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七章第5讲显示设备
- 格式:ppt
- 大小:656.50 KB
- 文档页数:24
《计算机组成原理》ppt课件目录•计算机系统概述•数字逻辑基础•计算机各部件的功能和组成•指令系统•CPU的结构和功能•存储器的层次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应用和发展01计算机系统概述Part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电子管时代,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元件,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晶体管时代,采用晶体管作为基本元件,体积减小、功耗降低、可靠性提高。
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集成电路时代,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使得计算机体积更小、功耗更低、可靠性更高。
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计算机性能得到极大提升,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微程序机器级微指令由硬件直接执行,微程序由微指令构成,用于描述机器指令。
高级语言级用高级语言编写程序,通过编译或解释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或汇编语言程序。
传统机器级用微程序解释机器指令系统,提供传统机器级虚拟机器。
汇编语言级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通过汇编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
操作系统级通过系统调用实现操作系统功能,提供扩展机器。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机器字长指CPU一次能处理数据的位数,通常与CPU的寄存器位数有关。
字长越长,数的表示范围越大,精度也越高。
存储容量包括主存容量和辅存容量。
主存容量通常以字节为单位,辅存容量通常以位为单位。
存储容量越大,系统能存储的信息就越多。
运算速度用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来表示,单位通常用MIPS(百万条指令/秒)。
运算速度越快,系统处理任务的能力越强。
02数字逻辑基础Part数制与编码数制的基本概念介绍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等数制的基本概念及转换方法。
编码方式详细阐述原码、反码、补码等编码方式及其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数的定点与浮点表示解释定点数与浮点数的表示方法,包括整数和实数的表示。
1 2 3引入逻辑变量和逻辑函数的概念,为后续的逻辑运算打下基础。
第七章1.外部设备有哪些主要功能?可以分为哪些大类?各类中有哪些典型设备?解:外部设备的主要功能有数据的输入、输出、成批存储以及对信息的加工处理等。
外部设备可以分为五大类:输入输出设备、辅助存储器、终端设备、过程控制设备和脱机设备。
其典型设备有键盘、打印机、磁盘、智能终端、数/模转换器和键盘-软盘数据站等。
2.说明磁介质存储器的存储原理。
解:磁介质存储器的存储过程是一种电磁转换的过程。
在磁介质存储器中,信息是记录在一薄层磁性材料上的,这个薄层称为磁层。
磁层与所附着的载体称为记录介质或记录媒体。
磁头是磁记录设备的关键部件之一,是一种电磁转换元件,能把电脉冲表示的二进制代码转换成磁记录介质上的磁化状态,即电→磁转换;反过来,能把磁记录介质上的磁化状态转换成电脉冲,即磁→电转换。
3.分别用RZ 、NRZ 、NRZ唱1、PE 、FM 、MFM 和M2 FM 制记录方式记录下述数据序列,画出写电流波形。
(1)1101101110110(2)1010110011000解:(1)写电流波形如图7-9(a)所示。
(2)写电流波形如图7-9(b)所示。
4.若对磁介质存储器写入数据序列10011,请画出不归零唱1制、调相制、调频制、改进的调频制等记录方式的写电流波形。
解:写电流波形如图7-10所示。
5.主存储器与磁介质存储器在工作速度方面的指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磁盘存储器采用两个以上的指标来说明其工作速度?解:主存储器速度指标主要有存取速度和存取周期,而磁介质存储器速度指标为平均存取时间,这是因为磁介质存储器采用顺序存取或直接存取方式。
磁盘存储器的平均存取时间至少应当包括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等待时间两部分,因为磁盘存储器首先需要将磁头移动到指定的磁道上,然后将记录块旋转到磁头下方才能进行读写。
6.某磁盘组有六片磁盘,每片可有两个记录面,存储区域内径为22cm ,外径为33cm ,道密度40道/cm ,位密度400 b/cm ,转速2400 r/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