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的认识案例分析

圆的认识案例分析

圆的认识案例分析
圆的认识案例分析

圆的认识》案例分析

李慧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发现数学的规律。“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一直是我们数学老师追求的目标。

对于圆的认识,过去总是认为让学生掌握以下几点就可以了:会画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尤其要知道在同一圆内,直径与半径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但考试时要考,而且以后学圆面积要用到,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牢固掌握。概念的表述是数学学习的重点,至于为什么往往忽略掉了。显然,这样的教学应该说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这种教学早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为此,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我力求改变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的教学尝试:一.导入新课

1.师:你觉得老师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

引出:眼镜大、圆等

2.用“圆”扩词…… 3.师:刚才同学们用“圆”组了那么多的词,看来大家的词汇真的很丰富,平时都有喜欢读书的好习惯,是不是啊?()接下来我想借给大家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借给谁呢?那么多人要看,怎么办?

这样吧,老师站在原地,同学们坐在位臵上,听到我说“开始”,

大家都上来拿,谁先拿到,我就借给谁,这样可以吗?......

(围成一个圆圈,老师站中间,这样最公平)

4.师:大家同意这个方案吗?(……)

师:一个圆就把这个难题圆满地解决了,大家说“圆”神奇不神奇?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进一步去认识圆

板书:认识圆

二.探究圆的有关知识

(一)画圆

1.徒手画圆

(1)师在黑板上徒手画一个圆,师:画得圆不圆?

(2)师:你们想不想也徒手画一个?

(生在练习纸上徒手画圆)

(3)你们觉得自己画得圆不圆?那么怎样才能画一个标准的圆?

引出用圆规画圆

2.圆规画圆

(1)师:既然圆规是用来画圆的,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手里的圆规?

(生:圆规有两只脚,一个脚上有铁钉固定,另一只脚上有铅笔)(2)大家用圆规画过圆吗?(… … )哦,那你来介绍一下你是用圆规怎么画圆的?

学生分别在练习纸上画圆)

(3)师:刚才大家在画圆时,最关键的你觉得是什么?

(铁钉不能动来动去,要固定住一点... )

(4)师:好,接下来我们再画一个圆,要与你刚才画的那个圆大小不一样。先想一想,再画。

(5)师:我看到有很多同学画的圆真漂亮,老师也想画一个圆。请

一位同学知道我怎么画圆,好吗?

(学生说怎么画,师操作)

(6)师:谁能说一说要画一个比前两个大得多得多的圆的话,可以

怎样画?

师:刚才我们画了大小不同的圆,谁能说一说,圆的大小是由什么

决定的?

(预设A圆规两脚间的距离

板书: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决定圆的大小

师:在圆里的话是从哪里到哪里?(圆心到圆周)

师:画圆的时候固定的一点叫什么?(圆心,用字母0表示)

大家在练习纸上点出圆心,并写上文字和字母。

引出圆心、圆上任意一点并板书:圆心0、圆上

师:下面我们把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

谁知道这条线段叫什么?(半径)

师:那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决定圆的大小也可以说是(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师:那么你觉得半径是一条怎么样的线?(……)

师:请在你画的圆里画出一条半径,并写上文字和字母师:谁知道圆内还有哪条非常重要的线段?(直径)请同学指出哪条直径?(画出直径)介绍直径是怎么样的?

一起画直径(穿插“判断是否直径”的练习)

师:究竟我们发现的半径直径的概念,是否科学完善呢?请翻看课本相关内容,135第4、5 行和9、10行自由阅读。)

(预设B

半径或直径决定圆的大小

板书: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师:半径(直径)在哪里?请你上来介绍给大家。

你是怎么知道的?

半径其实就是圆规两个脚之间的……距离?

我们说半径决定圆的大小也可以说(圆规两个脚之间的距离)决定圆的大小

师:请在你画的圆里画出一条半径,并写上文字和字母

师:谁知道圆内还有哪条非常重要的线段?(直径)

请同学指出哪条直径?(画出直径)

介绍直径是怎么样的?

一起画直径(穿插“判断是否直径”的练习)

师:究竟我们发现的半径直径的概念,是否科学完善呢?请翻看课本相关内容,()135第4、5行和9、10行自由阅读。)画给定半径的圆,明确

圆心决定圆的位臵师:换个地方,再画一个半径3 厘米的圆,想一想怎么画?再画师:刚才我们画出的圆一样大,但位臵不一样,那么圆的位臵是由什么决定的?

