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内高压的临床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275现代实用医学2008年4月第20卷第4期腹内高压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乐健伟,朱建华,朱永定,贺鹤群,王志宇【摘要】目的探讨腹内高压(IAH)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特点、预防及治疗方法。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3例IAH患者分成ARF组(19例)和非ARF组(24例),对影响IAH患者合并ARF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IAH持续时间、腹内压力水平、患者的年龄、APACHⅡ评分、MODS评分等因素对ARF的发生率有显著的影响。
结论AR F是IAH的严重并发症,积极的原发病治疗、早期液体复苏、积极有效的腹腔减压及早期C RRT治疗是改善IAH预后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腹内高压;肾功能衰竭,急性;治疗【中图分类号】R572;R6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800(2008)04-0275-02作者单位:宁波市第一医院,浙江宁波315010作者简介:乐健伟(),男,浙江省宁波市人,主治医师。
腹内高压(IAH)常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一旦发展至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其他脏器衰竭的发生率也明显上升,死亡率增加。
现对我院收治的43例IA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IAH患者发生ARF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2月至2006年9月,我院共收治IAH患者43例。
合并ARF19例(ARF组),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28~89,平均69.32±8.31岁;原发疾病: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0例,肿瘤引起急性肠梗阻5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肠麻痹1例,消化道溃疡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2例,急性心肌梗塞1例;平均MODS评分9.83;平均AP-ACHⅡ评分20.26。
未并发ARF24例(非ARF组),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21~75,平均58.00±11.51岁;原发疾病:SAP12例,肿瘤引起急性肠梗阻5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肠麻痹2例,消化道溃疡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5例;平均MODS评分6.73;平均AP-ACHⅡ评分16.00。
腹腔高压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诊疗指南(2013版)世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联合会(World Society of the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WSACS)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发布关于腹腔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的专家共识和诊疗指南,此次进行了更新。
该指南包括IAH和ACS的相关定义、危险因素和处理流程(本编译稿删去儿科患者的内容,请参考原文),推荐级别采用GRADE分级标准(1、2代表所推荐的级别为推荐或建议,A、B、C、D 代表证据的级别从高到低),具体内容如下。
1相关定义(1)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是指腹腔内的稳态压力。
(2)间歇性IAP测量的标准是经膀胱注入最多25 ml无菌生理盐水测得。
(3)IAP应该以mm Hg表示,在仰卧位、呼气末、腹部肌肉无收缩时测得,传感器零点水平置于腋中线处。
(4)成人危重症患者的IAP大约为5~7 mm Hg(1 mm Hg=0.133 kPa)。
(5)IAH定义为持续或反复的IAP病理性升高≥12 mm Hg。
(6)ACS定义为持续性的IAP>20 mm Hg(伴或不伴腹腔灌注压25 mm Hg。
(8)原发性IAH/ACS是由盆腹腔的创伤或病变导致,通常需要早期外科或放射介入治疗。
(9)继发性IAH/ACS是指原发病变非起源于盆腹腔。
(10)复发性IAH或ACS是指原发或继发的IAH/ACS经过手术或药物治疗后再次发生。
(11)腹腔灌注压(abdominal perfusion pressure,APP)=平均动脉压-腹内压。
以上定义与2006年相同,以下为2013年的新定义:(12)多间隔室综合征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间隔室压力增高的状态。
