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流的强弱说课稿

电流的强弱说课稿

电流的强弱说课稿
电流的强弱说课稿

5.4电流的强弱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嫩北农场子弟校物理教师节文来,我就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四节《电流的测量》一节进行说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策略、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电流的强弱》是初中电学的基础,对学生以后对电学、对物理课程的学习都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电流是电学的一个重要物理量,电流表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电学测量仪器,课标中要求学生知道电流、会使用电流表,在本节课必须完成从认识电流的大小到会测量电流的质的飞跃,为下一节课《测量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做好铺垫,所以教学任务较重。

2、学情分析:

1.前面学习了电流和电路、串联和并联,学生对电流和电路有一定的认识,会判断电路中电流方向,会区分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但没有接触实际的电路,可能不会连接电路,不知道怎么表示电流的强弱,更没有接触过电流表,所以对本节课既有一定的好奇心,又觉得不容易学会。这种情况下,保护学生对未知知识的好奇心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经历了本节课的学习实践过程,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2.结合对实验操作的要求,电流表的使用、串并联电路的连接,都是对学生要求达到的基本技能。学生第一次使用电流表,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识水平,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电流的大小,说出电流的单位、符号,关心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

2.知道电流的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3.明确电流表的用途、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并会将电流表正

确接入电路,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4.能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和使用电流表的过程中,学习阅读说明书,对照实物,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连接电路的实验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2.通过电流表读数,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正确使用电流表,并能准确读数。难点:将电流表正确连入电路中。

三、说教学策略:

针对本节教材的特点,结合我校《以问题为纽带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本节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探究,生成新知、巩固提升等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协作意识,使学生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

四、说教学流程

一、电流的强弱

1、发现问题,引入新课

师:我们知道,小灯泡发光是因为有电流持续通过小灯泡。下面请同学看老师的实验,仔细观察现象。

教师演示实验:这是一个由电池、灯泡、开关、导线构成的电路,当闭合开关时,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教师增加干电池的节数,学生观察小灯泡的亮、暗。师:看到了什么现象?教师小结:灯泡越亮表明电路中的电流越强,灯泡越暗表明电路中的电流越弱,即是说电流有强弱。

2、提出问题

如何表示电流的强弱?电流的单位是什么?

3、师生探究

学生们阅读教材P45,通过交流合作,获得相关知识。

4、生成新知:

1)、电流的强弱用电流表示,其符号是I。

2)、电流的基本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常用的单位还有mA和uA。换算关系:1mA=10-3A,1μA=10-6A。

5、巩固提升

单位换算

二、电流表的读数

1、发现问题

学生看书了解一些常见的用电器中的一些电流,人们是如何知道这些电流呢?

2、提出问题

每个小组发一个电流表,学生观察。

学生观察电流表实物,记录有价值的信息准备交流。(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总结。)电流表的表盘上标有什么字母?三个接线柱分别表示什么?电流表的两种刻度的最小分度值是多少?

3、师生探究

通过观察结合教材内容,相互交流,得到相关信息。

4、生成新知

“0.6”和“3”是“+”接线柱,两种刻度是因为电流表有两个量程。一个是“0—0.6A,分度值为0.02A。一个是0—3A,分度值是0.1A

5、巩固提升

学生练习读数

三、电流的测量

1、发现问题

如何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呢?

2、提出问题

如何连接电流表

3、师生探究

电流表的正确使用:

学生看书P46,归纳出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验,并量小灯泡的电流。

4、生成新知

1):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2):电流必须从“+”接线柱流进去;“-”接线柱流出来;

3):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无法知道电流的强度时,要采用“试触”的办法)

4):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5、巩固提升

学生练习连实验电路

四、教师小结:

1、电流的强弱用电流表示,其符号是I。

2、电流的基本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常用的单位还有mA和μA。换算关系:1mA=103A,1A=106uA。

