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血糖高的症状有哪些【新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36.98 KB
- 文档页数:2
健康知识之----大病之前的先兆(不得不看)俗话说,病来如山倒。
但其实,很多疾病在突发前都有一些身体上的先兆,只不过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罢了。
为了防微杜渐,让我们现在就来盘点一天当中不同阶段身体的不良感受,看看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诉说着什么。
早晨篇:头晕、头昏:早晨醒来后头晕、头昏,可能出现了颈椎骨质增生或血黏度高等疾病。
强烈的心慌饥饿感:凌晨4-5点钟醒来有强烈的心慌饥饿感,且疲乏无力,直到吃早餐后不舒适的感觉才逐渐消失,提示可能有糖尿病倾向。
清晨浮肿:如果在起床活动20分钟之后还不彻底消失,则提示可能有肾病或心脏病。
棕色尿液:提示肝脏可能出现问题。
口臭:可能是胃或肝出现了问题,或是牙周病引起。
口中有氨味:要格外注意肾脏的健康。
眼睑苍白:提示可能患了缺铁性贫血。
眼角膜出现一圈模糊的灰环:说明心脏可能有问题,如果是30-50岁的男性应马上与医生联系。
脸色潮红:可能与心脏病或高血压有关。
恶心想吐:除去怀孕的原因,若每天早上都如此,可能是慢性胃炎。
舌面白而呈毛茸茸的状态:提示免疫系统功能严重失调或身体出现了某种癌变白天篇。
眼睛痛:除去用眼疲劳的原因外,看书看报时眼睛剧痛就要小心青光眼了。
手发抖:可能是甲亢,也可能是帕金森氏病。
吃油腻食物后上腹疼痛,并放射到右肩背部:很可能是患有肝胆疾病。
食欲亢进,体重却减轻:可能患了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没有食欲,见到油腻就恶心,易疲劳:可能是患了肝炎。
饭后总是出现反酸、腹胀或腹痛等症:提示积食了,要多吃新鲜蔬菜,三餐要注意清淡、好消化。
爬楼梯时心慌、胸闷:提示心脏功能较弱。
指尖比指节更粗大:可能患有较严重的肺部疾病。
指甲生长缓慢,没有光泽且变黄变厚:提示淋巴系统出了毛病。
手背静脉突出:随着年龄增加,会有此现象,但也有心脏病的可能。
手掌泛红:肝脏出现问题时,因荷尔蒙失调,手掌会发红。
手掌潮湿:过度兴奋或紧张时手掌会出汗,若常如此则可能是甲状腺异常。
背痛:除了肌肉痛,也可能是脊椎或内脏有了毛病。
饭后血糖8.8正常吗,专家告诉您
文章导读
专家说如果饭后血糖超过了11.1就是糖尿病了,现在糖尿病是一种高发疾病,在中老年男性中最常见,平时大家要多吃降糖的食物,例如洋葱,南瓜,苦瓜,平时
要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一、饭后血糖8.8正常吗
吃完饭后血糖的正常值是在7.8到11.1之间,如果血糖大于11.1,就属于糖尿病。
糖
尿病人吃晚饭后,由于身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一般都是超过11的,如果在用餐后
的两个小时内血糖水平是属于正常的,那么不需要治疗。
平时可用紫灵芝煮水喝,因为
紫灵芝可以降低血糖,可以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
二、降血糖食物。
饭后血糖先上升后下降的原因饭后血糖的变化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一个缩影。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时刻监测着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并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来维持血糖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当我们进食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会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葡萄糖,并被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水平快速上升。
面对这种变化,人体内分泌系统立即作出反应,胰岛素作为调节血糖的主要激素,其分泌量迅速增加。
胰岛素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细胞利用葡萄糖的大门。
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肌肉、脂肪和肝脏等组织加速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并将其转化为糖原或脂肪储存起来。
同时,胰岛素还能抑制肝脏释放葡萄糖入血,进一步降低血糖水平。
随着胰岛素的不断作用,血液中的葡萄糖被逐渐清除,血糖水平也开始下降。
当血糖降至一定程度时,胰岛素的分泌也随之减少,以避免血糖过低对身体造成伤害。
如果血糖降得过低,另一种调节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就会登场。
它促进肝脏分解糖原,并将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帮助血糖水平回升至正常范围。
除了激素调节外,我们的神经系统也参与了血糖的调控。
当血糖升高时,大脑中的饱食中枢被激活,产生饱腹感,抑制食欲;而当血糖降低时,饥饿中枢则会被触发,刺激食欲,促使我们进食以补充能量。
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也会影响血糖的变化。
高糖高脂的食物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则有助于减缓葡萄糖的吸收,使血糖升高的速度和幅度更加平缓。
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血糖的调节。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因此,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对预防这些疾病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饭后血糖的变化反映了我们身体精妙的调节机制。
通过激素、神经系统以及我们自身的行为选择,血糖水平在进食后先升高再降低,最终稳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理解这一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维护身体的内环境稳态。
中医教你如何预防糖尿病,学会正确养生科普小知识糖尿病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疾患,根据病情能够分为无症状期及症状期两个阶段,并且这种病常见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起因较急、症状明显,2型糖尿病多是在日积月累中行成,患病初期患者不会感到明显的身体变化,也不会出现任何不适感,因此不容易被及时发现,此时预防就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正是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教你学会养生的科普小知识,从而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将糖尿病抵挡在门外。
