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翟文娟
- 格式:pdf
- 大小:311.80 KB
- 文档页数:2
Module 5 A Lesson in a Lab Ⅰ. 模块教学目标Ⅱ. 目标语言Ⅲ.教材分析与教材重组1. 教材分析本模块以“A Lesson in a Lab”为话题,旨在通过模块教学,使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实验知识,学会怎样写实验报告,并掌握一些相关的词汇与短语,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此外还要求学生学会读一些大的整数、分数及小数。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鼓励学生了解国外有关科学教学的情况,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1 INTRODUCTION 这部分由三个内容组成。
通过听材料,归纳词语和回答问题这三个形式来完成本部分所涉及到的与科学、实验有关的词语的练习,为以后的各项活动做好准备。
1.2 VOCABULARY AND SPEAKING 这部分设计了一些数字,包括整数、分数和百分数,并通过一些练习让学生熟悉并正确使用英语数字的读法。
1.3 GRAMMAR 1 这部分介绍了形容词比较级中有关倍数的两种主要用法:... times ... than ...和... times as ... as ..., 并通过对比练习来加强学生对这一用法的了解。
1.4 READING AND VOCABULARY 这部分由两篇短文组成。
Passage A 介绍了金属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列举了一些金属在氧气、水及蒸气中的反应及其结果。
Passage B 介绍了A Simple Scientific Experiment,要求学生学习如何描述或写一个科学实验报告。
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学习,学生还可以学会一些科学词汇,有助于今后阅读一些相关的文章。
1.5 VOCABULARY 该部分介绍了带分数的读法,及一些实验仪器的词汇,并配有相关练习。
1.6 LISTENING AND WRITING 这部分听力的内容是实验中的师生对话。
我们可以将此作为对阅读内容在语言技能上的补充。
听力问题的设计本身已经显示了做听力练习的技巧。
Unit 4 Making the news课题Unit 4 Making the news授课时间课型New课时the fourthperiod授课人科目English 主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Enable the Ss to get some basic knowledge about the writing and printing process of anarticleEnable the Ss know what is primary source and what is secondary source.过程与方法 Different forms of activities, including pair work, group work, competition, and quiz. 情感态度价值观Make Ss understand writing and printing process for an article and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ource教材分析重难点Make Ss understand writing and printing process for an article and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ource教学设想教法Fast-reading method, task-based method学法Different forms of activities, including pa ir work, group work, competition, and quiz. 教具A computer, a projector课堂设计Reading1.Ask Ss to go over the passage (Getting the “Scoop”) quickly and find the general idea of thetext. (Answer: It introduces the process of writing and printing for a newspaper article.2.Scanning: Ask Ss to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try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a s listed on the screen.Questions:1)What is Zhou Yang’s first task?(Answer: His first task was to write his story)2)How many people read his article before it was ready to be processed into film negatives? Whowere they? (Answer: Before it was ready to be processed into film negative, an editor fromhis department, the copy-editor, the native speaker, the chief editor and the new desk editorread his article.)3.Then let th e Ss make full us e of their imagination to complete Ex2.Extensive Reading (P 65)Ask Ss to read the whole text again in detail and do the True or False questions on blackboard.1. When we read about Jia Sixie in our textbook we are reading a primarysource.2. As we watch the news on TV, the person presenting the programme in thestudio is the secondary source.3. Photographers sometimes are bo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sources.4. Knowing the difference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ources can help us decide what is a fact and whatis an opinion.5. Often facts and opinions are mixed in any report.Keys: FTFTTSummary and Assignment. Report a thing recently happened in your neighborhood or in the local area.板书Unit 4 Making the newsWhat is Zhou Yang’s first task? 教设计How many people read his article before it was ready t o be processed into film negatives? Who were they? 学反思。
The Human Traffic SignalBook 5 (外研版)滕州一中翟文文September 23th,2023一、教学目标、方法和手段概述二、教学流程设计 Step I Pre-rea ding1. Lead ing-in Share apiece of newsfromQilu EveningNewswith the students: A70-year-old man, Xiao Yonglu(肖永禄),sends childrento schoolby boatfor 6 years without any pay. 2. VocabularyDisplay some new vocabulary by using the picture.rise steeplysheer dropvehiclecircular boardbendGuess what he's doing now.Timoteo【设计意图】借助《齐鲁晚报》中与本文话题相似的新闻报道引出志愿者活动,并为后面的输出活动做铺垫。
借助课文前的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处理一部分较抽象的阻碍学生理解文章的词汇。
目的是既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进一步拓宽词汇量,又利用启发式教授法自然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
