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舆论学_调查基本知识

舆论学_调查基本知识

舆论学_调查基本知识
舆论学_调查基本知识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法的概念和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1)法与经济①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作用。 ②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①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②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 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 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抽样调查步骤及要点简介

抽样调查步骤及要点简介 张祖明(江苏调查总队副总队长,高级统计师) 王成(江苏调查总队主任科员、高级统计师) 南京市中山北路283号10号楼邮政编码:210003 抽样调查是指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据此推断总体的数字特征。抽样调查是社会经济调查中最常用的调查方法。目前研究者对抽样调查方法和原理研究得较多,但对抽样调查的实施过程及其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则很少谈及。本文将侧重具体的操作对抽样调查过程步骤作一简单的介绍。 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对象。抽样调查总是为满足某一个或多个目的而开展的;为达到研究目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对象加以研究。 其次要制定调查计划(方案)。调查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许多因素,甚至完美的计划也不能确保调查成功,但不周到的计划肯定导致失败。调查计划(方案)包括调查内容的确定,制表的准备,时间安排,总体范围,抽样框的选择,成本估计,样本设计,调查问卷设计,试调查,根据试调查的情况对问卷再行修改和完善,调查表、调查指导手册和其他培训资料的印刷,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员和调查对象报酬的安排,培训调查员,调查质量控制和数据处理等等步骤。各环节的顺序并非必须,如问卷设

计可以在抽样设计前,调查对象的确定也可以和放在抽样设计之后紧接着开展。出于内容上的考虑,每个过程不一定都详加讨论,下文将选择其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加以说明。 一、总体范围的确定和调查设计 ⅰ调查设计要有所取舍。从所接触到的高校科研等一些研究机构设计的调查项目存在的局限性看,调查设计中值得关注的是调查的设计者必须检查或考虑所需要的内容是否可通过调查对象的回答得到正确的答案,不管数据是否需要,如果在可接受的精度内调查对象的回答可能性不大的话,就没有必要选择,要果断地加以删除,如果数据是必须的,最好采取其他的途径来取得。比如离婚情况的调查,出于隐私,面对面访问的效果就很难保证,这时候抽样调查反而不如到民政部门调取数据。 ⅱ选择合适的调查类型。连续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当对一个特殊的问题需要立即调查时,往往采用一次性调查。一次性调查时效快、成本低,但不能提供连续的时间序列数据,同时调查是一次性的,调查人员不能固定,很难有机会发展改进调查技术现场工作,也很难积累经验和吸收新的知识来提高调查效益。 调查计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调查内容在连续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中的组织与分配。要尽早确定哪些主题是要通过连续性调查取得,哪些主题应单独调查。在连续性调查中,最好建立一个连接调查指标,这些调查指标在每一次调查中都得以保留,

市场调查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市场调查总论 1.市场的含义 市场营销中的市场,是指有一切具有特定需求或欲求并且愿意和可能进行交换来使需求和欲求得到满足的潜在顾客所组成的消费者总体。 2.市场调查的概念 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商品或服务在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关市场营销情况的资料,从而掌握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企业进行决策提供依据的信息管理活动。 3.市场调查的三种功能 描述,诊断和预测 4.市场调查的作用 (1)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市场总的供求情况,据以调查,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2)通过市场调查,企业可以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并按照消费者的需要组织生产和销售。 (3)通过市场调查,可以发现市场机会并促进企业开发新产品。 (4)通过市场调查,充分发挥广告的作用,已促进商品的销售。 (5)通过市场调查,企业还可以了解到采用哪种广告媒体最适合宣传自己的商品,以便选择一种恰当的广告媒体,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促进商品的销售。 5.市场调查的分类 按调查的深度不同,可以分为探测性调查,描述性调查和因果性调查 6.选择市场调查方法的原则 (1)在满足研究要求的条件下费用最省 (2)在满足研究要求的条件下时间最省 (3)在满足研究要求的条件下最易于控制和操作 (4)在费用一定的情况下精度最高 7.市场调查行业的道德问题 (1)调查提供者和调查购买者之间的道德问题 ①调查的真实性②调查的保密性 (2)调查提供者和调查对象之间的道德问题 ①隐瞒真正的调查意图②保护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 (3)调查提供者与公众之间的道德问题 ①不完整的报道②令人误解的报道 第二章市场调查过程 1.调查问题的不同类型, ①探索性研究 目的:对问题进一步了解,产生想法和思路 特征:小样本,不具推断意义,用于定性分析