板书:圆心决定圆的位臵

(二)剪圆,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

学生剪圆,师:剪好的同学思考一下,刚才你在剪圆的时候有什么感受?(弯曲)

师:也就是说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师:

请大家摸一摸圆的四周,体会一下。

辨别. 师:黑板上老师画的是不是圆,为什么不是?

举例. 师:我们初步认识了圆,请你回忆一下我们生活中见到过的

(三)玩圆师:圆里面是否还隐藏着更多的知识呢?请同学们借助自己、同桌或小组的力量继续研究,老师相信你们会有更为精彩的发现。

生: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 倍。师:是吗?请亮出你们的证据。

生:我测量过直径是6厘米,半径恰好是3 厘米,所以得到这个结

生:眼睛看看也够了,半径是从圆心向一边画,而直径是从圆心向两边画的。

生:采用对折的办法,也能发现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 倍。师:能不能用上字母,把这个发现表示出来呀!生:d=2r;r=d/2 。

师:对这个发现,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生(合):没有!师:那么,黑板上这个圆的直径也是你们所画的圆的半径的2 倍喽?

生:当然不是。我觉得这个规律应加上“在同一个圆里”的前提条件。

生:不在同一个圆里也行。只要几个圆大小相等,那么这条规律仍旧是符合的。

师:的确,严谨细致是数学美的重要体现。(板书:在同圆(等圆)中)

生:在同一个圆里,每条半径一样长,每条直径也一样长。(说理)生: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说理)生:圆心决定圆的位臵,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说理)师:真棒!时间虽短,但我们的发现却如此丰富!其实,早在2400 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特征的精确记载:“圆,一中同长也!” (板书)。

知道这里的“一中”、“同长”各指什么吗?

师:不错!那时的发现跟咱们今天完全一样,同学们感觉怎样?

(四)创造圆(略)

三小结并提出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课后体会:

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

“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是《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数学是一种抽象,是一种模型。《数学新课程标准还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因此学习就不应该看成是对于教师所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而对数学的价值我们不

能只做肤浅、表面的解释,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去体验、感受数学的价值,进而增强数学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笔者设计了“如何分书给某位同学才比较公平” 这一情境,在引出“圆”的基础上力图使学生感知“圆心”是“圆的中心”这一圆的特征,当然这一“感知”还仅仅是“数学意义”之外的。接着,在辨别“老师在黑板上徒手画的"圆"”是不是圆的环节,让学生在之前习得的圆的有关知识去解释、去辨别为什么“徒手画的"圆"” 实际上不是“圆”的原因。下一步,在领悟墨子的“圆,一中同长也!的环节,继续用已初步掌握的圆的特征去解释这一圆的本质属性。2.创设开放问题情景,激发兴趣,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在“剪圆”和玩“圆”的教学环节中,该笔者设计了让学生把圆摸一摸、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想一想,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这一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操作中除了发现直径、半径的本质特征,发现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还发现在同一个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也都相等,直径、半径都有无数条,沿着直径对折圆的两部分重合,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等知识。这样的设计,笔者觉得一方面能体现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去发现,自豪的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另一方面很自然的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3.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最近,笔者有幸倾听了朱国荣特级教师的《圆的认识》一课,他在这一课中事先布臵学生课外去画圆,而后在课内交流画圆的方法,以及“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引出在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正十六边形……内画最大的圆,以此解释“削方为圆”的同时揭示“在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就是圆”

的这一圆的本质,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给了我们对于如何上《圆的认识》的更多的思考。

(1) 画圆是一种技能,既然是技能,就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熟练掌握,更不可

能在40分钟的课堂利用3、5 分钟的交流和练习就能掌握。既然如

此,何不让学生在购买了圆规这一工具之后,在课外、在家里、在业

余时间,边玩、边“消遣”似的把画圆的这种技能提前学习、提前掌

握呢?所以,我觉得朱老师的这一做法非常现实,也就非常“人

本” 。

(2) 其实,现在的许多学生,对于“圆心” “半径”“直径”“半径、

直径的特征”“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等知识已经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一团雾水” ,而是“早已掌握” 。因此,这些知识的学习我们大可不必去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究,况且也不一定有较大探究的意义。朱老师在这节课中站在学生真正的学习起点,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不费太多的“笔墨”把以上的知识点作了恰倒好处的整理,之后,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探讨圆的本质”——“在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就是圆”。我觉得这才是《圆的认识》的真正的数学价值所在,也是《圆的认识》这课对于学生终生受用的东西。当然,随着对《圆的认识》一课的进一步思考,以后对它设计会有更多的改进,但不管怎样,“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我们数学教师必须天天去思考的。

