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与安全用药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6
合理使用抗生素与安全用药内容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指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感染类型和临床情况进行准确诊断和给药,并遵循合适的剂量、频率和疗程。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目的是减少耐药菌的产生、避免药物不良反应以及保护患者安全。
以下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几个要点:1. 准确诊断: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细菌培养结果等,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感染无效,因此不应滥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
2.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根据细菌的敏感性测试结果和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应尽量使用首选药物,而不是广谱抗生素,因为广谱抗生素更容易产生耐药菌。
3. 指导剂量和疗程:按照医嘱准确使用抗生素,不可随意更改剂量和疗程。
过长或过短的疗程都可能导致治疗失败或耐药菌的产生。
4. 遵守用药时间和频率:按照医嘱要求准时用药,不可随意增加或跳过药物剂量。
稳定血药浓度有助于抗菌效果,并减少耐药菌的风险。
5. 避免滥用抗生素:在病情并不需要抗生素的情况下,不应使用抗生素作为“保险”治疗或预防性用药。
滥用抗生素只会增加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6. 结束疗程:按照医嘱完成疗程,不可过早停止使用抗生素,也不应随意延长疗程。
在必要时,医生会根据病情评估调整疗程长度。
7. 关注不良反应:使用抗生素时应关注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
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及时处理。
总之,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并保护患者的安全。
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药物特点进行评估和抉择,并向患者进行合理用药的指导和教育。
同时,社会大众也应加强对抗生素的正确认识,避免滥用和误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正确用法和注意事项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对于治疗细菌感染疾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滥用或不当使用抗生素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如细菌耐药性的增加等。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我们需要了解其正确的用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
一、正确使用抗生素的方式:1. 严格遵循医嘱:抗生素使用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处方剂量使用,不得自行增减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
如果感觉症状缓解,也不能自行停药,需要按照完整疗程完成治疗。
2. 按时服药:抗生素使用需遵循规定的服药时间,不得忘记或错过服药时间。
如果错过服药时间超过四个小时,应及时补药,但不可一次性服用双倍剂量。
3. 带水服用:大部分抗生素需要用水冲服,而且最好空腹服用。
药物可以更好地在胃肠道吸收,提高治疗效果。
避免饭后立即服用,以免药物与食物发生相互作用。
4. 注意保存条件:抗生素在保存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光、防潮和避免高温等,以免药物因不适合的储存条件而降低疗效。
二、抗生素使用的注意事项:1. 需要医生判断:在感染疾病初期,如果没有医生的诊断和判断,不应盲目使用抗生素。
不是所有感冒和发热都需要使用抗生素,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使用这些药物。
2. 不可滥用抗生素: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感染没有效果。
因此,不应当将抗生素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病毒引起的疾病。
滥用抗生素不仅可能导致药物耐药性,还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3.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抗生素与其他药物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
在使用抗生素期间,需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免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4. 防止过敏反应:有些人对某些抗生素可能产生过敏反应,如荨麻疹、皮疹、呼吸困难等。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5. 寻求进一步检查:如果症状没有缓解或出现加重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以确认感染疾病的原因和病情的变化。
综上所述,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至关重要。
手术室护士如何安全使用抗生素
一.仔细阅读药物的使用说明书
1.可以了解药物的分类
2.了解性状、规格、包装、有效期
3.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输注时间、速度、溶解方法、配伍禁忌,以便指导临床正确用药
4.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禁忌症,有利于使用药物使用过程中了解不良反应症状
二.安全使用抗生素
1.使用药物前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分诸类别,有过敏反应的药物有无皮试。
2.在输液瓶或袋醒目位置写明抗生素名称、剂量。
3.为防止药效降低,抗生素应现用现配。
4.输注抗生素时要使用单静脉通道。
5.手术中换班时应强调药物过敏史及禁忌用的药物。
6.手术中已使用的空安瓶、密封瓶应手术后再丢弃。
7.大手术时,医生同时带入多种药物时,尤其要注意核对。
8.抗生素不属急救药物,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
三.合理选择抗生素的使用时间
1.使用抗生素时,根据药物的平衰期后效应,手术时间,决定滴注时间。
2.应注意抗生素与麻醉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同时使用。
四.正确调节输液速度
要根据药物的特性,按说明书调节速度。
五.合理选择输液部位
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
六.观察记录
1.使用抗生素时,应随时观察输注情况,是否有不良反应。
2.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应及时准确的记录于手术护理记录单,记录完整:时间、名称、剂量、用法、溶媒种类、医生、护士姓名,如出现不良反应也应注明。
3.严格交接班,手术中未用完的药物应带回病房,并记录。
各种抗生素的使用说明使用说明抗生素是一类常用的药物,用于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
不同类型的抗生素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必须详细了解使用说明,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常见抗生素的使用说明:一、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是最早使用的抗生素之一,常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常见的青霉素类抗生素有青霉素V、青霉素G等。