Step II While-reading (449 words----60-70 words/ minute)Task 1 Fast readingRead the passage and match the headings with the Paragraphs.Para. 1 The manPara. 2 The roadPara. 3 The reason why he does it(Tip:You needn’t read word by word or sentence by sentence.)【设计意图】快速通读全文,把握文章主题。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收获:有无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How to teach Lesson 4,Unit 13定远县池河中学曹玉海Ladies and gentlemen,it’s my pleasure to be here sharing my lesson with you.As we all know, it’s very important to get a first good impression. Otherwise, they have difficulties in get on well with each other in a changing society. There is a must to improve our EQ by learning.Now open the book, Turn to Lesson 4, Unit 13, Page 14. In order to lead in the new lesson, First,Let Ss talk about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Have you ever met someone you didn’t like,who later became your friend? Do you think the first impression is important?”Students are interested in the teaching link. They can not only discuss the questions and understand the passage,but practise their oral English .In each step of reading ,we should deal with three questions: Fast reading; Careful reading; Third reading. Students must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find the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These can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improve students’reading abilities and learn some new words 、language points etc..I’m from a rural senior high school. The students in our school arepoor at English, So we can’t teach them too much at one time. It will take me two courses to finish Lesson 4, one course dealing with the text and the other dealing with the rest.池河中学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公开课(教学设计)课题:Unit 13 People班级:高二(1)授课人:曹玉海授课时间:2013年10月16日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Module 2 My New Teachers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一)设计思想一节成功的英语课取决于一个优秀的设计思想。
高中英语的听说教学是给学生打基础的最重要的阶段。
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说出来,才能促进听说读写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而只有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情景,才能促使学生有话可说,积极主动地说,甚至绘声绘色的用英语表演。
(二)理论依据:语言学家克鲁姆认为: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应该为课堂内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的语言材料。
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图文并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然后学生与学生进行合作性的探究,让老师成为问题的“点拨者”。
《新课程的教学实施》在教学应当如何适应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中指出:要强调与学生生活世界的密切结合。
强调与学生生活世界的密切结合也就意味着,要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兴趣和经验”,增强“提高生命生活质量”的意识,使学生学会生活,并能积极主动地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
(三)设计特色:以“我的新教师”为话题,遵循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创设多种情景让学生发现,体验而习得语言,让课堂动起来!二、教材分析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外研版新课标B1M2My New Teachers的Introduction即听说课的一个课时。
课本内容包括:学习一些描述人物的形容词;学习用这些形容词描述自己熟悉的人物;讨论并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听一名英国男孩对好老师的理解并与自己的描述比较。
考虑到教学内容较少而且比较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听说课的教学目的,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对教材整个模块的内容进行了整合,通过创设多种情景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踊跃地发言,并且惟妙惟肖地表演。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英语知识,能较好地展开话题讨论,各抒己见。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翟文娟
发表时间:2014-05-04T10:14:26.48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4期(上)供稿作者:翟文娟
[导读] 英语教学有极强的实践性、交际性,它同样具备创造性教学模式的如下特征即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完美性。
翟文娟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步骤,能让学习短时高效,学生兴奋投入。
以学生为主体,有目的性地自学,学生互教,大量难度等级不同的练习,有利于巩固教学内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方法;自学;指导;落实
以“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教材要求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提倡创新,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为目标的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中。
自新课改以来,为避免“填鸭式”教学,推广素质教育,各校研究出了多种新型教学方法。
其中,永威中学的“先学后教”课堂教育模式就很受欢迎,各校竞相模仿,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然而,笔者认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各地各科甚至各班学生都不尽相同,我们应该取各家之长、灵活运用、反思创新,才能研究出最适合自己班的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有极强的实践性、交际性,它同样具备创造性教学模式的如下特征即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完美性。
以学生作为创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诱导下形成交际能力是该学科的目的。
因此,教师与学生必须处理好互动关系。
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成功的英语教学要致力于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双边关系,使得两个最重要的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挥。
