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乡村与城市(新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22.08 MB
- 文档页数:54
第二节城镇与乡村【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
2.懂得保护特色城乡景观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认识城镇与乡村的差异,理解其发展与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出示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图片,同学们看到的图片分别描述的是乡村和城市,由人们的居住地农村和城市引入对本节课的学习。
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目标,教师解读学习目标。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1.学生对照课本,完成相关内容。
学生交流,展示明确答案。
2.学生探究学习:(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8、99,并结合城乡景观图片及自己对城乡的了解进行讨论,比较城乡景观的主要差异(从房屋、道路、商店、医院、学校、农田、鱼塘、人口分布、自然景观的改变等方面去进行比较)。
(2)读教材P99思与学,思考形成城镇的条件。
(3)读教材P99活动,小组讨论探究家乡的景观特征;安排两个小组的同学,分别代表城市和乡村,介绍自己的“家乡美”,分别说明城市、乡村的优点,及时总结。
学生交流探究,教师归纳总结。
(二)城镇和乡村的变化1.学生对照课本,完成相关内容。
学生交流,展示明确答案。
2.学生探究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00、101,回答下列问题。
(1)村庄是怎样演变为城镇的?在发展过程中,它的规模和建筑有哪些变化?(2)城镇又是怎样扩展成城市的?在发展过程中,它的景观有哪些变化?(3)随着城市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变成了城市人口,他们的生活方式会发生哪些变化?(4)在河流支流与干流汇合处,或在河流入海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5)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教材P101、102活动,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展开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保护、珍惜特色乡镇的意识。
学生交流探究,教师归纳总结。
四、课堂小结梳理新知师生一起梳理本节知识要点与检测。
【2019统编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全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2.1《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城镇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理解城镇土地利用类型与城镇功能区的关系。
2.掌握城镇主要功能区的概念、特点,理解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的区位要求。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2.通过比较法和图文分析法,了解城镇内部不同功能区的形成及其特点、分布。
3.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帮助初步树立正确的城镇发展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2.城镇主要的功能分区及其分布特点。
3.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教学难点:城镇主要功能区的区位要求及成因分析。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播放《小麦进城》主题曲。
新课导入:城镇是人类文明的中心,更是人们生活向往的地方,《小麦进城》讲述了农村女人小麦在北京近三十年的奋斗史,最终通过诚实劳动过上了幸福生活。
我们大家生活在现代化的城镇之中,请大家先谈谈自己对城镇的了解和认识。
承转:世界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镇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人口的集聚,人地关系和用地也趋于紧张,在乡村和城镇内部的土地都是如何利用的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节看个究竟吧。
(板书)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一、乡村的土地利用导学与自主探究: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投影的图片(图2.3浙江兰溪诸葛村的村落内部空间结构示意)分析相关问题。
问题设置:乡村的土地利用是怎么样的?它是如何形成与变化的?总结归纳:乡村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依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用地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类型。
为了方便生产,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教学设计
思维拓展:
了解了城乡之间的差异后,再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
结合刚刚同学们的介绍,你能说说有哪些不同的乡村聚落?它们又各自有怎样的特点?(乡村的类型与生产方式相关,有农、林、牧、渔等,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城市与乡村有怎样的关系?城市具有哪些功能?(城市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如深圳原来就是一个小渔村,现在却发展成了一个国际大都市、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城市具有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功能,往往一个城市会具备多种功能)
(三)加强区域间交流
了解了城乡的差异之后,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人们的生活。
上课前老师还布置了一个课外调查的作业,让同学们走进所在区域的超市,去看看超市里有哪些物品以及它们各自的产地。
我们小王同学找到了以下几件商品,你能把这些商品和它的产地连起来吗?
从商品连连看中,我们可以发现超市里有很多东西都不是我们本地产的,都是其他城市或乡村的特产。
所以,从中你有些什么样的感受呢?如果要让我们生活的乡村或者城市越来越好,请结合今天学习的内容,为你的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吧。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两种聚落:乡村和城市,了解了他们各自的特点与差异,也剖析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而无论是乡村和城市,都需要加强与
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只有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区域发展才能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四、布置作业:
请利用课余时间,对本地区与外地之间进行交流合作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完成相应的表格。
五、板书设计: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