英语基础写作-调查报告类型

基础写作---调查报告 一:题型说明 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现象、某一事件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的写作题,要求同学们根据调查结果,针对某种现象进行分析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写一份调查报告。 二:策略指导与解题技巧 1. 应该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 2. 要写明调查的原因、调查过程、调查结果以及你得出的结论。 3. 通常用一般现在时态。若出现具体的时间状语,如last year, next year, recently等,则根据具体使 用适当的时态。 4. 常见的写作方法: ①按调查的先后顺序逐点写;②按事物发展的阶段来写;③按调查对象的特点分门别类来写。 ④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以显示其是非、优劣,找出其差异来写; 注意:叙述数据时要避免过多重复使用百分比,可以用约数、倍数等来表达。应选用有针对性的数据来说明问题,切忌面面俱到,一一罗列全部数据。考生应该对图表信息加以分析、归纳,选取有代表性的,如最大值,最小值,以及同类信息加以表述,做到主次分明、准确生动。 三:文章结构: 一般说来,文章开头应先交代调查的时间、对象、问题和主题或目的。 其次,客观介绍调查的信息。根据不同的调查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一般是描述表格中数据所反映的情况, 数据间的主要差异或趋势, 或有的还要求谈谈数据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并分析原因。注意:在进行客观介绍这一部分应尽量避免过多使用同一种句式。其次,要学会从题目中提取信息。 最后,写出自己的观点或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案。 四:调查报告型文章常用表达形式: 1. 点明主题的常用词句(交代调查时间、对象、主题等): 我们对……人进行了关于……的调查。 W e made / did / carried out a survey on … among … people. 2. 图表反映的问题或总体趋势的常用词句: 从以上表格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 From the graph / table / diagram / chart above, we can see obviously that… 3.图表内容描述的常用词句: 表赞成的动词短语:agree with, approve of, be in favor of, be for … 表不赞成的动词短语:disagree with, disapprove of, be opposed to, be against … 4. 呈现数据的常用词句: 表示数字:可直接表达,如30%,75%。 表示倍数:倍数+(形容词/副词)比较级+than; 倍数+as +(形容词/副词)+as 表示约数:most (of),few (of),only,as many /much as 表示比较:as … as; twice the amount of; more than; less than; the same as; similar to; different from… 表示上升:rise, on the rise, go up, climb, rocket, increase, double; 表示下降:go down, fall, drop, decline, decrease/reduce, on the decrease… 表示排序:sb./sth. rank the first place;sb./sth. is in the second place 表示对比、转折:on the contrary, in contrast to, compared to / with, while, but, however

(完整版)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节法理学 一、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 1.法的定义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好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 (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4)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法体现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个别人或少数人的意志,同时也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简单的相加。 二、法的渊源 法的渊源,也被称为法的形式,是指由一定的有权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一般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一)法的渊源 1.宪法 作为法的形式,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法律 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根据《立法法》第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3.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4.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指法定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和颁布的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实施的规范性文件。 5.自治法规 自治法规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大制定的与民族区域自治有关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条例和单行

抽样调查资料可以做哪些统计分析

抽样调查资料可以做哪些统计分析 篇一:以下内容是某地区对居民消费支出抽样调查汇总资料进行分析的结果,其中不属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