3、电流表的正确使用。

五、作业

资源评价高效检测

五、板书设计

板书的直观性、全面性和系统性较强,在黑板上保留的时间较长,对学生视觉的刺激作用明显。教学中将整块黑板一分为二,一半简写概念、规律,一半留作分析实验。

关于《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说课稿

关于《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说课稿名位老师、各位专家:你们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之一——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首先,我对教材及课题的内容进行分析; 一、教材及课题的内容分析 1、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着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的理念。在第五章“正弦交流电路”第五节“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中“正弦量的三要素”作为的重点。重新整合出一节来讲授,把其它基本概念放在后一节来讲,因为“正弦量的三要素”在正弦交流电路当中始终是处在一个核心的地位和起到一个贯穿整个正弦交流电路的主线作用。不管用解析式、波形图、矢量图等哪种正弦量表示法,都离不开“正弦量三要素”这个核心。正弦交流电的分析,实质上就是“三要素”的计算。]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与正弦交流电打交道,但学生们对正弦交流电的理性认识尚甚少。为什么特别指出不能把直流电路中的规律简单地套用到交流电路中去,在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使学生能对正弦交流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抓住波形图表示法,详细介绍最大值,频率、初相位这三个物理量,使学生对“三要素”有个透彻的认识。 2、教育教学目标 (1) 通过课前的准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利用波形图的直观性,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有效值、相位的概念, 再用解析式,进一步巩固这些知识。

(3) 掌握正弦量周期、频率、角频率的关系,掌握频率正弦量的相位比较。 (4) 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有学习正弦交流电路的兴趣。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1) 重点 a、频率、周期、角频率的定义以及三者间的关系。 b、最大值、有效值的定义以及二者间的关系。 c、初相的确定 (2) 难点 初相的确定 (3) 依据 以上重点都是正弦交流电路的核心知识,只有掌握它才能进行后续的教学。 难点初相的确定,即要运用正弦量的知识,又要运用数学的三角函数的知识。 二、教学策略及手段 运用波形图表示法在课堂中讲授“正弦交流电三要素”(附图),再通过实验室应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演示正弦交流波形中最大值、频率和初相的变化。 三、学情分析 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是一个过程,不仅体现在45分种的课堂上,更应体现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主动性不够,参与面少,成绩不理想。为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在课外收集有关用电器铭牌数据,让学生在课堂上听讲时与实际看到的参数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再通过实验室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让学生亲手调节波形变化,

高中物理 5.4变压器说课稿 新人教版选修32

5.4变压器(说课稿) 【教材分析】 《变压器》是物理选修3—2第五章《交变电流》第4节的内容。变压器也是交流电路中常见的一种电器设备,它是建立在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是电磁感应教学的进一步延伸,同时,是远距离输电不可缺少的装置,为学习远距离输电奠定了基础,所以这一节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即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 【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极其差,对前面电磁感应还不是特别理解,但脑海里已有一定的印象,需要教师在讲解变压器原理时需要多引导,让学生在电磁感应理论的基础上理解什么是互感现象?为什么原、副线圈之间没有载流导线的连接,副线圈中还可以输出电流?使学生再次体会交变电流与恒定电流的区别,以及交流电的特点。 学生对变压器会感觉比较陌生,教学中课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进行介绍,如图片、实物,以及利用是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的视频资源,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开阔学生的眼界。 【教学目标分析】 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电磁感应的基本应用,并且通过长时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变压器的构造,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2.理解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电压与匝数的关系,能应用它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3、了解变压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变压比和匝数比的关系中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理想化模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体会到能量守恒定律是普遍适用的。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了解变压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3.进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了解理想化模型在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实验探究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2.难点:理想变压器电压、电流与匝数关系的分析推导。

电流做功的快慢教案

第一节电流做功的快慢教案 一、学习目标确定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了解电功率的概念 (2)能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W/t=UI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什么是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电压、实际功率 2、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电功率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3、学情分析 电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最为密切,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充满好奇,颇感兴趣、但电功率相关计算应引起重视。 二、学习目标 (1)了解电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单位,以及影响电功率的因素。 (2)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W/t=UI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三、评价任务 1、利用提问和小组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理解电功率的含义及其计算。 2、通过习题训练,学会器电功率相关公式的灵活应用,解决一些问题。 3、通过模拟生活实际,知道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电压、实际功 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师:电流做功的实质是什么? 生: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2、师出示一只灯泡,问:要想知道它在某一电路中消耗了多少电能、做了多少功,你有什么办法? 生1:接入电能表测 生2:根据W=UIt ,分别测灯的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即可算出。(提示公式应用的注意事项) 二、新课教学 (一)、电功率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 让学生观察白炽灯泡,相互交流信息。 师问:这些白炽灯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板书灯泡规格:“220V 100 W”、“220V 60W” 师问:老师这里有两只灯炮,知道它分别是100W和60W,可是标签看不清楚了,你们谁有办法为老师辨别出来吗? 生:接在家庭电路上正常工作时较亮的是100W的(正常工作) 师: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灯泡的亮暗跟什么有关呢? 师:“××W”就是电功率,它是描述用电器性能一项重要数据,什么叫电功率?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2、电功率概念的教学 师:电流做功不但有多有少,还有快有慢。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通过类比的方法引入电功率的概念: (l)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 (2)怎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功率。)(3)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电功率。) 师:板书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电功率 (2)物理意义: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P=W/t(定义式) (其中:P—电功率,单位:瓦;w—电功,单位:焦;t—时间,单位:秒。)(4)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常用单位:千瓦,符号是“kw”。换算关系:1KW=1000W 3、实验探究:电功率的决定因素 猜想与假设 教师:根据上一节探究结果,请你猜想一下,电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由电功的计算公式,有部分学生很快就会想到P=W/t=UIt/t=UI与电路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有关。

