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52.50 KB
- 文档页数:26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公路工程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公路使用寿命和交通安全。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通病,如材料不合格、施工不规范、设备老化等,导致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下降。
下面将就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通病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首先,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常见的通病有:1.材料不合格: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如水泥、沥青、砂石等。
这样会导致公路工程的强度不达标,容易出现裂缝和变形。
2.施工工艺不规范:施工人员对公路工程的施工工艺不熟悉,执行不严格,这会影响施工质量,如拌和料比例不合理、铺设厚度不均匀等。
3.设备老化及维护不当:公路施工所使用的机械设备老化严重,无法保证施工质量,同时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到位,导致设备故障频繁,施工质量下降。
其次,针对以上通病,可以采取一些防治措施,以提高公路工程施工质量:1.加强材料质量控制:制定材料质量控制标准,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和筛选,确保施工所使用的材料符合标准要求。
2.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方案,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施工工艺要求,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3.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定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计划,对设备进行合理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4.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存在的问题。
5.加强质量验收和监督检查:加大对施工质量的验收力度,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工程质量要求。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是存在的,但通过加强材料质量控制、施工工艺规范执行、设备维护保养、施工现场管理和质量验收监督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确保公路的安全可靠使用,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方案一、路基工程质量通病1.平整度不达标:路基施工中,由于施工机械的不合理操作或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导致路基的平整度不达标,出现高低不平的情况。
2.排水不畅:路基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排水设计不合理或者施工质量不过关,导致路基排水不畅,容易出现积水现象。
3.路基压实不达标:路基压实是保证路基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施工机械的不当使用或者材料的质量问题,导致路基压实不到位。
4.边坡稳定性差:路基边坡在施工完成后,由于施工工艺问题或者地质条件等原因,导致边坡稳定性差,容易出现滑坡、坍塌等问题。
5.荷载能力不足:路基工程在设计时未考虑到实际交通流量或者未按要求使用合适的材料进行施工,导致路基的荷载能力不足,出现破损或沉降的现象。
二、路基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方案1.加强施工管理:对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管理,严格控制施工人员的质量要求,提高施工工艺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倡导“文明施工”。
2.严格材料管理:对路基施工中使用的材料,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材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杜绝假冒伪劣产品。
3.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对路基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力度,对施工中的平整度、排水情况、压实质量等进行严格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
4.强化施工人员技术培训:路基施工中的人为因素是导致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5.优化设计方案:在进行路基工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施工条件和地质情况,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案,确保路基工程的稳定性和荷载能力。
6.加强信息公开和监督:在路基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建立规范的信息公开和监督制度,提高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力度,倡导“阳光施工”。
7.强化质量管理意识:对路基工程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进行质量管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质量管理意识,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