腹腔内高压(intraperitoneal hypertension,IHP)的定义为腹腔内压高于正常水平,通常超过12mmHg。
腹腔内高压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腹水、感染、机械通气、腹膜或肾脏疾病等。
腹腔内高压的分级如下:轻度:腹腔内压升高至正常水平的1.5-2倍,常见于腹部手术后或分娩后短期内。
中度:腹腔内压升高至正常水平的2-3倍,常见于急性胰腺炎或某些妇科手术。
重度:腹腔内压升高超过正常水平的3倍,往往由严重感染、脓毒血症、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等疾病引起。
腹腔内高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需要尽快诊断和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评估患者的腹膜腔压力,并与血压、心率、尿量等生命体征一起考虑。
除了关注生命体征,医生还会询问患者可能的病因和病史,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例如,如果腹部手术后发生腹腔内高压,可能意味着术后感染或血肿等并发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腹膜后的压力并不总是与腹腔内的压力相匹配,因此在评估压力时需要进行全面考虑。
在治疗腹腔内高压时,应明确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对于单纯由腹膜炎症或出血引起的腹腔内高压,及时消除病因后通常可自行缓解。
如果病因不能去除,药物治疗包括使用抗生素、降低腹压的药物或利尿剂等,而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此外,对于机械通气患者,应尽早撤机并采取措施降低腹内压,以防止气压伤的发生或加重。
总之,腹腔内高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需要医生及时诊断和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史,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通过早期诊断和适当的治疗,患者的预后通常可以得到改善。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如果您或他人面临与腹腔内高压相关的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以获取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肠内营养对腹内高压Ⅰ~Ⅱ级患者腹内压影响的研究庄育刚;陈远卓;周书琴;陈华国;陈艳清;彭沪【摘要】目的研究腹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Ⅰ~Ⅱ级患者实施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对其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急诊ICU收治的腹内高压Ⅰ~Ⅱ级且需要行肠内营养的患者37例,分别记录初始腹内压(N0)、稳定管饲肠内营养混悬液500 ml后6 h(N1)、12h(N2)、24 h(N3)腹内压值.结果患者腹内压N0:15.2±3.6 mmHg,N1:16.3±3.2 mmHg,N2:15.8±4.2 mmHg,N3:15.1±2.1 mmHg,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不增加ICU中腹内高压Ⅰ~Ⅱ级患者腹内压.【期刊名称】《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5(036)004【总页数】3页(P104-106)【关键词】肠内营养;腹内压;腹内高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作者】庄育刚;陈远卓;周书琴;陈华国;陈艳清;彭沪【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急诊科,上海200072;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急诊科,上海200072;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急诊科,上海200072;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急诊科,上海200072;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急诊科,上海200072;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急诊科,上海2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9.3腹内高压是ICU重症患者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一般专科成人ICU有大约50%的人发生腹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IAH)[1]。
另一方面,ICU患者因为昏迷、气管插管、镇静等原因,进食常常受到中断,而充分的营养支持是重症患者获得救治的必须条件,肠内营养目前仍是首选。
医学新知- 腹内高压和腹腔间室综合征研究进展腹内高压和腹腔间室综合征研究进展医学新知加入时间:2007-7-1 20:35:07 点击:32腹腔内压增高常继发于腹部创伤、腹部手术、肠梗阻、大面积烧伤、重症急性胰腺炎及短期内需要大量液体复苏的病人。