圆的认识--评课稿

11月5日上午第二节,我们裴主任上了一堂《圆的认识》,让听课老师和六年级同学一起认识了圆,认识了什么是有效教学。 在小学数学大纲里,关于圆的教学相关要求有以下一些: (一)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二)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要求: 使学生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 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需要,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直观学习一些几何初步知识,认识常见的简单几何形体的特征,学会计算它们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进一步学习几何都是有益的。在安排内容时,要注意加强测量、拼摆、画图等实际操作方面的训练,求积计算的数据不应过繁。组合图形作为选学内容,只限于两个图形的组合。几何形体要从低年级起逐步认识,合理安排。 6.认识圆,会画圆。 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让学生对几何图形——“圆”建立最基础的认识(当然是在一年级的圆的认识的基础上);

小学数学_《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 教材分析: 圆是在学生认识了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认识的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由于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所以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的常见物体中引出圆,再凭借圆形物体画出圆,然后利用折叠的方法找出圆心,在此基础上,通过测量、比较和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以及它们的长度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最后,使学生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掌握画圆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 学情分析: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初步感知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发现并合理解释圆的特征,了解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会用圆规画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发现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圆的特征;体验圆的美,感受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数学文化熏陶。 教学重难点: 圆的特征的发现过程与有效验证过程。 教学准备: (1)学具:直尺、圆规、可以画圆的物体、圆形纸片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案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案例 背景与导读:《圆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在低年级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此前学生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比较困难的。为了教学的顺利开展,在本课例中我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诱人的问题情境,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画一画、折一折和说一说的过程中亲身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让他们在感受成功愉悦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通过体验圆与人类生活的不解之缘,感受圆的美、生活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养成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的习惯。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相关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用大圆规、直尺、自制的《圆的认识》课件。 学生准备:自带剪刀、白纸、直尺、画圆的工具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教师出示课件,显示各种美丽的图案) 师:同学们,这些图案美吗?请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很美!这些图案都是由圆形组成的。 师:对!这么美的图案你们能画出来吗? 生:不能。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有关圆的知识,相信大家不但能够学会圆的许多知识,还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画出很多美丽的图案。 (评:学生在感受用各种圆形组合起来的图案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顺利揭示了探究的主题:圆的认识。)2、联系生活,揭示新课。 师: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样的圆形吗? 生1:自行车汽车的轮子是圆的; 生2:篮球乒乓球是圆的; 生3:硬币是圆的…… 3、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注意引导。(在肯定学生答案的同时要指出自行车汽车轮子的轮廓是圆,篮球乒乓球的横切面是圆,硬币的正反两面是圆等,同时课件演示圆与球体的不同) (评: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圆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愿望。) 二、自主探索,初步体验。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画一画。 师:你能画出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吗? 生:(齐答)能。 师:同学们真有自信,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可以利用学具袋中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工具,也可以自己想办法去画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 (1)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工画圆。(师巡视、收集信息。) (2)学生汇报,集中反馈。教师将各种方法进行概括分类,学生:①利用硬币或其它圆形轮廓描圆;

公开课教案:圆的认识

课题: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57~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其特征。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思考等探索活动,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我国古代数学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PPT课件;直尺、带圆孔的三角板、硬币等圆形物体。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寻宝创“圆” ⑴师:小明参加头脑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得到这样一张纸条——“宝物距离你左脚3米。”你手头的白纸上有一个红点,这个红点就代表小明的左脚,想一想,宝物可能在那儿呢?用1厘米表示1米,请在纸上表示出你的想法。 ⑵学生尝试 ⑶展示作品

⑷师:还有不同的位置吗?这些位置如果都表示出来将会形成什么?(课件演示出圆) 2.谁来说说自己在哪里见过圆? 3.欣赏生活中的圆(课件出示) 4.揭题: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经说过:“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吧!(课件出示)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㈠概念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观察这些图形,想一想:圆和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前的平面图形是由什么围成的?圆呢?(课件出示) (学生可能说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边是直的,它们是由线段围成的,都有角,而圆的边是弯的,圆没有角,它是由曲线围成的) 2.体验:请拿起桌上的圆片,闭上眼睛摸着圆的边想象圆的形状。 ㈡画圆 1.师:同学们!你会画圆吗?你能怎样画圆?请试着在纸上画圆。 2.交流汇报:你采用哪个工具画圆?是怎样画的?(展示学生作

