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市公司收入“大玄机”【学经验】

上市公司收入“大玄机”【学经验】

上市公司收入“大玄机”【学经验】
上市公司收入“大玄机”【学经验】

精品文档Professional documents 如若有用请下载收藏以便备查

上市公司收入“大玄机”

上市公司收入造假手段

(1)虚构客户,虚拟销售

上市公司虚拟销售对象及交易,对并不存在的销售业务,按正常销售程序进行模拟运转,包括伪造顾客订单、伪造发运凭证、伪造销售合同、开具税务部门认可的销售发票等。由于客户和交易是虚拟的,所以顾客订单、发运凭证、销售合同是虚假的,所用的客户印章是伪造的,但销售发票一般是真实的。虽然开具发票会多缴纳税金,但是为了达到增加利润这一更高的目标,上市公司认为多缴纳一些税金也是值得的。

(2)以真实客户为基础,虚拟销售

上市公司对某些客户有一定的销售业务,为了粉饰业绩,在原销售业务的基础上虚构销售业务,人为扩大销售数量,使得上市公司在该客户名下确认的收入远远大于实际销售收入。

(3)利用与某些上市公司的特殊关系制造销售收入

例如上市公司将产品销售给与其没有关联关系的第三方,然后再由其子上市公司将产品从第三方购回,这样既可以增加销售收入,又可以避免上市公司内部销售收入的抵销。该第三方与上市公司虽没有法律上的关联关系,但往往与上市公司存在一定的默契。

上市公司虚增收入案例分析

目录 摘要 一、引言 (1) 二、虚增收入所涉及到的会计准侧和会计问题 (1) 三、上市公司虚增收入的目的 (2) 四、上市公司虚增收入的手段 (2) 五、针对虚增收入的案例分析 (3) (一)银广夏案例分析 (3) (二)引起银广夏事件的真正原因分析 (3) 六、银广夏案例的启示和意义分析 (4) 参考文献及资料来源 (5)

上市公司虚增收入的案例分析 摘要:虚增收入是企业实现财务欺诈的惯用伎俩。当今社会,因虚增收入引发的财务欺诈使投资者蒙受损失的现象屡见不鲜。资本市场中各种创新财务操作使今天的财务欺诈越来越难被及时发现,导致欺诈骗局重复出现。本文将着重通过对银广夏的案例分析,阐述虚增收入的目的和方法,从而找出相关防范对策并提出相应建议,目的在于为广大投资者尽量避免落入财务陷阱提供参考。 关键词:虚增收入财务欺诈防范 一、引言 企业作为整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利润不只是自身生产经营活动成果的反映,也是企业外部环境条件的综合反映;其利润数据的真实程度不仅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而且影响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近年来,企业会计报表造假问题一直是国内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除因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低下或失误造成企业盈亏核算不实外,还存在人为操纵利润的情况,特别是通过虚增销售收入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尤为突出。 本文通过对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侧有关收入的确认条件入手,从而揭露上市公司虚增收入的目的及手段,并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找出其防范对策,从而达到净化资本市场的目的。 二、虚增收入所涉及到的会计准侧和会计问题 企业销售商品时,能否确认收入,关键要看该销售是否能同时符合或满足以下五个条件,对于能同时符合以下五个条件的商品销售,应按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确认销售收入,反之则不能予以确认。在具体分析时,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注重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一)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全部转移给购买方。 (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商品实施控制。 (三)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四)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五)相关已发生或将发生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通过对收入确认条件的分析可知,虚假捏造销售合同进而虚增销售收入的企

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企业收入确认比较

精心整理 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企业收入确认比较 推荐以下是从部分从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业务的上市公司公告中摘录的其收入确认的会计政策:超图软件:1、收入确认原则及具体方法(1)自行开发软件产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原则及具体方法公司在已将所销售的软GIS 表》每技术开发服务项目的收入。上述收入确认原则与IT 外包服务业务中常见的系统集成业务根据与用户约定的某一时点分阶段确认收入存在本质区别。系统集成项目中,合同金额的绝大部分是从第三方直接采购产品,如采购服务器、PC 机、磁盘阵列、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等软硬件产品。而公司提供的技术开发服务是为了满足用户定制个性化应用系统的需求,只

涉及少量的软硬件采购。在系统集成项目中,为使设备达到客户要求的可使用状态,系统集成商需要提供设备调试、网络布线、机房装修等服务,由于用户需要的是整套可使用的设备而非单独采购这些服务,因此这些服务的金额通常只占合同总金额很小的部分且无法与软硬件采购分离出来单独向用户提供。根据集成业务的上述特点,系统集成项目本质上属于销 续管理权和实际控制权,相关的收入已经取得或取得了收款的凭据且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与销售该商品有关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时,确认商品销售收入的实现。公司代理销售的软件产品系根据部分用户的具体要求,从软件供应商(如微软或甲骨文等公司)采购软件再销售给最终用户,或在提供技术服务过程中代用户采购非发行人研发的其他类基础软

