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及生长曲线的绘制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2
测定细菌生长曲线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征,测定细菌繁殖的代时;2.学习液体培养基的配制以及接种方法;3.反复练习无菌操作技术;4.了解不同细菌,不同接种方法在同一培养基上生长速度的不同;5.掌握利用细菌悬液混浊度间接测定细菌生长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将一定量的菌种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内,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可观察到细菌的生长繁殖有一定规律性,如以细菌活菌数的对数做纵坐标,以培养时间做横坐标,可绘成一条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单细胞微生物发酵具有4个阶段,即调整期(迟滞期)、对数期(生长旺盛期)、平衡期(稳定期)、死亡期(衰亡期)。
生长曲线可表示细菌从开始生长到死亡的的全过程动态。
不同微生物有不同的生长曲线,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也不一样。
因此,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对于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是很有帮助的。
测定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方法很多,有血细胞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称重法和比浊法。
本实验才用比浊法,由于细胞悬液的浓度与混浊度成正比,因此,可以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菌液的浓度。
将所测得的光密度值(OD600)与对应的培养时间做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
注意,由于光密度表示的是培养液中的总菌数,包括活菌和死菌,因此所测生长曲线的衰亡期不明显。
从生长曲线我们可以算出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即代时,以G表示,其计算公式为:G=(t2-t1)/[(lgW1-lgW2)/lg2]式中t2和t1为所取对数期两点的时间,W1和W2分别为对应时间测得的细胞含量或OD。
三、实验器材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菌液及平板;培养基(100mL/250mL三角瓶×10瓶/大组):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培养基;取液器(5000ul, 1000ul 各一支),无菌1000ul吸头若干,无菌5000ul吸头若干,比色皿10个及共用参比杯一个,培养箱3台,722s分光光度计;四、实验步骤1.活化菌种将细菌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三角瓶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18h,另外准备单菌落平板各1块;2.接种6人大组分为3个小组,按表1接种。
实验报告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监测微生物的生长曲线,研究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并探讨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
实验材料及方法:
1. 材料:
- 微生物培养基
- 无菌培养瓶或试管
- 微量移液器或移液管
- 无菌平板
- 培养箱或恒温摇床
- 显微镜
2. 方法:
(这里使用编号列表来列出具体的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
(这里写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如准备培养基、灭菌操作等)
2. 微生物获取:
(这里描述如何获取微生物样品,如从环境中采样、有选择地分离微生物菌落等)
3. 微生物培养:
(这里阐述微生物的培养过程,包括制备培养基、接种微生物样品等步骤)
4. 生长曲线检测:
(这一部分是实验的重点,需要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方式展示数据)
5.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对微生物生长曲线进行分析和解读,可结合图表进行说明)
6. 讨论与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可以对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对微生物的生长曲线进行监测,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
(这里简洁地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为了增加字数可以进一步展开阐述,如讨论生长曲线的不同阶段、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等等)
实验报告结束。
注意:本实验报告以“实验报告”的格式为基础,根据实验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其中,具体的实验步骤和结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以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精品]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是细菌学中的一项重要实验。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细菌的生长繁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控制细菌繁殖提供理论依据。