交流发电机说课稿

交流发电机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程是汽车底盘。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包括几个方面: 一、简析教材 (一)所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交流发电机》是全国交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第二章的内容的电源系统部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电工学电子技术部分内容,这为电源系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电学基础。电源系是汽车电气系统中最基础的系统之一,同时也是最核心部分。由此可见,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将对本课程其他内容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有利于对电源系其他部分的理解掌握。 (二)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认识本项目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交流发电机的结构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能力目标 通过本项目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交流发电机的基本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学会将汽车电气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当中分析和解决汽车实际存在的故障。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理解、观察、思考和自我学习、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训练组合、分解、逻辑思维、想象等能力和良好的职业习惯。 (三)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重点:1、交流发电机的结构总成及零部件的工作原理 2、交流发电机的拆装、调整、维护等基本技能的培养 3、电源系统的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4、专业兴趣的激发与良好职业道德、职业习惯的养成 确定重点原因:对于各主要部件的认识、掌握,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整个电源系统的认知,特别是在工作原理的掌握上它们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学生操作熟练程度及相关专业工具的使用直接关系着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否适应企业的需求,所以在此把这几块内容设为本课程学习的重点。 难点:1、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交流发电机的故障诊断 3、拆装与调整的步骤及工作要领 4、操作技能的提高 难点确定原因:具体分析工作原理时比较抽象,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有一定难度;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欠缺系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所以在此将这几点设为难点。 二、阐述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与引探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在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教师通过一连串的提问与比较,引导学

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说课稿 班级:08电气2 说课人:顾尧 学号:08312214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电工技术基础》中第三章第2节支路电流法。在前一节中主要讲了支路、节点、回路等相关概念,重点讲了基尔霍夫定律。并使学生逐步建立起求解复杂直流电路,必须应用基尔霍夫定律的基本观念。支路电流法是求解复杂直流电路最基本的方法,通过对支路电流法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基尔霍夫定律的含义,而且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第三节的叠加定理。因此,本节课既是对上一节知识内容的巩固及继续,又为下面学习第三节叠加定理打下了基础,对于提高学生求解复杂直流电路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教材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讲解了运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复杂直流电路的五大步骤,然后以实例来巩固及说明。针对学生学习知识的特点,便于学生更快掌握运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复杂直流电路,我重新调整了教学顺序:先讲解一道运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复杂电路的实例,然后从这道实例中得出运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复杂直流电路的五大步骤,最后再通过讲实例做练习,教师在一旁通过必要的引导。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解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根据大纲对掌握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及电工电子专业对于学生掌握此知识点的要求,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确立本节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具体概念。 ②掌握利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节点电流方程。 ③掌握利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回路电压方程。 ④运用数学知识,掌握求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概括、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求解复杂直流电路的综合分析,计算应用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教学重点: ①是根据复杂电路的支路数,应用基尔霍夫定律,运用支路电流法列出求解复杂直流电路的方程组。 ②求解复杂直流电路的方程个数与支路数相等,所列方程必须应用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难点: ①是如何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出回路电压方程。在列回路电压方程时,必须确立起始点以及回路方向,根据所假设的电流方向确定元器件的正负极,根据电压降为负,电压升为正的原则,列出回路电压方程。学生在列回路电压方程时很容易把元器件的正负极搞错,混淆回路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区别。 ②运用数学知识,怎样求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说课稿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交变电流》,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和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该节主要研究最简单和最基本的正弦式交变电流,其产生的原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所以本节是前一章的延续和发展,是电磁感应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本节知识是全章的基础,由于交变电流与直流不同,因此,它对各种元件的作用也不同。正因为交变电流的特殊性,才有了变压器及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析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认识交变电流的特点及规律。 难点是:能够分析线圈转动一周中电动势和电流方向的变化。 二、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教学的要求,我确定本课三维目标是: 知识和技能:理解交变电流、直流的概念,知道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表示方法,知道交变电流的峰值、瞬时值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 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科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体会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我确定的教法与学法是: 教法: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我采用讲述、对比、探究,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学法: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讨论中突破难点。 三、过程分析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设计: 1、引入交变电流的概念:利用示波器展示从手电筒的电池得到的直流电和从墙面插座孔中获得交流电的波形,通过对比,了解交变电流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取材于生活中常用的两种形式的电流的波形,体现了从日常生活现象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让本节的知识环境不显得过于陌生,有助于学生迅速构建交变电流的概念,而图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交变电流的感性认识,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15.2《电流做功的快慢》教案