8.定期维护和检修:对已经竣工的路基工程,要根据使用情况和地质条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路基工程长期稳定和安全使用。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一、基层土质不稳定: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基层土质的不稳定是常见的问题,可能导致路基变形、沉降等质量问题。
其主要原因包括土质类型不适合、施工过程中疏浚或填筑不均匀等。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选址前进行详细的勘察和测试,确保选址地质条件良好;在填筑过程中注意土层的均匀性,严禁局部填筑高度过大;选用合适的填料,确保填筑层的稳定性。
二、设计不合理: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设计不合理将导致公路工程难以实施或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常见的设计不合理问题包括路线过陡、转弯半径不合理、路面过薄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加强设计规范的遵循,确保设计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多方位评估,包括考虑地质条件、交通流量、工期等因素;合理设置标准和要求,确保设计的可执行性。
三、施工工艺和质量管理不当:施工工艺和质量管理的不当也是导致公路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施工工艺不当可能导致路面损坏、裂缝等问题,而质量管理不当则可能导致工程完工后存在质量隐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其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工艺的选择和操作;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检验、验收等环节。
四、材料质量不达标: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材料质量不达标是常见的问题。
质量不达标的材料可能导致路面龟裂、渗水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材料的选择和进场验收;加强对材料供应商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其提供的材料符合质量要求;加强对材料的检测和抽样,确保材料质量达标。
五、施工质量监督不到位:施工质量监督不到位是导致公路工程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施工质量监督不到位,施工方可能存在违规操作,从而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施工质量监督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其具备监督的专业技能;建立健全的监督和核查机制,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和核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形成监督合力。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方案1. 引言高速公路是国家交通运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交通运输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高速公路工程质量存在一定的通病,如基层不牢固、路面坑洼、标线模糊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套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方案。
2. 分析与评估在制定治理方案之前,需要对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通病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评估。
这些通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基层不牢固由于土质条件、施工工艺及材料选择等原因,高速公路工程中基层不牢固的问题比较普遍。
这会导致路面沉陷、龟裂等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2.2 路面坑洼高速公路路面坑洼是指车辙、凸起等现象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些坑洼会影响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加速路面的损坏。
2.3 标线模糊高速公路上的标线模糊现象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由于施工质量不过关、日常维护不到位等造成的。
模糊的标线会导致驾驶员判断错误,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2.4 排水不畅高速公路的排水系统是保证路面排水畅通的重要因素,如果排水系统存在问题,会导致积水、漫水等情况的发生,降低道路的使用性能。
3. 治理方案基于对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通病的详细分析与评估,我们提出以下治理方案:3.1 加强基层施工质量控制在高速公路的基层施工阶段,应加强对土质条件的调查研究,确保基层施工的质量。
此外,可以采用加固材料、提高施工工艺等措施来增强基层的承载能力,从而有效解决基层不牢固问题。
3.2 定期养护路面为了解决高速公路路面坑洼问题,可以制定定期养护计划,对路面进行定期巡检和维护。
对于发现的坑洼问题,应及时进行修补,确保路面的平整度。
3.3 加强标线施工和维护为了解决标线模糊问题,应加强对标线施工质量的控制,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进行施工。
同时,建立标线维护制度,定期对标线进行清理和补漆,确保标线的清晰度。
