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龙菲尔德 《语言论》
- 格式:pptx
- 大小:535.61 KB
- 文档页数:32
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读书报告姓名:XX 学号:XXXXXXXX 班级:20XX级XXXX班摘要:布龙菲尔德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他的著作《语言论》也是一部优秀作品,在语言学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集大成之作。
《语言论》一书制定了语言结构的总框架,其中谈到了许多研究语言学的原则和方法,对我们研究语言学的产生、内在规律以及发展都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布龙菲尔德结构主义语言学语言与文字语言用途列昂纳德·布龙菲尔德是二十世纪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
他由日耳曼语系和印欧语系入手,继承并发展了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布龙菲尔德并没有止步于接受索绪尔的理论,他将语言学具体化,并在此基础上创新,由此于1933年发表了他的著作《语言学》。
(《语言学》一书是布龙菲尔德1914年《语言学研究入门》的修订本)一、全书简析布龙菲尔德的《语言学》共分二十八章,可以在内容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章至第十六章为共时语言学,第十七章至第二十八章为历时语言学。
其中共时语言学中,第一章到第四章论述语言学的一般问题;第五章到第八章论述音位学;第九章至第十六章论述语法和词汇。
而历时语言学中则主要论述比较法、方言地理学、语言演变、语义变化、借用等。
可以说,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一书内容几乎涉及了语言学的所有方面,构成了一个全面而具体的语言学体系,既使得读者更加明晰语言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又具有开创性,对全世界语言学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帮助。
比如:布龙菲尔德的语言学理论对中国的语言学发展就有很大影响,他的语言学分析方法现在仍有很多为中国语言学家所采用,用以分析方言以及少数民族语言。
语言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它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语言产生之初,只是简单语素的组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认识能力的提高,语言也日益丰富完善。
语言的生命存在于人类社会对它的使用过程中。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笔记《语言论》是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的一部重要著作,对现代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也对语言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布龙菲尔德在书中首先强调了语言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他指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语言不仅仅是声音和符号的组合,更是一种具有规则和结构的系统。
这种系统并非随意形成,而是在长期的社会交流中逐渐演变和发展而来的。
在探讨语言的结构时,布龙菲尔德提出了音位的概念。
音位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他通过对各种语言的语音进行分析,揭示了音位在语言中的作用和规律。
例如,在英语中,“bit”和“pit”中的“b”和“p”就是不同的音位,它们的差异导致了单词意义的不同。
这让我明白了语音的细微差别对于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关于语法,布龙菲尔德主张从形式入手进行研究。
他认为语法是语言中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以及词组和句子的构成规则。
他将语法单位分为语素、词、短语和句子,并详细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组合方式。
比如,“books”这个单词是由“book”这个词素加上表示复数的“s”构成的。
这种对语法的形式化分析,让我对语言的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语义方面,布龙菲尔德认为语义是语言与客观世界之间的联系。
他指出,词语的意义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着语境和使用者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例如,“苹果”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指的是具体的水果,也可能是某个品牌或象征着某种概念。
这使我意识到语言的意义是灵活多样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准确理解。
布龙菲尔德还强调了语言的历史演变。
他认为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受到社会、文化、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语言历史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比如,古英语与现代英语在词汇、语法和发音上都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们交流方式的改变。
此外,布龙菲尔德在书中还探讨了语言的习得过程。
《语言论》[美]布龙菲尔德著读后感第一篇范文《语言论》——[美]布龙菲尔德著读后感语言,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交流工具,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的经典著作《语言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剖析,为我们揭示了语言的本质和功能。
本书自问世以来,一直被誉为语言学领域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布龙菲尔德在书中明确指出,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为了满足交流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符号系统。
他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阐述了语言的任意性、符号性和约定性等特点,使我们对语言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书中,布龙菲尔德提出了语言的“刺激-反应”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人们通过不断的模仿和实践,逐渐掌握了语言规则。
这一观点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创新性,为后来的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布龙菲尔德还对语言的演变和变化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认为,语言是一种动态的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语言也在不断地调整和适应。
