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试敏药品操作规程表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11
常用试敏操作规程表试敏操作规程表1. 概述试敏操作是针对化学物质、药物或食物过敏的检测方法,用于确定个体对特定物质的过敏反应。
以下是一份常用的试敏操作规程表,旨在提供准确可靠的操作指导。
2. 实验前准备2.1. 实验室应具备充足的试敏试剂,包括常用的常规测试物质和特殊测试物质。
2.2. 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工具,例如称量器、试剂瓶、试管、移液枪等。
2.3.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理解试敏操作的原理和流程。
3. 试敏操作流程以下是一般的试敏操作流程,具体操作步骤可根据试验要求进行调整。
3.1. 检测前准备:3.1.1. 根据试验要求准备标准曲线所需浓度的常规测试物质溶液。
3.1.2. 将特殊测试物质按要求制备成所需浓度的溶液。
3.1.3. 检查检测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
3.1.4. 清洁工作台和试验器材,准备好所需的实验用品。
3.2. 标准曲线制备:3.2.1. 进行稀释系列浓度的常规测试物质溶液,按照稀释倍数稀释。
3.2.2. 取适量的每个稀释溶液,加入相应的试剂反应。
3.2.3. 按照实验要求对每个稀释溶液进行检测,记录各个浓度下的检测结果。
3.3. 试样测定:3.3.1. 取特殊测试物质样品,根据试验需求合理调整其浓度。
3.3.2. 将试样加入试剂,进行反应。
3.3.3. 根据实验要求,通过观察变色、沉淀形成等方式判断试样是否产生过敏反应。
3.3.4. 记录实验结果,包括颜色变化、反应时间等。
3.4. 数据处理:3.4.1. 将标准曲线的浓度和相应的检测结果绘制成图表。
3.4.2. 根据试样的反应情况,在标准曲线上找出相应的浓度。
3.4.3. 根据实验原理,判断试样的过敏程度。
4. 安全注意事项4.1. 操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实验手套、口罩和实验服。
4.2. 避免直接接触试剂和试样,尽量使用工具和设备进行操作。
4.3. 工作台面和实验器材应定期清洁,防止交叉污染。
常用试敏药品操作规程表全集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实用优质文档,欢迎下载)汤光李大魁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关于头孢类药物皮试问题的注意事项目前,对于头孢菌素类药物是否需要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在我国药品说明书和参考书中有多种描述,鉴于头孢菌素类药物自身特点,以及使用中存在严重过敏反应的可能性,经查阅相关资料,就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皮试问题,归纳如下几点注意事项,以供临床参考:1、患者对一种头孢菌素或头霉素过敏者对其他头孢菌素或头霉素也可能过敏。
患者对青霉素类、青霉素衍生物或青霉素胺过敏者也可能对头孢菌素或头霉素过敏。
青霉素过敏患者应用头孢菌素时临床发生过敏反应者约为5%~7%。
因此,对青霉素过敏患者应用本品时需谨慎,应根据患者情况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应用。
其中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即刻反应者,不宜再选用头孢素菌素类。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版))2、头孢菌素用前是否要做皮试,无统一规定,有的产品在说明书中规定用前皮试,应参照执行,皮试液参考浓度300μg/ml,皮试结果的判断参见青霉素皮试的规定;(引自《新编药物学》(第16版));3、如药品说明书上明文规定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的,则必须做,如说明书上未明确规定,则需根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的患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引自《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专家共识》广东省药学会2021年);4、如果进行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必须使用原药配制皮试液,不能用青霉素皮试液代替,也不能用某一种头孢菌素配制成皮试液做所有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国内目前推荐的浓度为300-500μg/ml,注射量为0.1ml(引自《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专家共识》广东省药学会2021年);5、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严重过敏,应禁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一般过敏,可根据病情慎重地选用头孢类抗菌药物,现有的研究表明,青霉素类与一代头孢的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二代、三代和四代,因此,宜选用二、三、四代头孢,特别三、四代头孢更为安全(引自《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专家共识》广东省药学会2021年);6、有头孢菌素或舒巴坦过敏史者禁用头孢哌酮/舒巴坦。
常用试敏药品操作规程表汤光李大魁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关于头孢类药物皮试问题的注意事项目前,对于头孢菌素类药物是否需要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在我国药品说明书和参考书中有多种描述,鉴于头孢菌素类药物自身特点,以及使用中存在严重过敏反应的可能性,经查阅相关资料,就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皮试问题,归纳如下几点注意事项,以供临床参考:1、患者对一种头孢菌素或头霉素过敏者对其他头孢菌素或头霉素也可能过敏。
患者对青霉素类、青霉素衍生物或青霉素胺过敏者也可能对头孢菌素或头霉素过敏。
青霉素过敏患者应用头孢菌素时临床发生过敏反应者约为5%~7%。
因此,对青霉素过敏患者应用本品时需谨慎,应根据患者情况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应用。