件、数据库产品,代理软件产品按照商品销售原则确认收入。公司在将自其他厂商采购的软件产品交付给用户后,即确认收入。2、成本确认的具体方法(1)自行开发软件产品销售成本确认的具体方法公司自行开发软件产品的研发费用未予资本化。销售时向用户提供的光盘和加密设备金额很小,公司在采购光盘和加密设备时一次计入损益,因此自行开发软件产 包。 40% 完工进度结转,成本结转比例与收入确认的完工进度比例一致;软硬件和地理数据采购成本因其金额很小,采购时一次结转成本。(3)代理软件产品销售成本确认具体方法代理软件产品的销售成本为公司自其他厂商采购软件产品时发生的实际支出,公司按采购的实际成本结转相应代理软件产品的销售成本。保荐机构和会计师经核查认为,发行人收入、成本的确

中国前五百强上市公司2014、2015排名及当年的收入和净利润 (超强汇总)

中国2015年初最新上市公司前500强完整名单排名上年排名公司名称收入(百万元) 净利润(百万元) 1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786045 63496 2 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195296 115323 3 4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571516 15735 4 3 中国移动有限公司560413 127197 5 5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536945 238532 6 7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484313 8479 7 6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483992 7355 8 8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80980 20752 9 9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460746 193179 10 11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421964 145094 11 10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405379 11061 12 12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366091 139432 13 14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99372 20050 14 13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96227 11950 15 1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283073 15207 16 --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57002 6069 17 1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256265 2368 18 19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50260 47661 19 20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247627 62781 20 16 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221120 -6952 21 21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210799 3615 22 17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191512 10386 23 23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71451 5077 24 25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62856 9273 25 30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158556 5216 26 24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149479 -8234 27 22 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149388 -380 28 29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47337 58373 29 34 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135797 1789 30 26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133967 5869 31 32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127037 4094 32 28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25255 9991 33 33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16921 2933 34 38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13367 45273 35 27 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111630 109 36 37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103515 1106 37 46 华润创业有限公司103186 3059 38 64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03116 12551

收入确认若干问题研究

收入确认若干问题研究 收入通常是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最大的一个项目。与收入确认有关的问题是会计准则制订者和会计人员面对的最为重要,或许也是最为困难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全球证券市场上出现的众多财务舞弊案中,利用收入确认做文章的不在少数。美国SEC前主席Arthur Levitt在一次题为“数字游戏”的演讲中揭露了上市公司五种常见的作假手法,其中之一就是提前确认收入。 Treadway委员会的赞助组织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简称COSO)在1999年3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在美国上市公司中,从1987到1997十年中,超过半数的财务报告欺诈中有一半涉及收入的高估(overstatement of revenue)。美国最近曝光的公司作假案件,同样直接或间接地涉及虚增收入从而虚增利润。因此,收入确认的问题引起了证券监管部门和准则制订机构的极大关注。近年来,包括美国、英国、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内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先后致力于制订新的收入确认准则或修订原有的准则,以更好地规范实务中的收入确认问题。 收入确认准则的制订成为会计界的一大热点。本文以收入确认为研究重点,主要探讨了与收入确认相关的若干基本问题,包括收入确认有关的基本概念,如收入的性质与含义、收入确认的基础——权责发生制还是收付实现制、收入确认的基本标准。本文还对目前经济条件下的具体的收入类型的确认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此外,本文还设专门一章探讨了与收入确认相关的审计问题。 最后,结合目前国际上关于收入确认准则制定的现实状况,本文探讨了收入确认准则的制定问题。全文共分五章,各章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问题的提出。阐述了收入确认的重要性及复杂性,介绍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第二章收入确认的若干基本概念。 本章介绍了与收入确认相关的若干基本概念,包括确认的含义、收入的性质与定义、收入确认的基础——权责发生制以及收入确认的基本标准。收入确认的基本标准是本章研究的重点。第三章具体经济业务的收入确认。本章首先概述了现行有关收入确认的规范文献。 然后重点介绍了九种具体经济业务的收入确认问题,重点是结合收入确认的基本标准来判断不同经济业务下收入确认的时点如何确定。认的基本标准来判断

