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观寳-中国地基处理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8.32 MB
- 文档页数:154
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发布时间:2022-08-26T05:56:50.733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4月8期作者:郑康钠[导读]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规模不断扩大,加快了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满足了人们对于各种建筑物的需求。
郑康钠广州华磊建筑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摘要: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规模不断扩大,加快了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满足了人们对于各种建筑物的需求。
在施工活动中地基基础工程是影响建筑施工整体质量的重要基础,如果基础工程施工存在问题很有可能会导致建筑稳定性和安全性下降,给后续建筑使用带来一定的隐患问题。
相关人员需要正确认识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能够针对常见问题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进行处理,确保地基基础工程活动的建设质量。
基于此,本文对工程施工特点以及施工技术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期可以为建筑施工活动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处理措施城市快速发展推动了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高层建筑成为了较为常见的建筑类型,有效解决了人口和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问题,但是也随之提高了对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要求。
地基基础工程会承受来自建筑物上方的荷载力,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或者位移的现象,会增加建筑倒塌的几率。
因此在进行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重点针对地质结构特点进行分析,了解土层性质,从而选择合适的措施进行处理,保证地基工程的稳定性与强度水平,强化地基承载力。
作为施工人员需要正确认识施工技术的要点,能够选择合适的技术对其进行处理,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特点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基础,具体是指埋在建筑下方的建筑结构,负责承担建筑整体荷载力,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对于施工设计、施工勘察等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较高,需要拥有扎实的数据支持。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特点主要如下:(1)复杂性特点。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是较为复杂的,主要原因在于各个区域的地质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地下水、岩土层、地震带等各项因素在共同作用下会形成复杂地质条件,增加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难度。
第一章绪论1、简述建筑场地岩土上工程勘察的目的及任务。
答:目的:以各种勘察手段和方法,调差研究和分析评价建筑场地和地基地址条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要的工程地址材料。
任务:按照工程建设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址作用和地质灾害,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
2、如何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规定,岩土工程的勘察等级根据岩土工程的重要性等级、场地的复杂程度和地基的复杂程度等级综合确定,划分为以下几个等级:甲级——在工程重要性等级、建筑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中,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乙级——除勘察等级为甲级和丙级以外的勘察项目;建筑在岩质地基上的一级工程,当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时,其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也可以定为乙级;丙级——工程重要性等级、建筑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
3、岩土工程勘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勘察阶段的目的和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岩土工程勘察分三个阶段:选址勘察(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
选址勘察目的:为取得几个场址方案的主要工程地质资料,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和方案比较。
内容:侧重与收集和分析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和附近地区的岩土工程资料及当地建筑经验,并在收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抓住主要问题,通过踏勘,初步了解场地的地层人来岩性、地质构造、土性震碎了资料、地下水情况及不良地质现象等工程地质条件。
初步勘察目的:对场地稳定性作出全局评价以后,还应配合初步设计,对场地内建筑地段的稳定性作出评价,查明建筑场地不良地质想象的成因、分布范围、危害程度及其发展趋势,以便使场地内主要建筑物的不知避开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地段。
内容:初步查明地层及其构造,岩石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埋藏条件,以及土的冻结深度,为主要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及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方案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详细勘察目的: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和设计参数,即把勘察工作的主要对象缩小到具体建筑物的地基范围内。
地基处理技术在我国的发展龚晓南(浙江大学)1引言地基处理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灰土垫层在我国的最早应用年代难以考证。
随着土木工程的发展,地基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工程建设的需要促进了地基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
土木工程功能化,交通高速化,城市建设立体化,综合改善人居环境已成为现代土木工程的特征。
1984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为了适应工程建设对地基处理技术发展的要求,在浙江大学成立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
20多年来,我国地基处理技术发展很快,在纪念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分会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如何展望地基处理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地基处理技术水平,是人们关心和重视的问题。