实验和临床证据表明,腹内压增高(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将对心血管、呼吸、肾脏及机体代谢等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最终导致腹腔间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的发生。
由于临床医生对ACS缺乏认识,且这类病人通常原发疾病危重,在疾病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临床医生更多地关注原发疾病,IAH /ACS的发生常被忽视。
病人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断治疗,错过时机最终导致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病人死亡。
近10余年来,这一观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相关研究不断深入,本文拟就腹腔间室综合征的历史、发展现状、特别是诊治方面的进展做一介绍。
一、历史背景[1,2]19世纪末,腹内压力增高导致动物和人体的生理变化既有描述。
Wendt in 1876描述了肾功能损害可能与腹内压升高有关. 1890年Heinricius动物实验发现当腹内压力增高到一定程度时(27–46 cm H2O),导致猫和猪的死亡。
1910年Emerson发现心血管及肾脏功能损害也与腹内高压相关。
1951年,Baggot报道了手术时肠管高度扩张腹壁张力大而强行关腹的病人有较高的死亡率,预示腹内高压可产生严重的后果。
1980年,Kron[3]和他的同事第一次使用了ACS这一术语,但意识到腹腔作为一个密闭的腔室、腹内压增高导致腹腔间室综合征近年来才逐渐受到重视。
随着对IAH /ACS的研究不断深入扩展,文献日渐增多,问题也不断出现,特别是有关IAH /ACS的概念定义诊断标准等方面较为混乱,如不加以解决,势必影响对IAH/ACS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展。
重症急性胰腺炎腹内高压患者血液动力学监测的临床研究作者:黄克来源:《中外医疗》2014年第18期[摘要] 目的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腹内高压患者血液动力学监测的新方案。
方法根据血液动力学监测方法将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腹内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漂浮导管组、超声组及超声漂浮导管组,各20例。
漂浮导管组测右房压(RAP)、右室压(RVP)、肺动脉压(PAP)、肺动脉嵌顿压(PAWP)、心排血量(CO)、全身血管阻力(SVR)、肺血管阻力(PVR)等,超声组用彩色多普勒便携式超声诊断仪监测肺动脉压(PAP)、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射血分数(EF);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肾动脉、肺动脉、肝动脉及颈内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阻力指数(RI)等,超声漂浮导管组则监测全部上述指标。
3组每日监测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气分析(包括乳酸)、淀粉酶、脂肪酶、心肌酶谱、肝肾功能、氧合指数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等。
通过比较3组各重要脏器的功能变化、住院时间及死亡率,评估3种方法的优劣及临床实用性。
结果根据监测的结果给予相应的治疗后,发现超声技术与漂浮导管技术相结合用于监测血液动力学的超声漂浮导管组,患者治疗更为及时,器官、系统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死亡率显著降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统计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血液动力学监测;超声漂浮导管;胰腺炎[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c)-0095-03由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腹内高压(IAH)患者死亡率高、住院时间长,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及沉重负担,因此,采用良好的血液动力学监测方案在指导其治疗、抢救方面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目前,在国外大型医院及国内不少省级以上医院可常规进行SAP腹内高压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监测,而在县市级医院则很少开展。
目前,阳春市疾控中心门诊和阳春市中医院已经成熟地开展超声技术与漂浮导管相结合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
腹内高压的临床研究腹内压(IAP)升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潜在的致命的并发症——腹腔间隙综合征。
为挽救病人的生命,必须知道如何监测腹内压及其相应处理。
1腹内压和腹内高压的定义1.1 腹内压的定义腹腔间隙综合征世界学会(WSACS)、危重病专家[1]国际组织定义腹内压为:腹腔内的压力就是IAP。