软件企业收入确认

软件企业收入确认 (一)公司主要业务收入类型 1、客户化软件开发收入 2、运营维护服务收入 3、客户化软件开发及运营维护服务收入 4、移动互联网代理推广服务(广告代理)收入 (二)不同业务类型收入确认具体方法 1、客户化软件开发 客户化软件开发业务是指根据客户特别需求在对客户业务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按客户实际需求进行专门的软件定制开发产品。 ①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客户化软件开发业务 对于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软件开发业务,应取得收入合同,以取得客户签字盖章的验收报告的时点确认收入并结转对应成本。 注意事项:合同中约定分期付款,最后一期付款有特别条件,如按照客户满意度决定付款金额和比例等相关类似条款,在验收报告日确认收入时,因无法确定特别条款的实现程度,收入确认的金额应扣除最后一期付款的金额。在特别条款结果可以确定并取得客户书面认可的单据后,将最后一期按实际收款数一次性确认收入。 ②跨年度的客户化软件开发 对于在跨年度的软件开发业务,应区分下列两种情况分别处理: A、已经取得收入合同,收入合同的签订日期与项目的实际研发立项日期相匹配,应采 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并结转对应成本。 B、没有取得收入合同,也没有取得与客户签订的项目意向书、客户的预订单等外部证 据,为了避免未来上市审核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麻烦,不能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 项目的劳务成本应在合同签订日后进行归集和核算,签订日前发生的项目劳务成本 可以计入“研发支出”科目,但应对应具体研发项目。 ③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应满足下列条件: A、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B、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中国上市公司九大收入陷阱案例分析

作者按:两年前,黄世忠教授写下了一篇经典之作:《收入操纵的九大陷阱及其防范对策》,发表在《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年第1-3期,黄老师以案例剖析方式揭示出收入操纵的九大陷阱,包括寅吃卯粮,透支未来收入、以丰补歉,储备当期收入、鱼目混珠,伪装收入性质、张冠李戴,歪曲分部收入、借鸡生蛋,夸大收入规模、瞒天过海,虚构经营收入、里应外合,相互抬高收入、六亲不认,隐瞒关联收入、随心所欲,篡改收入分配。此文基本涵盖了收入操纵所有伎俩,可惜文中案例均为美国上市公司,下面以中国上市公司案例分析黄教授概括出来的九大收入操纵陷阱,供诸位评判。 陷阱一:寅吃卯粮,透支未来收入 【案例一】科龙电器 (000921)今日发布未审计的半年报称:关于2004 年本公司人民币5.76 亿元的货物销售事项的跟踪前任审计师在其2004 年度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中提出本公司对两家国内客户销售人民币5.76 亿元的货物,但未能从客户取得直接的回函确认,而且截至2004 年12 月31 日该笔货款尚未收回。本公司董事会与管理当局对此事作了积极的跟踪,该事项的跟踪处理情况如下:经查证,前任审计意见中所提及的人民币5.76 亿元的销售,是依据本公司2004 年向两家客户实际开销售发票金额人民币2.03 亿元,加上本公司2004 年底向两家客户已出库未开票货物补记收入人民币4.27 亿元,再减去本公司2004 年对两家客户确认的退货人民币0.54 亿元后计算得来的。而实际上本公司2004 年向两家客户实际开销售发票金额人民币2.03 亿元中有人民币1.21 亿元属于本公司对2003 年度的已出库未开票货物补开发票,该笔销售本公司在2003 年已经确认了销售收入,所以当中只有人民币0.82 亿元包含在本公司2004 年度的收入中,本公司2004 年度实际上向该两家客户销售了人民币4.27 亿元加上人民币0.82 亿元总共人民币5.09 亿元的货物,其中已经收到货款的销售为人民币0.78 亿元,另外人民币4.31 亿元的货物由于该两家客户到期未能付款,在本公司要求下已将货物陆续退回本公司,该批退回的货物大部分已经在2005 年上半年销售给其他客户。对于该笔人民币4.31 亿元的退货,由于占2004 年度对该客户的销售比例不正常,并且前任审计师对该笔销售的真实性作出怀疑,本公司管理层认为该笔人民币4.31 亿元的销售在2004 年确认收入不适当,所以本公司按追溯调整法进行了处理,此项追溯调整调减了本公司2005 年年初未分配利润人民币1.12 亿元。 这个解释表明,科龙电器2004年度确实虚增巨额的收入和利润,而实际上,从该解释我们也可以发现,计入2003年度1.2亿元收入确认也是有疑问的,怀疑计入2004年度更恰当;事实上,2003年度确认收入有多少属于2004年度可能还有进一步核查,这只是一份管理层没有变动情况下未审计的半年报,相信还有更多的财务舞弊手法还未为人所知。实际上,结合04年报对提取退货准备的解释,可以判断科龙03年度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至少有1.2亿元收入怀疑是虚构的或有提前确认之嫌: 此前有网友在新浪留言称:2002年12月份,科龙针对当月销售出台了一个销售政策,要点如下:1,空调淡季当旺季;2,经销商12月份打款享受9月份的贴息政策。3,经销商用科龙账上金额提货,享受提货奖励和年度奖励。4,经销商可以不把货提走,科龙的各分公司仓库调整出部分位置放经销商的货。5,如03年价格调整,享受补差政策。6,如经销