§15.2《电流做功的快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单位,以及影响电功率的因素。 2、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W/t=UI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 1、理解实验设计方案,经历实验探究过程(突出收集证据、分析论证两个环节)。通过探究活动总结出电流做功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引导学生写出电功率的定义表达式P=W/t,认识其单位及其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2、在共同完成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增加与他人的协同、合作能力,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日常生产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快慢。 2、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W/t简单的计算。 3、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区别和联系,以及相关实际功率的计算问题。 教学准备 1、“220V 100W”“220V 60W” “220V 25W”白炽灯泡各一只,灯头二个, 插座一个,导线;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实验探究法问题讨论法讲授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师:电流做功的实质是什么? 生: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2、师出示一只灯泡,问:要想知道它在某一电路中消耗了多少电能、做了多少功,你有什么办法? 生1:接入电能表测 生2:根据W=UIt ,分别测灯的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即可算出。(提示公式应用的注意事项) 二、新课教学 (一)、电功率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 让学生观察白炽灯泡,相互交流信息。 师问:这些白炽灯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板书灯泡规格:“220V 100 W”、“220V 60W” 师问:老师这里有两只灯炮,知道它分别是100W和60W,可是标签看不清楚了,你们谁有办法为老师辨别出来吗? 生:接在家庭电路上正常工作时较亮的是100W的(正常工作) 师: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灯泡的亮暗跟什么有关呢? 师:“××W”就是电功率,它是描述用电器性能一项重要数据,什么叫电功率?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2、电功率概念的教学 师:电流做功不但有多有少,还有快有慢。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通过类比的方法引入电功率的概念: (l)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2)怎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功率。)(3)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电功率。) 师:板书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电功率 (2)物理意义: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P=W/t(定义式)

支路电流法说课稿

《支路电流法》说课稿 班级:10(1) 说课人:李园园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电工基础》中第三章第2节支路电流法。在前一节中主要讲了支路、节点、回路等相关概念,重点讲了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是求解复杂直流电路最基本的方法,通过对支路电流法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基尔霍夫定律的含义,而且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第三节的叠加定理。因此,本节课既是对上一节知识内容的巩固及继续,又为下面学习第三节叠加定理打下了基础,对于提高学生求解复杂直流电路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教材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讲解了运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复杂直流电路的五大步骤,然后以实例来巩固及说明。针对学生学习知识的特点,便于学生更快掌握运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复杂直流电路,我重新调整了教学顺序:先讲解一道运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复杂电路的实例,然后从这道实例中得出运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复杂直流电路的五大步骤,最后再通过讲实例做练习,教师在一旁通过必要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1、知识目标: ①巩固对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掌握。 ②掌握支路电流法的解题步骤; ③运用数学知识,掌握求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概括、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求解复杂直流电路的综合分析,计算应用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教学重点: ①是根据复杂电路的支路数,应用基尔霍夫定律,运用支路电流法列出求解复杂直流电路的方程组。 ②求解复杂直流电路的方程个数与支路数相等,所列方程必须应用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难点:

高中物理 《电磁感应现象》说课稿

《电磁感应现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来自宁夏吴忠市回民高级中学,我说课的内容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物理选修3-2第一章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教材先让学生了解了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艰难历程后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曲折历程,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通过学习磁生电的条件,养成探究物理规律的良好习惯,提高自身的素养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难点:组织学生完成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归纳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二、说教学方法及手段 1、学情分析 学生已知道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掌握了磁场的基本知识,理解了磁通量的概念;初中时也已经学习了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的知识,自然会激发起他们继续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同学们目前已经有一定的电学实验操作基础和一定的探究、分析与归纳的能力,对本节课设计探究实验经教师指导和小组合作,应该能够顺利完成。 2、教学方法及手段 (1)本节课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的过程,即提出问题---设计实验---采集数据---交流反馈---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实践应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亲身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本节课采用以实验为主,以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为辅助的教学手段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

