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对抽样调查法的理解

谈谈对抽样调查法的理解

谈谈对抽样调查法的理解
谈谈对抽样调查法的理解

1抽样调查法的基本知识

1.概念:它是按照一定方式,从调查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进行调查,用所得的结果说明总体情况的调查方法,为抽样调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抽样调查的特点

(1)从经济上说,抽样调查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

(2)抽样调查更节省时间,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3)抽样调查具有较强的准确性

(4)通过抽样调查,可使资料搜集的深度和广度都大大提高。

它也存在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对市场经济活动分析的需要,此外,当抽样数目不足时,将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3.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

(1)对一些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社会经济现象,最宜用抽样方式解决。

举例:对有破坏性或损耗性质的商品质量检验;对一些具有无限总体的调查(如对森林木材积蓄量的调查)等。

(2)在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可节省费用,争取时效,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达到满意的调查效果。

(3)运用抽样调查对全面调查进行验证。

举例:工业普查,前后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为了节省时间和费用,常用抽样调查进行检查和验证。

(4)对某种总体的假设进行检验,判断这种假设的真伪,以决定行为的取舍时,也经常用抽样调查来测定。

5.2抽样技术的分类及选择

(一)抽样技术的分类:抽样调查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两类。

1.随机抽样是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使每一个单位都有同等的可能性被抽到。遵守随机原则,一方面可使抽取的部分单位的分布情况(如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人员的比例等)有较大的可能性接近总体的分情况,从而使根据样本所做出的结论对总体研究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另一方面,遵循随机原则,可有助于调查人员准确地计算抽样误差,并有效的加以控制,从而提高调查的精度。

2.非随机抽样不遵循随机原则,它是从方便出发或根据主观的选择来抽取样本。非随机抽样无法估计和控制抽样误差,无法用样本的定量资料,采用统计方法来推断总体,但非随机抽样简单易行,尤其适用于做探测性研究。

(二)随机抽样技术及其应用

1.简单随机抽样

概念:简单随机抽样又称随机抽样,是一种最基本的抽样方式,是指从总体的全部单位中按随机原则直接抽取n个单位组成样本进行调查。

通常采用信手抽取法、抽签法、随机数表法、计算机随机函数抽取样本单位组成样本。

2.系统随机抽样

概念:就是先将全及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志排列起来,然后按照固定的顺序和一定的间隔来抽取样本单位。

排列所依的标准有两种:一种是按与调查项目的标志排队。例如:在住户调查时,选择住户可以按住户所在街区的门牌号码排队,然后每隔若干个号码抽选一户进行调查;另一种是按与调查项目有关标志排队。例如:住户调查时,可按住户平均月收入排队,再进行抽选。

在排队的基础上,还要计算抽选距离(间隔),计算公式为:

抽选距离=N/n

确定抽选距离之后,可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从第一段距离中抽取第一个单位,为简化工作并防止出现某种系统性偏差,也可以从距离的1/2处抽取第一个单位,并按抽选距离继续抽选剩余单位,直到抽完为止。

例如:从600名大学生中抽选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名册顺序按编号排队,从第1号编至600号。

抽选距离=N/n=600/50=12人

如从第一个12人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抽取第一个样本单位,如抽到的是8号,依次抽出的是20号、32号、44号……。

等距离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比较,可使中选单位比较均匀的分布,尤其当被研究现象的标志值的变异程度较大,在实际工作中又不可能抽选更多的样本单位时,这种方法更为有效,因此,等距抽样是市场调查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抽样方式。

等距抽样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

(1)运用等距抽样的前提是要有全及总体每个单位的有关资料,特别是按有关标志排队时,往往要有较为详细具体的资料,这是一项分复杂和细致的工作。

(2)当抽选间隔和被调查对象本身的节奏性相重合时,就会影响调查的精度。如对某商场每周的商品销售量情况进行抽样调查,若抽取的第一个样本是周末,抽样间隔为7天,那么抽取的样本单位都是周末。而往往周末商品销售量最大,这样就会发生系统性偏差,从而影响等距抽样的代表性。

3.分层随机抽样

概念:是指在抽样时分两次抽取样本,在一般情况下先从总体N中抽取一个较大的初始样本n′,以从这个样本中搜集某个项目的资料,作为进一步抽取第二次样本的基础。第一次抽取的较大样本称为第一重样本,再从中抽取的第二次样本称为第二重样本,其目的在于搜集较为具体的资料。

主要用于大规模多项目的调查。例如,城镇居民消费收支调查,需要了解的项目很多,有些项目在户与户之间的差别很大,如人均收入、人均消费支出、耐用品拥有量等,要达到一定的精确度,就需要有较大的样本容量。而有些项目如一般日用品、油、盐、蔬菜、粮食、食糖等开支,户与户之间的差距就比较小,要达到一定的精确度,其样本容量就可小一些。

因此,对差异较大的项目或精度要求比较高的项目先进行调查,获取有关信息后,再抽一个较小的样本,对差异较小的项目进行详细调查,这样既可满足调查的需要,又可节省调查费用,提高抽样效率。

4.分群随机抽样

概念: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便于调查,节省人力和时间,往往是一批一批的抽取样本,每抽一批时,把其中所有单位全部加以登记,以此来推断总体的一般情况。

例如:对工业产品进行质量调查时,每隔五个小时,抽取一个小时的产品进行检查。

划分群时,每群的单位数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在每一群中的具体抽选方式,既可以采用随机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等距抽样的方式,但不管什么方式,都只能用不重复的抽样方法。

它的优点是组织工作比较方便,确定一组就可以抽出许多单位进行观察。但是,正因为以群体为单位进行抽选,抽选单位比较集中,明显得影响了样本分布的均衡性。当然,它的可靠程度主要还是取决于群与群之间的差异的大小,当各群间差异较小时,调查结果就越准确。因此,在大规模的市场调查中,当群体内各单位间的误差较大,而各群之间的差异较小时,最适宜采用它。