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用药方法:青霉素类抗生素可口服或注射给药。
根据医生的建议,按照规定的剂量和频率进行用药。
2. 用药时间:通常情况下,每日2-4次,按照医生指示使用,并严格按时服药。
3. 注意事项:不得擅自停药,药物治疗期间避免饮酒。
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如皮疹、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泌尿道和皮肤软组织等感染。
常见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头孢菌素、头孢呋辛等。
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用药方法: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口服、注射、静脉滴注等多种给药方式,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使用。
2. 用药时间:每日2-3次,根据医生的指示按时服药或注射。
3. 注意事项:禁止长期或过量使用,避免与酒精同时使用。
如果出现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应咨询医生。
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常用于治疗严重的细菌感染,如肺炎、败血症等。
常见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
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用药方法:通常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和剂量使用。
2. 用药时间:每日1-2次,根据医生的指示按时给药。
注意给药时间间隔要均匀。
3. 注意事项: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能会导致肾毒性和听力损伤等不适反应,如出现耳鸣、尿量减少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四、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可广谱抗菌,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感染。
常见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有土霉素、强力霉素等。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细菌抗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正确使用抗生素、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下面将介绍一些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1. 使用抗生素前,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只有通过医生的准确诊断,才能明确感染类型及其对应抗生素的选择;2. 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使用;3. 如果药物用完后症状未见改善,不要自行继续服用旧药或更换其他抗生素,应及时就医复查。
二、正确使用抗生素1. 按时服药:抗生素需要准时服用,不能漏服、忘服或过量服用。
一般来说,抗生素按医生嘱咐的剂量和频率均匀地分配于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2. 间隔时间:如果需要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应按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用药时间和剂量;3. 餐后使用:部分抗生素在用药前或用药中需要进食。
若遇到特殊情况需要空腹服用,应在医生指导下操作;4. 注意保存:储存抗生素要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远离阳光直射。
使用过期抗生素是不安全的,应该按药品说明书的要求合理处理过期药物。
三、避免滥用抗生素1. 不治疗病毒感染:抗生素无法治疗病毒感染,如普通感冒、流感等。
不要因为病情不明确而滥用抗生素,以免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2. 私自购买和分享抗生素:避免私自购买抗生素或与他人分享,用药前请咨询医生,以免应对不适当的病情或使用错误的抗生素;3. 完整服用疗程:抗生素疗程通常为3-7天,应全程按时服用完毕,不可中途停药或任意减少剂量;4. 不应急性腹泻患者使用抗生素,以免加重或延长腹泻症状;5. 不给婴幼儿随意使用抗生素,尽量避免未经医生指导下给婴幼儿使用抗生素、或将抗生素留存在家庭药箱中。
四、预防抗生素耐药性1. 接种疫苗:适时接种预防性疫苗,预防感染,减少使用抗生素的需要;2.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饮食合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态,有助于减少感染并降低抗生素使用频率;3. 及时治疗:如出现感染症状,及时就医,确诊病情并根据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抗生素;4. 使用替代疗法:在合适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其他治疗方法替代抗生素,比如物理疗法或中草药治疗。
抗生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与合理使用抗生素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药物,它的出现对医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大规模使用,一些不良的影响也逐渐浮现。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提出合理使用的方法。
首先,抗生素对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
在面对外界的各种细菌感染时,抗生素通过抑制或破坏细菌的生长,帮助身体克服疾病。
对于严重的感染和炎症,正确使用抗生素可以挽救生命。
抗生素还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前的预防性用药,有效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
然而,长期滥用和不正确使用抗生素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耐药性的问题。
细菌具有高度的适应性,长期暴露在抗生素的作用下会引发一些特定细菌变得耐药。
过度使用抗生素会促进这些耐药细菌的扩散,从而使某些感染难以治愈。
其次是对身体自身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人体内存在着大量的益生菌,它们对维持人体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正确使用抗生素会破坏这些益生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引发腹泻、维生素缺乏等问题。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抗生素对健康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明智地使用这一药物。
首先,抗生素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并遵循适当的用药剂量和疗程。
忌口和避免饮酒等杂质物质,以免影响抗生素的吸收和代谢。
同时,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可能感染细菌的环境,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
此外,不要将抗生素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只会增加耐药细菌的风险。
除了合理使用抗生素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维护身体健康。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对提高免疫力有重要影响。