电流做功的快慢教学设计

电流做功的快慢教学设计 章丘龙山中学李德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电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单位,以及影响电功率的因素。 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W/t=UI进行简单的计算。 理解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 1、理解实验设计方案,经历实验探究过程(突出收集证据、分析论证两个环节)。 2、通过探究活动总结出电流做功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2、在共同完成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增加与他人的协同、合作能力,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探究煤油加热时电能转化为内能过程,研究电流做功快慢与电压和电流关系。 2、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3、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论证电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区别和联系。 【教学用具】 教师演示器材:低压电源,演示电流表、电压表,标有“3.8V”的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220V40W”白炽灯泡一只,PPT一个,演示电路板一块。 学生实验器材:(每实验小组一套)学生电源一台、不同阻值的电阻丝若干根、学生电压表一只、学生电流表一只、开关一个、温度计一支、煤油、带开孔橡皮塞的瓶子一个、天平一台、线夹和导线若干、停表一只。 【教学方法】类比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电功大小与什么有关?电功的公式和单位是什么? 2、电流通过洗衣机半小时做功18000焦;电流通过电车2秒钟做功1200焦。问:电流通过洗衣机和电车时哪个做功多?哪个做功快呢? 通过计算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了解电流做功的多少,还需要知道电流做功的快慢,电流做功的快慢,仅从它做功的多少来考虑是不行的,必须比较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看哪个做的功多,这就跟比较运动快慢和物体做功的快慢一样。由此引入课题。 新课教学: 通过类比的方法引入电功率的概念: (l)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

戴维南定理说课稿

《戴维南定理》说课稿 澧县职业中专学校毛彩东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戴维南定理”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电工基础〉〉(第三版)第三章复杂电路的分析计算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简化复杂电路的重要方法,特别适用于求复杂电路中某一支路中电流或功率的情况,而且也是电路分析中的一个普遍实用的重要定理和方法。在近年的单独招生考试和成人高考中,这一内容每年都考到。同时,对学生来讲,它也是本章的难点之一。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掌握戴维南定理的内容;b.掌握用戴维南定理求解某一条支路的步骤,并能熟练应用到实际电路中。 (2)能力目标:通过戴维南定理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归纳问题的能力,分析电路的能力,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 3.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戴维南定理的内容;用戴维南定理求解某一条支路电流的方法。 难点:a.定理的说明。b.戴维南定理的运用。 关键:正确理解开路电压和入端电阻概念的意义,是掌握戴维南定理的关键。 二.教法: 1.启发式教学、形象直观式教学。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此内容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愉快的学习,我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启发式教学始终贯穿于始终,通过师生间的一系列双边活动,如提问与回答,讲授与思考,口述与板书等,从复习旧课,到提出问题,由旧到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和技能。 2.采用演示实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教具:电源、导线、电阻、电流表。 三:学法: 1.识:我自己设计电路,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2.议: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启发、讨论、释疑,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3.思: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找出各知识点的前后联系,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四.教学程序: 由以上复习,我们知道,求解复杂电路中各条支路电流

交变电流说课稿.doc

交变电流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选修三-1第五章第一节《交变电流》 一、教材分析 交变电流是生活和生产中最常见的电流,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是本章的重点,是变压器和远距离输电的基础,又是上一章电磁感应和楞次定律的延续和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二、教学目标 本节的知识目标是(知识上)理解交变电流和直流的概念,知道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掌握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会用公式和图像表示交变电流。 本节的能力目标是(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节的情感目标是(情感上)体验实验的乐趣,进一步提高对新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和变化规律。难点是交变电流瞬时值的推导。 四、学情分析及教法设计 学生学习直流电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交流的认识还只是局限于生活中的常见电器,比较肤浅,对两种电流的区别不明确,本节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重点点拨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直观的感受到交变电流和直流电的区别,以便深刻记忆。对与交变电流的产生及变化规律,用手摇发电机来说明,涉及到了两条边切割磁感线,需要讨论两条边所产生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问题较复杂,所以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把复杂的问题处理成若干个小问题,逐步解决,这样设计,降低了教学的坡度,使学生能真正的自主探究,成为学习的主角。 本节采用实验和讲授相结合教学方法,共分五个环节。 五、教学流程 环节一、观察演示实验,得到交变电流的概念。 实验器材:电池、滑动变阻器、示教电流表、手摇式发电机、电键、导线若干。 1、装置接直流电源,观察现象。 2、装置接手摇式发电机,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比较两次实验现象的不同,引导学生分析:电池输出的电流是直流电,方向不变,那么手摇式发电机输出的是直流吗? 手摇式发电机输出的电流大小方向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这样的电流叫交变电流。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的实施,避免抽象的理论分析,让学生从感性角度去理解交直流的区别,提高学习效果。 环节二、观察教材图5.1-3,分析交变电流的产生。 交变电流的产生是这节课的难点,我采用从感性到理性,由定性到定量,逐步深入的方法,用问题链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线圈转动一周的过程中感应电动势大小方向变化,以降低难度,突破难点。 1、线圈转动过程中那条边切割磁感线?他们产生的电动势方向相同吗? 2、将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来分析 3、哪个位置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为零?哪个位置最大? 4、在b和d位置,感应电流的方向相同还是相反? 5、线圈转动一周,交变电流大小和方向怎样变化?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结果,提出峰值,中性面等概念,强调: 1、峰值是线圈转动过程中感应电动势瞬时值的最大值。 2、中性面指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时,此时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线圈经过中性面时电流方向发生改变。 环节三、根据所做平面图,分析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 在场强为B的匀强磁场中,矩形线圈边长为L,逆时针绕中轴匀速转动,角速度为ω,从中性面开始计时,经过时间t。 1.线圈转动的线速度为v=ωL/2。 2.时间t内转过的角度为θ=ωt,此时ab边线速度v与磁感线的夹角等于ωt, 3.这时ab边中的感应电动势为e ab ,同理,cd边切割磁感线的感应电 动势为e cd : a(b) d(c) (a) a(b) d(c) e) a(b) d(c) (b) a(b) d(c) (c) a(b) d(c) (d) t Bl t l Bl BLV e cd ω ω ω ωsin 2 1 sin 2 2 = = = t Bl t l Bl BLV e ab ω ω ω ωsin 2 1 sin 2 2 = = =