5.多阶段随机抽样

概念:就是在抽取样本时分两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是从总体中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若干个群体,称为初级单位。然后在第二阶段从这些初级单位中又随机抽取若干个样本单位,称为基本单位或最终单位,最后根据所抽的基本单位组成的样本进行调查,用取得的样本资料来推断总体。如果在二阶段抽样之后,又继续在被抽中的二阶单位中进行第三次、第四次随机抽样,就形成了三阶抽样、四阶抽样。二阶和二阶以上的抽样都叫做多阶抽样。例如,农产品产量调查中,由省抽县,由中选的县抽乡,由中选的乡抽村,由中选的村抽地块,就是采用多阶段抽样。

多阶段抽样有利于大规模大范围的抽样调查的组织与实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各级管理部门对调查资料的需求,有利于减少抽样误差,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三)非随机抽样技术及其应用

非随机抽样是指抽样时不遵循随机原则,而是按照调查人员主观设立的某个标准抽选样本。在市场调查中,采用非随机抽样通常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随机抽样

为了快速获得调查结果,提高调查的时效性

在调查对象不确定,或无法确定的情况下采用,例如:对某一突发(偶然)事件进行现场调查等。

总体各单位间离散程度不大,且调查人员具有丰富的调查经验时。

非随机抽样的主要方式:

1.任意非随机抽样。

任意非随机抽样的优点是:简便易行,能及时获取信息,费用低。缺点是:对调查对象缺乏了解、样本的偏差大、代表性差、调查结果不一定可靠。这种方式—般用于探测性调查,或对某些时效性要求较高的调查,对流动性特征明显或边界不清的总体的调查也常用这种方式。

2.判断非随机抽样,又称主观抽样、立意抽样。它是调查者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自己的主观判断选择调查样本的一种非随机抽样方式。判断非随机抽样法的“判断”,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是对总体的判断;二是判断样本的代表性。

判断非随机抽样的一般做法有两种:一是由专家判断决定样本单位。另一种做法是根据所掌握的统计资料,按照一定的标准来选定样本。一般选取“多数型”或“平均型”的单位组成样本。判断非随机抽样一般适合对规模不大的总体的调查。判断非随机抽样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若要求较快地获取市场信息,可采用这种方式。判断非随机抽样方式要求调研者必须对总体的有关特征相当了解。在市场调查的实际应用中有两种基本情形:

(1)强调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

(2)注重对总体中某类问题的研究,而并不过多考虑对总体的代表性。

3.配额非随机抽样,又称定额抽样。它是指按市场调查对象总体单位的某种特征,将总体分为若干类,按一定比例在各类中分配样本单位数额,并按各类数额任意或主观抽取样本单位。

配额非随机抽样按分配样本数额时的做法不同分为独立控制配额和相互控制配额。

(1)独立控制配额非随机抽样。这种方式是分别独立地按分层特征分配样本单位数,在按多个特征对总体进行分层的情况下,这些交叉特征对样本单位的分配没有限制。

(2)相互控制配额非随机抽样。

在市场调查中,配额非随机抽样广泛被人们采用,是非随机抽样中最流行的一种方式。

4.滚雪球非随机样。这种方式是调查者先通过少数可以由自己确定的样本单位进行调查,再通过这些样本单位各自去发展其他同类单位,如此进行下去,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直到发展到所需要的样本单位数为止。

滚雪球非随机抽样的运用条件是,调查总体的各单位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否则难以往下滚动。滚雪球非随机抽样通常是对调查总体难以把握的情况下进行。

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试论

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试论 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分析了比例原则的概念、起源,通过论述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弊端,凸显引入比例原则的必要性,并且简要介绍了我国行政法有关立法现状以及比例原则的适用问题。 一、比例原则之概念界定 (一)比例原则的含义以及适用领域 比例原则是在符合宪法的前提下,先考虑手段的有效性,再选择对公民权益侵害最小的手段来实现同样可以达到目的的目标。最后还必须进行利益上的总体斟酌。考察此手段实现的目标价值是否过分高于因实现此目标所适用的手段对公民的人身财产等基本权利的损害价值。① 我国现有法律规范中没有明确规定比例原则,但是比例原则在公法领域中广为适用,有的学者称之为公法领域的软化剂,如刑法中的罪行相适应原则,诉讼法中程序的启动以及证据的采用等也体现了比例原则。另外,比例原则在私法领域中也有所体现,如民法上对物权的限制。同时,法理学中也蕴含着比例原则,如在法律原则的适用上,必须采取比例原则,方能排斥法律规则而适用法律原则。 (二)行政法上比例原则的起源与含义 比例原则作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德国的首创,这源于19世纪德国的警察法学,由德国行政法学者托迈尔首先提出,他主张警察权力不可违反比例原则。德国另外一位行政法学家弗莱那在《德国行政法体系》中曾指出不可用大炮打小鸟的名言来比喻警察行使权力的限度。后来,德国借由联邦宪法法院的判决,将此原则概念化与体系化,并且从行政法位阶跃至宪法位阶。现在,比例原则已成为德国对行政行为进行司法控制的最有力的理论依据。 德国学者毛雷尔指出,比例原则是行政法上的一般原则,长久以来得到了承认,并以习惯法的方式被肯定下来,且该原则在具体法律部门中也具有普遍适用性。毛雷尔同时认为,比例原则的内容主要包括: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关系必须有客观的对称性;禁止任何国家机关采取过度的措施;在实现法定目的的前提下,国家活动对公民的侵害应当减少到最低限度。② 有关比例原则的释义学结构,学界主要又两种观点,一是三阶理论,即比例原则包含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狭义的比例原则三个子原则。二是二阶理论,即比例原则包括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两个子原则。但是三阶理论为

抽样调查步骤及要点简介

抽样调查步骤及要点简介 张祖明(江苏调查总队副总队长,高级统计师) 王成(江苏调查总队主任科员、高级统计师) 南京市中山北路283号10号楼邮政编码:210003 抽样调查是指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据此推断总体的数字特征。抽样调查是社会经济调查中最常用的调查方法。目前研究者对抽样调查方法和原理研究得较多,但对抽样调查的实施过程及其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则很少谈及。本文将侧重具体的操作对抽样调查过程步骤作一简单的介绍。 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对象。抽样调查总是为满足某一个或多个目的而开展的;为达到研究目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对象加以研究。 其次要制定调查计划(方案)。调查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许多因素,甚至完美的计划也不能确保调查成功,但不周到的计划肯定导致失败。调查计划(方案)包括调查内容的确定,制表的准备,时间安排,总体范围,抽样框的选择,成本估计,样本设计,调查问卷设计,试调查,根据试调查的情况对问卷再行修改和完善,调查表、调查指导手册和其他培训资料的印刷,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员和调查对象报酬的安排,培训调查员,调查质量控制和数据处理等等步骤。各环节的顺序并非必须,如问卷设