定期锻炼和保持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此外,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等,可以有效预防感染。
在未来,继续研发新的抗生素和寻找代替性治疗方法也是重要的方向。
多样化的治疗手段可以降低对抗生素的依赖性,减少抗生素滥用的风险。
此外,加强抗生素在兽医领域的使用管理,防止抗生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也是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措施。
乡镇卫生院药房抗生素的安全合理用药管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各种病菌的感染往往会极大程度的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而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则为人们提供了有效应对感染疾病的方式。
但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过程当中,抗生素药物滥用的情况已经十分严重,只有加强对抗生素药物的安全合理用药管理,才能更快更好的治愈患者的疾病。
在我国乡镇地区卫生院药房为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由于乡镇地区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导致患者受到病菌感染而发病的概率相对较高,也使得抗生素药物过度使用的情况越发严重,甚至使一些病菌产生了强大的抗药性。
乡镇卫生院中很多患者认为抗生素就等同于消炎药。
化验检查是多花钱不治病的,感冒了直接输液,多吃一些消炎药就可以了,大部分的医生,不管患者是否有抗生素应用指征,都通过抗生素加一些抗病毒药物来给患者进行治疗,面对这些情况,只有采取一定的措施对乡镇卫生院药房抗生素药物的使用进行规范,才能有效提升卫生院的治疗效率。
一、规范对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制度(一)制定完善的分级管理制度在乡镇卫生院药房进行抗生素药物的安全合理用药管理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对抗生素药物建立一套完善的分级管理制度。
要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
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
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经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并且还应当在患者的病历上对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时间、换药时间、停止使用时间、患者用药后的反应状态等相关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二)加强对细菌的耐药性检测在乡镇卫生院药房进行抗生素药物的安全合理用药管理的过程当中,对于入院的患者所感染的病菌进行的耐药性检测也是一种控制抗生素使用的有效措施。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对于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关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的建议:
1.严格掌握适应症:抗生素的使用应严格遵循适应症,避免滥用。
只有在明确感染或炎症的情况下,才应考虑使用抗生素。
2.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3.足量足疗程用药:抗生素的使用应足量足疗程,以保证治疗效果。
避免过早停药或减量,以免导致感染复发或耐药性的产生。
4.避免联合用药:一般情况下,不推荐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
如果需要联合用药,应选择具有协同作用的抗生素,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
5.严格遵守用药剂量和时间: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和时间进行用药。
避免自行调整用药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
6.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7.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非处方药中常见各种口服抗生素,但是非处方药有造成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的隐患,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8.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认识和理解,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
总之,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需要医生、患者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管理和宣传教育,我们可以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抗生素的副作用与安全性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
然而,尽管抗生素的应用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益处,但它们的使用也伴随着一定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并提供相关建议。
一、抗生素的副作用1. 药物过敏反应有些人对某些抗生素药物过敏,可能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应注意避免过敏原,定期监测过敏指标,并在发生过敏反应时及时停用相关药物。
2. 肠道菌群失调抗生素的广谱性作用可能会破坏肠道中的有益菌群,导致腹泻和其他胃肠道问题。
建议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同时补充益生菌,以维护肠道健康。
3. 耐药性长期或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这使得一些感染病菌逐渐对常用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导致治疗的困难性增加。
为了减少耐药性的风险,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抗生素,并避免未经医生推荐的滥用。
4. 肝脏和肾脏损伤某些类型的抗生素可能对肝脏和肾脏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长期使用或过量应用可能会对这些器官造成损害。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仔细调整剂量,严密监测肝脏和肾脏功能,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二、抗生素的安全性1. 应用前的评估在给患者开具抗生素药物前,医生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病情评估,了解患者的过敏史、药物不良反应史以及相关的疾病状况,以避免使用可能导致严重副作用的药物。
2. 准确使用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时,务必按照医生的指示准确使用药物,不可擅自调整剂量或停药。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病情变化,应及时向医生汇报,以便进行进一步处理。
3. 合理使用抗生素为减少耐药性的风险,应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医生应准确判断感染类型并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
同时,患者也应增强自我卫生意识,预防感染的发生。
4. 监测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在接受抗生素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
