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类大类培养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209.12 KB
- 文档页数:4
东南大学2011级工程力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门类:工学专业代码:081701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制:四年制定日期:2011年6月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工程力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力学理论,具有工程力学基本理论素养和进行工程设计计算及实验研究的能力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
能在土木、机械、材料、能源、交通、航空、水利、化工等工程中从事科研、工程设计、测试与分析、技术开发以及力学教学工作。
二. 基本要求学生应具有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系统的专业知识并具有娴熟的实践技能,还应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胜任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教学和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
三.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1、具有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一种计算机语言;2、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科技文献资料;3、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4、掌握工程结构设计方法,具有应用工程分析软件进行设计的能力,掌握电测、光测和动态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技术;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口头及书面交流能力,良好的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四.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主干学科:工程力学、固体力学、一般力学相近专业:土木工五. 主要课程1、通识教育基础课马列课、德育课及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几何与代数、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大学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方法等2、大类学科基础课工程力学概论、理论力学A、材料力学A、结构力学I、电工电子技术、画法几何与CAD制图等3、专业主干课弹性力学、振动力学、实验力学、计算力学、流体力六. 主要实践环节基础力学实验、固体力学实验技术、工程结构设计性研究、工程测试实习、毕业设计等七. 双语教学的课程理论力学A、材料力学A、流体力学、实验力学、结构分析软件等八. 全英文教学的课程C语言及程序设计、塑性力学九. 研究型课程工程力学概论、振动测试分析、结构分析软件、现代力学进展、基础力学实验、断裂与疲劳、随机振动、固体力学实验技术、实验力学、计算力学等十. 毕业学分要求及学士学位学分绩点要求参照东南大学学分制管理办法及学士学位授予条例,修满本专业最低计划学分要求150学分,即可毕业。
建筑工程本科培养方案建筑工程本科培养方案1.导言建筑工程专业是工学类本科专业之一,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建筑工程师。
本培养方案旨在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胜任建筑工程相关工作。
2.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两个方面,具体如下:(1) 知识方面:使学生掌握建筑学、结构学、材料学、施工技术等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建筑行业的发展动态和现代建筑工程技术。
(2)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建筑工程项目设计、规划、施工管理和技术问题解决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够适应现代建筑工程的需求。
3.课程设置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四个部分。
(1)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文化素养、外语、体育等,提供全面的基础教育。
(2)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力学、力学基础等,为学生提供数理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建筑学、结构学、施工技术、建筑材料等,提供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4) 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建筑项目管理、建筑造价控制、建筑节能技术等,提供专业拓展学习机会。
4.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
本专业设置了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
(1) 实验课程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建筑工程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仪器的使用。
(2) 实习实训包括工地实习、企业实训等,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学习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
(3) 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进行课题研究和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5.创新实践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本专业提供了各种创新实践机会,包括科研项目参与、学术竞赛和创新创业实践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参与其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6.毕业要求本专业毕业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1) 具备扎实的建筑工程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胜任建筑工程师的基本工作。
工程系人才培养方案范文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工程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工程系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
同时,要求毕业生对工程伦理和社会责任有较高的认识。
二、培养要求1.知识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科学素养。
2.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
4.团队合作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5.工程伦理与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工程伦理和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方案1.教学内容(1)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以及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专业课程。
(2)专业实践课程:包括实验课、实习课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工程设计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教学方法(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索。
(2)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教学。
(3)注重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知识。
3.实践环节(1)实习: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实习,锻炼实践能力。
(2)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进行工程设计,并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实施。
(3)科研训练: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创新能力。
4.综合素质拓展(1)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注重体育锻炼和艺术培养,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评价机制1.学业成绩评价:将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包括平时考试、期末考试等成绩。
