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复习过程
- 格式:ppt
- 大小:8.48 MB
- 文档页数:53
第10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与考核要求】: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布。
2.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
3.简单运用:自然资源的利用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的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4.综合运用:地形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知识梳理】:一.地形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①在聚落发展的过程,地形因素作用尤为突出。
是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一般沿河或沿海分布,高原上的聚落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河漫滩平原上。
我国北方平原,村落规模一般较,多呈型(团块状)、式格局,南方丘陵山区的聚落,村落规模一般较,空间分布相对,多沿河、沿交通线路分布,呈状或状。
②自然条件中,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分布影响尤为深刻。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交通线路的分布西部,东部。
在人口稠密的平原上,交通线路呈状分布,为了减缓道路坡度,山区公路多呈“”字形或开凿隧道;平原交通线路造价低,山区的要高得多。
交通线路要尽量选择平原和河谷地形,尽量少占耕地,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因素;在山区修建公路和铁路,一般要迂回前进。
如呈“之”字形。
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交通的首要因素。
二.全球气候变化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在许多地区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②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
如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暴雨发生频率增加了2%~4%,亚洲和非洲的干旱频率都有所增加③导致原有的生态系统的改变。
如果气候变暖的趋势得不到遏制,到2100年,世界有三分之一的动植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大量物种因难以适应新环境而灭绝。
④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的影响更为显著。
对农业产量、作物品种、耕作方式、农业生产的稳定性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⑤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以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第18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考点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的分类:按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
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区域聚落规模分布聚居人口北方平原地区一般较大相对集中,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较多南方丘陵山区一般较小相对分散较少(1)影响聚落的形成①作为水源地,为聚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②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聚落对外联系和运输。
③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利于耕作,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影响聚落的规模①耕地破碎地区:乡村规模相对较小。
②耕地连片地区:乡村规模较大。
(3)影响聚落的分布①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要考虑洪水的威胁,一般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
②山区河谷中: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水位的地方。
教材金句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也比较多。
但在南方地形复杂的丘陵地区和山区,村落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的人口也比较少。
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影响表现原因典例聚落的区位平原是城市等聚落发育的理想环境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我国的城市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第三级阶梯上,如、某某山区和高原,气候一般较为寒冷,城市多分布在山间谷地中地势相对较低,温度条件相对优越,地形、水源等条件好某某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某某位于湟水谷地,某某位于黄河谷地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于高原上热带地区气候炎热,高原上相对较为凉爽巴西利亚、墨西哥城聚落的形态平原广阔的地区,聚落多呈圆形或多边形平原地区的城市用地较为规整,自然条件对聚落形态的制约作用小,聚落往往以某功能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某某、我国北方的村落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聚落多呈条带状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城市用地比较破碎,聚落往往沿河分布和延伸。
这样一方面可获得较好的用水条件;另一方面交通便利某某、我国南方的村落地形是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其对聚落的形态、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