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治方案(1)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2
各中小学、托幼机构、职业高中:冬春季是诺如病毒流行高发季节,它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胃肠炎,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
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
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
诺如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传染性极强,食用、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料、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然后手接触到口、直接接触到感染者等都可能被传染。
由于学校人群密集,学生学习生活集中,是诺如病毒重点防御区域。
因此,为预防冬春季学校诺如病毒的暴发流行,学校应加强卫生监管,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保持高度警惕,切实加强领导学校建立由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各项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小组成员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制定完善相应的疫情控制应急预案,使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各项措施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及时发现和消除学校诺如病毒流行隐患,确保师生身体健康,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三、落实防范措施1、做好晨检工作落实好晨检工作,校医、保健老师对学校晨检情况及时进行汇总,发现有疑似症状的学生,要立即劝其回家,并建议到医疗机构就诊。
有症状的学生要在症状消失72小时后再复课。
健康学生应避免与患病学生接触。
2、加强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工作切实做好连云港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网络报告工作。
3、做好疫情监测、报告和控制工作如有集中类似症状应当在24小时内向教育局、辖区卫生监督所报告相关信息,同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疫情调查和处置,共同做好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
4、严格保障饮食安全,搞好食堂卫生,做好餐具、用具及环境消毒工作,开展三管(管水、管粪、管饮食及饮食加工者)一灭(灭蝇)卫生工作。
5、确保食堂饭菜煮熟煮透,餐具消毒到位,禁止给学生生吃贝类。
6、食堂人员和参与午餐管理的教职员工一旦发现身体不适,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将情况报告领导和校医,同时应立即前往医院检查治疗。
诺如病毒防控工作方案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寒冷季节呈现高发,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等处引起集体暴发。
根据广州市卫生计生委相关会议精神,为进一步加强落实诺如病毒防治工作,防止诺如病毒疫情的发生,现根据《广东省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预防控制工作方案》制定以下工作方案:一、职责分工1.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门诊部2.饮用水、食堂卫生管理:饮食中心、公寓中心3.校园环境整执:物业中心、公寓中心以及图书馆4.医疗诊治:门诊部二、诺如病毒防控知识宣传1.门诊部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内邮箱、海报、微信平台等向师生宣传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秋冬季高发感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识,提倡健康饮食饮水,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加强对医护人员、护工、个人的防护知识培训,加强临床诊断及疫情报告、防控等知识的全员培训。
三、饮用水、食堂卫生管理饮食中心确保水源安全,实行饮水消毒,制定厨工健康管理制度,考勤登记制度及健康监测表,加强对食堂食品餐饮用具的消毒管理。
具体措施如下:1.饭堂必须坚持垃圾随时扫,一日一小扫,一周一大扫,保持食堂干净整洁,每日对地面用每2000ml自来水中加一片健之素,溶解后喷洒,冲洗或拖擦。
2.工作人员进入食堂时须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要及时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应用流动水冲洗。
3.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
4.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食品原料存放间。
5.对灶台、餐桌每天进行清洁。
每2000ml自来水中加一片健之素,溶解后用抹布浸满消毒液,擦拭消毒并做好记录。
6.砧板要生、熟分开;清洗蔬菜、肉类的水池要分开,不得混用;用于加工食品的刀、桶、盆等工具容器须分类摆放和使用。
7.餐具消毒:洗刷消毒餐具应在的区域内进行,餐具用配有消毒药品的溶液浸泡15分钟左右后用清水洗净,放入消毒柜内充分高温消毒。
之后放在位置保持清洁避免污染。
上海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方案(试行)为做好本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治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治方案(试行)》等,特制订本方案。
一、目的及时发现本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及暴发疫情,规范进行报告和处置,防范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本市流行。
二、病例定义(一)临床表现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可伴有恶心、发热和腹痛.儿童病例以呕吐为主,成人病例腹泻为多,24小时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
大便常规镜检通常无炎性细胞,白细胞计数〈10/HP,未见红细胞。