像血压一样,IAP的单位用kPa表示。
健康成年人休息状态时,IAP通常是0~0.7 kPa,但变化很大[1,2]。
体位大小和影响肠蠕动的活动都能暂时升高IAP[3]。
以前多次做过腹部手术的病人术后IAP可达1.3 kPa,幸运的是,这些防止外科并发症的升高能自我控制,对机体不会引起长期损害。
1.2腹内高压(IAH)的定义IAP长期或反复达到或超过1.6 kPa被称为腹内高压[1]。
长期IAP升高可造成器官和组织不可逆性损害。
根据严重程度、发作速度和症状持续时间可将IAH分为急性和慢性IAH。
急性IAH发病迅速,通常是腹部外伤或出血引起,脓毒症或其他危重病也有可能发生急性IAH。
慢性IAH发作时间长,可数月到数年,腹壁和腹腔器官渐渐适应变化的腹腔环境[1],慢性IAH可由肝硬变、病态肥胖、卵巢肿瘤和腹膜透析治疗引起。
1.3IAH的分级根据IAP的水平而对IAH分级,Ⅰ级:1.6~2.0 kPa,Ⅱ级:2.1~2.7 kPa,Ⅲ级:2.8~3.3 kPa,Ⅳ级:>3.3 kPa。
2IAH对机体的影响若不及时治疗IAH,IAH可影响整个机体,导致腹腔间隙综合征(ACS)、器官衰竭和死亡。
2.1对静脉系统的影响IAP一旦超过中心静脉压,达1.1~1.6 kPa时,静脉腔下部(IVC)、其他组织、腹腔器官和下肢受压,静脉回流障碍,前负荷下降,后负荷增加[4]。
心输出量下降,静脉淤血增加,病人易发生周围水肿、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PE)。
2.2对胃肠系统的影响据证实IAP达2.7 kPa时导致肠血流下降61%,引起酸中毒和局部缺血[2]。
伴随肠壁血流下降,损害肠组织,可发生脓毒症、伤口感染和裂开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4]。
2.3对心脏的影响通常IAH病人可有低血压和代偿性心动过速,因胸腔内压增加和IVC受压[2,4],导致中心静脉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假性升高。
为IAH病人胸部透视显示膈膜上升,胸内压增加,心输出量下降,进一步降低前负荷,直接压迫心脏[4]。
2.4对呼吸功能的影响IAH对呼吸功能[4]的影响主要包括胸廓扩张下降,PaCO2增加,PaO2和SPO2下降,峰压升高。
2.5对肾脏的影响肾对IAH尤为敏感,监测病人的入出量(I&O)、血尿素氮和肌酸酐。
IAH约2.0 kPa时,肾损害表现为少尿,IAH超过4.0 kPa时,肾循环和肾[2,4]受压可表现为无尿。
必须记住的是这些压力是相对的,因它们受平均动脉压(MAP)和灌注压的影响,有些病人因多种疾病共存和MAP低,尽管IAH低也能发展成少尿和无尿。
2.6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IAH甚至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胸内压升高,影响静脉回流,病人颅内压有升高(ICP)的危险。
如果病人有神经病理学改变,对ICP增加的治疗无效应考虑IAH。
2.7对多器官的影响随着IAH不断升高,可形成ACS。
WSACS定义ACS:IAP超过或等于2.7 kPa,并伴有一个或多个器官功能障碍即可诊断为ACS。
2.7.1ACS分类ACS可分成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ACS因腹盆腔的肿瘤或手术直接损害引起,其病情发展迅速,需要立即手术治疗。
继发性ACS因腹部以外的疾病引起,如脓毒症或癌症,也可因液体超负荷[5-9]引起。
即使病人的受伤不在腹腔,对任何外伤、烧伤、手术后或脓毒症病人都应密切观察ACS。
2.7.2ACS的危险因子IAH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易发展为ACS,导致器官衰竭和死亡。
ACS的死亡率高达75%,WSACS建议所有入住ICU的病人都应密切观察IAH/ACS的危险因子。
如果病人有一个以上危险因子,就应为病人[1]测量基础IAP。
IAH/ACS的危险因子包括以下:腹部手术或感染(胰腺炎、腹膜炎、脓肿),酸中毒(pH<7.2),主动脉交叉,菌血症/脓毒症,肠梗阻,凝血病人(血小板减少症),昏迷,液体摄入过多(24 h液体摄入大于5 L),低温(中心体温低于33℃),肝功能不良、肝硬变、腹水,机械通气或PEEP的使用,多种成分输血,骨盆骨折引起腹膜后血肿,肺炎,气腹/腹腔积血,怀孕,长期低血压,腹主动脉瘤破裂,严重烧伤,严重腹部或非腹部外伤,腹部切口密闭过紧或腹部外科包扎过紧。
3监测IAPIAP最常见的测量方法膀胱压力测定法,是目前公认的间接测定IAP的“金标准”。
3.1测量方法可用特定的IAP监测包也可用大多数ICUs用的测量工具:活塞、压力转换系统、双向Foley导尿管、夹子、一包盐水、IV调节管。
具体操作方法是:患者平仰卧位,经尿道膀胱插入Foley 导尿管,膀胱排空后,注入50~100 ml无菌等渗盐水,接压力计,调节转换器在耻骨联合水平,压力稳定后等30~60 s,读出呼气末时IAP数值。
3.2注意事项必须明白病人呼吸时压力可有0.3~0.5 kPa波动,记住注射进去的正常盐水,正确记录病人的出入量,根据病人的情况和医嘱每1~8 h测量IAP。
脓毒症或神经性膀胱、怀孕、腹部包扎和过度粘连都能影响IAP的测量。
膀胱外伤是膀胱压监测的绝对禁忌证。
4IAH的处理4.1非手术治疗IAH病人治疗初期,大多数医生首先采取的是非手术治疗和“等等看看”的方法,而不是立即去手术室[4]。
IAH病人2~4 h内输液体和血管加压素以维持心输出量和灌注压。
不过,输液应谨慎,防止液体超负荷加重IAH/ACS[6]。
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的使用,如灭吐灵、新斯的明和普鲁斯的明以减少肠蠕动[1],镇静剂和麻痹剂常用于控制能增加IAP的有意识运动和焦虑。