软件企业收入确认精编

软件企业收入确认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软件企业收入确认 (一)公司主要业务收入类型 1、客户化软件开发收入 2、运营维护服务收入 3、客户化软件开发及运营维护服务收入 4、移动互联网代理推广服务(广告代理)收入(二)不同业务类型收入确认具体方法 1、客户化软件开发 客户化软件开发业务是指根据客户特别需求在对客户业务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按客户实际需求进行专门的软件定制开发产品。 ①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客户化软件开发 业务 对于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软件开发业务,应取得收入合同,以取得客户签字盖章的验收报告的时点确认收入并结转对应成本。 注意事项:合同中约定分期付款,最后一期付款有特别条件,如按照客户满意度决定付款金额和比例等相关类似条款,在验收报告日确认收入时,因无法确定特别条款的实现程度,收入确认的金额应扣除最后一期付款的金

额。在特别条款结果可以确定并取得客户书面认可的单据后,将最后一期按实际收款数一次性确认收入。 ②跨年度的客户化软件开发 对于在跨年度的软件开发业务,应区分下列两种情况分别处理: A、已经取得收入合同,收入合同的签订日期与项目的实 际研发立项日期相匹配,应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并结转对应成本。 B、没有取得收入合同,也没有取得与客户签订的项目意 向书、客户的预订单等外部证据,为了避免未来上市审核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麻烦,不能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项目的劳务成本应在合同签订日后进行归集和核算,签订日前发生的项目劳务成本可以计入“研发支出”科目,但应对应具体研发项目。 ③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应满足下列条件: A、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B、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C、交易的完工进度能够可靠地确定。企业可以根据提供劳务的特点,选用下列方法确定提供劳务交易的完工进度:

互联网企业审计经验分享(干货收藏)

互联网企业审计经验分享 当前,互联网行业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更是直接促使大量互联网相关企业的涌现。对注册会计师而言,互联网企业在业务模式和盈利方式上的创新给审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由于互联网企业相较于传统行业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为了协助执业人员更好的认识和理解,上市公司审计专家委员会将就互联网企业的审计陆续做出系列专题提示。 本提示仅供事务所及相关从业人员在执业时参考,不能替代相关法律法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以及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提示中所涉及审计程序的时间、范围和程度等,事务所及相关从业人员在执业中需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风险导向原则以及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确定,不能直接照搬照抄。 针对互联网企业的特点和常规审计,上市公司审计专家委员会做如下提示: 一、互联网企业的行业特点 互联网企业是以现代新兴的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专门从事网络资源搜集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利用、生产、贮存、传递和营销信息商品,可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服务的综合性生产活动的企业。对比传统行业,互联网企业的不同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互联网企业经营风险远高于传统行业 互联网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新兴的行业,处于受追逐和追捧的境地,而且互联网企业由于需要抓住瞬息万变的市场机会,通常都是在短时间内成立并且飞速发展起来。因此,这就导致互联网企业生命周期相比传统行业迅速缩短,需要快速更新创意顺应互联网潮流,这样就导致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直伴随着高风险。此外,因互联网行业的万众追随,容易滋生创始人盲目扩张情绪,一

旦因商业模式甚至创意未充分获得投资方认可的情况下不能持续融资,以及不能够对技术前景进行有效预测,并且对互联网企业的市场运作方式及商业模式不具备摸索和创新能力,就会导致在竞争中被淘汰。相比传统行业,互联网企业的失败是瞬间倒闭而不可能有轰然倒下的过程 (二)毛利率奇高且收入成本配比性差 互联网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点,同时与成本、费用的直接关联性较小,传统行业常用的毛利率等指标的分析,对互联网企业不具有适用性和可比性。 (三)产品或服务更新替代频率高 互联网企业产品和服务不断交替更新,新的产品和服务的研究开发活动会一直延续,与之相关的研发支出在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占据重要部分。 (四)专业化知识密集型产业 互联网企业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人力资源构成企业主要的竞争实力,经营成本中人员成本支出的比重较大。 二、互联网企业的业务特点 (一)互联网企业通常都是“用户流量为王” 互联网企业的价值是建立在拥有大量用户的基础上,再将用户流量变现为各种类型的收益,如网页用户的PV(访问量)、UV(独立访客)、IP(独立IP)等指标,APP用户的下载量、注册量、活跃度、留存率等指标,这些指标是独立于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之外的,特别是对于初创期的互联网公司,有用户量的飞速增长,但财务账面上没有反映出任何与之相关的信息。另一方面,用户量变化可能会在深层次的影响着企业未来的收入和收益。因此注册会计师需关注

