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第一章 古希腊早期哲学
- 格式:pptx
- 大小:2.91 MB
- 文档页数:104
西方哲学史最全笔记第一编:古希腊哲学(一)自然哲学时期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原。
"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万物都以湿的东西为滋养料,万物种子本性潮湿,希腊神话海神创世说。
(用物质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
恩格斯: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在自己的萌芽时期就十分自然的把自然现象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看作不言而喻的,并且在具有某种固定形式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比如泰勒斯在水里去寻找。
”)万物充满着神灵。
泰勒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万物有灵。
"根据这一学说,连石头也是有灵魂的生物。
泰勒斯向他哲学上的对立面毕达哥拉斯反复强调说:整个宇宙都是有生命的,而又正是灵魂才使一切生机盎然。
神灵——非精神实体。
能动的东西都是有灵魂的东西,原始“物活论”。
阿那克斯曼德本原是没有固定形态或固定性质的原始物——无限者。
有限者不能成为本原,因为有生有灭。
世界从它产生,又复归于它。
宇宙起源说:本原永恒运动,分立出对立物,冷热湿干形成漩涡运动,火水云雾,日月星辰。
生物起源说:生物从湿元素中产生,人从水里的动物变化出来。
阿那克西美尼:气是万物的始基。
万物由气的稀薄或凝聚所致。
气体是万物之源,不同形式的物质是通过气体聚和散的过程产生的。
三者评价:恩格斯:“关于所有这些人,亚里士多德说得很正确:他们没有说明运动的起源。
” 赫拉克利特:万物的始基是火。
火的创造就是它的毁灭,而它的毁灭就是它的创造的表现。
这个有秩序的宇宙对万物都是相同的,它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一定尺度燃烧,一定尺度熄灭。
逻各斯:认为万物是永远变动的,而这种变动是按照一定的尺度和规律进行的。
这就是“逻各斯”。
赫拉克利特进一步将对立面统一与和谐的规律归结为逻各斯,逻各斯不仅是世界万物运动变化的原理原则,也是人摒弃感觉印象,通过语言和理性思维所把握的世界规律。
一切皆流: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运动绝对,但不否认相对稳定。
目 录导言0.1 复习笔记0.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编 古代哲学引言第1章 早期希腊自然哲学1.1 复习笔记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2.1 复习笔记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晚期希腊哲学3.1 复习笔记3.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编 中古哲学引言第4章 教父哲学4.1 复习笔记4.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经院哲学5.1 复习笔记5.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6.1 复习笔记6.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编 近代哲学引言第7章 经验论和唯理论7.1 复习笔记7.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 法国启蒙哲学8.1 复习笔记8.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 德国古典哲学9.1 复习笔记9.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 黑格尔之后的哲学思潮10.1 复习笔记10.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导言0.1 复习笔记一、西方哲学史1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讲述的是从公元前6世纪以后到公元20世纪之前的2500多年间,西方哲学产生、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与现代西方哲学相区别,这一历史过程中的西方哲学也被称为“古典哲学”。
2世界哲学的划分世界上的哲学划分为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和中国哲学三大哲学形态,西方哲学史有时也被称作“欧洲哲学史”。
二、哲学问题1哲学问题哲学史要回答“哲学是什么”或者“什么是哲学”的问题,哲学史可以看作是哲学家们代表人类精神对于永恒无解的哲学问题进行不断地探索的记录,哲学史也可看作问题史。
2什么是哲学从词源上看,哲学在古希腊语中是philosophia,本义是“对智慧的爱”或“爱智慧”;从定义上来说,哲学是“理论化的世界观”。
3哲学、科学与宗教(1)科学源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需要,它诉诸理性而以自然为其认识的对象。
(2)宗教产生于人类精神“终极关怀”的理想,即要求超越自身的有限性而在永恒无限的精神层面上关注人类的来源与归宿,它诉诸情感而以超自然的存在作为其信仰的对象。