这一点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使得我们对语言的演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布龙菲尔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敏锐的洞察力所感染。
他运用实证主义的方法,通过对实际语言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揭示了语言的本质和规律。
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无疑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二篇范文《语言论》——[美]布龙菲尔德著读后感从文化的视角来看,《语言论》不仅是一部语言学领域的经典之作,更是一部文化人类学的宝贵财富。
布龙菲尔德以其独特的跨学科视角,深入剖析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使我们意识到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
布龙菲尔德在书中指出,语言是文化的镜像,反映了特定社会的价值观、信仰、习俗和思维方式。
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例如,他在书中提到了一些语言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些词汇和表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该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笔记《语言论》是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的一部重要著作,这本书对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思考和感悟。
布龙菲尔德在书中强调了语言的科学性研究方法。
他主张语言学家应当像自然科学家一样,客观、精确地观察和描述语言现象,而避免主观的猜测和臆断。
这种科学的态度让我认识到,在研究语言时,我们不能仅仅凭借个人的感觉和直觉,而是要依靠系统的观察和实证的数据。
书中对于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布龙菲尔德认为语言是由一系列的音位、语素和语法规则组成的。
音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语素则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通过对这些基本单位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构成和运作机制。
在语法方面,布龙菲尔德提出了直接成分分析法,即将句子按照层次逐步分解为更小的成分,从而揭示句子的结构。
这种分析方法让我对句子的内部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语法形式上。
布龙菲尔德还关注了语言的意义。
他认为意义是语言研究中最复杂和难以捉摸的部分,但仍然可以通过对语言环境和语言使用者的行为进行观察来加以研究。
这让我明白了语言的意义不仅仅取决于词汇本身,还与语言使用的情境和使用者的意图密切相关。
此外,书中对于语言的历史演变和语言的地域差异也有所涉及。
语言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变化。
了解语言的演变历程和地域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强调了语言的社会性。
语言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工具,它的产生和发展都与社会密切相关。
不同的社会群体可能会有不同的语言习惯和语言变体,这反映了社会因素对语言的影响。
阅读这本书也让我思考了语言学习的问题。
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规则,掌握语言的科学学习方法,或许能够更有效地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布龙菲尔德的理论也让我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有了新的思考。
布龙菲尔德他在美国语言学界的地位,犹如索绪尔在欧洲语言学界的地位。
在美国语言学史里,有人把1933—1950年称作布龙菲尔德世纪,也有人把布龙菲尔德奉为美国语言学家之首。
布龙菲尔德的主要著作有《语言论》。
《语言科学的一套公设》布龙菲尔德的主要理论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1、主张行为主义,反对心灵主义2、重视形式分析,忽视意义3、提出了一套语言分析的程序,最著名的是直接成分分析法,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一、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受俄国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提出了行为主义的观点,他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无法证实的意识或者精神世界,而应该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
他坚信有什么样的刺激,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的反应。
提出了一个公式S---R 即刺激---反应来分析所有的行为。
斯金纳进一步阐述和深化了华生的理论,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论”刺激----反应---强化人类言语行为和动物一样也是由刺激引起的反应,如果反应得到强化(奖励的方式),这种反应就被保留,形成习惯。
布龙菲尔德受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从行为主义的观点出发,把语言看成是一系列刺激和反应。
用刺激—反应论来解释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过程,提出了一个有名的公式S—r…s----R琪儿看到苹果受到实际的刺激S,如果她受到刺激之后自己去摘R,即为S-R。
但是她在受到苹果的刺激之后没有自己去采取实际行动,而是跟杰克说话r希望杰克去摘,那么杰克所受到的刺激就是s,而杰克去摘了就是R。
即完成上面的公式:S-r-s-R。
三条原则2、由于意义不能直接观察到,而且也很难把握得住,所以只对结构形式进行分析,尽量回避意义问题。
147页。
最有影响的著作《语言论》公分28章,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
1-16章属于共时语言学,后半部分17—28章属于历时语言学第一章到第四章论述语言学的一般问题;第五章到第八章论述音位学;第九章至第十六章论述语法和词汇,讨论的是共时性的;第十七章至第二十八章论述比较法、方言地理学、语言演变、语义变化、借用等。
《语言论》:深入探索语言学的奥秘
《语言论》是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的杰作,自1933年首次出版以来,一直被视为语言学领域的重要著作。
这部作品系统地探讨了语言学的研究和用途,涵盖了言语社团、音位类型和变异、语音结构、语法形式、句子类型、形态类型等多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语言学视角。
在阅读《语言论》的过程中,我深感语言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布龙菲尔德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研究方法,为我们揭示了语言的本质和规律。