本次实验将介绍如何通过外观观察、菌落计数及测定细菌生物量的方法,获得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
实验步骤:一、准备实验材料和试剂1、选取一种细菌菌株,本次实验选择了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2、配置好液体培养基,一般为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肉汤培养基等;3、消毒好实验室的工作台面及实验仪器;4、准备好移液管、试管、比色管和加热消毒的线圈镊子等实验用具。
二、制备不同浓度的菌液1、挑选一根菌棒,从培养基上接入一些带有细菌的菌落,将菌落均匀涂抹于培养基表面;2、将含有细菌的培养基放置在恒温摇床中,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培养;3、当细菌生长至一定程度(一般在对数生长期)时,用无菌的移液管,在培养基中取出一定量的菌液;4、分别将不同体积的菌液加入到含有培养基的试管中,制备成不同浓度的菌液。
三、测定不同浓度菌液对应的OD600值1、将制备好的不同浓度菌液放入洗涤过的比色管中;2、由于细菌太小,肉眼观察不能得出其数量的增多或减少,因此需要使用分光光度计在600nm处测量各个浓度的菌液的吸光度(OD)值;3、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计算OD600;4、根据OD600值和菌液中细胞数量的线性关系,可通过OD600值推算出细胞数。
2、每隔2-3个小时,取出一定量的菌液,测量其OD600值,记录下菌液对应时间的值;3、采用计数培养法,每隔一定时间取出一定体积的菌液,进行菌落数的计数;4、利用OD600值曲线和菌落数曲线绘制出细菌生长曲线。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期间需在无菌条件下操作,防止细菌的外界感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实验者需佩戴适当的防护手套及实验服,以免对人体造成伤害;3、制备好菌液后需要及时放置在摇床中,防止菌落外的细菌感染进去;4、测量OD600值时比色管必须清洗干净,用甲醇或无菌去离子水。
测定细菌生长曲线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征,测定细菌繁殖的代时;2.学习液体培养基的配制以及接种方法;3.反复练习无菌操作技术;4.了解不同细菌,不同接种方法在同一培养基上生长速度的不同;5.掌握利用细菌悬液混浊度间接测定细菌生长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将一定量的菌种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内,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可观察到细菌的生长繁殖有一定规律性,如以细菌活菌数的对数做纵坐标,以培养时间做横坐标,可绘成一条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单细胞微生物发酵具有4个阶段,即调整期(迟滞期)、对数期(生长旺盛期)、平衡期(稳定期)、死亡期(衰亡期)。
生长曲线可表示细菌从开始生长到死亡的的全过程动态。
不同微生物有不同的生长曲线,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也不一样。
因此,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对于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是很有帮助的。
测定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方法很多,有血细胞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称重法和比浊法。
本实验才用比浊法,由于细胞悬液的浓度与混浊度成正比,因此,可以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菌液的浓度。
将所测得的光密度值(OD600)与对应的培养时间做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
注意,由于光密度表示的是培养液中的总菌数,包括活菌和死菌,因此所测生长曲线的衰亡期不明显。
从生长曲线我们可以算出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即代时,以G表示,其计算公式为:G=(t2-t1)/[(lgW1-lgW2)/lg2]式中t2和t1为所取对数期两点的时间,W1和W2分别为对应时间测得的细胞含量或OD。
三、实验器材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菌液及平板;培养基(100mL/250mL三角瓶×10瓶/大组):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培养基;取液器(5000ul, 1000ul 各一支),无菌1000ul吸头若干,无菌5000ul吸头若干,比色皿10个及共用参比杯一个,培养箱3台,722s分光光度计;四、实验步骤1.活化菌种将细菌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三角瓶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18h,另外准备单菌落平板各1块;2.接种6人大组分为3个小组,按表1接种。
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实验报告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实验报告范文篇一:实验五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及生长曲线的绘制一、实验目的学习了解微生物生长量测定的方法学习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的绘制方法学习掌握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方法(一)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计数法重量法生理指标法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1)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2)涂片计数2、活菌菌落计数法3、滤膜法(二)细菌生长曲线将单细胞细菌接种到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不补充营养物或移去培养物,细菌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目的对数值为纵坐标,可画出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称为生长曲线(growth curve)篇二: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掌握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的.方法。