电工基础支路电流法说课稿

《支路电流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电工基础》第二章《直流电流的分析》第二节《支路电流法》。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1.教材和教法分析 从结构层面上看,本节是在学生学习简单电路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电工基础中电路的分析方法,从本节开始的电路分析方法有别于初、高中的电路分析方法,可以说从本节开始的电路分析真正进入一个新的高度,并且本节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电工基础的电路分析方法,二是本节内容理解好对以后其余电路分析方法的学习更有力。 从知识层面上看,本节通过教材上理论教学、实验、课后习题等栏目,重点学习支路电流法分析电路,同时也是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教学。 从能力层面上看,本节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契合点,有利于使学生了解理论定律在实际中的效果,同时实验过程中出现误差可为之后误差教学做铺垫。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接触实验,了解一些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的能力。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对理论知识进行详尽的讲解,然后辅助于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最后布置课外作业从中了解

学生学习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再加以解决,让学生牢靠掌握知识点。 2.学情和学法分析 学生已具有电路的组成,电流正方向的概念,基尔霍夫定律等知识。已能够对简单电路进行分析的能力。但实际电路分析绝不是简单的电阻串并联电路这么简单,知识不能只停留在初高中电路分析阶段,从本节开始接触电工学电路分析方法,且这些内容和实际联系紧密,对以后专业课程和实际运用中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3.教学目标 依据上述分析,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我提出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支路电流法分析电路的能力,充分学会基尔霍夫定律在分析电路时的运用,真正明确电流正方向的规定在对电路分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基本电路分析方法,并且因之后的电路分析方法和本节内容有很多相似和联系点,所以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因为困难而打消掉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 (3)课程铺垫:通过本节内容的讲解和对重点的强调,让学生真正掌握电路分析方法,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基础知识铺垫。4.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是学生开始接触电工学电路的分析方法,有别于初高中的

关于《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说课稿

关于《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说课稿 名位老师、各位专家:你们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之一——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首先,我对教材及课题的内容进行分析; 一、教材及课题的内容分析 1、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着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的理念。在第五章“正弦交流电路”第五节“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中“正弦量的三要素”作为的重点。重新整合出一节来讲授,把其它基本概念放在后一节来讲,因为“正弦量的三要素”在正弦交流电路当中始终是处在一个核心的地位和起到一个贯穿整个正弦交流电路的主线作用。不管用解析式、波形图、矢量图等哪种正弦量表示法,都离不开“正弦量三要素”这个核心。 正弦交流电的分析,实质上就是“三要素”的计算。]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与正弦交流电打交道,但学生们对正弦交流电的理性认识尚甚少。为什么特别指出不能把直流电路中的规律简单地套用到交流电路中去,在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使学生能对正弦交流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抓住波形图表示法,详细介绍最大值,频率、初相位这三个物理量,使学生对“三要素”有个透彻的认识。 2、教育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的准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利用波形图的直观性,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有效值、相位的概念,再用解析式,进一步巩固这些知识。 (3)掌握正弦量周期、频率、角频率的关系,掌握频率正弦量的相位比较。 (4)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有学习正弦交流电路的兴趣。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1)重点 a、频率、周期、角频率的定义以及三者间的关系。 b、最大值、有效值的定义以及二者间的关系。 c、初相的确定 (2)难点 初相的确定 (3)依据 以上重点都是正弦交流电路的核心知识,只有掌握它才能进行后续的教学。 难点初相的确定,即要运用正弦量的知识,又要运用数学的三角函数的知识。 二、教学策略及手段 运用波形图表示法在课堂中讲授“正弦交流电三要素”(附图),再通过实 验室应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演示正弦交流波形中最大值、频率和初相的 变化。