根据患者的反馈和医生的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总结: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但使用抗生素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
合理使用抗生素与安全用药知识讲座引言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抵抗细菌感染的药物,具有强大的疗效。
然而,由于滥用和不正确的使用,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日益严峻。
为了提高公众对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安全用药的认识,我们举办了本次知识讲座。
本文将为您介绍抗生素的基本知识和合理使用的重要性。
什么是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通过抑制或杀死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的药物。
它们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
抗生素可以分为广谱抗生素和窄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可以抵抗更多种类的细菌,而窄谱抗生素只能抵抗特定类型的细菌。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义避免滥用导致的抗生素耐药性滥用抗生素是指在不明确感染类型和病原体敏感性的情况下,随意使用抗生素。
这种行为会导致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抵抗力,即抗生素耐药性。
当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后,同一种抗生素对细菌的杀灭能力就会下降,严重时甚至无法治疗感染。
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保持抗生素的疗效。
避免抗生素不良反应抗生素使用不当还会导致不良反应。
不同的抗生素可能导致不同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过敏反应等。
有些抗生素还会对肝脏、肾脏等器官产生负面影响。
合理使用抗生素、按照医生指导进行药物选择和用量,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需要抗生素治疗的情况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针对病原体是细菌的疾病,如细菌性肺炎、细菌性尿路感染等,才需要使用抗生素。
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如感冒、流感等,抗生素是无效的。
因此,需要慎重判断是否需要抗生素治疗,避免滥用。
遵循医生的指导在使用抗生素之前,一定要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医生会根据您的症状和病情判断是否需要抗生素治疗以及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同时,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抗生素,不要随意更改用药方案。
完成全程疗程即使感染症状缓解,也应该按照医生的指导完成全程疗程。
全程疗程可以确保彻底杀灭细菌,减少抗生素耐药性产生的风险。
中途停药容易导致细菌复发,同时也增加了抗生素耐药性的风险。
抗生素与安全用药误区1:抗菌素=消炎药抗菌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就就是针对引起炎症得微生物起到杀灭得作用。
消炎药就就是针对炎症得,比如常用得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
多数人误以为抗菌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
实际上抗菌纱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得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得炎症无效。
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得菌群,如果用抗菌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与杀灭人体内有益得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得局部软组织得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得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得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菌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2:按菌素可预防感染抗菌素仅适用于由细菌与部分其她微生物引起得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菌素治疗有害无益。
抗菌素就就是针对引起炎症得微生物,就就是杀灭微生物得。
没有预防感染得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菌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3:广谱抗菌素优于窄谱携菌集抗菌素使用得原则就就是能用窄谱得不用广谱,能用低级得不用高级得,用一种能解决问题得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菌素。
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菌素,如果明确致病得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菌秦,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菌素得耐药性。
误区4:新得抗菌素比老得好,贵得抗菌素比便宜得好其实每种抗菌素都有自身得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
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
例如,红霉素就就是老牌抗菌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与支原体感染得肺炎具有相当好得疗效;而价格非常高得碳青霉烯类得抗菌素与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
而且,有得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另一方面,新得抗菌素得诞生往往就就是因为老得抗菌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得抗菌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得抗菌素。
误区5:使用抗菌素得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菌素。
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得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得耐药性。
抗生素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转基因工程菌[1] 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
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
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非病毒感染的药物。
但是在临床使用中已经显现了许多副作用。
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不同的抗生素药物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
自1943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