上市公司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性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性研究 摘要 随着应计制会计在市场中的践行和实施,配比性原则成为其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并受到了市场和企业的重视,它关系到一个上市公司的运营发展情况。同时,也是我国上市公司披露损益信息的基础。所谓的配比性原则即是指上市公司需要在一个周期确认实际获取的收入,必须确认与之相对应的成本与费用支出情况。配比性原则从根本上来说也就是衡量一段时期上市公司实际收入与成本费用支出的具体情况。上市公司在某个具体阶段的经营业绩好坏可以直接从配比程度上反映出来。通常情况下,盈余状况将关系到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价值与业绩的判断和评估,它能够更加反映出上市公司的实际运营状况来给投资者作为参考依据。目前,在实务界和理论界都十分关注盈余计量与确认等相关问题。各领域的研究学者不仅注重对盈余数量大小的分析,还将盈余质量作为研究重点进行一系列调研活动。在分析盈余问题时,就必须考量到上市公司收入与成本费用的配比程度,它不仅会对公司盈余数额产生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盈余质量。及其合理的把控收入与成本费用的配比性原则也成为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它能够有效地将企业或公司在具体时期的收入与成本费用情况进行确认、整合,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部动态发展情况,还能够帮助企业及时作出切实可行的决策和调整,以此来帮助改善运营情况。 关键词 配比性原则配比程度和表现收入与成本费用 页脚

Chin a's listed compa nies in come and cost ratio of sex research Abstract With accrual acco un ti ng practice and impleme ntati on in the market, match ing prin ciple to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 nt prin ciples of them, and by the market and the importanee in enterprises, it is related to a listed company's operations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the basis of profit and loss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The so-called principle which mea ns the ratio of listed compa nies n eed to make sure the actual in come obta ined in one cycle, must be con firmed with the corresp onding costs and expe nses situatio n. Match ing prin ciple is fun dame ntally a period of time is a measure of the specific circumsta nces of the listed compa ny's actual reve nue and cost expe nses. The quality of listed compa nies can be reflected in a specific phase of the bus in ess performa nee directly from the ratio of degree. Un der no rmal circumsta nces, the surplus situation will be related to the value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investors to judge and evaluate the performa nee, the more it can reflect the actual operat ing status of listed companies to give investors as a referenee. Currently, practitioners and theorists are very concerned about the surplus and other measureme nt and verification related issues. Researchers in various fields not only focus on the an alysis of the size of the surplus qua ntity, earnings quality will be the focus of research as a series of research activities. In analyzing the surplus problem, we must con sider the exte nt of the proporti on of listed compa nies reve nue and costs, which would not only affect the amount of earnings, but also affect the earnings quality to some exte nt. Its reas on able proporti on of the reve nue and cost con trol prin ciples of acco unting has become a top priority, it can effectively be bus in ess or compa ny with in a specific period of reve nue and cost situati on for con firmati on, in tegrati on, not only to help compa nies better un dersta nd the internal dyn amics of developme nt, but also help en terprises make practical decisi ons and adjustme nts

互联网企业收入确认与计量问题研究

互联网企业收入确认与计量问题研究 互联网企业收入确认与计量问题研究 肖继辉孟婷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摘要:互联网作为新兴发展行业,其收入形式具有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互联网企业收入确认与计量的相关准则落后于实务,引发很多争议。我国互联网企业会计的规范与完善需要借鉴美国同业的经验。本文参考十余份在美上市的互联网企业的招股书、年报及互联网行业报告,总结互联网行业三大常见的收入来源类型及其特点,对国内外互联网上市公司收入确认与计量会计实务加以归纳。并结合中国会计准则(CAS)、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以及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分析互联网企业收入确认与计量遇到的困难,提出规范相应会计实务的可能方向与选择。 关键词: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及时性影响因素一、研究背景

