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是指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腹泻疾病。
感染性腹泻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准确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诊断三个方面。
在临床表现方面,患者通常会出现腹泻、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这些症状的出现需要结合患者的个人史和疫情史来进行分析。
在实验室检查方面,可以通过粪便常规、粪便培养、血液常规和血液生化等检查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
此外,病原学诊断是诊断感染性腹泻的关键,可以通过病原体的培养、PCR检测、抗原检测等方法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可以结合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来进行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排除其他引起腹泻的疾病,如功能性腹泻、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因此,全面的临床评估和实验室检查是确诊感染性腹泻的关键。
除了诊断标准外,感染性腹泻的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和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选择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寄生虫药物来进行治疗。
此外,对于腹泻患者,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口服补液、静脉输液等方式来进行治疗。
感染性腹泻的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预防方面,可以通过加强个人卫生、饮食卫生、饮用安全水源、接种疫苗等方式来减少感染性腹泻的发生。
此外,对于食品加工和饮食环境的卫生管理也是预防感染性腹泻的关键。
总之,感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准确的诊断标准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排除其他引起腹泻的疾病,从而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预防感染性腹泻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加强个人卫生、饮食卫生、饮用安全水源等方式来减少感染性腹泻的发生。
诺如病毒防治知识宣传一、概述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
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
二、临床症状诺如病毒感染主要引起胃肠炎,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
胃肠炎的症状是恶心、呕吐、腹泻等,部分人主诉有头痛、发热、寒战、肌肉疼痛。
症状通常持续1-2天。
普遍感到病情严重,一日多次剧烈呕吐。
症状一般摄入病毒后24-48小时出现,但是暴露后12小时也可能出现症状。
没有证据表明感染者能成为长期病毒携带者,但是从发病到康复后2周感染者的粪便和呕吐物中可以检出病毒。
三、传播途径诺如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传染性强。
感染者粪便和呕吐物中可以发现诺如病毒,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感染诺如病毒:食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饮料;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手接触到口;直接接触到感染者(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同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
食物和饮料很容易被诺如病毒污染,因为病毒很小,而且摄入不到100个病毒就能使人发病。
食物可以被污染的手、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物体表面直接污染,或者通过附近呕吐物细小飞沫污染。
尽管病毒在人体外很难繁殖,但是一旦存在食品或水中,就能引起疾病。
四、治疗方法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尚无特殊的治疗手段,以对症治疗为主,病程一般为2~3天,恢复后无后遗症。
然而不能喝足够多水来补充呕吐、腹泻丢失的水分,可能出现脱水,需要特殊的医学观察的人包括儿童、年老者和不能自理的所有年龄段人。
5、预防措施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惯。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感染性腹泻是指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腹泻疾病。
其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为主,严重时可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感染性腹泻对于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一、临床表现。
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腹泻多为水样便或稀便,次数增多,伴随腹痛、腹胀。
恶心、呕吐多见于胃肠道病原体感染,发热则是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二、实验室检查。
1. 粪便常规检查,包括外观、隐血、白细胞、寄生虫卵等指标。
水样便、脓血便、白细胞增多、寄生虫卵阳性可提示感染性腹泻。
2. 病原体检测,包括常见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的检测。
常用的方法有培养、PCR、抗原检测等。
三、影像学检查。
对于疑难病例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可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腹部B超、CT等,以排除其他疾病或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四、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流行病学史,可进行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诊断。
一般来说,符合以下条件可考虑为感染性腹泻:1. 急性发病,腹泻次数增多,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2. 粪便常规检查阳性,如水样便、脓血便、白细胞增多等;3. 病原体检测阳性,明确感染病原体。
五、诊断注意事项。
1. 临床医生在诊断感染性腹泻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饮食史、旅行史等流行病学史,有利于确定感染的可能病原体;2. 在进行实验室检查时,要注意采集标本的方法和时间,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3.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应特别注意感染性腹泻的诊断和治疗。