计可以在抽样设计前,调查对象的确定也可以和放在抽样设计之后紧接着开展。出于内容上的考虑,每个过程不一定都详加讨论,下文将选择其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加以说明。 一、总体范围的确定和调查设计 ⅰ调查设计要有所取舍。从所接触到的高校科研等一些研究机构设计的调查项目存在的局限性看,调查设计中值得关注的是调查的设计者必须检查或考虑所需要的内容是否可通过调查对象的回答得到正确的答案,不管数据是否需要,如果在可接受的精度内调查对象的回答可能性不大的话,就没有必要选择,要果断地加以删除,如果数据是必须的,最好采取其他的途径来取得。比如离婚情况的调查,出于隐私,面对面访问的效果就很难保证,这时候抽样调查反而不如到民政部门调取数据。 ⅱ选择合适的调查类型。连续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当对一个特殊的问题需要立即调查时,往往采用一次性调查。一次性调查时效快、成本低,但不能提供连续的时间序列数据,同时调查是一次性的,调查人员不能固定,很难有机会发展改进调查技术现场工作,也很难积累经验和吸收新的知识来提高调查效益。 调查计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调查内容在连续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中的组织与分配。要尽早确定哪些主题是要通过连续性调查取得,哪些主题应单独调查。在连续性调查中,最好建立一个连接调查指标,这些调查指标在每一次调查中都得以保留,

抽样调查举例

抽样调查举例 抽样调查举例抽样调查举例──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教学设计代启梅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 社会在向信息时代迈进,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统计概率所提供的“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维方法已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普遍并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从“课标”看,“统计与概率”领域主要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及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概率的初步知识。本章内容是第三学段统计部分的第一章,主要内容是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是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的起始章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今后学习的基础。 (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 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数据整理的方法。 2.难点 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案设计、数据分析以及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 (三)总体目标知识目标 通过抽样调查举例的学习,了解抽样调查的两种方法,能从事调查过程,能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

据,作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掌握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用表格、析线图反映数据信息。 2.能力目标 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活动中,能合理地处理数学信息,逐步学会用数据事实说话,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小学生视力情况的抽样调查过程,培养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在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敢于面对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用事实说话的习惯和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设计理念 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学活动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个性差别,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主动与创造中获得发展。本节课在设计时遵循新“课标”,贯彻新理念,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和谐发展,为学生提供大量实践活动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区别

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区别 一、抽样调查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显然,抽样调查虽然是非全面调查,但它的目的却在于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信息资料,因而,也可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 根据抽选样本的方法,抽样调查可以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类。概率抽样是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调查研究的总体中,根据随机原则来抽选样本,并从数量上对总体的某些特征作出估计推断,对推断出可能出现的误差可以从概率意义上加以控制。在我国,习惯上将概率抽样称为抽样调查。 (二)抽样调查的特点 抽样调查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1、按随机原则抽选样本; 2、总体中每一个单位都有一定的概率被抽中; 3、可以用一定的概率来保证将误差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二、重点调查 (一)重点调查的概念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重点调查主要适用于那些反映主要情

况或基本趋势的调查。如黑龙江省企业调查队在对全省近百户亏损企业进行的专项调查基础上,选择其中10户由亏转盈的企业所进行的《10户由亏转盈企业的调查》这一重点调查等。 (二)重点单位的选取 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通常是指在调查总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能够代表总体的情况、特征和主要发展变化趋势的那些样本单位。这些单位可能数目不多,但有代表性,能够反映调查对象总体的基本情况。 选取重点单位,应遵循的两个原则,一是要根据调查任务的要求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而确定选取的重点单位及数量。一般来讲,要求重点单位应尽可能少,而其标志值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应尽可能大,以保证有足够的代表性;二是要注意选取那些管理比较健全、业务力量较强、统计工作基础较好的单位作为重点单位。 (三)重点调查的特点 重点调查的主要特点是:投入少、调查速度快、所反映的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比较准确。 (四)重点调查的作用 根据重点调查的特点,重点调查的主要作用在于反映调查总体的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因此,重点调查通常用于不定期的一次性调查,但有时也用于经常性的连续调查。

试论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

比例原则论文行政自由裁量权论文:试论行政法中的比例原 则 摘要:比例原则被称为"公法领域的软化剂",在许多国家都得以确立为行政法位阶甚至宪法位阶,在现代行政法中,其重要地位也得以彰显。但是在我国,并没有在行政立法中明确这一原则。本文以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为视角,分析了比例原则的概念、起源,通过论述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弊端,凸显引入比例原则的必要性,并且简要介绍了我国行政法有关立法现状以及比例原则的适用问题。 关键词:比例原则行政自由裁量权控权 一、比例原则之概念界定 (一)比例原则的含义以及适用领域 比例原则是在符合宪法的前提下,先考虑手段的有效性,再选择对公民权益侵害最小的手段来实现同样可以达到目的的目标。最后还必须进行利益上的总体斟酌。考察此手段实现的目标价值是否过分高于因实现此目标所适用的手段对公民的人身财产等基本权利的损害价值。① 我国现有法律规范中没有明确规定比例原则,但是比例原则在公法领域中广为适用,有的学者称之为"公法领域的软化剂",如刑法中的"罪行相适应"原则,诉讼法中程序的启动以及证据的采用等也体现了比例原则。另外,比例原则