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篇二:如何做好统计结果分析 如何做好统计结果分析 在做社会科学研究的时候,调查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们做一个调查,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得到了大量的一手数据,然而,如果我们在做数据分析的时候采取的方法不科学的话,可能会导致分析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偏差,甚至得到相反的结果。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政府关于某个项目出台了A、B两套拟案,分别在甲、乙两个地区做民意调查,调查的数据统计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套拟案的满意度数据 根据这个统计结果,哪个方案更让人们满意呢?我们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抽样调查(精选试题)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抽样调查 1、统计调查搜集的主要是()。 A.经过加工整理的统计数据 B.第一手统计数据 C.第二手统计数据 D.非原始的统计数据 2、对()指标的调查属于不连续调查。 A.能源的消耗 B.人口的出生 C.工厂的产品生产 D.生产设备拥有量 3、主要用于收集处于某一时点状态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基本全貌,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的统计调查方式是()。 A.普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4、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和方法是()。

B.普查 C.一般调查 D.报表 5、在各种调查方式中,能从调查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调查方式是()。 A.普查 B.抽样调查 C.全面调查 D.重点调查 6、为了及时了解全国城市零售物价的变动趋势,就可以对全国的35个大中型城市的零售物价的变化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统计报表 7、抽样方法有:() A.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8、我国的农产量抽样调查常使用的数据搜集方法是()。 A.登记法 B.采访法 C.报告法 D.直接观察法 9、()由于受“有意识的选出若干有代表性单位”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们主观认识的影响。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统计报表 10、我国的人口出生和死亡的统计常使用的数据搜集方法是()。 A.报告法 B.采访法 C.登记法 D.直接观察法

11、从使用者角度看,从()中取得的统计数据是第二手统计数据。 A.经济普查 B.农产量抽样调查 C.《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D.固定资产投资月度统计报表 12、由于调查者或被调查者的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是()。 A.代表性误差 B.登记性误差 C.样本不足造成的误差 D.无法消除的误差 13、抽取样本时没有遵循随机原则产生的误差属于()。 A.登记性误差 B.代表性误差 C.根源性误差 D.可以消除的误差 14、下列调查方式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A.普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调查报告写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调查报告写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调查报告,也叫调查研究报告或考察报告,是对客观事物或社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将所得的结果整理和表述出来的书面报告。它是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事务文书,也是报刊上常用的一种新闻文体,适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笔者就调查报告写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谈一浅见。 一、深入调查,充分占有材料 写调查报告,最根本的是一定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调查研究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前提和先决条件。 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我们应该充分占有哪些材料呢? .要占有现实的和历史的材料; .要占有“点”和“面”的材料; .要占有正面的和反面的材料; .要占有典型的和一般的材料; .要占有直接的和间接的材料。只有材料充分、全面,才有助于调查者正确地分析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也才能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二、分析材料,正确提炼主题 一篇调查报告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其决定性因素就是能否提炼出深刻的、有价值的观点,找到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得出正确的结论。对调查得来的材料应做到: .要去伪存真。这就是要舍弃事物中那些虚妄的、惑人的假象,只留下那些能反映事物本来面目的真实材料。这就是常用来告诫人们的“不要听风就是雨”。 .要去粗取精。这就是要摒弃事物那些粗糙的成份,只选取那些能反映事物内部规律的精要材料。这也是人们常说的“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要由此及彼。这就是把已选好的材料连贯起来思索,找出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这种“连贯”的方法,就是从“纵”、“横”两个方面入手。“纵”指的历史发展过程,即事物的前后联系,通过纵的联系研究事物本身发展变化的规律。“横”指这一事物与那一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横的联系,在比较中探寻出事物的内部规律。 .要由表及里。就是要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去了解和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抓住主流,确定主题思想。通过分析事物的主流入手,抓住事物的本质,揭示出事物的本来面目。 三、主次明确,恰当选用材料 调查报告写作,要求观点和材料应有机地统一,就是指观点统帅材料,材料说明观点、支撑观点、为观点服务选用材料要做到繁简适度,详略相宜。即重要的、具体的、新的和人所难知的材料宜详;次要的、概括的、旧的和人所周知的材料要略。 .要善于用事实说明观点。要求所写的内容都是真实的,把一个重要事件的全貌叙述出来,并鲜明地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如毛泽东同志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文中列举了件大事用来阐明农民运动“好得很”,极具说服力和战斗力。 .要善于从比较中说明观点。如好典型同差典型对比;正面材料同反面材料对比;历史材料同现实材料对比; “点”上的材料同“面”上的材料对比。如《关于新台村的社会调查报告》在写家长对子女的书报投入时“只有的学生在书报方面