互联网自1995年进入中国以来,至今已有近20年的发展。其间,国内一大批互联网公司如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企业实现了高成长。互联网企业发展和扩张对资金的需求巨大。新浪、搜狐、百度等互联网企业纷纷选择海外上市。伴随着大量互联网企业的上市,对互联网企业的会计监管变得尤为重要,包括互联网企业收入确认政策的规范和披露。 本文所界定的互联网企业主要指通过搭建网络平台进行广告宣传、提供娱乐和游戏等增值服务,或同时进行相关货品或服务的销售,以获得收入的企业。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并未对因互联网企业兴起而产生的收入确认与计量争议问题及时给出解答。而已有的研究成果大都集中在个别事项上,缺乏对实务的系统性归纳总结。会计准则发展的滞后性给互联网企业的会计处理带来了争议和困难。会计实践如果无法跟上互联网企业的业务发展,将影响互联网企业财务报告质量,互联网企业及互联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将受到制约。本文以中国会计准则(CAS)、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关于收入确认与计量的原则为基础,对互联网企业收入确认的会计处理实务加以总结归纳,为互联网企业的各类收入确认与计量问题提供解答。

企业收入确认原则,内容与实施方法

企业收入确认原则,内容与实施方法 一、收入确认的原则 企业销售商品时,能否确认收入,关键要看该销售是否能同时符合或满足以下5个条件。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全部转移给购买方 风险主要指商品由于贬值、损坏、报废等造成的损失;报酬是指商品中包含的未来经济利益,包括商品因增值以及直接使用该商品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如果一项商品发生的任何损失均不需要本企业承担,带来的经济利益也不归本企业所有,则意味着该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已转移给购买方。 判断一项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已转移给购买方,需要视不同情况而定。 主要风险和报酬是相对于次要风险和报酬而言的,如果企业仅仅是保留了所有权上的次要风险,则销售成立,相应的收入应予以确认。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商品实施控制 如果回购价已在合同中定明,体现在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就没有转移给购买方,同时又对商品实施控制,所以甲企业销售产品时,不应确认收入。 如果回购价为回购当日的市场价,尽管体现在商品所有权中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了购买方,但由于企业对售出商品实施了控制,所以在销售该商品时,不应确认销售收入。 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收入能否可靠地计量是确认收入的基本前提。企业在销售商品时,售价通常已经确定,但销售过程中由于某些不确定因素,也有可能出现售价变动的情况,则在新的售价未确定之前,即使款项已经收到,也不应确认收入,而应将其实际收到的款项作为预收账款处理。等新的售价确定后,再按预收款销售产品的有关规定,进行确认收入、补收或退回多收款项的账务处理。 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在销售商品的交易中,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即为销售商品的价款。很可能是指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可能性超过50%,销售商品的价款能否有把握收回,是收入确认的一个重要条件。企业在销售商品时,如估计价款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收入确认的其他条件均已满足,也不应当确认收入。 5相关已发生或将发生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根据收入和费用相配比的原则,与同一项销售有关的收入和成本应在同一会计期间予以确认。因此,如果成本不能可靠地计量,即使其他条件均已满足,相关的收入也不能确认,如已收到价款,收到的价款应确认为一项负债。 二、具体的收入确认方法 1无需安装的一般商品销售 无需经过复杂的安装的商品销售,基本都可在发出商品(无退货情况)或商品验收时确认收入。

网络游戏企业收入确认与计量研究

网络游戏企业收入确认与计量研究 收入作为企业得以存续和发展的基础,其在会计理论与实践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收入的重要性和会计处理的复杂性,收入确认与计量的有关问题一直是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长盛不衰的话题。从会计理论层面看,不同的收入确认与计量方法体现着不同的理论观点,进而会影响到会计准则的制定;从会计实务层面看,不同收入确认与计量方法的使用导致财务报表信息的差异,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产生影响。特别是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和互联网技术渗透到各个行业的大背景下,会计准则怎样进行自我完善以应对经济环境的变化、更明晰地反映经济业务实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故而,2014年,IASB和FASB关于收入确认的联合准则出现在公众视野,这项联合准则对现有收入准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收入的确认开始基于与客户的合同,确认收入的指导思想也从风险报酬转移法改进为控制权法,这正是会计准则对经济环境改变的回应。 我国也于2015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14号收入准则修订的征求意见稿,在与国际准则趋同的前提下寻求我国收入准则的改进和完善。本文着眼于拥有特殊业务模式的网络游戏企业,在对不同准则收入确认规定进行梳理对比的基础上,分析网络游戏企业的业务模式特点和其在当下收入确认规范下遭遇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对不同收入准则的研究和对现行收入确认模式的分析,比对探究收入准则的发展去向和网游企业收入确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主要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阐释了文献综述、文章的研究内容和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收入确认与计量的相关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网络游戏企业的收入分析,分析并总结了网游企业收入的类型和特点;第四部分是主体部分,先对现行和新修订的国内外收入准则规定进行了对比,之后阐述了网游企业收入确认与计量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详细分析;第五部分是相关建议,通过以上的探讨与分析,笔者提出了使网络游戏企业更准确地确认和计量收入的有关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准则的对比和对网络游戏企业业务的深入探究,根据网络游戏企业的主要运营模式和业务模式分析网游企业的主要收入类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企业会计处理的具体方法,结合相关理论、准则规定和实务处理分析了网游企业收入确认与计量的难解之处,最终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本文