教师抓住时机善于引导、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内容引人入胜;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善于思考积极参与,使其能力不断发展。
今年笔者带的是高二两个文科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针对学生特点,笔者不断反思更正,确定了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下面,笔者就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英语课堂设计步骤
一、导课
有些教师认为,为了巩固教学效果,就应该直入主题,少讲多练。
但英语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大部分学生基础差,对他们来说英语枯燥乏味,所以首先要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即.激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兴趣之目的,是变逼为导,变苦学为乐学。
把求知变成学生最大的内在需要。
因此,我们用“爱”促进教育,用“趣”构建教育模式,用“玩”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作用。
采用多姿多彩的导入形式,是为创造良好课堂教学情景做准备。
课堂教学导入有时也被叫做热身活动。
Warming-up exercise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的导入有多种:如事例导如、问题导入、妙语导入、审题导入、自荐导入等。
对中学生学习外语而言,单调乏味的开场白往往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丰富多采、求新猎奇的活动菜单才能使学生胃口大开。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敢于标新立异,创造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导入形式,从听听说说,读读写写,玩玩唱唱中引入课文,让学生尽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教学情景的展开做好铺垫。
例如,选修七的第三单元——Under the sea中的using language——A new dimension of life,这是一篇泛读课,要求学生具备综合阅读的能力,能快速有效的掌握文章内容。
作为文科生,对海洋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对于本课的导课,笔者就从一个简单的小游戏开始,让学生分组比赛,看谁能说出更多的关于海洋的知识。
创造热闹的学习氛围,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
接下来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海洋生物的图片,让学生猜名字,进一步激发兴趣。
这样,这节课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做好了准备。
二、呈现
即presentation,运用不同方法将课文内容全面呈现出来,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关键。
结合新教法,笔者对自己的教学也进行了反思和创新。
具体过程如下:
1.简明扼要的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齐读,加深印象,明确学习目的。
2.预测。
针对阅读课,这是非常一个必要的步骤。
通过文章标题、副标题、小标题和插画等预测课文内容,必要时可看一下文章首句。
了解general idea,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对差生来说,减轻了心理负担。
3.自学。
永威的先学后教教育模式强调要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自学当堂内容。
这样更有助于巩固知识,但是完全的自学并不适应英语教学,可能会导致学生走神或浪费课堂时间,所以,我对这种方法进行了一些改变。
首先,对学生进行鼓励,相信他们一定能短时高效的完成教学要求,必要时,带领学生喊口号,如:I can make it.或者I believe I can do it.或者I’m confident.通过心理暗示,让学生带着激情去学习。
接下来,提供自学指导,让学生知道他们需要自学什么内容,怎样进行自学、可以用多长时间,最后要达到什么要求等等。
学习有了具体的范围和要求,而且有了规定的时间限制,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了一定的压力,适当增加学习的紧张程度,提高学生自学的效率。
学生自学前的指导一定要具体、明确,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心中有数,才能在自学的过程中增强针对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但是这一阶段的时间要控制在五分钟之内,自学要求也不要太高,主要掌握文章大意,用时太多会导致学生疲惫。
学习过程中,一般要求默读,运用skimming和scanning的阅读方法。
4.先学后教。
(1)先学,自学之前,提出思考题,如是阅读文章,可用使用课后comprehending的问题稍加改变。
语法课可在容易混淆的地方提出疑问。
如学习定语从句the attributive clause,可提问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在句子中各做什么成分,有什么区别。
或出几个简单的选择题让学生辨析。
另外,教师要在“先学”这一阶段,通过提问、讨论、学生板演等形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判断和归类整理,为有的放矢地进行“后教”做准备。
再者,提问时要尽量照顾到后进生,如果后进生都学会了,那么就可以保证全班同学基本上都已经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
在这一阶段,要让学生分组学习、讨论,互相提问、质疑、解惑。
结成学习小组,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2)后教,针对所学内容,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及一些典型的有对比性的习题。
分小组一般六到八人一组,自己解决问题,并要求互相讲解,使每个人都掌握所学内容。
最后,教师提问学习较差学生,摸清学生落实情况,并归类总结难点进行补充讲解。
5.当堂训练。
为了检测和巩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本课的练习和作业练习的内容。
练习的形式则是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指导,学生之间也不允许进行讨
论。
这对于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做到作业的“堂堂清”、“日日清”,都是极为有利的。
通过这五步,让学生自学巩固并掌握当堂内容,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能够收到较好都效果。
在实施先学后教的过程中,针对英语教学,一定要使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可避免课堂气氛冷清学生注意力转移。
经常使用的是竞赛激励法,实践证明,将带有竞赛性质的练习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不但对学生产生一种教学魅力,把他们牢牢吸引在教学磁场里,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及喜欢竞赛的心理,还训练了他们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三、总结
最后,让学习较好的学生总结当堂所学内容,强调重难点,并介绍学习方法及经验。
学习语言离不开创造性思维,教学语言离不开反思研究。
我们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有所创新。
在反思中继承和吸纳传统教学中的宝贵经验,摒弃传统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东西。
通过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认识自己、发展并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培养出更多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的新型人才,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作者单位:陕西省华阴市岳庙中学邮政编码:71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