《实用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实用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题型(一) (绪论、1-4章) 一、判断正误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因为刑法是法律,所以,法律就是刑法。(X) 2、不同的文明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法律制度。(V) 3、中华法系的母法是以唐、明律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法律制度。(V) 4、法律是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X)| 5、在我国,“人民”的概念内涵就是“公民”。(X) 6我国的其它一切法律都必须以宪法为准绳。(V)厂 7、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划分是有明显界限的。(X)「 8、学习法律理论的目的就是避免自己不犯罪。(X) 9、法是在私有制出现以后才产生的。(V ) | 10、只要立法完备,就可以规定所有需要法来调整的社会关系。(X ) 11、县级人大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制定地方性法规。(X ) 12、法的实施的最终目标是法的实现。(V ) 13、法的适用只能由司法机关来开展,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具有司法权。 V 14、在强调法治的今天,还须以德治辅助法治、以德治支撑法治。(V ) 15、依法治国是党和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V 1 16、有法不一定可依,违法不一定必究。(X ) 17、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课程发展观,才可能齐国的法制建设。(V ) 18、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合理、公正。(V ) 19、社会主义民主只要有制度作保证就必然可行。(X ) 20、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是平等的。(X ) 21、宪法一词在我国古代先秦时期就已经使用,所以,我国是最早立宪的国家。 (X ) 22、在法治国家,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是至高无上的。(V ) 23、在我国,劳动既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 V ) 24、我国宪法把休息权赋予了所有公民。(X ) 25、行政法已有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X 26、由于社会生活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作为行政关系调节器行政法律规范也具有较强变动性,需要经常废、改、立。(V ) 27、行政法与刑法?民法一样,是现代法律体系中三大基本法律部门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法律地位。(V 28、在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中主体双方权力义务不对等,行政机关具有更多优越地位。(V 29 ?行政法律关系中一个重要特点是主体之间能约定权利(职权)?义务(职责),能自由选择权利(职权)义务(职责);这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可以相互约定,共同选择权利?义务完全相同。(X) 30.国家公务员主要特征之一是指依法行使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人员。所以,国家公务员不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中工勤人员。(V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课题:抽样调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二节)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统计调查》的第二课时抽样调查。从“课标”看,“统计与概率”领域主要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及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概率的初步知识。本章内容是第三学段统计部分的第一章,主要内容是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是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的起始章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今后学习的基础。统计主要研究现实生活的数据,它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来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根据数据思考和处理问题,通过数据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是统计的基本思想,而用样本估计总体是归纳法在统计中的一种应用,抽样调查则蕴含了这种思想。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已经经历了数据的收集过程,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处理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数据收集的另一种方式——抽样调查。通过以往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初步具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思维也较活跃,能积极参与问题讨论,但演绎归纳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欠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2)、了解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 (3)、通过实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做出简单判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数据收集过程,发展学生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通过数据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2)、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数学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难点: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运用了“探究式”、“情景教学”、“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教学方式。在概念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创设生活情景,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数据代表的特征,自主完成从具体事实上抽象出抽样调查的概念,给予评价,帮助学生完善新知的建构。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方式启发学生,以生动的实例吸引和鼓励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小组合作交流,在整个教学中采取情景教学法,

