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结核的CT表现和鉴别诊断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骨与关节结核结核病是人体感染人型或牛型结核杆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由于人的抵抗力下降,通过血液播散到骨或关节,形成骨结核,关节结核。
近年来,由于耐药性细菌的增加,使骨与关节结核的发病率有所增高,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骨与关节结核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
30岁以下的病人占80%。
这是一种继发性结核病,原发病灶为肺结核或消化道结核。
在我国,以原发于肺结核的占绝大多数。
骨关节结核可以出现在原发性结核的活动期,但大多发生于原发病灶已经静止,甚至痊愈多年以后。
在原发病灶活动期,结核杆菌经血循环到达骨与关节部位,不一定会立刻发病,它在骨关节内可以潜伏多年,待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如外伤、营养不良、过渡劳累等诱发因素,都可以促使潜伏的结核杆菌活跃起来而出现临床症状,如果机体的抵抗力加强,潜伏的结核杆菌可被抑制甚至被消灭。
骨结核的好发部位:(1)脊柱结核,约占骨结核总数的一半。
脊柱结核以腰椎结核最高,其次为下胸椎,胸椎,及颈椎结核,单纯的椎体附件结核较少见。
四肢结核以膝关节结核为多见,其次为髋关节结核,肘关节结核,肩关节结核,总之四肢关节结核中,下肢关节结核较上肢关节结核发病率高,即好发部位都是一些负重大,活动多,易于发生创伤的部位。
病理:骨与关节结核的最初病理变化是单纯性滑膜结核或单纯性骨结核,以后者多见。
早期,关节功能不受影响,但后期,结核病灶侵犯关节腔,关节软骨面受损,发展为全关节结核,就会产生关节功能障碍,若不能被控制便会出现继发感染,甚至产生瘘管或窦道,此时关节完全毁损。
临床表现:1、起病缓慢有低热、乏力、盗汗、消瘦、食欲不振及贫血等结核中毒症状;也有起病急骤,有高热及毒血症状,一般多见于儿童。
2、病变部位大多数单发性,少数为多发性,青少年患者常有关节外伤病史。
3、病变部位有疼痛,活动后疼痛加剧。
儿童有“夜啼”。
部分患者因病灶内脓液突然破溃于关节腔,而产生急性剧烈疼痛。
4、浅表关节有肿胀与积液,并有压痛,关节常处于半屈曲状态以缓解疼痛,后期肌萎缩,关节呈梭形肿胀。
骨与关节结核如何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下面的几种疾病进行鉴别:
1、与化脓性椎间盘炎的鉴别:化脓性椎间盘炎临床上可有腰痛、发热、白细胞升高等感染的表现,发病较急,CT片上较早出现椎间隙狭窄,骨破坏周围可见硬化,X线平片可见化脓性病变的硬化及吸收,脓肿多局限于椎体两侧,钙化较少。
脊柱结核一般呈长期和隐匿性的病程,硬化改变较椎间盘炎少且程度轻。
2、与脊柱转移瘤的鉴别:脊柱转移瘤多见于老年人,一般有原发病灶,病变椎体破坏常呈跳跃性,附件多受累,椎间隙基本正常,椎旁无脓肿、死骨形成,病椎旁软组织肿块较局限。
CT对干酪样物质钙化和残留骨片及死骨的鉴别存在一定困难,测量多个CT值,结核干酪样钙化的CT值高于残留骨片和死骨,可能会有所帮助。
3、与脊柱真菌感染的鉴别:椎体及椎间盘的真菌感染可能侵及临近的肋骨头,常提示诊断。
隐球菌性骨髓炎很少发生在脊柱,而且骨髓腔蔓延及脓肿也很少显示。
在椎体骨溶解区域可显示“肥皂泡”样改变,其椎旁脓肿可发生在后纵韧带下方,比结核形成的脓肿要小,棘突和肋骨头也易受累,驼背畸形很少见。
4、与其他疾病的鉴别:骨关节结核还需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少见的肿瘤鉴别。
类风湿性关节炎好发于手、足小关节,关节受累常为对称和多发,临床表现和病变部位的不同有助于鉴别,单关节的侵犯和隐匿性的发病过程应怀疑结核。
对于不典型病例,影像学鉴别有困
难的,应尽早选择病灶穿刺活检,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目的。
骨结核诊断标准骨结核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骨髓炎症,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通常侵犯脊柱、骨盆、股骨头等部位。
骨结核的早期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骨结核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临床表现。
骨结核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进行性疼痛、活动受限、局部肿胀、畸形及脊柱侧弯等。
部分患者还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
在诊断过程中,临床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但需注意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二、影像学检查。
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是骨结核诊断的重要手段。
X线检查能够显示骨质破坏、硬化、骨密度改变等特征性表现,但对于早期病变不够敏感。
CT和MRI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骨髓腔内病变,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病变范围的确定。
三、实验室检查。
结核菌素试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核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对于骨结核的诊断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对于结核感染的提示有一定价值,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抗体检测则有助于确诊。
四、病理学检查。
组织活检是确诊骨结核的金标准,通过病理学检查能够直接观察到结核分枝杆菌在骨组织中的存在,有助于明确诊断和病变程度。