【参考借鉴】运用分析程序分析某家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项目.doc

R公司系公开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于20RR年初对R公司20RR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经初步了解,R公司20RR年度的经营形势、管理及经营机构与20RR年度比较未发生重大变化,且未发生重大重组行为。 资料一:R公司20RR年度未审利润表及20RR年度已审利润表如下: 项目20RR年度(未审数)20RR年度(审定数) 营业收入10430058900 减:营业成本9184553599 营业税金及附加560350 销售费用28001610 管理费用23803260 财务费用180150 营业利润6535231 加:营业外收入100150 减:营业外支出260300 利润总额637581 减:所得税费用(税率33%)800 净利润557581 资料二:R公司20RR年度1~12月份未审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列示如下: 月份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178007566 276006764 374006512 477006768 578006981 678506947

779507115 877006830 976006832 1079007111 1181007280 121890015139 合计10430091845 答:在实施分析程序后,应将以下财务报表项目作为重点审计领域: 1.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在20RR年度的基础上增长了77.08%=(104300-58900)/58900(或是发生了较大变化),而20RR年度经营形势与20RR年度相比并未发生重大变化。 2.营业成本。营业成本在20RR年度的基础上增长了71.36%=(91845-53599)/53599(或是发生了较大变化,或是毛利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20RR年度经营形势与20RR年度相比并未发生重大变化。 3.毛利率。20RR年产品毛利率为9%= (58900-53599)/58900,20RR年产品毛利率为11.94%=(104300-91845)/104300,变化比较大,因经营形势未发生大的变化,毛利率应该变化不大。 4.管理费用。在机构、人员亦未发生重大变化,且在销售收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管理费用由3260万元下降到2380万元,下降了26.99%=(3260-2380)/3260(或是大幅下降)。 5.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每年都取得或支出金额差不多的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呈现出有规律的趋势,应当作为重点。

新收入准则下电商企业收入确认问题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29681189.html, 新收入准则下电商企业收入确认问题研究 作者:李富俊 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2期 摘要:本文以电子商务主体为研究对象,针对发展模式的特殊性,从整体上分析了新准则下各类电子商务企业收益核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收入标准下电子商务企业收入确认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新收入准则;电商企业;收入确认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收益的确认和计量面临着诸多挑战。2017年,中国财政部发 布了新的收入标准,改变了以往收入确认的概念,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收入确认方式。会计准则的修订是我国会计准则逐渐与国际准则接轨的初步反映。收入作为会计要素之一,以货币形式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是企业重要的财务指标。收入确认和计量方法的变化将直接影响财务报表的编制,影响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新的收入标准是思想上的重大转变,将影响许多行业对收入的认识和衡量。作为中国新经济的代表,电子商务交易是基于互联网的,其销售模式不同于实体经济。因此,旧的收入标准有很大的局限性,对其收入确认的研究也很有代表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学者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创新性地提出了“虚拟组织元管理”的概念,为会计信息化和网络化提出了新的思路。根,等在报纸上会计互联网应用指南(2002)强调了会计账户由于互联网的出现有根本性的影响,最后,查尔斯?霍夫曼指出,电子商务可以为企业获得更大的自治权,定价的同时,基于网络达到企业来自世界各地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它可以解决中国企业剩余的问题。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电子商务相关问题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并已成为国内的一种理论关于电子商务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以葛家勰为代表的本质变化观,即电子商

技术服务如何确认收入

技术服务如何确认收入 篇一:软件收入确认 以下是从部分从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业务的上市公司公告中摘录的其收入确认的会计政策: 超图软件: 1、收入确认原则及具体方法 (1)自行开发软件产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原则及具体方法 公司在已将所销售的软件产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或报酬转移给购货方,并不再对该软件产品实施继续管理权和实际控制权,相关的收入已经取得或取得了收款的凭据且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与销售该商品有关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时,确认商品销售收入的实现。 公司销售的自行开发软件均为通用型的GIS 基础平台软件,按照与用户签订的销售合同向用户交付软件产品(产品的载体一般是光盘或密钥)时,即确认收入。 (2)技术开发服务收入的确认原则及具体方法 公司从事的技术开发服务业务系向用户提供技术开发劳务,即为客户定制GIS应用系统。公司的技术开发服务业务实质上属于提供劳务,适用收入准则中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原则。在资产负债表日技术开发服务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与交易相关的经

