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学设计26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10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我国古代书画和戏曲的重大成就。
这一课内容中,代表作品可以在教材中看到,学生也了解一些,但是,学生对于理解书画的发展特征以及书画同源,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汉字的起源时间、演变过程(2)说出中国画的演变过程及代表作(3)说出中国戏曲的伟大成就有哪些2.能力目标:(1)归纳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2)探究书画同源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理解“书画同源”。
四、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基础差,尤其是分析能力需要提高,所以讲解阶段特征时需要仔细。
1.问题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当堂检测→课后作业五、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依据学案进行认真的预习,用时约15分钟。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作业。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08年奥运会张艺谋导演在开幕式中以波澜壮阔的花卷展现了中国的汉字、书法、绘画、戏曲艺术,极具中国韵味,为什么张导在开幕式中要展现这四大元素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第10课的内容《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讲述新课】一、汉字和书法艺术。
1、地位汉字源远流长。
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
(讲仓颉造字的传说)2、教师提问: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汉字的起源——图画文字。
(例如半坡彩陶上的象形字)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书画的发展脉络,掌握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理解元明清时代的文人写意画的特征,体会“书画同源”的含义;对中国古代名画作品进行赏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对同一人物或作品的不同角度的探究,充分领略中国文化的艺术魅力;通过展示历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体会其不同的艺术韵味;通过播放名家唱段的音像资料,领会京剧的演唱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现古代艺术本身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优秀文化遗产的了解,提高艺术修养,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体会中华文化特有的审美情趣。
【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理解“书画同源”;体会中国书画追求意境之美和传神之效的独特魅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开门见山汉字、国画、京剧(解放前称京剧为“国剧”、)与中医(解放前称中医为“国医”、)被誉为中国四大国粹。
书法艺术大家都很喜欢,我们班就有几位书法爱好者。
谈到书法,必然与汉字和绘画相联系,无字就无书法,有书就往往有画,正所谓“书画同源”。
那么,中国汉字的起源是什么?演变的过程是怎样的?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又有什么样的发展脉络?让我们一同探讨本节课的内容。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教师: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只能靠口传心记,人们也发明了结绳记事的方法,即大事打一打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文明的进步,事情的繁多,用结绳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创造文字成为迫切需要。
汉字,一般认为产生于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中后期的大汶口文化时期。
大汶口文化的陶文已有形音义三种成分,是汉字产生的雏形。
后来,汉字形体经甲骨文、金文、篆文,至隶书而成熟、定型。
世界上文字产生较早的还有: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字,大约产生于公元前3500年,由于古希腊、古罗马对古埃及的征服,古埃及文字被废除,一部分变为拼音文字。
高三人教社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0 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课方案第 10 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课方案课标要求概括汉字、绘画发源、演变的过程,认识中国书画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
认识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课目的一、知识与能力1 .认识中国汉字、书画的发展演变脉络2 .理解文化繁华的原由。
二、过程与方法经过历史比较、赏识图片、赏识戏剧等方法,认识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提升艺术鉴赏能力。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感觉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珍惜和弘扬古代优异文化。
教课要点、难点要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
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点教课过程导入:今日我们要学习第三单元第十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以其说学习,不如说我们一同往返首学过的知识,去找寻古代中国文化之美。
一、穿越时空之找寻书法之美请同学们来赏识《龙》字组图,找出这些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教师指引)学生议论:不同点是这些字写法都不同样;同样点事它们都是“龙”字(或许说都是汉字)问题设置 1 :书法和汉字的关系?合作研究: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字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到艺术。
书法艺术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结构,表现感情、气概和境界,拥有特别的审美价值。
经过以上观点,我们能不可以总结书法之美有几点美呢?学生议论教师总结:1 、文字之美(文字源流美)高三人教社必修三第三元第10充魅力的画和曲教课合作研究:指学生文字的发源和展,引入“ 造字”的神故事 .得出文字的发源和展:发源:事→刻竹、木→ 画文字→象形字→ 字展:甲骨文→金文→篆→隶→楷→草→行(引入王懿荣甲骨文的故事)2 、写法之美(法字体美)隶→楷→草→行(展现各样法,通片欣比的方法学生以直印象。
)3 、境界之美(法感情、境界美)引入境界的观点通王羲之的《亭序》和旭的《肚痛帖》领会心境之美度:通猜的方式度到画二、穿越空之找画之美指学生欣《沙王堆帛画》《人物》《清明上河》《敦煌彩塑》《墨竹》《夫妇宴》《富春山居》领会古代画的1 、形神之美2 、感情之美引入政:黄公望《富春山居》和海峡两岸的梦想。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学中可以表现为:创设情境、师生互动、探究学习生生互动、合作表演结论理解、解释情景疑问总结归纳。
以此为主线组织如下:课题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学备注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汉字的起源时间、演变过程(2)说出中国画的演变过程及代表作(3)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