五、其他检查。
骨髓穿刺、核素骨扫描等检查也可作为骨结核诊断的辅助手段,但其临床应用较为有限,仅在特定情况下进行。
总之,骨结核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多种手段,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多种检查手段,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骨关节结核的CT诊断发表时间:2013-11-13T17:18:59.6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9期供稿作者:姜加学[导读] 关节间隙可增宽或狭窄,脊柱主要表现为椎间隙的狭窄或变化不明显。
姜加学(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射科 210014)【摘要】目的通过对骨关节结核CT表现的分析,提高对骨关节结核认识。
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骨关节结核32例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6例,女16例。
年龄11-85岁,病史为数月至数年不等。
结果 32例患者单处发病30例,多处发病2例,其中以脊柱最多见,占22例。
CT表现以骨质破坏为主,部分病灶边缘可见骨质硬化改变,病灶周边均见不同程度的寒性脓肿形成。
结论骨关节结核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结核骨关节计算机断层扫描【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187-02 近几年来,结核病发病率在全球有回升趋势,骨关节结核也日渐增多。
现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4月确诊为骨关节结核的病例32例,并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并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1 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 32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为骨关节结核,其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11-85岁,平均53.56岁。
病史为数月至数年不等。
单处发病30例,多处发病2例,其中以脊柱最多见,占22例。
1.2检查方法使用SIEMENS欢悦双排CT机,扫描条件为130Kv,100-110mA,层厚3-5mm,层距3-5mm。
扫描范围以包含全部病灶为基准。
2 结果2.1病变的分布特点 32例患者单处发病30例,多处发病2例。
其中以脊柱最多见,占22例,占68.8%,其他部位8例,占25%,多部位发病2例,占6.2%。
脊柱中,颈椎1例,胸椎5例,胸腰段2例,腰椎12例,腰骶椎2例。
诊断骨结核的三个标准首先,临床症状是诊断骨结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患者通常会出现进行性疼痛、关节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特别是在夜间和活动时疼痛加重,这是骨结核的典型表现。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医生在诊断骨结核时,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以便更准确地进行诊断。
其次,影像学表现也是诊断骨结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X线、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显示骨骼的病变情况。
在骨结核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中,常常可以看到骨骼的破坏、骨髓炎、软组织肿胀等特征。
这些表现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骨结核,并确定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最后,实验室检查也是诊断骨结核的重要手段之一。
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中的一些生化指标和病原学检查结果可以为骨结核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例如,血沉、C反应蛋白、结核菌素试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等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结核菌。
此外,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也为骨结核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例如PCR技术可以检测患者体液中的结核菌DNA,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诊断骨结核的三个标准是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这三个标准相互印证,相互补充,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骨结核,并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全面分析,综合判断,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骨结核的诊断标准,提高对骨结核的认识,及早发现和治疗骨结核,保障人民的健康。
骨关节结核的CT表现和鉴别诊断分析目的探讨骨关节结核的CT表现和鉴别诊断情况。
方法分析吉林省梨树县小城子镇卫生院疑似骨关节结核患者43例临床资料,通过CT扫描和手术病理证实。
观察43例骨关节结核CT影像学表现骨质破坏、软组织脓肿、死骨、钙化和手术证实结果的比较情况。
