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工具研究与创新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作者:高强,李鹏进来源:《开发研究》2012年第01期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还存在诸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缺口较大、投融资主体单一、投资不平衡、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市场主体地位没有真正体现、城市基础设施商品性体现不充分、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设施维护运作不合理等种种问题,严重阻碍了新时期我国城镇化推进的速度和质量。
因此,必须以投融资市场化改革为目标,通过转变投融资理念,调动生产积极性;通过改革投融资体制,拓宽筹资渠道;通过统筹规划资源,协调发展不同城市;通过重塑投融资主体,理顺产权关系;通过改革价格机制和强化资金管理体制,确保资金合理高效使用;通过创新管理方式,完善管理体制。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F8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1-0117-06一、引言城市基础设施是为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基本条件、保障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工程及其服务的总称[1]。
它既为物质生产,又为人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城市基础设施通常也称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市政建筑和公用事业两类,即自来水、煤气、公共交通、园林绿化、环境卫生、道路等[2]。
1959年Mschauer.Dd对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过专门研究,结果表明: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水和能源供应,对地区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我国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业供求不足,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造成这一状况的直接原因是有效投入不足,即建设资金短缺,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改革相对滞后。
目前,国内学者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融资模式和渠道创新方面。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_国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及制度变迁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发展的重点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迅猛,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模式和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在开放初期,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起步阶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由政府投资来承担。
政府通过国债和发行地方债来筹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建设。
这种投融资模式在那个时期是比较适合的,因为政府具有较高的综合规划和资源调配能力,能够统筹安排资源,完成大型基础设施建设。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政府的资金供给逐渐跟不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开始探索新的投融资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2004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关于在市级以上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广工作的若干意见》,正式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分担政府的投资压力,提高项目的运营效益。
随着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推广,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方式进一步丰富。
除了传统的政府投资和融资外,还涌现出了多种新的融资模式,如BOT(建设-运营-转让)、TOT(建设-运营-转让)、BOOT (建设-拥有-运营-转让)等。
这些融资模式吸引了国内外社会资本的参与,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
此外,政府还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推出了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债券市场等金融工具,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在投融资模式的变迁过程中,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
政府加强了基础设施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了配套的监管机制和评估体系,确保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政府还积极推动基础设施领域的市场化,放开市场准入,鼓励竞争,提高效率。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引导和监督,保护社会资本的合法权益,促进合作双方的利益共享。
提出创新我国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建议
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公私合作模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
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交由社会资本运营,政府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和其他政策支持。
2. 推动市政债券发行:允许中小城市政府发行市政债券,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融资。
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吸引投资者,以获得建设所需的资金。
3. 设立基础设施专项基金:建立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的基础设施专项基金,用于向中小城市提供融资支持。
通过统一管理和运作的方式,提高融资效率和项目的可持续性。
4. 创新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为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
例如,发行面向基础设施项目的专项债券、设立基础设施债权债务置换工具等,以满足中小城市的融资需求。