二、实验器具24孔细胞培养板、微量加样器、eppendorf管、吸头、吸头盒、显微镜、细胞计数板、载玻片、盖玻片、吸管、试管架、普通显微镜、细胞悬液、0.4%台盼蓝。
三、实验方法1. 培养细胞:首先在24孔细胞培养板内分别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胞,计数并记录接种的细胞悬液密度,接种时间记为0小时。
2. 计数细胞密度:从接种时间算起,每隔24小时计数3孔的细胞密度,算出平均值。
为提高准确率,对每孔细胞可计数2-3次,如此操作至第七天结束。
3. 绘制曲线: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细胞密度为纵坐标,将全部结果在坐标纸上绘图,即得所培养细胞的生长曲线。
篇三:MTT法绘制生长曲线实验材料:1,5%FBS-L-DMEM, 5x104个/ml细胞悬液,5mg/mlMTT溶液,DMSO,0.01M PBS,2, 96孔板共7个,酶标仪,50ml离心管,1.5ml 离心管,0.22μm滤膜,锡箔纸,MTT工作液(1ml/管)实验步骤:1,分别选取生长良好的P1、P3、P5代BMSCs消化后制备成细胞悬液,调整细胞密度为5x104/ml。
接种到96孔板,每孔接种200μl细胞悬液进行培养(每孔1x104细胞)。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的实验步骤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征,测定细菌繁殖的代时;2. 学习液体培养基的配制以及接种方法;3. 反复练习无菌操作技术;4. 了解不同细菌,不同接种方法在同一培养基上生长速度的不同;5. 掌握利用细菌悬液混浊度间接测定细菌生长的方法二、 实验原理将一定量的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内,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可观察到细菌的生长繁殖有一定的规律性,如以细菌的活菌数的对数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可绘成一条曲线,成为生长曲线(如图一)。
图一 微生物生长曲线示意图单细胞微生物的发酵具有四个阶段,即Ⅰ调整期(延滞期)、Ⅱ对数期(生长旺盛期)、Ⅲ平衡期(稳定期)、Ⅳ死亡期(衰亡期)。
生长曲线可表示细菌从开始生长到死亡的全过程的动态。
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生长曲线,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也不一样。
因此,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对于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是很有帮助的。
测定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方法很多,有血球计数板法、平板菌落计数法、称重法和比浊法等。
本实验采用比浊法测定,由于细菌悬液的浓度与混浊度成正比,因此,可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浓度。
将所测得的光密度值(OD600)与其对应的培养时间作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
注意,由于光密度表示的是培养液中的总菌数,包括活菌与死菌,因此所测定的生长曲线的衰亡期不明显。
从生长曲线我们可以算出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即代时,以G 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2lg /)lg (lg 1212W W t t G --=式中t1和t2为所取对数期两点的时间;W1和W2分别为相应时间测得的细胞含量(g/L )或OD 。
三、 实验仪器、材料和用具1.实验材料: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菌液及平板;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培养基3.实验仪器:取液器(5000ul, 1000ul 各一支);培养箱, 摇床,722s分光光度计;4.实验用具:无菌1000ul吸头80个;无菌5000ul吸头2个;比色皿9个+共用参比杯一个.四、实验步骤1.准备菌种:将细菌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三角瓶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18h,另外准备单菌落平板各1块2.分为三个小组:第(1)小组取1.0ml大肠杆菌菌液接种到100ml培养基, 37 ℃ 200rpm取3.0ml大肠杆菌菌液接种到100ml培养基,37 ℃ 200rpm取5.0ml大肠杆菌菌液接种到100ml培养基,37 ℃ 200rpm第(2)小组取一个大肠杆菌菌落接种到100ml培养基, 37 ℃ 200rpm取1.0ml大肠杆菌菌液接种到100ml培养基,37 ℃ 110rpm取1.0ml大肠杆菌接种到100ml培养基, 30 ℃ 200rpm第(3)小组取1.0ml枯草杆菌接种到100ml培养基, 37 ℃ 200rpm取1.0ml枯草杆菌接种到100ml培养基, 30 ℃ 200rpm取1.0ml枯草杆菌接种到100ml培养基, 37 ℃ 110rpm每培养一小时取样一次(2.5h,3.5h加测1次). 对照组测量起始pH,所有瓶子测量发酵9h结束测pH.3.测量:选用600nm波长,以蒸馏水作为参比,开始培养前测定每组培养液的OD值作为起始点。