西方哲学史重点第一篇古希腊罗马哲学希腊古风时期(前6-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希腊古典时期(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的第三个阶段是希腊化时期(约前3—5世纪)第一章古希腊早期哲学(选择题居多)线索:唯物主义:伊奥尼亚派→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哥拉→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唯心主义:毕达哥拉斯派和爱利亚派为主特点:①哲学家关心的中心问题是宇宙生成问题,即世界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
②哲学与科学不分,许多科学家同时又是哲学家,他们常常从哲学的角度对自己无法解释的自然想象进行推测。
③哲学与宗教神话有密切关系。
④带有朴素直观的特点,并逐步向抽象思辨和概念思维的方向发展。
认识发展史:早期古希腊哲学家思考的本源问题,有两对矛盾:一和多的矛盾以及变和不变的矛盾,这两对矛盾产生四种立场:伊奥尼亚派认为本原是“变化的一”(或气,或水,或火)毕达哥拉斯派认为数是“不变的多”爱利亚派认为本原为存在,存在是“不变的一”元素论者所认作的本原是“变化的多”(或根,或种子,或原子)一、伊奥尼亚派(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组成)伊奥尼亚是古希腊时代对今天土耳其安那托利亚西南海岸地区的称呼,即爱琴海东岸的希腊爱奥里亚人定居地。
伊奥尼亚重要的城市有以弗所、米利都和伊兹密尔。
这些城市靠贸易富强起来,它们结盟为伊奥尼亚联盟。
1、米利都派(1)泰勒斯的“水本原”说泰勒斯(鼎盛年约公元前585—前584)是米利都派创始人。
被认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首先开始思考“世界本原是什么”这个哲学问题。
他的回答是:水是万物的本原。
他提出两方面的理由:一方面,水有滋养万物的作用;另一方面,接受了古埃及人的大地漂浮在水上的图示用水的摇晃解释地震现象。
评价:“水本原”说看似幼稚,但泰勒斯试图借助经验观察和理性思维来解释世界的做法,表现出哲学思维的本质。
(2)阿那克西曼德的“无定”说①看到“水本原”说的局限性,他认识到,世界万物及性质的多样性不能被归结为某一特定的物质形态和属性,“水本原”可以解释事物的湿性,但却不能解释火的热性、土的干性、气的冷性;反之亦然。
张志伟《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第一编古希腊哲学第一章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第一节伊奥尼亚哲学一、米利都学派的本原论“始基”是早期古希腊哲学家在解释自然和宇宙时所引用的个体概念。
“始基”即万物的本原,亦即万物之所从来,毁灭之后之所复归,一切皆变,惟“始基”不变。
它是事物的基本要素,也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
毕达哥拉斯的“数”、泰勒斯的“水”等都可以称为“始基”。
(1)泰勒斯:宣称大地浮在水上,水是万物的本原(可能观察到万物都要靠水分来滋养,也可能受到了古代神话的影响);万物有灵论:认为灵魂是一种具有活动能力的东西。
(涉及到万物本原问题和自然之运动变化的原因问题)(2)阿那克西曼德:认为生成万物的本原是“无定”,意即无限定、无定形或无规定的意思,但他没有说出无定的本原是什么;生成起源于本原内部两种对立的力量,“无定”分化为万物的过程为生成,万物归复于“无定”的过程为消亡,生成和消亡构成事物的运动。
(3)阿那克西美尼:提出无定的本原是气,综合了水和“无定”的特征;万物因气的凝聚与疏散而生成,气蒸发生成火,凝聚则依次为风、云、水、土、石,从这些事物中生成其余的一切。
深远影响:他们在西方思想史上第一次抛弃了神创世界的传统观念,坚持用自然本身的东西来说明自然万物的生成和存在,并且试图在千差万别的现象中寻求万物统一的本原,以期获得关于自然的知识,从而宣告了哲学的诞生。
二、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法(1)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①关于世界的本原,赫拉克利特明确宣称:“这个万物自同的宇宙,既不是任何神,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分寸熄灭。
”火是世界的本原,火转化为万物,万物又复归于火。
②赫拉克利特一方面主张一切皆流,无物常驻,以“活火”为象征,说明自然万物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真正不变的东西恰恰是“变”本身;另一方面他认为变化亦有一定的尺度,这个规范万物运动变化的尺度就是逻各斯。