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有些感染者也可见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二)诊断1。
临床诊断病例主要依据流行季节、地区、发病年龄等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常规检测结果进行诊断。
符合以下标准者,可初步诊断为诺如病毒感染:(1)潜伏期24~48h;(2)主要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可伴有恶心、发热和腹痛,儿童病例以呕吐为主,成人病例腹泻为多;(3)病程12~60h;(4)粪便、血常规检查无特殊发现;(5)排除常见细菌、寄生虫及其它病原感染.2.确诊病例除符合临床诊断病例条件外,在粪便标本或呕吐物中检测出诺如病毒。
3。
聚集性病例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内同一班级或同一宿舍,1天内发生3例及以上,或连续3天内发生5例以上,以呕吐和(或)腹泻等为主要症状的病例.4。
暴发疫情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3天内出现20例及以上临床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的病例为疑似暴发疫情;一周内出现20例及以上的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确诊病例为暴发疫情。
三、疫情监测与报告(一)各级医疗机构肠道门诊开展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监测,对腹泻病例做好登记、诊治等工作。
幼儿园诺如病毒防控应急预案 (一)随着夏季的到来,诺如病毒也开始流行。
作为家长,我们不仅要关注诺如病毒的传播与防治,还要了解幼儿园的诺如病毒防控应急预案,让孩子在幼儿园免受病毒侵扰。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幼儿园诺如病毒防控应急预案,以及应对措施。
一、诺如病毒简介诺如病毒是目前国内流行最为严重的肠道病毒之一,通过口腔、鼻腔、眼结膜等途径进行传播,主要感染婴幼儿和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症状包括发热、腹泻、呕吐、喉咙痛、皮疹等,严重的可能导致肠炎、脑炎、呼吸衰竭等。
二、预防措施1.消毒: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卫生,特别是经常接触的门把手、桌椅等应经常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2.手卫生:远离病毒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注意手卫生。
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应及时洗手,尤其是到了吃饭时间、上厕所后和玩耍回来后。
建议使用肥皂清洁双手,如无条件使用,可以准备一些免水洗手液方便孩子使用。
3.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腐败变质的食物,特别是生食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更要加强存储卫生,避免污染交叉感染。
三、应急预案1.未发生病例时的防控措施在幼儿园员工的监管下,加强室内环境和物品的清理和消毒,把握病毒在室内生存的生物时间,对涉及到食品的餐具、炊具是始终消毒的。
及时开展儿童的卫生教育。
2.发生病例时的防控措施如发现宝宝身体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及时带孩子就诊。
诊断为诺如病毒感染后,除及时隔离孩子外,幼儿园应进行封闭式消毒,消毒涉及到的教室、床铺,几乎是园所全面性的消毒。
3.疫情紧急时的防控措施如疫情突发,学生出现聚集性感染的情况,幼儿园要第一时间向学校、卫生部门和相关部门通报疫情,全面消毒及时封闭,上报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有序进行隔离教育等工作。
总之,幼儿园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在保障孩子的身体健康与体验的前提下,做好各项疫情的防控工作,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学校诺如病毒防治知识冬季是诺如病毒性腹泻的高发季节,近期有的学校出现了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
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
二、症状诺如病毒感染主要引起胃肠炎,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
胃肠炎的症状是恶心、呕吐、腹泻等,部分人还有头痛、发热、寒战、肌肉疼痛。
症状通常持续1-2天。
普遍感到病情严重,一日多次剧烈呕吐。
症状一般在摄入病毒后24-48小时出现.三、传播途径诺如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传染性强。
感染者粪便和呕吐物中可以发现诺如病毒,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感染诺如病毒:1.食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饮料;2.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手接触到口;3.直接接触到感染者(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同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
4.食物和饮料很容易被诺如病毒污染,因为病毒很小,而且摄入不到100个病毒就能使人发病。
食物可以被污染的手、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物体表面直接污染,或者通过附近呕吐物细小飞沫污染。
尽管病毒在人体外很难繁殖,但是一旦存在食品或水中,就能引起疾病。
四、治疗方法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尚无特殊的治疗手段,以对症治疗为主,病程一般为2~3天,恢复后无后遗症。
五、预防措施同学们都知道肠道传染病发病大部分与饮用不洁水源和不洁饮食有关,所以只要同学们在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做到“三管一灭一增强”,就可以有效的预防诺如病毒肠道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与流行。
“三管”1、管好水源:保证饮用水不被污染,学校的直饮水机要时刻保持干净,自己的饮水杯要保管好,常清洗且不得与他人共用。
一文全面掌握诺如病毒预防及规范处理诺如病毒是咋回事?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急性起病,传播迅速,主要经水、食物和密切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以呕吐、腹泻为主要特点。
常在幼托机构、学校、老年护理院等集体单位常引起聚集性疫情。