微生物生长曲线微生物生长曲线是描述微生物繁殖过程的独特技术,它是由测定微生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图所绘制的曲线,从而表示微生物的生长率。
它是对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快速、准确的估计方法,是研究微生物的重要工具。
微生物的生长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主要受到温度、氧、水分、PH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多种结果。
因此,在研究微生物生长规律时,必须对这些环境因素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一般来说,在制备微生物生长曲线时,要先测定微生物种类,然后根据培养环境的不同调节参数,分别在几个培养皿中加入相同数量的微生物,测定相应的参数,按照实验设计的时间间隔,定期测定微生物的数量,绘制出变化曲线,从而得到不同培养条件下微生物的数量变化趋势。
微生物生长曲线是反映微生物生长速率、临界值和出现节点现象的非线性函数,通过不同的培养条件,可以观察出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一般情况下,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可分为三段:启动期、正常生长期和抑制期。
在启动期,微生物以一个比较低的速度生长,通常用负倾斜的线来表示,但也有可能出现波动的情况,表明微生物的数量变化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在正常生长期,微生物数量以较快的速度增加,形成一条正倾斜的线,表明微生物在此期间以较高的速度繁殖。
在抑制期,微生物的生长减缓,可能是因为缺氧、缺碳或所加入抗性物质的影响,曲线呈现出弱正斜或负斜,表明微生物数量出现了下降。
微生物生长曲线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特性,如繁殖条件、生长抑制因素、致病性和重要的药物等。
另外,微生物生长曲线也可以用于研究原理,以及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微生物繁殖的影响,以便开发出有效的生产方法和工艺,从而为工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总之,微生物生长曲线可以提供有效的方法来研究微生物的生长特性,为我们提供实用的信息,可以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工艺研究。
此外,微生物生长曲线也为抗性、节点现象等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促进了生物技术的发展。
实验五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点及测定原理2、学习用比浊法测定细菌的生长曲线二、实验原理大多数细菌的繁殖速率很快,在合适的条件下,一定时期的大肠杆菌细胞每20min分裂一次。
将一定量的细菌转入新鲜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细胞要经历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阶段。
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目的对数或生长速率为纵坐标作图所绘制的曲线称为该细菌的生长曲线。
不同的细菌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不同,同样的细菌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所绘制的生长曲线也不相同。
测定微生物的数量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根据要求和实验室条件选用。
本实验采用比浊法测定,由于在一定的范围内,微生物细胞浓度与透光度成反比,与光密度(OD值)成正比,因此可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浓度,并将所测的OD值与其对应的培养时间作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此法快捷、简便。
三、实验材料1、菌种:大肠杆菌2、培养基: LB液体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3、仪器和器具:721分光光度计,比色杯(1cm),恒温摇床,无菌吸管(5mL),大试管,三角瓶(250mL)。
四、实验流程标记→接种→培养→测定五、操作步骤1、标记:取11支无菌大试管,用记号笔分别标明培养时间,即0,1.5,3,4,6,8,10,12,14,16和20h。
2、接种:分别用5mL无菌吸管吸取2.5mL大肠杆菌过夜培养液(培养10~12h)转入盛有60mL 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内,混合均匀后分别取5mL混合液加至上述标记的11支无菌大试管中。
3、培养:将已接种的试管置摇床37℃振荡培养(振荡频率200~250r/min),分别培养0,1.5,3,4,6,8,10,12,14,16和20h,将标有相应时间的试管取出,立即放4℃贮存,最后一同比浊测定其光密度值。
4、比浊测定:用未接种的液体培养基作空白对照,选用600nm波长进行光电比浊测定。
微生物生长曲线的绘制方法
微生物生长曲线是描述微生物在适宜环境条件下生长过程的一条曲线,常用的绘制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对数增殖曲线方法:将微生物的数量取对数后,与时间的关系进行绘制。
通常微生物的生长过程分为潜伏期、指数期和平稳期,对数增殖曲线能较好地反映这种生长过程。
2. 直接绘制方法:在适宜环境条件下,每隔一段时间取样,直接计数或估算微生物的数量,然后以时间为横坐标,微生物数量为纵坐标进行绘制。
此方法适用于较短周期的生长曲线研究。
3. 饼图法:将微生物的生长过程分为几个不同阶段,用饼图表示每个阶段中微生物数量的比例。
通过饼图,可以直观地展示微生物数量在不同阶段的变化情况。
4. 间断绘制方法:在适宜生长条件下,每隔一段时间(如1小时)将微生物数量及相应的时间点记录下来,然后连线表示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通过有选择地取样,间断绘制方法能够更清楚地展示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