初中物理《电流做功的快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沪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六章第二节电流做功的快慢

电功率 实际电流 实际功率 实际电压 额定电流 额定功率 额定电压 电流做功的快慢 单位 公式 定义 P=W/t=UI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 第十六章 第二节 电流做功的快慢 一、课时知识结构 二 、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细目表 三、教学设计 【主题】 16.2 电流做功的快慢 【课程标准】

3.4.5 结合实例理解电功和电功率。知道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例1 调查常见用电器的铭牌,比较它们的电功率。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结合实例,理解电功率。 2.通过实验和体验,知道、感受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3.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家用电器的铭牌,培养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1) 电功率概念的建立;(2) 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关系。 2.难点:(1) 理解电功率;(2) 区分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教学准备】 教具:电能表示教板、并联电路示教板、变压器、白炽灯(“220V 100W”、“220V 300W”、“220V 25W”、“48V 60W”)、LED 灯“220V 9W”、小电车、课件及小视频。 学具:电池组、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2.5V)、开关、导线若干。【设计思路】 整节课以白炽灯为主线。 1.先是从两灯的亮暗及电能表指示灯闪烁情况得出电流做功有快有慢,得出电功率的概念;

2.通过揭秘两灯的铭牌感受和理解电功率的概念; 3.通过演示瓦数大的灯可以比瓦数小的灯暗,感受同一用电器的功率是变化的,得出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概念; 4.通过演示电压过高灯泡毁坏,知道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才能正常工作,培养学生读铭牌的习惯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5.通过计算“演示灯泡”的额定电流,动手让小灯泡正常发光,进一步理解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及两者的区别; 6.通过白炽灯即将退役视频和白炽灯与LED 灯对比实验,让学生感受科技的进步,培养节约用电的意识。 【评价设计】 1.通过评价活动一、评价活动二的观看视频、演示实验、学生举例、课堂练习,以 及形成性练习的1 和2、3、5 题,检测学习目标1 的达成情况。 2.通过评价活动三的学生的问题回答、交流讨论、例题完成、学生实验,以及形成 性练习的4 和5 题,检测学习目标2 的达成情况。 3.通过评价活动四的节约用电教育,检测学习目标3 的达成情况。 【学习过程】(评价活动方案)

戴维宁定理说课稿

《戴维宁定理》说课稿 张元君 ( 徐州技师学院江苏徐州221004) 【摘要】本文介绍了戴维宁定理的地位, 重点介绍了如何讲好电工基础中这一既是重点有是难点的定理, 如何突破学生的疑难情绪, 使学生熟练掌握它, 成为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电工基础; 戴维宁定理; 说课; 多媒体科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电工基础》第二章《直流电路》的第九节。戴维宁定理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电工基础的重点。对于一个有多个网孔的复杂电路, 只需求解某个支路的电压、电流时, 我们就可以运用戴维宁定理迎刃而解, 避免了列解多元一次方程组等较为繁琐的计算, 节省大量精力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但是, 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其精髓, 反过来又会觉得应用起来十分困难, 感到无从下手, 部分学生甚至将戴维宁定理诙谐地称为“太为难定理”。如何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 深刻理解该定理的精髓,学会灵活地运用它, 使它成为学生们娴熟地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 这是教学中应当突破的难点。 2.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 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 1) 知识目标: 掌握二端网络、有源二端网络、无源二端网络等概念以及戴维宁定理。 ( 2) 能力目标: 通过质疑、思考、讨论, 以及对例题的灵活解决, 教给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应变能力。这样使学生既学会了知识, 又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应变的能力。

( 3) 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爱好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合理的思维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 灵活运用戴维宁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求解等效电压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尤其是电动势。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设疑──讲授──例题──归纳──练习”五段式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设计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设疑引学 通过提问, 复习与课程学习有关的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为新课教学作必要的准备。 老师提出复习问题( 视频打出) : ( 1) 什么是支路电流法 学生回答: 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 运用基尔霍夫定律列出节点电 流方程和回路电压方程, 组成方程组解出各支路电流的方法。 ( 2) 什么是电压源? 学生回答: 一般电源, 可以用一个理想电压源和内阻串联起来表示, 叫做实际电源的电压源模型, 简称电压源。 提出问题: 对于一个复杂电路, 求解某一个支路的电压、电流、电功率等, 我们不用极为繁琐的需要列解方程组的支路电流法解决, 试想能否用其它较为简洁的方法来解决呢?