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
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
其分类有以下几种:(一)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
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thienamycins)、单内酰环类(monobactams),β-内酰酶抑制剂(β-lactamadeinhibitors)、甲氧青霉素类(methoxypeniciuins)等。
(二)氨基糖苷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四)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阿奇霉素。
(五)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后者在抗菌活性、药代特性及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前两者。
(六)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抗生素的适应症及正确用法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消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
它们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然而,不正确或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因此,正确了解抗生素的适应症和使用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1. 抗生素的适应症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a) 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扁桃体炎等。
b) 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c) 尿路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d)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如蜂窝织炎、疖肿等。
e) 骨和关节感染:如骨髓炎、脓毒症等。
f) 腹部感染:如阑尾炎、胆囊炎等。
g) 性传播疾病:如淋病、梅毒等。
除了上述疾病外,抗生素还可用于预防手术感染、治疗脑膜炎等其他情况。
但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效,如普通感冒、流感等。
2. 正确使用抗生素的方法a) 严格按照医生指示使用:只有医生能够判断何种抗生素最适合你的病情,因此,遵循医生的处方及用药建议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应当及时与医生沟通。
b) 按规定时间、剂量服用:抗生素的疗效与用药的时间和剂量有关,因此,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
切忌过量或忽略剂量,也不要提前停药。
c) 不得随意更换抗生素:在用药过程中,如果感觉症状无明显缓解或加重,不要自行更换或加大剂量,而是立即告知医生。
医生会根据情况评估疗效并进行调整。
d) 完成疗程:即使在感觉好转后,也应按照医生的指示继续使用抗生素,直到完成整个疗程。
中途停药可能会导致感染再次复发或获得耐药性。
e) 避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不仅对细菌有疗效,也对身体的有益菌产生影响。
因此,为了避免滥用抗生素和减少耐药性,我们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只在确诊为细菌感染时使用。
f) 注意个人卫生: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如勤洗手、保持食物和饮用水的卫生、按时接种疫苗、使用安全的避孕措施等。
总结:抗生素在细菌感染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正确了解抗生素的适应症和使用方法是确保药物疗效最大化和减少耐药性产生的关键。
基层医院药房抗生素的安全合理用药管理[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药房抗生素的安全合理用药管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2年11月期间,针对基层医院病房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针对基层医院药房开具的抗生素处方600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发生药物不合理用药的原因,采取安全合理用药管理,分析安全用药管理的应用效果。
结果:在安全用药管理前的不合理用药率占比为12.67%,安全管理后的不合理用药占比为5.67%,安全管理前后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对比具有差异。
实施安全用药管理后,抗生素单用、两种抗生素联用三种以上抗生素联用的合理性明显提高,对比安全管理前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
结论:为基层医院药房抗生素实施安全合理用药管理,能够有效减少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并且也有利于提高抗生素单用、两种联用和三种以上联用的安全性,保证基层医院药房抗生素得到合理的应用。
关键词:基层医院药房;抗生素;安全合理用药管理;应用效果抗生素一般用于微生物感染、细菌感染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杀菌、抑菌的效果。
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生素种类为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如果抗生素的临床用量过大且不合理应用,那么患者有益菌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患者机体菌群失去平衡。
药房通过抗生素安全合理用药管理的应用能够满足更好的诊疗需求,提高临床服务质量。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机构、抗生素数量、抗生素质量的变化速度较快,基层医院药房如何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质量管理都是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由于临床滥用抗生素情况比较突出,因此耐药菌持续增多,给患者疾病的治疗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加强临床抗生素合理应用有重要意义,是提高临床诊疗安全性的基础。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18年2月-2022年11月期间,针对基层医院病房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针对基层医院药房开具的抗生素处方600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发生药物不合理用药的原因,采取安全合理用药管理。
抗生素与安全用药
误区1:抗菌素=消炎药
抗菌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
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
多数人误以为抗菌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
实际上抗菌纱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
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菌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菌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2:按菌素可预防感染
抗菌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菌素治疗有害无益。
抗菌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