3.4 改善排水系统为了解决高速公路排水不畅的问题,应加强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概述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路基路面质量问题是常见的。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道路使用寿命缩短,行车安全隐患增加。
为了确保公路工程的质量,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路基路面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 路基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路基压实度不足•原因:路基松软,地基土粘性差,或压实工艺不当。
•防治措施:–采用合适的路基土料,加强地基处理。
–采用适当的压实工艺,确保路基的密实性。
基床不平整•原因:基床平整度不达标,或施工过程中未及时修复基床的凹凸不平。
•防治措施:–加强基床处理,保证基床的平整度。
–施工过程中及时修复基床的凹凸不平。
路基渗水•原因:土层疏松,渗水性能差,或排水设施缺失或堵塞。
•防治措施:–加强土层的加固和填实,提高土的渗水性能。
–安装适当的排水设施,保证路基排水畅通。
路基侧方变形•原因:路基设计不合理,压实不当,或路基土松软。
•防治措施:–加强路基的设计,确保路基的稳定性。
–采用适当的压实工艺,保证路基的密实。
2. 路面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路面平整度不达标•原因:施工过程中没有保证道路平整度,或路面材料质量不过关。
•防治措施:–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保证道路平整度。
–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提高路面的质量。
路面龟裂•原因:温度变化引起路面材料膨胀和收缩,或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不过关。
•防治措施:–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具备良好的抗龟裂性能。
–采取适当的施工工艺,控制温度变化对路面的影响。
路面破损•原因:超载、施工质量差、或长期使用导致。
•防治措施:–严格控制超载情况,确保道路使用寿命。
–加强施工质量检查,防止施工质量问题。
–定期进行路面维护,及时修补破损处。
路面积水•原因:排水设施不畅通,或施工过程中未考虑排水需求。
•防治措施:–安装适当的排水设施,确保道路积水畅通。
–施工过程中合理设计路面坡度,保证排水需求。
结论公路工程中,对路基路面质量问题应高度重视。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控制措施公路工程质量是公路建设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然而,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如软基处理不足、病害防治不力、施工工艺不规范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以确保公路工程质量的合格和可靠。
首先,针对软基处理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治理。
首先,加强对软基地质的调查和勘探工作,了解地层特征和荷载承载能力,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软基处理,如加固、排水等,确保软基符合工程要求。
同时,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软基的监测和检验,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避免退化和损坏。
其次,针对病害防治不力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治理。
首先,加强对公路工程的维护管理,定期进行巡视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害,防止病害的进一步扩大。
其次,根据病害的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修复和加固措施,以恢复公路的正常使用。
同时,要注重科学施工和材料选择,提高公路的耐久性和抗病害能力。
然后,针对施工工艺不规范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治理。
首先,加强施工组织和管理,明确施工责任和要求,确保施工过程的规范和有序。
其次,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施工质量意识,确保施工工艺的正确实施。
同时,要对施工工艺进行监督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工程质量的合格。
此外,还可以采取一些综合的措施来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的治理。
比如,加强对施工单位和人员的监督和管理,落实相应的责任和处罚机制,对质量问题进行惩处和问责。
同时,加强对施工材料和设备的检验和验收,确保其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此外,还可以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协作与沟通,共同研究和解决公路工程质量问题。
总之,公路工程质量的通病治理需要从软基处理、病害防治和施工工艺等多个方面入手,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规范,加强管理与监督,以确保公路工程质量的合格和可靠。
只有在质量控制上下足功夫,才能建设出安全、耐久的公路。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引言公路工程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给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提高工程质量。
一、材料选用不当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材料的选用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常见的材料选用不当问题有:1.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要求:混凝土是公路工程中广泛使用的材料之一,但是施工过程中控制不当容易导致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包括: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配制混凝土;加强对混凝土浇筑过程的监控和质量检测。