《圆的认识》听课体会

听课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年轻教师,能有机会外出听课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让我受益匪浅。此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以《圆的认识》为课题,期间,我聆听了幕振亮、邢莉、彭飞3位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虽然3位老师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让我收获颇多。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一点儿听课体会: 一、经历定义的过程,理解本质 《圆的认识》是属于几何概念的教学,在课的设计上三位老师都紧扣“概念教学”这一主题进行设计,在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的过程中,三位老师都没有直接把概念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不断动手操作,自己画圆,小组合作画圆,在其过程中,师适时提问,将问题抛给学生,鼓励其积极发言,投影展示作品,提出不足,总结经验,边学概念,边体会圆的特征,让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学生在画圆过程中,会发现圆心的位置不同,圆的位置也不同;圆形纸片对折,发现直径是半径的一半,尤其是幕振亮老师制作了生动的动画课件,让学生感受到在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都相等的特征。 二、体验知识与应用的联系 老师们都从生活实际出发,带领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圆,同时,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出:井盖为什么是圆的?车轮为什么是圆的?以及老师如何在操场上画圆等问题。尤其是幕振亮老师精彩的动画课件,很直观,很形象,并且还很用心的准备了模拟井盖的道具,让学生亲

自动手操作,作为年轻教师,我也在反思自己课堂教学,在概念教学中,自己有时会草率的将定义丢给学生,虽然也会联系生活实际,但是课堂上的学生缺乏自主的空间和时间,仍是老师讲的多,学生练得少。听完三位老师的课,对我触动最大的是,课堂结束时,孩子们头脑中都形成了动态圆,而不仅仅是平面图形,我在想,我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呢?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加强知识与应用的练习,带领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三、数学课上的古文化,数学课上的浪漫色彩 老师们的课告诉我,文学可以运用到数学课堂上,他们都提出了老子“大方无隅”,体会圆与正多边形的关系;墨子的“圆,一中同长也”,代替了枯燥的“圆有一个圆心,半径都相等,直径也相等”,用古文化熏陶学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说实话,我在思考:在我的常态课上,如何做到在讲完基本的数学基本知识时,怎么有时间去穿插这么多内容呢?这也是自己面临的大问题,自己还需在课堂管理和课堂效率上下功夫。 另外,邢莉老师的课充满浪漫色彩,在课堂结束之时,邢老师为孩子们展示了生活中的圆,播放动态的水纹,配以轻音乐,邢老师声情并茂的陈述: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自己也被带入其中,感受到了圆的美,课堂结束,意犹未尽。 四、从原生态语言上升到数学层面 基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对于新知识,有自己的理解,于是,在学习圆规画角时,学生一直说圆规两条腿之间的距离决定了圆的大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件只中心小学:徐丽平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也是学生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 ,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学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掌握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也为下面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及圆柱圆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景中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或等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3. 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同学们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四、学具准备:直尺,圆形纸片。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六、教学媒体设计 1、设计思路:圆各部分名称、特征等,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达到了激发兴趣、引发思辨、突破难点、思维延伸的效果。充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

的动态演示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目标有机融合,使多媒体更有效、更高效的为教学、为学生服务,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2、自主学习设计: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此理论基础上,本节课充分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探索过程,让学生在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 七、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设想:根据“活动教育”课题的研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按“谈话直接揭题,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反馈,巩固新知——拓展认识——知识总结——分享收获”的活动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小组学习这种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实践、探索形成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真正做到以活动促发展。 教学过程分析: 首先,直接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呢?.... 让我 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 (板书:圆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对探索圆的真切欲望,兴趣,又直接引出,为下一步研究圆做好铺垫。 其次,初步感知,师:在生活中,你们在哪见到过圆形?如何可以画出一个圆? 然后,自主探究,发现体验: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1) 在折一折

《圆的认识》精品教案

《圆的认识》精品教案

生2: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相等。 生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师相机出示写法:d=2r 或r= 2 d 追问:在这里为什么要强调在同一个圆内? 答案:不是同一个圆内就无法比较。 追问:那么请仔细思考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 答案: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追问: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多少条对称轴? 答案: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 三、欣赏生活中的圆。 师: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圆?圆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请大家一起来欣赏欣赏。 正如古希腊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学生动手折一 折圆,发现圆 是轴对称图 形。 证。 通过欣赏生活中 的圆,让学生感 受生活中圆的 美。 课堂练习 1.分别描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并量出它 们的长度。 答案: 半径:1厘米 1.1厘米 1.2厘米 直径:2厘米 2.2厘米 2.4厘米 2.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d分别表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学生独立完 成。 让学生通过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加深对半径和直 径关系的理解和 运用。