《交变电流产生和变化规律》说课稿

《交变电流产生和变化规律》说课稿 《交变电流产生和变化规律》说课稿 一、教学理念 留美博士黄全愈在他著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指出:“创造性就象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可见,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我们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去创设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积极主动地运用探究模式,优化课堂教学。 新时期物理教育面临的时代背景可以这样概括:建构主义风行全球,素质教育传遍神州,研究性学习方兴未艾、网络教学日渐盛行、洋思模式备受亲睐。 教学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有序构建。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是本章的重点,又是电磁感应、楞次定律、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右手定则等知识的进一步具体应用,跟生产和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是学生综合应用电磁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物理情景。 本节内容相对于直流电而言,最大特点就是”变”,对于变化的物理量学生往往会感到困难,特别是第一次接触这么多的新名词,如:交变电流、正弦式电流、中性面、瞬时值、峰值等,如何让学生清楚地理解这些概念,掌握交流电的变化规律,是处理好这节课的关键。 2、学生分析 学生的认知结构示意图公式、图像交变电流的波形 正弦交流电的变化规律 交变电流的产生 矩形线圈在磁场中匀速转动 直流电欧姆定律电磁感应知识楞次定律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电磁学知识,观察直流电发光和发电机的模型,说出什么是交变

电流和产生交变电流的原因。 2、给定条件,结合实物模型,应用电磁感应的知识分析交变电流的产生,探索交变电流变化的规律。 3、学会用公式和图象来表示交变电流。 4、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 5、了解两种交流发电机的构造和优缺点。 教学重点: 1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 & nbsp;2交变电流的图象及表达式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策略 1、利用实验,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在课堂的开始,用学生的设计实验,提出课题,透过现象,用已有的知识提出新概念,点出课题。 2、利用电脑模拟,配合实物模型,降低研究的难度和台阶。 3、充分利用媒体技术,将直观的现象展示给学生,提高兴趣。 4、倡导协作,分小组讨论,并加以旧知识的提示,降低难度。 5合理的运用数学知识突破物理难点和目标。 6、设计开放性问题,激活思维,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拓展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五、教学效果 1、从整体上讲,本节课所设计的流程基本上完成,由于上课推迟了几分钟,实际上课时间只有43分钟,如果是45分钟,不会很匆忙。 2、从学生的角度讲,本节课设计的起点很高,在概念本身难度很高的情形下,学生还是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推导出了相应的一些公式,弥补了课本上的表述,“理论研究表明”。 3、下午的时间,学生很困,思维不是很活跃,有部分学生没有在探究过程中让头脑处于“激发态”

《戴维南定理》说课稿

《戴维南定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戴维南定理”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电工基础〉〉(第三版)第三章复杂电路的分析计算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简化复杂电路的重要方法,特别适用于求复杂电路中某一支路中电流或功率的情况,而且也是电路分析中的一个普遍实用的重要定理和方法。在近年的单独招生考试和成人高考中,这一内容每年都考到。同时,对学生来讲,它也是本章的难点之一。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掌握戴维南定理的内容;b.掌握用戴维南定理求解某一条支路的步骤,并能熟练应用到实际电路中。 (2)能力目标:通过戴维南定理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归纳问题的能力,分析电路的能力,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 3.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戴维南定理的内容;用戴维南定理求解某一条支路电流的方法。 难点:a.定理的说明。b.戴维南定理的运用。 关键:正确理解开路电压和入端电阻概念的意义,是掌握戴维南定理的关键。 二.教法: 1.启发式教学、形象直观式教学。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此内容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愉快的学习,我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启发式教学始终贯穿于始终,通过师生间的一系列双边活动,如提问与回答,讲授与思考,口述与板书等,从复习旧课,到提出问题,由旧到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和技能。 2.采用演示实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教具:电源、导线、电阻、电流表。 三:学法: 1.识:我自己设计电路,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2.议: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启发、讨论、释疑,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3.思: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找出各知识点的前后联系,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