诺如病毒性腹泻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在秋冬寒冷季节(11月-次年2月),其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日常生活接触等传播。
患者的粪便和呕吐物中可含有大量病毒,而且人感染病毒后发病前便可通过大便排出病毒,即便症状好转后仍然可以排出病毒,排出病毒时间可超过两周。
流行病学特点?1.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主要传播途径为:●直接接触患者排泄物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接触排泄物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都可能感染诺如病毒。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诺如病毒感染后可产生特异性抗体,仅对同型病毒有短暂的免疫力(<6月),加之诺如病毒易变异,故可反复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主要症状有哪些?诺如病毒感染的潜伏期通常为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
诺如病毒胃肠炎一般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
成人和儿童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症状有所区别,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
诺如病毒胃肠炎一般为急性起病,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痊愈。
重症病例多见于婴幼儿、体弱者以及老年人,或者有基础病的人群。
诺如病毒胃肠炎应如何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要及时补充呕吐和腹泻时消耗的水分和电解质。
不需要服用抗生素类药物,呕吐或腹泻严重时要及时就医。
感染诺如病毒后如何处置?诺如病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毒,诺如病毒胃肠炎患者的粪便和呕吐物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处置不当很容易造成感染。
如何预防诺如病毒感染?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
小精灵幼儿园预防诺如病毒引发感染性腹泻应急预案[精选5篇]第一篇:小精灵幼儿园预防诺如病毒引发感染性腹泻应急预案小精灵幼儿园预防诺如病毒引发感染性腹泻应急预案诺如病毒是一组杯状病毒属病毒,其原型株诺瓦克病毒于1968年在美国诺瓦克市被分离发现。
由于该组病毒极易变异,此后在其他地区又相继发现并命名了多种类似病毒,统称为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主要存活于受污染的水源,容易造成人类感染性腹泻。
近期,诺如病毒在全球连续引起暴发流行,继欧洲、澳大利亚及北美地区之后,日本最近也暴发了25年来最严重的由诺如病毒引发的感染性腹泻疫情。
为做好我园应急工作,特制定本预案。
一、了解病原诺瓦克病毒(Norwalk Viruses,NV)是人类杯状病毒科(Human Calicivirus,HuCV)中诺如病毒(Norovirus,NV)属的原型代表株。
NV对热、乙醚和酸稳定,室温pH2.7环境下存活3h,20%乙醚4℃处理存活18h,60℃孵育30min仍有感染性,也耐受普通饮水中3.75~6.25ppm的Cl-浓度(游离氯0.5~1.0ppm),但在处理污水的10ppm的Cl-浓度中被灭活。
NV感染全年均有流行,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主要分布在学校、家庭、医院、军队、幼儿园、旅游区等,多在集体机构以暴发形式出现。
粪便是NV主要传播方式,也可以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
由于病人的呕吐物和粪便可形成气溶胶,与病人接触可传染。
隐性感染者及健康携带者均可为传染源,病人的呕吐物和粪便在自然界中污染水或间接污染食品,很容易造成暴发。
暴发期间空气和污染物也是不容忽视的传播媒介。
暴发中涉及的食物广泛,以贝类、沙拉、三明治、蛋糕、冰霜、冰块、饮水和木莓等直接食用品为主,其中贝类很可能来自污染水域,NV可以在贝类生物体内累积,而且用消灭大肠杆菌的方法不能净化,木莓也因污水浇灌而遭污染。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任务(一)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组长:梁静茹副组长:吴思丹组员:各班班主任,各班保育员,食堂职工(二)职责分工组长:全园预防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指挥协调。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治方案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旳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爆发旳重要病因。
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旳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小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爆发。
诺如病毒遗传高度变异,在同一时期和同一小区内也许存在遗传特性不一样旳毒株流行。
诺如病毒抗体没有明显旳保护作用,尤其是没有长期免疫保护作用,极易导致反复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整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重要是成人和学龄小朋友,寒冷季节展现高发。
60-90%是由诺如病毒引起。
一、诊断和治疗(一)临床体现。
潜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长72h。
感染者发病忽然,重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
小朋友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
大便常规镜检WBC<15,未见RBC。
原发感染患者旳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体现出呕吐症状。
此外,也可见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二)诊断。
1.临床诊断病:重要根据流行季节、地区、发病年龄等流行病学资料、临床体现以及试验室常规检测成果进行诊断。
在一次腹泻流行中符合如下原则者,可初步诊断为诺如病毒感染:(1)潜伏期24-48h。
(2)50%以上发生呕吐。
(3)病程12-60h。
(4)粪便、血常规检查无特殊发现。
(5)排除常见细菌、寄生虫及其他病原感染。
2.确诊病例:除符合临床诊断病例条件外在粪便标本或呕吐物中检测出诺如病毒。
(三)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旳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一般不需使用抗菌素,预后良好。