2.沥青质量不合格:沥青是公路路面铺设中常用的材料,但是低质量的沥青易龟裂和变形,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使用寿命。
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包括: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沥青质量检测和验收;加强对施工过程中沥青温度的控制。
二、施工工艺操作不规范公路工程施工中,工艺操作不规范会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
常见的问题包括:1.压实度不足:压实是公路路基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压实不到位易导致路基沉降,影响道路的平整度和使用寿命。
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包括:加强土工试验,合理选择压实设备和施工工艺;加强压实过程的监控和质量检测。
2.桩基施工不当:桩基是公路桥梁和大型结构的重要支撑部分,桩基施工不当会导致桩基的承载能力不足,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包括: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桩基施工;加强对桩基施工过程的监控和质量检测。
三、施工检测不到位施工检测是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检测不到位会导致质量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
常见的问题包括:1.施工工序验收不及时:施工过程中的工序验收是对施工质量的重要监督和控制手段,验收不及时容易导致施工问题长期存在无法解决。
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的工序验收制度;加强对工序验收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使用的安全性、舒适度和寿命。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公路工程施工中常会出现一些通病问题。
本文将就公路工程常见的施工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路面不平整:路面不平整是公路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会影响驾驶者的行车安全和乘坐舒适度。
路面不平整的主要原因有:施工质量不达标、施工过程中的挤压和变形、基层不均匀沉降等。
防治措施:合理选用施工材料,认真掌握施工操作技术,确保施工质量达标;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水平控制和转弯半径的控制,避免挤压和变形;加强对基层加固的施工,确保基层的稳定性。
二、路基松弛:公路工程中,由于松弛路基的存在,易导致路面剧烈沉降,甚至发生路面塌陷,严重影响道路使用。
路基松弛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软或者路基设计不合理。
防治措施:根据地质条件合理选择路基填料,并加强填料的加固工作;合理控制填料的厚度和密实度;在设计过程中加大路基的宽度,增加路基的承载力。
三、路面龟裂:路面龟裂是一种常见的路面病害,它会导致路面断裂、沥青层起泡等问题。
路面龟裂的主要原因包括路面材料老化、温度变化过大、材料选择不当等。
防治措施:合理选材,避免使用劣质材料;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确保材料的稳定性;加强对温度变化的控制,避免温度变化过大;定期进行路面维护和修复。
四、涵洞漏水:涵洞是公路工程中常见的隧道结构,涵洞漏水会导致洞内积水、路面湿滑等问题。
涵洞漏水的主要原因是施工材料选用不当、施工工艺不到位等。
防治措施:选用防水材料,确保涵洞结构的密封性;加强工艺流程的把控,确保施工工艺到位;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漏水问题。
五、交通标线磨损:交通标线是公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磨损严重会导致驾驶者迷失方向、交通秩序混乱等问题。
交通标线磨损的主要原因是标线材料质量不过关、施工质量不高等。
防治措施:选用耐磨耐候的标线材料,确保标线的使用寿命;严格掌握标线施工规范,确保施工质量;定期对已经磨损严重的标线进行修复和更新。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方案一、施工质量问题及其防治措施方案:1.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通病:主要表现为沥青温度不稳定、配合比不准确等。
解决办法是严格控制沥青温度,确保施工过程中沥青的附着力和稳定性;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合比的施工。
2.路基不稳定问题:主要表现为路基沉降、路面破裂等。
解决办法是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对路基进行稳定性分析,采取加固措施,如加设挡土墙、加厚路基等。
3.路面结构不合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路面板块错位、厚度不均等。
解决办法是采用合理的路面结构设计,选用适当的材料,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保证路面结构的稳定性。
二、管理质量问题及其防治措施方案:1.施工图纸质量不过关:主要表现为施工图纸缺失、不准确等。
解决办法是加强设计和施工图纸的审核,确保施工图纸的完整和准确。
2.物资质量不合格:主要表现为施工材料使用不合格、采购过程中的管理不严格等。
解决办法是建立健全的物资供应体系,加强对物资质量的监督和检验。
3.施工人员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施工人员技术能力低、施工作业不规范等。
解决办法是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