在私法领域中也有所体现,如民法上对物权的限制。同时,法理学中也蕴含着比例原则,如在法律原则的适用上,必须采取比例原则,方能排斥法律规则而适用法律原则。 (二)行政法上比例原则的起源与含义 比例原则作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德国的首创,这源于19世纪德国的警察法学,由德国行政法学者托·迈尔首先提出,他主张"警察权力不可违反比例原则"。德国另外一位行政法学家弗莱那在《德国行政法体系》中曾指出"不可用大炮打小鸟"的名言来比喻警察行使权力的限度。后来,德国借由联邦宪法法院的判决,将此原则概念化与体系化,并且从行政法位阶跃至宪法位阶。现在,比例原则已成为德国对行政行为进行司法控制的最有力的理论依据。 德国学者毛雷尔指出,比例原则是行政法上的一般原则,长久以来得到了承认,并以习惯法的方式被肯定下来,且该原则在具体法律部门中也具有普遍适用性。毛雷尔同时认为,比例原则的内容主要包括:"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关系必须有客观的对称性;禁止任何国家机关采取过度的措施;在实现法定目的的前提下,国家活动对公民的侵害应当减少到最低限度。"② 有关比例原则的释义学结构,学界主要又两种观点,一是"三阶理论" ,即比例原则包含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

用一例典型案例说明抽样调查方法应用

用一例典型案例说明抽样调查方法应用 我们通过一个典型的案例,来说明抽样方法的具体应用:为了解普通居民对某种新产品的接受程度,需要在一个城市中抽选1000户居民开展市场调查,在每户居民中,选择1名家庭成员作为受访者。 总体抽样设计 由于一个城市中居民的户数可能多达数百万,除了一些大型的市场研究机构和国家统计部门之外,大多数企业都不具有这样庞大的居民户名单。这种情况决定了抽样设计只能采取多阶段抽选的方式。根据调查要求,抽样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从全市的居委会名单中抽选出50个样本居委会,第二阶段是从每个被选中的居委会中,抽选出20户居民。 对居委会的抽选 从统计或者民政部门,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城市的居委会名单。将居委会编上序号后,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的方法,可以简单地抽选出所需要的50个居委会。 如果在居委会名单中还包括了居委会户数等资料,则在抽选时可以采用不等概率抽选的方法。如果能够使一个居委会被抽中的概率与居委会的户数规模成正比,这种方法就是所谓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抽样方法。PPS抽样是一种“自加权”的抽样方法,它保证了在不同规模的居委会均抽选20户样本的情况下,每户样本的代表性是相同的,从而最终的结果可以直接进行平均计算。当然,如果资料不充分,无法进行PPS抽样,那么利用事后加权的方法,也可以对调查结果进行有效推断。 在居委会中的抽样 在选定了居委会之后,对居民户的抽选将使用居委会地图来进行操作。此时,需要派出一些抽样员,到各居委会绘制居民户的分布图,抽样员需要了解居委会的实际位置、实际覆盖范围,并计算每一幢楼中实际的居住户数。然后,抽样员根据样本量的要求,采用等距或者其他方法,抽选出其中的若干户,作为最终访问的样本。 确定受访者 访问员根据抽样员选定的样本户,进行入户访问。以谁为实际的被调查者,是抽样设计中最后一个问题。如果调查内容涉及的是受访户的家庭情况,则对受访者的选择可以根据成员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确定,例如,可以选择使用计算机最多的人、收入最高的人、实际负责购买决策的人,等等。 如果调查内容涉及的是个人行为,则家庭中每一个成年人都可以作为被调查者,此时就需要进行第二轮抽样,因为如果任凭访问员人为确定受访者,最终受访者就可能会偏向某一类人,例如家庭中比较好接触的老人、妇女等。

抽样调查的方法

2011年助理营销师考试资料每年都可以用到··绝对真题都在这· 100﹪正确。还可做小抄带入考场!! 抽样调查的方法 抽样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随机抽样,二是非随机抽样。随机抽样即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完全排除人们主观意识的干扰,在总体中每一个体被抽取的机会是均等的。其常用的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法,等距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法,分群随机抽样法。 非随机抽样,是指并非根据抽取样本,而是调查者根据自己的主观选择抽取样本的一种方法。在一些市场调查中,比如在对调查的总体不甚了解,或者调查的总体过 分庞杂时,往 往采用非随机 抽样方法抽取 样本。非随机 抽样常用的抽 样方法有:任 意抽样法,判 断抽样法,配 额抽样法。 商品信息的来 源 1个人来源; 2商业来源; 3大众来源; 4经验来源等。 政府采购方式 1招标 2竞争性谈判 3邀请报价 4采购卡 5单一来源采 购等方式实现 投标招标主要 步骤 1公开招标与 邀请招标 2开标、评标与 现场竞投 3签订采购合 同与支付价款 4监督检查 间接资料的来 源? 内部资料来 源: 1企业职能 管理部门提 供的资料 2企业经营 机构提供的 资料 3其他各类 记录 外部资料来 源: 1政府机构 及经济管理 部门的有关 方针、政策、 法令、经济公 报、统计公报 等 2行业协会 已经发表和 保存的有关 行业的销售 情况、经营特 点、发展趋势 等信息资料 3各种信息 咨询机构,如 国家统计信 息中心所能 提供的各类 统计资料 4其他各类 大众传播媒 介,如电视、 广播、报刊、 杂志及文献 资料,也含有 丰富的经济 信息和技术 情况 5各种类型 的图书馆的 信息资料 问卷的构成 1开头:问候 语、填表说明 和问卷编号 2正文;资料搜 集、被调查者 情况和编码 3结尾;被调查 者意见感受, 感谢语补充 说明 问卷构成应注 意的问题 1提问的内容 尽可能短2用 词要确切通俗 3一项问题只 包含一项内容 4避 免诱导性提问 5避免否定形 式提问6避免 敏感性提问 问句的形式 A开放式问句: 回答这种问句 时被调查对象 可以自由回答 问题,不受任 何限制。换句 话说,就是事 先不规定答 案。 B封闭式问句: 这种问句与开 放式问正好相