六、结语。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是临床医生的重要工作之一,准确的诊断有助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和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感染性腹泻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提高对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水平,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中医药治疗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属于中医学的泄泻范畴。
其病因主要为感受外邪和饮食所伤。
以湿邪最为常见,湿邪困脾,寒热之邪夹湿为患,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常,清浊不分,引起泄泻。
泄泻的治疗主要在于运脾化湿。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为急性泄泻,既中医学的暴泻。
多以湿盛为主,重在化湿,佐以分利。
根据其寒热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寒湿与清化湿热之法。
属于寒湿内盛者,可见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或见发热、头痛,肢体酸痛。
舌苔白或白腻,脉濡缓。
治疗应以散寒化湿为主,可用藿香正气散加减。
属于湿热伤中者,可见泄泻腹痛,泻下急迫,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疗以清热利湿为原则。
可用葛根芩连汤加减。
如果有头痛、发热、脉浮等表证,可加银花、连翘等疏风清热。
应当注意,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属于暴泻,发病时不可骤用补涩药,以免关门留寇。
急性期过后,由于正气受损,患者多表现为体质虚弱,神疲乏力,消瘦等。
应注意饮食调养,食用清淡好消化并富营养的食物,适当吃一点苹果等水果,可补充丢失的钾等电解质。
病后脾胃虚弱,经常腹泻者,可服用一段时间的中成药参苓白术丸以健脾化湿。
山药和薏米
具有健脾补肾,袪湿止泻的功效,加适白米熬粥长期食用,也大有裨益。
广东省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预防控制工作指引(2021年版)广东省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预防控制工作指引(2021年版)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非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类型。
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根据病毒基因系统进化分析可分6个基因组,我国及我省目前最常见的为gⅱ和gⅰ组;gⅱ组含有至少21个基因型,其中gⅱ.4基因型是近20-30年全球广泛流行的基因型。
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感染剂量低(大约18个病毒颗粒即可致病),在环境中稳定,学校、幼儿园、疗养院、餐馆、医院、军队、邮轮等场所易引起暴发。
我省诺如病毒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多发生在每年10月至次年3月。
诺如病毒不仅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还可通过气溶胶颗粒以及通过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传播,食物、水和空气是主要的传播载体。
为规范我省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应对处z及溯源查因工作,特制定本指引。
一、临床表现与诊断(一)临床表现。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潜伏期一般在12-48小时。
患者急性发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部分患者还伴有低热。
症状通常持续1-3天,部分病例可持续4-6天。
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
大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5,未见红细胞。
血常规可见白细胞正常或异常增加。
患者通常发病后第2-5天排毒量最高,个别感染者排毒期可达4周;少数感染者表现为无临床症状但可排毒。
(二)病例确诊。
1.疑似病例。
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等);或每日排便未达到3次,但伴有大便性状改变和呕吐症状;或以呕吐为主要症状者。
2.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合乎以下之一者即为临床确诊病例:(1)潜伏期12-48小时;(2)大便常规可知镜检wbc<15且未见rbc;(3)确定常用致病菌、寄生虫及其它病原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知识宣传一、什么是诺如病毒诺瓦克病毒是一组杯状病毒属的病毒,也称之为“诺如病毒”。
诺瓦克病毒感染影响胃和肠道,引起肠胃炎或“胃肠流感”。
二、诺如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1、潜伏期多在12小时到72小时。
2、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呕吐、腹泻,可伴有恶心、发热和腹痛。
严重者导致脱水。
3、儿童病例呕吐为主,成人病例腹泻为多,24小时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
4、大便常规镜检通常无炎性细胞,白细胞计数<10/HP,未见红细胞。
传染源:主要是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健康携带者。
途径传播:包括食源传播、水源性传播和人-人直接接触传播。
粪-口传播(为主)和呕吐物的气溶胶传播。
易感人群:尤其是集体环境中的成人和学龄儿童为高危人群。
三、预防及控制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加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预防知识的宣传。
教育重点人群养成良好的饮食、饮水和个人卫生习惯,不吃生或半生海水产品等食物,勤洗手、正确洗手。
2、做好病人医疗救治轻症居家隔离治疗,症状严重者送医院治疗,做好病人隔离消毒和医务人员防护。
病人患病期间停止上岗、上课,症状消失后72小时方可复工、复课。
3、及时妥善处理病人呕吐物、腹泻物和各种被污染的物品及场所。
呕吐物/排泄物:覆盖漂白粉(固体)作用30分钟容器物品:1000mg/L溶液浸泡30分钟表面处理:桌面/地面/门把手(1000mg/L)通风处置:增加通风频次其他场所:厕所水龙头、把手、扶梯、电梯、运动器材等,含氯消毒剂擦拭4、隔离:做好病人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诺如病毒的诊断、症状、临床表现、治疗与防控诺如病毒(NoV)感染是引起病毒性腹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其暴发流行呈明显增加趋势,日益受到各国重视。