追问:如何画直径是5厘米的圆? 答案:半径是2.5厘米。即圆规两脚之间的距 离是2.5厘米。 学生画圆。 拓展练习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直径。()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 (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4)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 (5)两条半径就是一条直径。() 答案:(1)×(2)×(3)√(4)√(5)× 2.填表。 半径(r)10米7米 3.9厘米 直径(d)8厘米0.24米 答案:20米4米14米0.12米7.8厘米 3.按照下面的要求画圆,并在画出的圆中分别 用O、r、d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1)半径5厘米。(2)直径5厘米 答案: 4. (1)指出下边圆里的线段哪一 条是直径? (2)量一量这几条线段的长度,你发现了什 么? 学生填表。 学生画圆。 学生独立完成 后,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 成。 此环节设计是通 过5个具有代表 性的题目,检测 学生对本节课知 识点的掌握情 况,由浅入深地 练习,既吸引学 生的兴趣,又达 到练习巩固的目 的。其中第3题 让学生知道在一 个圆内直径最 长。第4题让学 生明白圆心决定 圆的位置。

圆的认识评课稿

圆的认识评课稿 听了XX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既是几何内容的教学,也是属于概念教学。XX老师设计了:1、利用工具画圆;2、利用圆规画指定的圆;3、自学课本,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关系;4、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等,探究半径、直径以及圆的有关特征。听了这堂课,使我受益非浅,这堂课有以下几个特色值得我学习: 一、以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XX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将学生的认知活动统整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通过自学教材,领悟到圆心、半径、直径的特征;通过动手折一折,明白“在同圆中半径、直径都有无数条”;有了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比一比、数一数等学生动手“做数学”的实践活动,把“教师讲授新知,教师操作演示活动”变成“教师设计活动,学生操作活动,领悟新知”的以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的开放式过程。使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情感、智力、等方面得到有用的发展。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在圆的画法教学中,如果按照教材中的编排顺序来教学,学生先用准备好的瓶盖、透明胶、水彩笔、光碟片、硬币等工具画圆,然后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性,最后学习 用圆规画圆及画规定条件的圆。XX老师对教材大胆进行了重组,把圆形画圆工具和圆规同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选择画圆工具自主学习画圆,感悟画圆方法的多样性,再让学生比较用圆形工具和用圆规画圆的特点及区别,使学生明白用圆规画圆既确凿又便当,从而引导到用圆规画圆的这一教学环节上来,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画圆的步骤、方法和要领等。这样设计既体现了因人而异,又体现了学生探究学习的主体性。使知识传授更具连贯性和探索性。这个改变,让我认识到,教师教学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敏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应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思想。

《圆的认识》研究活动计划

《圆的认识》研究活动计划 教材分析: 1、“圆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内容。 2、“圆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也是学生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唯一一个曲线图形。教材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逐步体验圆的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也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及圆柱圆锥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本节教材的内容有: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圆的特征。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初步感受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通过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1、作为农村学校,六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较低,学生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教学中以生活中的例子、学生熟悉的圆形实物导入,探究有关圆的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2、学生认知障碍点:理解圆的许多概念,掌握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画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圆就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组织学生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一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养成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圆 的 认 识 教学案例

圆的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93~94页例1、例2、例3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使学生认识画圆的工具,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技能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规、三角板、圆形纸片 学具准备: 直尺、三角尺、圆规、绳线一根、图钉、铅笔、硬币、圆形纸片 教学流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们邀请我们去看骑自行车比赛,高兴吗?请看(媒体显示画面):小狗、小白兔、小花猫各自准备了一辆自行车,[车轮分别是(1)椭圆形的、(2)圆形的但车轴不在中心(3)圆形且车轴在中心],现在比赛还没开始呢,我们先来猜猜看;最后谁能得第一? 师:XX同学的猜测对吗?等学了“圆的认识”这一课,我们就能有根有据地回答这个问题了。(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找身边的圆 师:以前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圆了,说一说,在我们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生1:透明胶带,生2:衣服上的纽扣,生3:碗……