一、糖尿病是怎么回事?中医一般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病,这种病常见的发病机制是由于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和组织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引起高血糖症状,影响了人体的代谢功能,最终引发的糖尿病。
糖尿病的起因很复杂,其中一种因素就是家族遗传,当父母双方都是糖尿病患者,子女患病几率就会增加,如果父母双方其中一人患有糖尿病,会有隔代遗传的风险。
除此之外,以下四类人群患糖尿病的几率也比较高:饮食不规律的素食主义者,容易出现便秘问题,会引发糖尿病;性格郁郁寡欢或者气燥易怒的人群,由于情绪原因,也会引发糖尿病;肾阳不足体型偏瘦的人群,患糖尿病的几率较高;性格开朗、思想活跃的少阴人,不注意饮食规律,同样会患糖尿病。
肥胖型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较高,原因是患者长时间摄入高糖、高脂肪类食物,加之体力劳动较少,便会引发高血糖,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此外,糖尿病还与精神有关系,精神过于紧张、激动,会引发胰岛素对抗激素的分泌,最终导致患者血糖升高。
并且妊娠期妇女,身体、心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对于胰岛素的需求量增加,也会诱发糖尿病。
可见,糖尿病起因复杂,对人们身体的影响较大,应从预防的角度出发,将其扼杀在摇篮中。
二、糖尿病的症状表现有哪些?糖尿病患病初期,患者的生理及病理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但是此时患者的糖耐量仍然处于正常范围,不容易察觉患病问题。
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空腹测血糖会出现异常情况,此时患者的血糖处于正常值至糖尿病诊断值中间,如若不加以控制,慢慢的会出现糖尿病症状,当患者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此时患者的体重也会随之减少,而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者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2型糖尿病多伴有身体肥胖、血脂异常等状况,如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机能。
正常人餐后血糖标准
正常人餐后血糖标准一般是指进餐后两小时内空腹血糖浓度,其正常范围一般为3.9~6.1mmol/L。
这个范围是根据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研究得出的,可以作为正常人餐后血糖的参考标准。
如果餐后两小时内空腹血糖浓度高于6.1mmol/L,就可能表明存在血糖代谢异常的情况,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表现。
对于正常人来说,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是维持餐后血糖标准的重要因素。
首先,饮食方面,要注意合理搭配食物,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
尽量选择低GI(血糖指数)的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糙米等,避免摄入过多的高GI食物,如糖果、甜点等。
其次,要控制饮食的总热量,避免过量摄入导致肥胖,增加餐后血糖的波动。
此外,适量运动也是维持餐后血糖标准的重要手段,通过运动可以促进血糖的利用和降低血糖水平。
除了饮食和运动,正常人还需要注意心理压力和睡眠对餐后血糖的影响。
长期的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会导致血糖水平的波动,影响餐后血糖标准的稳定。
因此,要学会有效地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此外,良好的睡眠也对维持餐后血糖标准有着重要的作用,睡眠不足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导致血糖水平的波动。
总的来说,正常人餐后血糖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正常人维持良好的餐后血糖标准,保持身体的健康。
希望每个人都能重视餐后血糖标准,关注自己的健康,远离疾病的困扰。
消化内科学(医学高级):消化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考点巩固(题库版)1、单选某小学发现一例流脑患者,经对该校师生检查发现,有19人咽拭子培养发现有脑膜炎双球菌生长,这19位师生属于()。
A.患者B.病原携带状态C.隐性感染(江南博哥)D.潜伏性感染E.显性感染正确答案:B2、单选下列哪项不是我国风湿病学会诊断SLE的标准()。
A.颜面红斑B.多发性浆膜炎C.肾脏病变--蛋白尿D.血沉增快E.非畸形关节炎正确答案:D3、单选病例摘要:女性,55岁,近1个月感口渴,饮水量增至每天2000ml。
身高156cm,体重71kg,空腹血糖10mmol/L(180mg/dl),餐后血糖14mmol/L(252mg/dl),系初次发现血糖高,过去无糖尿病史。
给患者的治疗建议是()。
A.饮食及运动治疗B.双胍类降血糖药C.磺脲类降血糖药D.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E.胰岛素正确答案:A4、单选残胃癌发生在胃良性病变施行胃大部切除术后至少()。
A.1年B.2年C.3年D.4年E.5年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残胃癌是指因胃或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而行胃大部切除术5年以上,由残胃发生的原发肿瘤,多发生在毕Ⅱ式手术后10~15年。
5、单选下列哪种情况常提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A.心房颤动B.期前收缩C.心脏扩大D.新出现病理杂音E.原有的病理杂音强度增加Ⅱ级以上,或杂音的性质、强度突然改变正确答案:E6、单选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最主要的鉴别点是()。
A.前者有全血细胞减少,后者无B.前者有血小板减少,后者无C.前者骨髓增生低下,后者无D.后者Ham实验阳性E.前者有血红蛋白减少,后者无正确答案:D7、单选?男性,26岁。
低热7天,自觉疲乏无力两个月。
体检:皮肤黏膜苍白,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肝、脾不大。
化验:白细胞2.3×109/L,血红蛋白67g/L,血小板23×109/L,最可能的诊断是()。
饭后血糖8.2正常吗,该如何处理
文章导读
血糖高的人一般情况下都患上了糖尿病,这种疾病会携带终生,但是可以用
药物人为控制,并且能够和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血糖值在每时每刻都呈现出不同的地方,起伏波动的大小决定了糖尿病的严重与否,那么,饭后血糖8.2正常吗,该如何处理呢?