他强调语言的社会性和功能性,认为语言不仅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更是社会文化的载体。
这种对语言的全面理解,使我对语言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方言地理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同样引起了我的关注。
方言研究包括音位研究、词汇研究和句法研究等多个方面。
方言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地域、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使得方言研究具有极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阅读《语言论》的过程中,我对方言地理学的研究
方法和成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意识到了方言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此外,《语言论》还让我对语言学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语言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应用学科。
在现代社会中,语言学在人工智能、机器翻译、语言教育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阅读《语言论》,我更加明白了语言学研究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语言论》是一部深入探索语言学奥秘的杰作。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不仅了解了语言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还深刻体会到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这部作品将继续陪伴我成长,成为我探索语言学奥秘的宝贵财富。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中的“意义”简析作者:王亚婷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08期摘要:一般认为布龙菲尔德《语言论》是在完全的回避意义的前提下研究语言的,我们认为布龙菲尔德是从方法论上采取了从形式入手,谨慎对待意义的研究语言的方式。
本文论述了布龙菲尔德“意义观”以及“意义”的具体涵义,认为布龙菲尔德持悲观的,行为主义的意义观,在这种意义观下“环境”是构成意义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布龙菲尔德;语言论;意义观;涵义作者简介:王亚婷,女,1987年4月生,汉族,新疆昌吉人。
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10级汉语言文字学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
[中图分类号]:H0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08-0153-02布龙菲尔德是美国描写结构主义学派的代表人,他所著的《语言论》也是描写结构主义的代表宏著。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语言的实际出发,在公认的规范化的基础上,阐述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他不仅制定了描写语言结构的基本语言则和方法,提出了“配列”、“自由形式”、“黏附形式”、“复合形式”、“直接成分”等一系列的概念,而且还继承了索绪尔的语言观,从历史和共时两个方面对语言进行描写。
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虽然无可否认地成了描写结构主义的理论典范,但是人们还是对他的观点有所争论。
争论的焦点就是布龙菲尔德在这本书中有没有关照到“意义”。
作者在著作中是否完全的否定了意义只从形式入手分析语言?《语言论》中的“意义”究竟是指什么呢?本文将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对这两个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布龙菲尔德的意义观(一)形式离不开意义一般的认为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是完全的否定意义从形式入手对语言进行研究。
我们认为布龙菲尔德在对语言研究时是不可能不顾意义能够对语言进行研究的。
首先,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里虽然只在一章中专门的讲意义,但是“意义”这个词语却在整本书中频繁出现,如果我们简单地认为作者排斥意义似乎太过武断。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笔记读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就像是开启了一场奇妙的语言探险之旅。
这本书可不简单,它就像一个装满了语言秘密的大宝库,让我这个对语言充满好奇的人,一头扎进去就不想出来。
一开始接触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我心里有点犯嘀咕。
毕竟,这可不是那种能轻轻松松读完的闲书。
但当我真正静下心来,一页一页地翻看,我发现自己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布龙菲尔德在书中对语言的各种分析,那叫一个细致入微。
比如说,他谈到语言的形式和意义的关系,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事儿。
他可不是在那儿空口说白话,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来进行说明。
这让我想起了我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儿。
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出去玩。
在路上,我们看到一家小店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甩卖”两个字。
朋友就问我:“这‘甩卖’到底是啥意思啊?”我当时就想,这还不简单,不就是便宜卖东西嘛。
可仔细一想,这“甩卖”两个字背后,还真有点讲究。
要是按照布龙菲尔德的理论,“甩卖”这个词的形式就是这两个字,而它的意义呢,对于不同的人可能还不太一样。
对于店家来说,可能意味着要尽快把库存清理掉,回笼资金;对于我们这些顾客来说,那就是捡便宜的好机会。
而且,“甩卖”这个词传递出的那种紧迫感和诱惑感,会让我们不自觉地想要走进店里去看看。
再比如说,布龙菲尔德还讲到了语言的结构。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学语文的经历。
那时候,老师总是让我们分析句子的成分,什么主语、谓语、宾语的,搞得我头都大了。
现在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这语言的结构里面还藏着这么多门道。
就像有一次,我写作文,想表达“我今天很开心”这个意思。
一开始我写的是“今天我很开心”。
后来老师给我批改的时候说,这两种表达方式虽然意思差不多,但是在结构上还是有细微的差别的。
“我今天很开心”更强调“我”这个主体的感受,而“今天我很开心”则更侧重于“今天”这个时间点。
这让我恍然大悟,原来语言的结构还能影响到表达的重点和情感的传递。
还有啊,布龙菲尔德提到语言的发展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