三、设备质量问题及其防治措施方案:1.设备不合格问题:主要表现为施工设备质量不合格、设备运行不稳定等。
解决办法是对施工设备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设备维护不当问题:主要表现为设备维护不及时、不规范等。
解决办法是建立健全设备维护制度,加强对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监理质量问题及其防治措施方案:1.监理人员素质不高问题:主要表现为监理人员技术能力不足、监督不严格等。
解决办法是加强对监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监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2.监理流程不规范问题:主要表现为监理过程中的资料不完整、监理手续不合规等。
解决办法是建立健全监理流程,加强监理过程中的文件归档和资料管理,确保监理工作的规范进行。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措施公路是城市和乡村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然而,目前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通病,如地基不实、路基不坚固、路面开裂等。
下面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首先,地基不实是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稳定的地基对公路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公路工程建设之前,应该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技术论证,确保地基的稳定性。
如果发现地基存在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加固、处理软弱带或者使用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
其次,路基不坚固也是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的常见问题。
一个坚固的路基能够减小路面的变形和沉降,提高公路的承载能力。
因此,在进行公路路基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土工试验和现场观测,以确定路基的设计参数。
另外,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同时加强施工监督和管理,确保路基的质量。
再次,路面开裂是公路工程中常见的问题。
路面开裂不仅影响行驶的舒适性,还会加速路面的破坏,缩短公路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一些防裂措施,如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合理设计路面结构、加强路面施工管理等。
此外,还应定期进行路面维修和养护工作,及时填补裂缝,避免扩大裂缝。
此外,公路工程还可能存在其他问题,如排水不畅、标线不清晰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可以加强对公路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确保道路排水通畅;同时,加强对公路标线的维护和更新,确保标线清晰可见。
此外,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还应加强质量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总之,公路工程质量问题的存在是不可忽视的,但通过采取合适的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只有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质量控制,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加强监督和管理,才能建造出安全、耐久的公路,为人们出行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公路建设已成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
然而,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多质量问题和通病,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案,提升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常见问题分析1.路基沉陷公路路基沉陷是造成路面不平整、影响行车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见的原因包括地基土质松软、承载能力不足、施工工艺不规范等。
2.路面开裂公路路面开裂严重影响行车舒适性和行车安全,常见原因包括材料质量不达标、基层结构设计不合理、交通荷载过重等。
3.排水不畅公路排水不畅易造成桥梁、隧道、隔离带等部位受损,严重影响道路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排水问题主要由于排水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质量问题引起。
三、治理方案1.路基沉陷治理–加强地基勘测和评估工作,科学选取适宜的路基填方材料和施工工艺。
–严格控制路基填筑质量,合理控制填筑层厚度和均匀度。
–建立定期检测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路基沉陷隐患。
2.路面开裂治理–优化路面结构设计,选择合适的沥青混凝土材料,加强路面基层和面层的粘结性。
–定期维护路面,及时进行裂缝处理和填缝工作。
–强化交通管理,减少超载车辆通行,减小路面承载压力。
3.排水不畅治理–完善道路排水设计,规划合理的排水系统,合理设置集水口和排水管网。
–定期清理排水设施,确保排水畅通,防止积水对道路设施的损害。
–加强对路段险情的监测和评估,及时修复漏水、损坏等问题。
四、结语公路工程质量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合作、采取综合施策。
只有从根源上解决公路工程常见问题,才能确保公路建设质量,为交通运输安全和快速发展创造更可靠的基础。