西方哲学史(古代----近代)第一篇:古希腊哲学•第一章: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第二章:古典时期希腊哲学•第三章:晚期希腊罗马哲学第二篇:中世纪哲学•第一章:教父哲学•第二章:经院哲学第三篇:近代哲学•第一章: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第二章:英国经验主义•第三章:欧洲大陆唯理主义•第四章:十八世纪法国哲学•第五章:德国古典哲学西方哲学史阅读文献:•北大哲学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1-2)•梯利:《西方哲学史》(1-2)•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1-2)•罗素:《西方哲学史》(1-2)导论一哲学与西方哲学史•(一)哲学与西方哲学•(二)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胡适(1891--1962)•西方为科学的文化•印度为宗教的文化•中国为道德的文化梁漱溟(1893--1988)•西方为前进的文化•印度为后退的文化•中国为中庸的文化冯友兰(1895--1990)•中西之分,古今之异。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张载(1020--1077)•“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什么近代自然科学首先兴起于西欧,而不是首先兴起于古代实用科技更发达的东方(中国)?二李约瑟难题(1900--1995)李约瑟的解答•中国有完备的“封建官僚制度”杨振宁的解答《〈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2004年月3日人民大会堂)• 1 中国传统里面无推演式的思维方法。
• 2 天人合一的观念。
(1922-- )三为什么近代民主首先在西方出现?•(一)古代民主与近代民主•(二)希腊民主与中国民本伯里克利•公元前431年冬,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发表了著名演说:古代希腊民主•“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西方哲学史》第一部分古希腊哲学第一章苏格拉底的前辈一、希腊哲学的特点(1)朴素直观性只能用感性表现去表达抽象。
(2)经验主义只能由经验出发通过经验去说明经验。
(3)宇宙论自然哲学希腊人把宇宙、自然、城邦、国家和人看作是同制同构的。
二、本原(1)万物生灭变化,它从那里来毁灭后再回到那里去,是永恒不变的。
(2)从泰勒斯开始指万物的根源或基础常被翻译成为“始基”,既是根源又是基础。
(3)在希腊人看来真正原始古老的开端就是万物的主宰,这就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1、泰勒斯与水本原(1)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家,米利都学派奠基人。
(2)第一次提出了“什么是世界本原”的哲学问题,并持水本原说,强调万物之本来面目和运动变化的原因与力量就是水。
其之所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于泰勒斯观察到万物都是以湿的东西为养料,而水是湿本性的来源。
另外,泰勒斯得出这一结论,还可能受古代埃及人关于深造宇宙的神话影响。
(3)泰勒斯借助经验观察和理性思维来解释世界,试图从千变万化的自然万物概括它们统一的本原,摆脱了传统宗教的束缚,表现了哲学思想最本质的特质。
在此意义上,泰勒斯也被认为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
2、阿那克西曼德与“不确定的无限制者”(1)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家,米利都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2)阿那克西曼德在其老师泰勒斯的观点之上,为了保证万物性质转化的逻辑上的可能性,提出“不确定的无限制者(the indeterminate boundless)”本原说,认为万物的本原是“不确定的无限制者”(无限的、不确定的)。
(3)“不确定的无限制者”没有任何规定性,是调和各种规定性的中性状态,其中包含了无尽的彼此对立的属性,经过分化才形成各自的特性,而万物之灭亡也就划归于“不确定的无限制者”。
(4)认为事物的生成必然伴随着另一些事物的消亡,万物按时间的秩序,为他们彼此间的不正义而受到惩罚并相互补偿,他把这叫做“补偿原则”。
这也意味着他第一次明确的表达了运动必然性和原因的观念。
西方哲学史(名词解释与简答)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名词解释)详细内容:一、名词解释1.始基“始基”是早期古希腊哲学家在解释自然和宇宙时所引用的个体概念。
“始基”即万物的本原,亦即万物之所从来,毁灭之后之所复归,它是事物的基本要素,或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
2.无限(阿那克西曼德)“无限”是阿那克西曼德规定原初物质时所引用的一个概念。
他认为,如果我们要从本身永恒、超越变化的某物获得经验世界中的种种变化,就必须假定万物始基的现实性,这万物始基具有一切必须的特征——即使这样的始基在经验中也是不可能的。
在此,他假定了“无限”这个概念作为真实的来解释经验,并且赋予“无限”不生、不灭、不竭、不可摧毁这些规定性。
“无限”包罗一切,决定一切,另外还赋予这个概念以“神性”。
3.数“数”是毕达哥拉斯解释物质时所用的一个本体概念。
他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数”被规定为众多的、不变的特征。
他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归结为数的规定性,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
4.逻各斯(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逻各斯”即指内在的本原,专门表示“说出的道理”。
逻各斯是就人所认识的道理而言,可以理解为“理性”、“理由”,就其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而言,可以理解为“原则”、“规律”。
逻各斯就是“世界秩序”,它表现为“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的火。