抽样知识点

1. 抽样调查 广义的抽样调查:是从研究对象的全体(总体) 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根据对所抽取的样本进行调查,获得有关总体目标量的了解。 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方法看,抽取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随机抽样(非概率抽样);一类是随机抽样(概率抽样),狭义上的抽样就是随机抽样。 2. 随机抽样(概率抽样) 随机抽样是从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并依据样本观察值对总体的数量特征取得具有一定可靠性的推断,从而达到对总体的认识。 随机抽样的特点:1.所谓随机原则就是在抽取样本时排除主观上有意识地抽取调查单元,使每个单元都以一个事先已知的非零概率有机会被抽中。2.每个单元被抽中的概率是已知的,或是可以计算出来的,按照给定的入样概率通过一定的随机化程序进行抽样。3.估计量不仅与样本单元的观测值有关,也与其入样概率有关。 随机抽样的主要优点是:随机抽样比非随机抽样更具有客观性,而且随机抽样可以依据调查结果计算抽样误差,从而得到对总体目标量进行推断的可靠程度。 3. 非随机抽样(非概率抽样) 非随机抽样是相对于随机抽样而言的。非随机抽样的共同特点是:抽取样本时,是依据主观判断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或根据方便的原则进行。 ????????? ? ???????? ?? ? ????? ? ? ??????? ??????? ????????????滚雪球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便利抽样)随意调查非随机调查系统抽样不等概率抽样多阶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随机调查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统计调查( 4. 抽样调查的基本程序 一、确定调研问题——二、抽样调查设计(抽样 设计、问卷设计)——三、实施调查过程——四、数据处理分析——五、撰写调查报告——六、总结评估 5. 总体、目标总体与抽样总体、抽样框、样本(包含第十章抽样框误差定义) 所要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组成这个总体的每个个别对象就称为总体单元或总体单位。总体又有目标总体与抽样总体之分。目标总体就是抽样调查预先确定的所要认识的对象的全体,也就是从样本中得到信息对之进行说明的总体。抽样总体就是从中进行抽样的总体,是抽取样本的依据,从样本中得到的结论只适用于抽样总体。抽样总体应该与目标总体完全一致,但实践中两者不一致的情况时常发生。

法律基础知识点(考点)

第一讲 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包括:法律,法令,条例,命令,决定等。 法的特征。1、制定或认可2 、以权利义务为内容3 、强制性4 、普遍性5 、程序性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政体: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国体: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政体: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公民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人的身体不受非法逮捕、拘禁和搜查,人格尊严不受非法侵犯,住宅不受非法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社会经济权(财产权利、劳动权利、休息权利,受教

育权利)。 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与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依法服兵役的义务,依法纳税的义务。 第二、三讲 民法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和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 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禁止权力滥用原则),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侵权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 第四讲 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结婚的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规定。 第五讲 法定继承,是调整财产继承关系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

调查报告的特点及写作

调查报告的特点及写作 一、调查报告的含义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件、某一情况、某一问题、某一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把调查研究成果写成的书面材料。 调查研究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调查就是了解和掌握客观存在的真实情况,搜集和占有事实材料;研究则是对调查所获取的客观情况和事实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从中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固有规律,引出科学的结论。调查是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研究是调查的发展和深化,二者相辅相成,联为一体。调查报告就是把调查研究的成果写成书面报告,从而反映事实真相,为解决问题、做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因此它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调查报告的分类 调查报告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5种,即关于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关于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关于历史事实的调查报告。 关于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是反映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等方面基本情况,其目的在于通过客观叙述这些方面的情况,为制定某项方针政策、做出某项决策提供依据。 关于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是反映先进单位或先进个人的典型经验的,其目的在于推广典型,带动一般。 关于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反映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具有生命力的新生事物,其目的在于发挥指导作用。 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是揭露政治领域、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使人们有所警觉,从中吸取教训。 关于历史事实的调查报告是反映历史真相的调查报告,其目的在于澄清事