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菌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3:广谱抗菌素优于窄谱携菌集
抗菌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菌素。
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菌素,如果明确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菌秦,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菌素的耐
药性。
误区4:新的抗菌素比老的好,贵的抗菌素比便宜的好其实每种抗菌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
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
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菌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菌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
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另一方面,新的抗菌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菌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菌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菌素。
误区5:使用抗菌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菌素。
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
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
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割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菌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误区6:感冒就用抗菌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
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
抗菌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菌素。
大家可
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同时加一点抗菌素来使用。
实际上抗菌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误区7:发烧就用抗菌素
抗菌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菌素治疗有害无益。
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毒引起,抗菌素无效。
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头孢菌素等抗菌素。
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菌素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会贻误病情。
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8:频繁更换抗菌素
抗菌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菌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
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菌素的疗效。
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
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
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9:一旦有效就停药
前面我们知道,抗菌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
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
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同样地,一旦见效就停药,症状复发再资用药,如此反反复复,相当于增加了药物对细菌的自然选择时间,也会使细菌对这种药物产生抗药性。
还有更多的人在感冒后,自行服用抗菌素,觉得抗菌素是万能的,甚至用抗菌素来预防疾病。
当然,适得其反。
尤其是担心在外就餐,饮食不干净而服用抗菌素的,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形象的说,这种人是在用自己的身体培养“超级耐药菌”,等到真的生病,抗菌素已经不管用了,而且,等到医生发现病人自行滥用抗菌素的时候,往往已经无力回天了。
现在的“超级细菌”就是人类滥用抗菌素的结果,过度使用抗菌素会导致细菌抗药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
抗生素耐药性这个影响人类健康的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部分国家和地区甚至出现了对几乎所有抗菌药物耐药的多重耐药细菌,也就是所谓的“超级细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细菌耐药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人类再次面临感染性疾病的威胁。
正确用药七注意
·药物混用会降功效
·酒精和药物混用会有害
·取药时要牢记医嘱
·注意药房是否看错处方
·不要去多家药房买药
·避免不按规定吃药
·避免不按说明书服用
如何鉴别药品真假?
根据《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批准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变质的;被污染的;使用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
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劣药论处;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超过有效期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老年人需提防哪五类药
洋地黄类药物由于老年人对此类药物排泄较慢,易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中毒,故应用此类药物时酌减用量,应为年轻人剂量的1/4。
利尿药对老年人有多种潜在的不良影响,使用后容易发生低钠血症,而这种严重的副作用可使老人更加衰弱,发生体位性头晕、低血压、意识模糊、暂时性轻度偏瘫、跌倒和惊阙等,易使血液粘稠度增加而导致中风的危险性增加。
还可发生低钾血症,一旦发生低血钾,轻则乏力、腹胀、心跳加速,重则发生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
强效利
尿剂,如利尿酸可引起尿潴留,前列腺肥大的老年患者选用中效或弱效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安体舒通,并注意补钾。
镇静安眠药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如肝、肾功能减退,药物消除减慢,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受体处于高敏状态,因此,对此类药物的敏感性增高。
巴比妥类药物对老年人特别敏感,容易产生毒性反应,表现为头晕头胀、步态不稳、说话迟钝,严重者可出现意识模糊。
泻药老年人便秘长期靠泻药,如用酚酞、大黄等导泻,容易引起结肠痉挛,使排便更加困难。
长期服用泻药还可造成体内钙和维生素的缺乏,故宜慎用,必要时可选用甘油栓或开塞露、直肠用润滑剂类药物。
老年人便秘,宜调整膳食,加强适当的锻炼,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