1、据2007年-2008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有近1.5亿人属于糖尿病的后备军——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水平升高介于正常与糖尿病的中间状态,其中70%以上的糖尿病前期为空腹血糖正常,单纯餐后血糖升高的糖耐量受损人群。
2、7.8mmol/L是餐后两小时血糖正常值的上限。
餐后血糖一旦超过此值,可以诊断为
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
即使空腹血糖正常(小于5.6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一旦超过7.8mmol/L,若小于11.1mmol/L,可以诊断为糖耐量减低。
如果餐后两小时血糖值高于11.1mmol/L,则表明已经步入糖尿病的行列。
3、对于糖耐量减低人群,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也就是说
当发现餐后血糖在7.8-11.1mmol/L时,还可以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来降低血糖,从而让
自己不得糖尿病。
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饮食控制和运动。
包括保证膳食平衡,限制摄
入的总热量和脂肪成分,限制饮酒,多食蔬菜及高纤维食物以及进行规律持久的体育运动等。
具体的目标是:
第一,肥胖或超重者体重指数BMI,即体重(kg)/身高(㎡)达到或接近24kg/m2,或体重至少减少5%-10%;。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总结6篇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和系统整体护理的普遍实施,病人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护士通过向患者传授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调动病人积极参与护理活动,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系统化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改善因知识缺乏而带来的精神和情感上的困惑,而且可以预防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
护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对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康复率,降低并发症,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通过开展护理健康教育还可以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改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现将20__年我科积极开展的健康教育总结如下:1,加强管理、责任到人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需要大家的参与,我科要求每名护理人员包床到人,对自己所管床的病友实施一对一的沟通,深入进行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融入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同时责任组长及护士长负责指导及督查,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同时专人负责出院病人的电话回访,受到病友的好评。
2,加强护理人员自身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医院是健康服务场所,必须坚持以医疗为主,扩大预防工作的服务格局,且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对病人做健康教育工作,我科要求护理人员首先要自己掌握健康知识,为此,护士长、责任组长充分发挥科室健康教育带头人的作用,利用早会时间,下午空闲时间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健康教育知识,并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相关业务学习和培训,派送护理人员外出参加培训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人而异的施教,达到全科护理人员及病友、家属都增强预防保健意识,增长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工作能力。
3,深入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宣传通过业务学习、健康讲座、工休座谈等各类活动,护理人员掌握了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健康教育主力军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对住院病人开展了入院、住院、出院各阶段健康教育,在住院过程中重视病人心理护理,促使病人树立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并配合病人治疗,以使病人早日康复,同时使住院病人及家属在健康教育工作中受益,得到了病人的好评。
饭后血糖高的症状有哪些
文章导读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病人身体肥胖,血糖值不稳定,时高时低,需要使用药
物来进行控制,而且大多数的糖尿病人出现了饭后血糖高的现象,并且很容易将这种症状
忽略,造成一定的风险。
其实这是非常不正确的,一般情况下饭后血糖高的症状有哪些呢?下面来看看讲解吧。
1)多尿:每晚尿量达3000~5000毫升,甚至更多。
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
就可能小便一次。
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2)多饮:由于高糖环境造成的细胞内缺水;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出现烦渴多饮。
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3)多食:由于大量排糖,细胞处于缺乏能量状态,因此需要补充,引起食欲增加;
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也使患者易产生饥饿,两者使患者食欲大增,总有吃不饱的
感觉。
4)消瘦:大量脂肪组织分解,以替代能量的缺乏,导致患者体重减少,不典型的或
病情较轻的糖尿病患者症状较不明显。
有的患者空腹血糖正常,但饭后有高血糖及尿糖。
这些患者糖代谢紊乱不严重,他们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
有的患者葡萄糖肾糖阈较高,虽然有空腹高血糖或明显的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但并不出现尿糖。
有的患者虽无典型症状,但已出现末梢神经病变,大血管的病变等。
这些患者多半不会主动去医院看病,有的患者虽有症状,却被自己忽视,错误地认为
多饮、多尿是自己的习惯而非疾病;多食被认为是食欲好,是身体健康的标志;体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