火的运动即万物的生成与毁灭,是可感的,而支配可感运动的逻各斯却是不可感的。
认识“逻各斯”,思想要求在变化着的多样的事物中找到不变的同一原则。
5.存在(巴门尼德)“存在”被巴门尼德看作真理对象,具有高度的概括和思辨性。
巴门尼德把“存在”与“非存在”对立,“存在者存在”“不存在的东西必定不存在”,通过这样赋予“存在”普遍性。
在存在与思想的关系中,他把存在与思想等同,认为“思想和存在是同一的”,即思想内容需要由“存在”来表述,思想对象即“存在者”,思想的内容和思想的对象是同一个东西,通过思辨,巴门尼德规定了“存在”的性质:不生不灭、连续性、完满性。
第一篇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发展的最初形态。
这里所说的“古希腊”,既不是一个历史名词,也不是一个地理名词。
从时间上说,古希腊哲学从公元前六世纪开始形成,一直到公元6世纪初,最后一个新柏拉图学校被归依了一神教的基督教的罗马皇帝所封闭,共延续了一千多年,中间经过了希腊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罗马共和国及帝国时期。
从地域上说,它开始于小亚细亚的希腊殖民城市,繁荣于希腊本土,并移植到亚洲、非洲的广大地区。
古希腊哲学史一个自称为海伦后代的小民族给予欧洲和全人类的精神宝藏。
它追究宇宙来源,探索万物真实,并诘问人生目的,内容丰富,气象万千,为人类的理论思维开辟了道路,给以后西方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哲学是丰富多彩的哲学。
它的各种流派,不同倾向、侧面、层次和色彩孕育着以后西方哲学的不同形式。
然而,作为西方哲学最初的形态,它具有着某些一般的特点。
第一,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古希腊哲学是奴隶主的世界观。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作为理论两者显然不同,以致对立,但德谟克利特和柏拉图作为奴隶主的哲学家,他们的理论却都是企图为奴隶制度的合理性作辩护,为巩固奴隶制度服务的。
他们认为,这种制度是合乎自然的制度,努力按着本性,天生就是俯首听命,从事于沉重的体力劳动。
奴隶主则按照本性,天生就是发号施令,从事于政治、文化、军事活动。
奴隶制是永远不可改变的,改变了奴隶制就是违反了自然,悖逆了宇宙秩序和人自身的本性。
不但这样的阶级偏见会有意无意地给理论打上烙印,甚至某些社会观念和政治理想,也会影响着哲学理论的形成。
象许多研究家曾经指出的,柏拉图单一的、自我等同的理念和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独立自足理想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弗兰西斯·培根说,把圆周运动看做是完全、美满,是希腊人的种族成见(偶像)。
这就超出了社会意识形态而成为种族群体成见了。
第二,爱智慧、尚思辨、重探索是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
“哲学”这个概念,在希腊语中石philosophia,即“热爱”(philos)和“智慧”(sophia)的合成词,故其本义为“爱智慧”。
西方哲学史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马工程版)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姓名:xx学号:xxxxxx第一编古代哲学第一章: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第二章:古典时期希腊哲学第三章:晚期希腊哲学第一章:古希腊早期哲学题目:古希腊早期哲学时间:2019、09、12地点:授课:内容:一、自然哲学的划分从学派上划分:毕达哥斯拉学派米利都学派爱菲斯学派爱利亚学派原子论从地域上分伊奥尼亚地区各派哲学南意大利地区的哲学XXX地区的原子论哲学哲学思想性质上分{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倾向哲学(一)XXX论断:水是世界的本原主要哲学思想:1、关于世界的产生2、关于宇宙的形成与结构形成:汪洋——陆地——世界万物结构:大地浮于水上3、关于灵魂的思想:物活论思想简评:·“水是世界的本原”,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个哲学命题,标记着古希腊哲学的正式诞生古希腊人开始用自然本身去说明万物的存在,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命题古希腊人力图在感性观察基础上,以理性思惟去对自然的起源和同一做出理论上的抽象概括,宣告了人类理性的胜利理论局限: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水这种特殊的,感性的事务,只能勉强说明世界的起源和构成,表现了哲学思考的朴素性2、展现了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这一哲学基本问题不自觉的理解(二)XXX主要哲学思想:世界的本原是“无定”思想简评:“无定”比XXX的“水”更有高度,具有唯物主义倾向无定可分离的思想包含着辩证法的幼芽(三)阿那克西米尼主要哲学思想:气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的生长过程关于灵魂的思想思想简评:稀薄和浓聚两种运动更能说明世界的生成,开辟了用量的不同来解释事务性质差异的新途径关于灵魂的观点表现出用感性物资形态来说明一切的唯物主义思想倾向(四)XXX整体特性:流变主要哲学思想:1、万物变的本体和根基是火(火是万物的始基,一切生于火,一切又都归于火)2、万物变的普遍性3、变的原则和规律(火按一定分寸燃烧,按一定分寸熄灭)4、变的源泉或原因(对立面之间的对立与统一)5、变的整体特性(循环和平衡)思想简评: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在朴素唯物主义基础上系统阐述自发辩证思想的哲学家其辩证法以感性直观为基础,具有朴生性,自觉性,奥秘性,关于世界的循环流变观也是荒谬的名言搜集:一切皆流,无物常往,我们踏进有踏不进同一条河,我们存在又不存在。