本文分简要回顾、常用地基处理方法分类、学会主要工作、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发展展望几个方面谈谈个人意见,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请同行指正。
2简要回顾表1给出几种地基处理方法在我国应用的最早年份。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地基处理技术是改革开放后发展或引进的。
为了适应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高压喷射注浆法、振冲法、强夯法、深层搅拌法、土工合成材料、强夯置换法、EPS超轻质填料法等许多地基处理技术从国外引进,并在实践中发展;许多已经在我国得到应用的地基处理技术,如排水固结法、土桩和灰土桩法、砂桩法等也得到不断发展、提高;近二十多年在工程实践中还发展了许多新的地基处理技术,如真空预压法、锚杆静压桩法、孔内夯扩碎石桩法、低强度桩复合地基法、刚性桩复合地基法等。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地基处理技术发展很快,主要反映在下述三个方面:表1部分地基处理方法在我国应用最早年份地基处理方法年份普通砂井法 50年代真空预压法 1980袋装砂井法 70年代塑料排水带法 1981砂桩法 50年代土桩法 50年代中灰土桩 60年代中振冲法 1977强夯法 1978高压喷射注浆法 1972浆液深层搅拌法 1977粉体深层搅拌法 1983土工合成材料 70年代末强夯置换法 1988EPS超轻质填料法 1995低强度桩复合地基法 1990刚性桩复合地基法 1981锚杆静压桩法 1982掏土纠倾法 60年代初顶升纠倾法 1986树根桩法 1981沉管碎石桩法 1987石灰桩法 1953(1)地基处理技术水平提高和普及地基处理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普及在我国发展都很快。
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方法与技术探讨发布时间:2021-12-17T01:53:11.452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20期作者:李鹏[导读]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更新是建筑工程完善的有力保证。
李鹏青岛海达园林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66300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更新是建筑工程完善的有力保证。
尤其是在地基处理的方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地基进行改善主要是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防止液体的渗透,若承载力不够,会导致后期上层建筑的无法施工,或者造成已完工建筑的地基沉降,会有建筑毁坏的风险;地基的抗渗透力强,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底面的潮湿。
这对建筑工程的意义是巨大的,维护了建筑本身的安全问题,所以一定要确保地基的质量能达到设计和使用要求。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方法;技术探讨引言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我国房屋建筑的总量是非常庞大的。
受一些自然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房屋建筑因质量问题引发的伤亡事故不在少数,而造成这些事故的大部分原因在于房建工程的地基施工不到位所致。
如果房屋建筑的承载力得不到保障,就自然而然会对整个房屋建筑工程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因此,在房屋建筑工程地基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把握地基施工的技术要点,确保房屋建筑地基施工的质量,从而进一步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给人们营造一个更好的建筑环境。
1地基工程概述地基工程是建筑施工的最基础工程,是后续施工得以进行的基础工作。
房屋建筑地基通常可分为人工型及天然型两类,其中天然型地基多应用于地质条件较好的施工地点。
而在地质结构较不稳定的区域开展建筑施工,则必须采用人工地基,并以机械、人工的方式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一方面减少岩土层中的含水量,另一方面确保地基的稳固有效。
如今,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逐步完备,机械化地基处理方式已大为普及,使得原本松散的地基结构变得更加坚实稳固。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5-14T10:45:09.417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4期作者:纪定阳[导读] 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我国的各行各业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改善。
纪定阳海南第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海南省海口市 571500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我国的各行各业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改善。
在房屋建设过程中常遇到软土地基处理问题,软土地基土壤多由软弱土层、淤泥、软杂冲填土等组成,相比于普通地基而言,软土地基呈现出抗压性能差、触变性好、流变性高、抗剪能力弱等特点,是故软土地基处理工作是整个建筑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软土地基处理符合规范也是确保建筑质量的重要基础。
针对软土地基处理,业内也总结出了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真空预压法等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一定程度的解决了软土地基的处理难题,但是鉴于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地基选择的实际情况,采取单一方法往往难以彻底解决软土地基处理问题。
湖南邵阳某房屋建筑地处丘陵地带,土层以黏土、淤质黏土等为主,属于典型软土地基,为了确保该建筑的后期质量,有必要对该建筑软土地基进行研究,给出合理的处理方案,确保软土地基符合行业规范,满足建筑质量。
关键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建筑工程施工;应用引言针对地基处理技术,作为近些年建筑工程发展中较为常见的施工处理技术,大部分主要集中在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施工当中。
通过相关施工经验,在软土地基施工当中,地基的软土往往对于建筑工程稳定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针对软土区域地基施工当中,就需要加强对软土区域做好合理处理,将其稳定性有效提升。
现阶段,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对于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时间比较长,在应用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也在逐渐凸显,因此,针对该技术当中所存在的不足问题进行完善,以此来对地基处理技术合理应用,是目前建筑工程行业发展中所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
1基坑变形分析对工程软土地基土质进一步分析可知,该土体主要为第四系(Q)粘质土,且各土层力学指标差异较大,地层由上至下分别为:杂填土,属老土,较松散,具有高压缩性,厚1.1-2.7m;粉质泥岩,属河流冲积成因地层,具有可塑性,可压缩性一般,工程项目区域均有分部,自西向东逐渐递减,厚1.2-6.2m;风化钙质粉砂岩,根据风化程度分为强风化钙质粉砂岩和中风化钙质粉砂岩,多呈碎块状和碎片状,岩芯水化后易断裂和软化,层厚1.5-7.2m。