实,还历史本来面目。 三、调查报告的特点 (一)针对性强 调查报告是围绕一个时期的中心,从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调查某一问题或事件,分析其规律,总结其经验教训,回答群众所关心的问题。这样调查报告才有实际效用。 (二)典型性强 调查报告的对象必须是典型的,是有典型意义的。这是发挥以点带面,指导一般所决定的。如果调查报告不具有典型性,它就不能发挥任何作用。 (三)用事实说明道理 调查报告必须尊重事实,用事实说明道理,并且事实一定要真实。无论是总结新经验,还是研究新问题,或是揭露事实真相,都必须以充分的可靠的事实为依据,用事实证明工作,检验效果,说明问题,讲清产生道理。如果调查报告都是抽象的概念、空洞的理论,就失去了调查报告的特性。 四、调查报告的写作 (一)调查报告的结构环节和写法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正文、署名构成。 1. 标题。调查报告的标题常见的有一般文章式的、公文式的、正副标题组合式的3种。一般文章式的标题即概括主要内容或直述主旨的标题,也可以是结论式的,或提问式的,如《兴国调查》、《走集约经营之路》、《同一地区的农村经济为什么有快有慢》;公文式标题即由调查对象、主要内容和文种组成的标题,如《关于邯郸钢铁总厂管理经验的调查报告》;正副标题组合式标题也称复式标题,是由正标题和副标题组合而成的标题,如《严控土地供应总量??对江苏昆山市土地管理近况的调查》。 2.正文。调查报告的正文一般有前言、主体、结尾组成。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收藏)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收藏) 法的概念和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1)法与经济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2)法与政治、政策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

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法律实施中的相关概念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法律适用的要求:准确,指适用法律时,事实要调查清楚,证据要准确;合法,指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合乎国家法律的规定,依法办案;及时,指司法机关办案时在正确、合法的

(笔记整理)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第七章 抽样调查基础知识培训讲学

第七章抽样调查基础知识 第一节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与特点 抽样调查的概念 ●从研究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 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以达到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如:平均工资、1%人口调查 ●随机原则:在抽取调查单位时,完全排除人为的主观因素影响,保证每一个调查单位都有相等的中选可能的原则。就概率意 抽样调查的特点 ●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这个原则要求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同等被抽中的机会,使样本结构近似于总体结构,具有代表性 ●根据样本的资料推断总体的数值这种推断存在一定的抽样误差,但误差范围是可以计算和控制的,有一定可信度 ●费用低 ●时效性强比如:电视节目收视率调查 ●抽样调查有时是唯一的选择如:产品破坏实验、检验一批灯泡的平均寿命、水质调查 二、抽样调查的种类 (一)用主观(非随机)方法从总体中抽选单元进行调查,它是一种快速、简便且省钱的抽选样本的方法。风险大,代表性差 假定总体是同质,总体单元都相似,那么可抽选任何单元入样。例如:街道拦截访问法是最常见的随意抽样,弊端 就是调查员倾向有差别,所遇到的人差别较大 例如:研究非典疫苗,需要人体试验,需要志愿者 专家或者熟悉行业的人事,对抽样对象有所了解,采用判断抽样 例如:按男女比例抽样。 (二) 体的推断更具有代表性概率抽样的两条基本准则:第一,样本单位是随意抽取的;第二,调查总体中的每个单位都有一个非零的入样概率。 总体单位数始终是相同的,每个总体单位有多次 ,每抽一次,总体会相应减少,每个总体单位只能被抽中一次。 按(组织方式不同),分为: ●-----一步抽样法,不分组,随机原则进行抽样 ●机械随机抽样)或(等距随即抽样)等距抽样,按照一定的距离抽取样本 例如:4000户居民中抽40人,平均每100户抽取1户;1-100号中随机抽取1个号码在第一组中抽取了5号,则5、105、205、以+100为单位抽取 ●分层抽样又称(类型随机抽样)或(分类随机抽样)先分组,后抽组内 比如每个组抽5人;某地区三种地形:平原、丘陵、山区的粮食产量,先分地区,然后按每个组内按简单随机抽样抽取调查地块,构成样本 ● 比如:全市居委会为不同群,抽不同的群,整群进行研究;了解某地区职工家庭生活状况,按居民委员会分群,一个居委会为一群,对抽中的居民委员会所辖每户职工家庭一一调查。 ● ● 率要大一些,而规模较小的农场其入样概率要小一些。 第二节抽样推断的几个基本概念