课件出示一些圆形物体。如:奥运五环、建筑物、圆形标志…… 2、从实物中抽象出圆 师:那到底什么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圆呢?请看(出示课件)这是一个外表呈圆形的物体——钟,如果沿着它的外沿把它画下来,就成了一个圆。 3、动手画圆,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师:圆是一个很美的几何图形,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个圆?听清要求:根据桌上的钉子、线、铅笔、硬币、尺等材料,小组合作,在纸上画一个圆。 比一比,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生动手操作,师行间巡视。 画后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4、比较:突出圆是曲线图形 师:你觉得圆和以前所学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是平面上的直线图形,而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二)教学例2 1、介绍圆规 师:前面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画出了圆,数学上还有一样专门画圆的工具——圆规,用它可以又方便又准确地画出圆来。 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其作用。 2、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 师:你能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吗? 边画边想:用圆规画圆一般分哪几个步骤? 3、组织交流 画后交流,使学生明确用圆规画圆的基本方法: 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2、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 3、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圆,并适时板书: 定点、定距、旋转。 4、让学生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投影出示题目)画圆: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1)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2厘米。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圆第1课时 圆的认识》精品教学案

第5单元圆 第1课时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59页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画圆、剪圆、折圆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圆,发解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以及半径、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作用。 2.在画圆、剪圆、折圆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辨析、概括能力。 3.在活动中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 教学难点: 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 教学准备: 圆纸片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复习: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情景导入:上面系着一段绳子的小球,老师用手拽着绳子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提问:你们看小球画出了一个什么图形?(小球画出了一个圆) 3、学生拿出圆的学具:你们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弯曲的)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出示目标)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出示目标)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3、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三、合作探究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3)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四、精讲点拨 (一)认识直径和半径及关系 (1)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2)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3)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归纳结论:在同一个圆里,d=2r r= 2 d 练一练:P58做一做的第1、2题。 (二)学习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3、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圆不一样呢?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归纳: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 六、达标检测 (一)判断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评课稿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评课稿 11月5日上午第二节,我们裴主任上了一堂《圆的认识》,让听课老师和六年级同学一起认识了圆,认识了什么是有效教学。 在小学数学大纲里,关于圆的教学相关要求有以下一些: (一)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二)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要求: 使学生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 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需要,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直观学习一些几何初步知识,认识常见的简单几何形体的特征,学会计算它们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进一步学习几何都是有益的。在安排内容时,要注意加强测量、拼摆、画图等实际操作方面的训练,求积计算的数据不应过繁。组合图形作为选学内容,只限于两个图形的组合。几何形体要从低年级起逐步认识,合理安排。 6.认识圆,会画圆。 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让学生对几何图形——“圆”建立最基础的认识(当然是在一年级的圆的认识的基础上); 2、认识事物间——圆的特征、直径和半径的数量关系和基本特征; 3、学会用字母表示圆的有关知识,主要是指:2r=d; 4、会画圆; 5、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 6、增强民族自豪感:祖冲之和圆周率。 关于教学任务,老师们一般都很容易把握,更重要的是,大纲提出的教学方式为我们的“有效教学”的提供了思考: 1、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_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一个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掌握画圆的方法,会用圆规画圆。 4、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具学具:圆片、硬币、直尺、圆规、棉线、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生活中的发现引发思考 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 生:说发现。 师:同学们的发现可真不少。正所谓圆无处不在,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些。瞧!(放图片)这些图片中的圆美吗?正是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领略它无穷的魅力。(板书: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圆,欣赏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圆之美,感受生活中圆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际操作,初步感知

想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 动手操作:用手中工具画圆。(生汇报) 3、教学用圆规画圆: (1)介绍专门画圆的工具圆规:名称和用途。 (2)用圆规画圆的基本方法: ①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定长) ②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定点) ③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旋转)(3)拿出圆规,把两脚尖的距离定为3cm,在练习本画一个圆。 (4)小组交流画法。 4、介绍圆各部分的名称: (1)课件出示有关圆的基本概念。 (2) 在自己画出的圆中标出半径、直径和圆心。 (3)跟踪练习,巩固概念的理解。 判断:在这个圆中,哪些是它的直径和半径。(多媒体出示图。)5、生说自己画的圆的位置,老师画的圆的位置。 总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师:通过画同心圆引出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总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课件出示) 6、比一比:用10秒钟的时间看谁画出的半径最多? 从而引出半径有无数条。 动手操作:量你画出的半径,你有什么发现?(在同圆里,半径有无数条,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师:两个学生回答自己所画圆的半径,得出等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出示:在同圆(或等圆)里,半径有无数条,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案例.docx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六年级上册 《圆的认识》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57—58 页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 2、学生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 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3、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体验图形与生活 的联系,感觉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 教学重点: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感受圆的基本特征,会用圆规画指 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材料:生——圆规、直尺、剪刀、、A4 纸、圆形物体。(提前让学生回去玩圆规,试着画圆) 师——教学用的圆规一把、直尺一把、课件、“研究记录单”、白纸一些。事先画好一个圆在黑板上,并将大圆规“定长”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圆,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看到过圆吗?(学生交流说出生活中表面是圆形的物体。) 瞧,盛开的向日葵,碧绿的荷叶,宁静水面上激起的波纹,雄伟的建