过程与方法:1、教师讲解:生动直观感受中国汉字的演变。
2、学生活动:模拟慈善拍卖会,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3、教材拓展:中西绘画艺术的特点。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创设情境伴随着古典高雅的《高山流水》,师生领略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中,书法绘画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在艺术领域独领风骚。
汉字蕴涵了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成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和基础,同学们一起来感受充满魅力的书画戏曲艺术。
师生互动、探究学习探究活动一: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化反应了怎样的时代特色?提问:⑴、《兰亭集序》和《自叙帖》的书法写作特点⑵、宋代《清明上河图》反应的时代背景,明清写意画揭示的时代特征探究活动二:中西方绘画的特点明末清初朱耷名画《残山剩水》;与其几乎处于同一时代的法国著名画家柯罗的风景画。
都是风景画,却给人多媒体:《兰亭集序》和《自叙帖》;宋代《清明上河图》和元代王冕《墨梅图》;清代《同光十三绝》生生互动、合作表演不同的感受。
到底是什么感受呢?大家可以各抒己见。
拉斐尔的《圣母像》和郑板桥的《自画像》比较。
学生活动1:(模拟慈善拍卖会,学生分为主持人、专家点评、爱心慈善人士、工作人员等)主持人介绍莅临本次拍卖现场的各位专家(历史基本功比较扎实的学生),他们分别是:中国当代著名书法鉴赏家:孙叶虹女士中国中央美院教授:刘国巍先生中国故宫博物馆宋史专家:胡筱纯女士中国戏剧学院教授:李代雪女士第一幅拍卖品:《兰亭集序》摹本第二幅拍卖品:《自叙帖》第三幅拍卖品:十字绣《清明上河图》第四幅拍卖品:《墨梅图》第五幅拍卖品:苏绣扇面《同光十三绝》竞拍环节:专家点评每一幅作品的背景和特点,参加竞拍的慈善爱心人士还可以继续补充,通过学生的活动将课本基础知识解决。
第 10 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课方案一、教材剖析《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10 课的教课内容,主要学习我国古代书画和戏曲的重要成就。
这一课内容中,代表作品能够在教材中看到,学生也认识一些,可是,学生对于理解书画的发展特点以及书画同源,有必定的难度。
二、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1)说出汉字的发源时间、演变过程(2)说出中国画的演变过程及代表作(3)说出中国戏曲的伟大成就有哪些2.能力目标:(1)归纳书画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2)研究书画同源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中国书画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感觉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
三、教课要点难点要点:汉字的发源和演变过程。
中国书画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
难点:理解“书画同源”。
四、学情剖析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基础差,特别是剖析能力需要提升,所以解说阶段特点时需要认真。
1.问题研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虑回答。
2.教案导学:见后边的教案。
3.新讲课教课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迷惑→情境导入、展现目标→合作研究、精讲点拨→反省总结、当堂检测→发导教案、部署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依照教案进行认真的预习,用时约20 分钟。
2.教师的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教案,课内研究学案,课后延长拓展教案。
七、课时安排: 1 课时八、教课过程【导入新课】投影北京 2008 年奥运会会徽,请学生品一品“中国印·飞舞的北京”的内涵及价值,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她上边的笔划,像字非字,似画非画;融字于画,寓画于字;笔划之间,舞姿翩翩;舞韵之中,笔墨尽情;以竹简汉字笔体书写的“Beijing2008 ”更浸透着中华书法艺术的广博精湛。
这全部,既浓缩了我国古代印章由字而画的发展轨迹,也解说了我国古代哲学力争中庸的主流看法。
这些,再加上象征中国的红色印泥和巨型方印,使得“中国印·飞舞的北京”聚集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和富裕的文化精髓。
高二历史《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高二历史《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高二历史《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汉字的起源及发展脉络,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中国画的发展脉络及基本特征;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艺术特点以及艺术家代表;(2)理解:书画同源和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3)通过了解汉字书画的发展历程特点,初步学习欣赏书画艺术。
(4)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学会欣赏京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体会国粹京剧的魅力;(2)汉字书画及京剧都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要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
(书画同源)学法指导1.绘画艺术和当时社会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当时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
例如宋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增加,文化需求扩大,风俗画开始流行;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画家们多画残山剩水寄托抑郁心情。
2.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
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构筑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了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一.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1.汉字(1)演变:①起源: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起源于图画文字。
②成熟: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③演变: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2)特点: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2)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书画技巧和戏曲表演元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欣赏、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追求,提高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中国书画艺术的特点和技法,如书法的笔法、墨法,绘画的构图、用色。
(2)中国戏曲艺术的表演形式、角色行当和音乐特点。
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和体会书画艺术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2)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并尝试进行简单的表演。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概念,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