第一编早期希腊哲学第一章伊奥尼亚的米利都学派和爱菲斯的赫拉克利特第一节米利都学派希腊哲学最早不是出自希腊本土,而产生在当时是希腊人的殖民地区:爱琴海东岸小亚细亚沿海的伊奥尼亚。
这里地处东西交通要道,经济发展较早,工商业繁荣。
它也是当时希腊与波斯争夺之地。
希腊人在该地区通过与邻国在商业和文化上的频繁接触,接受了埃及、巴比伦和西亚古国吕底亚文明的影响。
在伊奥尼亚诸城邦中米利都最为显著,因为它经济发达,是当时染织、冶金和贸易中心。
米利都人从吕底亚人那里学来了一套金属货币制度,促进了贸易。
米利都文化艺术也较繁荣,据说,正是米利都人在公元前八百年左右首先使用了将腓尼基人的字母加以改造而成的希腊字母。
当然,这里的阶级斗争政治斗争也很尖锐。
主要发生在奴隶主和奴隶、贵族和工商奴隶主、自由民中的富人和穷人之间。
就是在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发达而斗争尖锐的城邦中,孕育产生了希腊哲学、也是西方哲学第一个学派:米利都学派。
米利都学派主要包括三位哲学家: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
称他们为同一个学派是指他们都在米利都从事科学—哲学活动,而且有着师承关系。
这三位哲学家都是从寻求宇宙万物的“本原”(arche,或译“始基”)开始他们的哲学探索的。
那么,所谓“本原”是什么意思呢?亚里士多德曾对早期希腊哲学作过总结,对本原作了辞典式的说明。
他说:“本原的意思或者是事物中运动由之开始之点,例如一段线、一条路都在一端有一个起点,而在另一端有另一个起点;或者是某一事情最佳的生成点,例如学习有时并不必定从最初开始,从事情的开端开始,而要从最容易的地方学习起;或者是内在于事物,事物由之生成的初始之点,例如船只的龙骨,房屋的基石,所以有的人把心脏、有的人把脑髓、有的把类似的其他什么东西当作动物的本原;或者是由之生成、但并不内在于事物的东西,运动和变化自然而然从它开始,例如婴儿是由父母产生,打斗是由争吵产生;或者是事物动变的缘由,动变的事物因他的意旨而发生动变,例如城邦的首脑、寡头政体、君主或僭主;技术也被称为本原,尤其是建筑术。
《西方哲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第一编古希腊哲学第一章早期自然哲学一、填空题1、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是——他提出——是万物的本原。
2、阿纳克西曼德称万物的本原——。
3、阿纳克西美尼则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它们通过——和——转化成万物。
4、——提出了“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和“战争是万物之父”的说话。
5、——是第一个使用哲学的人,他认为哲学的首要对象是——。
6、巴门尼德的两条路指——和——。
7、“元素”这一概念的原意是——————————。
8、恩培多克勒的四根——、——、——和——,他还提出——和——来解释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9、阿那克萨戈拉认为构成万物的元素——,除此之外,他还设定了一个能动性的本原:——。
10、原子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和——。
二、名词解释1.本原2.阿那克西曼德的分离生成观3.阿那克西美尼的转化生成观4.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5.色诺芬尼的理神论6.德谟克利特的“原子”7.原子论者的“流射说”8.元素三、简答题1、请简要叙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本原说。
2、如何理解巴门尼德的存在与思想是同一的思想。
3、简要介绍芝诺悖论的内容。
4、简述恩培多克勒的同类相知。
5、简述阿那克萨戈拉的的异类相知原则。
6、请叙述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的主要观点。
7、请简要叙述阿那克戈拉的种子说。
四、论述题1、巴门尼德是如何论述“是者”(being)的意义的?2、试论述赫拉克利特的“生成辩证法”。
3、在变化的问题上,元素论者对前人有哪些继承与发展?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泰利斯水2.无定3.气凝聚稀释4.赫拉克利特5.毕达哥拉斯数6.真理之路意见之路7.字母8.土气火水爱恨9.种子心灵10.原子虚空二、名词解释1.本原是自然哲学家关注的焦点,它的本义是“原初”。
希腊哲学家认为,最初存在的东西在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中始终起着作用,因此事物的最初状态或者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或者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理由。
本原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构成事物的基质,一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