愿公路工程质量治理方案的实施,能够为我国公路建设提供有力支持,推动行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方案厦安高速公路TC1合同段公路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方案福建省闽西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南安(金淘)至厦门高速公路(厦门段)工程TC1合同段项目经理部2010年5月为了全面落实质量治理打算,提升质量治理水平。
确保TC1合同段优质高较的完成本合同段的施工任务。
TC1合同段项目部经项目经理发起,组织有关人员参与研究,结合工程特点。
制定本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方案。
一、工作目标明确公路工程质量通病治理监理工作目标,制定质量通病治理监理操纵手段及要点。
采取预控措施,加大过程监控,有效克服质量通病的发生。
“争创优质、打造精品”,全面提升本项目工程质量。
二、成立驻地办质量通病治理工作小组TC1合同段项目部项目经理为组长,各部门要紧负责人和现场各工队队长为主组成质量通病治理工作小组,全面推进治理质量通病监理工作的开展。
组长:周宏平副组长:张顺源翁强杰组员:陈道辉(隧道工程)、吴建平(负责桥梁工程)、刘德华(负责路基及防护工程)肖养荣(负责材料操纵)三、实施工作安排1、2010年5月21日-5月25日组织召开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座谈会。
2、2010年5月26日-5月31日施工单位上报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技术措施、质量保证措施,3、2010年6月1日-2008年10月31日监控质量通病治理实施过程,做好记录、收集资料。
4、2010年11月对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进行总结。
四、质量通病治理的目标和手段工程类不操纵项目要紧操纵指标目标合格率(%)操纵手段备注钢筋混凝土结构物工程钢筋位置、间距主筋间距95工序验收增加检测频率钢筋爱护层厚度爱护层厚度95工序验收增加检测频率钢筋绑扎点绑扎点90 工序验收砼表面缺陷配合比100 操纵施工配合比模板平坦度95 工序验收模板振捣旁站砼浇筑砼养护覆盖养生砼表面保持潮湿经常性检查路基工程路基沉降压实度100 增加检测频率填挖接头台阶95 旁站“三背”回填压实度100 增加检测频率材料100 增加检验频率填筑范畴100 旁站挡墙砌筑施工工艺95 旁站挡墙沉降缝、泄水孔数量沉降缝顺直泄水孔符合设计95 工序验收、旁站路面工程水泥砼路面早期破旧配合比100操纵施工配合比拌和旁站材料100 增加检验频率砼浇筑旁站摩擦系数95 增加检测频率构造深度95 增加检测频率缩胀缝缺陷缩缝切割深度95 增加检测频率胀缝旁站工程类不操纵项目要紧操纵指标目标合格率(%)操纵手段备注路面工程砂石料不合格级配、针片状、含泥量95 增加检测频率桥梁工程高温季节施工上部结构裂缝覆盖养生砼表面保持潮湿经常性检查空心板芯模上浮芯模定位钢筋95 工序验收、旁站支座缺陷支座垫石平坦度95 工序验收增加检测频率安装位置100伸缩缝缺陷伸缩缝安装质量100 加大检测砼按配合比施工、振捣密实100 旁站桥头跳车压实度、填料、回填范畴100加大材料检测、现场检测、旁站台背回填砼强度垫层压实度100 加大检测、旁站桥头搭板隧道钢拱架安装、超挖、欠挖95 工序验收工程初期支护超挖回填旁站回填材料钢支撑爱护层厚度90 增加检测频率喷层厚度95 旁站、加大检测空泛检测95 增加检测频率仰拱、拱部钢筋定位间距95工序验收增加检测频率搭接长度95钢筋加工95脆弱围岩二衬施作时刻监控量测增加检测频率防水板喷砼基面检查100 全面检查搭接长度95工序验收增加检测频率缝宽95固定点间距90止水带定位90 工序验收增加检测频率接头95衬砌结构开裂、渗水、漏水配合比、材料、施工工艺、养护全过程旁站增加检测频率五、质量通病治理操纵措施(一)钢筋砼结构物工程1、钢筋定位不准确,间距不符合设计及规范标准①形成缘故(1)质量意识差,责任心差。
(2)质保体系不健全,没有认真进行自检。
(3)钢筋制作几何尺寸不规范。
(4)爱护层垫块偏少或偏薄。
②防治措施(1)提升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加大工作责任心。
(2)健全质保体系,认真进行自检。
(3)钢筋制作规范,盘圆钢筋应调直后使用。
(4)先准确放样,后安装钢筋。
(5)安装足够的合格爱护层垫块。
2、钢筋爱护层厚度不足①缘故分析(1)疏于治理,浇注前没有严格检查爱护层垫块稳固情形。
(2)施工过程中外力对安装钢筋挤压、碰撞导致安装钢筋位移。
(3)钢筋制作、安装不规范,局部钢筋外凸。
②防治措施(1)浇注前严格检查砼各面垫块数量和稳固情形,确保爱护层设计厚度。
(2)钢筋安装就位后严禁施工人员直截了当在上面走动,在浇筑过程中应平均布料,严禁集中倾倒砸压钢筋引起安装钢筋位移。
(3)钢筋制作、安装规范,几何尺寸与设计图纸相符。
(4)混凝土浇筑前和浇筑中派专人进行巡视,防止施工不当造成混凝土爱护层厚度不足或露筋现象。
3、砼外表蜂窝、麻面,模版接缝处不平顺①缘故分析(1)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砂、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时刻短,没有拌和平均,砼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混凝土浇筑操作不规范,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混凝土离析;(4形成蜂窝;(5)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峻漏浆或墙体烂根,形成蜂窝;(6)碎石、河砂级配差,不便于水泥砂浆充分包裹,形成蜂窝;(7)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洁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显现麻面;(8)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平均或局部漏刷,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结模板,引起麻面;(9)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浇筑混凝土时缝隙漏浆,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显现麻面;(10)模板加固不牢靠,地基不牢,支撑不够,以致高空中混凝土在自重作用下模板变形混凝土跑模;(11)模板接缝不平坦或不密贴,造成混凝土接缝错台或大小不一或漏浆;(12)模板使用时刻长,本身变形。
