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地理总复习(全册)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生物中考复习提纲
- 格式:pdf
- 大小:24.05 MB
- 文档页数:75
中考地理总复习必背知识点提纲一、概览中考地理总复习是每位中学生备考的重要阶段,涉及知识点繁多且需要系统掌握。
在紧张的复习过程中,一份有效的知识点提纲能够帮助考生快速梳理知识脉络,提高复习效率。
本文将为大家梳理中考地理总复习必背知识点提纲,以便考生能够全面、系统地复习地理知识,为中考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需要了解中考地理考试的大致内容和考试要求。
中考地理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地理现象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此基础上,考生还需关注地图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地理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实践应用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需要围绕这些核心点展开复习,确保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我们将围绕中考地理的几大核心板块展开知识点提纲的梳理。
这包括世界地理、中国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关键领域。
每个板块的知识点都将进行详细的梳理和解析,帮助考生了解哪些知识点是重点,哪些知识点需要特别注意。
我们将结合历年中考真题,分析知识点的考察方式和难度,以便考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展开复习。
本提纲旨在帮助考生快速把握中考地理的复习要点,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效复习。
在后续的详细解析中,我们将逐一剖析各个板块的知识点,帮助考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为中考奠定坚实基础。
1. 阐述中考地理复习的重要性中考地理复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中考的科目中,地理学科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来说,扎实的地理知识不仅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更是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有效的地理复习不仅有助于理解复杂的地理概念、原理,更有助于把握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从而深化对世界的认知。
对于每一位中学生而言,全面、系统地复习地理知识,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将详细解读中考地理总复习的要点和关键知识点,帮助大家更有针对性地备战中考。
2. 强调掌握必背知识点对于考试的意义在中考地理复习过程中,掌握必背知识点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中考地理知识点复习提纲很多人都说初中的地理很难,明明复习了很久还是考不好,其实主要你漏了一些知识点造成的,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写好复习提纲,不能少一个知识点,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中考地理知识点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中考地理知识点复习提纲11.世界海陆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各大洲的分界线:①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黑海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②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③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④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4.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
5.六大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6.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7.世界人口集中分布于中低纬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世界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
世界人口稀疏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湿热的热带雨林。
8.人口增长过快带来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9.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
10.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中考地理知识点复习提纲21中国的天气和气候1、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冬季风。
2024年八年级地理总复习提纲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 体。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天圆地方→据太阳、月亮形状推测地球也是球体 →麦哲伦船队 初步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球体。
2.描述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 千米;赤道周长约 万千米;地球表面积约 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 1. 经线、纬线:都有 条。
经线又称子午线,是连接地球 并与纬线垂直 相交的 圆,长度都相等,指示 方向。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长度不等(南北对称的两条相等),指示 方向。
2. 经度:0°经线是 (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经度数值向东逐渐增大的是 经 E ,向西逐渐增大的是 经 W 。
(东增东经,西增西经)3. 纬度:0°纬线是赤道。
纬度数值向北逐渐 的是北纬 N ,向南逐渐 的是南纬 S 。
(北增北纬,南增南纬)4.纬度地区的划分:0°~30°为 纬度地区;30°~60°为 纬度地区;60°~90°为高 纬度地区。
5.半球的划分: 半球的分界线为 赤道 。
半球的分界线是 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20°W 向 到 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20°W 向 到 160°E。
三、地球运动1. 运动特点:地球绕 旋转是自转,周期是 天/约 小时;绕 旋转是公转,周期是 年/约 天。
方向都是自 向 ,在北极上空俯视 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俯视呈 时针方向。
地球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公转, 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且空间指向不变,即地轴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总是保持 66.5°夹角不变。
2. 自转形成的现象:① 更替;②经度不同的地方 不同 。
地球上日月星辰都是 升 落的;一天内物体影子长度和指向是变化的:日出日落时影子最长、正午时最短,影子的指向大致是:日出时 方、正午时正 或正 方、日落时 方。
生物地理中考总复习知识点生物地理是生物学和地理学这两门学科的交叉领域,研究生物在地球上分布与演化的规律。
在中考中,生物地理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考点,以下是一些需要重点复习的知识点:1.生物地理的基本概念:生物地理研究的是生物的空间分布和区域分布规律,分为全球生物地理和区域生物地理。
2.种的分布与分布规律:物种的分布受限于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和地域历史等因素。
常见的分布类型有连续分布、间断分布、辐射分布和孤立分布。
3.动植物区系的划分:动植物种类根据其分布地区被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和种等等。
4.生物地理的关键概念:地理生境、有利生境和不利生境是生物分布的关键因素。
物种的适应性和耐受性决定了其能否在特定的生境中存活和繁衍。
5.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物种的分布规律受到环境和空间因素的影响。
例如,气候、地形、土壤、海洋流和气候带等因素会影响物种的分布。
6.生物分布的地理原因:生物分布的地理原因包括生物地理历史、地理障碍和地理回归等。
这些原因决定了物种的分布范围和种群数量。
7.地理隔离的类型:地理隔离可分为地理屏障、生态屏障和地质屏障等。
这些隔离可以导致种群的分化和物种的形成。
