以提及商家赞助商等咨询点宣传活动期间可设点接受学生咨询,从而介绍赞助公司或者在节目期间一口头的形式出现来鸣谢等六.经费预算宣传()筹备()七.注意细节及问题纳新的活动要吸引人,将之前活动的照片等材料整理起来做成海报,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吉他社。
四年级语文下册琴声叮咚1优质教案湘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四年级语文下册,湘教版教材中《琴声叮咚》一文。
该文属于第五单元“艺术欣赏”,主要讲述作者在小提琴演奏中体会到美好情感和故事。
我们将详细学习文章第一至三自然段,深入理解琴声美妙之处,以及作者通过琴声传达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课文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琴声美妙。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对美好生活向往,激发学生对艺术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抽象概念,如“琴声如诗”、“旋律如画”等,并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学习作者运用形象语言描绘琴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提琴演奏录音、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卡片、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小提琴演奏录音,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琴声美妙。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感受,引入本课。
2. 课文学习:(1)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生字和新词,查阅词典或相互讨论解决。
(2)课文讲解: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学习课文,分析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3. 例题讲解:(1)分析“琴声如诗”、“旋律如画”等抽象概念,让学生用自己话进行解释。
(2)讨论作者通过琴声传达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情。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仿照课文,运用形象语言描绘一段音乐。
(2)小组内相互交流,分享自己描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琴声叮咚2. 板书内容:(1)生字、新词(2)课文段落结构(3)重点句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新词,并造句。
(2)运用形象语言描绘一段自己喜欢音乐,不少于100字。
2. 答案:(1)略(2)例:我喜欢一段音乐是钢琴曲《梦中角落》。
那如诗般旋律,仿佛让我置身于一个梦幻世界,那里有蓝天、白云、绿草,还有欢快小溪。
每一个音符都轻轻拂过我心灵,让我陶醉其中。
四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琴声叮咚》湘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琴声叮咚》一文。
该文位于教材第五章“艺术之美”,涉及音乐与生活关系,通过对小主人公与琴相伴成长故事,详细描绘琴声悠扬与美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理解琴声与情感联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艺术之美追求。
3. 情感目标:通过故事,使学生体会到亲情、友情及坚持梦想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琴声与情感联系,体会文章中所表达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琴声音乐、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一段悠扬琴声,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琴声美妙。
随后提问:“你们听过琴声?它给你什样感受?”引出本课主题。
2. 课文学习(20分钟):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分析文章结构,指导学生理解琴声与情感联系。
3. 例题讲解(15分钟):针对文章内容设计例题,如:“请举例说明琴声在故事中是如何表达情感。
”通过例题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例题,自主完成一篇小练笔,描述生活中一段美好情感体验。
5. 课堂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练笔作品,互相交流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琴声叮咚》2. 内容:文章结构、生字词、琴声与情感联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我美好情感体验”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琴声与情感联系。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提高他们艺术素养。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艺术之美,如音乐、绘画等,鼓励他们参加各类艺术活动,提升审美能力。
2 琴声叮咚武水小学彭香第一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掌握“滞留、悦耳、钦佩”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有感情的朗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
重点:会读写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难点: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方法:引导合作探究教具:DVD 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
1、利用DVD播放优美的琴声。
教师导入:当我们在春风和煦的日子里,在炎热的夏天,在晴朗的秋夜,在寒冷的冬夜,听到这优美动听的琴声时,我们的心情会怎样?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2、出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琴声叮咚》。
3、学生读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用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①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②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学生按自学要求自学。
3、利用DVD教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①打开DVD的字词盘点学习生字,从生字的读音、笔画、偏旁、结构、组词等方面进行教学。
(特别指导“羡”、“慕”、“暴”等几个字的书写)②打开DVD的字词盘点,学习本课的新词。
从新词的读音、词意、运用等方面进行教学。
重点掌握以下几个词语的意思:滞留:停留不动。
悦耳:动听、好听。
钦佩:敬重、佩服。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凝神:聚精会神。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听DVD朗读课,思考:课文讲一件什么事?2、学生听了DVD朗读课文后,汇报交流的问题。
课文写“我”家斜对面高楼的小姑娘,勤奋练琴,她的琴声给了“我”温暖和鼓舞,让“我”对她充满钦佩、羡慕、感谢之情。
3、师带学生逐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每个自然段,思考:每一自然段讲什么?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5、理清层次,把课文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家斜对面的高楼里常传出动听的琴声。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写“我”对弹琴人充满“钦佩”、“羡慕”、“感谢”之情。
第三部分(第10-14自然段):写弹琴的是一位小姑娘。
《琴声叮咚》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12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弹琴的小姑娘感情的变化,对美的音乐的追求。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情课文内容。
2、借助课外工具、资源,利用小组合作优势探究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对弹琴的小姑娘感情的变化、对美的音乐的追求,对创造美的人的感激之情。
教法与学法:师:读议法。
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文学家陈伯吹先生写的《琴声叮咚》。
(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
1、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将课文读通、读懂,要求学生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反馈质疑。
2、思考: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检查自学情况。
1、尝试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要注意渗透方法。
指导学生用文中关键句子或自己的话概括,语言尽量简洁。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读,并给生字组词。
重点指导读音:“叮、凝”的韵母是后鼻音,“钦、羡”的韵母是前鼻音,可比较认读。
重点指导书写:“慕、暴”是上中下结构的字,要注意它们下边的写法。
3、教师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及教师评议。
4、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反复让学生读词语,并引导理解词语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师及时纠正。
3、引导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和感受,相互交流。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再指生读一读,然后说一说记忆生字的小窍门。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记生字。
3、指导书写。
(1)指名学生上小黑板范写最拿手的生字,然后说一说自己书写时应注意哪些。
(2)学生评议。
(3)学生自由在作业本上书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听写生字词。
读《琴声叮咚》有感
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读《琴声叮咚》有感,感谢您的阅读!
读《琴声叮咚》有感
宜章县进修附小
薛业彤
读了《琴声叮咚》这篇课文,使我受益匪浅。
文中小主角小姑娘为了学会弹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终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文中令我感动的是“夏的黄昏,屋子里还滞留着一股热气。
人们都到街上、湖滨、公园、广场去乘凉,然而在那摇曳着荷绿色窗帘的窗口里,仍然不断地传出悦耳的琴声。
叮咚!叮咚!叮叮咚咚……”小姑娘勤学苦练,在大家都休息的时候,还坐在闷热的家里练琴。
她不怕炎热夏练三伏,这种毅力值得我们去学习。
还有,在寒冷的冬夜,她在大家早躺在温暖的被窝的时候,用那双冻得发红的手去去弹动冰冷的琴玄,为风雪夜归人送来一曲温暖、亲切的曲子。
她是那么刻苦、善良。
看着小姑娘的举动,我脸上感到火辣辣的。
寒假的一天,外面下着小雪,天气变得十分冷。
我正在写英语作业,我的手冻得通红,写出来的英文字母歪歪斜斜。
我不是平心静气完成作业,而是把笔晾在那儿,把手伸进火炉取暖。
我和小姑娘相比,差十万八千里!我不能刻苦面对困难,真是惭愧。
《琴声叮咚》深深教育着我:只要勤学苦练,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