结果43例骨关节结核CT影像学表现骨质破坏、软组织脓肿、死骨、钙化和手术证实结果无明显差异,21例脊柱结核患者CT分型和手术证实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CT可以准确的显示骨关节结核病灶特点和骨关节周围软组织情况,进行早期准确诊断,为进行早期治疗和手术方案的确定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steoarticular tuberculosis CT manifestation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Methods The 43 cases clinical data of suspected osteoarticular tuberculosis patients which confirmed by CT scan and operation pathology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Comparison of CT bone destruction,soft tissue abscess,dead bone,calcification and operation confirmed results of observation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at 43 osteoarticular tuberculosis CT manifestations of bone destruction,soft tissue abscess,dead bone,calcification and operation confirmed. 21 patients with spinal tuberculosis were confirmed by operation typ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The CT can display the surrounding osteoarticular tuberculosis lesion and the Situation of osteoarticular periphery soft tissue,early and accurate diagnosis. CT can provide a reliabl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arly treatment and operation scheme,which is well worthy popularizing.[Key words] Osteoarticular tuberculosis;CT;Differential diagnosis结核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疾病,其往往累及脊柱、髋关节、膝关节等负重关节,如果不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造成截瘫[1]。
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尽早准确的对骨关节结核进行诊断,对于临床治疗的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通过对我院骨关节结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汇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3年2月经影像中心诊断的疑似骨关节结核患者43例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15~56岁,平均(30.3±11.8)岁,结核病变部位:腰椎10例,骶髂关节6例,胸椎11例,髋关节6例,肘关节7例,踝关节3例。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低热、乏力、盗汗,骨关节有疼痛和肿胀感,红细胞血沉增快。
43例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确诊为骨关节结核。
1.2 仪器与方法采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SPIRIT双排螺旋CT扫描机对患者进行连续扫描,层厚调整为3~5mm,层间距为3~5mm,软组织窗宽度为300,窗位是65,骨窗窗宽度为1200,窗位是400,图像矩阵为512×512。
1.3 观察指标观察43例骨关节结核CT影像学表现骨质破坏、软组织脓肿、死骨、钙化和手术证实结果的比较情况。
观察21例脊柱结核患者分型情况,脊柱结核可分为中心型、边缘型、韧带下型、附件型。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本次研究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骨关节结核CT影像学表现和手术证实结果的比较情况43例骨关节结核CT影像学表现骨质破坏、软组织脓肿、死骨、钙化和手术证实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
见表1。
2.2 21例脊柱结核患者分型情况21例脊柱结核患者CT分型和手术证实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
见表2。
3 讨论我国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结核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仍然较高[2]。
骨关节结表1 43例骨关节结核CT影像学表现和手术证实结果的比较情况[n(%)]影像学表现CT 手术证实x2 P骨质破坏31(72.1)33(76.7)0.01 >0.05软组织脓肿28(65.1)30(69.8)0.01 >0.05死骨、钙化18(41.9)20(46.5)0.01 >0.05表2 21例脊柱结核患者分型情况[n(%)]组别例数中心型边缘型韧带下型附件型CT 21 2(9.5)8(38.1)3(14.3)8(38.1)手术证实21 3(14.3)9(42.8)4(19.0)7(33.3)x2 0.36 0.01 0.18 0.97P >0.05 >0.05 >0.05 >0.05核属于结核的继发性病变,其除了结核常见的临床症状,患者往往有发热、乏力、厌食、盗汗、心跳过速及贫血等,同时还可能有结核性菌血症、全身性感染的临床症状[3]。
