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与合理用药激素篇
- 格式:pptx
- 大小:8.18 MB
- 文档页数:70
激素类药的种类、使用及说明地塞米松【药理作用】地塞米松的抗炎作用及控制皮肤过敏的作用比泼尼松更显著,而对水钠潴留和促进排钾的作用较轻微,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的抑制作用较强。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血浆半衰期约190分钟,组织半衰期约为3天。
肌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或醋酸地塞米松,分别于1或8小时达血浆峰浓度。
【适应证】临床上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天0.75~9mg,分2~4次服用。
维持剂量,每天0.5~0.75mg。
肌内注射(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每次8~16mg,间隔2~3周1次。
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每次2~20mg,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在应用生理剂量替代治疗时无明显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多发生在应用药理剂量时,而且与疗程、剂量、用药种类、用法及给药途径等有密切关系。
常见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类:①长程使用可引起以下副作用:医源性库欣综合征面容和体态、体重增加、下肢水肿、紫纹、易出血倾向、创口愈合不良、痤疮、月经紊乱、肱骨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疏松及骨折(包括脊椎压缩性骨折、长骨病理性骨折)、肌无力、肌萎缩、低血钾综合征、胃肠道刺激(恶心、呕吐)、胰腺炎、消化性溃疡或穿孔,儿童生长受到抑制、青光眼、白内障、良性颅内压升高综合征、糖耐量减退和糖尿病加重。
②患者可出现精神症状:欣快感、激动、谵妄、不安、定向力障碍,也可表现为抑制。
精神症状易发生于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及以往有过精神不正常者。
③并发感染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主要不良反应。
以真菌、结核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各种疱疹病毒为主。
④糖皮质激素停药综合征:有时患者在停药后出现头晕、昏厥倾向、腹痛或背痛、低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肌肉或关节疼痛、头痛、乏力、软弱,经仔细检查如能排除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原来疾病的复发,则可考虑为对糖皮质激素的依赖综合征。
【禁忌证】对本品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有过敏史患者禁用,特殊情况下权衡利弊使用,注意病情恶化的可能:高血压、血栓症、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精神病、电解质代谢异常、心肌梗死、内脏手术、青光眼等患者一般不宜使用。
激素类药物使用指南——神经内科专题激素类药物在临床神经内科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神经内科疾病往往伴随着免疫系统异常的产生,激素类药物能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发挥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等作用。
然而,激素类药物的使用需要谨慎,合理的用药才能确保疗效的最大化同时减少潜在的副作用。
本文将为医务人员提供激素类药物的使用指南,以帮助提高临床神经内科患者的治疗水平。
一、激素类药物的分类
激素类药物主要分为糖皮质激素和甾体类激素两大类。
1.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目前神经内科最常用的激素类药物之一,包括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糖皮质激素在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甾体类激素:甾体类激素主要是一些性腺激素,如雄激素和雌激素。
在神经内科领域,甾体类激素的应用相对较少,主要用于特定的疾病治疗,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
二、激素类药物的适应症
激素类药物在神经内科领域有多种适应症,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疾病:
1. 脑卒中:激素类药物可以改善脑血液循环,降低脑组织炎症反应,减少脑梗死区域的扩展,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 自身免疫性脑炎:激素类药物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减少炎症介质的生成,从而减轻病情、缓解神经系统症状。
3. 脑肿瘤:激素类药物可以减轻脑肿瘤引起的脑水肿,缓解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并减少神经功能障碍。
三、激素类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
在使用激素类药物时,医务人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严格掌握适应症:确保患者的疾病符合激素类药物的使用标准,避免滥用和误用。
2. 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调整用药剂量和疗程,避免过度使用和药物滥用。
内分泌系统疾病用药与注意事项内分泌系统是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之一,负责合理调节体内的各种代谢和功能。
然而,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污染及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合理用药和注意事项对于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预防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和注意事项。
一、甲状腺疾病的用药与注意事项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腺过度活跃引起的疾病,可选用抗甲状腺药物来控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和作用。
常用的药物包括甲巯咪唑和碘化钾等。
在使用药物期间,需要注意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避免过度抑制甲状腺功能。
2.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疾病,常用的药物为甲状腺素补充药物,如左旋甲状腺素。
用药时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按量服用,并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
二、糖尿病的用药与注意事项1. 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病情的不同,分为胰岛素注射和胰岛素泵治疗。
使用胰岛素时,需要通过血糖监测控制药物的使用量和时间,避免低血糖或高血糖的发生。
2. 口服药物治疗除了胰岛素治疗外,还有一些口服药物可以协助控制血糖水平,如二甲双胍、糖苷类药物等。
在使用口服药物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同时注意饮食调理和运动锻炼。
三、肾上腺疾病的用药与注意事项1.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在肾上腺疾病的治疗中,皮质激素是常用的药物。
使用皮质激素时,需要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确定剂量和疗程,并注意遵循给药方案。
在用药期间,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2. 嗜铬细胞瘤的药物治疗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肾上腺肿瘤,可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症状。
常用的药物有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用药时需注意剂量和频率的控制,以及监测血压和心率等指标。