筑,精巧的工品,美的舞蹈??(件出示) 欣完了,有什么感受,真的是——太美了,正如古希腊的数学家 所,在一切平面形中,是最美的。 今天,就我一起去,走近,去探其中的奥秘。 (板:的) 【意:引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学生在交流中建立的初步表象。】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揭示概念 才我看到了很多,想不想自己手画一个,我可以借用身的形物体或工具来画,看画得又快又好。 (1)学生手画。 (2)引学生交流所画的,并是怎么画的。(学生介, 教作出恰当的价) 【意:感知的基本特征,激的趣】 (3)上眼,想象一下的子。与我以前学的平面形有什么不同? (投影出示与以前学的平面形的基本形状,突出)教引学 生出是由曲成的平面形。 【析:学生在活中得关于的初步感受与其他平面形作比,突出是 曲形一特征。】 2、学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评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评课稿 本节课教学设计别具一格,体现了教学新理念,采用的是新方法,呈现出了新气象。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新知,积累方法,分层练习,发展能力。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和谐与统一。其突出特点如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新课伊始,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了森林里几个小动物骑着不同形状的小车进行比赛的情境,并及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最后的结果谁会赢得第一,为什么?”此时有学生说坐车轮是圆形的那辆车最平稳、最舒服。教师立即设问:“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圆的有关知识后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由于创设的情境有很强的趣味性,唤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由于要解决的问题蕴涵在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之中,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思考价值,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立即进入到了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投入到了新知的探究之中,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二、注重操作实践,主动获取知识 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折一折,量一量,数一数,画一画等操作活动。所有的这些活动,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达;既有个体的独立思考,又有小组的合作交流;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又有教师的适当点拨。例如在将圆形纸片反复换位对折打开操作时,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些折痕有什么共同点,你们发现了什么?从而概括出圆心和直径的概念。在归纳圆的直径的特性时,教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画一画、量一量的操作空间,而且还让学生思考:在同一圆内,直径有多少条?这无数条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学生的合作交流,最后归纳出在同一圆内直径有无数条,这无数条直径的长度都相等的特性。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样圆心是让学生反复对折圆形纸片,从折痕中发现的;半径等长,直径相等是通过学生用尺测量后知道的;圆中半径和直径的条数无限多,是反复画、合作讨论悟出来的;半径和直径关系的揭示是引导

圆的认识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掌握用圆规画圆。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2 、理解同圆中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3 、会使用工具正确规范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2 、教学难点: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熟练掌握画圆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2 、课堂上坚持以生为本,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 3、创设步步递进的课堂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自觉地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师: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圆是基本图形中最美丽的图案,其实以前我们已经认识了好多种图形,谁知道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图形?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更加次深入的认识圆。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自

己学用圆规画圆,谁会用圆规画圆了?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圆规,针尖,针 尖所在的点,两脚间的距离。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师:看,老师这有一个圆,还有三个点。师:其实这节课跟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B 点,也就是圆上的点。下面我们打开课本58 页。 看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谁来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圆心O 半径直径教师示范画半径练习,哪一条是半径?师:还知道了那些知识?直径教师示范画直径练习,判断哪一条是半径哪一条是直径?师:一个圆里能画多少条半径?能 画多少条直径? 学生在自己画的圆上尝试,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理解同圆中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理解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熟练掌握画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认识圆。 1、利用五环奥运旗帜以及一些生活中关于圆的图片导入新课。 A、这个图案大家认识吗? B、这个图案由什么组成的?大家知道吗? C、圆大家一定不陌生,圆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那么我们来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学生汇报(钟面,呼啦圈……)。 教师:刚才同学们真棒,一下子就找到了那么多的圆! D、老师也找到了一些生活中的圆,你们想看吗?我们一起来分享。 (利用多媒体白板展示关于圆的视频。) E、圆这么简单的图形,人们为什么在生活中如此钟爱它呢?带着这些问题,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认识圆,去了解圆。(二)、探索新知,动手发现 1、要想充分的认识圆了解圆,让我们先从画圆开始好不好? A、让我们拿出我们手中的工具,试一试,看怎样才能画出圆呢?(学生开始画圆,教师巡回指导) B、不错!大家都画出了漂亮的圆,我想知道你们是怎样画圆的呢?学生各抒己见(圆心不动、画好一个圆必须定点、定长) C、老师在黑板示范画圆。(同时指出画圆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这里初步了解画圆,后面在了解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点后详细的介绍画圆方法) (三)、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组内讨论,并分享交流。 ⑴、什么叫直径?直径用什么表示? ⑵、什么叫半径?半径用什么表示?