法律基础知识点大全

法律基础知识点大全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经济 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 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法与政治、政策 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

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 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的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行政规章;国际条约。 法律部门:宪法;行政法;民法;婚姻法;经济法;劳动法;环境法;刑法;诉讼法;军事法。 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

抽样调查习题

关于标准差与抽样平均误差的关系: 标准差公式: 1.总体的标准差: 方差δ^2=[(x1-x)^2 +(x2-x)^2 +......(x n-x)^2]/n (用N表示更好) (x为平均数) 标准差 = sqrt([(x1-x)^2 +(x2-x)^2 +......(x n-x)^2]/n) 2.对样本而言:方差s^2=[(x1-x)^2 +(x2-x)^2 +......(x n-x)^2]/(n-1) (x为平均数) 3.样本标准差= sqrt([(x1-x)^2 +(x2-x)^2 +......(x n-x)^2]/(n-1) ) 备注: 如是总体,标准差公式根号内除以n 如是样本,标准差公式根号内除以(n-1) 因为我们大量接触的是样本,所以普遍使用根号内除以(n-1) 抽样平均误差(Sampling average error)

什么是抽样平均误差 抽样平均误差是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的标准差,它反映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与总体平均数(或总体成数)的平均差异程度。由于从一个总体可能抽取之个样本,因此抽样指标(如平均数、抽样成数等),就有多个不同的数值,因而对全及指标(如总体平均数、总体成数等)的离差也就有大有小,这就必需用一个指标来衡量抽样误差的一般水平。 抽样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抽样成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总数,因而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的标准差实际上反映了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与总体平均数(或总体成数)的平均差异程度。 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 (一)样本平均数的平均误差 以μx表示样本平均数的平均误差,表示总体的标准差。根据定义: 1、当抽样方式为重复抽样时,样本标志值是相互独立的,样本变量x与总体变量X同分布。所以得: (1) 它说明在重复抽样的条件下,抽样平均误差与总体标准差成正比,与样本容量的平方根成反比。 例1:有5个工人的日产量分别为(单位:件):6,8,10,12,14,用重复抽样的方法,从中随机抽取2个工人的日产量,用以代表这5个工人的总体水平。则抽样平均误差为多少? 解:根据题意可得:(件) 总体标准差(件)

法律基础知识点归纳

一、思想道德素养: (一)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4、明确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5、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1、爱国主义的内涵 2、爱国主义的传统 3、爱国主义的价值 4、新时期爱国主义的要求(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2)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3)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4)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5、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2)促进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3)增强国防观念(4)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三)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1、确立正确的人生观;(1)世界观、人生观及其相互关系(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3)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4)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1)价值观与人生价值的内涵(2)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3)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4)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科学的对待人生环境(1)促进身心的和谐(2)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3)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1、道德的基本知识(1)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与作用;(2)道德的历史发展 2、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1)继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意义(2)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内容(3)对待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正确态度 3、弘扬社会主义道德(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关系(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4、恪守基本公民道德规范(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涵(2)诚信对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意义(3)锤炼个人品德 (五)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1)公共生活的特点(2)公共生活需要供秩序(3)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道德和法律 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1)社会公德及其特点(2)社会公德内容(3)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4)网络生活的道德要求 3、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1)治安管理处罚法(2)集会游行示威法(3)环境保护法(4)道路交通安全法(5)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六)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1、职业道德内涵与意义 2、职业生活的基本法律规范(1)劳动法(2)公务员法 3、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1)正确认识当前就业形势(2)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创业观(3)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4、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1)爱情的要素(2)婚姻与家庭(3)家庭美德(4)婚姻法的相关知识 二、法律素养 (一)概念层面: 1、根本法与部门法; 2、实体法与程序法 (二)精神、理念层面 1、依法治国的理念; 2、法治与法制的区别、联系; 3、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1)自由与平等(2)公平与正义(3)权利与义务 4、增强国家安全意识:(1)新的国家安全观(2)掌握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5、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1)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2)树立和尊重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 (三)原则层面 1、宪法的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