2.实践能力评价:通过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创新能力评价:通过科研训练、工程设计等环节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
4.综合素质评价:通过体育锻炼、艺术培养等环节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北京工业大学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类别代码:0852专业学位类别:工程领域代码:085237领域名称:工业设计工程一、培养目标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素质全面、身心健康、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价值实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工业设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掌握工业设计工程领域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门知识,以及必要的设计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业设计工程领域工程问题的先进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从事系统设计研究、设计项目研发、设计工程设计和设计工程管理的能力;能够解决工业设计工程领域及其相关设计中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全日制工程硕士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为2.5-3年,原则上全日制工程硕士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4学年,全日制委托培养工程硕士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5学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1.产品系统设计2.交互设计3.服务设计4.环境与展示设计四、课程设置与考试要求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备注基础知识模块2140181002硕士研究生英语64 2.001必修≥7学分基础知识模块2140361001自然辩证法概论16 1.001基础知识模块21403610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2 2.001基础知识模块5140351001媒体设计基础32 2.001专业知识模块5140352001产品战略与市场研究32 2.002必修≥7学分专业知识模块5140122050设计工程基础32 2.001专业知识模块5140122051服务设计48 3.001工程知识模块5140122052工业设计工程研究课题132 2.001必修≥8学分工程知识模块5140123050工业设计工程研究课题232 2.001工程知识模块5140123051工业设计工程研究课题332 2.002工程知识模块5150123052工业设计工程研究课题432 2.002综合素养模块5140354001影像设计与制作32 2.001选修≥6学分综合素养模块5140354002产品设计方法32 2.002综合素养模块5140354003环境艺术设计方法32 2.002综合素养模块5140354004整合创新设计32 2.002综合素养模块5140354005设计描述与表达32 2.002综合素养模块5140354006数字媒体设计方法32 2.002综合素养模块5140354007设计形态研究32 2.002综合素养模块5140367001工程伦理案例分析16 1.002综合素养模块5142017001科技文献检索16 1.002综合素养模块5143017001研究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6 1.002综合素养模块5143017002创业基础32 2.002综合素养模块5144017001专利信息利用16 1.002综合素养模块5144017002专利代理实务16 1.002综合素养模块5140124000学术交流(听学术报告16次,公开作学术交流16 1.002报告1次)综合素养模块5140124050交互电路模型制作16 1.001综合素养模块5140067001六西格玛管理32 2.002综合素养模块5140117001统计分析方法16 1.002综合素养模块5140117002生产作业管理16 1.002综合素养模块5140117003财务报表及其分析16 1.002综合素养模块5140187001第二外国语日语64 2.002综合素养模块5140187003第二外国语法语64 2.002综合素养模块5140187004第二外国语俄语64 2.002综合素养模块5140257002知识产权与法规16 1.002工程实践训练5140125000校内实践训练0.5年32 2.002必修6学分工程实践训练5140125001在企业或产学研基地实践0.5年64 4.002五、学位论文工作的安排1.开题环节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内完成。
浙江大学工学类培养方案工学类培养方案包括大类培养特色、大类培养面向等内容,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主要安排通识课程和大类必修课程模块的推荐学习计划。
大类选修课程模块和专业课程的推荐学习计划详见各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培养方案还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特色课程、计划学制、最低毕业学分、学科专业类别、授予学位类别、辅修及双专业/双学位课程修读要求、专业必修课程修读关系说明等内容。
各专业还可按需要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设定本专业主修专业确认的前置课程3至5门。
工学类借鉴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工程教育高级班"多年的工程教育培养经验,向全体工学类学生推荐选修“4+1@3工程教育平台”课程。
“4+1@3工程教育平台”课程设置见本方案个性课程部分。
学生可以全部或部分选修“4+1@3工程教育平台”课程,修读学分可以与个性课程和通识课程中沟通与领导类、经济与社会类、科学与研究类和技术与设计类课程的学分互通.大类培养特色工学类构建通识、大类、专业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体现基础知识宽、专、交和专业知识精、深、通的特点.通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学习,强化工学人才培养的通识性和社会性;通过构建大类必修课程平台和大类选修课程平台,打好扎实的工程理论基础并有效衔接专业教育;通过专业教育体系的严格训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数理基础、富有创新精神、专业知识扎实并具备实践能力,在各工程专业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本科人才。
大类培养面向学生在入学一年后、两年内确认主修专业,进入专业培养阶段,归属专业所在学院或学系管理。
工学类共有[?]个专业教育培养通道,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在不同工程专业领域的成才发展需求.工学类培养主要面向的专业是:(略)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⒈通识课程 47。
5+5学分⑴思政类11。
5+2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建议修读年级、学期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一秋冬Thought the Marals Accomplishment and Law Foundation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汽车维修专业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目录一、专业信息 (1)(一)专业名称 (1)(二)专业编码 (1)(三)学制年限 (1)(四)就业方向 (1)(五)职业技能等级 (1)二、培养目标和要求 (1)(一)人才培养目标 (1)(二)培养要求 (2)(三)指导性教学计划 (5)中级技能层级一体化课程表(初中起点三年) (5)高级技能层级一体化课程表(初中起点四年) (6)三、课程设置 (8)四、实施建议 (35)(一)师资 (36)(二)场地设备 (36)(三)教学资源 (36)(四)教学管理制度 (37)五、考核与评价 (37)(一)综合职业能力评价 (37)(二)职业技能等级评价 (38)(三)就业质量分析 (38)哈尔滨铁道技师学院汽车维修0403-4 0403-3中技学制 3 年 (2+1) (初中毕业生) 、高技学制 4 年 (3+1) (初中毕业生)中级技能:面向汽车售后服务企业就业,适应汽车售后服务职业岗位群(如汽车机电维修工等)工作,胜任汽车检查与维护,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空调等系统检修等工作任务。
高级技能:面向汽车售后服务企业就业,适应汽车售后服务职业岗位群(如汽车机电维修工、前台接待等)工作,胜任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与空调等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工作任务。
中级职业技能等级 (国家职业技能等级四级) 、高级职业技能等级 (国家职业技能等级三级) 。