2006年,日本暴发了诺如病毒胃肠炎流行,病例达300万例以上,成为该国25年来最严重的传染病暴发。
美国每年有2300万例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由诺如病毒引起,占各种肠道传染病的60%,并常引起医院感染暴发。
诺如病毒现已成为引起医院、日间护理中心和疗养院等感染暴发流行的最重要病原体。
我国一些城市近两年冬季诺如病毒胃肠炎医院流行的报告也明显增多。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息,2015年诺如病毒在北京、广东、浙江等省市比往年猛烈。
尤其随着春节的临近,诺如病毒感染和暴发风险将增加。
诺如病毒胃肠炎的死亡率虽然不高,但因传染性极强,给患者和医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较大,如增加患者住院日,增加医院资源使用和加重家庭负担等,还易引起社会恐慌和医疗纠纷。
本文就诺如病毒感染相关情况及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诺如病毒的名称由来和基因分类诺如病毒属人杯状病毒(HuCV)科,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形态为对称的二十面球形体,无包膜,直径26~35nm,相对分子质量为6200~6300,RNA7.5~7.7kb,有3个开放读码区(ORF),分别编码包括多聚酶的非结构蛋白、衣壳蛋白以及强碱性的小结构蛋白。
1972年卡皮卡恩(Kapikian)等首先在美国俄亥俄州诺瓦克镇小学暴发(1968年)的急性胃肠炎患者粪便标本中发现一种新型杯状病毒,将其命名为诺瓦克病毒(Norwalkvirus,NV)。
此后世界各地又陆续从一些非细菌性胃肠炎患者粪便中分离出形态相似的诺瓦克样病毒,如夏威夷病毒(HV)、墨西哥病毒(MxV)等。
直到2002年8月,第八届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才将该病毒正式命名为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易出现变异,基因呈高度多样性,根据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可分为6个基因组,其中Ⅰ、Ⅱ和Ⅳ感染人类,Ⅲ、Ⅴ分别感染猪和奶牛。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知识
一、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1968年起源于美国,是一种急性胃肠炎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
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可在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等地集中暴发。
二、诺如病毒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所有人群均易感。
病人发病前至康复后2周,均可
在粪便中检到诺如病毒,但患病期和康复后三天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
通常
通过以下途径获得感染:
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触摸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通过消化道感染;
接触过诺如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顾患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
在密闭场所中,如托幼机构、幼儿园、学校、养老院、游船等,诺如病
毒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
三、诺如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
诺如病毒可引起急性肠胃炎,平均潜伏期为12-48小时,最常见的症状
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此外还可能出现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
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
如频繁呕吐或腹泻,可导致脱水,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尤其常见于幼
小儿童、老年人和基础性疾病患者。
脱水主要表现为少尿、口干、咽干、站
立时感头晕目眩;在儿童中可表现为啼哭无泪或少泪、异常瞌睡或烦躁。
四、怎样防范诺如病毒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
不吃生冷食品,减少去外面就餐;
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及时就诊并报告所在学校(幼儿园)或社区。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知识
(一)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1~2天,约30%的感染者可无症状。
起病急,以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为主要症状,腹泻为黄色稀水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血,每日4~8次,伴有腹绞痛。
儿童先出现呕吐,而后腹泻。
部分患者可伴有轻度发热、头痛、寒颤或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脱水。
病程1~3天自愈,但体弱、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症状多较重。
(二)诊断
1.临床诊断病例:主要依据流行季节、地区、发病年龄等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常规检测结果进行诊断。
在一次腹泻流行中符合以下标准者,可初步诊断为诺如病毒感染:
(1)潜伏期1~2天;
(2)50%以上发生呕吐;
(3)病程1~3天;
(4)粪便、血常规检查无特殊发现;
(5)排除常见细菌、寄生虫及其它病原感染。
2.确诊病例:除符合临床诊断病例条件外,在粪便标本或呕吐物中检测出诺如病毒。
(三)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
本病多自限,无需用抗菌药物治疗。
脱水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死因,对严重病例尤其是幼儿及体弱者应及时输液或口服补液,以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防控措施建议:
1:疑似诺如病毒感染的学生,如有腹泻,恶心,呕吐,腹痛应去巴南区人民医院感染科就诊,可以查出如诺病毒,有些医院不能查出。
2;对出现疑似传染病症状的在校学生,学校必须先采取临时隔离措施,同时通知学生家长或由老师带其去医院诊治,凭就诊病历排除传染病后方能复课,复课证明由老中医院公共卫生科赵静医生开(巴南卫校附近)若确诊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必须按传染病隔离的要求隔离至规定的期限。
3:教职员工和学生有公共卫生观念:不鼓励带病坚持工作,必须排除传染性。
建议:如是诺如病毒感染,症状消失后2周才能上班,或者接受检测,阴性才能上班。
尤其是吃饭前、做饭前、上厕所后,一定要用肥皂及清水彻底洗净双手。
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等。
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