脱水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旳重要死因,对严重病例尤其是幼儿及体弱者应及时输液或口服补液,以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二、疫情汇报(一)疑似爆发疫情旳鉴定原则。
儿童诺如病毒性腹泻特点及防控建议姚晓静发布时间:2023-07-05T04:16:16.056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7期作者:姚晓静[导读] 目的:探究儿童诺如病毒腹泻特点,并基于此提出防控建议。
方法:选择金华地区2022年5月~2023年4月间采集检测232例腹泻儿童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检测法进行检测。
通过统计分析总结诺如病毒的特点,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控建议。
结果:(1)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
(2)3岁~5岁的儿童的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儿童。
(3)诺如病毒一年四季皆会发生,1月~3月的阳性率高于其他月份。
金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金华市 321000摘要:目的:探究儿童诺如病毒腹泻特点,并基于此提出防控建议。
方法:选择金华地区2022年5月~2023年4月间采集检测232例腹泻儿童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检测法进行检测。
通过统计分析总结诺如病毒的特点,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控建议。
结果:(1)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
(2)3岁~5岁的儿童的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儿童。
(3)诺如病毒一年四季皆会发生,1月~3月的阳性率高于其他月份。
结论:年龄小的儿童易感染诺如病毒,且1月~3月为诺如病毒高发季节。
在进行诺如病毒防控时,可采用做好清洁卫生工作、避免带领儿童到人群聚集处、加强运动锻炼等方法,以降低儿童感染诺如病毒的概率,并为儿童的机体健康提供保障。
关键词:儿童;诺如病毒;腹泻特点;防控诺如病毒的主要症状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其因潜伏期多为24小时~48小时,所以发病突然,极易被误诊为食物中毒[1]。
由于诺如病毒具有传染性,可引发公共卫生事件。
因儿童的免疫力较低,且目前的治疗方法多为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所以,需对儿童诺如病毒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防控。
鉴于其涉及到较多内容,所以此处就此进行研究,现对结果进行汇报: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金华地区2022年5月~2023年4月间采集检测232例腹泻儿童样本为研究对象。
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要点(学校版)一、及时发现和隔离疑似病例每日对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包括厨师)做好晨检,发现呕吐、腹泻等疑似病例必须立即隔离、就医,隔离期为症状消失后3天。
二、切断传播途径1.呕吐物处理。
呕吐物要用等量以上84原液浸泡,用布覆盖半小时后,用塑料袋密封包装处理;所用拖把等用具按84消毒液使用说明书要求的配比浓度进行配比后浸泡半小时后清洗晾干。
2.教室、宿舍、公用教室等场所消毒。
地面、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课桌等按84消毒液使用说明书要求的配比浓度进行配比后喷洒或擦拭,门窗关闭半小时后打开通风;室内空气将门窗关闭后用紫外线灯消毒30-60分钟,打开门窗通风。
3.饮食卫生。
严把食品安全关,对餐具、容器坚持一餐一消毒,做好食堂卫生工作人员个人卫生。
三、保护易感人群1.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建议配备免清洗手消毒液。
2.出现疑似诺如感染病例的学校避免群体性活动,暂停公用教室上课。
3.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教育学生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保护自己,做好防冻保暖,不饮用生水,不吃无证摊贩不洁食物。
四、注意事项1.出现呕吐时,要及时组织学生转移,再对呕吐物进行处理。
2.84消毒液配比要严格按说明书浓度配比。
3.消毒人员做好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84原液造成皮肤或呼吸道不适,避免直接暴露在紫外灯下造成眼睛及皮肤灼伤。
4.学校发现疑似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应立即向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市疾控中心报告。
连云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诺如病毒知识小百科(宣传版)诺如病毒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该病毒基因多样且高度变异,每隔数年就会出现新变异株,人一生中可多次获得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通常表现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
每年12月至次年3月份,是病毒感染性腹泻发生的季节性高峰。
一、诺如病毒感染症状诺如病毒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
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防控工作预案根据关于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预防控制工作指引(2022 年版)的通知。
为了做好我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工作, 保障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正常的教学秩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我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预防控制应急处置工作方案。