2、欣赏法通过展示大量的书画和戏曲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艺术的魅力。
3、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书画创作和戏曲表演练习,加深对艺术形式的理解。
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精彩的戏曲表演视频或展示一幅精美的书画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初步印象,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20 分钟)(1)书画艺术介绍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从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字体的演变,讲解书法的基本笔法(如中锋、侧锋、提按等)和墨法(如浓墨、淡墨、枯墨等)。
讲解中国绘画的分类(如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以及绘画的基本构图方法(如开合、疏密、虚实等)和用色技巧(如随类赋彩、墨分五色等)。
(2)戏曲艺术介绍中国戏曲的起源和发展,讲解不同戏曲剧种(如京剧、昆曲、越剧等)的特点。
讲解戏曲的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介绍角色行当(如生、旦、净、丑)的特点和区别。
历史ⅲ苏版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汉字、书画的发展演变脉络2、理解文化繁荣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教学过程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三单元第十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以其说学习,不如说我们一起来回顾学过的知识,去寻找古代中国文化之美。
【一】穿越时空之寻找书法之美请同学们来欣赏《龙》字组图,找出这些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点是这些字写法都不一样;相同点事它们都是“龙”字〔或者说都是汉字〕问题设置1:书法和汉字的关系?合作探究: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字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书法艺术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通过以上概念,我们能不能总结书法之美有几点美呢?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文字之美〔文字源流美〕合作探究:指导学生总结文字的起源和发展,引入“仓颉造字”的神话故事.得出文字的起源和发展:起源:结绳记事→刻竹、木→图画文字→象形字→汉字发展: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引入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故事〕写法之美〔书法字体美〕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展示各种书法,通过图片欣赏对比的方法给学生以直观印象。
〕意境之美〔书法感情、意境美〕引入意境的概念通过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张旭的《肚痛帖》体会意境之美过度:通过猜谜的方式过度到绘画艺术【二】穿越时空之寻找绘画之美指导学生欣赏《长沙马王堆帛画》《人物龙凤图》《清明上河图》《敦煌彩塑》《墨竹》《夫妻宴饮图》《富春山居图》体会古代绘画的形神之美情感之美引入时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和海峡两岸的愿望。
教案:第十课教案:第十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①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初步学习欣赏书画艺术初步学习欣赏书画艺术②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学会欣赏京剧。
②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学会欣赏京剧。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现代化的视觉媒体、通过现代化的视觉媒体、视听媒体赏析书画京剧作品,视听媒体赏析书画京剧作品,视听媒体赏析书画京剧作品,在比较、在比较、在比较、归纳的基础归纳的基础上,学习这些艺术的发展历程。
上,学习这些艺术的发展历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书画和戏曲艺术作为祖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懂得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二、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展的历程。
(2)教学难点: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京剧的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京剧的艺术成就。
三、 教学过程导入:请同学们来想像一下加入我们现在穿越到一个没有文字的时代,社会将会有何变化?化?过程评价:无法知道过去历史上发生的事情,无法知道过去历史上发生的事情,没有书刊,没有书刊,没有书刊,交流受阻等。
交流受阻等。
交流受阻等。
文字实际上是一套可文字实际上是一套可视符号系统,它将人们的思想、语言、情感、经验等记录下来,并大大突破了口头语言的时空限制,是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文字的发明,无疑是人类历史上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
华夏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想汉字的功劳一定是值得大书特书,大讲特讲的。
一定是值得大书特书,大讲特讲的。
过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请大家先浏览一下导言和课文,了解一下本课的主要内容。
言和课文,了解一下本课的主要内容。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汉字的实用性与艺术性两种特性,尤其是汉字构成的独具民族风格的书法艺术。
2)、了解著名的画家和画作,掌握中国传统绘画历史发展。
3)、了解中国戏曲产生与发展的大概历程,知道京剧等剧种的艺术成就。
2.过程与方法
1)、要求学生掌握汉字起源和发展演变大体进程的事实,在欣赏异彩纷呈的书法艺术的同时,将书法放在时代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2)、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气韵和意境。
3)、透过中国传统戏剧发展流变的史实,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捕捉古人的生活场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欣赏书法、绘画作品,理解其作为艺术的特征、审美的情趣和民族风格,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含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3)、明确传统戏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其对传统戏曲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京剧艺术的特色和成就。
2\教学难点:理解“书画同源”。
三、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
1.教学方式:启发式、讨论法、合作教学。
2.教学用具:制作的课件、有关的图片和影视资料。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奥运会开幕式上,以神奇画卷引出独具魅力的中国书画、戏曲艺术,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魅力!观看视频,感受中国书画的神奇魅力!