其中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即刻反应者,不宜再选用头孢素菌素类。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版))2、头孢菌素用前是否要做皮试,无统一规定,有的产品在说明书中规定用前皮试,应参照执行,皮试液参考浓度300μg/ml,皮试结果的判断参见青霉素皮试的规定;(引自《新编药物学》(第16版));3、如药品说明书上明文规定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的,则必须做,如说明书上未明确规定,则需根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的患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引自《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专家共识》广东省药学会2008年);4、如果进行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必须使用原药配制皮试液,不能用青霉素皮试液代替,也不能用某一种头孢菌素配制成皮试液做所有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国内目前推荐的浓度为300-500μg/ml,注射量为0.1ml(引自《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专家共识》广东省药学会2008年);5、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严重过敏,应禁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一般过敏,可根据病情慎重地选用头孢类抗菌药物,现有的研究表明,青霉素类与一代头孢的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二代、三代和四代,因此,宜选用二、三、四代头孢,特别三、四代头孢更为安全(引自《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专家共识》广东省药学会2008年);6、有头孢菌素或舒巴坦过敏史者禁用头孢哌酮/舒巴坦。
常用试敏药品操作规程
1. 在进行试敏测试之前,应先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病史,确保没有禁忌症。
2. 准备试敏药品和相关器材,包括注射器、针头、消毒液等。
3. 患者应保持舒适的姿势,皮肤应清洁干净。
4. 根据医生的指示,选择合适的试敏药品进行测试。
5. 打开试敏药品的包装,将药品注射器连接到针头上。
6. 用消毒液擦拭试敏部位,等待干燥。
7. 将试敏药品注射器插入皮肤上方的表皮层,以15度角缓慢注射。
8. 确保试敏药品完全注射到皮肤内,然后将注射器取出。
9. 观察患者的反应,包括局部红肿、瘙痒、水疱等。
10. 记录试敏结果,包括试敏药品的名称、注射部位、患者的反应等。
11. 根据试敏结果,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12. 清理和消毒使用过的器材,确保无菌。
注意事项:
- 在进行试敏测试时,应注意避免交叉感染,使用一次性的注射器和针头。
- 在注射试敏药品时,应注意注射的深度和角度,以确保药品注射到正确的位置。
- 在观察患者反应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 对于有严重过敏反应史的患者,应谨慎进行试敏测试,并在有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个人防护,包括佩戴手套和口罩,以避免药品接触皮肤和吸入。
以上是常用试敏药品操作规程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具体操作应根据医生的指示和实际情况进行。
常用试敏药品操作规程药品名称试敏液的要求及配制试敏方法及判断过敏反应的处理备注青霉素G 1ml皮试液含青霉素200~500U。
配制方法:以1瓶含80万U青霉素钠为例。
1、向含有80万u青霉素的密封瓶注入生理盐水4ml,则为20 万U/ml。
2、用1ml注射器吸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为2万U/ml。
3、弃去0.9ml,余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为2000U/ml。
4、再弃去0.9 ml,余0.1ml (或弃去0.75ml,余0.25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1ml含青霉素200u (或500u)。
注意:每次配置时,均需将试液混合均匀,以下各项药均需如此。
确定患者无青霉素过敏史,于患者前臂掌侧下段皮注射皮试溶液0.1ml(含青霉素20~50u),20分钟后观察、判断并记录皮试结果。
【判断标准】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无红肿,无红晕、无自觉症状,无不适表现。
阳性;皮丘隆起增大,出现红晕,直径大于1cm,周围有伪足伴局部痒感,可有头晕、心慌、恶心,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组织抢救1、立即停药,协助患者平卧,报告医生,就地抢救。
2、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l,小儿剂量酌减。
症状如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
3、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
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肉注射尼可刹米、诺贝林等呼吸兴奋药。
有条件者可插入气管导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
喉头水肿导致窒息时,应尽快施行气管切开。
4、根据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或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200 〜400mg加入5%^ 10%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滴注,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如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
5、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扩充血容量。
如血压仍不回升,可按医嘱加入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滴注。
1、初次用药,停药3天后再次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改用不同生产批号的制剂时,需按常规做过敏试验。
常用试敏药品操作规程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汤光李大魁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关于头孢类药物皮试问题的注意事项文案目前,对于头孢菌素类药物是否需要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在我国药品说明书和参考书中有多种描述,鉴于头孢菌素类药物自身特点,以及使用中存在严重过敏反应的可能性,经查阅相关资料,就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皮试问题,归纳如下几点注意事项,以供临床参考:1、患者对一种头孢菌素或头霉素过敏者对其他头孢菌素或头霉素也可能过敏。
患者对青霉素类、青霉素衍生物或青霉素胺过敏者也可能对头孢菌素或头霉素过敏。
青霉素过敏患者应用头孢菌素时临床发生过敏反应者约为5%~7%。
因此,对青霉素过敏患者应用本品时需谨慎,应根据患者情况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应用。