一、组织机构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防控工作由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及应急处置工作小组统一领导和指挥,具体为: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职责:落实各项防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应急措施,负责对全校疫情应急处置的统一领导和组织指挥。
包括按规定程序启动或终止应急响应,疑似病例的报告、密切接触者的确定与隔离观察、健康宣教及消杀等。
以上人员保持手机24小时通畅,两校区医务所保持密切联系,发现问题及时沟通与汇报。
二、疫情分级响应、调整与终止我校根据疫情发生情况,按照《关于防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根据上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评估专家委员会提出的启动或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启动、调整或终止响应级别。
三、加强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应对能力1、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文件,《关于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预防控制工作指引(2022年版)》。
要掌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消毒方法等,并要求医护人员采取正确的自我防护措施。
2、充分利用网络、广播、展板、专题讲座、短信、微信、12320热线、等多种形式,开展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预防知识的宣传、各系(院)要重视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预防宣传工作,组织学生学习预防知识,发放健康提示,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科学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四、开展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排查工作加强各校区门诊监测:两校区门诊医务人员对来就诊出现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部份伴有低热的患病教工及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做好门诊日志。
各系(院)做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排查工作,调查各班学生及教师是否出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部份伴有低热症状的相应人员进行登记,并上报医务所同时及时前往正规社会医疗机构就诊。
诺如应急处置流程
诺如病毒的正确处理方法,主要是及时隔离、止泻、补液、抗病毒等。
诺如病毒是一种会引起急性胃肠炎的常见病原体,容易在学校等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快速传播。
一旦感染,应及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1、及时隔离:感染诺如病毒的患者应及时进行隔离,做好防护措施,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2、止泻:腹泻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剂、次水杨酸铋分散片、盐酸小檗碱片等药物。
3、补液:轻度脱水的患者可以口服糖盐水或补盐液来补充体液,如果脱水较严重,须及时前往医院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补液治疗。
4、抗病毒:可遵医嘱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利巴韦林片、更昔洛韦胶囊等药物。
此外,感染诺如病毒后在治疗期间应注意清淡饮食、多饮温热水、多休息,若症状加重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进行诊治。
诺如病毒的预防与护理春季是诺如病毒发病的高峰期,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什么是“诺如病毒”,了解传染病特点,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有效帮助我们做好防控工作。
一、诺如病毒知多少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相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
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高发。
二、诺如病毒的症状诺如病毒感染主要引起胃肠炎,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事广等特点。
曾肠炎的症状是恶心、呕吐、腹泻等,部分人主诉有头痛、发热、寒战、肌肉疼痛。
三、诺如病毒传播途径诺如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传染性强:1、食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诺如病毒浸染的饮料。
2、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手接触到口。
3、直接接触到感染者(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同餐或用命相同的餐具)。
四、预防措施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好生习惯:1、保护环境卫生。
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大小便,对病人的呕叶物及粪便要及时消毒处理。
2、注意饮食卫生,以免“病从口,喝开水。
3、饭前、便后要把双手洗干净。
4、所有食物应彻底煮熟,餐具要经常消毒。
5、提高身体素质。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五、治疗方法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尚无特殊的治疗手段,以对症治疗为主,病程一般为2-3 天,恢复后无后遗症,然而不能喝足够多水来补充呕吐、腹泻丢失的水分可能出现脱水,及时补充水分。
六、卫生消毒处理病人呕吐物、粪便含氯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最有效。
1. 用纱布、抹布等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5000mg/L(毫克/升)~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完全覆盖污染物,小心清除干净。
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或至含有效氯500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后处理。