中级技能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围绕促进就业创业、服务行业企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面向汽车售后服务企业,适应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工作,胜任汽车检查与维护、汽车发动机检修、汽车底盘检修、汽车电气设备检修、汽车空调检修等工作任务,积极推广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倡导践行低碳环保理念,适应现代汽车售后服务企业生产服务模式,具有职业认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规则意识和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能阅读维修工单,明确作业要求,确认故障现象,制定维修计划,实施维修作业,具备执行“5S”管理规定、安全操作和遵守工作制度等关键能力,达到汽车维修工中级职业技能等级(国家职业技能等级四级)要求的专业技能人才。
建筑施工专业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背景介绍1.1 建筑施工专业的重要性。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120701 学科门类:工学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改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机械工程专业技术和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懂得现代管理理论,并能综合运用这些理论与方法初步分析、解决生产企业及其他部门提出的实际问题,对社会需求具有较强适应性和竞争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机械制造业、服务业和相关行业从事生产组织、协调等管理工作,以及对生产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价、创新和市场营销、企业策划等综合性的技术工作。
二、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1.能够将工业工程领域相关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工业工程领域相关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系统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具有描述、分析和评估问题的能力,并能利用工业工程专业知识提出有效解决方案;4.能够应用工业工程原理及方法对复杂系统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能够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系统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能够基于工程相关知识背景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工业工程实践和复杂系统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具有利用工业工程相关知识与方法分析工程、经济、环境以及社会问题的能力;8.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并能很好地融入组织。
11.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第1篇一、培养目标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是一门跨学科的应用型工程学科,旨在通过系统的方法对生产、服务等领域的流程进行优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质量。
本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宽广知识面、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工业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培养规格1. 知识结构(1)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2)熟悉生产、服务、管理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3)了解国内外工业工程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
2. 能力要求(1)具备较强的系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备较强的项目管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3)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具备一定的英语阅读、写作和交流能力。
3. 素质要求(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2)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3)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能力;(4)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三、培养计划1. 学制与学分(1)学制:本科四年,专科三年;(2)学分:本科学分总数为150-180学分,专科学分总数为120-150学分。
2. 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图等;(3)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工业工程基础、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人因工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等;(4)专业选修课程:包括精益生产、智能制造、系统仿真、安全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5)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
3. 实践教学(1)课程实验: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中,安排相应的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实习:在第三、第四学期,安排为期8周的企业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情况;(3)毕业设计:在第四学期末,安排为期8周的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大类:计算机类专业代码:080901一、专业简介本专业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2021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主要面向计算机应用领域,以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爱国进取,创新思辨等为宗旨。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和职业道德,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具备熟练应用通用软件开发工具,熟悉软硬件项目的开发过程,掌握软硬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验,能够承担基于硬件的软件应用系统的开发维护、以及基于桌面或网络应用的软件工程的开发与测试的应用型人才。
同时,自2014年与赛为智能合作办学以来,学院与赛为智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专业实践、专题实训I、岗前培训、毕业设计以及企业实习等实践机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适应计算机工程行业发展、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计算机软硬件开发,计算机管理和维护,具有团队合作和团队管理能力,能够主动适应信息技术行业快速发展需求的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经过3-5年左右的实际工作,根据个人选择,本专业毕业生至少能够承担或者胜任以下一个方向的工作:嵌入式软件开发方向;WEB前端开发方向,物联网工程方向,大数据方向。
三、毕业要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及本专业实际,本专业学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具体如下:1、工程知识:具有利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机专业知识来解决计算机相关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1.1具有从事计算机工程所需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能够将其应用到计算机专业相关问题的恰当表述之中;1.2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包括计算机系统基础、计算机软件基础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用其解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1.3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核心知识,了解学科的知识组织结构、学科形态、典型方法、核心概念等;L4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严谨的科学素养,并具备将其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