其中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即刻反应者,不宜再选用头孢素菌素类。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版))2、头孢菌素用前是否要做皮试,无统一规定,有的产品在说明书中规定用前皮试,应参照执行,皮试液参考浓度300μg/ml,皮试结果的判断参见青霉素皮试的规定;(引自《新编药物学》(第16版));3、如药品说明书上明文规定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的,则必须做,如说明书上未明确规定,则需根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的患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引自《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专家共识》广东省药学会2008年);4、如果进行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必须使用原药配制皮试液,不能用青霉素皮试液代替,也不能用某一种头孢菌素配制成皮试液做所有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国内目前推荐的浓度为300-500μg/ml,注射量为0.1ml(引自《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专家共识》广东省药学会2008年);5、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严重过敏,应禁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一般过敏,可根据病情慎重地选用头孢类抗菌药物,现有的研究表明,青霉素类与一代头孢的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二代、三代和四代,因此,宜选用二、三、四代头孢,特别三、四代头孢更为安全(引自《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专家共识》广东省药学会2008年);6、有头孢菌素或舒巴坦过敏史者禁用头孢哌酮/舒巴坦。
常用试敏药品操作规程表
1
2
3
4
5
6
8
汤光李大魁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关于头孢类药物皮试问题的注意事项
9
目前,对于头孢菌素类药物是否需要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在我国药品说明书和参考书中有多种描述,鉴于头孢菌素类药物自身特点,以及使用中存在严重过敏反应的可能性,经查阅相关资料,就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皮试问题,归纳如下几点注意事项,以供临床参考:
1、患者对一种头孢菌素或头霉素过敏者对其他头孢菌素或头霉素也可能过敏。
患者对青霉素类、青霉素衍生物或青霉素胺过敏者也可能对头孢菌素或头霉素过敏。
青霉素过敏患者应用头孢菌素时临床发生过敏反应者约为5%~7%。
因此,对青霉素过敏患者应用本品时需谨慎,应根据患者情况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应用。
其中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即刻反应者,不宜再选用头孢素菌素类。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版))
2、头孢菌素用前是否要做皮试,无统一规定,有的产品在说明书中规定用前皮试,应参照执行,皮试液参考浓度300μg/ml,皮试结果的判断参见青霉素皮试的规定;(引自《新编药物学》(第16版));
3、如药品说明书上明文规定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的,则必须做,如说明书上未明确规定,则需根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的患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引自《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专家共识》广东省药学会2008年);
4、如果进行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必须使用原药配制皮试液,不能用青霉素皮试液代替,也不能用某一种头孢菌素配制成皮试液做所有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国内目前推荐的浓度为300-500μg/ml,注射量为0.1ml(引自《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专家共识》广东省药学会2008年);
5、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严重过敏,应禁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一般过敏,可根据病情慎重地选用头孢类抗菌药物,现有的研究表明,青霉素类与一代头孢的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二代、三代和四代,因此,宜选用二、三、四代头孢,特别三、四代头孢更为安全(引自《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专家共识》广东省药学会2008年);
6、有头孢菌素或舒巴坦过敏史者禁用头孢哌酮/舒巴坦。
有青霉素类过敏者确有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指征时,必须在严密观察下慎用,但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的患者,不可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
(引自卫生部2004年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7、临床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必须仔细询问病人药物过敏史,不管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或皮肤过敏试验阴性,在首次使用后的0.5~1 h内应严密观察,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征兆,应迅速处理。
过敏反应是难以预测的,过敏反应的发生不是医务人员的责任,但
10
常用试敏药品操作规程
发生后处理不当或没有相应的救治措施,医院则要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引自《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专家共识》广东省药学会2008年)。
请各临床科室在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中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及有关规定,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页脚内容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