5. 推动PPP模式:进一步完善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PPP合作模式,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和专业运营商来共同承担风险和分享回报,提高融资效率和运营管理水平。
以上建议旨在为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提供一些创新思路,具体实施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确保合法合规。
交通行业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创新与发展趋势:融资方式创新与未来发展前景引言交通行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投入,传统的融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因此,创新和发展新的融资方式成为了交通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探讨交通行业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的创新与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融资方式创新和未来发展前景。
融资模式创新与发展趋势融资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并且通常具有较长的回收期。
传统的融资方式,如政府财政拨款和商业银行贷款,已经难以满足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需求。
因此,创新融资模式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政府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单纯依靠政府资金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政府应与市场有效结合,开展合作和引导,促进融资方式的创新和发展。
多元化的融资来源除了政府和商业银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来源获得资金。
例如,可以引入社会资本、慈善基金、外资和私募股权等不同的融资渠道,提高资金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发展公私合作模式公私合作模式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可以利用私人资本和市场机制来共同承担基础设施建设的风险和收益。
政府通过与私营部门签订合同,以长期特许经营权和收费权作为回报,来吸引私人资本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创新金融工具的运用随着金融技术的发展,各种创新金融工具的运用也为交通基础设施的融资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
比如,可以采用项目债券、资产证券化、信用增级和绿色金融等金融工具来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
融资方式创新与未来发展前景政府基金的设立与运作政府基金是一种创新的融资方式,用于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基金,并引入其他投资者,来共同投资和运作基础设施项目。
政府基金的设立可以解决政府预算短缺的问题,并吸引其他机构和投资者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融资模式与金融创新在当今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交通网络到能源供应,从通信设施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基础设施建设往往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如何实现可持续的融资模式和进行金融创新,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决定了其融资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一方面,基础设施项目通常具有大规模、长周期、高风险的特点,需要大量的资金在较长时间内持续投入。
另一方面,基础设施的收益往往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但其现金流的产生可能需要在项目建成后的一段时间内才能实现。
这就要求我们在融资过程中,既要考虑资金的充足供应,又要注重风险的合理分担和资金的长期回报。
传统的基础设施融资模式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投入和银行贷款。
政府通过税收收入和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银行则基于项目的预期收益和信用状况,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贷款。
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政府财政投入往往面临资金有限的约束,难以满足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
银行贷款则受到信贷政策和风险偏好的影响,对于一些风险较高或回报周期较长的项目,可能存在融资困难。
为了克服传统融资模式的局限性,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融资,我们需要探索新的融资模式和进行金融创新。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模式是近年来在基础设施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创新融资模式。
在 PPP 模式下,政府和社会资本通过合作,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基础设施项目。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政策支持、特许经营权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
社会资本则凭借其专业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能力,提高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效率。
这种模式实现了政府和社会资本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有效地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融资体系创新随着人们对于城市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在现实情况下,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融资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创新。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融资体系创新。