抽样方案设计实例

抽样方案设计实例 方案设计是设计中的重要阶段,它是一个极富有创造性的设计阶段,同时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设计者的知识水平、经验、灵感和想象力等。方案设计包括设计要求分析、系统功能分析、原理方案设计几个过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抽样方案设计实例,欢迎阅读! 抽样方案设计实例1 一、调查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在现行的市场环境中,不同年龄、层次的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购买动机、购买方式的变化,获取居民空调需求与现有用户使用等方面的各种信息。调查的任务在于准确、系统地收集秦皇岛市空调市场品牌占有率、市场需求潜力、购买动机与行为、用户使用状况等方面的信息,把握新环境下顾客的购买特点和购买需求,引导和树立新的消费观念,反映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并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发掘出一些对调整经营结构和市场营销策略有价值的启示。 二、调查范围和内容 1、调查范围:秦皇岛市空调市场消费者 2、调查内容: 被调查家庭的基本情况。主要项目包括家庭成员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口、就业人口、人均年收入等。 空调市场需求情况调查。主要包括何时购买、购买何种类型、品牌、价位的空调;选择因素、空调信息获取等方面

的测评。 消费者对于商场的促销策略和促销方式的关注程度 顾客对新产品的关注程度:购买过程中的关注重点,敢于尝试新事物的态度 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售后服务满意程度 影响用户因素:消费观念,生活观念,购买力大小,购买习惯,文化水平,购买特点,购买什么样的产品。 三、抽样调查设计 1、确定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运用典型调查的方法。 2、确定样本量 本次调查样本量定为100户。 3、调查方式 我组成员分为两个小组,在国美、苏宁等大型家电卖场门口采用发放问卷形式进行调查。 抽样方案设计实例2 一、确定总体范围和抽样框 本次调查是一次描述性调查,以“昌平区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所以总体范围应该是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北京化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外交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农学院的在校大学生。 抽样框指的是直接一次抽样中所有元素的名单,所以昌

抽样调查习题

抽样调查练习 适合对口升学 一.单选题 1. 随机抽样的基本要求是严格遵守( )。 A.准确性原则 B.随机原则 C.代表性原则 D.可靠性原则 2. 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 A.广泛运用数学的方法 B.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C.修正普查的资料 D.用样本统计量推算总体参数 3. 抽样总体单位亦可称为( )。 A.样本 B.单位样本数 C.样本单位 D.总体单位 4. 抽样误差产生于( )。 A.登记性误差 B.系统性误差 C.登记性误差与系统性误差 D.随机性的代表性误差 5. 在实际工作中,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采用重复抽样的公式的情况是( )。 A.样本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很小时 B.样本本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很大时 C. 样本单位数目很少时 D. 样本单位数目很多时 6. 在同样条件下,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与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大小关系是( )。 A.两者相等 B.前者小于后者 C.两者有时相等,有时不等 D.后者小于前者 7. 在抽样推断中,样本的容量( )。 A.越小越好 B.越大越好 C.取决于统一的抽样比例 D.取决于对抽样推断可靠性的要求 8. 用简单随机抽样(重复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单位,如果要使抽样平均误差降低50%,则样本容量需扩大到原来的( )。 倍倍倍倍 9. 在重复简单随机抽样下,抽样平均误差要减少1/3,则样本单位数就要扩大到( )。

倍倍倍倍 10. 某企业今年5月试制新产品,试生产60件,其中合格品与不合格品各占一半,则该新 产品合格率的成数方差为( )。 %%%% 11. 点估计( )。 A.不考虑抽样误差即可靠程度 B.考虑抽样误差及可靠程度 C.适用于推断的准确度要求高的情况 D.无需考虑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12. 反映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的指标是( )。 A.概率 B.允许误差的大小 C.概率保证程度 D.抽样平均误差的大小 13. 在区间估计中,有三个基本要素,它们是( )。 A.概率度、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数目 B.概率度、统计量值、误差范围 C.统计量值、抽样平均误差、概率度 D.误差范围、抽样平均误差、总体单位数 二.多选题 1. 抽样技术是一种( )。 A.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 B.对现象总体进行科学的估计和推断方法 C.随机性的非全面调查方法 D.全面、准确的调查方法 2. 抽样调查的特点有( )。 A.只调查样本单位 B.抽样误差可以计算和控制 C.遵循随机原则 D.用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 3. 适用于抽样推断的有( )。 A.连续大量生产的某种小件产品的质量检验 B.某城市居民生活费支出情况 C.具有破坏性与消耗性的产品质量检查

行政法研究中的十个热点问题

行政法研究中的十个热点问题 时间:2009-10-28 11:47来源: 作者: 点击:412次行政法研究中的十个热点问题【内容提要】行政法学研究中的十个热点问题是平衡论、行政法基本原则、公法问题、软法问题、行政程序法的制定、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公众参与机制、行政性ADR 、行政执法研究和案例行政法的发展。总结分析这十个问题希望对行政法学研究有所帮助。【关键词】行政行政法行政权力公民权利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en hot topics in 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ve Law. These are the balance theory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administrative law public law soft law the enactment of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LawAdministrative Procedural Law amendment mechanism for public participation administrative ADR th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and the case administrative law development. Through summarizes these ten questions people can grasp the direc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jurisprudence research. Which can guide administrative jurisprudence research to the depth development. Key wordsAdministration Administrative law Administrative authority Civil Rights 一、行政法基本理论之平衡论行政法的核心是什么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行政法的整个理论体系建构传统的行政法都以行政权为核心来建构理论体系。罗豪才教授等学者将行政法理论基础划分为三个

