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第四节实践与探索(第2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300.50 KB
- 文档页数:10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7.4《实践与探索(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实践与探索(2)》是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平面图形的镶嵌、设计图案、确定物体的位置、制作几何体模型等。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的一些基本知识,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缺乏实践操作的经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面图形的镶嵌方法,学会设计简单的图案,确定物体的位置,制作简单的几何体模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敏感度,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图形的镶嵌方法,设计简单图案,确定物体位置,制作几何体模型。
2.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准备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好实践活动中所需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案,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案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