一、公私合作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融资体系创新中,公私合作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公私合作模式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投资建设项目并签订合同来分配收益。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可以发挥自己的政策引导和监督作用,而社会资本可以利用自身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公私合作模式使得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融资体系更加多样性,能够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各自的优势,从而推动投资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PPP模式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是指政府和私营企业、社会组织等间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公共服务设施或公益性项目的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可以采用PPP模式,通过合作形成联合投资机制,将政府和社会资本有机结合,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共同发展。
同时,PPP模式还可以将政府和社会资本的责任划分清晰,并提高了项目的可持续性和风险分担能力,使得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融资体系更加健康和稳定。
三、创新金融模式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传统的融资模式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来说已经不再适用,需要创新金融体系。
创新金融模式包括基于科技的金融和金融科技等多种方式。
其中,基于科技的金融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手段提高金融效率,例如采用人工智能来评估风险、构建智能交易平台等,从而加强对企业和项目的金融支持。
而基于金融科技的金融模式可以采用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来改进金融领域的基础设施,例如利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支付、结算、交易等问题,使得整个投融资体系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四、金融和政策的相互协调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融资体系创新还需要在政策和金融方面积极协调。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研究文献综述李建华【摘要】The new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contains a general direction change , which is from the extensive to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s the co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to the core of the emphasis on people's urbanization focus on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quality and development results. Urban infrastructure is the material basis of normal operation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and the basic element of urbanization. The key points are to improve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ciousness, strengthen the city's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urban operation, promote the new urbanization and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of a well-off society in 2020.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straighten out the boundaries of government, make market play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main body of responsibility, and strive to explore a new type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mod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o make relative reformation by the specific departments.%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提出, 要由过去粗放型以房地产开发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向以人为核心强调人的城镇化注重城镇化发展质量和发展成果的普惠方向转变.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 是城镇化工程推进的基础, 发力的关键点, 对于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解决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问题, 理顺政府、市场主体参与的界限, 明确各方参与主体的责权利关系, 努力探索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 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前提, 着力推进相关领域的投融资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期刊名称】《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4页(P114-117)【关键词】城市设施;城镇化建设;建设投资;城市经济【作者】李建华【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9.24通过对以往有关基础设施研究的文献检索与阅读,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自Aschauer(1989a,1989b,1989c)开始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之间实证关系的学术研究,从此对基础设施的投融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Canning and Bennathan,2000;Justman,1995;Fay and Canning,1993等。
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工具研究与创新
作者:张琳
来源:《环球市场》2017年第23期
摘要: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相对于城市经济而启一不仅没有处于超前状态还存在大量欠帐,与此同时,在城市财政面对剧增的城建资金需求显得力不从心时,却又无法有效利用民间资本。
其原因是缺乏合适的金融工具来解决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些基本特征所带来的融资难题。
这类金融工具的缺乏将对城市经济发展形成一定负面效应,也可以说存在金融压制。
论是历史上的还是现在的,都必有其可取之处。
有些由于现实原因运用起来会有一定局限,这时可以通过一些金融安排来综合运用或是构造新的金融工具。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工具;创新