数学评课稿范文

数学评课稿范文 圆的认识_小学数学评课稿 我一直认为数学比语文教学要难的多,因为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感觉很是枯燥,当然是很多不得法的原因,而小学数学评课的参与和研究,我觉得很是重要,通过评课让教师认识到教学的过程的不足之处,能很少的找出问题的所在比如 圆的认识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在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的过程中,不仅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饿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而且也给学生探索学习的方法注入了新的内容,并使得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平面图形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知识,只有结合生活,练习生活,让学生亲眼去看一看,亲手去做一做,亲自去想一想,才能使之成为具体的、可接受的知识。李老师从生活中常见的线入手,引入了线段和圆,紧接着结合生活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圆及感知圆(主要通过用手摸一摸周围的圆),积累了一些对圆的感性认识。接着比较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把脑海中形象具体的东西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概括或者说抽象出来。应该说,李老师极其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一方面,注重从生活现象中提取数学知识,引入数学学习;另一方面,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知识后,及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说数学的回归。比如练习中,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该安装在哪儿?我想如果给足时间,数学知识的回归在这些课上有更多的体现和应用。 在六年级的课堂上,李老师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很明显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让学生敢想、敢说,从而主动的去获取知识。课中体育老师的圆上,你喜欢站在哪儿?小组合作探究直径、半径的意义以及之间的关系等都体现了这点。 同时,注重操作活动在图形学习中的地位。操作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究图形特征的重要途径,正是操作活动,学生的探索学习才能得到顺利展开,也正是操作活动,学生对有关数学知识的体验更加真切和深刻。 最后,李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表述。如果说操作活动能更强调知识的深刻性,那么语言表述也就是“说”,就是对知识的梳理,知识的罗列,知识的系统话整理和知识的重组。 整堂课也有值得探讨的地方。 (1) 语言的衔接稍有跳跃。课堂的连接语是课堂驾驭能力的表现,也反映了教师设计课堂,生成课堂之间的一种应变。同时,这也与教师对于教学设计过程的熟悉程度有关。 (2) 教学环节: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了一个圆,如果是你喜欢站在哪里?抛出问题之后,我以为教师想讲点在圆内、圆上、圆外这些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然而教师风趣的点评之后,很平静的说:接下来我们学习什么呢?老师画了一条半径、一条直径……我有点不理解教师这样设计的意图. (3) 练习的量不够。

《圆的认识》教材解读

《圆的认识》教材解读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部分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这部分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圆规画圆。 2.经历认识圆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内容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一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探索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并初步认识扇形。 例1安排了两个层次的学习活动。第一层次,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圆,教材首先呈现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个圆形物体,引导学生进行

观察。通过观察,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圆的认知经验,帮助他们初步抽象出圆的图形,引导他们初步体会圆与多边形的异同。接下来,鼓励学生自主地画圆,初步感知圆的基本特征。教材只要求学生画出圆,至于用什么工具和用什么方法画则没有任何限制。第二层次,结合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分别介绍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引导他们进一步认识圆。教材首先要求学生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鼓励他们在自主尝试中探索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基本方法,并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用圆规画圆时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接着,教材借助学生用圆规画圆的体会分别介绍圆心,半径和直径这几个概念,并用字母在图形上做了具体的标注,最后教材还要求学生在自己所画的圆上标出圆心,画出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以帮助他们及时巩固对这几个概念的认识。 例2通过组织富有针对性的振作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并发现圆的一些特征。教材首先给出研究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把任意画出的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折、画、比等方法展开探究。任意画的圆意味着学生手中的圆各不相同,着就能为得出一般性的理论奠定基础,而折、画、比既是发现特征的方法,也是验证特征的手段。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圆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内容: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最后教材还特别提出了“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多少条对称轴”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圆作为轴对称的特征。随后的“练一练”要求学生描出圆的直径和半径,量出它们的长度;先画一个指定大小的圆,再标出这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