4.2手术治疗降低IAP的侵入性方法包括穿刺术、血液透析、直肠冲洗和胃抽吸[1]。
当IAP超过3.3 kPa并有器官功能障碍时应立即手术,如果IAP大于4.0 kPa,无论有无器官功能障碍都建议手术治疗。
ACS病人手术,从剑突下到耻骨打开腹腔为肿胀的器官开一个口,解除液体过多的痛苦[4,10]。
关闭切口一直等到腹腔器官恢复到正常大小。
一旦决定手术,立即为病人做好术前准备。
如果病人是清醒的,应保证病人明白病情以及处理意见,如果病人病情不稳定,医生可在床边为病人腹部减压,如果病人不能机械通气应该请麻醉师和呼吸师为病人插管。
手术能迅速改善病情,降低腹部压力改善胸壁顺应性,更有效的呼吸[4]。
当膈膜接近正常位置时,心输出量开始正常化,增加的ICP降低[2,11],尿输出量趋于正常,不过,肾恢复需要一些时间。
但外科减压仍有一定危险,IAH能引起外周循环的静脉淤血,手术加重了栓塞和PE发生,为防止PE,外科医生可在IVC处放置过滤器。
手术后,应继续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IAP和全身各系统器官功能,任何IAH增加或器官衰竭的体征都应马上去除敷料并进一步外科处理。
随着腹部器官肿胀的减退,器官将重新适应腹腔的大小,恢复期间应间断关闭腹部切口。
IAH病人的恢复是漫长而复杂的。
细致的IAP监测能准确预测IAH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早防止ACS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出院前需要为病人做详细的出院计划,保证病人安全回家。
参考文献1Malbrain,M.L,Cheatham,M.L,et al.Results from the Interna tional ConferenceofExperts on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and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J].Definitions.Intensive Care Med,2006,32(11):17222Demetriades,D.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J].Tra suma, 2000,32(11):2773Hong,J.J.Cohn,S.M,et al.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incidence and outcome of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and the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J].Br J Surg,2002,89(5):5914Hunter,J,D,&Damani,Z.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and the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J].Anaesthesia,2004, 59(9):8895Biancofore,G,Bindi,M,L,et al.Secondary abdominal pressure and renal function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J].Arch Surg, 2003, 138(7):7036Balogh,Z,McKinley,B,A,et al.Secondary abdominal com partment syndrome is an elusive early complication of traumatic shock shock resuscitation[J].Am J Surg,2002,184(6):5387Balogh,Z,McKinley,B,A,et al.Both primaryand secondary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can be predicted early and are harbingers of multiple organ failure[J].Trauma,2003,54(5):8488Biffl,W.L.Moore,E.E,et al.Secondary abdominal compart ment syndrome is a highly lethal event[J].Am J Surg,2001,182(6):6459Paula,R.”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EMERG/topic935.htm(20 Oct.2006)10Rodas,E.B.Malhotra,A.k,et al.Hyperacute abdominal com partment syndrome:An unrecognized complication of massive intraoperative resuscitation for extra-abdominal injuries[J].Am Surg,2005,71(11):97711Citerio,G.Vascotto,E,et al.Induced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increasesintracranial pressure in neurotrauma patients: A prospective study[J].CritCare Med,2001,29(7):1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