②防治措施(1)严格操纵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按有关技术规范进行运算和试验,并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
(2)合理选用水泥标号,使水泥标号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之比操纵在1.3-2.0之间。
客观情形做不到时,可采取在混凝土拌和物中掺加混合材料(如磨细粉煤灰等)或减水剂等措施,以改善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增加混凝土密实度和光洁度。
(3)建立原材料计量岗位制,计量方法力求简便易行、可靠,专门是水的计量,应制作标准计量水桶;外加剂就用小台秤计量。
(4)严格操纵水灰比。
注意现场搅拌砼时,应按照每车河砂的含水率来调整加水量,以保持混凝土的良好和易性,减少水泡、气孔的形成。
(5)严格操纵混凝土坍落度,在拌制地点及浇筑地点按规定检查混凝土坍落度,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按规范执行,尽量缩短混凝土拌和物的停放时刻,减少坍落度缺失。
(6)严格操纵钢模清洁。
每次装模前,用小砂轮对钢模除锈,除锈完毕用抹布擦净并及时用轻机油涂上,保持钢模内面无任何杂物、污点。
(7)钢模板脱模剂要涂刷平均,不得漏刷。
实践证明脱模剂选择轻机油比较好,拆模后在阳光作用下易挥发,可不能留下任何痕迹,可使混凝土外观颜色光洁明亮,同时能够防止钢模生锈。
(8)确保模板加固牢靠。
重点把关模板接缝拼装严密。
模板接缝操纵在2mm左右,并采纳玻璃胶涂密实、涂平坦,以防显现漏浆、蜂窝、麻面或线条不明现象。
(9)施工过程时刻注意保持模板内面洁净。
当施工人员踩脏模板或混凝土浆溅到模板或不的缘故弄脏模板,在浇筑完一层混凝土时,必须及时用棉纱布把上节模板上的污点擦洁净,以幸免混凝土外观上有深颜色的斑点显现。
(10)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看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形。
如发觉有模板走动,应赶忙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
(11)每次使用之前,要检查模板变形情形禁止使用弯曲、凹凸不平或缺棱少角等变形模板。
(12)支模前应在边模板下口抹8cm宽找平层,找平层嵌入柱、板墙体不超过1cm,保证下口严密。
开始浇筑混凝土时,底部应先填以50-10 0mm与浇筑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砂浆应用铁锹入模,不得用料斗直截了当灌入模内。
混凝土坍落度应严格操纵,底层振捣应认真操作,防止底层混凝土胶结不行。
(13)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爱护层厚度是否准确,是否按要求固好垫块;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现象,应及时调直,补扣绑好,以免露筋。
(14)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串筒或溜槽等下料,幸免混凝土离析。
(15)操纵振捣间距,插入式振捣器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
操纵砼的浇筑层厚度在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左右,振捣新的一层,均应插进先浇筑混凝土5-10cm,力求上下层紧密结合。
(16)操纵振捣时刻,做到不要欠振,不要过振。
设专职振捣队,便于体会积存。
合适的振捣时刻可由下列现象判定:混凝土不再明显下沉,不再显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呈水平状态,并将模板边角填满充实。
(17)注意振捣方法,垂直振捣时,振动棒垂直混凝土表面;斜向振捣时,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40°-45°角;棒体插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应超过棒长的2/3-3/4;振捣棒要及时上下抽搐,分层平均振捣密实,振捣好后,要慢慢拔出振动棒,使混凝土填满振动棒所造成的空泛。
(18)操纵振捣程序,先周围后中间,并注意混凝土摊铺四周高中间低,以便把气泡往中间赶出,幸免集合在模板处。
(19)振捣时,振动棒不要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在钢筋密集下,可采纳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
(20)注意爱护层砂浆垫块处的混凝土振捣,务必使水泥砂浆充分包裹;或采取振捣一小段先取下一小段垫块的方法。
如此,能够有效幸免垫块处表面产生明斑或暗斑。
(21)拆模时刻要按照试块试验结果正确把握,防止过早拆模,使混凝土粘在模板造成麻面、蜂窝或缺棱少角。
(22)拆除钢筋混凝土结构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1.2Mpa以上),表面及棱角才可不能受到损坏。
(23)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爱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碰撞棱角。
4、混凝土养护不规范,显现裂缝①缘故分析(1)覆盖物容易被掀起,不能使混凝土保持潮湿状态,日光照耀后混凝土会产生裂缝。
(2)混凝土养护时刻不够,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收缩裂缝。
(3)等混凝土脱模之后才开始洒水养护的错误养生方法。
(4)砼养护不及时或者养生时刻不足是产生混凝土要紧病害。
(5)采纳遇水退色的毛毡或者草帘进行养生,导致混凝土表面受到污染,阻碍外观质量。
②防治措施(1)养生采纳的高分子养护膜滴灌养生,可幸免因混凝土散热和日光照耀混凝土构造物身形成“温室效应”引发裂缝,达到对混凝土构造物高标准养护的目的。
(2)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达到初凝后即用湿麻袋或者毛毡覆盖,防止覆盖物容易被掀起。
终凝后赶忙洒水养护。
(3)养生洒水频率要求保持混凝土经常处于潮湿状态,并连续养生7 d。
混凝土养生期内,派专人进行养生,使空心板里外均保持潮湿状态,以满足混凝土的强度形成过程中水化作用的需要和降低水化热,减少顶板裂缝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