济利益能够流入、劳务的完成程度能够可靠确定的前提下,公司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相关的劳务收入。公司为每一技术开发服务项目建立《项目工程进度控制表》,按统计的实际工时/整个项目的预算工时,确定完工进度并据此确认每技术开发服务项目的收入。 上述收入确认原则与IT 外包服务业务中常见的系统集成业务根据与用户约定的某一时点分阶段确认收入存在本质区别。系统集成项目中,合同金额的绝大部分是从第三方直接采购产品,如采购服务器、PC 机、磁盘阵列、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等软硬件产品。而公司提供的技术开发服务是为了满足用户定制个性化应用系统的需求,只涉及少量的软硬件采购。在系统集成项目中,为使设备达到客户要求的可使用状态,系统集成商需要提供设备调试、网络布线、机房装修等服务,由于用户需要的是整套可使用的设备而非单独采购这些服务,因此这些服务的金额通常只占合同总金额很小的部分且无法与软硬件采购分离出来单独向用户提供。根据集成业务的上述特点,系统集成项目本质上属于销售商品,附带的服务只是为了使销售的商品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而必须提供的简单劳务。系统集成业务适用收入准则中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原则,系统集成企业在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时确认收入,其收入确认涉及时点概念。根据系统集成业务的行业惯例,确认收入的时点通常以系统设备的初验或终验为标志。在初验或终验之前,即使系统集成商已经开具软硬件产

[2015]第12号—关于互联网企业审计的一般考虑

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提示[2015]第12号—关于互联网企业审计的一般考虑 当前,互联网行业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更是直接促使大量互联网相关企业的涌现。对注册会计师而言,互联网企业在业务模式和盈利方式上的创新给审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由于互联网企业相较于传统行业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为了协助执业人员更好的认识和理解,上市公司审计专家委员会将就互联网企业的审计陆续做出系列专题提示。 本提示仅供事务所及相关从业人员在执业时参考,不能替代相关法律法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以及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提示中所涉及审计程序的时间、范围和程度等,事务所及相关从业人员在执业中需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风险导向原则以及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确定,不能直接照搬照抄。 针对互联网企业的特点和常规审计,上市公司审计专家委员会做如下提示: 一、互联网企业的行业特点 互联网企业是以现代新兴的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专门从事网络资源搜集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利用、生产、贮存、传递和营销信息商品,可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服务的综合性生产活动的企业。对比传统行业,互联网企业的不同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互联网企业经营风险远高于传统行业 互联网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新兴的行业,处于受追逐和追捧的境地,而且互联网企业由于需要抓住瞬息万变的市场机会,通常都是在短时间内成立并且飞速发展起来。因此,这就导致互联网企业生命周期相比传统行业迅速缩短,需要快速更新创意顺应互联网潮流,这样就导致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直伴随着高风险。此外,因互联网行业的万众追随,容易滋生创始人盲目扩张情绪,一旦因商业模式甚至创意未充分获得投资方认可的情况下不能持续融资,以及不能够对技术前景进行有效预测,并且对互联网企业的市场运作方式及商业模式不具备摸索和创新能力,就会导致在竞争中被淘汰。相比传统行业,互联网企业的失败是瞬间倒闭而不可能有轰然倒下的过程。 (二)毛利率奇高且收入成本配比性差

运用分析程序分析某家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项目

300 81 X 公司系公开发行A 股的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于 2008年初对X 公司2007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经 初步了解,X 公司2007年度的经营形势、管理及经营 机构与2006年度比较未发生重大变化,且未发生重大 重组行为。 资料一:X 公司2007年度未审利润表及2006年 度已审利润表如下: 项目 营业收 入 104300 减:营业成本 91845 营业税金及附加 560 销售费用 2800 管理费用2380 财务费用 180 营业利润 6535 力口:营业外收入100 减:营业外支出260 利润总额 6375 2007年度(未审数)2006年度(审定数) 58900 53599 350 1610 3260 150 231 150

减:所得税费用(税率33% 800 净利 润5575 81 资料二:X公司2007年度1?12月份未审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列示如下: 月份营业收 入营业成本 1 7800 7566 2 7600 6764 3 7400 6512 4 7700 6768 5 7800 6981 6 7850 6947 7950

7115

8 7700 答:在实施分析程序后,应将以下财 务报表项目作为重点审计领域: 1. 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在2006年度的基础上增 长了 77.08%=( 104300-58900)/58900 (或是发生了 较大变化),而2007年度经营形势与2007年度相比 并未发生重大变化。 2. 营业成本。营业成本在2006年度的基础上 增长了 71.36%= (91845-53599)/53599 (或是发生了 6830 9 6832 10 7111 11 7280 12 15139 7600 7900 8100 18900 104300 9184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