论行政法比例原则

论行政法比例原则 一、比例原则的概述 比例原则在法治实践上起源于德国的警察法制,之后才被广泛的推广到其他的行政法领域。德国行政法学鼻祖奥托.迈耶在《德国行政法》一书中认为警察权不可违反比例原则,确立了该理论在行政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传统的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包括以下内容:适当性、必要性、狭义比例原则。其中狭义比例原则是比例原则的精髓,强调行政机关对公民个人利益的干预不得超越实现行政目的所追求的公共利益原则。①适当性要求行政手段或方法要有利于目的的达成,必要性则是对手段或方法的选择上要选择损害最小的。 比例原则这种传统三分法有其自身结构的弱点。存在着三阶论与两阶论之争,主要分歧在于适当性有无独立存在的必要。台湾学者陈新民教授认为在行政权需依法行使的大前提下,任何行政行为必须达成法定行政任务,方获得合法性。如果一个行政行为不能达成法定目的,则此行政行为即丧失行为之合法性,应毋庸置疑。所以,妥当性(适当性)乃依法行政的当然之理,同时也可以蕴涵在必要性原则及均衡原则之中②我认为,比例原则的重点仍在于狭义比例原则,把握好比例原则中的价值取向才是关键。 二、比例原则的行政法理论基础 (一)控权论与比例原则 控权论主张,行政法的基本目的在于保障私人的权利和自由。③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对行权力进行事前的依法行政和严格的行政程序控制和事后相关的司法审查控制。而比例原则发挥其防止自由裁量权滥用的作用,为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行使提供合理的界限。比例原则和行政控权论二者都是为了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二)行政平衡论与比例原则 平衡论是罗豪才教授提出的,主要是寻求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二者关系的平衡。平衡论的哲学基础在于对立统一规律。平衡论采取了辩证思维,将行政主体与相对方视作对峙互动的矛盾双方,既正视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又顾及矛盾双方的合作性。④比例原则也强调公权力行使的规制以保护个人利益不受损害,努力实现目的与手段的相应性、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平衡。 (三)政府法治论与比例原则 政府法治论是有杨海坤教授为代表的学者提出来的,政府法治论认为权力要以权利为基础,权力的存在理由是能维护好权利的实现,同时权力的行使也必须要以保障权利为界限。虽然政府法治论是以法治为出发点,而比例原则是以利益为衡量角度,但政府法治论以尊重保障权利来实现对权力的控制和比例原则的核心调整内容是一致的。⑤ 三、对比例原则的新思考 奥托.迈耶的《德国行政法》更多是从干涉行政方面来阐述行政法问题,进而揭示出比例原则。⑥这中观点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在当今现代行政法的发展已经不再完全局限于对行政权力的控制,更强调行政权力要为民所用。权力和权利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要求权力为权利服务,权利乃权力存在的根基。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行为将更多的包含授益性行政行为。笔者认为,比例原则并非都应在非此即彼的激烈对立出现。所以,讨论该原则的时候也应该突破原有的界定空间。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国没有将比例原则作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但有许多学者认为我们应该引入比例原则。面对这个问题,学者通常会探讨比例原则和合理行政原则之间的关系,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限制行政裁量权方面比例原则和合理性原则都有类似的功能。但合理性原则在行政法的实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都具有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在合理原则所重视的现行行政法学研究中比例原则是否要引入我国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降低。我们更应该关注,比例原则中的相关亮点以完善合理性原则,而非纠缠于两者的异同。

综合外国行政法现状浅谈我国行政法发展

综合外国行政法现状浅谈我国行政法发展 姓名:刘明基学号:5901211177 【摘要】行政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行政立法有其特点,但尚待完善。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行政法的现状,参考国际上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行政法,寻找出外国行政法对中国行政法的启示,从而为完善中国行政立法提出意见。 【关键词】行政法法律行政救济 一、中国行政法现状 我国的行政法与刑法、民法一样,是我国现代法律体系中的三大基本法律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法制社会得以实现的基础法律体系。它主要包括三大板块,第一大板块是行政组织法,主要包括行政机关的设置、公务员等制度;第二大板块是行政行为法,主要包括行政实体法和行政程序法,行政实体法主要包括行政立法、行政许可、行政指导和行政处罚等,行政程序法包括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等制度;第三大板块是行政法制监督、救济和责任法,行政监督和行政责任等。 就我国目前的行政的法的现状分析,我国的行政法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主要体现着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行政法尚没有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我国的行政立法,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内容非常丰富,涉及领域也很广泛,这就导

致出台一部统一的行政法立法难度较大。但是我国的立法机关正在寻求一个契合点,希望能够早日出台统一的行政法典。 第二、行政立法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行政法在立法中存在明显的不足,社会报道的违法行政行为日渐增多,而解决违法行政的手段大多是采取国家赔偿或者行政赔偿的方式,纠纷解决的方式较为单一,这也是我国行政立法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第三、行政法具有很强的变动性。行政法律关系复杂多变,因而作为行政关系调节器的行政法律规范也具有较强的变动性,这与我国的行政机制和国家制度是分不开的,因此我国行政法需要经常进行废、改、立。 二、外国行政法的立法现状 由于各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不同,国际的行政立法形式多样,各国的法律体系决定了行政立法的特色,国际社会的行政立法的分类完全符合法系的分类特点。按照国际法系的分类,主要分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1、大陆法系行政法体系。大陆法系的行政法产生较早,体系完善、理论发达。其特点主要是各国都有两个法院系统,即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都存在两种法律规则,即公法和私法。大陆法系主要是以“罗马法”为历史渊源,以《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为主要标志的法律体系,其特点体现为成文法的特点,在行政法上也不例外。

论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

论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 参考文献: [1]杨临鸿.《行政法:原理与制度》[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139-153. [2]叶必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75-77. [3]王周户.《行政法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84-86. [4]孟昭阳,高文英.《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M],2012:35-38. [5]李牧.《中国行政法学总论》[M],2006:55-56. [6]黄学贤.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研究[J].法律科学,2001:72-78. [7]黄学贤.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简论[J].苏州大学学报,2001:42-45. [8]余凌云.论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J].法学家,2002:31-38. [9]郑云慧.论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J].法制与社会,2012:19-20. [10]高秦伟.论欧盟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J].政法丛文,2012:87-91.