四、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用药与注意事项除了上述提到的疾病,内分泌系统还存在其他一些疾病,如生长激素缺乏症、甲亢性心脏病等。
内蒙古中医药*陕西省旬阳县医院药剂科(725700)2012年2月26日收稿摘要:药物对患者的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确保用药的合理。
本文从药物的作用入手,着重分析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及如何合理用药。
关键词:药物作用;因素;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8-0038-02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及合理用药研究李春艳*例4:阿司匹林避免与糖皮质激素联用,二者合用可使出血加剧。
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加重和诱发溃疡病,故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应慎用或不用。
如应用,须同时服抗酸药或应用肠溶片。
例5:安体舒通片、l0%氯化钾溶液配伍应用。
安体舒通系合成的抗激素型利尿药,主要作用于皮质部集合管的Na +、K +交换过程。
本药为醛固酮竞争性对抗剂,对抗醛固酮的作用,留K +而排Na +[7]。
若与氯化钾配伍应用,易引起高血钾症。
故二者不宜配伍应用,尤其对高血钾或肾功能障碍患者,更应注意。
例6: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碳酸氢钠片、乌洛托品片配伍应用。
硫酸庆大霉索的抗菌作用受pH 的影响,在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增强。
有资料证明,pH8.5时的抗菌作用比pH5.0时约强l00倍[7]。
口服碳酸氢钠片能碱化尿液。
两药合用,可使庆大霉素从肾小管中的重吸收增加,增大庆大霉素的血药浓度而增强其毒副作用。
因此,碳酸氢钠与庆大霉素应避免合用。
如果必须合用,应相应减少庆大霉素的剂量。
乌洛托品系甲醛与氨缩合而成,其本身无抗菌作用。
口服后,迅速由肾脏排出。
如尿为酸性,可分解释放出甲醛而在尿道发挥抗菌作用[7]。
碳酸氢钠使尿液碱化,故不宜与乌洛托品配伍。
而乌洛托品应与氯化铵、维生素C 等合用,方能显效。
例7:氯霉素片、多酶片、甲苯磺丁脲片配伍应用。
氯霉素系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脏药酶活性。
与甲苯磺丁脲并用,能减慢甲苯磺丁脲的代谢。
有实验证明[8]:两药合用,可大大增强甲苯磺丁脲的降糖作用。
激素类药物的正确使用激素类药物,广义上指的是能够在身体内产生生理和生化效应的一类物质。
这些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抗炎、免疫抑制、荷尔蒙替代等多种治疗。
面对这些强效且复杂的药物,正确理解和使用激素类药物对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激素类药物的种类及作用激素类药物的种类繁多,根据作用机制及其临床用途可分为几大类: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最常用的一类激素药物,主要用于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
典型药物有泼尼松、氟氯噻吨等。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机体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对于一些自身免疫疾病如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等疗效显著。
性激素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等,常用于妇科疾病和激素缺乏症的治疗。
例如,口服避孕药中的雌孕激素可以调节月经周期,控制生育。
此外,雄激素也被用来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
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如左旋甲状腺素(L-T4)主要用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替代治疗,有助于恢复患者的正常代谢,改善生活质量。
肾上腺髓质激素肾上腺髓质产生的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在急救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休克、严重过敏反应等情况下。
二、正确使用激素类药物的重要性由于激素类药物具有强大的生理作用,不当使用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但不限于:激素依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机体对其依赖,一旦停用可能引发严重的撤药反应。
代谢异常:某些激素类药物可能引起体重增加、高血糖等代谢问题。
骨质疏松: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对骨骼健康造成影响,增加骨折风险。
心血管影响:部分激素类药物会影响心搏率和血压,因此需要定期监测心血管健康状态。
因此,在使用任何类型的激素类药物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恰当使用,以减少潜在风险。
三、个体化治疗与监测每位患者的对药物反应不同,因此在使用激素类药物时需采取个体化治疗策略。
以下是一些关键方面:评估病情与选择合适的药物医生需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既往病史及基础疾病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激素类别及剂量。
安全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前言糖皮质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甾体激素),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素在体内作用广泛,药理剂量糖皮质激素主要有抗炎、抗免疫、抗休克等作用。
一. 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对抗各种原因如物理、化学、生理、免疫等所引起的炎症。
在炎症早期可减轻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及吞噬反应,从而改善红、肿、热、痛等症状;在后期可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生成,防止糖连及瘢痕形成,减轻后遗症。
但必须注意,炎症反应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炎症后期的反应更是组织修复的重要过程。
因此,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机体的防御功能,可致感染扩散、阻碍创口愈合。
皮质激素抗炎作用的基本机制在于糖皮质激素(GCS)与靶细胞浆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相结合后影响了参与炎症的一些基因转录而产生抗炎效应。
GCS可通过增加或减少基因转录而抑制炎症过程的某些环节,如对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及一氧化氮合成酶等的影响等。
GCS通过与G-R结合-nGRE的相互作用而抑制了一些与慢性炎症有关的细胞因子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3(IL-3)、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8(IL-8)等的转录,而强烈地抑制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
也有证据表明GCS可增加mRNA的断裂而使IL-1、IL-3及GM-CSF减少。
GCS也可通过抑制IL-2受体的合成,或通过将活化转录因子活化蛋白-1(AP-1)等的活化调节逆转,或通过直接与AP-1相互作用,而对抗细胞因子的效应。
炎症介质,如白三烯(LT)、前列腺素(PG)等,前者有较强的白细胞趋化作用和增加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后者可引起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
GCS可通过增加脂皮素的合成及释放而抑制脂质介质白三烯(LT)、前列腺素(PG)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生成,因为脂皮素(37kDa)可抑制脂质生成所必需的磷脂酶A2(PL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