2. 厕所马桶可倒入足量的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30分钟以上。
诺如病毒流行感染分析及防治措施一、诺如病毒流行情况人感染诺如病毒后,会出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的临床症状,即水样腹泻、呕吐和腹痛等症状。
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正确,严重者可导致脱水死亡。
迄今为止,对这类病毒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诺如病毒主要传播渠道为受污染的水、手和食物等。
病毒可从手碰到的门把手、楼梯扶手等处传染开来。
早在2006年9月,诺如病毒首先在日本暴发并迅速蔓延,至12月中旬,除南部的冲绳岛和北部的青森县以外的其他45个县均有感染发生。
据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估计,日本全国传染性肠胃炎患者总数达到三百多万人,为25年来流行范围最广的一次,预计将累计出现1000万名患者。
除了日本,欧洲一些国家也相继出现疫情,德国、英国、瑞典、芬兰、丹麦等报告的传染性肠胃炎流行程度都超过往年。
二、诺如病毒感染分析1.感染情况诺如病毒通常寄生于牡蛎等贝类中,如生食受污染的贝类易引起感染。
人感染该病毒后出现的主要症状有腹泻、呕吐、发热等,通常1~2天即可痊愈,但抵抗力弱的老年人在感染病毒后病情容易恶化。
诺如病毒是引起成人和儿童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体。
诺如病毒主要存活于受污染的水源中,容易造成人类感染性腹泻。
由于集体感染诺如病毒的事件时有发生,据日本专家推测,患者呕吐物干燥后,里面的病毒会飞散到空气中而直接感染周围的人。
诺如病毒只引起人的感染,且传染性极强,使用肥皂和酒精消毒均不能杀灭病毒。
一个人一生中能多次感染诺如病毒,原因是诺如病毒类型较多,感染一个类型病毒后不能避免发生其他类型病毒的感染。
自然感染后缺乏交叉保护,这是很难开发诺如病毒疫苗的主要原因。
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传染病情报中心在约3000家医疗机构调查了诺如病毒胃肠炎患者。
据统计分析显示,2006年9月1日~12月10日,上报的患者人数累计达35.76万。
在这一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各地的人口和病毒流行情况可推算出,以儿童为主的患者至少已达303.9万人。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治方案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
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
诺如病毒遗传高度变异,在同一时期和同一社区内可能存在遗传特性不同的毒株流行。
诺如病毒抗体没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尤其是没有长期免疫保护作用,极易造成反复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
60-90%是由诺如病毒引起。
一、诊断和治疗
(一)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长72h。
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
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
大便常规镜检WBC<15,未见RBC。
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
此外,也可见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二)诊断。
1.临床诊断病:主要依据流行季节、地区、发病年龄等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常规检测结果进行诊断。
在一次腹泻流行中符合以下标准者,可初步诊断为诺如病毒感染:
(1)潜伏期24-48h。
(2)50%以上发生呕吐。
(3)病程12-60h。
(4)粪便、血常规检查无特殊发现。
(5)排除常见细菌、寄生虫及其它病原感染。
2.确诊病例:除符合临床诊断病例条件外在粪便标本或呕吐物中检测出诺如病毒。
(三)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一般不需使用抗菌素,预后良好。
脱水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死因,对严重病例尤其是幼儿及体弱者应及时输液或口服补液,以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二、疫情报告
(一)疑似暴发疫情的判定标准。
以村、居委会、学校、托儿所、养老院或其他集体为单位,一周内出现20例及以上病毒性腹泻临床诊断病例。
(二)暴发疫情的报告。
各级医疗机构和卫生人员发现疑似病毒性腹泻暴发疫情时,应及时报告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及时按有关规定进行疫情核实和报告,并迅速组织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三、疫情调查和处理
(一)对病例、密切接触者及医务人员等进行访视,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病例的核实诊断。
(二)开展病例的搜索、登记和个案调查,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明确感染来源和传播方式,追查传染源。
(三)采集病例粪便和呕吐物标本进行检测,以明确病原学诊断。
(四)对病例进行及时治疗,对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五)对病例的呕吐物、排泄物及医疗废物进行消毒处理。
四、其他预防控制措施
(一)疫情监测。
在病毒性腹泻流行地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疫情监测工作,特别加强对集体单位急性胃肠炎病例异常增多情况的监测,以及时了解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现状、病原特征,正确判断疫情形势。
(二)食品和饮用水卫生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在疫情流行季节应加大食品卫生执法力度,对存在食品卫生安全隐患的单位要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符合要求的,要吊销食品卫生许可证。
卫生行政部门应协调有关机构,加强对集中供水单位的管理,确保饮用水安全。
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大力开展爱国卫生工作,改善环境卫生状况。
(三)健康教育。
加强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知识的宣传,提倡健康的饮食、饮水和个人卫生习惯,要重点教育群众尽量不吃或半生吃海水产品等食物,进食海水产品前应彻底煮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