文献综述 一、含义的界定 行政法的原则贯穿于行政活动的始终,是其必须遵守的共同准则。其中,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被誉为行政法中的“皇冠原则”、“帝王条款”。查阅了行政法的中相关资料,给比例原则下的定义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如果为了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权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时,应使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使两者处于适当的比例。 比例原则最早产生于19世纪德国的警察法,是为限制警察权力的行使而提出的。起源于德国警察法的比例原则的最初含义是指警察权力的行使只有在必要的是才能限制人民的权利,即警察在对人民作出任何不利处分时,都必须以侵害人民权利最小方式为之。所以,比例原则又被称为“最小侵害原则”“禁止过度原则”。比例原则虽然最初产生于警察法,但此后不断向行政法学扩展。 二、比例原则的内容 中国的行政法教科书中习惯把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分为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中包括平等对待原则、比例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所以说,在中国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不是一个独立的原则,是行政合理性原则的一个下位原则。他们一般把比例原则的内容又分为三个下位原则:

抽样调查方案

巴中市农村家庭生猪养殖数量调查方案姓名:WJA 学号:20XXXX54 班级:农区XX-2 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一、调查题目:巴中市农村家庭生猪养殖数量的调查 二、调查目的:通过对巴中市农村家庭生猪养殖情况的调查,从而掌握巴中当地的养殖业发展状况,对当地养殖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以对巴中的生猪供给情况也有一定了解。 三、调查总体、样本和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 1、调查范围:巴中市农村地区 2、调查单位:农户 3、研究类型:描述性研究 4、研究方法:问卷法 5、抽样方法:多阶段随机抽样 6、研究总体:巴中市所有农户 7、调查总体:抽查的800家农户 8、抽样方案: 1)在每个县区(巴中有4个县区)中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5个镇。 2)再在每个镇中随机抽取4个村。 3)每个村抽取10家农户。 四、抽样的具体步骤与方法 第二阶段:从县中抽取镇。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列出每个城区中的全部镇的名单,顺序编号,同样用上述写小纸条抽签的方法抽出两个镇。假设某城区有20个镇,编为1—20号,写20张小纸条,也是1—20号,将小纸条叠起来,放进口袋里混和,从中摸出5张。这两张小纸条上的号码所对应的镇就是所抽取的样本镇。 第三阶段:从镇中抽取村。 采用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先列出每个镇中全部村的名单,顺序编号,然后计算抽样间隔,即:抽样间隔=村总数/4。假定镇共有23个村,那么23/4=5.75,间隔应为整数,即6;然后,将1—6号分别写道6张小纸条上,将小纸条叠好,放在口袋里混和,随机抽出一张,假定小纸条上的号码是4,那么,这就是第一个抽中的村号码;第二个抽取的村号码应为4+6=10。 第四阶段:从村中抽农户。 事先应与村负责联系,讲明调查目的、性质、内容和方法。请他们提供村所辖全部农户的名单、获得名单后,先将名单顺序编号,然后采用间隔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居民的名单、(考虑到实际调查中可能出现的拒访、搬迁、无人在家等各种实际情况,抽样的规模按样本实际比例的两倍来抽,即每个村抽出20户居民家庭)。假设某村中共有386户居民,先将他们编上序号。然后计算抽样间隔,即抽样间隔=居民户总数/20=396/20=19.8,取整数为20;然后,将1—20分别写在20张小纸条上,将小纸条叠好,放在口袋里混和,从中抽出一张。假定小纸条上的号码是3,那么,从3开始,每隔20户抽取一户。这样,最终可以抽出第3、23、43、63、83、……、323、343、363、393号总共20户居民,

几种抽样调查方法比较

几种抽样调查方法比较 数理统计是用概率论的思想,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问题中出现的总的研究对象,我们称为总体,其分布一般是未知的,所以,首先要对总体进行抽样,以获取总体的有关信息——样本,再利用这些信息对总体进行分析.对于如何选取样本这个问题,经过人们不断的尝试、试验,渐渐地就有了“抽样论”,“试验设计”的发展.1895年,Kiaer在国际统计学(ISI)最早提出了“代表性抽样”的概念,后来经过Neyman、Hansen和Mahalanobis等人的杰出贡献,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在过去的一百年间,已经取得了很大发展.从概率抽样方法的发展和完善到收集信息与控制误差方面日益复杂的方法的应用,抽样调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在实践中实施的大型调查所涌现出的关于抽样设计和数据分析的难题,更是推动了理论研究的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实际问题将会用到数理统计的知识,它会有效地帮助我们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到我们需要的信息.为了更加有效地应用这些知识,就需要在总体中选取一个最合适的样本来为我们服务.从这个方面来说,样本的选取方法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只有找一个最简洁又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才能获得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真相. 本文主要介绍抽样调查理论,以及抽样调查的几种方法,并通过举例子介绍对比这几种方法.最后,本文又对抽样调查的这几种方法做了简单的总结和比较,显示了抽样调查理论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强大生命力. 一、基本概念 1.抽样调查.它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2.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我们所研究(调查)的对象的全体.例如在全国儿童情况调查中,全国所有0—14岁的儿童就构成调查的总体.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有关这个总体的某些数据.例如全国儿童总数、每个年龄男女儿童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等.这些有关总体的指标就是调查的目标量.如果进行一次对全国儿童的普查,对每个儿童都进行有关指标的调查,就可以获得这些总体目标量的数据,当然这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为此我们按某种方法只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进行调查,这一部分儿童就构成样本.根据这些样本数据就可以对总体目标量进行估计. 3.概率抽样.抽取样本是抽样调查中的一个重要方法.最常用且最科学的方法是进行概率抽样,也称随机抽样.其优点是能保证样本的代表性,避免人为的误差,而且它可以对抽样误差进行估计,从而可以获得估计的精度.为了抽样便利,使概率抽样能够实施,通常将总体划分成互不重叠且又穷尽的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抽样单元. 4.误差与精度.抽样调查中有两类误差,一类是由于调查中获得的原始数据不正确,抽样框有缺陷,或在调查中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得到按方案的全部样本数据等等,这类误差统称为非抽样误差;另一类误差是由于抽样引起的,即用样本估计总体所产生的误差,称为抽样误差.抽样误差通常用估计量的均方误差、标准差(或方差)等来表示.抽样误差越小,调查的精度就越高,精度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是给出总体目标量的置信区间,即以一定的置信度(也用概率表示,例如95%)表示总体目标量落在一定的范围内.在相同的置信度下,置信区间长度愈短,精度就愈高.