本世纪40年代末,西方学者开始将“基础设施”一词引入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之中,以“基础设施”来概括在社会、经济中起着基础作用的部分,渐渐的这个引申义成了此词的主要意思,而且也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的共同用法。
但是,对于基础设施的具体概念却并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
1城市基础设施分类
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通过其本身的运作可以产生现金流,并且能够产生一定的经营利润,可以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因为此类设施所提供的服务通常具有一定的排他吐可以通过向直接使用者收费,以价格形式予以补偿。
准经营性设施有现金流入,但其本身运作所产生的现金流入并不能完全补偿其成本,因而没有经营利润,它所提供的服务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私人消费品之间,向直接使用者收费通常只能弥补一部分支出,而其余的需由财政补贴。
非经营性设施没有现金流入,这类设施的运作从微观上孤立地看只导致了一系列的现金流出,似乎是毫不经济的,但它提供的服务通常是城市生活中所不能缺少的纯公共物品,这些设施往往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如市内道路、桥梁、绿化、市政广场等。
2城市基础设施融资的现实问题
中国的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相对于城市经济而言不仅没有处于超前状态还有大量欠账,不解决这个问题城市经济就无法进一步发展,而城市化也就无法合理可持续地进行下去。
人们并不是不清楚这个道理,关键是城市华础设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大多数市政府发现资金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即城市一基础设施的融资问题:一是“量”的问题(融资的绝对量问题),二是“质”的问题(融资的风险问题),而且这两个问题又相互关联。
城市基础设施融的绝对量的问题上国内学者大致的估计是接近的,比较趋同的着一法是“十五”期间城市基础设施每年需要融资将近亿元阳亿元,如此巨额的资金需求对目前常见融资方式与融资能力提出的挑战是显而宜见的。
与此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力图拉动经济的基础设施投资战略的一部分,由于其所需要的巨额融资以及其决策、融资、管理方式而带给金融经济体系的风险也已经引起注意。
比较突出的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依赖于债务,特别是银行债务。
我国法律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向银行借贷,因此地方政府常常是通过建立各类投资公司向银行举债,而商业银行一般向这类公司提供时期相对较短、规模相对较小的贷款,而这些贷款通过这类公司又进入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短期、多笔的小规模贷款集中投放建设周期较长、资金规模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会带来较大的金融风险。
3目前我国可用的基本融资工具
3.1贷款
银行贷款是最为古老也是最为基本的融资工具了,相对于现代融资工具而言一较为简单。
如果能按市场方式评估,则资金运作效率较高,但一般对于社会效益难以考虑,对投资量大、周期长的基础设施尤其是非经营性基础设施,融资困难较大,除非得到政府的担保(公开的或隐性的)否则是难以用于非经营性基础设施融资的,而有政府的担保,则由于贷款的风险几乎可以不考虑,银行就没有监督项目进行的动力,从而其运作、监督的效率都会下降,使得运用贷款的融资效率下降。
除银行贷款外,委托贷款近年来也运用的逐渐多起来。
它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委托人等提供资金,由贷款人(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
对于银行而一言是中介业务不承担风险,同时也仅收取手续费。
由于市政项目的风险较低,通常融资方要求的资本成本也很低,在目前居民投资渠道不多居民储蓄存款利率很低的背景下,城市基础设施融资运用个人委托贷款就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融资成本,而作为银行而言也可拓展中间业务,抵御信托对于资本市场的蚕食。
3.2股权融资
在我国,股权类证券主要是普通股和可转换债券(虽然是债券,但其实际表现更应归于股权类),在《公司法》中没有优先股的概念,也没有做出相近的规定。
普通股,即《公司法》中所指的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
普通股可以公开发行也可以不公开发行。
若要公开发行则需经证监会核准,公开发行后可以申请在证券交易所上市,通常经证监会核准可以公开发行后基本上也就取得了上市的资格,向证交所申请上市基本上只是一个程序问题。
4融资工具的创新
4.1影子收费
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如前所述是指没有显式收入的城市基础设施,如市内公路、公共绿地、城市雕塑、污水处理等等,由于这类基础设施没有正现金流因而也就缺少了许多金融工具所赖以成立的基础,使得这类市政建设难以利用私人资本。
即使在可以发市政债券的国家如美国,试图发行市政债券为此类设施获取长期融资也常常由于市民对于市政当局未来还债的能力的疑问而被市议会或市民否决,更不用说其他金融工具了。
非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融资难的关键就在于没有正现金流。
4.2嵌入GDP指标的市政债券的设计
如在影子收费一节所述,某些非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的服务量是难以直接测定或测定成本过高的,而其服务通常是与城市整体相关的,因而需要寻找代理指标以便建立影子收费结构,本节所要讨论的嵌入GDP指标的市政债券就是对于此的一个设计尝试。
同时选择指标是为了确定影子收费结构,这将直接涉及参与各方的利益,而不是作一般性研究,因此指标必须尽可能的客观又能反映城市整体发展状况。
在这些指标中虽然GDP指标不是最客观的但在考虑了其反映城市整体发展状况的能力而决定,它的客观程度是可以接受的。
4.3统一公债
由于统一公债没有明确的到期日,形式以永续年金的方式偿付,这使得它实际上可以看成是英国政府的股票,但是与公司不同,政府的目的并不是盈利因而也没有利润分红概念,因而只能是固定利息的偿付,而其信用以国家信用为后后以及实实在在的税收为保证,此外它还存在一个属于政府的保护期权一赎回权。
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来不断展期以达到永续借用的目的,但是这样会导致不必要的大量手续及费用,况且这只是一种技术方式,若按此类融资项目本身而言,统一公债的方式更自然、清楚,尤其是当处于低利率时代。
4.4离岸金融方式
离岸金融方式是最彻底地避开国内相关法规以及不利的资本市场状况的方式,完全的以国外法规和国外金融市场游戏规则为准、利用国外的资本市场为国内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融资。
虽然是最为彻底的合理合法规避方式,但是由于要利用国外资本市场,因此必须借助有国际背景的中介机构,所需进行的融资安排也颇为烦杂,故此这方面较高的交易成本是在所难免的,此外在国外资本市场融得美元资金而后换为人民币在国内建设,比在国内融资又多了一份外汇风险,因而是否利用离岸金融方式需要就每一个案进行具体分析。
综上所述,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是事关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城市化合理进行的关键,因此这类金融工具的缺乏会对经济发展形成一定负面效应,或者也可以近似的说造成一定的金融压制。
因而,在此金融工具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