骨关节结核往往出现渗出或者增殖性病变、干酪样坏死等,其类型可以分为滑膜型关节结核和骨型关节结核[4]。
CT可以清晰的显示骨质破坏、死骨、椎旁脓肿及脓肿内的钙化情况,尤其是骨关节结核和椎体肿瘤、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诊断[5]。
CT扫描骨关节结核,具有高分辨率和高敏感性的特点,其可以清晰的显示骨关节结核早期细微的骨质吸收、破坏、死骨形成、骨质硬化的情况,可以观察椎旁软组织的肿胀和钙化情况,可以显示椎管狭窄情况,对于椎间盘和附件受累情况进行评价,对脊柱结核的病理分期进行大致确定,从而为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胸椎、腰椎等脊柱结核发生率较高,其CT表现有特定性的指征,椎体前中部有斑点状、斑片状、蜂窝状的骨质破坏,脊柱结核常会累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椎体,对相邻的椎体有间断性发病的特点,可见多发性的砂粒状死骨形成,椎间盘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少数的椎体有压缩或者融合发生,有椎旁脓肿形成。
脊柱结核主要要注意和脊柱溶骨性转移瘤、脊柱原发肿瘤、脊柱化脓性骨髓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等进行鉴别诊断。
其中脊柱溶骨性转移瘤很少有死骨形成和椎间盘破坏,软组织肿胀往往呈现多弧状,强化较明显,该坏较少见。
脊柱原发性肿瘤主要是骨样骨瘤、血管瘤、多发性骨髓瘤、骨巨细胞瘤等,其主要是和骨巨细胞瘤进行鉴别,后者往往呈现一个椎体的病变,椎间盘不会受累及。
骶髂关节结核病理性改变往往是滑膜、软骨和骨质遭到破坏,其向邻近穿破时可以见到冷脓肿和窦道。
CT扫描可见骶髂关节有不规则的骨破坏,关节面呈现模糊和糜烂,关节间隙增宽,可见死骨和冷脓肿。
骶髂关节结核要与强直性脊柱炎进行鉴别,强直性脊柱炎虽然双侧骶髂关节受累,但是其无死骨和周围软组织肿胀。
髋关节结核多是骨型较为多见,其肉芽增生常见,渗出相对较少,大多不形成脓肿,CT可见骨性骨关节面有侵蚀,髋臼和股骨头的骨质有破坏,髋臼有不同程度的变浅或者变平,关节发生脱位,有死骨形成。
其注意要和化脓性髋关节炎进行鉴别,化脓性髋关节炎的关节软骨和骨性关节面有迅速的破坏,关节间隙有均匀性的狭窄,其恢复期的骨质有明显的硬化出现。
踝关节结核容易累积多个关节,尤其是距下、跟距、舟骰关节的累及,其CT扫描,可见骨质侵蚀破坏和关节腔内有积液、脓液侵泡。
CT扫描可见松质骨内有穿凿样病变,胫腓骨联合分离,死骨和关节囊积液及肉芽组织形成等。
其要注意和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骨髓炎等的鉴别诊断。
肘关节软组织较薄,骨内的结核病灶可能穿破骨皮质关节囊,进而形成软组织脓肿,肘关节结核很容易因病灶区域血液循环较差,关节面滑膜少,进而形成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笔者通过分析我院影像中心诊断的疑似骨关节结核患者43例临床资料,通过CT扫描和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表明,43例骨关节结核CT影像学表现骨质破坏、软组织脓肿、死骨、钙化和手术证实结果无明显差异,21例脊柱结核患者CT分型和手术证实结果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CT可以真确的显示骨关节结核病灶特点和骨关节周围软组织情况,进行早期准确诊断,未进行早期治疗和手术方案的确定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陈久尊,何家维,郭安娜,等.小儿髋关节结核的影像学表现[J].医学研究杂志,2012,41(12):166-168.[2] 何家维,林旭波,赵晓君,等.胸锁关节结核临床和影像学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3):402-404.[3] 李强,王茂强,敖国昆,等.踝关节结核的X线及CT诊断(附5例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9):1489-1491.[4] 夏秀海,汪海生.骶髂关节结核CT表现与鉴别诊断[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1):61-62.[5] 牟彩云,冯越,刘铁.老年人脊柱结核的CT和MRI表现对比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8,10(8):1120-1121.[7] 李景学,孙鼎元.骨、关节X线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4.[8] 张立彬,罗春英,任惠玲.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J].黑龙江医学,2002,26(10):812-813.[9] Smith AS,Weinstein MA,Mizushimz A,et al.MR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tuberculous spondylitis VS vertebral osteomyelitis[J].AJR,1989,153(2):399-405.[10] 郑金龙,韩萍,史河水,等.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20(6):456-458.[11] 李润根,迟之模.骶骨结核的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19(2):146-147.[12] 徐爱德.骨关节疾病影像学图鉴[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7.[13] 上海第一医院X线诊断学编写组.X线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516-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