以上是常用的几种微生物生长曲线绘制方法,具体选择何种方法主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条件来决定。
实验五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点及测定原理2、学习用比浊法测定细菌的生长曲线二、实验原理大多数细菌的繁殖速率很快,在合适的条件下,一定时期的大肠杆菌细胞每20min分裂一次。
将一定量的细菌转入新鲜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细胞要经历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阶段。
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目的对数或生长速率为纵坐标作图所绘制的曲线称为该细菌的生长曲线。
不同的细菌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不同,同样的细菌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所绘制的生长曲线也不相同。
测定微生物的数量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根据要求和实验室条件选用。
本实验采用比浊法测定,由于在一定的范围内,微生物细胞浓度与透光度成反比,与光密度(OD值)成正比,因此可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浓度,并将所测的OD值与其对应的培养时间作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此法快捷、简便。
三、实验材料1、菌种:大肠杆菌2、培养基: LB液体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3、仪器和器具:721分光光度计,比色杯(1cm),恒温摇床,无菌吸管(5mL),大试管,三角瓶(250mL)。
四、实验流程标记→接种→培养→测定五、操作步骤1、标记:取11支无菌大试管,用记号笔分别标明培养时间,即0,1.5,3,4,6,8,10,12,14,16和20h。
2、接种:分别用5mL无菌吸管吸取2.5mL大肠杆菌过夜培养液(培养10~12h)转入盛有60mL 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内,混合均匀后分别取5mL混合液加至上述标记的11支无菌大试管中。
3、培养:将已接种的试管置摇床37℃振荡培养(振荡频率200~250r/min),分别培养0,1.5,3,4,6,8,10,12,14,16和20h,将标有相应时间的试管取出,立即放4℃贮存,最后一同比浊测定其光密度值。
4、比浊测定:用未接种的液体培养基作空白对照,选用600nm波长进行光电比浊测定。
微生物生长曲线生长量测定法体积测量法:又称测菌丝浓度法。
通过测定一定体积培养液中所含菌丝的量来反映微生物的生长状况。
方法是,取一定量的待测培养液(如10毫升)放在有刻度的离心管中,设定一定的离心时间(如5分钟)和转速(如5000 rpm),离心后,倒出上清夜,测出上清夜体积为v,则菌丝浓度为(10-v)/10。
菌丝浓度测定法是大规模工业发酵生产上微生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
这种方法比较粗放,简便,快速,但需要设定一致的处理条件,否则偏差很大,由于离心沉淀物中夹杂有一些固体营养物,结果会有一定偏差。
称干重法:可用离心或过滤法测定。
一般干重为湿重的10-20%。
在离心法中,将一定体积待测培养液倒入离心管中,设定一定的离心时间和转速,进行离心,并用清水离心洗涤1-5次,进行干燥。
干燥可用烘箱在105 ℃或100℃下烘干,或采用红外线烘干,也可在80℃或40℃下真空干燥,干燥后称重。
如用过滤法,丝状真菌可用滤纸过滤,细菌可用醋酸纤维膜等滤膜过滤,过滤后用少量水洗涤,在40C下进行真空干燥。
称干重发法较为烦琐,通常获取的微生物产品为菌体时,常采用这种方法,如活性干酵母(activity dry yeast, ADY),一些以微生物菌体为活性物质的饲料和肥料。
比浊法:微生物的生长引起培养物混浊度的增高。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一定波长下的吸光值,判断微生物的生长状况。
对某一培养物内的菌体生长作定时跟踪时,可采用一种特制的有侧臂的三角烧瓶。
将侧臂插入光电比色计的比色座孔中,即可随时测定其生长情况,而不必取菌液。
该法主要用于发酵工业菌体生长监测。
如我所使用UNICO公司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00nm 处用比色管定时测定发酵液的吸光光度值OD600,以此监控的生长及诱导时间。
菌丝长度测量法:对于丝状真菌和一些放线菌,可以在培养基上测定一定时间内菌丝生长的长度,或是利用一只一端开口并带有刻度的细玻璃管,到入合适的培养基,卧放,在开口的一端接种微生物,一段时间后记录其菌丝生长长度,借此衡量丝状微生物的生长。
实验五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及生长曲线的绘制一、实验目的
•学习了解微生物生长量测定的方法
•学习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的绘制方法
•学习掌握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方法
(一)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
•计数法重量法生理指标法
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1)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
•(2)涂片计数
2、活菌菌落计数法
3、滤膜法
(二)细菌生长曲线
将单细胞细菌接种到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不补充营养物或移去培养物,细菌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目的对数值为纵坐标,可画出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g r o w t h c u r v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