行政法第一~第五次央大考核测验题及答案

第一次考核测验题 学习完文字教材第一编以及电大在线课程端上的相关资源后进行测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10题,共30分) 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 A.行政相对方总是公民 B.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C.必有一方是国家行政机关 D.权利义务关系是平等的 答案:B 2.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被称为()。 A.行政法律关系 B.行政法关系 C. 行政关系 D.行政法律行为 答案:A 3. 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事实前提是()。 A.行政法律规范 B.行政关系 C.行政行为 D.行政法律事实 答案:D 4.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来划分,行政法可以分为()。 A.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 B.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C.中央行政法与地方行政法 D.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及行政监督法 答案:A

5.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普通公民 B.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双方协商拟定 C.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D.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不具有统一性 答案:C 6.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是()。 A.行政合法性原则 B.行政合理性原则 C.行政灵活原则 D.行政信赖保护原则 答案:A 7.以下说法不属于行政程序合法内容的是()。 A.任何人不能成为审理自己案件的法官 B.行政机关在裁决行政案件时不能偏听偏信 C.行政行为内容应当合情合理 D.决定对当事人不利事务时,应预先通知并给其发表意见的机会 答案:C 8. 下列关于行政法的特点,错误的是()。 A.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B.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 C.行政法规范不易变化 D.行政程序性规范与行政实体性规范通常共存于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答案:C 9.行政合理性原则基于()产生。 A.行政合法性原则

抽样调查概述

第一章抽样调查概述 第一节抽样调查的意义和特点 抽样调查是现代统计调查中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 关于抽样调查的定义大体上可以区分成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抽样调查包括非概率抽样与概率抽样,狭义概念仅指概率抽样。 狭义的抽样调查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从所要研究现象的总体中根据随机原则抽取一部分单位组成样本,通过对样本的调查,获得样本资料,计算出有关的样本指标(统计量),依一整套专门的方法据以对相应的总体指标(参数)作出估计和推算,并有效控制抽样误差的一种统计方法。 随机原则。①随机并非“随意”;②随机原则不等于等概率原则;③随机原则一般要求总体中每个单元均有一个非零的概率被抽中;④ 抽样概率对总体参数的估计有影响。 随机原则是抽样调查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按随机原则抽样可以保证被抽中的单元在总体中均匀分布,不致出现系统性、倾向性偏差;在随机原则下,当抽样数目达到足够多时,样本就会遵从大数定律而呈正态分布,样本单位的标志值才具有代表性,其平均值才会接近总体平均值;按随机原则抽样,才可能实现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的目的。 二、抽样调查的阶段划分与职业规范 由上述抽样调查的概念出发,我们可以将抽样调查工作的全过程 划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为抽样设计阶段。

第二阶段为调查阶段。 第三阶段为数据处理和估计推断阶段。 在抽样调查中,首先,要注意尊重并保护被调查者的隐私权,调查结果只能用于综合分析,而不应给被调查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伤害。其次,要诚实地分析调查资料,不能为得出某个事先期望的结论而随意地改动资料。第三,要做一个具有职业水平的工作者,做出来的东西既要有能让普通人看懂的主要信息,也要有能让专家看出其内涵的内容。第四,当从有些调查结果得不出好的结论时,应诚实地加以说明,而不应含糊其词。最后,抽样调查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做违反社会公众利益的调查。 三、抽样调查的特点 首先,按随机原则抽选调查单位是抽样调查的一大特色。 其次,可以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资料是抽样调查的又一基本特征。 其三,抽样调查的速度快、周期短、精度高。 其四,在抽样推断之前可以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其五,抽样技术灵活多样。 其六,抽样调查的应用十分广泛。 最后,同其他调查方式相比,抽样调查的技术性更强。 四、抽样调查的作用 抽样调查所依据的概率原理属于数理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现代统计学的基础。抽样的方法不仅对统计推断、统计检验以及统计决策等理论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且还构成了其他应用性学科如计量经济学、

浅谈行政法的平衡理论问题

浅谈行政法的平衡理论问题 罗豪才平衡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研究平衡论,是为了解决中国行政法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实现权利与权力的平衡。 平衡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和完整的阐述,是在我与袁曙宏、李文栋合作的一篇文章中。这篇文章发表在《中国法学》1993年第1期上,题为《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论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的权利义务平衡》。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平衡论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框架和比较丰富的内容体系。 到现在为止,平衡论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学术成果,发表了一百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十余部著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论文,被收录编辑为《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已经出版了三辑。除此之外,代表性的著作还有沈岿:《平衡论:一种行政法认知模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宋功德:《行政法的均衡之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等。 当然,平衡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目前还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仍然处于讨论和发展当中。 一平衡论提出的背景 (一)社会背景 平衡论最重要的背景是中国社会转型和公共治理的兴起。 1、改革开放与社会转型

在“文革”之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社会开始转型,包括行政法学在内的中国现代法学开始复兴。这次转型为中国行政法探索自己的道路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新中国成立初期,借鉴苏联的经验,我国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权力过于集中,地方和企业缺乏自主权,形成了高度垄断的管理主义模式。这一时期的行政法理论主要援引苏联的学说,将行政法等同于行政管理、政府管制。在这种观念下,行政法制往往成为管理相对人的工具,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畅通表达和有力维护。 与此相反,行政法是否应该严格控制行政权呢?1984到1985年间,我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学,研究司法审查制度。在与一些学者的交流过程中,我意识到,美国行政法以控制行政权为目标,这种模式可能符合美国国情,但未必适合中国。美国著名的行政法学者盖尔霍恩(Walter Gellhorn)教授也指出,中国行政法的发展,应该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更具有指导意义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1984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走自己的路”,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我们从中国的理论和实践出发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法理论和制度。 2、国家管理的衰落与公共治理的兴起 在计划经济年代,国家是家长式的管理者,是唯一合法的管理主体,以秩序为导向,采取封闭式、单向度的管理方式。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能力不足、效果不佳,正当性也存在疑问。在新的形势下,国家既可能是管理者,也可能是服务者、监督者、辅助者,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社会、市场在具体事项上的能力和需求做出情境化的判断。 与政府角色变迁相关的是公共治理的兴起,公共治理是一种多中心的复合式治理,治理的方式和手段是多元的,治理是既有输入也有输出的双向过程,是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具有广泛公众参与的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