【学习新课】
(一)探寻魅力——文字
教师讲仓颉造字的神话传说。
传说的仓颉,四目重瞳,非常聪明,有一年,仓颉到南方巡狩,登上一座阳虚之山(现在陕西省雒南县),临于玄扈洛邙之水,忽然看见一只大龟,龟背上面有许多青色花纹。
仓颉看了觉得稀奇,就取来细细研究。
他看来看去,发现龟背上的花纹竟是有意义可通的。
他想花纹既能表示意义,如果定下一个规则,岂不是人人都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么?
仓颉日思夜想,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号拼凑成几段,拿给人看,经他解说,倒也看得明白。
仓颉把这种符号叫作"字"。
其实,文字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慢慢丰富发展起来的。
传说中的仓颉有可能是文字的整理者或者颁布者。
【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完成文字起源、演变,书法的发展和各种字体的特点。
老师概括总结:
1、文字起源:六千年以前,图画文字
2、演变:脉络:通过观看图片,得出: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趋势:由繁到简
3、3、书法:两个阶段:自发—自觉书体:楷书、草书、行书
4、老师概括:自从有了文字,就有了书法。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
的发展而发展。
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
正像在西方美术中建筑和雕塑统领着其他门类造型艺术一样,书法和绘画则统领着中国美术的其他门类,而列为中国美术之首。
当把书法与绘画并提时,又将书法摆在绘画前面,称之为“书画”,如“书画同源”“琴棋书画”“书画缘”“能书会画”等。
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的艺术殿堂,进行鉴宝比赛吧!
(二)现---现学现用,鉴宝比赛
5、准备两道题目,让学生抢答,累计分数,课后总结奖励。
(三)思—提升拓展
6、结合学思之窗,思考1,汉字为何具有如此的生命力?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然后回答:
7、1、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通畅无阻 2、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
的交往提供了便利
8、3、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思考2:唐朝
书法步入盛世的原因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然后回答,老师总结①政治上:国家统一②经济上:经济繁荣
9、③文化上:文化繁荣,思想开放
10、老师概括:“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当时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
”
11、老师引入: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起
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正如“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让我们一起探寻笔墨丹青的中国画的魅力吧!
(四)探寻魅力---笔墨丹青水墨画
【合作探究】学生小组合作活动,完成:
12、中国书画各朝代的特点及地位以及代表作家和作品远古起源彩陶画《人物龙凤图》
《人物御龙图》战国萌芽—成熟帛画
13、魏晋以形写神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14、隋唐吸收外来风格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敦煌壁画两宋宫廷画、风俗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15、元明清文人画元王冕《墨梅图》、明徐渭《牡丹图礁石图》、清郑板桥《墨兰图》
16、在学生回答的情况下,老师重点讲解两个时期的画:隋唐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的
一个高峰中国的绘画发展是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的。
隋唐时期,在继承魏晋以来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出许多画家和优秀作品。
17、如: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其影响深远。
初唐杰出
画家阎立本善于描绘重大事件,传世作品有《步辇图》。
18、盛唐时期的吴道子在人物画(含宗教画)和山水画领域里都有重大贡献。
他的人物
画,尤其是宗教人物,被誉为“六法俱全”,人物衣带如风吹波动,人称“吴带当风”,代表了人物画发展的成熟,其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图》《孔子像》等,后人称他为“画圣”。
此外,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在宋代,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最高的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长卷。
它描绘了北宋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的景象,作品充分展示了画家的写实功力,河流、物舍、舟船、城关、人群、虹桥、楼观、店铺、市街、驼队,等等,一切物象都刻画得入微传神。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书画的艺术殿堂,进行鉴宝比赛吧!
【课堂小结】
中国书法、绘画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
中国的戏曲(特别是京剧),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被世界人民所认可和瞩目!我们感受到它神奇魅力,也必将把这种魅力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