8.生物地理的应用:生物地理的研究可以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资源和生态恢复等方面。
生物地理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的分布和演化,从而更好地保护地球的生态系统。
综上所述,生物地理是中考生物学和地理学的重要考点之一、复习时需要注意理解并掌握生物的分布规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原因以及生物地理的应用等内容。
通过多做相关的练习题和归纳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提高应试能力。
初中地理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第二部分:会考地理复提纲七年级上册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
2、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
4、°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5、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6、纬度围:°30°NS为低纬度;30°60°NS为中纬度;60°90°NS为高纬度。
南北回归线约在23.5°S-23.5°N之间。
7、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有长有短东西方向8、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9、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10、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2、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3、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最新初中地理中考总复习--知识总结(全册)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一、平面上的八个方向: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⑪、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图上距离⑫、比例尺:①、比例尺=————实地距离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 1/1000或1:1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0 1 2 3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⑬、图例和注记:让学生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见世界地理(上册)P 10 面上的表格)。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
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的纬度⑪、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③、自成一个圆。
⑫、纬度: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
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
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
纬度最大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地理1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
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
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
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
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世界地理部分地球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6371千米2.大小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3.证据:(1)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2)月食现象 (3)登高望远(4)从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5)地球的卫星照片 二、地球仪和经纬网1.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轴:假想的地球旋转轴。
(2)极点:地轴和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一点是北极点,另一点是南极点(3)赤道:与两极距离相等的最大圆。
代节日期直射正午 昼夜季节光直射现象,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4)寒带:北极圈以北(北寒带),南极圈以南(南寒带),终年严寒,有极昼极夜现象。
地图一.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方向:⑴一般定向: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⑵指向标定向:箭头一般指向北。
⑶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
(2)表示方法: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1∶5 000 000或1/5 000 000文字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3)特点: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左右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小,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图幅相同,以中国地图和枣庄地图为例比较:3.图例和注记:(1)图例: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并用文字说明。
(2)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数字与符号等。
二、地形图的判读1.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称作绝对高度。
(2)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形图(1)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
(2)特点:①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海拔的单位是米②等高距:是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相对高度),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相等。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②地球外表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与纬度〔1〕纬线的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围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A.形状:全部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C.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低、中、高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北纬北半球,南纬南半球。
3.经线和经度〔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叫子午线。
〔2〕经线的特点:A.形状:半圆状; B.长度:相等; C.方向:指示南北方向。
〔3〕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为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为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4〕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组成经线圈的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0度和180度除外〕〔5〕几条特别经线:A、180°、0°的经线圈是东、西经的分界线;B、20°W、16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过0度经线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过180度到160°E为西半球。
东西半球的推断:〔切记:经度在0°--20°在东半球;160°——180°在西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